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2024-04-19

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精选8篇)

篇1: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创建市课程改革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我校是xx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传统名校和龙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遵循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和谐理校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为保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积极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促发展,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加强教师培训,促使理念转变

1.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我校制定了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xx实验学刊》和《xx实验晨报》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业考试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市县教育局有关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解析,明确课程实施标准与要求,分析目前课程实施中我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xx县实验中学教师教学规则》和《xx县实验中学学生课堂规则》等。

2.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学习意识。为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每年选派了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新课程培训,全体教师全员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暑期远程培训,所有班主任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网上远程研修。学校建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新课程教学交流制度,每周进行一次组内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大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学校倡导儒雅之风,构建学习型校园,配备了教育图书,订购报刊杂志,创建教工阅览室、教师书吧,开辟读书论坛,开展读书比赛活动,每年评选“十佳读书之星”,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每位教师都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确定研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争做研究型、创新型教师。

二、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规范开设国家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主题班会、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类课程,没有随意增减课时的现象,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

2.科学安排地方课程。高度重视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我校选用的地方课程教材有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制订地方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每学期两次对将地方课程的考查,并把考查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评价与学生综合考核之中。

3.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确立了“以自主探索为核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发展为目的”的开发思路,引导教师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教学方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经过不断修订与完善,我们开发出了《经典美文读本》、《人防民防知识读本》、《消防安全教育读本》、《书法》、《心理教育》、《版画》、《剪纸》等。

4.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现在通过开展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方式,大力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建康标准》,按照标准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学生早上起床不早于7:0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从晚9点到第二天早7点,中午还有1个小时的午休,确保学生睡足睡好。

5.开发拓展性课程。一是坚持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班级接力比赛、现场书画表演、才艺展示、运动会等活动。二是大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多次组织学生“走进西苑社区”、“佳乐购物广场、银座超市劳动体验”、“孙子文化节志愿服务”等活动,参观工厂、大王刘集支部等校外教育基地,实现“开门办学”。三是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访、电话、网络、学校网站等各种灵活多样方式搞好家校沟通,家长满意度达到90%以上。四是每天上午10分钟信息播报活动,每个班学生轮流主持,将自己搜集的新闻、重要事件、历史故事、学习方法等知识进行宣读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成为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五是建立个性化的社团组织。学校积极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机会、创建团队,先后组建了“金百灵”、“轻舞飞扬”、“水墨舫写意”、“墨雅轩”、“数之慧”、“化学与生活”等社团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参加这些社团组织,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几个人组织起来申报成立社团,这些社团都定期组织作品展览、艺术展示等活动,有些社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体操队在东营市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中,连续第三次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2010年学校艺术社团应邀与韩国三陟市文化艺术团在东营合作举办文艺晚会,今年7月我校又组织35人学生考查团到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查。“语之韵文学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创作十佳文学社”,69名同学在作文大赛中分获金银铜奖。学校经典诵读队在山东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及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连续三年荣获全县中学生诗歌节、合唱节一等奖。学校田径队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学校男女乒乓球队在全县乒乓球比赛中,分获第一、第三名。6名学生参加全县英语风采大赛,5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三、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学校都要以“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为重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师德规范再学习、师德演讲、优秀教育案例征集、近师周等活动,激发广大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意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狠抓教研组织建设,形成了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网络。坚持每周半天教研活动,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做到了时间、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四落实”。坚持每学期开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课”、“写一篇好论文”、“撰写一堂典型案例”、“研究一个课题”为内容的“四个一”工程。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战略,立足课堂,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教后札记、教学反思、教育理论考试等,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了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和骨干教师带动工程,每学期通过结对帮扶、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讲课比赛等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截至目前,我校拥有国家骨干教师2名,山东省教学能手5名,东营市教学能手31名,东营名师2名,东营特级教师1名,省优质课获奖、省级以上公开课、“功课异构”、市级公开课等120多人次。今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生命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积极构建“自主合作”和谐高效课堂。一是规范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学校制订了《xx县实验中学教师课堂规则》和《xx县实验中学学生课内规则》,简称“教学六条”和“学生六条”,作为教师常规考核的基本内容和学生课堂的基本要求,采取级部检查与学校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落实,从细节、从小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习惯。二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落实“三个必须”,即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课时间必须控制在20分钟左右、必须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有训练的时间。教学环节上要做到:教学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要发展整体素质,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教学关系要民主互助合作,教学方法要启发内化转化,教学语言要生动精练,教学环境要和谐愉悦共鸣,由此达到了知识教学、方法点拨、能力训练、情操陶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应。

4.实施三项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实施信心教育,利用三操路队的誓词、班团队活动、升旗仪式,培养学生成功的信心,让信心教育引领成功的信心;二是开展孝心教育,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开展孝心教育,使每个学生知道感恩,体会自己生活在爱的世界;三是开展生活习惯教育,我们提出生活无处不教育,把起床、洗刷、吃饭、洗澡等都列入教育内容,把各种能力还给学生。

5.探索作业布置形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作业总量控制,难易适度,分层次布置作业,提倡研究性作业,严禁布置机械性、惩罚性、重复性作业。教辅资料只提供市教科院推荐的资料,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和统一订购复习资料。

四、改革评价制度,实施多元评价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如果不改变评价制度,那么课程改革就是“带着镣铐跳舞”。因此学校打破“以分论教”,只注重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以人为本,促进师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和《学生成长梦想档案》。

1.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编制教师成长档案,建立名师培养机制,实施了“教师学业积分方案”,把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实施了“xx县实验中学特色教师评选办法”、“特色教师培养方案”和“百佳教师评选方案”,让每位教师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成为不同层次的名师。每个教师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每位教师都是独特的。

3.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全面落实新课程评价观。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实行等级制,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学校、班级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严禁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平常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注重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积极进行学生考试评价改革。

4.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分类评价,每学期评选表彰“星级少年”。建立学生《学生成长梦想档案》,突出过程评价意识。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记录,体现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改变了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各位领导、专家,近几年来,我校深化课程改革,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到课程管理中,初步构建起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相继被表彰为“中国教育综合实力百强中学”、“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和创新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国最具社会责任品牌中学”;“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基地”、“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东营市文明单位”、“xx县高效课堂建设先进单位”。同时,学校还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十二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核心校之一,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国家级课题实验基地,被全国中小学校本教程研究专业委员会接收为重点协作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吸收为“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被推荐参加第三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选。学校办学经验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校长》2011年第一期上刊载介绍。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篇2: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2005.1

2一、创建工作可行性分析

1、理论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当代人文主义教育,已经从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的立足个人,逐渐转变为既关心个人,又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的教育。它把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的关怀慈爱之心作为核心,把价值教育放在了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个性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使教育更加具有人性化、人文化。

传统的教育,过分重视人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忽视了人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片面、情感与志趣偏狭、急功近利,对课本以外的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人文关怀,所以我们必须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对学生进行人性发展的关怀、对学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内涵进行挖掘,把人文精神渗透于我们的学科教育内容中。

2、地方特色

焦溪镇具有700余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自然美、人性美优势和景、情、意的可感受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利用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也为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认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焦溪镇古来就是一个工业和商业重镇,是周围地区商品交流的中心。近年来,聪慧勤劳的焦溪人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焦溪经济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种植业欣欣向荣,有葡萄1600亩,黄花蜜梨1050亩,银杏、枇杷、水蜜桃、无籽西瓜800余亩,大棚蔬菜1000余亩,“林果之乡”远近闻名。

正因为焦溪地方具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特色,所以我们努力挖掘、开发、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生对家乡林果经济的调查、研究与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质量。

3、学校条件

现在,我校确立了“以人文精神滋养人”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已经生根发芽。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结合焦溪古镇蓬勃发展的地方经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功开发和实施了《老街的传说》、《舜溪诗话》等校本课程,建立了校园内外实践基地,并围绕学校特色,形成了《诗歌集》《散文集》《书法集》《绘画集》等特色成果,激发了学生为家乡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强烈愿望,这些为我们的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经济文化资源以及本校的教育资源,1

构建有本校特色的人文目标体系,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实行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2、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在全校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取得比较好的人文教育成果,使学生人文素养、人文品质有较大的提高;

3、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促使广大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优化,以此进一步推进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3年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在本校形成人文教育特色和相应的办学特色。

三、教育内容

1、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教育即唤起人的良知。这里的“唤起”,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熏陶,是启迪,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内化,把人的知识转化为自身人文素养,真正起到提高素质的作用。因此我校将把重点放在探究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人文精神的具体方式方法上。

2、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具体地说,它是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整体,它力图使科学人文化,使人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以科学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学校中,科学教育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因此我校将探索一条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地方经济特色达到对学生人文教育的目的的途径,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

3、人文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

焦溪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自然美、人性美优势,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因此如何将特有的山水亲情与人文自然情境,细无声息地感染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高级情感水平,使学生在自然美和人性美中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的价值认识,突出地方传统文化的应用功能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4、人文教育与地方经济特色

焦溪经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林果之乡”远近闻名。所以努力挖掘、开发、利用地方特色经济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将是我们创建工作的目标之一。

5、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主义的教学,要求有能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的教师。新课程在教育理论上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既要有必备的科

学素养,更要有人文学科的素养,让教师通过学习、内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使人文精神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以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四、实施途径

1、扎实的学习宣传活动

由于创建特色学校需要有科学、可行的理论作为依据,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对创建工作理论的学习。2005年2月,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听取和学习了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创建特色学校的构思》讲座和《人民教育》编辑傅国良在“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上的致辞,并于3月召开了创建特色学校师生动员会议,提高了师生的对创建特色认识水平。2005年3、4月,钱朝平校长、李桂娣副校长分别作了《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的涵义》和《特色学校的评价》的讲座,全体教师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学习和领悟武进区教育局毛建东副局长《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思考》精神,从而为下阶段的创建工作做好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2、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目前,我国调整了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底蕴是地方课程的有效载体和支撑,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焦溪以盛产葡萄、蜜梨、银杏等水果而著称,结合焦溪林果之乡的特点,自编教材《葡萄的栽培技术》、《银杏的栽培技术》,安排课时,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焦溪地方经济的过去、现在,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建设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2)以《舜溪诗话》、《老街的传说》、《盆景的制作》为载体,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焦溪是文化古镇,历来留下许多文人佳话、优秀诗作,我校已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编辑成《舜溪诗话》《老街的传说》、《盆景的制作》等校本课程,整合成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并由焦溪镇老干部潘文瑞、艺术教师梁孟佳等一批特色教育带头人对学生作了多次讲座,从而使学生在听讲、阅读、欣赏、实践中了解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3)继续搞好学校“德育生活化”的课题研究

“德育生活化”是学校在2003年确立的省级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研究是将德育教育引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课题组设计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今日我当家”、“孝心行动”、“家庭联谊会”等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学科教学人文化

近几年的考试题目越来越趋于生活化和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将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根据校本课程计划,要求教师制订可行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学校教导处按照要求进行检查。各学科教师根据每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融于课堂教学,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3、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开辟了焦溪石堰葡萄园实践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前去开展采访、调查、剪枝等实践活动。学校于2003年开辟了校园林果园,以此作为学校综合实践基地。2005年6月,学校组织学生到林果园开展写生活动。学生通过课堂学到有关林果方面的理论知识,又通过综合实践基地真正了解一些林果的生长过程,掌握一些种植方面的技术,这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积累一些实际的经验、技能。

4、营造浓郁的人文教育氛围

A、提炼学校精神。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提炼出具有个性精神的学校精神:团结、朴实、进取。

B、开设文化艺术长廊。利用校刊、橱窗、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开辟“林果知识园地”、“舜溪诗话”、“活动掠影”、“文艺天地”等栏目,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C、营造个性鲜明的班级氛围。各班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布置教室,营造出富有创意的班级氛围。

D、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每年举办 “文化艺术节”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享受到成功的乐趣。2005年6月,学校组织各班举行了《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校本课程演讲、知识竞赛活动;2005年10月,政教处组织部分学生开展走访老街——校本课程活动;2005年11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颂扬家乡的古诗词写作比赛。活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评价机制多元化

特色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是单纯的测验和考试,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重视过程评价。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将课程目标归纳整合,从而制订出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和技能特长等方面的评价细则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即学分)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等,合格者由学校颁发“学生素质发展合格证书”。2005年11月,学校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了“人文素质评价”和“特色教育目标检测”两项专题调研活动,了解了学生的有关素养和技能情况,在评价方式的转变上起了科学的导向作用。

五、推进措施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队伍建设

特色教育在其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和因素的影响,但其最关键的条件和因素是人,即富有特色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队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特色教育的关键,而广大教师则是创建特色教育的根本。为此,学校于2005年2月成立创建特色教育领导小组,由钱朝平校长担任组长,李桂娣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主要成员有:莫林葆、颜本甫、陈光华、李士金、顾新华、沈爱国、顾小英;3月,成立了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小组:组长李桂娣,副组长陈光华、高伯钜、莫路路,成员莫林葆、颜本甫、李士金、张华兴、金祖荣、莫一章、顾新华、沈爱国、顾小英、沈淼、胡宇锋、陈伟、徐建华、高中云、梁雪峰,并建立了管理网络。

2、落实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学校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较为完整的创建工作制度、特色教育科研制度,以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学习

学校将定期组织创建班子成员和教师进行有关理论的学习,让广大教师对特色学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能了解特色学校的深刻内涵。

4、保障经费

学校为创建工作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

六、工作计划

本次创建活动以三年为一个阶段,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2005年3月——2005年7月,制订创建活动方案,明确职责,分块负责;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参观、学习。

第二步:2005年9月——2005年12月,按照部署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初步形成教育特色。

篇3: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一、抓住一个中心——田径课堂教学

师资强校,质量立校。为使田径课程教育渐成规模,学校应在全县范围内招考和调入优秀青年体育教师,并注重选拔一批具有田径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并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倡导以田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努力构建有效课堂。学校要安排体育分管领导,督促和组织体育教研组内定期开展田径教学同课异构教学、优秀教师表演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田径课堂教学活动,并积极组织全体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在田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倡导的“会看”(即看课是否能看出门道)、“会写”(即能否写出规范的教学设计和评课结果)、“会说”(即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讲解能力及说课能力)、“会做”(即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水平以及完成专项技能水平)、“会教”(即如何讲、如何组织、以及让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方法)的“五会”教学技能,并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虚心学习、细心打磨,使每一位体育教师的田径课堂教学的能力都有提高,逐步形成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指导下,我校体育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均有获奖,笔者执教的田径教学课“立定跳远”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三等奖;“跳远”获武威市课堂高效教学竞赛一等奖。

二、突出一个主题——田径竞赛活动

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广泛开展,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生体育教育水平。学校要提倡教师创新开展田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体现学校体育活动的特色和亮点。全校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学校计划安排,积极响应学校的安排部署,充分应用学校在活动中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在活动开展中应做到五个“着手点”。一是从培养田径特长生、陶冶学生情操着手,组建田径特长生训练队,由体育教师专人管理和指导,制定好训练计划,充分体现学生田径活动的本质属性;二是从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特征着手,有针对性地选择安排田径竞赛、田径游戏、交流互助等活动,做到有特色、有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三是从田径后进生着手,提高田径后进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组织趣味性较高的“两人三足跑”、“趣味接力跑”、“越野跑”等田径竞赛活动,使田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春风不使一木枯”;四是从田径教育的效果及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着手,开展形式多样的田径运动会;五是为确保田径活动的“五个”落实(即时间落实、场地落实、项目落实、辅导教师落实、人员落实)着手,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必须参加一到两项学校的田径竞赛活动,掌握一项田径技能,做到“人人有特长、班班有团队、级级有特色”的令人欣喜的体育教育新局面。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能极大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在第一、第二届甘肃省中学生运动会上有10余名学生入选武威市代表队参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田径特长训练班的学生有40多名考入理想的体育高校。

三、建好一支队伍——田径教研团队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要搞好学校教研工作,首先要建立好自己的科研团队。体育组要以田径教研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学校教研工作计划,要求全体教师“勤学、勤问、勤思、勤写”,组织实施“传、帮、带”活动,力争做到教师教科研能力“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成熟、四年成才”。教研组内要组织开展多种项目的教研活动,督促每一位教师勤奋钻研,笔耕不辍。近年来,古浪五中体育教师始终坚持钻研体育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改新路,在《田径》国家级体育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对跳远腾空步技术要领的概括》、《发挥田径课程优势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高考生100米供能特点与训练》、《音乐在体育高考生田径训练课中的应用》、《体育高考特长生的培养策略》、《以美术鉴赏之美,促田径运动之趣》等。20余篇田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县举办的论文竞赛活动中获奖。获得市、县级田径科研成果三项,通过鉴定省、市级体育科研课题两项。

篇4: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特色学校是梅州教育“再从春天出发”的根本方向,而校本课程开发是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途径。为了学校向更高目标迈进,梅州市学艺中学积极探索诗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目标是创建诗意特色学校,为梅州中小学诗词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

2004年12月,学校成立了学艺诗社,创办了《沁园》诗刊,从此拉开了诗教工作的序幕,先后有省级课题《中学诗词励志德育研究课题》、市级课题《中学语文诗意教学实验课题》立项、结题和获奖,一方面提升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另一方面也通过励志诗词的诵读吟咏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启发,指导学生从诗词中领略美、感受美,在诗词中陶冶心灵、净化情感,使学生在诗词熏陶中不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6月,学校学艺诗社学生学员参加首届梅州城区“动感地带”杯中学生现场作文比赛,吴滉荣获一等奖,另有七人荣获二等奖,11人荣获三等奖,37人荣获优秀奖。2007年12月,学校荣获“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奖匾。2008年3月,林青山校长主持的《诗教活动中的德育探索》荣获广东省德育创新奖。2015年7月,我校被评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诗词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形成学校的诗意办学特色。研发初中三个年级使用的诗词校本教材,既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既要在诗词的选择上保证教学的有序有效,又要方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前,我们准备在原有基础上深化、细化学校诗进校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发诗词校本课程,创建诗意特色学校。

1.营造诗化环境

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营造校园诗意环境的形式有:(1)组织采风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的诗词创作灵感;(2)用诗词丰富校园文化,例如在教室、走廊、过道等适当位置挂上古今优秀名人诗词书法作品,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3)设置诗词交流角,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学生的作品教学欣赏、讨论、修改等;(4)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例如在艺术长廊张贴学生诗词习作、学生诗词手抄报、在每期黑板报中穿插诗词内容,举办学生配诗影集展,诗词默写比赛,引诗入文的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诗词读背用活动,从不同层面反映和关照学生们的人文理念。

2. 挖掘诗词资源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一方面要求学校的语文老师通过互联网广泛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构建具有学艺特色的校园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也通过有效激励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自主意识和内生动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案例资源。

3. 开发校本课程

开发诗词校本课程,既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活动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又能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一支具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和评价机制打下坚实基础;进而促成学校办成诗意特色学校,树立本校办学的诗意特色。在创建诗意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通过学校的统一课程安排,将星期五的语文课定为诗词鉴赏课,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诗歌、朗诵诗歌、赏析诗歌;2.除了语文教材初中阶段的六十二首诗词外,学校课题组还开发了初中三个年级使用的诗歌校本教材,选取切合学生年龄、积极向上向善的诗歌作品,拓展学生诗词阅读面,激发学生学诗和写诗的兴趣,形成浓厚的诗词学习氛围;3.通过开发诗词校本课程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设立诗歌讲座,邀请诗教专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设置诗词学习交流角,提升师生诗词鉴赏能力和诗词写作素养,扩大学校创建诗意特色学校的影响

4. 凝聚各方力量

鼓励家长、邀请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开发诗词校本课程,创建诗意特色学校的活动中来,使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校本课程的多向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其方法有:(1)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如利用烈士墓、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地方人文资源:请梅州诗界名士畅谈诗意人生、漫话诗词育人功能、举办诗词鉴赏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了解、熟悉、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在开发诗词校本课程,创建诗意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通过学校的统一课程安排,将星期五的语文课作为诗歌鉴赏课,在一定的时间里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引领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诗歌、朗诵诗歌、赏析诗歌;2.除了语文教材中初中阶段将要学习到的六十二首诗词外,我们课题组要开发初中三个年级使用的诗歌校本教材,选取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学诗乃至于写诗的兴趣,拓展学生诗歌阅读面,形成学习优化的良好氛围;3.在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与此同时,设立诗歌讲座,邀请专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设置诗歌学习交流角,提升师生诗歌鉴赏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扩大学校创建诗意学校的影响。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目标是形成学校特色,创建学校特色则需要特色课程作为支撑。研发初中三个年级使用的诗歌校本教材,既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既要在诗歌的选择上保证教学的有序有效,又要方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做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跟诗歌校本教材的研发成果息息相关。我们在这项工作上需要做好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对编辑教材的老师提出知识储备、学术修养方面的严格要求。

篇5: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努力突出办学特色 精心打造教育品牌

xxxx位于县城贸易中心东200米,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县教体局及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彰显个性,主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质量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效率为灵魂,努力突出办学特色,精心打造教育品牌。

2002--xx年以来,我校年年被中心校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xx年春期我校在中心校举行的10次质量检测中,获得九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好成绩,六年级毕业检测总成绩也位居全街道办事处第一名。xx年春期在南阳市教体局四年级质量检测中我校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xx年春期我校研究的十一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省市应用成果奖,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赞扬。2005年秋期学校被评为全国学习科学实验先进学校,2007年春期学校被南阳市教体局评为南阳市培优补差先进学校,2009年秋期学校被南阳市教体局和作文指导报社评为南阳市作文教学先进学校,我校校长xx年春期也被南阳市教体局评为首届名校校长。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榜样的作用鼓舞人。

(一)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与指导。

近几年来,学校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教学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每期学校都要召开多次会议,专题研究教学教研工作。学校要求每位领导要有教研意识,质量意识,每位领导都要争当业务学习的排头兵,争当教学研究的排头兵,争当工作实践的排头兵,争当解决问题的排头兵。

班子会上,学校多次强调指出:“每位领导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各处室要密切配合,做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学工作要力争做到:“物质上有保障,精神上有鼓励,方法上有突破,效率上有提高”。

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领导班子也根据学校要求,积极主动的到分包年级中参加教学活动,他们与本级教师一同说课,一同评课,一同谈体会,一同说感想。班子成员的参与,有效的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新来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在质量,落脚点在课堂。新课改需要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呼唤高效课堂。

每期开学,学校都要根据工作需要新进一批年轻的教师,这些教师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也适应不了新时期教学的需要。

为此,每期开学学校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业务领导多关心青年教师,多指导青年教师,多关心他们生活上的疾苦,每天蹲点听课,听后就评,听后就测,评课时重点指出不足,教给方法,指明努力方向。

领导重视了教学,新来的聘用老师也就把教学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塌实工作,认真批改,经常看到他们一起教研,一起制作课件的情景,经常看到他们默默无闻手把手辅导学生的场面,在教师中已形成了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课堂,注重实效,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一)搭建教研平台,营造书香校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教研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成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

为此,学校要求所有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要牢固树立“只有学习精彩,工作才会精彩;只有学习精彩,人生才会精彩”的学习理念,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学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杜郎口教学方法》、《洋思中学教学经验》等。通过学习,让广大教师的思想得以升华,心灵得以洗涤,理论得以提高,观念得以更新。

除此以外,学校每次周前会召开之前,总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5—10分钟的普通话,领导带头学,不断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水平。

(二)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我们就如何创设有效课堂进行了探究。

1、扎实开展说课活动。

为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真正达到集“集体智慧”的备课目的,学校从各级各学科中选出了责任心强的教师任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在包级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召集本级本学科教师说课、备课等。学校规定每周周一下午为集体说课时间,每位教师由备课组长召集,包级领导参与,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说课,课说完后,再对下周的课件制作进行安排,每人制作一个课件,备课组长周五离校前将课件收集齐上交教导处,这样做到了课程进度一致,备课质量优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资源共享。

2、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为解决教师们在课改中的困惑,每期开学学校都要举行示范课活动,让上一期各级评出的优质课教师授课,然后组织全体教师评课。

示范课用具体的课例引领广大教师去欣赏新课改新方法给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用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广大教师去领略课堂上学生迸发出的真情实感。

3、认真开展优质课比赛活动。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为此,我们每期都要举行优质课比赛活动。

优质课比赛以级段为单位,人人参与,讲课时,同一学科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活动,这样大家在听中学习,在评中提高,每位教师都有很大收获。

评课时,要求评课教师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即评价信息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为主,评价目标由侧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转向评价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关注点由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转向教学过程的评价。

4、强力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苦于写作文,许多教师苦于教作文,于是乎,作文成了教师学生的眼中刺,肉中钉。

学校经过再三商议,决定下大气力抓好作文教学。学校教导处每周周四下午预备前,随机抽查一个班,然后进行录像。下周抽时间对本节课进行评议。

刚开始,许多教师感到这种做法有点过头,说什么话的都有,几周后,都逐渐感到学校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这样,大家就眼前作文课例,针对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进行了多次研讨,多次尝试,多次反思,使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了明显的提高,许多学生对作文课有苦上变为愿上、乐上。

(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强力推进课程改革。

为使教研活动开展得有成效、有特色,学校以承担的“十一五”课题《xx》为载体,大力进行课题实验,强力推行课程改革。

学校对课题的实验情况,一周一反思,一月一总结,经过实验探究,学校构建了“创设情景—问题探究—交流验证—总结深化”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xx年4月份学校研究的课题获省市级应用成果奖,受到了省专家评委的高度赞扬,许多教师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三、创新管理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激励人。

1、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几年来,我们根据教研室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具体实际,以“讲实用、讲效益”为原则,对《xxxx教学常规细则》进行了完善,努力使全体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中我们推行了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要求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并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指导性管理。

2、科学管理,认真落实常规工作的每个环节。

几年来,我校的教学管理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重视结果,还要看到教师为此付出的过程;不仅看到教师的成绩,更要看到教师的进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教师。我校的教学管理主要采用以下做法:

(1)认真落实查岗制度。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天由值日领导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教师是否课前3分钟到岗,上课时是否运用了课件、卡片或者小黑板,并对检查的情况一周一总结,一周一通报。

(2)采取灵活的检查方式。

对于教师的备讲辅批等常规工作,教导处一月一检查,一月一总结,一月一通报。对于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单独谈话,对于常规工作做得好的教师学校通报表扬,并在期末评先时优先考虑。

教师的常规工作除了一月一查外,学校还采用听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周包级领导到所包级听课,听后就评,听后就测,听后就检查授课教师的教案、作业、单元试卷的批改等。

(3)举行常规展评活动。

每期学校都要举行教案作业展评活动,人人参与,活动结束时,组织所有教师谈感想,谈时重点说出从展评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在展评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讲究方法,采取措施,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班级中没有两个素质完全一样的学生。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特别强调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强调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好边缘生的转化工作,并且要求教师在此项工作上,思想不放松,工作不简化,层次不单一,要求不降低。每期开学,每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实际和学科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在平常的工作中,教师做到了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法,使培优补差工作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汇报材料.修正

汇报材料

2011年是全县“特色学校建设年”。实施特色项目,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举措。根据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此项工作,现对此项工作的开展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围绕“书香校园”品牌建设,树立“标准建校、规范办校、特色强校”理念,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推进小学特色化建设,彰显学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形成全镇小学“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和 “校校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二、成立组织机构,大力宣传发动。

自县教育局《贵教基发(2011)05号》文件下发后,我校高度重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学校负责人为组长、中层干部为副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着手研究创建工作。在春季开学初组织各学校负责人和我校全体教师召开“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动员会”,认真传达《贵定县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让各学校领导及我校全体教师认识到创建特色学校的重大意义及工作要求,宣读了领导小组名单及工作职责,对创建 1

工作作部署安排。

三、根据教育法规,结合实际,确立创建项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父母的溺爱袒护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力等诸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品行不端,行为不良。另外,就我校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华几千年经典诗文了解甚少,文明礼仪知识缺乏。经过广泛征求教师意见,领导小组多次研究,确定以“读书、眀礼、笃行”为学校特色项目,于6月向教育局申报审批。

四、拟定方案,组织实施。

特色学校项目确立后,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分规划,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教导处组织实施。实施方案对辅导教师、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活动安排做了明确规定。我们的创建工作步骤及思路是:以经典诵读为先导,创设浓郁阅读氛围;对全体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评选文明礼仪小标兵、文明礼仪班级。本学期和下学期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为必读书目,学校利用生均公用经费购置了一定数量图书。将诵读经典活动纳入每周一课时的地方课程。做到教师、教材、课时、进度四落实。

五、创建成效

几个月来,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各班级完成了《三字经》的诵读,各班级开展了诵读比赛活动,并在举行升旗仪式时进行诵读展示。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来,学生识字量得到增加,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思想受到熏陶,行为习惯大有转变,懂得一定的礼仪、礼节,文明程度有所提高。绝大部分家长对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大力支持。

五、存在问题

我校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创建成效不够明显。主观原因:工作力度不够,督促不严,缺乏经验,资料收集不及时;客观方面经费少、器材缺乏,教师对经典鉴赏水平有待提高。

各位领导: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校将在县局的领导下,不断总结和借鉴兄弟学校的创建经验,加强管理,加快推进力度,提高办学品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迈进。

贵定德新镇沙坝小学

篇7: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民族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实施特色项目,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举措。务川民族中学2014年被列为县级特色学校的创建单位,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此项工作,确立以‚和合教育‛为我校的办学特色。现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作如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 ‚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为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体现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成立组织机构

自县教育局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文件下发后,我校高度重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行政办公室,由王榜乾副校长任办公室主任,蒋雄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着手研究创建工作。

三、大力宣传发动 1、2013年12月20日,组织中层干部以上负责人召开了研讨会,认真研究特色学校创建工作。2、2014年1月10日,召开全体教师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动员会‛,认真传达《务川县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让学校领导及我校全体教师认识到创建特色学校的重大意义及工作要求,宣读了领导小组名单及工作职责,对创建工作作部署安排。

四、根据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创建项目‚和合教育‛特色。

(一)‚和合教育‛提出的背景:

首先家长为了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经过调查70%以上的学生在双休日时间里,都要求学生补课。看不到社会的价值观导向也是不和合现象存在的主要根源。

其次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由于教育目标和途径以及方法受不同的观念的引导,在德、智、体、美、劳、心、群等几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和合的现象,家长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时间的的问题,指导方法的问题和工作压力的问题,更希望于学校教师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责任,家长对高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给学校教育教师带来的无形压力,有时就转化为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教育的和谐离不开家校间的合力与合作。

第三是教师教育存在的不和合现象。大量教师从师范本科毕业,非师范类本科生也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来,老师的岗位继续教育特别是爱生爱岗的师德教育的缺乏,对中国古老伦理文化的学习、理解和实践的匮乏,也带来很多不和合的因素。人们法制观念的淡泊,给学校依法依规办学以德治校都带来严峻的问题,但培养下一代又是不可重复再造的过程,‚育人千秋‛是对每一名名教师提出来的职业规范,它是学校内部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和合教育‛特色形成的背景分析

人民大学张利文教授提出‚和合学‛理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基于张教授所提出的理论,和我校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发现民族中学十一年的办学历程秉承的办学理念‚团结、和谐、情感、反思‛、‚民中兴衰、我的责任‛意识和学生‚三会‛的培养目标,即:会思考、会表达、会操作,以及教师的建设目标‚三能‛:能爱、能研、能恒(简称:爱---状态、研---精神、恒---毅力)都是相一致的。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民族教育和学生学业知识都始终遵循着和谐合作的办学思想,努力创造着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多赢的教育局面,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构建起民族体育《篾鸡蛋》、民族舞蹈《陶盆打褂子》等与社区活动共同和谐合作、民族中学师生间的和谐合作共享多赢的教育的良好局面。

1、学校有自编的校本课程《走进务川》《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汇编》以及传统民族体育乡土教材《蔑鸡蛋》《高脚竞速》《押加》《板鞋》等,校园文学刊物《新芽》无处不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发展。

2、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在我校已经启动,民族体育教育已初见成效,体现民族教育与现代教育和谐发展。3、2006年,我校民族体育项目高脚竹竿舞参加了全国亿万中学生阳光体育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仡乡苗寨的民族风采和我校师生的才艺水平;2007

年,学校的篾鸡蛋队参加了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举荣获金奖,体现我校师生合作和谐的民族教育成果。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4、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性格、学识分布较均衡,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创新能力、特别是用课程思想进行目标管理的专业发展意识较强,因此开展好融合教育研究

(三)‚和合教育‛理念:

‚和合教育‛的核心要义有两层:一层是‚和‛的取义有三个:一是尊重,二是和谐,三是协调。二层是‚合‛的取义有二个:一是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合口,适合之意。二是汇拢团聚,引申为:合作、分享、共赢的行为方式。‚和合‛是指多种元素、要素,在系统和动态过程中,有机组织、结构为新的事物或新的生命。‚和‛是目标、是标准,‚合‛是手段、是途径。‚和合‛教育是指以‚和合‛理念为指导,教育者以‚和‛为价值导向,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合‛为途径和方法,以‚和生、和立、和处、和达、和爱‛为文化原理,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其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达到‚由和致合,由合致胜‛的实施过程。

五、拟定方案,组织实施。

特色学校项目确立后,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分规划,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各部门组织实施。

(一)总目标:建成务川领先、遵义一流,具有鲜明‘和合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高品质、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

(二)主要思路与策略: 创建思路:

坚持‚和合创新、科学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和而不同,仁和智谐‛为校训,以‚民主开放,和处和爱‛为校风,以‚内涵创优,和生和达‛为教风,以‚勤思砺行,和学和立‛为学风,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建设。

创建目标与策略

1、和合管理:政通人和,合力合拍;

以‚团结 和谐 情感、反思‛为管理理念,实现主动服务的意识、主动负责的精神、主动反思的习惯。即学校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的一切支持性环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的表率作用、服务意识和反思内省的人格特质是开展和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根本保障,学校把和合管理放在广泛开展和合之中。

具体的运行方法与机制是:

(1)和合学习,统一学习一本书,每学期一本,班子会上有一个小时的固定时间,结合书上的案例和工作实际交流学习心得感悟。

(2)和合主持,和合教育的行为方式是:合作、分享、共赢,班子会每次轮流主持,汇报上周工作和本周要点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工作思路清晰、研究内容和程序安排严谨有持续性带动作用的工作方法,主持人要加以表扬希望大家相互学习。

(3)和合反思,每个月的工作结束后,从年级到行政后勤进行工作总结和反思,期末学校集结出版,供大家分享。

(4)和合团队,有三个:服务团队、学术团队、科研团队。

2、和合德育:和心合育,和谐发展

现在的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学校育人,德育为先,树立‚民中兴衰我的责任‛主人翁意识

首先提出了‚把校园还给学生,让校园洋溢诗情画意;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我的校园我当家‛的口号,以共青团队为阵地,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塑造‛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队组织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组织。

其次认真实施班主任工程,以班级为基地,以学生‚三会‛为培养目标,通过以‚三砺‛为内容的自我和立教育,培养和合型的人才。三会,就是会思考、会表达、会操作。会思考,是指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会表达,是指研究探讨、合作交流的表达能力;会操作,知行结合,能动手,能创新,能出成果的实践能力。三砺,即砺学、砺行、砺志,让学生自信自强自立。

3、和合课程:和合创生,挖掘开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各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民中的课程、课堂、评价三驾马车整体促进学校和合教育办学特色,采用整合的方法,使课程实施逐渐走向综合化。在开设高中各学科教材教学基础上挖掘开发以下课程资源。例

如:学科知识课程:① 《仡佬文化教材》② 《和合教育新编》③ 《心灵成长教室》④《我的青春我做主》等。

4、和合课堂:合作合享,和智和能

(1)师生的‚和合‛。首先要以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为前提。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交往、师生合作多种活动,师生共同经历学习过程,共同经历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之间的共鸣,实现教学相长。

(2)生生的‚和合‛。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师生与课堂教学要素间的‚和合‛。加强‚和合课堂教育‛理念培训,使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进程的调控者,知识构建、能力提升的帮助者。

5、和合制度:由和致合,因和而胜

教学制度既关系到学习主体‚学的规定‛,又关系到教学主体‚教的要求‛。教学制度设计和改革要体现两个目的: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和谐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围绕人才培养和合模式的开展,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如:建立完善的和合教学组织制度、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制度、建立完善和合教育的监控、评价制度、建立完善学生德育和合教育制度、建立完善学校和合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学分制、选修制、特色教学制、教师聘用制、教学资源配置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规范的教学秩序。

6、和合科研:形异神合,多元发展

教学与科研合作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知晓‛和‚能做‛目标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与科研合作,我们在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和合‛机制。

(1)加强校内与校外学习环境的‚和合‛。对中学生进行科研培养,是社会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学生也必须在校内与校外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与锻炼。这两种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都要服从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学生实践内容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和合‛。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上级的科研项目与条件,引入‚第二课堂创新导师制‛、‚中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等,保证教学与科研‚和合‛机制的建立,实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校还成立了合作学习式项目小组,即结合某个实际项目或实验,把学生组织在若干小组之内,几个学科的教师联合指导,让学生自己合作去完成项目。这些项目不是去代

替课堂讲授,而是相辅相成,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促进作用。

7、和合环境:和其和美,悦目怡情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1)完整规划修饰学校整体绿化、美化工程,在‚省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更加精细化、优美化,并组织实施。

(2)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以‚民族‛二字为核心,打造民族特色景观,体现传统民族文化内涵。

8、和合师资:和睦同心,和衷共济

教师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进程的调控者,知识构建、能力提升的帮助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视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生命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交往、师生合作多种活动,师生共同经历学习过程,共同经历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之间的共鸣,实现教学相长。

我校从四方面提高师资实践教学水平:一是‚走出去‛,每学期有计划地派老师到省内外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请进来‛,与其他学校联系,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外校领导、老师到学校上公开课、指导老师上课等形式进行。三是学校内部开展青蓝工程,学校派遣有经验的的老师与年轻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帮扶,使年轻老师快速成长。四是加强教师‚团结、和谐、情感、反思‛理念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树立‚和睦同心,和衷共济‛工作态度。树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

9、和合活动:和合创新,百花齐放

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株,如果说人生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活泼可爱的中学生好动、充满活力,学校为他们提高展示青春和活力的舞台,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1)开展绿色生命教育系列回归教育原点,开展毕业典礼弘扬传统美德。

(2)开展传统文化,让更多地活动走进生活,走进心灵,凸显教育应有的妥贴的人性期待。

(3)开展文体活动,每年的学校运动会等体育比赛和每年的元旦迎新

晚会活动。《我是当家人》,我校学生的值周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由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也得到了自我教育。

六、存在问题

我校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创建成效不够明显。主要原因:

1、学校师生对和合教育理解还不够透彻,和合教育思想文化还需进一步打造。

2、由于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师生‚民主和谐平等‛良好氛围还需进一步提高。

3、制度管理规范化还需逐步提高,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特色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4、部分教师教研、科研意识不强,学校教研、科研良好氛围还要进一步打造。

5、学校环境建设还不够完善,学校还未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校舍、‚和谐的图片‛和谐温馨的家园。

6、由于学校经费缺乏,特色学校创建资金投入不足。

各位领导: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校将在县局的领导下,不断总结和借鉴兄弟学校的创建经验,加强管理,加快推进力度,提高办学品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迈进。

篇8: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一、课程体系构建

1.选修课是必修课程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原则。由于课时的限制, 在必修课程中很多有关生活物理、科学物理、技术物理的内容不可能深入太多介绍, 最多一些浮光掠影。选修课的开展, 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教材之外的物理。既然是补充, 就必须是在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可及范围。

2.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新颖性、时代性、现实性、地方性和可参与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地方选修课程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都认为是对高考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 这类课程极易成为学生的“休闲课”, 甚至纪律都成了问题。选修课程的内容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让学生能够静心, 然后用心。内容要有更多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可参与性, 地方选修课还要具有地方性, 让他们认识到身边真真实实的物理。如有关嫦娥工程, 天宫一号, 神舟飞船等航空航天的成果介绍。巫山地处库区, 桥梁较多, 本地有很多水电站, 介绍水电站的建设和工作过程, 桥梁的修建,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的工作原理介绍等。自己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和发现, 可以去解决一些实在的问题, 提高其生活的品质及对自然规律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学生最关心的各类物理问题, 并结合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最终确定以“物理与科学、技术、生活”为选修课程题目, 并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物理, 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生活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物理, 从科学与现实的结合上了解生活。不仅仅有助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更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专题开展的先后大体与学生当时知识水平一致。部分专题及内容如下:

(1) 话说航天涉及知识:航天发展史、航天的现状和意义及对生活的影响。

(2) 摄影技术涉及知识:光学成像原理, 镜头选择。

(3) 迷信中的物理涉及知识:迷信认识中的一些声、光、雷电、热现象。

(4) 生活中的辐射涉及知识:手机、电器、建材、核泄漏。

(5) 物理知识与医疗技术涉及知识:生命健康。

(6) 身边的烦恼涉及知识:光污染, 声污染, 如何避免。

(7) 家庭用电常识涉及内容:用电安全, 防火, 防水等

(8) 人类进步的标志涉及内容:物理发展历史。

(9) 物理与新能源涉及内容:新能源。

(10) 物理与交通:涉及内容:交通工具, 道路桥梁。

(11) 厨房里的物理。涉及内容:致冷, 排风等各种厨房电器工作原理。

(12) 与住房相关的物理知识。涉及内容:建筑力学, 保温, 隔音, 隔热等。

(13) 自然界的奇妙现象:涉及内容:光的偏振, 波的干涉衍射等。

(14) 物理研究找到的绝妙方法。

(15) 我们的宇宙。

(16) 与物理紧密相关的专业介绍。

(17) 璀璨的明珠——物理诺贝尔奖回顾。

……

三、实施方案构建

(一) 教师、学生

人的因素是一切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是我们该项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全组老师的群策群力该课程是不能顺利的进行的。因此, 通过和全组老师一起学习新课程标准, 积极转变观念, 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主动迎接改革, 并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收集整理资料, 精心备课, 再交由集体讨论后, 确定具体内容, 然后才进入课堂实施阶段。

学生是我们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对象。没有他们的积极响应, 则我们的改革便是失败。为了让学生对物理地方选修课程有一人全面充分的认识, 我们通过选修课推荐会, 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内容及开设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整体上感观认识, 为选修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因此, 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有学生的参与。同时, 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应始终遵循平等、参与的原则, 力图打破通常课程中的重讲解、轻讨论;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 积极营造一组宽松的学习氛围, 引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教学媒体由帮助教师教学的手段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助探索的工具, 将媒体的选择、应用与控制的权利义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利用杂志、报纸、电脑网络等多各信息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索。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去, 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 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则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学生则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可以是观察、实验 (设计实验或实验探究) 、调查、参观、交流、讨论、制作模型、辩论、制作展版、撰写小论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为此, 我们设计的专题多是探究性课题, 明确列出了活动的具体形式。如在“照相技术里的秘密”专题中, 我们要求学生亲自摄影, 洗出照片, 并能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在“家庭用电常识”中, 我们让学生分析家庭中的用电知识和注意事项并学习简单的故障排除。实践表明, 这些教学形式积极有效, 学生乐于参与, 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收益。

四、评价体系构建

由于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参与性的特点,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就不能采用通常的测验打分形式, 而应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坚持评价目标多元化, 方式多样化,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师的评价, 力求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

我们设计了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题。如物理与交通, 让学生分析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 优势与不足, 探讨工作原理, 设想发展方向。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资料, 如实验方案设计、活动记录、自我评价而形成“学习档案评价”, 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 参与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如参与表现、合作精神等作出“活动表现评价”;最后综合以上几方面, 作出知识、技能、情感的进步与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给出等级。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

五、课程实践中的思考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外界支持。要保证该课程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下去。

首先, 学校要重视, 政策要宽松。只有学校重视, 才能多获得强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才有了课程开展的时间和空间;只有政策的宽松, 允许教师“出错”才能保护教师的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其创造性。

其次, 教师学生要转变观念。仍有部分教师和学生, 认为选修课, 可有可无, 思想保守, 认为在“高考”这一大形式下, 搞这些“客串”是浪费时间, 不愿参与, 甚至予以放弃。再有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实施。

教材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不能将知识随意扩大, 如“电子技术”、“高能物理”“量子物理”等专题就不宜于在高一阶段开展。内容应当始终遵循“选修课程是必修课必要的有益补充”这一原则。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多讨论、多探索、多实践,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实施中的主人,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一篇:飞快地造句下一篇:英文简历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