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

2024-05-03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精选8篇)

篇1: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

天津市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以及

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08资源2班 孙本逸 20084055 指导教师:张剑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中国正在以开放的新英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的家乡天津市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天津市已今非昔比,在各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近代北方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

一、我国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

在工业方面,近年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天津工业走出了一条嫁接、改造、调整的创新之路,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化工等骨干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石油套管、OTIS电梯、夏利汽车、等一批名牌拳头产品不断壮大,钢管公司、天铁集团、医药集团、天士力集团、磁卡集团、天大天财股份有限公司、南开戈德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工业已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十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5%,比“九五”时期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连续突破4个千亿元,年均增长23.7%;工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1.4倍。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冶金、化工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群,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均占全市工业的70%以上,分别比“九五”末提高7.4、8.5和12.4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80%。

在商业方面,天津商贸中心的作用不断加强,已经成为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和辐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全市超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贸设施已有128个;滨江道、和平路、服装街、食品街、鼓楼商业街及塘沽区解放路、大港区胜利街等陆续得到建设、改造;劝华、家世界、滨江、友谊等20多家商贸集团逐步做大做强;非公有制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已占到全市商贸经济总量的70%以上;家乐福、伊势丹、大荣、新世界、华润、欧尚、沃尔玛、麦德龙、万客隆等一批外资零售企业和麦当劳、肯德基等外资餐饮企业纷纷落户津门,大型仓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连锁店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但是在很多方面上,天津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这是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一些副作用,也就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并没有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第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06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第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在这些问题面前,应采取一些措施,并制定好合理的发展规划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白奎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还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乡天津市会变得更好。

篇2: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

发展

http://china.toocle.com 2008年11月14日08:24 生意社

生意社11月14日讯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回归自然、追逐绿色成为时尚,消费观念也由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变。人们的饮食结构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改革改制后,应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运作模式,转变经营观念,拓宽经营渠道,认真研究市场行情,找准市场定位。提升服务质量,转变传统单一的收购、销售方式,围绕消费需求,逐步与农民建立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全面开展杂粮收购。利用资源优势,唱响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有机产品的主旋律,培植粮食经济新的增长点,构建城乡粮食流通体制

新格局,不断发展壮大粮食购销企业实力。

一、变单一粮食购销为多元化经营

粮食经济国际化、市场化、一体化的格局,使市场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卖方市场让位于买方市场的现象更为普遍,这给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增加了不少变数。改革后粮食购销企业应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自身生存、发展的现状,明确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跳出与个体粮贩恶性竞争状况,依靠区位优势、当地资源和企业自身优势,利用市场空隙,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口,从市场竞争需要出发,转变不适应粮食经济发展形势的增长方式,以大中城市超市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主体,选准适合粮食企业特点的经营模式,克服粮食收购、销售品种单

一、基地单一的现状,树立“小杂粮、大市场”观念,全面开展玉米、谷子、大豆、绿豆、高粱、红小豆等小杂粮收购与销售,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安全闯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绿色生产,按照安全、节约、环保、高效的要求,开发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帮助农民克服产销脱节、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积极构建粮食产购销一体化的新格局,不断拓展产业经营范围,谋求

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二、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1、搞好订单收购。改革后粮食购销企业应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企业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探索如何与农民、大中城市农贸商场及超市建立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使生产、流通、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降低市场风险。以订单农业为切人点,积极开展订单收购,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农民推行效益农业。尝试推广“一次收购、二次返利”的结算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联合体,切实把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

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工程。

2、完善服务体系。利用粮食购销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尝试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谷子、大豆、绿豆、高粱、红小豆等小杂粮。传统种植模式的改变,需要引导,更需要在引导中使农民得到实惠,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搞好宣传发动,提高种植五谷杂粮的认识,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邀请农业、种子部门专家,对农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对农民讲明种植出路和效益,讲明其生长习性;产中:无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产后:发挥储粮人才技术优势,成立储粮技术服务队;向农民宣传储粮知识,提供简便安全的保粮设备,发挥粮食系统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功能,指导农民开展科学储粮。

3、构建信息平台。科技和信息被视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整合粮食市场、信息资源,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和微机化管理,多方面、全方位收集与企业经营有关信息,搭建信息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种植、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已建立起来的粮油期货、国内外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高效合理的运作模式和及时准确的粮食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农民全面掌握、预测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化及良种信息,适时调整生产结构,选择优良品种,不断提高粮食品质,打造拳头农产品项目,实现农企双赢的良性循环。

三、结合实际,打造名优特农产品

树立生态发展、绿色发展观念,引导农民建立“小杂粮”生态示范基地,进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试生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粮食购销企业应注意突出本地特点,开展绿色生产、有机生产、生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在粮食储运过程,运

用、推广绿色储运技术,打造名优特农产品品牌。

1、开展绿色生产。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降低药物残留,走可持续性发展农业的新路子,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帮助农民加强科技管理,开展种植技术升级,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施肥过程中,帮助农民检测土地;根据土地养分情况,施用土地配方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增加生产效益。要严格控制农作物施药量,降低农残,广泛运用套袋技术,有意识地养殖农作物害虫天敌,达

到绿色生产、增产增收的综合效果。

2、进行生态生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指导农民施用无毒、无污染的微生物菌肥和微生物制剂肥料,提高作物根系活力,达到改良土壤、抗病壮苗、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倡导秸杆还田,引导农民施用霉变豆粕、香油渣、菜籽饼、动物粪便及沼气池剩余物等培肥地力,大力发展以生态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秸杆青贮--沼气渣肥还田--无公害农产品”式的循环农业经济链条,保护粮

食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循环型农业。

3、组织标准化生产。采取基地化生产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基地+农民+企业+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生产销售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粮食质量检测设备,帮助农民检测微生物和农产品残留,建立健全粮质检测体系,推行先进种植技术,引导农民按标准生产,帮助农民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

品认证,创国家免检产品、绿色产品、放心产品品牌;靠特色产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4、积极探索和推广绿色储运技术。在收购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在保管、储运中,搞好小包装,实施气调储藏和无药化保粮。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原粮储运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原有品质、营养价值和口味。积极开展清洁储粮,入库前严格按卫生安全标准进行检测消毒;入库后对粮食进行高温密闭、低温储藏,合理使用通风和谷物冷却机,保持粮食20~C以下的储粮环境。在运输过程中,对小包装五谷杂粮,尽量使用冷藏车辆,且保持车箱温度IO~C左右。运用绿色储运技术,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提高粮食附加值,创造最佳

经济效益。

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应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调动农民绿色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扎实推广的方式,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良种化种植、订单化收购、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推广绿色生产储

篇3: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

业缘产生的基础之一是社会分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重要的有全球性影响的历史分工, 每一次分工都曾或多或少地引起了人类生产关系和生存形态的转变。人类最早产生社会分工是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综合发展, 一定程度上讲是水利技术的发展和作物种植空间范围内的拓展, 这使人类的生产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农业技术的发展最大意义上体现于作物种植从雨水农业到灌溉农业的变迁, 即生产条件的宏观改善。

人类生存第二次大分工是农业与工业的人为分离, 以工业革命为重要标准性事件。工业革命的前奏是英国新贵族发起的“圈地运动”, 人为地使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分离, 通过掠夺农民土地的方式使农业人口失去土地进而批量投入工业生产, 而另一方面土地的高度聚集使生产原料——羊毛, 有了大幅度的产量提升, 这一切的综合作用促进了英国尼纺织业的雏形产生, 进而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席卷全球。

第三次大分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电气化大规模拓展了人类发展的空间, 给予人改变世界的更大便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传统纺织工业大幅让位于钢铁工业, 随着钢铁工业的飞跃性发展便产生了交通事业的飞跃性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依托交通而减少了地域性束缚, 进而再次扩展了人类互动的范围, 增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强度和能力。

第四次大分工便是现今仍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即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开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其最大的影响并不是促成战争的胜利, 而某种程度上讲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有形界限的模糊化。

产业分工固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 可每一次变迁又同时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无疑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再调整与业缘关系的变化。从最初的世界以欧洲为中心, 到美洲大陆的开辟, 再到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进而通过二战和新技术革命的前缘性发展而成为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经济霸主, 以及当今世界人口的宏观迁移和世界人口稠密圈的最后形成, 无不体现着产业革命和分工对业缘关系的客观影响乃至决定作用。

中国的业缘关系发展始终处在一种人为独立的与血缘关系极难分化的混沌中, 这与中国社会的宗族亲缘结构是分不开的。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任人唯亲”的落后习惯力量, 又有费孝通教授在《乡土中国》中所慧眼提炼出的“差序格局”有着不可替代与动摇的关系, 这一切相互作用, 使得中国的业缘关系在漫长的历史关系中始终处于一种朦胧的边缘化位置。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展开与发展, 中国的业缘关系发生了超过历史千年的飞速变迁。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吸引外资和开发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等方式进行的, 经由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重要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等不胜枚举。而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同时促进了其衍生现象——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历史性变迁。与世界产业分化的原因相类似, 大规模打破中国血缘社会发展陈旧网络的最终动因依然是经济。人是历史性社会性的存在, 人的举动间都体现着历史必然的召唤, 人口的迁移对经济的影响便是这样综合循环影响作用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的迁移人口中, 青壮年劳动力和学历水平较高者占有重要比例。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必将促进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变迁, 但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又促进了经济中心的分化与对峙, 而这种分化与对峙又会促进力量对比的凸显与产业关系格局的再调整, 如此循环往复, 最终便促进了经济中心个数的削减与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高。而不同年龄层次的高学历人才的迁入不仅促进经济的宏观发展, 更加促进文化的累积和地域亚文化的群体性形成, 并结合历史现实积淀以促进文化中心的形成与分化。

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除国家政治政策性调整的指定方向外, 主要是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些地区发展模式依托原有的基础而形成当今迥异的发展格局。京津地区在几个世纪中始终占有着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位置,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更有着不可替代的政治文化地位, 而政治经济龙盘虎踞的天津更是我国百年发展荣辱的重要见证人。京津地区依托京津唐工业基地的能源矿产及便利的交通条件, 并且具有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的不可替代性而成为吸引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目的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杭州、南京、宁波、无锡等地自古以来, 尤其在安史之乱后直至南宋的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 逐渐成为全国经济的中流砥柱。长江三角洲依托沪宁杭工业基地, 具有上海港的重要交通运输优势,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 更加势不可挡地发展地区经济, 进而促进全国经济的宏观发展。而具有综上优势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自然是人口迁移的绝佳方向。大量劳动力涌入长三角地区, 打破其原有的人脉格局, 能力本位思想的延伸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不断提高了长三角地区因业缘而整合社会的程度, 并成为最快促进长三角成为我国因业缘关系而整合社会的最佳典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主要依托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植, 天然近港澳东南亚的便利的交通区位。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方向主要为轻工业, 而轻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口。这一发展的需要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客观上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随着珠三角发展水平的不断调高, 近年来出现“泛珠三角”的概念, 这一非地理性概念的提出更加印证了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谈完地区性生产关系的调整, 再来看产业结构的转变。

所谓产业结构, 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及其宏观综合作用。我国千百年来都维持着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结构。随着产业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摸索性开展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性调整, 我国已经处在向工业国迈进的过程中。

现阶段在我国占重要比重的农业人口, 占全国人口大约三分之二。但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农业人口, 已经进行着自我转型。城市劳动力, 尤其是亟待发展的大城市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 都来自于这部分自我转型的脱离土地的农民。长期以来, 农村地区都是我国最依赖血缘关系而结成的亲族社会, 而当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 原有的旧的人际关系被打破时, 中国阻碍业缘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终影响力的最大阻力根基正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消解。进城务工的农业人员被城市不断渗透和同化, 接受现代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剧烈地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世界历史演进的潮流, 就是不断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缘社会 (以封建统治为代表) , 到以地缘关系为主导的前工业社会 (传统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 再到现今也以业缘关系为主导的完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发展过程, 正是这一过程的完整演绎。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统筹社会生产力, 进行劳动力的不断整合, 使生产力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真正发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人类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那么整合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便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促进社会的人的目的的整合, 解脱血缘关系的有形束缚, 逐步步入到对地缘和业缘的影响领域内, 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化发展。

摘要:中国式的社会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产生了明显的转型, 其中以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的传统和权威让位于以业缘关系为主导的现代式社会关系。其中, 无不印证着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变迁的先见性预言。在此, 将以社会学的角度, 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变迁稍做阐述。

关键词:业缘,生产力,生产关系,改革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1995.

[2]田纪云.改革开放[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9.

[3]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8.

篇4: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

关键词:发展现状 个人所得税 看法 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对于个人所得税的交纳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和荣誉。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也经历数次。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实施目的在于增加国家财政的收入,调节个人收入的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然而随着城镇职工工资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费用开支的范围随之扩大,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个人所得税的一些条款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同时在个人所得税的实际十四中,并没有考虑到像煤炭行业等一些特殊行业的特殊情况。所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和目的已经不能达到预期所实施的初衷。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2004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已从1994年的727亿元增长到1737亿元之多,涨幅接近了24倍,但是税收的增加并没有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没有对于我国公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带来多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如煤炭行业中,不同岗位的收入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

1.1井下工人的收入水平偏低

煤炭行业尤其是在井下作业的井下工人收入水平偏低。在1994年实行税制的调整改革以来,由于煤炭行业的负担过重,经营很困难,煤炭企业基本实行了低工资制。据调查,在2000年左右我国的煤炭行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資在11000元左右。在我国主要的国民经济43个行业中处于倒数第二位。在国家行业收入的排行榜中显示,民航业的职工工资的水平最高,每个人每个月的月输入能够达到6000-到7000元的水平,随后依次是水电、邮电、铁道、金融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在实际的调查中发展,井下的采煤工人的工资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的低于其他行业。20世纪的50年代,国家考虑到采煤工人工作的特殊性,确定其工资水平要高于其他的行业,但是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以后,煤炭工人的工资水平,在直线的下降。截至目前,已经排到了各个行业的后几位。这对于我国煤炭行业的从事人员特别是最底层的采煤工来说,极大的打击了工人的积极性。

1.2个人所得税的一刀切模式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划分的依据是按地区来划分的,然而税前的扣除项目中不分行业的进行一刀切的模式。这样做对于很多行业的职工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煤炭行业。煤炭是特殊的企业,工作环境危险、条件艰苦,根据我国目前的开采来看,煤炭行业的开采工人工作任务繁重,劳动量大,而且工作环境危险,虽然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发放了井下的劳动补贴、班中餐、夜班费、营养费等等一些比较人性化的补贴,但是这些费用都要计入应纳税的所得额,计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这样做造成了增加煤炭职工的税负的同时,也虚增了煤炭行业的成本,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没有考虑到抚养人口、物价上涨、是否有无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现在煤炭行业中,井下的煤炭职工大部分都是农民轮换工,配偶大多都没有稳定的工作甚至没有工作,所以煤炭工的家庭负担特别的重,据一些调查报告中显示,煤炭行业的职工负担人口比例约在1:33以上,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负担人口比例1:16的比例来说,负担多于一倍以上,在煤炭行业的职工收入低、负担重、税负高,就算煤炭职工的收入相对提高了,但是由于家庭负担较重,仍然属于相对贫困的人群。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提高煤炭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虽然在个税起征点改革后有所提高,然而对于煤炭行业来说,仍然属于比较低的起征点。税率的一刀切模式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征收只是考虑到收入,而没有考虑到实际养活的人口,在税率上没有考虑到你的明天和小孩。目前像“上有老、下有小”的工薪家庭,本来收入来源就不多,每个人的人均收入已经很低了还要增加交纳不少的个人所得税,是原有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情况更加的拮据。在我国贫富差距比较大的收入情况下,许多家庭的经济水平根本达不到社会需要的水平,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家庭,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薪金,而没有其他的来源。而许多高收入者,他们占有着社会的大量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与其真实的收入界限模糊,他们消费着“公司”所得,却缴纳的着寥寥无几的个人所得税,是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更为加大。

1.3忽略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

随着科技水平的的发展,采煤技术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现在的大多数煤矿上,仍然工作条件差,工人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劳动的强度特别的大,而且实际操作时,危险程度很高,再加上井下的煤炭粉尘很多,长期见不到阳光,导致了井下工人的职业病居高不下,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井下采煤仍然是典型的险、累、苦、脏的行业别称,所以对于井下工人的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国家应该给予充分的考虑和有待,提高工人的工资收入。

二、对于行业和社会的影响

煤炭行业本来就属于劳动强度比较大,危险性很高的行业之一,同时煤炭行业又属于的收入较低的行业之一,而且煤炭行业是目前税负最重的行业之一。与其它的行业相比,煤炭行业显示出了同工不同酬的状况,与税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社会基本价值相违背。再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即使煤炭职工近几年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家庭的负担过重,仍然属于相对贫困。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收取又没有考虑到抚养人口、物价上涨、有无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的实际生活状况,这就增加了煤炭工人的经济负担,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的和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由于行业的特殊工作环境和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煤炭行业的人流量特别的大,近十年来很少有人愿意在煤炭行业进行长期的工作,而且很多煤炭院校、非煤炭院校的采煤专业,纷纷转向非煤炭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导致井下的采煤工人队伍很不稳定,煤炭工人的主题文化水平很低,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煤炭人才,但是从长远来看,为了煤炭行业的采煤安全和未来的发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采煤工人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三、未来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我们罗列出了几点,煤炭行业的发展问题,国家对于特殊行业要有特殊的政策,应该针对煤炭行业的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稳定煤炭行业的发展。

3.1提高职工收入

收入偏低是煤炭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在目前的收入排行榜中,煤炭行业职工的收入排行低于全国的平均收入,是社会同等管理、技术人员平均收入的70%左右,而收入的偏低又造成我国煤炭企业人才流失、职工队伍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所以收入是决定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之一。

3.2提高煤炭行业的个税起征点

虽然我国的个税起征点不断的上调,但是个税起征点的制定是根据整个社会的收入状况来制定的。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并没有照顾到实际煤炭职工的特殊社会地位和家庭情况,煤炭工人的家庭主要靠煤炭工人一人收入,由于家庭负担的过重,对于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并没有对他们的收入带来多大的收益。所以,要从煤炭行业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煤炭行业的个税起征点。

3.3对于煤炭行业的个税扣除附加项目

我国个税的一刀切给予煤炭行业很大的伤害,国家给予煤炭工人的各种补贴是考虑到煤炭工人的实际工作状况给予的一种补偿,而不是工资的奖励。所以在计算个税时,应该扣除各种补贴后再进行计算,让煤炭工的各种补贴落到他们的手里,否则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打击工人的积极性。

总结:个税的改革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缩小人们的贫富差距,但是不分行业的征收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所以对于煤炭行业的今后发展。我们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其特殊的状况和行业特点,给予一些特殊的照顾,建立有利于行业今后发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杰.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制改革[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6).

篇5: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文化大革命后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文化方面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衣着方面,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然而1978年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多彩,自上而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对美的追求,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渐渐成为展示个性的方式。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篇6:关于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变化调查报

——日常用品

前言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此次调查,便是从一个角度——日常用品,来观察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改变。而这些改变,又让我们自己改变了什么。

这篇调查,分为三个部分,即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和最后的总结。其中若有不周之处,望大家海涵。

一、学习用品

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学习用品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学习用品中,课本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课本的内容、封面、甚至印刷质量,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水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曾经的课本和现在的课本。

文革时期的课本,都被打上了深深地政治烙印,从而反映出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文革时期学生学习的科目包括语文,算术,外语,等课程。课余时间学生们通常走出学校,参加学工,学农,学军等校外活动。

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课本上少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内容,但书的印刷依旧是那么简单,风格朴素,色彩单调,插图也较少。

现在的课本色彩丰富,印刷精致,内容十分吸引人,各种图画一应俱全,让学生们百读不厌,渐渐爱上了这些精美如画册的书本。而且种类颇多,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用品中,字典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之一。其中的《新华字典》,更是具有代表性。《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它走过了50年的历程,它的十个版本不仅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字的变化,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语言和社会互动发展的轨迹,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各种“主义”和“思想”的词汇特别多;70年代的版本,出现了简化字;八九十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最新版则增加了许多新词语,而且新版里的字,基本上均为简体汉字。此外,还增加了《地质年代简表》。

二、生活用品

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生活用品的参与,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日常生活用品也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生活用品的变化。

电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随着改革开放,电视也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台式到液晶,从功能简单到功能繁多的过程。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彩电大多为黑白球面电视,它颜色单一,画面也经常有“雪花”出现。后来,电视由黑白的变成了彩色的,屏幕也由球面变成了平面的,这样的电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而现在的电视,大多数都是液晶背投和数字电视,功能也更多了,比起改革开放前的电视,这样的电视有太多的优点,说不尽,也道不完。

从前的人们,若想听音乐,得先用磁带将爱听的歌曲录下来,再放到录音机里播放。而且录音机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有时一盘带子只能存10首歌,有时还会绞带,令人很是无奈。而现在的MP3、MP4不仅体积小,携带方便,还可以装上百首歌曲和几十部电影,使喜爱音乐的人们大饱耳福。

化妆品是所有爱美的女性包中不会缺少的东西,随着改革开放,化妆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60年代的人们,化妆品十分单一,有一瓶雪花膏已经是十分可以了。但是现在,商场柜台上各种牌子,各种类型的化妆品琳琅满目,实在是让人挑花了眼。

总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用品渐渐丰富,先进起来;3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项科学技术都有所突破和进展;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生产总值逐年上涨„„

这30年,是中国进步的3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0年,也是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的30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2 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那时,中国沸腾了。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篇7:四级改革后的词汇学习策略

客观对话类考题——听力短对话、听力长对话

听力考试中的短对话部分历来是整个四级试卷中对词汇要求最低的一部分,这完全是由听力内容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短对话中出现的往往是通俗易懂的日常交际语言,而非句式复杂、难词、偏词较多的书面语,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听力中就不会出现生词。

首先,听力考查的难词、生词多是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词汇,比如1月的考题中出现了power plug(电源插座)。另外,一些与考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密切相关的词汇近年来也频繁出现,比如9月的考题中出现的registration(入学注册)一词,6月的考题中出现了campus、lawn、architecture等描述校园环境的词,月的考题中出现了求职常用词汇——recruit和resume。

因此,要答好短对话题,考生必须首先熟悉场景词汇,而四级听力考试中涉及的主要场景无外乎以下十个:学习生活、工作社会、家庭生活、娱乐休闲、公共生活、交通场景、用餐场景、天气场景、买卖消费、医疗健康,且都与考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

学习场景词汇可以借助联想记忆法,由于人的大脑对场景和图表的记忆能力远远高于对纯文字的记忆能力,所以通过场景记忆词汇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以公共生活中考查过的“银行场景”为例,考生可以先设置一个去银行办事的场景,然后进行联想记忆,把在办事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词汇一网打尽。具体而言,与银行发生事务关系的第一步自然是开账户(open an account),而最基本的事务关系不外乎存钱(deposit)和取钱(withdraw或draw)。存钱是为了安全,也是因为有利息(interest)。客户看重利息,自然要货比三家,找个利率(interest rate)高的银行存。在银行积累了一定的信用度就可以申请信用卡(credit card),有了信用卡,客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信用度透支(动词overdraw或名词overdraft)一定的金额。另外,银行也可以提供支票本(chequebook),方便客户消费。如果是大笔透支,客户还可以申请贷款(loan)。当然,与银行有关的词汇还有不少,篇幅所限,笔者在这里就不列举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就会发现,简单的场景设置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大量的词汇,另外,大家还可以将这些词汇整理成图表,方便记忆。以下就是笔者整理出来的有关银行的词汇图例表:

其次,在听力中、短对话部分还要注意单词的一词多义,这也是词汇学习的难点之一。虽然改革后专项的词汇题被取消了,但对词汇的考查却被完好无损并且更隐蔽地保留了下来。比如在公共生活的租房场景中考过“let”这样的简单词,但考的却是“出租”这个不太常用的意思。这类题目在以往的词汇考试中也时有出现,比如6月69题中出现的“essentially”,避过了 “必要的”这一常义,而考察了“基本上”这一僻义。206月60题中的“lot”也不再表示“许多”,而是摇身一变名词“场地”。熟词僻义出现在只读一遍的听力考试中,让考试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一词多义可以通过引申、扩展、联想等许多方法记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笔者要强调的是,联想和引申一定要基于已知的正确词义进行,要引之有理,想之有据,切忌随意发挥,弄巧成拙。

除了单词以外,听力考试也常常对一些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词组进行考查,它们同样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改革后,对词组的考查更多地体现在听力及翻译中。在学习动词词组时,可以以动词为核心,结合词组中搭配的介词、副词进行适当的推测,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些小词在词组中和单独使用时的区别,比如“about”单独使用时一般表示“关于”,而在一些常考词组中则表示“附近”,如:“come about”表示“来到附近”,引申为“发生、产生”;“bring about”表示“带到附近来”,引申为“招致”,如果一味从“关于”入手,恐怕就很难理解了。至于介词、副词、连词词组,则可以通过比较记忆法把同义近义及具有相同核心词的放在一起记忆,比如提到表示因果关系的词组,可以想到thanks to、due to、owing to、because of、on account of等等,而提到“than”,就能想到other than、rather than、more than等。假如大家能这样有条理地背诵词组,用起来就会像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

改革后,听力考试将增加一项长对话,涵盖2段对话和7个问题。这个部分就形式而言无非是短对话的加长,所以词汇上的学习方法与短对话相同,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客观篇章类考题——听力段子题、快速阅读题、详细阅读题

以上三种在考试中常见的客观篇章类考题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只考查单词在该文章中的具体意思,因为四级考试中的阅读文章总是有大约3%的超纲词汇,所以即使熟背考纲词汇,也势必会碰到生词。所以对于超纲的生词,考生们可以大胆借助上下文推测进行现场学习。

我们知道,四级考试中的文章一般都有其特定的题材分类,比如:人文类、科技类、自然类、经济类等等。所以应对四级客观篇章类考题中的词汇时,最好方法是按照历年考过文章的题材进行分类。比如经济类而言,仅206月的四级词汇题就连续考查了两道与经济相关的词汇题,分别是43题中的economy recession(经济衰退)及第68题中的business depression(经济萧条)。这无疑统一了阅读与词汇的战线,改革后也依然如此。

主观篇章类考题——听力听写题、写作题

听写题是听力部分惟一的主观题,以往传统考试中与段子题只取其一,而改革后两者将一起出现,这无疑加大了听力部分的难度。

在复习备考时,许多考生都会去买上一本词汇书,但即使是那些彻头彻尾背诵的同学,也会发现做听写题依旧遇到词汇方面的困难。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忽略了单词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发音。单词的记忆似乎被仅仅局限于看到了能认识,这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听写过程中,除了注重速记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准确地写下听到的单词,如果写不下来或者写不正确,即使速记本领再强,也无异于屠龙之技。因此,在新四级考试中单词不再是单独的考点,大家仍需对单词各个方面进行研习,包括发音、拼写、用法等等。

写作是整个卷面中主观性最强、输出量最大的部分。而考生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可用的单词量。其实很多考生的词汇量并不算小,但总觉得一提起笔就思维阻塞,平时学到的词汇大多想不起来,其实,这主要是词汇学习没有章法造成的。对于作文的词汇的记忆方法也可以采取上文提到的场景联想记忆,这样考试时应对不同的文章自然就有词可用。比如说到电脑使用是否应该在年轻人中普及的问题:对于赞同观点,我们大可以就电脑的正面特征进行展开,比如efficient, informative等;而对于反对观点则可以从年轻人的不成熟性immaturity入手,就能想到其表现主要有curious, vulnerable, ignorant, amoral等,考试的时候文章结构框架岂不是能信手拈来?而有些考生忽略了这一方法,到了考试的时候即使能想到这些方面,也闹出诸如用fast来形容电脑速度这样的笑话。

篇8: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发展

2008年1月23日,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随后广东省文物局也下发了粤文物[2008]53号文件。由此一系列博物馆、纪念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和要求,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自2008年3月28日起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免费开放后, 大大地激发了广大观众前来参观的热情, 该馆的观众量成倍增长。免费开放前, 该馆年接待观众基本维持在55万人次左右, 而免费开放后的2009年、2010年、2011年则分别达到了137.6万人次、155万人次、190万人次, 观众量呈较大幅度的增长, 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 有效促进了博物馆社会效益的拓展。

免费开放后观众量猛增, 给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其创新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谈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门槛”消失后, 关于社会教育形式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一、充分利用农耕文化资源, 让广大青少年体验农耕生活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利用相邻该馆、土名“龙田”、面积约60亩的耕地 (其中有2亩多是孙中山和他的父辈曾耕作过的地方) , 开辟了“农耕文化展示区”, 种植了近200种作物, 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禽、畜饲养区”, 介绍珠江三角洲特有农业生态的“桑基鱼塘区”, 以及介绍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农业展示”等等, 使广大青少年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孙中山成长的环境。以现代环境保护理念, 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 走生态博物馆之路, 更好地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 更好地实现社会教育的职能。

自2008年起, 该馆策划推出了“体验孙中山童年农耕生活”活动, 到孙中山父辈耕种过的稻田插秧、割稻。活动初期大家担心的是, 这样的活动是否能被长期生活在城市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接受。事实却出乎意料, 市民报名的踊跃程度远远超出预计。到目前为止, 这一活动已连续举行了四届, 要求参加者越来越多, 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每年春耕、夏收、夏种和秋收时节, 广大青少年、普通市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到该馆农耕文化展示区这里插秧、割稻, 体验孙中山童年时代的农耕生活, 缅怀一代伟人, 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不但为中山人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教育实践基地, 更成为中山文化的一个新品牌。

二、在推广中求延伸, 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精心策划推出各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和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 该馆都会举行隆重的社会性纪念活动, 通过纪念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一次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定期推出“走近孙中山”系列讲座, 讲座汇集了孙中山生平史迹、孙中山的读书生涯、孙中山与翠亨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使中小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历史中的孙中山。

积极“走出去”, 不断扩大教育基地的覆盖面。该馆多次与社区、学校、企业和部队等不同单位进行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不同的观众提供各自的服务项目与区域 (例如为中小学生提供农业实践区域等) , 还提供上门展览、讲座、辅导等, 每年定期派人到附近大中小学开展孙中山生平事迹报告, 附近院校还安排优秀学生到本馆参加志愿者服务, 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基地作用, 开展党员教育工作

2007年开始,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协助广东省委和中山市委组织部在该馆建设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中山市党员教育基地。教育基地是以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著名工运领袖杨殷烈士故居为主体, 并设有党员教育展览厅, 通过展览和电视片介绍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中山的活动, 展现在党的领导下, 中山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以及所取得的光辉业绩, 以此激励广大党员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党员教育基地设立后几年来, 各级党委和支部党员纷纷前来该馆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该馆利用基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 为广东省和中山市党员教育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 该馆党支部也在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运行的过程中, 教育自身党员牢记党的光辉历史, 继承传统, 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建设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充分挖掘、传播和发扬孙中山廉政思想

2010年5月,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联合颁布为首批50家“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该馆结合自身业务, 积极开展基地创建工作, 进一步弘扬孙中山的伟大精神和高尚人格, 挖掘、传播和发扬孙中山廉政思想, 将廉政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之中, 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光荣传统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把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加强党性锻炼、弘扬清风正气、接受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青少年学习廉政知识、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2010年7月, 该馆与中山市纪委联合策划、制作了《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 通过相关文物、历史照片以及声像资料等, 集中展示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廉政思想及实践史迹, 并将展览在中山全市各镇区巡回展出,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 为中山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有效配合了全市党员教育月活动。《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展出迄今, 前来参观及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众逾百万, 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为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基地的教育作用, 2012年, 该馆与中山市纪委进一步在《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的基础上, 补充、修订相关内容编印《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画册》, 以加深人们对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的理解, 扩大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使孙中山的伟大思想及光辉史迹得到更广泛和久远的传播。

五、结语

上一篇:总起句写一段话下一篇:迎丰九年制学校重阳节慰问退休老教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