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2024-05-15

《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共16篇)

篇1:《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学习目标:

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

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X|k | B| 1.c |O |m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8÷2= 52÷4= 72÷3= 58÷7= 73÷6= 49÷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1.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出算式? 888÷6=()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汇报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方法一:600÷6=100,800÷6的商肯定比100大;

方法二:最小的三位数100×6=600,800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 方法三: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小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新| 课 | 标 |第|一| 网 用竖式来算一算,注意书写格式。

2.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

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3.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565÷5= 456÷3= 784÷7= 算式1:百位上5等于5,所以商是三位数。算式2:百位上4大于3,所以商是三位数。算式2:百位上7等于7,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一算,再验证是否正确,规范格式书写,数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1题。

看图结合问题说一说意思,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2、3题。2.课后作业:练习册4,5页。

六、板书设计新-课-标-第-一-网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七、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感悟)

篇2:《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课程分析: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位数。

3、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算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PPT:主题图)引入:

同学们坐过高铁吗?高铁的速度可快了,淘气从北京去四平旅游,全程888千米,火车用了6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思考

(一):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呢?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出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简要实录】

二、探究新知

思考

(一):先估算一下888÷6=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对子之间交流讨论,最后自由举手发言。(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题目内容,明确数学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估算,目的是增强估算意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出商的位数,为接下来的试商、商在哪位上埋下伏笔。

【简要实录】

思考

(二):准确计算888÷6=的结果是多少? 将笔算方法进行展示。要求:独立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方法不一,然后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对估算的商和准确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然后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这个“拦路虎”既能给有能力的学生验证“商是两位数”的正确性,又为之后的疑难问题交流做好准备。让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之后,理解了笔算的算理,在此基础上二次笔算,验证学习效果的同时是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

【简要实录】

思考

(三):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565÷6= 456÷3= 784÷7= 要求: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然后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提问竖式每一步的意义。

(设计意图)有了算理的支撑,还应讲究严密的笔算过程。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提问并且展示,能起到更好的示范效果。生生问、答,全班汇报互动,让做数学与说数学融为一体。

【简要实录】

知识总结:

1、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主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是几,如果等于或者大于除数,那么商就是三位数,否则就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商写在被除数的百位上面;再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最后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哪一位

除以除数有余数,就把余数和下一位合在一起继续除。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思考

(一):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348÷2= 636÷4= 885÷5=

思考

(二):笑笑折了375颗幸运星,淘气折了309颗幸运星,他们要把这些幸运星平均装在6个爱心盒里,送给幼儿园的6个班,每个盒子放多少颗?

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对子之间交流算法,最后自由举手展示。

(设计意图)本课以完整的生活情境与数学问题紧密结合,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简要实录】

四、梳理回顾,课堂总结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分为三步:

篇3:《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案例】

师:王老师是个很爱读书的人, 周末经常到书店看书, 上周她还买了一些书呢!想知道是些什么书吗?

课件出示:3套故事书, 每套有12本, 一共买了多少本?

生:每套有12本, 买3套就是买了3个12本, 用乘法计算12乘3得36本。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12乘3的?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先用3乘12的个位二三得六, 在积的个位上写下6, 再用3乘十位上的1, 一三得三, 再把3写在积的十位上。

师:“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生:因为12乘3表示3个2加3个10, 1乘3得3表示3个十, 所以就要对齐十位写。

师:看来, 同学们不仅对刚学过的笔算乘法掌握得很好, 而且能把算理说得很清楚!今天我们继续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解决王老师买书的新问题。请同学们注意思考, 为什么老师在“问题”前加了一个“新”字。

课件出示:买3套连环画, 每套有18本, 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也是用乘法算。因为每套有18本, 3套就是3个18本, 求18×3=?。

师:你们会算吗?别忙着说出来, 各自在本子上先算一算。

1.学生独立思考后, 在本子上写出计算过程。

2.汇报, 交流算法。

生1 (板书) :

我是用3乘8得24, 先写下24, 然后用1乘3得3, 再写下3, 就等于324。

生2 (板书) :

我用8乘3得24, 对着个位写下4, 然后用1乘3得3, 再对着十位写下3, 就等于34。

生3 (板书) :

我用3乘8得24, 先对着个位写下4, 再用2加1得3, 3乘3得9, 把9对着十位写下来, 就等于94。

生4 (板书) :

我用8乘3得24, 在个位上写下4, 向十位进1, 然后用十位1乘3得3, 3加进来的1得4, 最后等于44。

生5 (板书) :

我用3乘8得24, 在个位上写2, 向十位进4, 然后用1乘3得3, 3加进来的4得7, 最后等于74。

生6 (板书) :

我用18的个位8乘3得24, 向十位进2, 再用18的十位1乘3得3, 3加进来的2得5, 把5写在十位上, 就等于54。

师:同学们用的都是笔算的方法, 得出那么多的结果, 究竟哪个结果才是正确的呢? (学生你看我, 我看你, 没有人发言。)

师:能否找一种验证方法证实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生7:把18看作20来估算一下, 大约是60, 我想正确答案应该是54。

生8:可以用3个18加起来, 看得数是多少就能找出正确答案了。

师:可以这样验证吗?

生8:可以, 因为18乘3就是表示3个18相加。

生9:我算出来了, 18加18再加18等于54, 生6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生10:我也赞同“54”是正确答案, 因为18×3是表示3个8加3个10, 我用3乘8得24, 3乘10得30, 再用24加30就是54。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老师恭喜你们验证成功。现在确定“54”是正确答案了。但老师不明白, 刚才你们笔算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呢?

生1:因为这道题要进位, 这种方法还没有学过!

师:哪里需要进位?

生1:个位相乘满十要进位, 这道题中3乘8得24, 24已经满二十了, 我认为应该跟笔算加法一样, 满二十了就要在个位上写4, 然后向前一位进2。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同学们是在“进2”的处理上出了问题。

生1:是!

师:的确是这样。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应该怎么处理“2”的进位问题。

学生通过交流, 一致认为“进2”是表示要加上2个十, 就是3乘10的积与进来的20相加得50, 所以十位上应该写5。

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笔算方法, 接下来请大家想想刚才为什么做错了, 现在明白了没有, 看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生1:与个位乘得的得数 (积) , 要对齐个位写在积的个位上, 得数的十位是几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不能像生4那样只进1。

生2:个位相乘满几十, 不能先写十位, 要先写个位, 再向前一位进几 (十) 。

生3:个位相乘满几十, 对齐个位写下得数的个位后, 向前一位进的数不能与第二个因数相乘, 而是先用第一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二个因数, 得到的结果才加上进位的数。

生4:我想告诉大家, 今天学习的乘法与前一节课学习的乘法相比, 只是多了进位方法, 竖式书写方法是一样的。这就是老师在问题前加个“新”字的意思。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第一节课,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乘的笔算方法及竖式书写格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 “进位”是新知的“拐点”, 是本节课的探究点。为了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我抓住“进位”这一探究点, 设计了让学生真正经历“做数学”的活动。

首先, 我设计了一个“不进位乘”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主解答后交流算法和算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 激活已有经验, 为“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着, 学生借助已有经验, 尝试“18×3”的笔算, 迁移、类推出多种笔算方法, 虽然很多方法是错误的, 但都在情理之中, 作为教师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这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 是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所以, 我并没有急于评价, 而是留给学生展示每一种方法的机会。实际上, 在这些错误的笔算方法中就隐藏着“进位”的思维成分, 正如学生所说, 因为有了进位, 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这正是本节课的探究点, 所有错误不都是出在“进位”这一“演变点”上吗?我就是抓住这些错误资源, 先让学生验证正确结果, 然后展开辨析。在辨析中, 学生不但找到了正确的进位方法, 还从各种错误中发现进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4:《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进行一轮口算比赛,你们要看清楚算式中的数字哟!

生1: 90÷3=30

生2: 600÷2=300

生3: 5000÷5=1000

生4: 100÷2=50

生5: 60÷3=20

生6: 210÷7=30

师:刚才我们进行的都是什么口算?

生:除法口算。

师:我们不仅学习了口算除法,还学习了笔算除法,现在来看一看这道竖式要如何完成?(板书[42][6],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生:六七四十二。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笔算除法的知识,先来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评析】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已有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知识与经验,为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师让学生经历[42][6]笔算除法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教师播放童话故事的视频,视频内容为:猴妈妈告诉猴兄弟:“果山的桃子成熟了,又大又红。”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上摘了许多桃子,弟弟对哥哥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

师:同学们,猴弟弟这样做对吗?

生:不对。

师: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生:和哥哥平均分桃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公平、公正。猴弟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平分桃子。如果把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师: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将4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42÷2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

生:因为是求平均数,所以用除法。

【评析】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桃子”主题图,编了一个小猴分桃的故事。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一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将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令学生身处拟人化的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这里出现了一道新的除法算式,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请大家用桌面上的42根小棒代替42个桃子来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棒。)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楚。

师:那就请两个小伙伴来帮帮忙,一起来扮演猴子。(上台帮忙的学生带上猴子头饰。)

生:首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两捆,也就是20个桃子,40个桃子就分完了;然后再分剩余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1个桃子。这样,所有的桃子都分完了,最后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

师:这名同学的方法是先分整十,再分单个。大家认为她说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老师很欣赏你的表达能力,对于这两位帮助了你的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谢谢你们帮助了我。

生2:不用谢。

师: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这几名同学都做到了。现在谁来把分桃子的过程再说一遍。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再分剩下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个桃子,合起来就是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

师:这是用分小棒的方法找到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口算,如40÷2=20 2÷2=1 20+1=21(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

师: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口算的过程与分小棒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如果我们把这种思路用竖式的形式写出来,应该怎么写呢?(学生在本子上尝试写竖式,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先看书再写,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竖式。)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等于2,得数写在十位上,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2×2=4,4-4=0,说明40个桃子分完了,再用个位上的2除以2等于1,得数写在个位上,1×2=2,2-2=0,所以结果是21。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或疑问?为什么第一次分完的是40个桃子只写4,不写40呢?

生:因为个位还能继续除,所以“0”可以省略不写。

师:我们在计算或书写这样的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多媒体课件示范竖式算式并说明计算顺序。)

师:我们书写时要规范,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先算十位上的数与除数相除,4÷2=2,得数写在十位上,分掉了多少呢?2×2=4,写下来,因为没有分完,0可以省略不写,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分完了;接着计算个位,把2写下来继续除,2÷2=1,得数写在个位上,2×1=2,分掉了2,2-2=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师:现在我们再来写一道竖式。(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36÷3,学生笔算,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答案。)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和感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促进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尤其是在学生分小棒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方面,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

三、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师:两只小猴分别拿到了分到的21个桃子后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大吃一顿,这时它们的好朋友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两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把桃子平均分成3份。

生2:我会把分得的桃子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你们都同意平均分,懂得与朋友共同分享,非常好!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只猴子又分得多少个桃子呢?(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全班学生读题、列算式:42÷3。)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注意这次写的竖式和刚才写的有什么区别?这次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借助小棒先分一分,再写竖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用分小棒的方法验证竖式。)

师:刚才我们是先分小棒,再根据分小棒的情况写竖式,现在我们先写竖式,还能用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吗?(指名学生进行验证,3名学生扮演猴子。)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

师:为什么不分给每只猴子20个桃子呢?

生:因为桃子不够分,所以不能给每只猴子分2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后,还剩下1捆桃子。

师:你分桃子的过程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指着竖式进行说明。)

生:剩下的10个桃子加上单着的2个桃子,总共是12个桃子。

师:这一步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中的12,说明被除数的十位分了后还有余数,这时就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然后再继续除。)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师:竖式中哪里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说明。)

师:大家写的竖式是正确的,只要敢于大胆尝试,就会有所收获。计算算式42÷3和42÷2,想一想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算式的十位分完了,第二道算式的十位没有分完。

师:当十位没有分完时怎么办呢?

生:将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分剩下的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继续除。

【评析】随着情境的延伸,学生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除法,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分享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四、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两道竖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被除数都是42,都没有余数。

生2:第一道除法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师:为什么第一道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生: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商就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大的时候,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怎样的笔算除法呢?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师再次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师:这样的笔算除法怎样计算?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评析】教师以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学会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建立起笔算除法的认知结构,懂得判断商是一位数或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巩固强化,知识升华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有收获的还有3只小猴子,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谢谢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千万不要骄傲哟!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那就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请你们先写一写,完成两道竖式。[63][3] [91][7](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利用实物投影仪订正答案。)

师:小马同学做了3道题,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你们来改一改。(多媒体课件出示3道竖式[99][6][33][99][3] [44][4][12][8][4] [4][0][68][8][12][4][4] [8][0],学生判断正误并订正。)

师:请大家想一想,下面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多媒体课件出示两道算式:65÷5 78÷9,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的正确答案。)

师:如果要使这道除法算式(78÷9=8……6)的结果没有余数,可以改变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81÷9=9 72÷9=8 78÷6=13 78÷2=39)

师:老师也改了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783÷9)这是以后我们将要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知道商是几位数吗?

生:两位数,因为百位上的7除不了9。

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太棒了!请大家课后用笔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的明确,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实现了拓展提高的目标,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扩展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体到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总结评价,质疑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另外,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大家提出来?

生1:我学习了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生2:我学会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生3:我分小棒的时候同学们帮助了我,谢谢你们!

……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观察、思考、表达、总结,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分享、合作、互助,相信这些品质将会引领你们走向成功!最后,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如果题目是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们能够解决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

【评析】通过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自评,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我;通过互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师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质疑,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

【总评】

韩愈《师说》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本课中,教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做出了可喜的探索。首先,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起来,如将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小猴分桃的情境”;其次,学生不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这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钱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小棒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三,钱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课始,枯燥的除法竖式学习被钱老师赋予了有趣的故事——猴子分桃,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两只小猴子分42个桃子,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第一次分桃子,就学会了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出问题,并迅速进入学习新知状态。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形结合,理解分小棒的每一步都能与除法竖式相对应,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能力,懂得同伴互助的优势,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课中,钱老师合理利用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当第三只猴子出现时,应该如何分桃子呢?这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要与人为善,学会与人分享。面对新问题,钱老师通过让学生先尝试计算,再用平均分42根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课末,钱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容丰富的课堂评价,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些都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快乐。质疑拓展是学生学习的延续,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钱老师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凸显了操作与感知、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归纳与分享的理念,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同时,活泼灵动的课堂又使学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

篇5:《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材通常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某个计算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独立探索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老师示范、解释算法。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在提出计算2386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尝试计算,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386的基本策略。

篇6:《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课的开始,我先进行听题口算,20多道题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学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活跃,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我训练的目的,学生能听、算结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写法。在探究新知,先出现例题:把48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根?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8÷4=?老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是8,他回答不上来。有的同学说是12,因为9×4=3648-36=12。那到底应该怎样算呢?我让学生思考口算应该怎样算?学生能回答:40÷4=108÷2=48+4=12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边摆边说,这一环节学生很顺利,而且小组讨论汇报时有几个同学回答特别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个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个一,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一,合起来每份是12。

我接着提问:你们能试着用竖式方法计算吗?学生试做,我在下面看时,只有个别学生会算,一部分的同学看着题目发呆,5分钟过后,我走到黑板前讲解,刚才摆小棒时,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接着请几个会做的同学讲解,说算理并板书,然后带着做练习。最后独立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讲了一遍,就下课了。反思这节课,我自认为前半节课的设计比较合理,只不过对学生放手不够,有些牵着学生走,象有几种方法计算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对于“学困生”可能只会用最直观的方法,中等生可能会用两种方法,尖子生会想到用竖式,而在讲解竖式时,我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简单,其实这部分知识才是教学的重难点,算理和书写方法,学生很容易受到加、减、乘法竖式的干扰,主要是没有讲透,在练习时,重点多强调算理和书写格式就好了。听完教研员说课后,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篇7: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6页例

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题。

在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教材结合购物情景,先教学不需要调商的情况,侧重对试商过程的理解;然后教学需要调商的情况,迁移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理解调商的道理,最后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估算、自主探索、展示汇报,能正确列出84÷21的竖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试商的过程,初步体验试商方法。

2.通过独立探索430÷62的计算过程、讨论交流,理解调商的方法和道理。会用四舍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通过练习,提升运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三、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用四舍法试商、调商的方法。

四、难点 正确理解调商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里最大能填几? 20×()<85 60×()<206 40×()<316 90×()<643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判断方法。

2、笔算(课件出示)84÷20= 430÷60=

3、教师导入本课,板书课题: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四舍法)

4、课件出示目标,默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小题。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及第(1)小题题目: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少个?

师: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师: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比较例题和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1,为准确试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结合情景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问题探究(1)84÷21的笔算 ①估一估,确定范围

师:估一估,商大概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

师:准确答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汇报计算过程,教师加以补充。②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预设:方法一:用口算的方法。方法二:用“四舍”的方法

组织学生针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突出“四舍”法的普遍性。

引导:对于84÷21这道题来说,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小,可以直接看出商是几,当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的时候,我们可以把21看做20,转化成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想商,具体过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师:这个20主要是帮助我们试商,大家也可以像这样把20写在除数的正上方,想84除以20商4,再用4和原来的除数21相乘,乘得的结果是84,正好除完。

及时巩固,强化试商

练习:用这种试商的方法笔算:96÷32,85÷41将试商的过程写在演草纸上。(两名学生板演,规范格式。)

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根据课前预习的结果,结合重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汇报,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拨开云雾,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试商的意义。】

(2)430÷62的笔算

课件出示例3(2):一个台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元?

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430÷62。师:先估一估大约是多少? 学生板演,教师规范写法:

师:准确值到底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思考?

师:你会学以致用了,把除数62看作60来试商。快动手试试吧。

①独立计算 ②汇报展示

③质疑问难,生生互动

疑问1:把62看作60来试商,430÷60应该商7,你为什么商6了呢?

师生:看来试商不合适时,我们需要去“调商”,板书“调商”。

疑问2:为什么要把“7”调成“6”呢?

师生:因为7×62=434,比430大,所以要调小。疑问3:为什么商7大了?

师生:把除数62看作60,除数变小所以商容易偏大。课件出示:

同桌交流、互相解释,并将课本上例3(2)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迁移学习例1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质疑问难,把头脑中思考的内容显现出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之后让同桌相互说一说,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强化试商、调商的过程,加深理解。】

3、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76页做一做(2)(2)课件出示78页练习十四第2题。

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四舍时,商偏大,要调小。(3)课件出示78页练习十四7题。(4)课件出示78页练习十四9题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我们学习了试商和调商。当除数不是整十数时,可以四舍成整十数去试商,这时商容易偏大,要调小。记得余数要比除数小哦!

板书设计: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例3(1)84÷21 =4(个)(2)430÷62=6(个)……58(元)

篇8:《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 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提问的艺术, 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 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课堂提问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教师的发问和学生的回答大约占去了每日课堂教学时间的80%, 可见, 教师的课堂发问是决定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

我在执教《两位数乘一位数》时, 以优化课堂提问为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提问, 从而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这节课有提问比较成功的地方, 但也有需进一步优化提问的地方, 下面结合这节课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森林里的动物们想盖一幢房子, 这可离不开大象的帮忙, 大象的本领可大了, 看大象给动物世界运来了盖房子的木头。

师:大家仔细看图,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3头大象。

师点头, 追问:完整地说一说。老师用手指着对应的图画引导学生说完整。

生接着说:它们每头运了2堆木头。

师:一头大象运了几根木头?

生:20根。

师:20根,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每堆是1、2、3…10 (老师指着学生们一起数数) , 每堆10根, 两堆就是20根。

师:一头运20根,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停顿4秒)

师:怎样列式?

生:3乘20。

师:还可以怎么列?

学生一起说:20×3。师相应地板书, 并问:得数是多少呢?学生在我板书时就立马报出是60, 我追问:算得这么快, 你是怎样算的呢?这样吧,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2×3=6, 再在6的后面加个0。

师追问:为什么这么算?

师再问:谁知道?

生:因为3后面有个0, 先不看, 然后二三得六, 再在6的后面加个0。

师:谁听懂了, 结合图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

生: (老师指着木头引导2就是两……) 2表示两堆木头, 是2个十, 2堆乘3是6堆木头。6堆是6个十。

师代答:也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 6个十就是60。

反思:在片段一的教学中我注意了提问的面, 关注到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 但在理答时我犯了个大错误。当学生说道:2表示两堆木头, 是2个十, 2堆乘3是6堆木头。6堆是6个十。我处理的方式是代答总结算理, 这处理得非常仓促, 使得一些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算理。更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再找几个学生说说想法, 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而不是拿成人的想法去让学生去被动接受。

片段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小猴子也觉得大象盖房子可辛苦了, 它们决定摘些桃子给大象吃, 看图。

每只猴子采了14个桃子。猴子的桃子是怎么放的?

生:左筐10个, 右筐4个。

师:那这两只猴子一共采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生1:2×14。 (还可以怎么写算式?)

生2:14 × 2。 (教师板书14×2=)

师:你认为14×2的得数是多少?结合桃子图自己想一想, (停顿5秒) 现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4+14=28

师:谁还可以再说说。

生:左边是2筐, 每筐十个, 即2个十, 就是20。右边是2个4, 就是8, 合起来就是28。

老师找了几个学生再来说说想法。

接着介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笔算教学中, 老师问: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生:2×4=8, 师引导:也就是图中哪一部分的桃子数?生:图中右边部分。

老师接着问:那第二步呢?

生:第二步算2x10=20, 也就是图中左边部分的桃子数。

反思:在片段二的教学中, 我深入分析教材, 思考例题为什么给这么形象的图来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其实, 例题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图中唤醒已有的加法口算经验, 进而在口算的基础上来理解乘法笔算的算理。因此我在安排问题时, 先问:每个猴子的桃子是怎么放的, 然后问:结合图来说说14×2等于多少, 最后在口算的基础上来教学笔算。在理解笔算算理时老师又引导学生回到直观的图上来理解每一步算的是桃子图的哪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因此我觉得片段二的问题设计是高效的。

三、案例反思

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地、科学地利用课堂提问,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反之, 不好的课堂提问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深层次的发展。

这次教学, 不同的老师给我评课, 让我收获颇多:

1.教学设计要具体到每个提问和预设的理答

我们在进行教学研讨的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 通过集体备课形式讨论并确定下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由不同的教师在基础不相上下的平行班执教, 同科组的教师一起进行观摩、交流, 效果却大相径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的课堂提问。虽然教师拿到的教学设计是一样的, 但如果不详细到具体要提问的问题以及针对学生回答的理答, 那么不同教师执教的课堂, 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教师要提问的问题以及针对学生回答的理答。如果提问的问题没有精心设计, 这节课的提问就成了教师漫无目的的问, 从而使得课堂语言不精练。如果理答没有较好地设计, 学生的答案就会被老师控制。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预设的答案有出入, 教师往往会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中, 草率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从而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我的这篇教学设计中, 我比较详细地设计了教师提问的问题, 但针对学生回答的理答设计得还不够详细。这是我以后在教学设计中要改进的地方。

2.提问的语言要精练

语言是意见沟通的重要媒介之一, 教师提问时语音是否清晰, 速度缓急是否适度, 均会影响学生的反应。有研究发现, 一堂课中不合格教师的讲话时间占到80%, 而成功教师的讲话时间只占20%。所以, 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精练而有效。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为了提高学生发言的面, 设计了一些小问题, 殊不知这样做顾此失彼, 问题多了, 学生发言多了, 表面上很热闹, 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层次却没有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精练自己的语言, 这也是一名数学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3.给学生合理的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

心理学研究方面已经提出了可供教师们借鉴的提问的科学规律: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 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即教师提完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第二等待时即给学生以时间, 使他们能完整地做出回答, 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心理学家们经过对比试验, 给教师提问过程增加等待时间3 秒或更多些, 得出的结论是, 稍长的等待时间可以达到优化学生回答质量的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注重了给学生第一等待时, 不同难度的问题给予了不同时间的第一等待时, 简单一些的问题给1~2秒的思考空间, 难一些的问题给3~5秒的思考时间, 再难一些的问题, 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后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交流。比如在片段二的教学中, 问:14×2等于多少, 看着桃子图自己想一想。 (停顿3秒)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这节课做得不好的地方是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第二等待时, 比如在片段一的教学中当学生结合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算理时, 在他发言时我中间帮他说了好几个字来提醒他该怎么说, 怕他说不完整, 最后我没有再找其他同学说说想法, 而是自己代答完善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这是片段一的关键之处, 我没有处理好, 所以片段一的算例掌握情况不好。

4.提问要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能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 教学效果才能更有效。为了让提问能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提问的问题难易要适当, 而且不同难度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可以给学困生回答, 来调动他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一个难的问题, 我们可以给优秀生, 让其他学生在优秀生的回答中受到启发和掌握相关的方法。

篇9:《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数学第六册p页例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练习题:列竖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92÷2

2、交流做法,完成填空

一位数除两位数,先用被除数的()除以除数,再用被除数的()除以除数;十位有余数,和各位合起来再除;每一位的余数必须比除数()。

二、创设情境,探索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学生观察图意,分析并列式,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及算式。

2、学生估算,师引导交流。

3、学生试笔算?师出示引导问题:(1)先用什么位上的几除以6?

(2)百位上的2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3)23 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什么位上?

3、交流做法,明确算理。学生先交流做法,师生共同再做一遍,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算理,理解掌握做法。

4、写出商和答案,并理解这道题要用进一法:剩下的4张也要用一页。

5、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引导学生和前面的估算结果相比较,判断对错)

6、通过观察、讨论完成填空: 今天的练习题中,我们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先用被除数的()位上的除以除数,如果不够商一再用被除数的()除以除数;有余数,和下一位合起来再除;每一位的余数必须比除数()。

(想:这个算式的为什么商是两位数?),三、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1、学生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方法,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篇10:《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教材第76页例3。【学习目标】

1.学会“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难点:学会调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师巡视。2.口答:在

35×4里填上“>”或“<”。310 138 51×6 3.()里最大能填几?20×()<84 30×()<160 4.导入。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经历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过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小题。

①出示例3(1)小题: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少个? 师:怎样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 生:84÷21=

师: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生:21×4=84 84÷21=4 生:80÷20=4 84÷20≈4 ②探讨如何进行试商。

引导学生口述:除数21接近整十数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是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③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完成板书竖式让学生完整地叙述例3(1)的计算过程。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教学例3(2)小题:一个台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元?)师:怎样列式?

生:430÷62=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把除数62看作60来试商。师:商几?生:7 师:商7合适吗?请同学们自己检验一下。

生:7×62=434,434>430,说明商7大了,不合适。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商偏大的现象?(分小组讨论)生:因为除数是62,不是60。

师: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7”,不行再调商为“6”。

3.教师小结。

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偏大,要调小。4.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78页第1、2、3、5、7、8、10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78页第4、6题。【板书设计】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2)例3:(1)84÷21=4(个)

篇11: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上的内容,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商是一位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

教学关键: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的计算方法。

数学过程:

一、复习。1、20 50 30

2、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60×( )<262 80×( )<453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7×5○250 69×3○200

4、指名板演:90÷22 278÷32板演后,让学生说一说试商过程。

二、新授。

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四舍”的试商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的试商方法,也就是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时的试商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5。一种农具,每件的价钱是29元。90元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列式。

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试商,也就是把除数29看成几十来试商呢?

(3)通过学生议论,把两种试商过程板书出来。

一部分同学这样想 另一部分同学这样想

(4)比较两种试商方法。

提问:

①如果把29看成20来试商,能一次定商吗?为什么?

(因为把29看成20来试商,商4。4和29相乘得116,比被除数大,商大了要调商,所以不能一次定商。)如果把29看成30来试商,就能一次确定商。

②哪一种试商方法简便?(把29看成30来试高的方法简便,因为把29看成30比29看成20更为接近。)

小结: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5、6、7、8、9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试商方法比较简便。

3、练习。做第50页上面“做一做”题目。

(1)出示题目:算下面各题,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比较好?

(2)分析思考:把除数18看成几十来试商比较好?39呢?

4、教学例6。278÷38

(1)提问分析:

①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怎么办?(看前三位)

②在这道题目中,把除数38看作几十试商?商几?(把除数着作40试商,商6。)

③怎样检验商6是否正确?(用6乘38得228,被除数278减去228得50,余数50比除数38大,不正确。)

余数比除数大,这说明了什么?怎么办?(说明商小了,要调商。)

(2)议论:改商多少

板书: 合适?(改商7合适)

(3)由学生把例6做完。

(4)思考:如果把38看作30来试商,要试商几次?比较一下,用哪种试商方法简便?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把除数的个位“五入”后来试商,由于除数变大,商容易偏小,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9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篇12:《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课后笔者与上课老师进行了交流, 老师竟然说“现在计算教学一定要算法多样化, 算法越多越能体现课改精神, 越能反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笔者又询问了课堂上想出第一种算法的学生“你真是这样算的吗?”学生说“我才不愿意用这种笨方法呢!是老师课前吩咐我这么说的。”笔者连续问了好几个学生, 竟没有一个学生用这种逐个减1的方法。那么后面的几种算法 (特别是第6、7种) 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吗?

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 是一个过程,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不能片面过于追求形式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必须是有效的, 在交流和比较中,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 只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

热闹≠有效。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笔者认为, 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 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教师要多次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 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 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另外, 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 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 实现了共同提高, 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累积≠建构。学生交流的过程, 往往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笔者认为, 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 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 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归类, 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 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得到多种算法的,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在课后应用知识时, 学生能迅速正确地提取所需信息, 真正实现“量的累积”到“质的建构”的飞跃, 体现了交流的有效性。

正确≠合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要求是算法越多越好, 于是学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 应该说, 这些算法是正确的, 但仔细想想:这些算法与现实生活贴近吗?有没有全部推广的必要呢?还有, 在交流结束后, 教师说“在这么多算法中,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看似尊重学生的选择, 实际则是形式而已。笔者认为, 引导学生在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 体会方法的合理性, 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时, 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只有这样,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的水平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篇13:《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试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 40×()<180 2.在○里填上“>”或“<”。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是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反馈练习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习题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怎样试商?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篇14: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3                         2

20)60                    30)60

60                        60

0                         0

篇15:用接近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9)70      20)69       60)510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4        30×(      )160<

3.在下面    里填上<或>。

32×4    120           43×6   260

4.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十。

34     41     73      52

二、独立试做,提炼方法

1.教学例3。把复习题中的20)69  改成69÷23=

(1)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道题:你想怎样试商?(遇到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

(3)师生总结试商的方法。

(4)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5)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练习题,除数个位上地数分别是几?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6)教师总结方法。

2.学习例4。出示例题:430÷62=

(1)让学生根据刚才试商的方法独立完成。做完后比较例4与例3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情况。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试商方法。

(4)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

三、应用方法,进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做出来。

2.第2题。

3.第3、4、5题。

篇16:《商是几位数》教学反思

一、闯关引入, 复习“双基”

师:春天到了, 有一群小朋友准备去春游,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我们跟着一起去吧!不过啊, 他们给你设置了两个难关, 通过了这两个难关才行, 你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生:有!

(课件出示) 第一关:

(指名回答)

师:23+30你是怎样计算的?56+3呢?

生1:23+30, 先算20+30=50, 再算50+3=53。

生2:56+3, 先算6+3=9, 再算50+9=59。

第二关:40-20+3=7-5+60=6-2+30=60-40+8=

(指名回答)

师:你能说说60-40+8=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吗?

生3:先算60-40=20, 再算20+8=28。

师:恭喜过关!那好, 现在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反思】“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在算理的本质上相同的, 都是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利用“相同数位相加减”的原理进行计算。因此课始设计闯关活动,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能迅速进入学习的高潮;在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情境教学, 渗透“四基”

(出示教材中例4的情境图)

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车上一共有45个座位, 已经有30人上车了。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车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师:让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生:车上一共有45个座位, 已经有30人上车了。车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指名列出算式, 板书:45-30=15)

师:单位名称是?

生:个。

师:45-30=15, 你是怎样计算的?

组织交流———

生1:因为30+ (15) =45, 所以45-30=15。

生2:把45分成40和5, 40-30=10, 10+5=15。

师:45-30到底等于多少呢?让我们通过小棒来摆一摆吧。首先我们应该摆出多少根小棒?

生:45根 (师在黑板上摆出4捆和5根小棒) 。

师:你是怎样一眼看出是45的?减30我们该怎样操作?谁来试试?

师:我们除了用“拿走”表示“去掉”, 还可以用虚线框来表示“去掉” (在黑板上画出虚线框) , 所以我们得到45-30=15。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计数器来想一想 (在黑板上贴出计数器图片) ,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 接下来, 减30怎么办?

生:在十位上去掉3颗珠子。

师: (在黑板上将珠子往上移并画出虚线框) 所以我们也得到45-30=15。

师:在刚才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中, 我们都是从45中的哪一部分里去掉30的?

生:用40减30的。

师:用40减30后再怎样算出得数?

生:再和剩下的5合起来得到15。

师:所以我们在口算45-30时可以像刚才xxx说的, 将45分成40和5;先算40-30=10, 再算10+5=15 (画出思维导图) 。

师:你能把这种算法再说一遍吗? (指名几个学生口述算法, 再和同桌互相说说, 集体说一说)

(板书:先算40-30=10, 再算10+5=15)

(提问:口答———车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师: (揭示课题)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减整十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

师:那我把这里的数改一改, 你们还会计算吗?

生:会!

师:我们来试一试。 (出示:67-40=94-60=) 请你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 可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反思】这个片段中由学生上车的情境, 引出探索45-30的计算方法, 并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让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这也是本节课中我最遗憾之处———本应让所有学生自己动手来摆一摆、拨一拨, 但由于平时在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不够, 自己对学生的掌控能力也还未够火候, 怕学生一操作课堂会混乱, 收不回来, 因此在本节课中并没有让所有学生都操作。《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总目标第一条就提出“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步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但是在本课中我的教学目标中还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层面上。一个创新型人才除了知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要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不仅仅需要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双基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它们需要在一定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因此在教学时, 由我完成的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操作活动其实应该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从用小棒摆一摆45-30的计算过程和用计数器拨45-30的过程中, 学生就能体会到从45里去掉30———我们都是先将45分成40和5, 从40里去掉30再和剩下的5合起来。在具体的操作过后我们去掉小棒和计数器的实物, 只留下与计算有关的对象———45和30, 进而概括出45-30计算的思维导图。人们把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那些和数学有关的东西析取出来, 去掉事物中那些感性的东西, 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 这样的思想就是我们数学基本思想中的“抽象思维”。

三、经验积累, 举一反三

师:刚才这45个小朋友要去春游, 学校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个苹果, 一共有45个苹果;已经发了3个, 还剩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

生:45-3=42。

师:单位名称是?

生:个。

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讨论一下:45-3可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指名交流算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板书思维图, 一起说一说, 完成板书:先算5-3=2, 再算2+40=42)

上一篇:端午节升旗发言稿下一篇:学习党章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