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024-04-23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通用9篇)

篇1: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57---58页例9、10。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商两位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和商都是两位数的除法。

2. 通过例题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两位数除商两位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和商都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4)7 6 8              8)7 6 8

2.计算:3 2)7 6

二、独立试做,猜测验证,探求方法

1.把复习题2改成例9。板书:768÷32=

(1)先让学生试做,算完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讨论那种做法正确。

(4)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对以下知识点做必要的点拨。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商。

③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5)比较例9和复习题2,你发现了什么?

(6)练习:  4 3)9 8 9

2.学习例10:3293÷39=

(1)让学生猜测这题的`商是几位数。

(2)计算验证,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讲算法,教师梳理点拨。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所讲的情况进行梳理、点拨,重点突出: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4)做一做: 5 8)2 4 4 0

 

篇2: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汇报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结。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5)教师总结。

三、反馈练习,强化知识

1. 说出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144÷24=       126÷18=       312÷24=         414÷18=

1728÷24=      1624÷18=       867÷32=        3219÷39=

2.练习十三第1、2题,练习后互相评价练习情况,教师抽查。

板书:

篇3: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1. 口算。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计算600÷20=、640÷16=、54÷18=、61÷18≈时是怎么想的?

2.笔算。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即算理。特别要强调,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 应该怎样处理?为什么?就对着那一位商0。不够1, 也不是0, 但是在我们的除法竖式中, 在不够1的情况下, 我们还是用0来表示, 但是这个0呢, 不是说什么也没有, 它只是表示够不够分1。

评析: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新课开始, 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口算、笔算, 要求学生说一说算理。不够商1, 为什么要商0?0表示什么?”学生不知不觉就投入今天的学习任务之中, 旧知的复习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片段二: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1. 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 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出示情境图: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 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 可以组成多少组?

师:你怎样理解“可以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

生1:“可以组成多少组”就是把612名学生按照18名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生2:也就是求612里面有几个18。

教师:谁来猜一猜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我猜商是两位数, 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

2.探究方法。

师:小组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算61除以18, 商3, 写在十位上。

师追问:61表示什么?

生2:61表示61个十。

生3补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 61个十除以18, 够商3个十, 商3, 写在十位上。

师: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又是多少?商合适吗?

生4:第一次商后余7比18小, 商3合适。

生5:商3表示3个十, 余下的是7个十, 商合适, 余数7比除数18小。

师:再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5:再算72除以18, 商4, 写在个位上。

3.理清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 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引导学生归纳, 验证了商是两位数;因为除数是两位数,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所以商是两位数。

评析:教学中,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 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锻炼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既重视法则的教学, 还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教师借用在先前学习口算除法知识中获得的思维经验, 采用迁移类推策略, 从而掌握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的方法, 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王老师在这里实现“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

片段三:两位数除三位数, 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1.学生试算930÷31,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巡视, 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师:小组讨论, 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3, 已经没有余数了, 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

3. 交流汇报:

生1: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 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 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

生2: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 但个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 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生3: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十位上, 商应该是两位数, 所以应该是30。

生4:因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3, 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商0, 表示商是30个一, 也就是30, 所以个位要写0。

生5: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 商是一位数3, 不表示两位数30, 经验算, 3×31不等于930, 所以商不是3。

4. 理清除数两位数除三位数, 商末尾有0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 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师充分给予肯定, 指导把商写完整, 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引导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计算930÷31时可把930看作900, 把31看作30, 900÷30=30, 所以商30乘被除数30是900说明商30是正确的, 如果商3乘除数30是90, 肯定是错误的。

师:这个0不能丢, 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 而个位上是0时, 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5. 对比练习

师:现在老师把被除数改成940, 即940÷31。你还会做吗?先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题有什么不同再动笔, 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可以跟同桌议一议。

师生共同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师:当十位上商3后, 出现了余数“1”, 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生1: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 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 余数则表示是10。

生2:商的末尾不添0, 商就不是两位数, 也就不能表示3个十, 而只是3。

生3: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 结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数。

师:“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小组讨论。

通过交流, 使学生找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 而后一道有余数。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时, 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评析:教师充分给学生发言的空间, 汇报交流计算的算理及算法, 使学生具有清晰的计算思路, 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 运用商末尾有0的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帮助学生梳理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激发计算兴趣。

总评: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 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帮助学生在心中了解算法的理论依据, 并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 紧密联系。

1.重视口算和笔算的结合。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笔算的基础, 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出示例612÷18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 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而后进行笔算以后, 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 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重视算理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 由计算原理教学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 教师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笔算, 通过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 通过互动, 明白了3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 61里面最多有3个18, 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 教师在这里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

篇4: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

600÷20= 640÷16= 54÷18= 61÷18≈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计算600÷20= 、640÷16= 、54÷18= 、61÷18≈ 时是怎么想的?

2.笔算。

750÷5= 900÷6=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即算理。特别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应该怎样处理?为什么?就对着那一位商0。不够1,也不是0,但是在我们的除法竖式中,在不够1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用0来表示,但是这个0呢,不是说什么也没有,它只是表示够不够分1。

评析: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新课开始,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口算、笔算,要求学生说一说算理。不够商1,为什么要商0?0表示什么?”学生不知不觉就投入今天的学习任务之中,旧知的复习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片段二: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出示情境图: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师:你怎样理解“可以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

生1:“可以组成多少组”就是把612名学生按照18名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生2:也就是求612里面有几个18。

教师:谁来猜一猜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我猜商是两位数,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

2.探究方法。

师:小组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算61除以18,商3,写在十位上。

师追问:61表示什么?

生2:61表示61个十。

生3补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61个十除以18,够商3个十,商3,写在十位上。

师: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又是多少?商合适吗?

生4:第一次商后余7比18小,商3合适。

生5:商3表示3个十,余下的是7个十,商合适,余数7比除数18小。

师:再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5:再算72除以18,商4,写在个位上。

3.理清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引导学生归纳,验证了商是两位数;因为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所以商是两位数。

评析: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既重视法则的教学,还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教师借用在先前学习口算除法知识中获得的思维经验,采用迁移类推策略,从而掌握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的方法,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王老师在这里实现“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

片段三: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1.学生试算930÷31,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师:小组讨论,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

3.交流汇报:

生1: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

生2: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但个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生3: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商应该是两位数,所以应该是30。

生4:因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商0,表示商是30个一,也就是30,所以个位要写0。

生5: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一位数3,不表示两位数30,经验算,3×31不等于930,所以商不是3。

4.理清除数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师充分给予肯定,指导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引导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计算930÷31时可把930看作900,把31看作30,900÷30=30,所以商30乘被除数30是900说明商30是正确的,如果商3乘除数30是90,肯定是错误的。

师: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上是0时,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5.对比练习

师:现在老师把被除数改成940,即940÷31。你还会做吗?先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题有什么不同再动笔,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可以跟同桌议一议。

师生共同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师:当十位上商3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生1: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生2:商的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两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十,而只是3。

生3: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数。

师:“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小组讨论。

通过交流,使学生找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时,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评析:教师充分给学生发言的空间,汇报交流计算的算理及算法,使学生具有清晰的计算思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运用商末尾有0的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梳理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激发计算兴趣。

总评: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帮助学生在心中了解算法的理论依据,并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紧密联系。

1.重视口算和笔算的结合。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出示例612÷18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而后进行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重视算理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由计算原理教学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笔算,通过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通过互动,明白了3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61里面最多有3个18,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教师在这里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

篇5:《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商是两位数的书写位置,会正确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通过经历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会正确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导入:大家在上信息课的时候都学过打字吧?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采访几个同学)

出示问题:有一篇630个字的文章,小明平均每分钟打18个字。他21分钟能完成了任务吗?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读题。

2、怎样解决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

(二)拓展练习

1、在练习本上完成课本练习十六的第3题。

2、反馈:先全班交流,说说计算过程,再互批。(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各一个。)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商是几位数。(分小组计算)

(1)_____

_____

_____

43/94

527/590

19/584

_____

_____

_____

17/136

26/184

39/370

为什么上面的商都是一位数?

_____

_____

_____

17/636

26/584

39/390

为什么上面的商都是两位数?(2)完成基础训练的第1题。

2、按要求填数。

(1)39/()93

商一位数填几?商两位数填几?

(2)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整理回顾 反思提升

篇6: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课的开始,我先进行听题口算,20多道题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学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活跃,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我训练的目的,学生能听、算结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写法。在探究新知,先出现例题:把48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根?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8÷4=?老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是8,他回答不上来。有的同学说是12,因为9×4=3648-36=12。那到底应该怎样算呢?我让学生思考口算应该怎样算?学生能回答:40÷4=108÷2=48+4=12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边摆边说,这一环节学生很顺利,而且小组讨论汇报时有几个同学回答特别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个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个一,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一,合起来每份是12。

我接着提问:你们能试着用竖式方法计算吗?学生试做,我在下面看时,只有个别学生会算,一部分的同学看着题目发呆,5分钟过后,我走到黑板前讲解,刚才摆小棒时,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接着请几个会做的同学讲解,说算理并板书,然后带着做练习。最后独立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讲了一遍,就下课了。反思这节课,我自认为前半节课的设计比较合理,只不过对学生放手不够,有些牵着学生走,象有几种方法计算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对于“学困生”可能只会用最直观的方法,中等生可能会用两种方法,尖子生会想到用竖式,而在讲解竖式时,我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简单,其实这部分知识才是教学的重难点,算理和书写方法,学生很容易受到加、减、乘法竖式的干扰,主要是没有讲透,在练习时,重点多强调算理和书写格式就好了。听完教研员说课后,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今后在备课时,我真的要在备教材的同时还更应该备学生。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我有这样几点思考: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其实我们可以分课时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感觉本节课我还没有充分的放手给学生,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契机,而是着急的站出来,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1、强化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3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为学生计算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理解。

3、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

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篇7: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9页---9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

2、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3、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网查资料吗?(喜欢)老师也喜欢,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两幅从网上查到的图片,请大家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图片)好,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不能乱扔垃圾,都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师:我们都不希望我们生活的环境这样脏乱,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共同维护,所以,我们学校决定成立一个环保小组,这个小组共有576名学生,如果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请同学来提个问题(电脑出示主题图,补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师:怎样来列算式呢?(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应该怎样去除?先用18除什么数呢?商的最高位怎样写?你们能解释清楚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想法交流一下,好吗?(讨论、交流)

师:计算576,先用18除什么数?商的最高位怎样写?为什么?

生:先用18除576的前两位数,把576 看作570,也就是用57个十除以18,除的商是3个十,所以3应该写在十位上。师:说得真好,那么除完后余数是几?

生:余数是3 师;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接下来怎样计算呢? 生:应把个位上的6落下来,再用18除36。

师: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下面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想想你是怎样进行笔算的?(指名说一说,先让板演的同学说)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发现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前面我们学的是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学习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讨论:这节课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为了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学校把10月定为学校环保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环保小组在这个月取得的成绩(电脑出示主题图),请同学读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列出算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用我们学的知识自己算一算商是几(一名同学板演)师:同学们,遇到困难了吗?谁能起来说一说你都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生:我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个位是0,应该怎么写? 师:同学们,提得很好,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十位上余数是0,可以不写,直接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就可以了。师:那么十位余数是0,个位也是0,商的个位应该怎么办呢?(在个位上写0)现在我们一起把计算的过程写下来。

3、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

师:下面请同学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请同桌做一做。

师:请同学现在观察你做的两道题,讨论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师生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拓展应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除法你会了吗?好,下面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师:环保小组的同学除了收集费电池以外,还收集了许多的矿泉水瓶,老师把它们统计了一下,请看(电脑出示)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集体订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回答)

2、师: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动物,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白鹤和白天鹅,(电脑出示),请同学读题,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师:同学们,星期天的时候,王平要到她的外婆家,已经知道王平家距离外婆家有252千米,请你帮王平算一下,怎样去才能最节省时间?(电脑出示)

4、师:下面请同学跟老师到育英小学去看一看,他们正在搞“爱心日”活动,请同学读题,列式计算,你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

5、师:刚才老师出了这几个题都没有难倒大家,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比比看谁不用竖式,很快说出商是几位数。

篇8: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片段】

师:顾老师到商场买魔方, 发现有三种, 价格分别是20元、31元、38元 (显示:魔方图片) 。顾老师带了170元钱, 大概能买几个31元的魔方呢?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师:谁能结合买魔方的事情, 说一说应该怎么算?

生1:我先把31元看成30元, 如果商6的话就要180元, 钱不够了, 所以商5, 5乘31得155, 170减去155剩下15。

师:谁听明白了?她为什么要把31元看成30元?

生 (齐) :这样好算。

师:确实是这样, 用“四舍五入”法把31看成30, 算起来简便多了。

生2:我是先看170的前两位, 发现不够除31, 就把31估成30, 170里面最多有5个30, 所以商5, 再算31乘5得155, 最后余15。

师:听明白她的意思了吗?生1和生2这两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他们都是先把31看成30, 再商5, 然后用5乘31得155, 170减155余15。

师:这两位同学的算法都是正确的。我刚才发现有同学这样计算 (投影显示错误做法) , 商5, 5乘30得150, 余数是20, 他错在哪里呢?

生:他是用商5去乘估计的数30了。

生:后来应该是精确算而不是估算, 应该用5去乘31等于155。

生:如果用5去乘30的话, 题目就变成170除以30了。

师:想一想, 顾老师买5个魔方, 付钱的时候, 是付5个31元呢, 还是付5个30元?

生 (齐) :肯定是5个31元。

师:如果我付5个30元, 收银员会同意吗?

生 (齐) :不会。

生:除非商场搞促销。 (众生笑)

师:是的, 我去付钱的时候要付5个31元。所以, 商5要去乘31, 而不能去乘30。

生:老师, 我想补充一下, 我们把31元估成30元是为了好算商, 接下来的商还是要去乘原来的准确数的。

师:说得真好!计算出结果后, 我们还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得数是否正确, 请你验算一下。

(学生独立验算, 一生板演, 全班交流)

师:31×5表示什么?

生 (齐) :5个魔方的价格。

师:也就是买这些魔方要付出去的钱。那15呢?

生:用170元买了5个31元的魔方余下来的钱。

生:表示找回了15元。

师:找回的钱加上花去的钱得170元, 就是顾老师带的钱数。170元能买5个31元的魔方还剩下15元。假如老师要买38元一个的魔方, 又能买几个呢?你会算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 个别板演, 全班交流。师巡视时发现已经没有学生用40去乘商4了)

生:我先把38元看成40元, 170除以40商4, 再用4乘38得152, 余18元。

师:很好, 剩下18元。那这152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买4个38元魔方的钱。 (师在算式的152旁边板书4×38)

师:有没有谁付钱的时候是按照40元一个付给营业员的呀?

生 (齐) :没有。

生:那不是给营业员小费了嘛。 (众笑)

……

【教学反思】

算理是计算的原理和根据, 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算理不清, 算法难以牢固;算法不明, 计算技能难以形成。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不重视学生探索如何计算的过程, 或者当学生刚刚探索出方法后, 教师就立即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法则, 在对算法还未真正内化的情况下, 教师又开始引导学生大量练习。在这样短促的时间内, 完成几个内容的教学, 就可能造成学生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每一步计算的道理, 而只好用“死”的方法记住算法。再加上教师又没有在后面的练习中注意促进学生在记忆基础上再次理解, 因此, 学生产生“教师让我们这么做就这么做”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为避免出现这种“未理解, 先熟练”的状况,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 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

篇9: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进行一轮口算比赛,你们要看清楚算式中的数字哟!

生1: 90÷3=30

生2: 600÷2=300

生3: 5000÷5=1000

生4: 100÷2=50

生5: 60÷3=20

生6: 210÷7=30

师:刚才我们进行的都是什么口算?

生:除法口算。

师:我们不仅学习了口算除法,还学习了笔算除法,现在来看一看这道竖式要如何完成?(板书[42][6],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生:六七四十二。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笔算除法的知识,先来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评析】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已有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知识与经验,为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师让学生经历[42][6]笔算除法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教师播放童话故事的视频,视频内容为:猴妈妈告诉猴兄弟:“果山的桃子成熟了,又大又红。”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上摘了许多桃子,弟弟对哥哥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

师:同学们,猴弟弟这样做对吗?

生:不对。

师: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生:和哥哥平均分桃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公平、公正。猴弟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平分桃子。如果把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师: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将4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42÷2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

生:因为是求平均数,所以用除法。

【评析】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桃子”主题图,编了一个小猴分桃的故事。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一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将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令学生身处拟人化的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这里出现了一道新的除法算式,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请大家用桌面上的42根小棒代替42个桃子来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棒。)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楚。

师:那就请两个小伙伴来帮帮忙,一起来扮演猴子。(上台帮忙的学生带上猴子头饰。)

生:首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两捆,也就是20个桃子,40个桃子就分完了;然后再分剩余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1个桃子。这样,所有的桃子都分完了,最后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

师:这名同学的方法是先分整十,再分单个。大家认为她说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老师很欣赏你的表达能力,对于这两位帮助了你的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谢谢你们帮助了我。

生2:不用谢。

师: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这几名同学都做到了。现在谁来把分桃子的过程再说一遍。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再分剩下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个桃子,合起来就是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

师:这是用分小棒的方法找到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口算,如40÷2=20 2÷2=1 20+1=21(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

师: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口算的过程与分小棒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如果我们把这种思路用竖式的形式写出来,应该怎么写呢?(学生在本子上尝试写竖式,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先看书再写,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竖式。)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等于2,得数写在十位上,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2×2=4,4-4=0,说明40个桃子分完了,再用个位上的2除以2等于1,得数写在个位上,1×2=2,2-2=0,所以结果是21。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或疑问?为什么第一次分完的是40个桃子只写4,不写40呢?

生:因为个位还能继续除,所以“0”可以省略不写。

师:我们在计算或书写这样的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多媒体课件示范竖式算式并说明计算顺序。)

师:我们书写时要规范,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先算十位上的数与除数相除,4÷2=2,得数写在十位上,分掉了多少呢?2×2=4,写下来,因为没有分完,0可以省略不写,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分完了;接着计算个位,把2写下来继续除,2÷2=1,得数写在个位上,2×1=2,分掉了2,2-2=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师:现在我们再来写一道竖式。(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36÷3,学生笔算,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答案。)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和感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促进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尤其是在学生分小棒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方面,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

三、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师:两只小猴分别拿到了分到的21个桃子后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大吃一顿,这时它们的好朋友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两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把桃子平均分成3份。

生2:我会把分得的桃子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你们都同意平均分,懂得与朋友共同分享,非常好!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只猴子又分得多少个桃子呢?(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全班学生读题、列算式:42÷3。)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注意这次写的竖式和刚才写的有什么区别?这次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借助小棒先分一分,再写竖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用分小棒的方法验证竖式。)

师:刚才我们是先分小棒,再根据分小棒的情况写竖式,现在我们先写竖式,还能用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吗?(指名学生进行验证,3名学生扮演猴子。)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

师:为什么不分给每只猴子20个桃子呢?

生:因为桃子不够分,所以不能给每只猴子分2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后,还剩下1捆桃子。

师:你分桃子的过程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指着竖式进行说明。)

生:剩下的10个桃子加上单着的2个桃子,总共是12个桃子。

师:这一步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中的12,说明被除数的十位分了后还有余数,这时就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然后再继续除。)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师:竖式中哪里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说明。)

师:大家写的竖式是正确的,只要敢于大胆尝试,就会有所收获。计算算式42÷3和42÷2,想一想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算式的十位分完了,第二道算式的十位没有分完。

师:当十位没有分完时怎么办呢?

生:将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分剩下的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继续除。

【评析】随着情境的延伸,学生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除法,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分享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四、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两道竖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被除数都是42,都没有余数。

生2:第一道除法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师:为什么第一道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生: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商就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大的时候,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怎样的笔算除法呢?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师再次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师:这样的笔算除法怎样计算?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评析】教师以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学会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建立起笔算除法的认知结构,懂得判断商是一位数或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巩固强化,知识升华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有收获的还有3只小猴子,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谢谢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千万不要骄傲哟!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那就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请你们先写一写,完成两道竖式。[63][3] [91][7](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利用实物投影仪订正答案。)

师:小马同学做了3道题,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你们来改一改。(多媒体课件出示3道竖式[99][6][33][99][3] [44][4][12][8][4] [4][0][68][8][12][4][4] [8][0],学生判断正误并订正。)

师:请大家想一想,下面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多媒体课件出示两道算式:65÷5 78÷9,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的正确答案。)

师:如果要使这道除法算式(78÷9=8……6)的结果没有余数,可以改变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81÷9=9 72÷9=8 78÷6=13 78÷2=39)

师:老师也改了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783÷9)这是以后我们将要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知道商是几位数吗?

生:两位数,因为百位上的7除不了9。

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太棒了!请大家课后用笔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的明确,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实现了拓展提高的目标,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扩展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体到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总结评价,质疑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另外,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大家提出来?

生1:我学习了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生2:我学会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生3:我分小棒的时候同学们帮助了我,谢谢你们!

……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观察、思考、表达、总结,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分享、合作、互助,相信这些品质将会引领你们走向成功!最后,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如果题目是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们能够解决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

【评析】通过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自评,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我;通过互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师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质疑,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

【总评】

韩愈《师说》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本课中,教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做出了可喜的探索。首先,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起来,如将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小猴分桃的情境”;其次,学生不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这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钱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小棒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三,钱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课始,枯燥的除法竖式学习被钱老师赋予了有趣的故事——猴子分桃,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两只小猴子分42个桃子,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第一次分桃子,就学会了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出问题,并迅速进入学习新知状态。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形结合,理解分小棒的每一步都能与除法竖式相对应,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能力,懂得同伴互助的优势,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课中,钱老师合理利用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当第三只猴子出现时,应该如何分桃子呢?这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要与人为善,学会与人分享。面对新问题,钱老师通过让学生先尝试计算,再用平均分42根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课末,钱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容丰富的课堂评价,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些都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快乐。质疑拓展是学生学习的延续,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钱老师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凸显了操作与感知、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归纳与分享的理念,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同时,活泼灵动的课堂又使学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

上一篇:轨道系-创建文明城市知识问答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听省优质课听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