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2024-04-15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共12篇)

篇1: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用整十数去除)教材第81页例1(1)及做一做 二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前面学过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列竖市式的方法计算商是一位数而且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

教学重点

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并正确掌握笔算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笔算。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算理

2笔算除法中商的位置的确定 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入谈话 2看题直接说得数。

92÷30≈ 64÷30≈ 78÷40≈ 85÷30≈ 30×()=90 20×()=40 40×()=80 30×()=6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81页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文字和画面,理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

今天是学校的“阅读日“,小红到图书馆去借书,张老师说现在图书馆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张老师请小红计算一下92本连环画,每班要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老师引导学生多说从图中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3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92÷30 4引导学生讨论,想一想能否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92≈90 92÷30≈3 答:可以分给3个班 6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92÷30=2(个)„„(本)竖式略

答: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两本。

7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1页“做一做”,计算完后,学生各自说计算过程,再让个别同学在全班说计算过程。8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整十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错,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的商都要写在个位上。如果有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作业布置

教材第83页第3题

篇2: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试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 40×()<180 2.在○里填上“>”或“<”。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是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反馈练习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习题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怎样试商?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篇3: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1. 口算。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计算600÷20=、640÷16=、54÷18=、61÷18≈时是怎么想的?

2.笔算。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即算理。特别要强调,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 应该怎样处理?为什么?就对着那一位商0。不够1, 也不是0, 但是在我们的除法竖式中, 在不够1的情况下, 我们还是用0来表示, 但是这个0呢, 不是说什么也没有, 它只是表示够不够分1。

评析: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新课开始, 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口算、笔算, 要求学生说一说算理。不够商1, 为什么要商0?0表示什么?”学生不知不觉就投入今天的学习任务之中, 旧知的复习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片段二: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1. 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 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出示情境图: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 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 可以组成多少组?

师:你怎样理解“可以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

生1:“可以组成多少组”就是把612名学生按照18名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生2:也就是求612里面有几个18。

教师:谁来猜一猜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我猜商是两位数, 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

2.探究方法。

师:小组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算61除以18, 商3, 写在十位上。

师追问:61表示什么?

生2:61表示61个十。

生3补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 61个十除以18, 够商3个十, 商3, 写在十位上。

师: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又是多少?商合适吗?

生4:第一次商后余7比18小, 商3合适。

生5:商3表示3个十, 余下的是7个十, 商合适, 余数7比除数18小。

师:再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5:再算72除以18, 商4, 写在个位上。

3.理清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 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引导学生归纳, 验证了商是两位数;因为除数是两位数,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所以商是两位数。

评析:教学中,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 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锻炼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既重视法则的教学, 还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教师借用在先前学习口算除法知识中获得的思维经验, 采用迁移类推策略, 从而掌握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的方法, 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王老师在这里实现“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

片段三:两位数除三位数, 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1.学生试算930÷31,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巡视, 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师:小组讨论, 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3, 已经没有余数了, 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

3. 交流汇报:

生1: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 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 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

生2: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 但个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 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生3: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十位上, 商应该是两位数, 所以应该是30。

生4:因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3, 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商0, 表示商是30个一, 也就是30, 所以个位要写0。

生5: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 商是一位数3, 不表示两位数30, 经验算, 3×31不等于930, 所以商不是3。

4. 理清除数两位数除三位数, 商末尾有0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 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师充分给予肯定, 指导把商写完整, 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引导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计算930÷31时可把930看作900, 把31看作30, 900÷30=30, 所以商30乘被除数30是900说明商30是正确的, 如果商3乘除数30是90, 肯定是错误的。

师:这个0不能丢, 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 而个位上是0时, 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5. 对比练习

师:现在老师把被除数改成940, 即940÷31。你还会做吗?先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题有什么不同再动笔, 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可以跟同桌议一议。

师生共同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师:当十位上商3后, 出现了余数“1”, 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生1: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 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 余数则表示是10。

生2:商的末尾不添0, 商就不是两位数, 也就不能表示3个十, 而只是3。

生3: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 结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数。

师:“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小组讨论。

通过交流, 使学生找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 而后一道有余数。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时, 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评析:教师充分给学生发言的空间, 汇报交流计算的算理及算法, 使学生具有清晰的计算思路, 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 运用商末尾有0的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帮助学生梳理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激发计算兴趣。

总评: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 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帮助学生在心中了解算法的理论依据, 并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 紧密联系。

1.重视口算和笔算的结合。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笔算的基础, 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出示例612÷18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 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而后进行笔算以后, 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 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重视算理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 由计算原理教学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 教师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笔算, 通过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 通过互动, 明白了3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 61里面最多有3个18, 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 教师在这里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

篇4: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进行一轮口算比赛,你们要看清楚算式中的数字哟!

生1: 90÷3=30

生2: 600÷2=300

生3: 5000÷5=1000

生4: 100÷2=50

生5: 60÷3=20

生6: 210÷7=30

师:刚才我们进行的都是什么口算?

生:除法口算。

师:我们不仅学习了口算除法,还学习了笔算除法,现在来看一看这道竖式要如何完成?(板书[42][6],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生:六七四十二。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笔算除法的知识,先来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评析】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已有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知识与经验,为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师让学生经历[42][6]笔算除法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教师播放童话故事的视频,视频内容为:猴妈妈告诉猴兄弟:“果山的桃子成熟了,又大又红。”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上摘了许多桃子,弟弟对哥哥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

师:同学们,猴弟弟这样做对吗?

生:不对。

师: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生:和哥哥平均分桃子。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公平、公正。猴弟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平分桃子。如果把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师: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将4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42÷2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

生:因为是求平均数,所以用除法。

【评析】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桃子”主题图,编了一个小猴分桃的故事。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一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将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令学生身处拟人化的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这里出现了一道新的除法算式,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请大家用桌面上的42根小棒代替42个桃子来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棒。)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看得清楚吗?

生:看不清楚。

师:那就请两个小伙伴来帮帮忙,一起来扮演猴子。(上台帮忙的学生带上猴子头饰。)

生:首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两捆,也就是20个桃子,40个桃子就分完了;然后再分剩余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得1个桃子。这样,所有的桃子都分完了,最后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

师:这名同学的方法是先分整十,再分单个。大家认为她说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老师很欣赏你的表达能力,对于这两位帮助了你的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谢谢你们帮助了我。

生2:不用谢。

师: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这几名同学都做到了。现在谁来把分桃子的过程再说一遍。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再分剩下的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个桃子,合起来就是每只猴子分得21个桃子。(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

师:这是用分小棒的方法找到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口算,如40÷2=20 2÷2=1 20+1=21(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

师: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口算的过程与分小棒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如果我们把这种思路用竖式的形式写出来,应该怎么写呢?(学生在本子上尝试写竖式,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先看书再写,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竖式。)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等于2,得数写在十位上,每只猴子分得20个桃子,2×2=4,4-4=0,说明40个桃子分完了,再用个位上的2除以2等于1,得数写在个位上,1×2=2,2-2=0,所以结果是21。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或疑问?为什么第一次分完的是40个桃子只写4,不写40呢?

生:因为个位还能继续除,所以“0”可以省略不写。

师:我们在计算或书写这样的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多媒体课件示范竖式算式并说明计算顺序。)

师:我们书写时要规范,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先算十位上的数与除数相除,4÷2=2,得数写在十位上,分掉了多少呢?2×2=4,写下来,因为没有分完,0可以省略不写,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分完了;接着计算个位,把2写下来继续除,2÷2=1,得数写在个位上,2×1=2,分掉了2,2-2=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师:现在我们再来写一道竖式。(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36÷3,学生笔算,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答案。)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和感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促进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尤其是在学生分小棒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方面,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

三、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师:两只小猴分别拿到了分到的21个桃子后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大吃一顿,这时它们的好朋友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两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把桃子平均分成3份。

生2:我会把分得的桃子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你们都同意平均分,懂得与朋友共同分享,非常好!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只猴子又分得多少个桃子呢?(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全班学生读题、列算式:42÷3。)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注意这次写的竖式和刚才写的有什么区别?这次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借助小棒先分一分,再写竖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用分小棒的方法验证竖式。)

师:刚才我们是先分小棒,再根据分小棒的情况写竖式,现在我们先写竖式,还能用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吗?(指名学生进行验证,3名学生扮演猴子。)

生: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

师:为什么不分给每只猴子20个桃子呢?

生:因为桃子不够分,所以不能给每只猴子分2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10个桃子后,还剩下1捆桃子。

师:你分桃子的过程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指着竖式进行说明。)

生:剩下的10个桃子加上单着的2个桃子,总共是12个桃子。

师:这一步在竖式上如何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中的12,说明被除数的十位分了后还有余数,这时就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然后再继续除。)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师:竖式中哪里体现出来?(学生指着竖式说明。)

师:大家写的竖式是正确的,只要敢于大胆尝试,就会有所收获。计算算式42÷3和42÷2,想一想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算式的十位分完了,第二道算式的十位没有分完。

师:当十位没有分完时怎么办呢?

生:将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分剩下的数组成一个新的数继续除。

【评析】随着情境的延伸,学生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除法,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分享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四、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两道竖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被除数都是42,都没有余数。

生2:第一道除法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师:为什么第一道竖式的商是一位数,后面两道竖式的商是两位数?

生: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商就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大的时候,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怎样的笔算除法呢?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师再次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师:这样的笔算除法怎样计算?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评析】教师以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学会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建立起笔算除法的认知结构,懂得判断商是一位数或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巩固强化,知识升华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有收获的还有3只小猴子,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谢谢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千万不要骄傲哟!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那就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请你们先写一写,完成两道竖式。[63][3] [91][7](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利用实物投影仪订正答案。)

师:小马同学做了3道题,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你们来改一改。(多媒体课件出示3道竖式[99][6][33][99][3] [44][4][12][8][4] [4][0][68][8][12][4][4] [8][0],学生判断正误并订正。)

师:请大家想一想,下面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多媒体课件出示两道算式:65÷5 78÷9,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的正确答案。)

师:如果要使这道除法算式(78÷9=8……6)的结果没有余数,可以改变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81÷9=9 72÷9=8 78÷6=13 78÷2=39)

师:老师也改了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783÷9)这是以后我们将要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知道商是几位数吗?

生:两位数,因为百位上的7除不了9。

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太棒了!请大家课后用笔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的明确,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实现了拓展提高的目标,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扩展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体到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总结评价,质疑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另外,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大家提出来?

生1:我学习了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生2:我学会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十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生3:我分小棒的时候同学们帮助了我,谢谢你们!

……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观察、思考、表达、总结,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分享、合作、互助,相信这些品质将会引领你们走向成功!最后,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如果题目是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们能够解决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

【评析】通过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自评,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我;通过互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师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质疑,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

【总评】

韩愈《师说》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本课中,教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做出了可喜的探索。首先,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起来,如将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主题图”换成北师大版教材的“小猴分桃的情境”;其次,学生不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这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钱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小棒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三,钱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课始,枯燥的除法竖式学习被钱老师赋予了有趣的故事——猴子分桃,这个故事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两只小猴子分42个桃子,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第一次分桃子,就学会了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出问题,并迅速进入学习新知状态。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形结合,理解分小棒的每一步都能与除法竖式相对应,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能力,懂得同伴互助的优势,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课中,钱老师合理利用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当第三只猴子出现时,应该如何分桃子呢?这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要与人为善,学会与人分享。面对新问题,钱老师通过让学生先尝试计算,再用平均分42根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课末,钱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容丰富的课堂评价,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些都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快乐。质疑拓展是学生学习的延续,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钱老师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凸显了操作与感知、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归纳与分享的理念,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同时,活泼灵动的课堂又使学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

篇5: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定商,商的位置。

一、热身运动。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 120÷30 80÷20 360÷40

180÷30 240÷40 420÷60 240÷30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280 20×()<82 40×()<278

70×()<165 30×()<182 90×()<620

3.笔算87÷3和427÷6。

4.反馈。结合这两道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师适当板书除法法则。

5.揭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板书: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口算,估算。

(2)学生尝试笔算。学生自练,师巡视收集学生的各种典型情况。并进行板书。

反馈。

①判断对错。你能告诉老师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为什么?另外三个竖式错在哪里?为什么?

②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③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92÷30是怎么算的?提问: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④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3)笔算192÷30。

学生列式笔算。

反馈。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在笔算192÷30和92÷30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做一做:140÷20 280÷50 565÷80请三生上板演。

2.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练习

1.选择其中一组完成计算。

A 82÷30 102÷30 280÷70

B 78÷20 197÷80 364÷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练习十四,第2题。

3.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

陈老师原来打算买12只足球,用这些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只足球?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 教学设想:

1.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

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的复习铺垫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有一些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人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因此我在课前安排了3个小练习: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笔算87÷3和427÷6。

2.要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诚然,计算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标准》注重了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篇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上的内容,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商是一位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

教学关键: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的计算方法。

数学过程:

一、复习。1、20 50 30

2、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60×( )<262 80×( )<453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7×5○250 69×3○200

4、指名板演:90÷22 278÷32板演后,让学生说一说试商过程。

二、新授。

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四舍”的试商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的试商方法,也就是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时的试商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5。一种农具,每件的价钱是29元。90元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列式。

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试商,也就是把除数29看成几十来试商呢?

(3)通过学生议论,把两种试商过程板书出来。

一部分同学这样想 另一部分同学这样想

(4)比较两种试商方法。

提问:

①如果把29看成20来试商,能一次定商吗?为什么?

(因为把29看成20来试商,商4。4和29相乘得116,比被除数大,商大了要调商,所以不能一次定商。)如果把29看成30来试商,就能一次确定商。

②哪一种试商方法简便?(把29看成30来试高的方法简便,因为把29看成30比29看成20更为接近。)

小结: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5、6、7、8、9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试商方法比较简便。

3、练习。做第50页上面“做一做”题目。

(1)出示题目:算下面各题,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比较好?

(2)分析思考:把除数18看成几十来试商比较好?39呢?

4、教学例6。278÷38

(1)提问分析:

①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怎么办?(看前三位)

②在这道题目中,把除数38看作几十试商?商几?(把除数着作40试商,商6。)

③怎样检验商6是否正确?(用6乘38得228,被除数278减去228得50,余数50比除数38大,不正确。)

余数比除数大,这说明了什么?怎么办?(说明商小了,要调商。)

(2)议论:改商多少

板书: 合适?(改商7合适)

(3)由学生把例6做完。

(4)思考:如果把38看作30来试商,要试商几次?比较一下,用哪种试商方法简便?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把除数的个位“五入”后来试商,由于除数变大,商容易偏小,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9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篇7: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学习内容】教材第76页例3。【学习目标】

1.学会“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难点:学会调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师巡视。2.口答:在

35×4里填上“>”或“<”。310 138 51×6 3.()里最大能填几?20×()<84 30×()<160 4.导入。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经历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过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小题。

①出示例3(1)小题: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少个? 师:怎样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 生:84÷21=

师: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生:21×4=84 84÷21=4 生:80÷20=4 84÷20≈4 ②探讨如何进行试商。

引导学生口述:除数21接近整十数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是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③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完成板书竖式让学生完整地叙述例3(1)的计算过程。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教学例3(2)小题:一个台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元?)师:怎样列式?

生:430÷62=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把除数62看作60来试商。师:商几?生:7 师:商7合适吗?请同学们自己检验一下。

生:7×62=434,434>430,说明商7大了,不合适。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商偏大的现象?(分小组讨论)生:因为除数是62,不是60。

师: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7”,不行再调商为“6”。

3.教师小结。

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偏大,要调小。4.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78页第1、2、3、5、7、8、10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78页第4、6题。【板书设计】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2)例3:(1)84÷21=4(个)

篇8: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2006年, 笔者在第一次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这一内容时, 按照课本的内容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一节课下来,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令人瞠目结舌。一个班38个学生只有17个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并能正确计算, 其余学生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均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主要错误情况如下:

从统计情况来看, 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近40%的学生不能正确地书写除法竖式, 10%左右的学生横式答案会忘写余数, 5%左右的学生偶有计算错误。这节课的内容真的有那么难吗?到底难在哪里?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二、归因分析——探寻错误的成因

(一) 学情和教材分析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第22页的教学内容, 该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学生在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基础上的提升, 又是后续学习“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基础, 更是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

另一方面, 按照教材的内容安排, 教师需要在一课时内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类型并非只有教材中的例3, 同时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并掌握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的笔算方法”需要突出, 并且还要突破“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 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后有余数怎么办?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等等难点。所以, 这一课时承载着太多的重任, 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二) 错因剖析

1. 学生受经验影响, 格式错误

由错误情况统计可以明显看出, 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上”。学生由于受经验的影响, 计算难度不大的除法题, 更愿意口算而非笔算。所以, 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时, 学生更容易甚至更喜欢直接写答案, 而不愿拘泥于形式一步一步计算。如上页中的图1.1、图1.2和图1.3即此类情况。其实答案是正确的, 但是不正确的计算格式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不利的。

2. 教师不了解学情, 过于乐观

在教学过程中,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只用了3个课时, 而期间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没有任何的铺垫和渗透, 直接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教学。由于教师对学情的不了解, 对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过于乐观, 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种种原因, 导致了学生错误的产生。

3. 教材编写跨度大, 难以把握

反观教材, 笔者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和省编教材就“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单元的知识编排做了对比分析, 具体编排见下表:

从上表不难发现, 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显得大气和粗犷, 新课程更重视估算的教学,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省编教材却彰显了步步为营、扎实推进的风格。实验教材在安排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两道例题以后直接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除法教学, 它的教材设计缺乏阶梯性和层次性, 对学生而言知识跨度较大。而省编教材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则用了4道例题, 之后又用了两道例题来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 练习和巩固的量有一定的保证, 而且对题目类型的剖析也要比实验教材来得深入。从上表教师可以感受到省编教材的细致与周全, 它给了学生充分理解、运用和巩固的时间, 步步深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所以实验教材大气的设计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系统思考, 有的放矢——难, 亦不难

2011年, 第二轮使用新教材, 由于有了2006年的前车之鉴, 在教学该内容时就特别慎重。在认真研读教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一) 分析学情, 关注难点

课前笔者立足学生和教材实际编写了前测卷, 并提前一天对三年级两个班共计65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卷主要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选编了6道不同类型的计算题, 前测结果整体情况如下表:

从前测结果分析来看, 学生对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上的数正好能整除”以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最高位不够除且前两位除后无余数”的两种题型口算正确的人相对较多, 正确率分别为92.3%和75.4%, 而同样的这两题能正确列竖式的学生就大大减少了, 正确率只有23.1%和18.5%。对于后面的四道题由于学生未学过相关知识, 不能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只有极个别提前接受过教育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从前测结果分析可以发现, 学生对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主要困难在于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二) 分解难点, 拾级而上

由于课前笔者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前测, 也发现了学生的学习难点, 即“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以及除法竖式的意义理解”, 所以在新课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设计, 以便能更早、更好地弥补教材或学生的缺失。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 课前复习, 巩固算理

由于学生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内容前刚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无论被除数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其算理都是一致的, 除法竖式的书写也有其相通性, 所以, 在新课教学前需提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竖式的正确写法。因此, 笔者在教学新课前设计了“24÷2和54÷3”这组练习, 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反馈交流算理, 从而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2. 预设困难, 逐层深入

在前测中笔者已经明确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在新课教学时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台阶, 进而有效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教学新课前设计一组复习练习“24÷2和54÷3”。设计“24÷2”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可以有效避免口算的影响, 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笔算除法需要从最高位除起, 依次计算”。而设计“54÷3”的价值在于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确的除法书写格式外, 还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当最高位除后有余, 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继续除”这一计算方法。

新课中先出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上的数正好能整除”的类型, 如246÷2,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会计算方法的迁移, 明确从最高位算起, 依次计算。接着出现256÷2,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确算理和算法。第三层次再出现与例题同类型的题目256÷6, 通过256÷2与256÷6对比思考“百位不够除怎么办”的问题。如此步步为营、层层深入, 有效分解了学生的学习难点。

3. 突破难点, 加强理解

尽管笔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为学生的难点学习搭建了台阶,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算法,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于算理的理解, 只有基于理解基础上的方法才是永恒陪伴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 笔者在搭建学习台阶有效分解难点的同时也借助小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如:256÷6=42……4

小棒图辅助算理理解:

第一步:把2个百平均分成6份不够分, 就把2个百分成20捆10根的小棒, 然后和5捆10根的小棒合在一起变成25捆10根的小棒 (即25个10) , 然后把25捆10根的小棒平均分成6份, 每份是4捆10根即4个10, 还多余1捆10根的小棒。

第二步:余下的1捆10根的小棒平均分成6份不够分, 就需要把1捆小棒拆开和6个单根的小棒合并, 成为16根小棒再分, 此时能分成每份2根, 还多余4根。

使用小棒图辅助对算理的理解, 更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成效评估

一节课后, 笔者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细化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各类题型, 并针对不同题型出了后测卷, 课后马上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共计65人及时进行了后测。从学生的后测结果来看, 笔者明显感受到学生的进步, 除极个别学生由于横式答案忘记写、题目抄错以及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错误外, 绝大多数学生整体的掌握情况比较乐观。

篇9: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1.口算。

600÷20= 640÷16= 54÷18= 61÷18≈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计算600÷20= 、640÷16= 、54÷18= 、61÷18≈ 时是怎么想的?

2.笔算。

750÷5= 900÷6=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即算理。特别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应该怎样处理?为什么?就对着那一位商0。不够1,也不是0,但是在我们的除法竖式中,在不够1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用0来表示,但是这个0呢,不是说什么也没有,它只是表示够不够分1。

评析: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新课开始,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口算、笔算,要求学生说一说算理。不够商1,为什么要商0?0表示什么?”学生不知不觉就投入今天的学习任务之中,旧知的复习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片段二: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出示情境图: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师:你怎样理解“可以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

生1:“可以组成多少组”就是把612名学生按照18名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生2:也就是求612里面有几个18。

教师:谁来猜一猜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我猜商是两位数,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

2.探究方法。

师:小组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算61除以18,商3,写在十位上。

师追问:61表示什么?

生2:61表示61个十。

生3补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61个十除以18,够商3个十,商3,写在十位上。

师: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又是多少?商合适吗?

生4:第一次商后余7比18小,商3合适。

生5:商3表示3个十,余下的是7个十,商合适,余数7比除数18小。

师:再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5:再算72除以18,商4,写在个位上。

3.理清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引导学生归纳,验证了商是两位数;因为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所以商是两位数。

评析: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既重视法则的教学,还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教师借用在先前学习口算除法知识中获得的思维经验,采用迁移类推策略,从而掌握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的方法,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王老师在这里实现“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

片段三: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1.学生试算930÷31,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师:小组讨论,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

3.交流汇报:

生1: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

生2: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但个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生3: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商应该是两位数,所以应该是30。

生4:因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商0,表示商是30个一,也就是30,所以个位要写0。

生5: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一位数3,不表示两位数30,经验算,3×31不等于930,所以商不是3。

4.理清除数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师充分给予肯定,指导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引导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计算930÷31时可把930看作900,把31看作30,900÷30=30,所以商30乘被除数30是900说明商30是正确的,如果商3乘除数30是90,肯定是错误的。

师: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上是0时,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5.对比练习

师:现在老师把被除数改成940,即940÷31。你还会做吗?先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题有什么不同再动笔,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可以跟同桌议一议。

师生共同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师:当十位上商3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生1: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生2:商的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两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十,而只是3。

生3: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数。

师:“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小组讨论。

通过交流,使学生找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时,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评析:教师充分给学生发言的空间,汇报交流计算的算理及算法,使学生具有清晰的计算思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运用商末尾有0的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梳理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激发计算兴趣。

总评: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帮助学生在心中了解算法的理论依据,并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紧密联系。

1.重视口算和笔算的结合。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出示例612÷18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而后进行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重视算理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由计算原理教学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笔算,通过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通过互动,明白了3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61里面最多有3个18,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教师在这里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

篇10:用接近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9)70 20)69 60)510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4 30×( )160<

3.在下面 里填上<或>。

32×4 120 43×6 260

4.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十。

34 41 73 52

二、独立试做,提炼方法

1.教学例3。把复习题中的20)69 改成69÷23=

(1)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道题:你想怎样试商?(遇到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

(3)师生总结试商的方法。

(4)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5)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练习题,除数个位上地数分别是几?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6)教师总结方法。

2.学习例4。出示例题:430÷62=

(1)让学生根据刚才试商的方法独立完成。做完后比较例4与例3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情况。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试商方法。

(4)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

三、应用方法,进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做出来。

2.第2题。

3.第3、4、5题。

篇11:商是三位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把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推广到两位数除商是三位数的除法,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把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推广到两位数除商是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关系

1.口算。

240÷40= 360÷90= 280÷70=

400÷80= 200÷50= 540÷60=

2.不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8)7 2 9 6)7 2

13.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8)9 7

3二、独立试做,探求方法

1.由复习题的第2题改编成例11:9730÷78=

(1)学生独立试做,遇到问题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算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总结。

(3)要知道这题对不对,怎么办?有余数怎么验算?

(4)指导学生用乘法验算。

(5)做一做。

2.学习例16)5 7 2 5 3)3 0 2 8 3 8)4 3 1 2

让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并说说怎样想的。

(1)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位数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4)“做一做”

3.问:这节课的内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与思考

1.回答第5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第6题。

3.第7题。

板书:

例12:不用竖式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6)5 7 2 5 3)3 0 2 8 3 8)4 3 1 2

篇12: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生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生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师生交流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

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

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

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让学生说理由,有的会赞成第二种,认为第二种能很好的看出计算的过程。教过这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知道在这里肯定有许多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学生觉得这样简单4÷2=2,商2,二二得四,写4。2÷2=1商1,一二得二,写2,没必要把2再落下来。)

在学生大部分赞成第一种情况下,师: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生计算后反馈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做法?各自说说理由

这时学生会指出第一种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的5下面应该是4。根据学生指出的,师把5改成4后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和第二种一样,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除以2。

师指着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在这里学生能说下去最好,如果说的思路不清楚,说不下去时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在明确正确列竖式后,师应指着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余下来的1问,这个1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6,这个6怎么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通过52÷2的计算,想一想,笔算除法的竖式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列竖式计算42÷2、52÷2的。(有条件的可以电脑演示42÷2,52÷2)演算后让学生明白,第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过程。

师:谁愿意把老师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第一种方法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我们一般只会怪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补救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再讲一遍演算过程,或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结果像这样的错误还是不能杜绝,这时老师只好用题海战术法宝,让学生反复练习。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在出现两种列竖式方法时,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时,我们不能很武断地去让学生接受第二种方法,对于42÷2这一题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充分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种方法的通用性。)

4、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3: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上一篇:甜美爱情说说摘抄下一篇:夜莺之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