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混合所有制:公平方能无疑

2024-04-26

发展混合所有制:公平方能无疑(通用8篇)

篇1:发展混合所有制:公平方能无疑

只要有完善可行的法律法规以及配套机制的健全做保障,央企担忧的“国资流失”以及民企担心的“羊入虎口”,均可以得到避免。

就在舆论对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片叫好的时候,有一些担忧的声音发出。日前,在政协经济界别第34组小组讨论会上,谈及混合所有制,央企大佬们纷纷向经济学家厉以宁诉苦,混合所有制不好“混”,“混”不好容易出问题。而此前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确实,面对发展混合所有制所涉及的国企股权改革,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这方面我们是有前车之鉴的,2000年前后启动的国企股权改革,即因为缺乏统筹机制,从而导致了“国资流失”事件的屡屡发生。

不仅央企大佬心有所忧,民企老板亦心存犹疑。央企大佬的担心,主要是国企资产评估和引入民企对象方面,容易引起外界“钱权交易”的猜忌;而民企老板们的猜疑,则主要集中在央企(包括国企)不放开控股权之下的混合所有制,民企是否会沦为“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这种来自央企和民企的认知冲突,并非不可协调,更并非不可解决。

事实上,央企大佬和民企老板的认知冲突,究其根源,可以归之于一点,即“公平”二字。民企老板担心没有控股权,很容易“羊入虎口”,只投钱而没有话语权,“公平”难以得到保障。而央企大佬则担心,在自主裁量权较大之下发展混合所有制,即使自己“身子正”,也怕外界对其有“影子歪”的猜忌,说白了,也就是对缺乏“公平”规则而容易招致误解的担忧。

就当下而言,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关于国企股权改革的法律法规。尽管,我国国企股权改革早已启动多年,但是具体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虽然2009年5月我国正式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围绕国企股权改革终于有法可依,可这一法律已明显脱节于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新形势。

涉及国企股权改革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完善修订。比如,应具体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施程序,包括申报、公示、核准、以及违规操作的惩处,均应明确细化,甚至连公示期限、公示发布的纸媒和网媒,都应该具体到位,以防止既往公示走过场现象的重演。再比如,涉及国企资产的评估,必须明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竞标的方式,以防止指定式限价资产评估乱象的出现。

其次,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还应明确何种性质的国企、何种规模的国企,应该实施国企股权改革以及应该实施何种股权上限的国企改革,以减少在国企股权改革过程中,因国企高管自主裁量权过大而导致的不公嫌疑。

还有,无论是民资参股国企、还是国资参股民企,发展混合所有制,均应该大力推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以避免大股东的“一言堂”,对于部分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非上市公司,也可尝试设立独立董事制度。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非不好“混”,只要有完善可行的法律法规以及配套机制的健全做保障,在“公平”二字得到切实彰显之下,央企大佬们所担忧的“国资流失”以及民企老板们“羊入虎口”的猜忌,均可以得到避免。

篇2:发展混合所有制:公平方能无疑

关键词:改革,混合所有制,问题

1. 高校实行混合所有制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3月22日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时表示,要对高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发生变化。学校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的部长,校长可以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这个体系已经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了,我们最近就要公开”。我们可以把这段话叫做“教育改革宣言”,如果鲁副部长讲话足够权威,如果这些话中的内容得以逐步落实,其作用与影响应不亚于上个纪世纪70年代的高考改革。

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GDP)只有2600多亿美元,仅排世界第15位,2013年,我国经济总量(GDP)达94000多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6年时间增长了35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要总结其中的主要经验,说到底就是两个字:改革。改革是最大的动力,最大的生产力,最大的红利。所有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从农村土地承包、城市国营企业承包到实行股份制,无一不体现了这样一个思路,并因此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先前的国家领导人说过改革开放过程中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们理解这句话有对教育重视不够的意思,但更多地应是指教育没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用非所学,产教脱节。学校培养了大量社会不需要的人才。于是我们把责任推给了学校,推给了老师。但是十多年来教育部门和学校搞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至今收效甚微,这就要引起我们反思了。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其兴衰成败始终取决于产权制度或治理结构。世界经济的发展早已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一次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教育改革也必须从这一点上取得突破。不对教育产权制度或治理结构进行根本改革,任何教育改革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

我国高校产权制度一直以来基本上实行单一所有制,具体有国有高校和民办高校两种形式。从生源比来说,国有高校约占80%,民办高校约占20%,因此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主要看前者。由于国有高校属国有独资,产权单一,管理者多为上级任命,其发展动力多为源于对政绩的渴求,客观上权力缺乏制衡机制。投资计划、人事安排、项目运营等总体上是“一把手”或少数人说了算,事前拍脑袋,事后拍屁股的情况并不少见。目前部分高校的发展更多地呈现的是一种表面繁荣,大多数学校靠垄断和扩招政策获取了今日之地位,但办学机制和教学质量仍是低效和低层次的,业务上同质化,管理上行政化、机关化严重,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换一句话来说,我国高校目前的格局基本上是行政竞争的结果,真正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开始。目前扩招政策红利已用完,一旦垄断地位不保,后续发展必出问题。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大部分学校都采用负债发展的模式,据有关资料披露,部属高校校均负债已经超过4亿元,全国高校负债总额在2000亿元以上,部分学校每年还贷数已相当于年收入的50%以上,寅吃卯粮或卖地还贷已成为常态。如不及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理清产权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动力机制和内部制衡机制问题,高校破产并不是什么新闻,吉林大学的案例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2. 从“台州模式”看高校实行混合所有制基本形式与内容

浙江台州双语学校是一所有国有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学校”。学校是15年一贯制的全日制寄宿学校,设计规模90个教学班,由台州市椒江区政府和当地企业共同创办。学校总投资2.5亿元,其中企业占80%的股份,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拥有20%的股份。椒江区政府承诺,6年之内注册资本金不参与任何利益分配,6年后,如学校运转良好,政府可以退出,退出时要求收益不低于银行同期利率,而一旦运作失败,则按比例分担损失。除了政府资金的直接投入,区政府还根据学校的招生人数,将每年向该校下拨150万元的学生公用经费,并连续保持6年。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学校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政策,优秀教师还将享受区特聘教师待遇。

据悉,该校校园317亩的用地也与其他民办学校不同,是由政府按公立学校土地使用政策划拨,性质为教育用地,地价评估按当年公益事业用地价,每亩超过15万元的部分视作政策性倾斜,予以缓交。学校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负责学校的重大决策,校长负责学校内部管理。目前该校运行良好,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这所学校运行的情况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共识:

2.1 实行“1+N”产权制度

其中“1”是指国家或是代表国家持有股份的有关机构,“N”是指国家以外的股份持有者,其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由于院校实行混合所有制是一个新生事物,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应由点到面,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除特殊学校(事关国家机密或经济命脉等)外,理论上所有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都可以实行“1+N”产权制度。这个制度的实质就是多元所有制,以多元所有制取代单一所有制。为保障改革的平稳,国家仍应占有相对控股权,原则上持股比例不能低于50%,至少要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特殊情况下持股也不能低于20%。事实上由于我国公有制对社会资源占有绝对控制地位,加之政府政策具有极强的刚性,即使国有控股比例不是很高,仍可对各类学校实行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为防止一股独大的现象,国家股可考虑转为优先股,在保障收益的前提下限制其权力。台州双语学校规定退出时要求收益不低于银行同期利率其实就是一种具有优先股性质的做法。

2.2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双负责人内部治理模式

在院校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情况下,其内部治理机构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股东大会,这是最高权力机构,在实际运行中应和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整合,其功能是负责学校的重大决策事项,特别是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运作。二是董事会,这是学校业务决策机构,全权负责学校业务运营。学校日常管理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校(院)长、经理负责制,由校(院)长、经理负责具体业务的运营,其中院长负责教研业务,经理负责成本核算和资本运营,这是实施专家治校的一种理想模式。三是监事会,是监督管理机构,其功能是业务监管,在实际运行中应和现行的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整合。如果说普通高校实行这种体制有一定困难,那么职业院校不应存在这样的问题,校企融合当然要在内部治理上融合。

2.3 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模式

对学校办学效益的评价一直是一个难题,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不少学校把学生人数做为主要评价指标,毕业生人数越多则社会贡献越大,办学成果越显著。我们认为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一所学校学生数量的多少基本上决定于行政力量而不是学校的好坏。一个明显不过的事实是重点大学都是国家办的,重点中学也是,对这种学校我们不能用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我们认为评价一所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好坏只用两个指标即可,一是就业情况,二是员工待遇。前者是外部指标,后者是内部指标。换一句话来说,如果你的学生社会抢着要,供不应求,你就是好学校,否则就不是。如果你的员工待遇很好,比如现在的银行业,谁都不会说不好。所谓以人为本,就应当是以员工的福祉为本。现在多数学校都是在不计成本上项目,开发新校区,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只要求投入,不讲效益,造成学校负债高企,教学资源全面紧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校发展也缺乏可持续性。因此合理的利润,良好的待遇,这是混合所有制学校的基本诉求。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混合所有制的绩效评估应采取第三方评估模式,不能自评自夸,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可信。

2.4 实行“产教融合,双元互动”的办学机制

以前说职业院校要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训实操,努力做到产教结合。而最新的全国教育大会则要求全国大多数高校都要转为应用型学校,强调产教融合,我们理解多数学校本质上就是要办成职业类院校。“产教结合”和“产教融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合二为一,成为同一主体。“结合”是松散型的,“融合”是紧密型的。产教融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校中企”,二是“企中校”,前者的主动权在学校,后者的主动权在企业。从我国情况看,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校中企”应是主要形式。从大的方面来说,产教融合势必对各高校提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办学也要讲成本,讲核算,讲效益。各校要在发展过程中生成准企业因子或机制。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个成功的学校必然要产生一批成功的企业、产品和创业明星,这些企业、产品和创业明星既是学校的办学成就,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以高质量的教研服务于企业,企业以良好的效益回馈学校,校企相长。

3. 高校实行混合所有制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3.1 认识问题

这是最大的问题,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实行国家单一所有制,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产权改革鲜有涉及,全国上下普遍准备不足,这项改革的推进必将困难重重。为此我们要认识到,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到了需要拿出壮士断腕式勇气的时候。改革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但不改革肯定出问题。有两种认识必须修正,一种是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认为国家控股份额会大幅下降。其实对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情况下国家控股份额下降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份额下降是有条件的,这种下降大多是以股份转让为主要形式,国有资产只是在结构上作了调整,总量不仅不降,反而只有增加。还有一种担忧就是认为实行混合所有制会使学校出现失控现象,我们认为这基本上也不会。国家对教育的管控可选择的手段很多,而且股权的稀释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主动权始终在国家手里。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法治,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以法治校,我们对这些问题就没要过多担心。高校产权制度改革是阻碍高校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主动应对,我们坚信,实行混合所有制将使我国高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2 顶层设计问题

这是整个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改革越深入越困难,越需要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至少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高校的功能定位,如要求多数高校要转变为应用型大学这样的决定,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二是高校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基本制度、原则和要求;三是具体操作的路线图。

3.3 政策与制度配套问题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出台一个关于高校实行混合所有制的若干规定,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统一计划、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确保实效的原则开展此项工作。高校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是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而学校章程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基本规范,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各高校学校章程的制定、修订、完善工作,要把它作为规范学校行为,管控办学风险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按物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的原则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支持和鼓励学校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忠良.高校负债扩张及其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3.3.

篇3:发展混合所有制:公平方能无疑

公平对待民企

2013年,我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为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占总量的85%,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达到62%;来自于民企的发明专利占总量的65%,技术创新项目占总量的75%,新品开发占总量的80%。但民企在发展中仍面临市场待遇不公等现实问题。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几方面支持民企的发展。

其一,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除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领域外,均鼓励民营企业充分、深度参与;优化各级政府投资平台的投资领域和规模,让出竞争性的市场,列出一个可由民企参与合作发展的国企清单,为民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扩大在混合所有制中民营资本的投资份额,制定配套的民营资本进出制度,保护民营资本安全;根据股权原则及市场原则,对参与混合所有制的各类主体赋予公平的话语权,在混合后的企业中严格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

其二,在进口配额分配方面,建立市场化分配机制,保障民企获得公平待遇。

在目前的体制下,进口商品更多地是向国有企业倾斜。例如:玉米全年的进口配额总量为720万吨,其中60%分配给国有企业,且该分配比例在过去十年间几乎没有变化。这样的机制对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应建立符合市场化原则的进口关税配额分配机制。

其三,政府对民企的行政审批应与国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在当前中央政策提倡简政放权、市场经济呼吁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尽快出台相关具体措施,大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简化流程,平等对待民企与国企。

农险:还需加大扶持力度

使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业务更紧密联动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农业保险直接补贴丰富养殖险品种并加大补贴力度加大涉农民营金融机构补贴力度

基于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对地方财政依赖性大、保险品种偏少、补贴力度不足等现实问题,我的建议是:

第一,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使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业务更紧密联动。

提高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支付,以此降低保险购买门槛;将保险与补贴等优惠政策联动起来,鼓励农户主动参与投保,避免农户逆选择、降低保险赔付压力;由中央统筹安排再保险及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第二,建议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农业重镇区域的农业保险直接补贴。

农业保险补贴分为中央、省、市、县多级补贴,目前主要问题在于中央补贴的支付需要在县级财政之后,部分财力不足的县则无力,或不愿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关键。

第三,建议丰富养殖险品种并加大补贴力度。

中央财政补贴覆盖的农业保险品种偏少,仅包含能繁母猪及奶牛,但近年养殖业风险事件增多,行业经营难度加大,建议扩充和丰富养殖险补贴品种并加大补贴力度。

第四,建议加大对涉农民营金融机构补贴力度。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所获得的涉农业务支持相对偏少,且主要集中于农发行等政策性及国有金融机构,对市场化运行的社会资本发起的农业金融机构罕有支持。建议政府以财务投资或财税补贴等形式加大对于涉农民营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

H7N9:建议去掉“禽”

去年3月H7N9流感疫情的发生,对全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社会中形成了广泛的恐慌情绪,尽管国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也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宣传报道,但仍然对包含广大养殖户在内的整个家禽业造成了超过800亿元的巨大损失。2014年初,H7N9流感疫情再次出现,家禽市场受其影响量价齐跌,影响了约4000多万养殖场户和数百万养殖屠宰企业,许多企业面临停产、破产的危险。

但截至目前,养禽场和大型养禽户中并未检出一例H7N9流感病毒,也尚未确定传染源就是来自于家禽,仅因为前期命名的不科学,而让整个行业以及从业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社会歧视,非常的不公平。因此,我认为卫生部门对H7N9等流感病毒的命名需谨慎,希望政府从保护产业发展的角度,将“H7N9禽流感”中的“禽”字去掉。

篇4: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关键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社会财富创造,进一步调整理顺社会利益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一种富有效率和活力的资本组织形式,是今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着力点。

1.有助于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定性就是机会均等、规则公正、资源尽可能自由流动、企业自由组合。积极发展相互合作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使得各个所有制经济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平台和渠道,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这有助于整个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统一性的形成,改变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自为政、市场割裂的局面,有助于市场机制更为充分地发挥调节作用。

2.有助于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无论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有重大的意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各有所长。国有企业资本雄厚、装备先进、人才聚集,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则具有机制灵活、创新意识强等优势。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这既有助于二者在交融中取长补短、发挥更大优势,也有利于平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争论,通过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国民共进”、公平竞争,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3.有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二律背反的矛盾:一方面客观上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要求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这个矛盾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事实上也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次发生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有力证明。为了有效解决这个矛盾,通过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又可以减少政府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应该说是一个有效的路子。国有企业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从而可以放大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二、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国混合所有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未来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还面临很多障碍和问题。

1.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中国民营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大型现代企业,一些民营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实现了由私人资本向资本社会化的方向转型。当前,非公有制经济虽已超过经济总量的60%,但是,总体上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资本规模还较小,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数量还较少,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还不具备参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实力,更难以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抗衡;二是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还不规范,即使是一些上市公司,企业家行为仍随意性很大,公司治理的规范水平也有待提升,这不利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形成,即使组建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也难以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问题严重,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低,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受到家族人员素质的严重制约。这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在公司管理方面与国有企业融合,可能导致管理冲突和文化冲突。

2.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空间仍然较大。国有经济资源有不少仍然还布局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产能过剩领域,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产权多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滞后,国有资产沉淀较大;金融、保险(放心保)、烟草、电力等国家垄断性行业领域产权单一,政策限制和体制瓶颈问题突出;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优化仍需提速,“一股”独大的局面亟待改善,需要在产权制度创新中寻求突破。

3.市场环境和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总体而言,中国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一些重要行业还存在国有经济的垄断行为,存在民营企业进入“玻璃门”问题。从法律体系看,现有法律还不能完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不能完全保证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法律环境还有待完善。尤其是,产权保护和产权流动的法律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组建和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基本保障,中国在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措施

当前,应把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推动产权多元化和合理化,借此优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既化解国企缺活力和创新力的问题,也化解民企缺实力和创新力的问题。

1.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升与国有经济交叉融合的能力。未来民营企业要实现与国有企业相互渗透和交融,必须实现三方面转变。一是从家族独资向资本社会化转变。这有利于解决单个私人资本不足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具备进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实力。二是从古典企业治理结构向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转变。民营企业必须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选拔和信任不具有血缘和裙带关系的职业企业家,彻底摆脱家族式管理,以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三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民营企业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和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尤其是要重视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在民营企业管理培训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具体包括建立管理技术、文件、制度、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平台,建立民营企业培训服务机制等措施,促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2.进一步搞好国有资产布局,调整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一方面,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两国、两重、一新、一特”集中。新兴产业发展风险相对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一般非公资本没实力和动力进入这些领域,国有资本要坚定进入这些领域,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资本进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调整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国有企业要降低、放开门槛,欢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企业进入。民营企业要打破家族制的运行方式,改变原来企业的资本结构,允许国有资本和其他经济成分进来。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企业还要实行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3.规范企业管理,引导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大企业。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吸收投资、转让股(产)权、债权转股权、经营者和职工持股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产权制度的新型劳动关系和股权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并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跨所有制、跨地域、跨行业实现强强联合、资本扩张和资产重组,组建更多的“航空母舰”型混合所有制大企业,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围绕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以创新驱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建立混合所有制与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结合起来,与通过参股政府平台公司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减少政府债务结合起来。

4.打破垄断,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营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方面,政策的着力点要进一步从行业和领域准入细化放宽到环节准入,解决民营企业进入“玻璃门”问题。为了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配套调整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重点清理和改革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准入、进口管制中片面保护在位企业的政策。具体而言,对于垄断性环节,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吸收非国有资本,逐步实现运营企业从一股独大向股权分散的社会化企业的转变;对于竞争性环节,优先引入资本多元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经营者,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相互竞争的市场结构。

篇5:发展混合所有制

北京市政府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民营、集体、外资等各类企业融合发展。

重庆市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步伐,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不少政府已经或正在明确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间表与路径模式。这些地方包括广东、江苏、贵州、海南、新疆、河南、河北等地。部分地区甚至给出了明确数字,如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其监管的二级企业纳入股权多元化改革范围,确保2~3年内完成70%以上二级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任务,各企业每年吸纳利用的社会资本原则上不少于上年净资产规模的3%~5%。广东省则表示本轮改革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60%。

在路径选择上,各地政府则各有侧重,各地之间也有相互借鉴。如安徽方案则与上海方案如出一辙: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引入优先股等模式,加大整合重组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整体上市。

黑龙江坚持顶层设计与成熟一户操作一户紧密结合,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股权多元化,支持鼓励国有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兼并重组、项目融资等途径,积极吸纳非公资本参与,实施产权多元化,具备条件的可以发展为混合所有制。

各地的政策也预示着混合所有制将在竞争性领域、公益类行业、可放松控制的自然垄断性行业大面积展开。

知情人士表示,贵州国资改革,目前除资源能源类企业如盘江集团、具战略性意义企业如贵州茅台要保证国资控股外,汽车、建筑等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如久联集团和贵州轮胎等均在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贵州国资委将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公开出让、减持国有股份等多种方式在竞争性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业绩优秀、信誉良好的社会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新疆国资委主任邵峰表示,今后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资投资项目,力争在石油石化、煤炭资源开发等领域与民间资本合作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引领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推进新疆油气资源开发改革。

篇6:发展混合所有制:公平方能无疑

一、整合集体企业资产, 联社转型成为产权经营型组织

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于1954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 是北京市集体企业的组织者和集体企业的管理部门。1961年, 北京市二轻局成立之后, 北京联社一直与北京二轻局合属办公。北京联社通过建立合作基金制度, 利用管辖范围内集体企业的部分利润, 积累起了一定数量的集体企业的资产。北京联社用所积累的资金用于支持集体企业的基本建设、产业转型、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等经营活动, 其资产曾经分布在数百家企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 北京联社对集体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批企业 (如服装、家电、塑料等行业的企业) 在联社资金的支持下实现了产业转型和规模扩张。同时, 北京联社的资金在20世纪70年代曾用于解决市财政资金短缺的补充, 为北京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改革发展、城市功能转型, 集体企业、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一批集体企业离开了北京联社和北京二轻局的管理。20世纪80年代, 工艺美术和服装鞋帽两个行业约40家企业被市政府划归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管理, 不再隶属于北京联社和二轻局。二是市政府实施小企业下放。20世纪90年代末期, 市政府先后两次将资产总量小于5000万元或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划归区县管理, 涉及北京联社约70家企业。这些企业的离去带走了北京联社的资产数以亿计。三是北京二轻所属的企业多次兼并重组。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 一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相互融合、成为国合合营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混合存在, 很多联社资产不是单纯存在于集体企业之中。

1996年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二轻工业总公司改制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代表市政府行使原二轻所属市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职能, 不再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鉴于北京联社资产与原管辖企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北京联社转型为社团组织。1998年, 北京联社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为资产经营管理性质的协会, 成为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集体资产投资经营管理为核心, 指导、监督、服务于集体企业的社团法人。这一转型为北京联社在新时期的生存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联社成为社团法人之后, 对联社资产进行了全面调查, 理清了未划转离开北京二轻的国资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联社资产的数量和存在形式, 在此基础上对于存续资产进行了权属的认定。北京联社的资产是几代人、几十年艰苦奋斗积累的成果, 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为数以万计的职工提供就业岗位。时任联社领导团队本着“整合资源、保全资产、发挥作用”的原则, 把与联社资产有一定关联的集体资产集中起来, 整合成一个由联社作为出资人的资产经营组织体系,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模式, 对集体资产实施统一经营管理。

在资源整合和资产调整方面, 北京联社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了联社直管企业存量资产, 按照《公司法》出资成立北京轻工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88亿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一些小型集体企业的资源, 将其转化为以轻工集团作为出资人的子公司。二是参与二轻企业改制。2000年前后, 北京市经委要求工厂制企业改建有限责任公司, 且需要两个以上出资人作为公司股东, 北京联社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成为了二轻一些改制企业的出资人。三是在二轻所属的国合合营企业改制过程中, 把原有的联社资产确认为北京联社股权, 在改制后的企业工商登记中北京联社成为出资股东并派出产权代表作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四是当一些集体企业被民营企业兼并时, 将联社资产从中退出, 避免发生资产损失。

经过资源整合及企业资产和组织结构调整, 北京联社现有资产总额约3.67亿元 (其中的房地资源非市值计价) , 负债总额2018万元, 净资产总额3.47亿元。在总资产中, 长期股权投资2.4亿元, 占总资产的65%。在北京联社所出资企业中, 对北京轻工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投资为1.88亿元, 其他企业约为5300万元。资源的整合和资产统一经营管理, 提高了集体资产经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了集体资产在首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在承载企业历史成本和现时职工就业中的作用。

二、提升资产经营能力, 实现联社资产保值增值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资产的作用, 使其在首都经济建设和承载历史成本, 以及在职工就业方面做出贡献, 北京联社按照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实施出资企业进行股权管理, 对于出资企业发展战略、资本项目、建章立制、经营团队建设及财务审计等重大事项, 通过联社理事会或派出产权代表直接参与意见,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北京联社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 控股企业轻工集团连续多年效益增长

北京联社出资资产份额最大的是轻工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 该公司根据首都经济社会环境的特点, 不断研究企业发展战略, 形成了以“商业地产为主业、贸易为辅业、理财为副业”的经营思路, 利润总额年增长率约为10%, 连续6年利润超过千万元。截至2013年年底, 年度商业地产及物业经营合同租金总收入达5338万元;宾馆和写字楼经营实现出租率、出租单价、实现利润的三个增长;贸易经营扬长避短发挥强项, 巩固了传统铝材营业项目, 2013年贸易总收入1.65亿元, 其中外贸年度总成交金额1750万美元, 同时加强对长期拖欠款项的追缴工作, 收回了欠款575万元。2013年轻工集团主营业务收入2.27亿元, 实际完成利润总额为1969万元。

(二) 在国合合营企业改制中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011年, 北京厨房设备集团实施改制项目通过引入民营资本4421.76万元, 成立了北京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9075.59万元, 改制前北京联社在该公司的资产为187.4万元, 经资产评估北京联社投资额变为2817.49万元, 股权比例为31.04%, 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北京联社投资额增加了2630.09万元。2013年, 北京东方电器公司改制, 在改制过程中引入民营企业、增加股东和投资, 由四方股东出资6500万元成立了北京隆达东方电器有限公司。改制前, 北京联社在东方投入11.92万元, 股权比例为14.43%;改制时经过资产评估, 北京联社出资增至1022.34万元, 在新组建的公司中占股权比例为15.75%, 北京联社出资额增加了1010.42万元。以上两个项目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北京联社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 收回风险投资, 避免联社资产损失

根据投资企业的实际情况, 北京联社的投资有进有退。2013年, 北泡塑料集团公司改制, 改制前北京联社在北泡塑料投入13.47万元, 股权比例为0.36%, 企业改制评估后, 联社出资变为34.76万元, 由于有新股东进入、公司投资额增加, 联社股权比例为0.26%。尽管联社出资额增加了21.29万元, 但是鉴于北京联社在改制后企业中所占的份额过少、没有话语权等因素, 联社将股权34.76万元转让给北京北箱信发包装有限公司, 收回了在北泡塑料公司的全部投资。同时, 在北京皮革五金厂和北京长城日用工业公司与民营企业重组时, 鉴于两个企业资产评估值为零, 北京联社收回两个企业的历史投资236万元, 避免了联社资产损失。

(四) 支持出资企业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力

北京联社出资企业北京轻工雪花公司与北京城建公司成立合资企业, 注册资金5000万元。由合资公司对北京轻工雪花公司的大兴厂区实施开发项目, 拟建30万平方米住宅及商业用房。项目前期雪花公司借款2亿元用于厂区生产车间搬迁, 由雪花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其借款进行担保, 北京联社作为雪花公司的股东为担保方提供了反担保, 为企业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帮助, 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项目, 提高了企业经营的市场竞争力。

(五) 按照公司章程参与参股企业决策, 发挥股东作用

2013年, 联社通过派出产权代表 (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 积极参加参股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工作, 履行股权管理责任。参与企业经营战略决策, 随时了解被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及时协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为投资企业提供服务。

2013年, 北京联社取得出资企业利润和分红共计2587万元, 其中北京轻工集团1969万元, 其他企业618万元, 使北京联社净资产达到3.47亿元, 提高了北京联社集体资产的收益、增强了北京联社资产的实力。

三、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北京联社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 其集体资本与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相互融合, 组建了一些具备混合所有制经济性质的多元股权投资企业, 从中获得了一些体会, 不断加深了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

(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北京联社出资企业中, 有四家企业是近年来组建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出资的改制企业。这些企业在改制前多年处于亏损状态, 改制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借助于民营对资产收益的较高要求, 企业经营效益显著增长。白菊电器公司自2000年以后由于竞争能力下降, 逐渐退出家用洗衣机市场, 之后主要依靠物业经营支撑企业生存, 基本没有盈利。2005年, 公司引入民营资本改制, 同时利用改制政策固化了部分历史成本, 近年来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升, 已经连续四年取得千万元以上利润, 2013年利润总额300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约为9%, 北京联社连续四年获得现金分红, 累计约380万元。北京厨房设备公司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1年引入民营资本改制, 改制后的企业经营状况改善, 2012年实现盈利, 2013年利润总额1000万元, 近期股东会已经决定分红。北京联社集体资产通过企业改制、引入民营资本、组建多元投资结构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实现现代公司治理模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多元投资的股份制经济, 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资本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资本共同组建一个公司, 有利于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北京联社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按照《公司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在公司章程中规定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团队和监事会的组成及权力责任义务, 决策机构与经营机构分设, 发挥各自在企业经营、决策、监督中的作用, 规范公司的经营运行。在决策层中, 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的产权组织,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公司的问题, 有利于优势互补, 实现科学决策。北京联社作为出资人, 按照股权比例派出相应数量的产权代表, 担任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在公司决策中发挥作用。近年来, 联社参股企业遇到融资投资等需要在董事会上讨论的重大事项时, 按照公司章程的决策程序, 联社产权代表都要请示联社, 经联社批准后才能在相关的董事会上发表意见或在相关的文件上签署意见。在经营层面, 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特别是经营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按照市场化规则选聘和激励经营团队, 实行经理人员任期制, 根据年度预算和任务完成情况确定薪酬, 增强了企业竞争活力,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收益。

(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吸收职工投资, 激发企业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集体企业的性质是资本的联合和劳动的联合, 从建立开始就具备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特征。但是经过历史的沿革, 现在的职工与当年出资职工已经毫无关系, 职工既无民营企业资产的权属感, 也无国资企业严格监管的约束, 因此一些集体企业资产经营效率不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吸收职工投资成为股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

北京联社多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在集体企业中吸收职工持股。北京联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管理条例》中“集体积累、自主支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的原则, 按照“存量资产不能量化、增量资产激励职工”的理念, 决定从2007年开始, 每年拿出增量资产产生的部分净利润, 对全体在职职工进行分红。在实行职工工资和奖金按多劳多得原则分配的基础上, 分红则按照共同富裕的原则平均分配。为了使分红数量更多、激励效果更好, 2010年北京联社动员控股企业轻工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的在职职工按一定的资金入股, 分别投入轻工集团下属的四个企业 (股比占企业注册资本的6.76%) 。虽然职工在企业中的入股的资金不多, 但是运行三年多来, 对于调动广大在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作用, 联社每年的经济效益与每位在职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关心联社发展的人多了, 促进了联社集体经济的发展。北京联社已连续六年对联社在职职工进行奖励分红, 稳定了职工队伍, 增加了集体企业和联社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了联社集体事业的发展。多年以来, 轻工集团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高于北京社会平均工资增长, 较好地实现了联社、集团和企业共同承诺的“企业增效, 惠及职工”的目标。

北京联社近年来在整合资源、发挥集体资产优势、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 集体资产产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我国《宪法》和《物权法》都已明确了集体资产产权的合法性, 但在《公司法》中没有明确一个产权主体, 因此涉及集体企业改制、股权转让、资产处置、金融投资等具体问题时, 政府相关审批部门缺少相关政策和法规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体资产在社会经济中作用的发挥。

篇7: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关键

推进“混合所有制”,既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也符合贵州省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混合所有制的生成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点将越来越充分。以股份制等形式出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很可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

2013年底,全国9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公司制企业户数的比例接近57%,占中央企业登记企业总户数的一半以上。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6%、净资产的70%、营业收入的62%已在上市公司。石油石化、民航、电信、建筑、建材等行业的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资产已基本进入上市公司。从这个角度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处于主要地位。

混合所有制的三大基石

国企改革要在“混合所有制”道路上继续前进,必须奠定三大基石。

首先,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平等竞争创造了条件。不同经济主体若不平等,竞争生产要素就不能按效率原则自由流动、重新组合。因此,创造不同经济主体间平等竞争的条件,保证竞争结果的公正性,体现出效率优先、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竞争原则,是完善市场环境、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多种所有制不平等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垄断行业打破垄断难,政策性限制坚冰难破。我国的行业垄断主要集中在国有资本控制的行业中,如电力电信、铁路民航、银行邮电、城市基础设施等自然垄断行业。这些行业里,许多企业从创立、成长到发展壮大,都得到了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和保护。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一统天下,且资金实力雄厚,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元,非公资本和非公企业难以插足。垄断行业拥有巨额的垄断利润,要打破垄断很难。

在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比较严重。其一是产业比重失衡。总体上看,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产业结构整体优化调整,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第三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传统领域,在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则缺乏混合所有制经济大规模的推进。其二是金融支持不足。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还是资金短缺,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缺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完备体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都不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体系也不完善。

其次,资本市场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中小企业投融资、企业并购和上市辅导的重要渠道,是混合所有制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融合和流动。没有产权的融合和流动,混合所有制就不可能生成,更不可能发展。

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依法履行公开信息披露义务,有利于增强企业透明度,使公司经营管理者接受全体股东和媒体的监督;有利于公司和管理人员形成诚信自律意识,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很不成熟,这严重制约了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市场主体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机制的变化,市场化约束日益加强。但一些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情况是治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的现象时有所见,已成为影响市场稳定运行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市场主体频繁出现失信行为的冲突日益加剧。资本市场只有通过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信息披露不规范、不真实、不及时的现象以及各种失信行为,造成了市场信号失真,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降低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多元投资主体之间的投资导向错误,影响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市场稳定发展与外部环境因素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法制环境不配套,立法和司法环境不完善,监管力量和监管威慑力还十分薄弱,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受到较大的束缚。

最后,没有企业产权交易就没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交易的实质是信息交易,交易各方信息对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形成价格竞争。产权交易客观上使得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产权市场的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资本化和市场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产权市场发现卖主、发现价格的功能进一步显现。通过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国有企业和各类企业产权的规范、有序、高效地流转。

由于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特别是由于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误解,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股票上市的种种限制,使得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相互投资难以实现。制度建设滞后也导致产权保护的缺陷。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最根本的制度性缺陷是国家为单一的产权主体。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就是要把这一格局改造成为公民和自然人都能够成为产权主体,使产权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顺利促进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混合所有制发展的两个突破口

国企走向混合所有制,有两个关键突破口。

其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主要取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要进一步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步伐,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尽快消除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为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要推动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吸纳非公有资本进入,积极推进股份制,优化产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同时,鼓励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股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真正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以此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只有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才能让多种所有制企业之间顺利地相互投资和相互融合。消除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说,是要坚持各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和其他企业平等的投资权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给民营经济机会,也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可以有效放大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充分发挥影响力。要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进入难的问题,原则上,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应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包括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在内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结合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或资产重组。

改革审批限制: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政府行政服务。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在进入新行业、兼并收购其他性质的企业等活动时,往往要经过更复杂的审批程序和繁多的审批手续。这种歧视性审批制度,抑制了社会与公众的创业积极性,使得很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产投资活动难以展开,非常不利于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今年以来已经进行的行政审批权取消和下放,即是此次改革的前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多作用。

消除政策歧视:使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非公有制企业难以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如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延续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切实采取措施,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与其他企业平等的权益保障。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一些地方,私有资产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等名义下,损害非公有制企业和私人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对产权保护的不到位,导致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地位不对等,非公有经济无法得到与公有经济相同的地位和利益。此次全会特别强调了对产权的保护,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民资入股国企的促进和推动。

其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个人积极性的迸发,都是以合理的产权制度为前提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产权必须流转顺畅,只有建立起产权自由流动的机制,才能实现资本、股权的优化配置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国有企业从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造成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只有通过资产的转让、收购、合资才能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权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资产的不断增值,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运转的平台。健全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的机制和功能,加强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系统化和网络化水平,加强产权交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权交易规范水平,降低产权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加快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产权监管制度;严格执行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提高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运作程度,鼓励民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进入交易,促进产权竞争,激活产权市场,使产权市场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平台。

从发展趋势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各不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使之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而形成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完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这种新型经济体制的产权基础既不是单一公有制,也不是单一私有制,而是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篇8: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演进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我国不断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理论。从党的历史文献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考察,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探索酝酿阶段:1978年到1991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1979年年底, 我国城乡个体经济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 一些人的观念还没有从过去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对个体经济持反对态度;一些人虽然想尝试个体经营, 但又怕误入“雷区”, 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 因此持观望态度。这些现象阻碍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变革。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低, 又很不平衡, 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了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存在, 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生准备了主体条件。

这一阶段, 各类经济主体不断涌现, 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各经济主体相互碰撞, 相互之间的利益交叉变得频繁。从国有企业的结构变革和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来看, 混合所有制经济产生的主体条件已经逐步成熟, 新的财产组织关系呼之欲出。当年飞乐音响通过发行股票向内部职工集资, 就是对财产混合的一种大胆探索。

二、萌芽发展阶段:1992年到2002年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这时候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还没有被正式提出, 但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相互融合的特征已经表现出来, 标志着混合所有制经济初步成型。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 大中型国有企业可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国有企业也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 标志着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基本成型。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正式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 对股份合作制经济给予了肯定。1999年,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 宜实行股份制的, 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 改为股份制企业,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支撑。

三、调整完善阶段:2003年到2012年

2003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并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都作出了具体明确, 标志着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但由于我国受旧有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起来, 很多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都没有完善, 加上长时间没有引起重视, 导致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2004年郎顾之争引发了一场关于国企改革的大讨论。在讨论中, 郎咸平指责我国的国企改革是一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最终, 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被捕, 我国的国企改革进程也随之放缓。但是, 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可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他们更多地是主张规范, 而不是停止改革。

四、改革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范围更加扩大。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各主体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是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关注的问题。2015年6月5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 使得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更加规范化。2015年9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提出国有企业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并对如何实施的问题作了详细说明, 反映出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进入了改革深化阶段。

参考文献

[1]王宜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3 (06)

[2]王梅, 王佳贤, 武杰.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1 (06)

[3]侯孝国.简评“混合经济”和“混合所有制”[J].真理的追求, 1995 (12)

[4]张新铭.深化改革背景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J].学习论坛, 2014 (08)

上一篇:小船进水了作文400字下一篇:防灭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