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024-05-10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共6篇)

篇1: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包括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增加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在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没有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盘龙经济的大发展”的思想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作为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来抓,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氛围。

建议二:不断完善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区实际,在我区原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区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政府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建议四:充分发挥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为非公经济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联手开通绿色通道。

建议五: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和收费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宽进严管。

建议六:建立盘龙公众信息网站,加大对我区扶持非公经济优惠政策的宣传,构建政策通达的渠道,畅通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途径,让非公企业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法规及主要工作情况。

建议七: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非公企业的经营提供宽松、安定的法制环

境。

建议九: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和扶持。坚持“扶持科技型、鼓励服务型、推动外向型、发展特色型”的思想,加大对项目好、经营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骨

干企业,以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固好财源之“本”。

建议十二: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促进发展非公经济工作积极、贡献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评议中反映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满意率低的部门领导应进行

调整。云南省乡镇企业局文件

各地州乡镇企业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3]5号),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非公经济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推进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目标,结合我省乡镇企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要深刻认识,没有非公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二、大力扶持非公经济中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扶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把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农产品加工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扶持、加快发展。今年每年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贴息资金,要保持有70%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三、继续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意见》(云政发[2001]123号)文件,继续改革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打好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今明两年把85%以上的乡镇集体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

四、加强执法,坚决整治“四乱”。要坚决执行《乡镇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维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非公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决查处侵犯企业合法财产、干预企业自主经营、任意撤换企业法人代表等违法行为。禁止非法占用或无偿使用非公企业的财产;杜绝吃、拿、卡、要的行为。

要坚持不懈地整治“四乱”。省地州市县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的事业单位必须遵守“七条严禁”,即:严禁任何职能部门和个人利用职权安排非公企业接待或报销不应由经营者开支的费用;严禁强行向非公企业推销商品;“严禁强行要求非公企业定点购买物品、订购报刊杂志;严禁强制要求非公企业开展达标、评比、竞赛活动;严禁强制非公企业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收费性质的业务培训班;严禁强行向非公企业拉赞助、拉广告;严禁搞搭车收费。

凡出现3次以上违规行为的部门,主要领导必须向党委和政府作出检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性质严重的,给予部门领导降职或撤职处分。

五、减少检查,维护非公企业权益,减轻企业负担。协调解决好烧结砖等建材质检、民营橡胶质检由两个部门重复检查的问题。坚持谁行政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配合有关部门按规定开展生产、安全的检查,杜绝同一项目的重复检查和交叉检查。

六、加快非公经济的人才培养。在人事部门的指导下,把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拓展到非公企业。在教育部门和大专院校的支持下,积极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及成人函授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非公企业的各类人才。

七、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有条件的非公企业采取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利用国有企业闲置的厂房、场地、基础设施,实现非公企业的低成本扩张。

八、建立省、地、县局领导企业联系制度。要主动和企业家交朋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与骨干非公企业建立联系。省乡镇企业局领导每人联系3户骨干企业,局机关正副处长、地州市县(区)局领导联系2户骨干企业。联系情况列入年终考核。

篇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主要内容:

1、民营经济的贡献

2、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

3、民营经济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4、家族式企业制度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障碍

第一节中国民营经济的产权结构

一、含义

(一)名称的演变

1、多种经济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1992年以前的提法。

2、1993年以后的提法:非公有制经济(官方文件)、民营经济(其他场合)

(二)含义

1、狭义:等于非公有制经济。

2、广义:非公有制经济+国有民营经济(国家参股但不控股)

3、如果从字面上看,应指除国营经济之外的所有经济成分。

二、民营经济产权特征

1、单一性。企业的原始资本来源于个人或家族的积累,企业的全部产权归家族所有。

2、模糊性。一是没有明确到人,成了家族公有制;二是戴“红帽子”导致产权模糊。

3、封闭性。股权流动性差,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

三、民营经济的效率优势

(一)效率优势产生的原因

1、完全的剩余索取权的有效激励。如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就不能拥有完全的剩余索取权,就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2、决策高度集中于企业主个人有利于对市场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3、避免经营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将企业一部分剩余转变为自己的收入,从而将其转嫁给所有者的行为。

4、免除了所有者防范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成本。

(二)效率优势的实证分析

1、国有企业的资本每增加1%,利润水平就会降低0.555%;

2、私营企业资本每增加1%,利润水平会增加1.338%。

(三)民营经济一元化产权结构的效率优势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之初,或者说在市场化初期以及民营企业创业初期得以充分体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这种产权结构的缺陷就日益显现出来。

第二节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

一、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2年)

(一)理论创新

1、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地位。

2、民营经济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所利用——性质。

3、必然性: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要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实践成就

1、不再将民营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对立面;

2、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找到了理论依据。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为经济生活中一支重要力量。

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阶段(1993年以来)

(一)理论创新

1、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质。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地位。

(二)实践成就

1、民营经济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已占优势。

2、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保护民营企业主的合法收入。

4、混合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5、提升民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

修改相关法律,保护民营企业主的合法地位和合法权益;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吸收民营企业主入党。

第三节 民营经济的贡献

一、促进经济增长

二、推动社会发展

1、增加就业

2、推动技术进步

3、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三、加快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1、民营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完全依赖市场,他们最感知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市场化改革。

2、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民营经济为国企改革提供榜样效应。

第四节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一、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融资环境差——融资难。

1、原因

第一,对民营经济的观念和政策上的岐视。

第二,大银行不愿意做“零售”

第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金融机构的缺失。

第四,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低。

2、对策

第一,给民营企业应有的“国民待遇”。

第二,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金融体系。

第三,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第四,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

(二)法律环境——不公正。

1、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新旧法律不配套;不同法律之间不协调;法律条文模糊。

2、司法中存在的问题:诉讼时间过长;诉讼成本过高;司法偏向。

(三)政策环境——不公平。

民营经济所享受的政策不仅不如国有企业,甚至不如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成了一句空话。资源垄断、市场准入、技术扶持。

(四)社会环境——认识上的偏见。

1、如何正确对待民营经济创业初期的“原罪”?

2、如何正确认识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二、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家族式企业制度的缺点

1、原始产权主体界定不清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兄弟分家。

2、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使企业主不堪管理重负,难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3、人才选择机制不合理,选择范围主要局限于家族内部。

4、企业主独揽大权,独占剩余难以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

5、封闭式的产权制度极大地限制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扩张。在封闭的产权制度下,企业的股权流动性差,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

(二)不失时机地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完善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一是强化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支持,对私有财产受到保护的程度、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二是设置相应机构为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三是成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对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制裁。

2、构建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基础。一是以自然人身份定义企业产权,在此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二是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吸收外部资金。做到这一点的两个关键:第一,政府要转变观念,保证不同经济主体平等进入市场;第二,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三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实行公司制改造。一是实现公司法人财产与家庭财产的分离;二是股东退出公司的管理层;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为实现公司治理奠定基础。

3、实现家长式、经验型的人治管理向规范的科学化、民主化的现代管理转变。家长式管理的优点在于成本低,效率高,反应快。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纠错机制。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篇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政策建议

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供新增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将成为推进城市创新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和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以及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的重要力量。

一、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演进历程

1. 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2年)。

这一时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活跃城乡市场,增加有效供给,扩大社会就业起到有力的支撑。随后,鼓励、刺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个体经济的地位、作用不断提高。到1992年,太原市个体企业数发展到3.15万户,从业人员达9.17万人,全年总收入16.62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2. 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年)。

在这一阶段,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进入了非公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全新发展时期。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受到政策的强有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显著。到2002年,太原市非公经济企业数发展到6.8万户;从业人员达68.2万人;增加值160.0亿元,占全市GDP的38.9%;上缴税金13.7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9.3%。

3. 全面发展阶段(2002年以来)。

在这一阶段的前期,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认识到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相继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意见》、《太原市私营企业发展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和优化外部环境,加速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推动中小企业从创业到创新的转型。到2007年,太原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发展到14.2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3.75万户,个体工商户10.5万户,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74家,实现营业收入354.44亿元),比上年净增1.75万户,是2002年的2.1倍;从业人员达106.5万人,比上年净增7.3万人,是2002年的1.6倍;增加值完成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全市GDP的46.4%,比上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是2002年的3.6倍;上缴税金104.44亿元(其中:国税64.46亿元,地税39.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1%,分别占全市财政总收入240亿元的43.52%和税收总额233亿元的44.83%,是2002年的7.6倍;完成投资262.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4.9%,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增幅是国有经济的20.5倍,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4.5:38.8变化为2007年的50.0:45.5,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占比增加高出国有经济11.2个百分点。目前,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融合渗透及博弈竞争已经进入更高层次,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加快太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

1. 外部环境障碍。

(1)资金融通十分艰难。

据相关调查,近年来全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业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逐渐萎缩。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90%的企业靠自筹,主要靠贷款的占比仅为7.61%。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民间融资以及借高利贷,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渡过“钱荒”难关,短期融资利率甚至高达70%。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对非公经济人士就太原信用环境看法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各种信用主体中,个人信用最差,占到全部被调查非公经济人士的44.5%,其次是企业信用,占到全部被调查非公经济人士的22.0%,再次是行政部门,对行政信用不满意的人数占到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3.9%。认为社会信用度低进而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非公经济人士占被调查人数的13.3%。太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广大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资金担保需求。

(2)发展待遇缺乏公平。

从本次抽样调查问卷来看,认为政策法规不配套的非公经济人士占比达到25.4%。在回答太原是否存在行业准入壁垒时,有19.1%的非公经济人士认为存在进入壁垒,且门槛较高,有33.5%的非公经济人士认为存在进入壁垒,但门槛较低,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非公经济人士总数的52.6%。在回答能否对非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看待时,认为不能得到同等对待的被调查非公经济人士占比为26.0%;而100人以下的小规模非公有制企业经济人士在同等规模企业中的占比达到33.3%。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就司法部门能否“公正、公平、公开”执法向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征询意见。统计结果表明:有12.1%的非公经济人士持肯定态度,认为能体现“公正、公平、公开”;有7.5%的非公经济人士持否定态度,认为不能体现,加上不予回答者视为默认不能体现的13.9%,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人数的21.4%,对太原司法环境不满意的非公经济人士比例高出满意者9.3个百分点。而认为行政部门不依法办事和司法不公及有法不依的非公经济人士占比分别达到13.3%和16.2%。非公有制经济税负过载,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甚至与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税负不公平的问题,外资企业的有效税率低于国内企业10到12个百分点;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受到双重征税挤压,公司的净利润除了要缴30%以上的各种保险费,还需缴33%的所得税,而且个人收入超过征税基数的还得缴个人所得税。

(3)政府职能难以到位。

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非公经济人士就有关政府行政管理选项的回答是:认为行政效率高的占比为5.8%,认为行政效率较差的占比为13.9%,加上不回答视为不满意的4.0%,对行政效率持否定态度的占比达到17.9%,是认为行政效率高的3.1倍;认为行政管理效能低下的占比达到28.3%。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居影响太原发展环境负面因素前三位的依次是:“审批办事手续繁琐”、“开放意识不够、改革措施不到位”和“企业营运成本高”,其占比分别为41.6%、36.4%和32.4%,而前两者与第三位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审批办事手续繁琐”在所有的11个选项中首当其冲,成为削弱企业应对能力、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最大困扰。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对“行政部门服务意识”的统计结果中,非公经济人士回答政府部门服务意识“较强”的比例只有17.3%,认为服务意识“较差”的比例为16.8%,加上“没有回答”等同否认的4.0%,对“行政部门服务意识”不满意比重高出满意的3.5个百分点。

(4)社会服务体系薄弱。

太原市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以行业协会(商会)为主体的公益性服务机构,还是以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商业性服务机构,从总体上看表现为数量偏少、质量较低、作用有限等特点,仍处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级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完善不相适应,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及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平等”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偏少、服务范围狭窄、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市场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完善,严重影响着市场环境的优化、行业发展的有序与企业行为的自律。

2. 内部机制缺陷。

(1)家族型管理模式束缚。

从对太原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发展环境抽样调查问卷(以下简称本次抽样问卷调查)中非公有制企业股权结构的统计结果看,有52%的企业由其家族控制着企业全部股权,有37%的企业由其家族控制着企业绝大部分股权,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9%。只有11%的企业其家族控制着企业的少部分股权。如果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型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那么就很难拓展经营视野,形成长远发展战略,迅速集聚要素资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2)企业技术创新乏力。

本次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非公有制企业家在太原投资发展的首选因素是,太原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此项占比与其他5项相比达到最高为57.8%,只有13.29%的非公企业家认为是由于太原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才到此投资发展,属于末位因素且占比最低。

(3)人才机制落后。

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决策者深知拥有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企业的发展命运攸关。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非公经济人士在回答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时,有41.6%的企业家表示对人力资源十分重视,53.8%的企业家表示重视人力资源,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企业家总数的95.4%。然而,由于在人才观念、用人制度和财富分配等方面存在缺陷,以及本土企业家市场竞争经验积累有限,人才管理理论知识普遍缺乏,人才管理素质支撑不足,多数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和信任危机,尚未摆脱招聘、使用和留住人才艰难的尴尬处境。

(4)企业社会责任淡薄。

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责任感,普遍存在诚信、守约、践诺、履义不够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卫生、安全、环保条件超标,危害社会生活、民众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非公有制企业不能正确审视与定位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就不可能获得社会、公众的承认,更不可能获得长期的、潜在的、稳定的和最大的利润,最终必然被淘汰出局。从总体上看,虽然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进入高速成长期,但是还有不少企业生命周期短,更替频繁,蜕变重生艰难。从本次抽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在被调查的173家太原市非公有制企业中,成立时间在5~10年的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38.2%,5年以下的企业占到29.5%,10~20年的企业占到5.8%。另据有关统计,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5000家民营企业中,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三、加快太原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1.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其占太原经济总量份额的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太原长期以来投资过度倚重若干大型企业,全市年度投资状况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相应的起伏走势。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分布领域宽、企业规模小、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弱(因非公有制企业投入多为自有资金)的优势,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太原经济发展速度,而且可以提高全市资本投入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太原经济总量、结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认识水平,全方位消除妨碍非公经济发展的落后思想观念、僵化体制弊端、不适宜政策法规等制约因素,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律上有保障、政策上有支持、方向上有引导、工作上有帮助、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氛围,以及能与其他经济成分平等待遇、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有利格局,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上的双重跨越。而且要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限制,放心、放手、放胆、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幅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构成中的比重,使非公经济真正成为推进太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

2. 健全多层次社会化投融资体系,开辟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绿色通道。

一是完善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在以政府出资为主设立担保基金,构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担保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同时,支持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建立与发展,设立地域或会员制信用担保基金、协会,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合作设立民间担保公司。引导各专业协会、同业协会,以及中小企业之间联合成立互助性担保机构,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二是融洽银企合作伙伴关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遵循“不惟成分惟效益,不论规模论实力”的原则,加大对管理规范、效益好、信誉高、前景广的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在信用征集上建立有效适用的信用评估机制,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更加灵活便利快捷。同时,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通过产权交易、抵押典当、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形式,运用个人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企业经营权、知识产权、持有股权、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可用于担保、抵押质押的财产或权益,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抵(质)押贷款。三是建立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扶持非公有制企业拓展资本融资市场,利用上市融资、创业板块融资、外资金融机构融资、涉外上市融资、租赁融资等模式,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降低非公有制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为其股票发行和上市融资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四是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为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提供税收支持,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予以贷款贴息。五是积极拓宽民间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通过加大监管力度降低融资的风险和成本。

3. 建立高效能管理体制机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首先,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市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目标,在全市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纲要中,体现出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布局和安排;在工商登记、国地税收、土地使用、基本建设、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技术认证等诸多领域,全面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同等待遇。凡是国有、集体企业资本退出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允许、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彻底打破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尽快改革相关管理体制,完善配套政策,打开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进入的通道;尽快统一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税收政策法规,对创业型、就业型、科技型、服务型非公有制企业实行税费扶持政策;尽快规范各类行政事业收费,切实制止各种摊派行为。其次,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形成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环境支撑。一是坚持依法管理与强化服务并重,改善行政执法,改进司法监督,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突出矛盾,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创造更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二是推动有关部门和行业加快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配套政策,消除某些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垄断利益的影响,扫除在市场准入操作层面上实际存在的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障碍,创造更加规范、有序、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三是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行政绩效和服务水平。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四是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利,加强劳务监察,协调劳动关系,行动结果公开透明,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创造更加安全稳定、更适宜创业发展的治安环境。

4. 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

为了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升非公企业经营管理层次,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各级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非公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摒弃传统条件下拼资源、拼人力、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切实走上更多依靠高层次要素投入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大胆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通过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以集群的方式提高整个行业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支持,在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对一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取得突破,以此引导更多的非公企业,特别是一些依托资源开发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非公企业,能够较为容易地进入过去想进入却难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从而把非公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引导广大非公企业人士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把企业发展与肩负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使非公企业发展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奠定非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社会基础。5.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提高非公经济发展竞争力。一是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加大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推进力度,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生活与创业的宜居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破人才短缺瓶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财产制度和薪酬制度,增强优秀人才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使他们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三是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尽快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与专业技术优秀人才投身非公企业,提供有效的保障支持;四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改变非公企业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非公企业消除人为屏障,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扩张和持续发展;五是遵循诚实和公平的原则,构建人本、和谐与共赢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永杰.2006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

[2].郑曙光等.民营企业准入自然垄断产业对产业安全和公共利益影响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0)

[3].王争等.中国私营企业的生产率表现和投资效率[J].经济研究,2008(1)

[4].太原市中小企业局.2006年、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5].太原市工商联.太原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调查问卷

篇4: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 现状分析 江西崛起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成分,并将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点看,在我国经济非公有制的产出结构中,国有、集体经济的比重最大,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比重也有大幅度增加;在全国民营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增长率也高于国有、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工化为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总体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民营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度低,这也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但是民营经济天生具有与市场经济接轨、融合的特点,对中国经济转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二,从国家政策看,目前,针对政策环境不平等,缺乏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融资困难,“官商勾结”与“寻租”等问题,私人财产的保护问题及地位等急需解决,对应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原则上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大框架下,两类企业之间本应是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它们不仅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照章纳税,还必须尊重劳动权和劳动收益权,同时也必须依法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这并不排除目前阶段客观存在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歧视。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间的基本关系,更是非公有制企业间的基本关系。各类企业之间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必然派生为对市场利益的争夺,包括对更多、更好资源的争夺,对更多、更好技术的争夺等。对于这类争夺,处理得好,有助于经济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导致矛盾加重。

第三,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企业招雇经营管理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双方事先达成的聘任契约,并不能保证经营管理者一定能够在事后表现出色,而即便表现出色,实际上又有一个事后重新谈判的问题。这是一个双方间的博弈过程。一旦利益失衡,博弈的链条则很可能会发生断裂,产生矛盾。

第四,陈旧的思想观念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来自社会各方面一些陈旧思想观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表现为:一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行为不规范的制造者。二是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用老眼光看待今天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总以为他们是靠偷税漏税赚钱的暴发户。三是有极少数非公有制企业家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磨炼,想见好就收,不思进取,这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江西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第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我国个体户、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江西也是这样。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的格局,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近年来江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很快,从经济总量上看,2005年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到全省的生产总值的35%以上,从投入上看,近年来非公有制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去年的非公有制投资比重达到了40%以上。

第二,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非公有制经济也必须努力创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國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起点低,经济领域有待于拓宽,产业层次有待于提高,竞争的实力还有待于壮大,竞争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面对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定不移以创新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谋求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毫不动摇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党的既定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显著改善,但在思想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生产要素的获取、竞争环境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经济理论界、企业界等进一步探讨和努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源: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鲍洪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J].经济日报,2006年03月09日

[3]王黎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中国改革,2006(6)

[4]张旭辉: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06(13)

篇5: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

非公有制经济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也强调了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类隐性壁垒”,这些都为济南市委、市政府制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为了能详细掌握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情况,我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工作,主要分析了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现报告如下:

1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现状

1.1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占总经济比例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支撑起了泉城经济“半边天”。数据显示,2013年,济南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4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44.9%,同比增长0.5%,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撑这种发展的,除了民营企业以及企业家的实干兴业,还得益于优越的政策环境。一方面,济南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设立资本性投资平台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仅去年一年,用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资金就超过8个亿。1.2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不断增多

2014年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户数达44.0万户,比上年增长1.9%;从业人员达90.0万人,比上年增长1.7%,占济南市从业人员比重17%左右。劳动力资源按照市场发展需求配置更趋合理。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大部分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就业压力。1.3非公有制经济的注册资本和税收比例不断增大

2013年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金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个体150.8亿元,增长4.1%,私营342.7亿元(不含省工商局私营济南部分),增长41.5%。单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热潮高涨。2013年济南市个体私营税收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8.7%,提高了0.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中还出现了一批纳税大户,如力诺集团、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成为济南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4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支持现状

在政府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方面,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起草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这意味着济南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必将使泉城民营企业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更为坚定。另一方面,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部分领域实行零准入、零许可、零收费,累计取消和简化各类审批35项,民企证照办理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等。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了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起到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松绑、鼓劲、助力、铺路的良好效果。2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民企自身在资金、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天生缺陷”,济南民企总体质量不高,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置仍是第四位,比重倒数第二位,这与济南市经济结构有关。因济南市地域内中央和省属企业较多,并且近几年国有企业经营普遍转好,所以虽然近几年以超过公有制经济速度迅猛发展,但公有制经济也同步发展,所以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并不高。另外山东省100家收入过100亿元的民企,济南市没有一家;中小企业平均生存周期只有短短的3年,存活10年以上的仅为25%„„这些数据表明,影响和制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尚未完全有效解决,民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重任依然道远。

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经济规制不健全:从前发展经济基本上是“三不论”,即不论哪种形式搞活就行,不论归谁所有缴税就行,不论规模大小发展就行,做到思想上放“胆”。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也以年均20%(现价)的速度发展,但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应运而生。山东众旺消费储值卡事件便是一个经济规制不健全,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致使百万人受骗的典型案例。这一消费储值模式据称是运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夫等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大数法则和利益不对称规律,结合传统营销方式,独创推出的一种新型市场营销服务系统。因此对这些新事物如何应对,是政府制定规章制度部门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二是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非公有制企业在阅读党委、政府文件、机关部门的经济信息分析和参加济南市性重大会议方面有局限,致使企业不能及时通过文件和会议了解与企业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部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规划和决策。让非公有制企业主掌握最新的政策信息,既可让他们对政府行为有所了解,也便于政府部门开展工作。三是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难以吸引人才:当前大部分私营企业借政策和环境的春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缺乏人才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在人们普遍的就业观是找有实力、规模的大单位,对规模小、实力弱的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单位因各种想法不愿意去,这就让处于发展期急于招募人才的个体私营单位十分为难。四是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对济南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48.0%,但其占用的金融资源则非常少,2004年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829.9亿元,而其中个体私营贷款仅为7.1亿元,还不足千分之三。其原因不仅仅是金融政策的因素,更主要是目前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对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规则的不适应。由于个体私营业户规模小,变化大,整体素质不高,银行对其信贷资产保全难,防范风险难以落实,所以个体私营企业进入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市场困难较大,致使相当部分业户置身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金融市场,通过非正常渠道筹措资金,既增大了经营成本,又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发展。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联谊会:党建联谊会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培训、发展论坛等研讨交流,开展公益性就业交流活动,促进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互联互动。济南市槐荫区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成立了济南市首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联谊会,由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委工作者自愿组成,是一个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为主的学习型、联谊型组织。此外,槐荫区还成立了由近80人组成的党建指导员队伍,与350多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建指导联系,及时帮助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区内共有122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在济南率先并超额完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任务。

二是工商联组织非公人士学习相关政策:济南市工商联组织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采取自办、联办、选送学习、知识讲座、党校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我们多次组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取经。据统计,从2010年以来,全县共组织16次到江、浙、广东等地参观考察,其中财政出资的就有6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办法,认真寻找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增强了激励创业的信心和热情。济南市工商联副主席、山东龙箭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剑说:“报告中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必将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带来更美的发展前景。”

三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库:首先是建立各行各业的人才库,建立电子档案。通过比较详细的人才库建立计算机的评估系统,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人才库加强对人才的管理,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及有效渠道向中小企业开放。然后加强人员结构的交流,要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衡量人才工作的标准关键是把人才都用起来,藏着的龙和卧着的虎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所以一定要让人才流动起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还有,要建立区域内退休高级科技及管理人员的高级人才库,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无论从哪方面这类人才都是优秀的、宝贵的资源,应有相关部门将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发挥这类群体的优势效应。可以建立工作交流站、咨询点、群众组织等形式,使这些高智力资源力求发挥最大效能。政府管理部门要多宣传鼓励青年人特别是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到最需要他们的企业去,鼓励年轻人才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不被“抱铁饭碗”思想束缚激情。

四是多种渠道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参照南方城市,由政府出面牵头设立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担保基金,切实解决个私经济贷款难的问题。对担保基金要有专门的部门及人员管理,对有前景的非公有制经济项目多鼓励扶持,并且帮助联系投资及推广市场。同时组织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对信誉好效益好的企业每年进行综合评定,提高其信用等级。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可以享受优先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在融资渠道上,要从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求发展,转到多元融资发展上来;在企业管理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在企业组织上,要从小而散向公司化、股份合作制、集团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发展上,要从短期行为转到可持续发展和注重保护环境、生态上来;在经济理念上,要不断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使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是制度创新-建立适合非公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既然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地位上已经与公有制一样重要,所以非公有制单位就应与国有等公有制单位在了解市场及政府信息上是平等的,在保证特定文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让非公有制企业享受阅读党委、政府公文及相关信息分析和参加济南市性重大会议的待遇,以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文件和会议在指导工作、沟通情况、传递信息等方面的作用,多角度、全方位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另外,多研究当前形势,多走访调研,多借鉴外国示例和经验。2005年我国已经全面入世了,虽然我们没有看到突来的经济“洪水”,但许多“暗流”和“险礁”却随时都会出现。这便提醒我们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急忙解决,不但成本太高,而且造成的影响巨大。这便需要政策法规制定者静下心来,研究当前形势,多走访调研,了解当前个人及企业的想法及普遍性问题;了解当前新形势下的各种经济关系和预见性问题。多借鉴外国示例和经验,特别是历史上及外国的各种经验及教训,及时制定出适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法规制度 4总结

篇6: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与建议

1、突出一个重点: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对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排队、分类,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明确民营化改革的时间表,限期民营化。万富油脂、信啤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已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瞄准两个市场:即国内和国际市场。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沿海的经验告诉我们,非公经济的发展必须同时瞄准两个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东西都亮财源旺。我们在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上,凡有条件出口创汇的企业,应加大扶植和支持力度。3、做好三个对接:发展非公经济一是要对接区域优势,二是要对接资源优势,三是要对接科学技术。这三个对接关系到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基础、方向和水平,无论是对外招商,还是启动本地民间资金上项目、办企业,都要做好引导工作。4、培育九大产业板块:一是民营农副产品加工业板块。这个板块应重点围绕茶叶加工、粮油工业和畜禽加工业做大做强。茶叶加工销售,全市已经涌现了一批 1000 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如:浉河的五云、文新,平桥的卢氏绿眉,新县的新林公司,光山的辰龙公司,固始的仰天洼茶场,潢川的凌集茶厂等。粮油工业,现有年加工销售收入 2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5 家,如万富油脂 22665 万元、蓼风食品 4060 万元、丰茂花生加工 4060 万元、健康食品 2358 万元、欣源米厂 2080 万元;销售收入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有 11 家,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有 22 家,加上各县区几十家国有粮油和饲料加工企业,这一块的基础和潜力很大。如果尽快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还会催生一批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畜禽加工业,我市目前重点集中在生猪屠宰和鸭鹅加工方面。市区两个生猪屠宰厂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 2 亿元,但是乡镇较为薄弱,潜力尚大。鸭鹅加工重点集中的潢川、固始。综观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十五末,不算华英集团、万富油脂销售收入完全可以突破 6 亿元,同时亿元收入的企业应该达到 5 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应该实现 25 亿元以上。二是民营制药业板块。信阳市现有 10 家制药企业,除海天和信药属民营企业,其它均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但这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除已上市和有望上市的羚锐和华英外,其它均可进行民营化改革,而且越快越好。以援生为例,如果美国许玉官先生的合作投资到位,该企业就成了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了。该企业董事会的目标:十五末销售收入 10 亿元,2010 年达 50 亿元,2020 年突破 100 亿元。罗山药厂的民营化改革正在进行,信生和龟山应加快步伐。到十五末全市制药业销售收入应该实现 50 亿元,2010 年超过 100 亿元。同时中成药的生产还可以带动一批药材种植专业户(退耕还林坡地种中药材效益更好),形成新的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经济链条。三是民营非金属矿业板块。信阳非金属矿产加工主要是珍珠岩、膨润土和沸石(不包括河沙和石材),开采加工单位 500 多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 家,其它均为民营。上天梯管理区有开矿加工企业 450 余家,销售收入 3.5 亿元,税收 712 万元,但该区无龙头企业。天梯矿是该区的国有矿,去年产值仅 800 多万元,新上的国有控股企业科源公司试车后没能发挥效益。几家初具规模的企业均在平桥区,如广厦公司、中南助滤剂、八达研磨、华希公司、信华保温等。目前,全市非金属矿业的销售收入不足 6 亿元,税收不足 1500 万元。非金属矿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各方面工作运作的好,到十五末,其销售收入突破 10 亿元,2010 年达 30 亿元,是应做到的。四是民营食品及化学工业板块。民营食品工业主要是啤酒生产和小型的食品加工及饮料生产。目前这一块的发展态势良好。以啤酒为例,随着金星在潢川的落户,维雪啤酒在固始的投产,我市的啤酒生产能力已经突破 40 万吨,到十五末应该突破 60 万吨,2010 年达 100 万吨。化学工业,淮滨合谊化工厂,生产石墨乳,属高科技企业,也是高税利企业。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应列入市重点支持项目。弘昌集团的甲基氯硅烷项目正在运作,除此之外,尚无大个头的民营化工企业。但我市该行业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任务很重,如化工总厂、磷肥总厂及有关县区的化肥厂等,如运作的好必将催生一批民营化工企业。五是民营建筑建材业板块。信阳的建筑公司,基本上都是民营公司。2001 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 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6%。根据小康标准的人均居住面积和旧房改造,城区扩建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市到 2020 年概算投资 8000 亿元,其中建筑业将占较大比重),建筑业的发展将持续走高。建筑业带动建材业的发展。目前,信阳建材业主要是水泥生产、水泥预制和沙石经营为主,而水泥生产又多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多年来一直发展的不快。应借鉴金龙水泥和盛华建材公司的做法,加快国有水泥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有几家龙头企业作支撑,加上铺天盖地的水泥预制和沙石经营,民营建材业的板块就能做大做强。六是民营服务及民营事业板块。民营服务业涉及的领域很多,但重点是培育和发展民营商业

上一篇:萍乡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下一篇:机关食堂服务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