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2024-04-24

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共8篇)

篇1: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郑州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1.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对此项工作特别重视,社会关注度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就业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

2.本办法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4〕7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13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

3.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统计标准和上级要求,及时准确统计数据信息。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对于弄虚作假的将根据情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章 组织领导

4.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副校长对此项工作总体负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布置、对学院工作的督导、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统计数据汇总和上报工作。

5.学院行政一把手对此项工作负领导责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工作责任,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各学院应安排相对固定的专职人员承担此项工作,确保工作连续性。

第三章 统计分类 6.可以计入就业率的情况:

(1)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5)升学,包括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

(6)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7)毕业生参加者国家、地方项目就业。7.不计入就业率的情况:

(1)待就业,指毕业生有就业或创业愿望,但尚未就业,主要包括求职中、签约中、拟参加各类招录考试、拟创业、拟应征入伍等。

(2)暂时不就业,主要包括暂时不想就业等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准备升学考试、准备出国出境学习或工作。

第四章 就业情况统计

8.签订协议书就业(1)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洽谈同意后在我校就业管理系统上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2)毕业生打印《就业备案表》,按照要求盖章。(3)交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审核通过。9.签署劳动合同或接收函就业

(1)毕业生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进行申报。

(2)毕业生向学校提供劳动合同或接收函原件进行审核。10.灵活方式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

(1)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的须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提出申请。(2)毕业生填写《自由职业认定诚信保证书》,并签名。(3)学院审核同意后在《自由职业认定诚信保证书》上签字,交就业中心存档,保存时间自毕业之日起2年。

(4)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审核无误后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做出认定。(5)毕业生从事自主创业的,提供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及股东证明,学院审查后交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做出认定。

11.升学、出国(出境)留学(工作)、国家地方基层项目(1)毕业生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提交信息。

(2)提交录取通知书、调档证明、签证、录用通知等证明材料。(3)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审核后在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做出认定。

第五章 未就业情况统计

12.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调查统计。13.按照未就业原因“求职中、签约中、拟参加公招考试、拟创业、拟应征入伍、暂不就业、拟升学、拟出国出境”等八种情况登记。

第六章 全体毕业生就业状况核查

14.8月15日前各个学院完成对全体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第一次核查,就业创业中心依据核查结果完善数据信息上报教育部,完成一次就业率的上报。

15.12月15日前各个学院完成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第二次统计,就业创业中心依据核查结果完善数据信息上报教育部,完成年底就业率的上报。

16.两次核查结果须由院长或副书记签字,报就业创业中心备案。

第七章 工作要求

17.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定,熟练掌握各种就业类别的区分认定,全面及时把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按时完成统计任务。

18.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指导、教育,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在就业信息、政策指导、手续办理等多方面给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帮助。

19.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20.加强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要求毕业生如实申报个人就业状况,如实回答教育部第三方调查。若发现有毕业生有不诚信行为,将对毕业生及相关学院进行通报。

篇2: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近日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13%。在上海已有的25个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学校里,学生入校就等于入厂,招生就意味着招工,中职毕业生们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热捧。

目前上海共有中等职业学校89所,其中职业高中28所,中等专业学校54所,中等技工学校7所,在校生11.24万人;高职高专院校32所,在校生14.2万人。近年来,上海已成立现代护理、交通物流等9个行业职教集团,以及嘉定、徐汇等13个区域职教集团,吸纳成员单位800多家,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中高职院校累计为企业培训职工约30万人次,职教集团实施“订单培养”近万人。

上海中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数年保持高位,源于学校办学质量的大幅提升、特色品牌的打造。日前第三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特色专业又向社会公布了,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上海电力工业学校“火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与检修”等61个专业榜上有名。这些专业就业率、就业质量高,且大多适应上海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示范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61个专业详见下图):

篇3: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一、大学生就业及就业率界定

要研究大学生就业,首先应清楚的是“就业”的含义。“就业”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得到职业,参加工作”。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就业就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社会报酬的过程。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知识性,可塑性,开拓性等特点。广义上的大学生包括所有具有本专科学历的社会成员;狭义上的大学生仅指一般本科及专科在读学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读学生。探讨大学生就业是从狭义上讲的,只考察一般的在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主要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即将结束学习生涯,走向社会时的职业选择和落实情况。因此,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其即将结束学业,完全进入社会的时候,实现同一定的生产资料建立劳动关系的过程。

由以上分析可知,就业率是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参加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100%”。本质上说,就业率是一个统计数据,是一个数量指标,反映的是在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中多少人实现就业 (找到工作) 的这样一个比例。

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与不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对就业率的统计也是几经修改,并逐步地走向完善和健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目前就业率统计的情况大致如下:每年9月1日、12月30日由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处,依据本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或合同以及其他学生的去向,进行统计、计算,再上报省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由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对全省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统计,最后上报教育部公布。统计指标有就业率和待就业率两项,其计算的公式分别为:毕业生就业率=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100%;毕业生待就业率= (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100%,同时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列出了7种形式,对就业鉴定的依据也分为了以下7种:(1)持报到证就业的,以打印的报到证为准;(2)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就业但未签订协议的,列入隐性就业统计;(3)定向、委培的,以委托协议为准;(4)回地方部门就业的,以录用登记的为准;(5)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者,以其注册登记的记录为准;(6)继续更高一层次学历教育的,凭录取通知书来统计;(7)出国学习或工作的,以签证的办理为准。

从我国目前就业率统计现状来看,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其一,从鉴定的依据来看,签订就业协议书作为统计就业的依据已不再现实。首先,社会上有不少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已经淡化了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报到证的作用,不少单位认为没有必要签就业协议书;其次,很多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但有部分人做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自己,辞职再重新找工作,而这部分人已经被统计在已就业的范畴了,这也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其二,从统计时间来看,具有局限性。政府确定每年9月1日、12月30日为毕业生就业率和待就业率定期报告时间,4月1日、7月1日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时间,但目前仍缺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静态化的统计与实际就业情况相去甚远。

其三,从统计指标来看,单一的就业率数据不能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的质量。目前仅有就业率和待就业率两项指标,不能充分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要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还必须清楚毕业生就业的就业满意度、雇主满意度、性别差异、就业层次、供需比例等一系列能够体现“质”的信息。

其四,从统计的操作程序来看,毕业生是信息源,高校是信息的采集者,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是信息的传递者,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信息的最后获得者。其中,关键的环节是作为信息采集者的高校。整个链条中缺乏监督机制,在政府行政部门“18条挂钩”的压力下,个别学校为了能让学校能够更好的发展,往往会铤而走险来弄虚作假,这也引发了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学生被就业的怪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就业率统计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提出发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进行动态化网络化就业率统计, 建立高效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监督制度等观点, 以期为政府就业率统计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就业率,就业率统计,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7) :3-9

[2]张君生.主体回归: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改进[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4 (10) :66-69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基础知识)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78

[4]施宏开, 王元璋.改革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20) :8-10

篇4: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出台了相应的就业帮扶政策,本文从高校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入手分析、探讨并列举出高校可施行的六大帮扶办法。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毕业生;就业帮扶

收稿日期:2009-10-19

作者简介:李骥(1983-),男,江苏盐城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一、重视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力度

发动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心理信息员和班干部,细心观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增加与他们谈心的次数和时间,通过思想工作及时缓解和消除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的不良心理。

(二)大力发展以就业心理健康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

针对毕业年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各种就业指导讲座为载体,将团结、互助贯穿其中,使其能时时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和存在,增强其就业信心,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

二、重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加大教育力度,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与职业

高校的就业指导小组可以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近毕业时,通过班会、系会、讲座、第二课堂等对其进行指导,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社会与职业,帮助他们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业务能力、特点、气质、个性、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

(二)培养健全的就业人格,增强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和素养

利用毕业生的实习、见习机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同时传授演讲技巧、应聘技巧、人际交往技巧,在毕业年级开展模拟竞选、演讲比赛,用实战来锻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健全其就业人格,为其的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三、加大对毕业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在毕业年级中,为了谋求好的职业,在就业竞争中能脱颖而出,毕业生在应聘服装、简历制作上投入的资金连年均呈增长趋势,再加上实习期间的租房费用和赴实习单位的交通费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收入甚至都不足以支付学费,以上的这些开销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因此,高校要促进和帮扶困难学生就业,在对其进行就业资助上,可以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上级拨款补助金适当向毕业年级倾斜

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于2007年设立,是作为国家财政下拨给地方高校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奖助学金,有着资助金额较多,资助面广的特点。高校可以考虑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补助面适当向毕业年级倾斜,补助家庭确实困难的毕业生。

(二)给予困难毕业生以一定的就业补贴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校每年要按学费收入的10%作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项奖助学金,其主要形式是各项奖助学金、勤工助学津贴和生活补助。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额外增加针对毕业年级学生的补助,给予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适当的就业补贴,减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因经济原因产生的压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安心实习、顺利就业。

四、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力度

(一)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的评优制度

高校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的评优制度,一是可以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二是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争取更多的奖励和荣誉,增添他们的就业“硬件”,提高他们的就业条件,增加他们的竞争砝码,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二)加大对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宣传力度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注重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毕业生的素质和人品。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高校可以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对在校表现出色、获得个人荣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校园网、校报、橱窗等形式向全校和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为优秀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打下伏笔。

五、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行优先就业推荐,帮助其又快又好地就业

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特殊原因,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对于可以谋生计、取酬劳的工作岗位的需求远比其他学生要强烈得多。一份工作甚至可以养活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整个家庭。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显得更有意义。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应实行优先就业推荐。

第一,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

在向用人企业单位输送专业对口的人才时,高校可以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向用人单位进行优先安置和优先推荐,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

第二,优先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荐用人单位

在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企业单位介绍时,高校可以将规模相对较大、岗位相对较稳定、待遇相对较高的单位推荐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六、建立高校就业基地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见习制度

就业基地建设是高校推进市场化就业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高等学校就业基地建设就是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向就业市场推介毕业生并实现就业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高校的就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的出口和就业建立了平台,是高校对口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去向。

针对应届的难就业、未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高校可以建立就业基地的见习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基地的专业对应岗位上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安排岗位上正式员工对见习毕业生的“一对一”帮扶,手把手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言传身教,传授工作技巧和工作经验,对家庭经济困难见习生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岗位锻炼,为见习生创造最真实的实战场景,为见习生的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基地岗位上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补助工资,可以由高校和就业基地商议后共同补贴。

篇5: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注:以学院整体就业率降序排序

学院名称学历人数签约升学定向

出国、西部计划、创业、签订劳动合同

灵活就业数就业数就业率石油工程学院 本科 ***1.78研究生

202***81.19总计 ***89.14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本科

***0.29研究生 239***74.06总计 ***78.4机电工程学院 本科 ***78.71研究生 1167541008068.97总计 ***77.24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本科 ***2.5研究生 825674006781.71总计

63***573.69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本科 ***5.81研究生

814300004353.09总计 ***2.43化学化工学院 本科 5633***2.11研究生 ***1865.56总计 ***70.52体育教学部 本科 00000000研究生 500300360总计 500300360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 384***56.25研究生

712609003549.3总计 ***5.16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科 ***449.66研究生 291400001448.28总计 ***849.44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本科

***5.33研究生 561500001526.79总计 ***2.4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本科 25240404018533.73研究生 8221015003643.9总计 ***6.23外国语学院 本科 14831151004731.76研究生 4160300921.95总计 ***629.63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本科 1***21.24研究生 201000015总计 ***518.8全校总计 ***14401167.59

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毕业生专业就业率统计(截止 4月16日)

专业名称学历人数签约升学定向

出国、西部计划、创业、签订劳动合同

灵活就业数就业数就业率资源勘查工程 本科 165***95.15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科 625170005893.55石油工程 本科 ***1.5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15788.2油气储运工程 本科 ***5.52安全工程 本科

6241120005385.48勘查技术与工程 本科 ***2384.8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 ***13283.54车辆工程 本科 292040002482.7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229***82.5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7445150006081.08地质学 本科

8956160007280.9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科 9363110007479.57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294***79.25市场营销 本科 241720001979.17应用化学 本科 12674210009575.4地球物理学 本科 603690004575自动化 本科 11962212038873.95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603580004371.6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本科 563280004071.43材料物理 本科 502490013468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4822100003266.67会计学 本科 9952110006363.64工程力学 本科

492280003061.22工程管理 本科 723860004461.11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1065281206359.43财务管理 本科 783780014658.97土木工程 本科 10344160006058.25环境工程 本科

8234121004757.32俄语 本科 281410001553.57测绘工程 本科 451860002453.3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12454110006552.42材料化学 本科 612470003150.82通信工程 本科

9***8.35汉语言文学 本科 471570002246.81工业设计 本科 531490012445.2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231000001043.48应用物理学 本科 7419110023243.24地理信息系统 本科

441270001943.18法学 本科 5811103012543.1工商管理 本科 351040001440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26550001038.46电子商务 本科 27730001037.04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2544000832软件工程 本科 8516110002731.77经济学 本科 596111001830.51行政管理 本科

566100001628.57英语 本科 120***.67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9710120002222.68建筑学 本科 2732000518.52音乐学 本科 3222000412.5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1611000212.5本科总计 ***4324968.69海洋地质 硕士 2200002100工业催化 硕士 1001001100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 3300003100机械设计及理论 硕士 1100001100流体力学 硕士 33000031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硕士 1090000990结构工程 硕士 1090000990油气田开发工程 硕士 1009000009090机械工程 硕士 363020003288.89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硕士

191411001684.21油气储运工程 硕士 392642003282.05油气井工程 硕士 574501004680.7地质学 硕士 463502003780.4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硕士 521100480地质工程 硕士 540000480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 540000480岩土工程 硕士 951100777.78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硕士 634611004876.19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硕士 860000675产业经济学 硕士

***.33矿产普查与勘探 硕士 493500003571.43经济法学 硕士 ***.43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士 1107501007669.09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 312100002167.74力学 硕士 311000266.67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硕士 ***6.67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

201200001260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 201002001260体育教育训练学 硕士 500300360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 1060000660安全技术及工程 硕士 261410001557.69行政管理 硕士

1450300857.14化学 硕士 ***5.56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 1160000654.55金融学 硕士 200100150工商管理 硕士 2170200942.86物理学 硕士 1980000842.11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 2290000940.91会计学 硕士 2390000939.1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硕士 620000233.3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 481100001122.92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 4160300921.95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 800100112.5中国古代文学 硕士 800100112.5马克思主义哲学 硕士 120010018.33数学 硕士 201000015固体地球物理学 硕士 20000000计算机应用技术 硕士 30000000高等教育学 硕士 10000000政治学 硕士 60000000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硕士 30000000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硕士 20000000信号与信息处理 硕士 30000000硕士总计 ***563.2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博士 1001001100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博士 4202004100化学工程 博士 2002002100环境化工 博士 1001001100应用化学 博士 420200410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博士 4004004100地质学 博士 870000787.5油气储运工程 博士 540000480石油工程管理 博士 50040048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博士 536031003769.81化学工艺 博士 510200360油气井工程 博士

19209001157.9工业催化 博士 1100600654.55油气田开发工程 博士 1540400853.33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 1740500952.94安全技术及工程 博士 210000150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博士

210000150工程力学 博士 10000000材料学 博士 20000000化工过程机械 博士 20000000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 10000000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 40000000博士总计 ***.69全校总计 ***14401167.59

以上数据由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欲了解更多就业信息请查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层次大学之一,学校连续11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04年9月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2010年该校有毕业生6038人,其中博士188人,硕士1043人,本科4807人。当天上午,该校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已逾60%。

气质测验结果

你的胆汁质气质得分:-1

你的多血质气质得分:10

你的粘液质气质得分:-7

你的抑郁质气质得分:-7

你的气质是:

一般的多血质气质

1.多血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等等。

 测试人姓名:您没有登陆评测试卷:职业倾向测试测评时间:2010/5/4备注:本报告从兴趣的角度对个体进行分析,并且考察了参测者对职位的兴趣、偏好的工作环境、优势等个体特征与发展潜力。

测试结果

你的得分:实用型:

你属于脚踏实地的人,凡事首先考虑能起什么实际作用,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的人办事谨慎,很少会借外界之力轻率地作出导致对自己不利的选择,同时又因为非常现实,所以也极少作出自我陶醉或作茧自缚的选择。但是,过分地追求实用性,就会因缺乏人情味而遭人嫌弃。只做那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人生就如同一架产业机器,失去生活情趣。、石油大学就业怎么样,哪边好?

(因为经济危机等原因,09年就业形势较去年严峻,留京难度加大,以后说不准,以下仅供参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华东)大部分专业以其较高的就业率一直吸引着广大同学们,今年跨专业的考生仍是很多,虽然有些专业跨考的难度增大。比如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这几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09年开始考综合了,同学们的热情依然高涨啊。言归正传就业,首先就业率方面,我想这是一个基础,石油大学北京和华东这几年都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华东的可上就业信息网上查询,北京的没开通查询)。

拿油气田开发来说,只要你想工作,只要你不是最差的基本都能找到工作,毕竟全国这么多油田,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专业就有很多数学系的考过来,他们在本科签约很难,考上专干专业的硕士就不一样了。当然,我知道大家更关注的是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们都考研了付出了不能比直接工作的差是不是。从整体上说,个人感觉北京就业质量上要比华东高,毕竟在北京,留京机会比较大,就业面向全国,华东就业也不错,每年胜利油田要很多人。先说石大北京,相对而言留京机会比较大,近水楼台先得月,就业面相对比较广,在京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的专业化公司、科研单位和牛逼外企等是最好的了,要去这些单位需要实力(项目工作经历、英语、专业科研水平)或关系(国企),去油田的全国的油田基本都有,如果能去油田的科研机构也是很好的。华东的去胜利油田的特别多,09开发100人左右,去胜利的68个,在京的相对少,其他差不多。

拿油气田开发来说,单位比较好的国企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CNODC-听说已解散)、中油国际工程公司(包括中油测井、中技开、长城钻井、工程建设公司)(-听说已解散)、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中石化国际工程公司、中海油研究中心、中化集团、振华石油等等等,外企有壳牌(SHELL)、康菲、道达尔、斯伦贝谢(今年不太地道)、科麦奇等等等。

大家很关心的待遇方面,具体单位具体分析,很多同学上来就问开发专业毕业后年薪多少搞得我很郁闷。像上面列的一些牛逼公司,年薪十来万,出国的更多,二三十万,当然可能比较辛苦,在北京消费、房价也高。这些外企待遇更好,在康菲的暑期实习生一天就是200人民币,正式工不用说了。去油田的话相对少点,具体待遇看具体单位了,胜利地质院一年拿十来万的,塔里木也是十来万的,一般的话刚开始三四万吧,工作一两年五六万。以上是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以后不好说。其实就业就这样,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懂,你很强就能争取到好的单位,你很强到哪都能混好!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石油高等教育中的国家队,以石油石化学科作为强项。该学校就

篇6: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及就业证明材料的相关说明

一、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

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

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在劳动标准方面(包括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以及福利待遇等),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以及劳动关系协调运作方面达不到现代化大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家庭作坊式的就业,如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小时工、派遣工等。第二类是由于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引起就业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灵活就业,如目前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产品直销员、保险推销员等。第三类是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就业形式,包括自雇型就业,主要是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者;自主就业即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作家、自由撰搞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等;独立服务型就业,如家政钟点工、街头小贩和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

5、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二学位。

6、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7、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如支援西部、“三支一扶”、村官计划和特岗计划等)。

8、预征入伍。

二、毕业生待就业

指毕业生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

三、毕业生暂时不就业

包括暂无就业愿望、拟升学、身体健康原因及其他原因暂不就业。

四、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计算公式

1、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2、毕业生待就业率=(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说明:

①、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

②、已就业人数=协议人数+升学人数+参加国家或地方项目人数+预征入伍人数+合同就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

五、毕业生就业证明材料

篇7: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各教学院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豫政„2011‟6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规范灵活就业合同统计,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客观和准确,从而全面、科学地反映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现制定灵活就业合同统计规范并通知如下:

一、统计对象

未纳入省应届毕业生就业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包含以下形式:

1、尚未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的应届毕业生。

2、毕业生以自由职业、临时打工等形式,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签订协议书的传统标准就业方式的应届毕业生。

二、材料认定

(一)材料要求

《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附件1)的签订要符合以下要求:

1、各项内容填写规范、认真、完整,不得缺项;

2、毕业生楷书签字清晰,并加盖用人单位的公章;

3、用人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真实有效,各院系负责核查;

4、在同一家单位签订灵活就业合同的毕业生不得超过3人;

5、微小型店、所营业单位不作为灵活就业合同统计单位。

(二)材料报送1、6月10日前,已签订完毕的2013届毕业生《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纸质版,交至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2、6月10日前,《灵活就业合同统计表》(附件2)电子版和纸质版(加盖院系公章),交至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三)有关说明

1、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创业的单位公章),无须签订灵活就业合同。

2、毕业生已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可作灵活就业证明使用,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无须签订灵活就业合同。

3、灵活就业合同仅作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用,不具有任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效力,不作为派遣依据。

三、审核督查

1、各院系对《灵活就业合同统计表》中每一名学生信息进行严格审核,逐一落实;对不完整信息进行补全,对不真实的信息进行删除。

2、对在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及处分。同时,在年度就业考核时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时实行一票否决。

附件:1.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

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灵活就业合同统计表

二○一三年四月十七日

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

(此合同仅限于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使用)

一、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⒈党政机关 ⒉科研设计单位⒊学校⒋医疗卫生⒌金融单位

⒍国有企业 ⒎三资企业⒏部队⒐其它)

单位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事部门联系人: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方毕业生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业院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历:____________学制: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机: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_____ 家庭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接受乙方到本单位工作,乙方愿意到甲方任职,为确保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乙双方自愿签订合同。

一、本合同为灵活用工合同,用工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自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生效,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终止。

二、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报酬以双方协商的标准由甲方以现金方式支付给乙方。

三、试用期间甲乙双方根据试用情况决定是否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正式劳动合同。

四、乙方在试用期间,遵守国家法纪法规和甲方的规章制度,维护甲方利益,保守甲方商业秘密,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按时完成甲方交给的正当工作任务。

五、在试用期间,由于任何一方的欺诈行为导致另外一方利益受损,可立即终止试用合同,报酬支付到合同解除日。

六、试用期间,乙方因考研、升学、参军、志愿服务西部、录取公务员,甲方应允许终止合同。

七、此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学校各存一份,签字盖章有效。

甲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签订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

灵活就业合同统计表

篇8: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一、现行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最近几年, 尽管教育部出台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进行改进的若干政策, 但目前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及分析如下:

1. 主体错位问题。

就业统计主体错位, 影响高校正常发展。作为高校有它神圣的职责, 对于高校的职能,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有明确阐述:“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为此, 高校的职责是应该着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等方面投入全部的精力。但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 全部压在高校身上, 本身属于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工作, 却布置由高校来完成, 对于无法对社会就业岗位进行调控的高校, 确实难度很大。为完成指标任务, 高校占去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 进行繁琐而复杂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和统计工作, 可以说是全校兴师动众。这种让高校成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主体, 是统计主体的错位, 不利于高校职能的充分发挥, 甚至阻挠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葛剑雄说:“高校不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是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和市场办学规律相悖。” (1)

2. 真实缺失问题。

面对高校招生与就业率挂钩的政策, 有的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 出现就业率统计失真现象。高校作为与毕业生就业率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一方, 统计出来的就业率数据不可能客观。从2005年开始, 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表示, 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要进行适度硬性挂钩, 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这些政策的出台, 出发点虽是为了督促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的能被市场接纳的优秀人才, 但是, 由于这种挂钩涉及各个高校的利益, 甚至关乎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 它给学校带来的压力是空前的, 由此产生就业率的造假问题, 可能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始料未及的。 (2) 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提高学校的政绩, 为自身的发展而采取了“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办法, 其方法有三:一是“被逼迫就业”。学校催促学生找工作, 交回“三方协议”才能换取学位证。如果学生不交协议也不领学位证, 那么学校同样能把学生从“毕业生”总数中剔除, 从而降低就业率的分母。二是“被假装就业”。有的学校把学生拉到一些餐饮店等企业参加短期打工, “实习”上几个星期, 就一律计入“就业”。三是“被瞒着就业”。个别学校和某些企业“心照不宣”, 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 将其纳入就业人数中。 (3) 这些虚假的高就业率事件层出不穷, 社会上人们对高校的就业率纷纷产生质疑, 使高校的就业统计率失去了权威性, 也给高校、社会、学生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分析出现高校报虚假高就业率原因, 笔者认为, 高校成为就业率统计主体, 采取自己统计和自己考核就业率的办法, 是造成这种虚假现象的根本原因。

3. 口径不一问题。

各高校就业统计, 标准不尽相同, 造成各机构数据统计五花八门, 各不相同。目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 国家虽然有统一标准, 但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是高校, 为此造成各校各机构统计的口径差异较大。从两个方面反映, 一是高校的统计标准不同。尽管教育部2004年宏观制定我国就业统计口径, 但由于就业统计高校是主体, 因此, 各校又纷纷制定本校的统计标准, 如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三方协议”才算就业;武汉大学用人单位出证明算就业;河北农业大学有劳动合同复印件就算就业;上海体育学院规定年后就业就不算在就业率里等等 (4) 。二是我国不同机构对同一年的高校就业率统计结果不相同。如2009年,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公布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5%, 民间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其《就业蓝皮书》中公布的数据为86.6%。而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自己统计的就业率大多在90%至98%, 远高于前两家的统计数据 (5) 。

4. 影响教学问题。

各高校为提高就业率, 纷纷在学生大学二年级就开展推荐就业工作,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目前, 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纷纷规定, 加大就业状况指标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的权重, 同时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硬挂钩, 由于就业的重担压在高校身上, 使得高校把就业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来完成,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紧紧围绕提高就业率开展工作, 使得大学教育传授知识、崇尚学术的使命感已经受到被就业率引发的“重术轻道”思潮的严重威胁。在专科大二、本科大三, 学生就开始受各种就业活动干扰,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最后一年几乎成了就业年, 而最后一年又往往是学习重要的专业课程, 学生无心学习, 上课出勤率极低, 毕业论文粗制滥造, 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专科三年学制的成了二年, 本科四年学制成了三年。因此让高校承担为就业率的统计主体, 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二、取消现行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必要性

上述对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高校是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唯一主体体制本身的缺陷。因此, 建议取消由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体制, 建立新型的统计体制, 改变上述存在的问题, 使高校毕业统计就业率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取消此体制更加有利于高等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改革的。

1. 有利于科学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态的需要。

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 重塑统计的主体, 达到事半功倍、准确掌握就业率状态的最佳效果。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 经历了若干改革发展到今天, 还是出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政府应该在总结过去统计的基础上, 探索出切合实际的操作体制, 使就业统计工作达到以下效果:一是权威的统计主体;二是科学的统计方法;三是真实的统计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反映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 改变目前就业统计数据五花八门, 让人眼花缭乱, 雾里看花的不良状况, 使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统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 有利于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

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 使准确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为政府对高校发展在宏观调控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之本, 也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学生就业统计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学校的作用, 它可以为学校专业的设置和招生规模确定提供依据, 也为考生填报学校的专业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对政府的作用, 它可为政府在高校专业设置、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对政府, 统计的数据必须是准确、真实的, 否则, 它将影响政府对教育的宏观控制和决策。没有真实的就业率, 就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为此, 改进现行的统计主体, 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 对政府对高校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才能让就业数据真正为教育发展服务。

3. 有利于高校集中精力抓教学内涵发展的需要。

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 使高校回归教学, 集中精力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高校不应该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 把应由社会承担的就业重担压给高校有失公允, 让高校承担这一责任, 耗去大量精力与财力, 这是不符合高校身份定位的。高校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机构, 而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机构。如果高校解脱就业统计为主体的话, 那么, 将会改变目前因就业统计而造成的就业统计失真、教学质量下滑的状况, 让高校一心一意去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真正从教育的发展规律, 培养人才的战略出发, 尽全力抓学校的内涵发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建设培养有用的高级人才。

三、构建政府统领、高校配合、第三方机构为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新体制

鉴于上述现行以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的体制存在的若干弊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取消该体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 构建新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体制是当务之急。为使统计基础数据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经笔者不断探索, 建议构建一个以政府统领、高校配合、第三方机构为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新体制 (以下简称:统计新体制) 。其构建理由如下:

1. 统计新体制实施的可能性。

(1) 借鉴国外第三方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成功经验。纵观发达国家的教育, 均有较为完善的就业率统计方法和监督机制。美国高等教育的就业统计主体主要由政府专职部门、高校和第三方机构共同承担;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统计工作由高等教育统计署和各高校共同完成;日本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主要由文部科学省负责 (6) 。以上国家在大学就业统计方面, 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统计高校不是唯一的统计主体, 并取得较好的统计效果。我国可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改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由高校单独统计的不科学现状。

(2) 我国2006年以来已有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最近几年教育中介机构不断出现, 有的社会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 如最近非常活跃的麦可思公司, 麦可思是专业的, 唯一得到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 专精于就业能力测量与评估, 为中国各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就业能力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 帮助高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麦可思公司拥有一支组织完整、分工全面、经验丰富的调查、统计和研究团队, 形成了一整套的技术方法、技术措施和技术成果, 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从业经验。诸如此类公司的涌现, 为我国构建第三方机构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主体设想得以实现。

(3) 这种第三方机构可以是政府机构, 如统计部门的调查队、研究所等, 也可以是商业机构, 如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市场调查公司等。这些政府机构具有从事统计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统计手段, 由这些机构承担统计主体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 统计新体制应有的作用。

(1) 政府作用。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问题, 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应该高屋建瓯地进行统领, 确定统计主体, 制定统计标准, 建立相关法律和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就业统计工作的评估体系, 加强监督检查制度, 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大学生就业统计进行宏观指导, 确保大学生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高校作用。高校要按照政府制定的有关就业率统计的标准, 做好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基础数据采集及统计工作, 做到统计数据完整、准确, 但统计的就业率只能作为学校本身对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参考, 不作为国家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依据。

(3) 第三方机构作为统计主体的作用。第三方机构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行统计, 真正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主体。政府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进行统计, 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 是由高校自行统计、上报教育管理部门, 加上政府对毕业生就业率与高校招生进行挂钩考核, 这样就业率高与低就与高校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 因此以保证客观准确。学校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 由利益参与者提供数据缺乏公信力, 为此, 改变统计主体非常重要, 引入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 (7) , 作为毕业生就业统计主体, 可以独立于利益纠葛之外, 它只需向自己的委托单位负责, 只需提供准确客观的统计数据, 而不必为了满足上级的好大喜功进行造假, 更让人放心与信服。当然第三方机构整个统计过程, 要受到政府机构监督和审查。采用第三方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 高校要做好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基础数据采集及统计工作, 全力配合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统计工作, 提供完整准确的毕业生就业所有信息, 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据的准确可靠,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及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 统计新体制的分步实施。

构想取消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统计主体, 构建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毕业生就业统计的新体制, 必须要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可操作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标准和方法, 使统计模式得以全面实施, 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步骤实现新体制的构想:

(1) 政府制定政策和标准。政府要在国内外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科学地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时间、统计的内容、统计的口径、统计的方法等统计方面完整体系, 制定实施细则, 全国统一标准, 这样才能确保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分类分阶段逐步实施。由于统计新体制的实施, 对统计体系影响较大, 一定要缜密进行, 可先在部分省、部分层次 (本科或专科) 进行试点, 逐步完善统计制度和体系, 不断总结, 待条件成熟后, 再逐步推广。

(3) 加强管理及监督。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统计新体制, 政府要建立监督机制, 强化统计过程的管理, 对其实施的各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确保统计方法科学, 统计数据准确。

四、结束语

事物在变化, 国家在发展, 制定的政策也应随之而进行调整, 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取消现行的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统计主体, 构建新的统计新体制,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毕业生就业统计的不良状况,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机制, 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 才能真正为政府部门对教育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准确的数据信息, 为我国教育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基础服务工作, 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注释

1 朱治华.就业率统计应设国家标准.法制晚报[N], 2010.1.22

2 段若兰.专家建议:改变就业率统计方式.人民网[N], 2010.8.17

3 钟禾.网络热词隐藏的“玄机”.贵阳日报[N], 2009.8.4

4 就业率失准渲染就业恐慌, 高校视指标为生命.新浪网[N], 2008.1.10

5 admins.就业率虚高, 专家建议改变统计体例.财库股票网[N], 2010.8.17

6 叶桃丽、陈万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黑龙江科技信息[J], 2009 (14)

上一篇: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同震影响场的数值模拟下一篇:民法典集中学习宣传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