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4-05-17

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精选10篇)

篇1: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作者:邹卫华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的渠道的是课堂教学,这也就是实施素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场所,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活动以及还关系到能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重要环节。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就一定要为课堂教学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内容,最好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尽最大的限度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牢牢地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大胆的进行探索知识,进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例题 教学

前言:

我们从结构上来看,例题的主要作用是起到一个纽带性的作用,它是能够知识以及技能还有思想等联系起来,例题是可以体现出思想与方法,知识的价值以及技能的操作等,例题是培养技能过程中比不缺少的一个环节,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最后给转化为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例题还有习题来进行实现,进而来使学生获得个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这也就形成了必要的数学答题技巧。从教学的形式上来看,学生熟悉概念以及确立认识还有巩固知识等,都是要通过例题来进行分析的,没有一个不是通过例题来进行的。像我们所讲的概念内涵以及外延,我们只有通过对例题以及习题的精心讲解还有操作,才能初步搞清楚,数学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数学例题的教学,离开了数学例题,这也就是没有了数学教学。

1.如何教好初中数学例题呢

1.1精选例题,有效备课

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收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我们的就要进行有效的备课,而在备课的过程中例题是最关键的,要是就按照书上所给的例题照本宣科的进行讲解,是达不到的一定的效果,还有就是教材所给的例题也不一定是很好的题,也许我们老师会选出一些更好的题目,来进行讲解。

1.2精讲例题,有效教学

牢牢的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我们有些老师在对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例题进行讲解的时候,就会过分的对方法技巧,所以就会重点的强调先定符号,之后转化为小学的数学运算,这样说白了也就是成为了习题教学的训练,没有紧紧的抓住本节课中所讲的重点,在讲例题的时候是可以将一些解题的方法,但是我们不可以反反复复的来强调这一个解题的方法,这是因为要避免造成重点不突出的情况。

1.3 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进行讲解例题

例如我们在讲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时候,学生是容易接受的,有的时候就是在课堂上讲过的例题,之后在让学生来做,还是有些同学不会做,那么我们老师应该怎么进行教呢,我们的在找原因的时候发现学生不理解的原因主要是有一下几个原因,一是平行线的这两个判定学生没有理解,就算理解了也不会运用;二是教师在教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理解出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例题的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例题,讲解例题。

1.4精选练习,有效巩固。

课堂上例题讲解后一定要及时巩固,假如例题讲了没有相应的练习来及时巩固,等到下课了学生再来做作业,就会发现课堂上听懂了的内容,课后竟然会用不上,这样的学生其实就是缺乏动手的能力,课堂上就让学生练起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这样效果会更好。

2.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好例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2.1重点分析讲解解题思路,贵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分不清或不分重难点,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结果是累了自己、苦了学生,效果不好。如果我们在备课时就分清重点、难点,理清解题的思路,课堂教学时便可有的放矢,抓主要矛盾,其他的非重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而用大量的时间去分析例题的解题过程:怎样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并总结解题规律,概括解题方法,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从而把解题经验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使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实践升华为理论,逐步形成数学观念,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思考问题。

2.2结合实际,另辟蹊径,自编例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统领全局,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材中的章节、例题的编写顺序、结构固然有其依据,不能随便打破,但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以致用,高效快捷”的原则,适当增减例题的容量,甚至不要课本例题,而另选一例,只要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会用来解题即可。

所以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连接点、兴趣点;把知识点能类比对照的、由易到难的、有一定规律性、典型的例题综合到一块,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将教材知识重新分割、组合,充分把知识浓缩,另辟蹊径自编实用性、针对性更强的例题,特别是在系统复习时,更显其重要性。

2.3精讲精练,宁缺勿滥,针对性要强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也精心准备例题、习题,总想一节课把知识都教给学生,但例题与习题联系不紧密,产生脱节现象,即练习时很少用到例题知识,甚至用不到课

堂上的知识点,完全是一盘散沙,如何能提高课堂效率?只有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负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你讲你的,我练我的。”吃亏的是学生,累的还是教师,所以说抓不住本质,讲的再多也是枉然。

结语:

例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所以对例题的正确处理会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例题的有效教学,首要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例题要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这道题目在这堂课上出现。例题是一堂课的精髓,还是课后学生练习的模板,如果学生课听懂了,但是作业大部分不会做,或者书写格式都不规范,那这样的例题教学就没有起到作用,根本谈不上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万玲.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要在“多”上做学问[J].中学数学.2010.04.[2] 段素丽.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4.[3] 蔡志燕.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0.08.[4] 徐金梅.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之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6.[5] 朱俊儒.浅谈初中数学例题的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06.

篇2: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要】 反思使我们在教学中能够不断获得进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他的课堂也不一定是完美的.我们对课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只有不停地超越自己,不停地追求更好,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能力也能不断提升.因此,教学中的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想起每次学校在开教学会议的时候,总是不断要求老师们对教学要积极去反思,反思的频率无论是一星期一次还是半个月至一个月一次,无形中都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只要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会去做反思这项工作的.反思不但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反思就是对所做工作的总结和思考,方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反思该怎么来进行呢?其实反思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或方法.每个教师的思维方式不一样,那么他们反思的方法应该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反思应该要全面,要各角度多方面去进行反思,特别是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也需要从多方面去进行,那样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反思效果,可以更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工作,从而利于自己的成长.我认为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篇3: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概念习题化

数学中常见的部分就是概念, 其本质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内容是由人脑实现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反映, 换句话说就是一种数学思维形式。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开始前会提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如果前一节课学习的是概念, 教师则会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背不下来则会惩罚, 背下来就说明掌握了。但实际上, 尽管学生一字不漏的把概念都记下来了, 那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概念的涵义就不得而知了。针对此现象, 为了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出一些相关的考题, 让学生通过习题来检测到底有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概念。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使用初中数学教学的, 利用考题不仅检测了学生是否记忆了概念, 还能潜移默化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使用这种检测方法时, 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检测完后应该及时把涉及到的知识点的重难点再重新复习一遍, 因为学生刚刚做完题, 对答案的渴望是比较高的, 如果学生答对了, 那么他们就会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下面的学习, 学习情绪比较高涨, 而做错的学生则能及时得到解答。久而久之,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之后的知识点,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数学课本有深入的探究和掌握, 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发挥其更多的作用, 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延伸意义,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课堂讲解内容专题化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课堂和教学的主体, 其地位是不可被忽视的, 而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 教师和课本是教学的中心。在新课改的进行下, 大部分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依旧是先讲解知识点, 在讲解完课本后在进行习题练习, 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有的学生对一些环节是不完全明白的,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的情况下对例题的理解是不透彻的, 例题不会做之后的习题的正确率也不会很高。有的老师在解决学生做题遇到的困难时, 往往也会发现问题, 但又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最后总结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做题能力比较差, 一切问题推给了学生。

三、课堂讲解趣味化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数学教学应该做到情境化,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教学中一些比较有趣的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和学习, 就能化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家庭作业布置细致化

有很多教师有很多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龄, 因此出现了不在备课的现象, 往往利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再次讲解知识。讲解完教学内容后就做课后习题, 然后再布置一些家庭作业, 实际上这种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并没有针对性, 甚至是盲目的, 教师只是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却没办法保证家庭作业的质量, 这样的模式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新课标下, 我们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也要让学生通过作业学会学习技能和提高学习能力, 借用作业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 布置作业要精心设计, 有创造性

布置作业时我们应该避免大量的抄写和死记硬背, 这样的作业是机械的、毫无意义的, 布置作业时应该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内容, 要做到精练而不是题海战术, 只有学生爱学了, 对学习感兴趣了,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才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能力,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样也有利于对当天所讲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对于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

(二) 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感

对于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成绩分化是比较明显的, 如果再向以前那样布置作业, 学生为了完成作业, 很有可能出现作业抄袭的现象。新课标的章程中提出相关要求, 即面向全体学生, 立足于学生发展, 体现科学的本质, 突出科学探究, 反映当代科学成果。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做出相应的调整, 可以分层次的给不同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把数学作业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是必须完成的题, 一部分是可以选做的题, 还有一部分可以是自主决定做的题,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分层次的掌握知识, 还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 那么他们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就得到了培养, 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数学课堂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其乐无穷的, 以上的三点看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当然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和现象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探究和思考的, 这正是学习的境界和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改的进行和实施, 让教师体会到成功教学的喜悦, 更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快乐有效的学习和成长, 我们需要在教育事业中竭尽所能, 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是学生死记硬背, 接受的是机械训练, 要想改善这种状况, 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带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做到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课堂概念习题化、讲解的专题化、作业布置的细致化, 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功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习题化,细致化,专题化

参考文献

[1]冯永晋, 陈娇, 黄小明.支架式教学法探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S1) .

[2]高稳.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校长阅刊, 2005 (12) .

[3]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14) .

[4]吴中美.关于数学实验的认识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

[5]焦彩珍.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 2004 (12) .

篇4: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例题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做题”的模式,这对学生形成自我的解题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

应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学会“放手”,而不是一味地讲解.

二、加大开放性问题的比重

目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多以封闭性为主,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形成定式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路的开拓

.因此,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开放性问题所占的比重.

三、结合实际,精选例题

选择恰当的例题,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教学智慧.教材中的例题是专家与学者认真思考后精心设置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我们应重视课本例题的使用.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课本的例题并不是我们“唯一”和“必须”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实生活经验才是我们选择和设置例题的根本出发点.如果例题并不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就要补充合适的例题或调换例题,甚至放弃原有的例题.要选择恰当的例题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在茫茫题海中“慧眼识珠”,甄选出师生所需要的例题.

四、加强变式教学,一题多解,多题一法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容易形成定式思维,习惯于套用自己熟知的解题模式,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狭隘,因而例题教学要求“变”求“活”.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使用不同解法的情况下,应通过改变条件、结论、情境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加强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变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变式训练.对同一个

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五、重视例题的讲解技巧

在例题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适时引导和及时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突破思维瓶颈.在进行例题讲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素养,激发探索热情

在讲解例题时,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很重要,单一的语调、无表情的面孔、慢吞吞的举止无异于“催眠曲”,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语调要抑扬顿挫,形体语言要丰富得体,讲解要饱含激情,同时要运用适当的“留白”、由衷的“赞赏”、巧妙的“设疑”和迭起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心底深处的震撼.

2.借助例题培养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

正确读题和理解题意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在例题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题,同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正确地提取数学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题要引导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理清题意,找准信息.

3.重视解题过程,及时总结归纳

例题的讲解要注重过程,充分展示出审题、搜集数学信息、寻求突破口、理顺解题思路的整个思维流程,使学生对解题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感知,从中领悟解题方法,积累经验.另外,我们要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解题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从而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方法,启发思维.

4.讲究“讲”的技巧

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抓准“讲”的时机,讲究“讲”的技巧.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尽量少讲,但并不是不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当讲则讲,针对学生感到疑惑的地方和思维的关口进行适时的点拨和精要的讲解.在讲解时,要力求句句讲到点子上,字字落到能力上,点点说到心里去.当然,我们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包办”学生的探究,要留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并及时地发动学生共同交流,使师生达成共识.可以说对例题的讲解既需要教师“点”得适当,又需要教师“讲”得精彩.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课改重点向课堂教学的转移,例题教学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数学例题的教学,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智力都至关重要.

篇5: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汉川市分水小学王志刚周利华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从教学的“三维目标”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高效率、学生思维发展的高效益、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赋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效应。基于上述我为认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要把握好教材,用好教材。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握好教材,用好教材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现行教材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把钻研教材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中,充分考虑教材这一文本性资源以及能与之相融并可利用的自然性、生活性和社会性等资源。对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纵联横贯的结构编排上,从章节内容选择的安排上,从潜在智力因素的发掘上,从情感态度的养成上,从未来意义的建构上和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本人执教的个性风格上进行综合谋划,做到执教思路、教材编写思路与学生学习思路的“三路”贯通。同时教师还要从教材所呈现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上进行认真思考,要想深一点、思路宽一点,切勿就教材教教材或照搬照用“他山之石”。此外,用好教材,教师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吸纳他人的智慧成果,在集体中交流与互补,在学习中充实和完善。只有这样,方可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施教“蓝本”。

其次是要研究学情。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关键是要建立“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机制,把研究学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学生的心理变化、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思维方式、兴趣特点、认知风格等,教师是否了解?又如学生在学习这一数学课题时,会有哪些干扰因素?存在哪些障碍或困难,怎样设计和谋划可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和学习上的困难?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或积极的外部影响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并收获自信?这都是必需考虑的。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比如,有关建立数学概念(像“单位1”的建立)的教学可通过丰富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解;在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上,我们既要遵循法则和规律,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选择,满足他们多样化或自主化的需要。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把教学预设和动态决策落脚点放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上,才会抓准教学的起点,并朝着正确的路线达到既定的目标

第三是要定好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就教学目标而言,它有认知领域目标

和发展性目标,我们要并重考虑;就人本而言,我们既要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更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两者兼顾。确定教学目标,重在全面,贵在适切。既要符合教材的一般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目标过高了难以实现,目标过低了,教学就难以有深度和高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就会受到影响。适切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目标领域里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必须指出的是,适切的教学目标要按合格目标、中等目标和发展目标逐层考虑,其中合格目标(基本知识目标)是底线,通过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中等目标(技能形成目标)是保证,通过教学使70%-80%的学生能够达到;发展目标(包括知识的拓展应用、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是提高,通过教学使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种适切性目标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

第四要变革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并不意味着否定在传统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接受式教学”。在变革方式上,我们要立足有效,在有所继承、有所突出、有所创新的同时,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务本求真,优化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自主式、情境式、交互式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尝试、发现和“再创造”,同时,传授式、讲练式、问答式教学同样也会派上用场,甚至可以推进自主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的生成。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离不开“启发式”。为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启发式”教学作为宏观调控,并根据实际需要匹配相应的其它方式,如,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等知识性教学,以启发式、讲解式等直接教学为主;帮助学生进行猜测验证、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以探索、交流等发现式、讨论式教学为主。

第五要讲求策略。策略运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一般而言,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直观到抽象的特点(如形、体教学),应采取“观察——操作——概括——应用”的策略为宜;当教材的内容组织具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特点(如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应采取“自学——指导——理解——巩固”的策略为宜;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假设到验证的特点(如寻找规律,模型推导),应采取“问题——讨论——建模——拓展”的策略为宜;当教材内容的组织体现探索性(开放性)的特点(如分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应采取“情境——探究——总结——反思”的策略为宜。从数学活动的组织上说,其主要策略有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策略、教学关系的主体性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策略、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策略,具体操行中要依据实际需要讲求策略的变化和优化。就数学教学的效益而言,“精导妙引、精讲精练”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讲要清晰简练、符合逻辑,该重复强调的可作必要的重复或强调,但要注意语调的变化;练要瞄准目标,训练学生的思维,避免枯燥无味、机械重复。

第六要积极互动。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建构过程。教与学的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互动的质量。从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角色意义上说,“引导与帮助”是教师课堂行为的主要表现,同样是促进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讲解、点拨指导与中肯评价应该是“帮助”的主导、互动的基础;教师的发问、追问、进一步探询应该是“引导”的核心、互动的主流;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所发生的合作交流、讨论质疑等多边活动是组织、互动的提升。帮助有力,引导有方,组织有序,学生就活络,互动就积极,师与生就会产生心理、思维、人格与情感等方面上的高效应。比如,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用一根长24厘米的细铁丝可以围成哪些长方形?请在纸上画一画。这些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吗?面积呢?同桌或前后位可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其它的看法?周长是3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可能是多少?最大是多少?整个过程围绕着“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的认知目标展开对话、交流、质疑与评价的积极互动,学生就可获得体验数学、思考数学、应用数学的实际效果。应该说,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就难以有学生的积极思维、互动研讨、信息交流和有效获得,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第七要优化练习。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练习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上占据一定的比重,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实践的重要环节。数学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教师要注重其基本的知识结构和相互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的经验基础、现实状态和水平差异进行优化设计,将教材提供的习题与自己创编的练习统一起来,将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统一起来,将单项与综合、常式与变式、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将质与量统一起来,从基础性、层次性和综合性上进行筛选,以旧引新、以新带旧、新旧构建。在优化练习上,教师不仅要积极使用和改变教材所提供的习题,还要善于从教材的背景中去挖掘信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上去收集信息,将一些新鲜的素材和可贵的数字资料用到数学习题的设计上,做到“点”上突破,“质”上过关,“量”上控制,“面”上沟通,在“改变”中求趣,在“探究”中求法,在“变通”中求新,把优化练习落在实处。

篇6: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张献洛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面对的是实际社会生活,从而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设计。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从概念的形成与深化,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是围绕着“问题”展开,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如

何设计一个 “好”的问题,它的标准该是什么呢?

本学年,我们高中数学组的一些老师以《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为课题,综合运用对比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高中数学作业中问题的设计、高中数学试卷中问题的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怎样的问题才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好问题”进行了研究。再结合我在三十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点滴感受,我想重点谈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粗浅看法。

课堂问题的设计,应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全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些肤浅,平庸的问题,再加上单调的问法,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以开发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数学教育背道而弛。所以,实现课堂问题的优化设计,不但要研究问题的类型和提问的策略,技巧等,更重要是要优化设计问题的标准和原则。

1、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课堂问题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问题来源的“开放”。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对社会、生活的“开放”,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开展“问题解决”的兴趣。而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因此教师要从材料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比如教材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的问题引入。

a1(1q5)10S101q很多同学开始都走了这样一条路:由题得到5,即,10S5010a1(1q)501q进一步解出a1和q,最后利用a1和q,求出S15。“这种做法完全正确”,我对同学们的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但同时指出它的缺陷在于中间的计算相对较为繁杂,得到的数据也没有那么“齐整”,比较易错。

而后我让同学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同时做了一定的“引导”。我把“S15=a1a2…a6a7…a11a12…a15”在黑板上一写,请同学观察a1、a6和a11三者之间的关系,同学很快回答说“成等比”,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a6a11aaq5。然后请同学继续观察a2、a7和a12,得到712q5。以此类推,a1a6a2a7同学得到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SSSS,即1051510,a1a2a3a4a5a6a7a8a9a10S5S10S5显然可以很方便的得到S15。

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我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举一反三,去探索解决“Sm,S2mSm,S3mS2m,S4mS3m,……是否依然成等比?”这个问题。

到此,同学深刻的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维,可以让问题的解决过程“更精彩”。

2、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发展空间。

课堂问题的启发性不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原理,对于这些问题或者能启发学生寻找应该能够识别的模式,或者通过基本技巧的某种运用很快地得到解决。课堂问题的可发展空间是说问题并不一定在找到解答时就会结束,所寻求的解答可能暗示着对原问题的各部分作种种变化,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结论。问题的发展性可以把问题延

的提示:“充分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a2a1a3a2anq,再结合比例的性质an1和上一种解法„„”

同学们兴致变得异常高涨,很快在大家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下,得到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

a2a3a1a2anq,运用比例的性质,得 an1a2a3anSaq,即n1q

a1a2an1Snan当q1时,Sna1qan; 1q当q1时,a1a2” an,则Snna1。至此,同学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调动。

3、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课堂问题要能直观的体现教学想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中,在引导同学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后,我马上让同学完成教科书上的例7,迅速巩固对这个公式的基本运用。

(附例7: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1)1,,27,9,3,1。)243-6

篇7: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复习课是数学总复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

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 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因此上好复习课显得既重要又困难。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在总复习中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试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生应当是课堂上一切活动的主人,也是数学复习课的主人,他们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协商探究者。因此,我们要求毕业班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复习课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复习课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理解学生间的差异,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实现“班级里能够创设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与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只有把学生的想法、意愿和经验考虑进去,只有得到学生的参与帮助,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案。总之,教师不再是数学复习课中的“专制者”、“讲学者”、“供应者”、“评判者”,而是复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与促进者,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伙伴与朋友。

二、了解复习课的一般程序:

1.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有哪些?其中的哪些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知识我们不知道或我们还想知道其相关的内容?

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充分暴露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说说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缺陷。然后教师分析哪些知识缺陷属于大部分同学的,哪些缺陷是部分同学或个别同学的,以及产生缺陷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了解学生复习的起点,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确定复习内容进行复习,从而使复习课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

2.本节课的这些内容我们将如何进行合作探究复习?

课堂上动员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宽松的复习活动中去。这时,学生们看、想、说相结合,在程序(1)中对自己产生的问题或同学们所提出的若干问题会比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此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商讨问题,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共同探究。这样,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求索、在参与中发展。其间,浅显的问题同学们合作探究、互相帮助解决,这里关键的是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归纳,如把最主要的内容摘录下来,编写成复习提纲,编成练习题或编成问题的形式,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再是分散孤立的,加深了理解,又便于记忆。学生在编写提纲、练习题或问题的过程中,抽象、概括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学生结合具体例证,对于重要知识加以说明或进行编题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3.我们将怎样反思复习过程和展示我们的复习结果?

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各个复习程序中,教师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尽量创设“协商”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创设“合作探究”情景,力求每堂课从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到复习方法,师生能共同商量,统一意见,力求形成这样的复习课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个,而是几十个,评价与反馈也不再限于教师,而是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向、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网络,每个学生都成了复习的主人。

三、力求“保底”,力避“超限”:

既要保证合格率,又要避免因刺激过程多、过强而引起的心理烦躁或产生逆反心理现象的发生。

1、课前进行食打底,提高课堂参与率:

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之间无论是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因此学困生能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知识梳理、问题研究等成了复习课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调动数学学困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我们常常把补差工作放在课堂教学之前,变“亡羊补牢”为“防患于未然”。既课前将一部分学困生找来,找一些有关下堂复习课的话题,同他们聊聊、议议,相机给他们补补差。这样课堂上他们就能和一般的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复习、探究,获得成功的机会将大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将得以体现。

2、调整心理状态,引导积极参与。

在平时的复习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认真研究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对那些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学困生,通过友伴引导、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在复习中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建立求助机制,拓宽求知渠道:

学生们由于受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在开展复习时,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一般引导学生从如下两方面科学地向他人求助:

⑴、广泛求助。首先要求学生们转变观念,摒弃 “老师是万能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是唯一的咨询者”等观念,树立起“能者为师”的观念;其次,要拓展“求助空间”,要走出学校去求助,能主动向家长、高年级的学生请教。总之,只要能有助于困难解决的就是我们的求助对象,就是我们的老师。

⑵、合理求助。当学生们开展复习时,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向他人求助。但是,在求助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适时和适量:

一要适度。不能把碰到的所有困难都向他人求助,只有那些通过个体深思熟虑、小组集体讨论或查阅资料等方法仍无法解决的困难才向他人求助。

二要适时。在求助的时机上,不要一碰到困难就不论困难的难易程度,在主观不作任何努力的情况下立即向他人请教,这样比较容易造成依赖性心理,不利于健康成长。

三要适量。在求助时,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要把求助当成解决主题的主要途径。否则,最后虽然解决了主题,但是自己思考所得的东西却廖廖无几,使自主性复习成了“他人复习”的代名词,本末倒置。

4、构建主体参与,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力,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复习的行列中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看、思、说、做、评”活动,参与到主题式复习中来。

1、看,即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观察,课中呈求直观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形象直观的表象,为开展复习提供相对清淅的表象,为提取和组合表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思,即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思考,分析解决主题的方法,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

3、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在组内认真地交流自己的思考所得;或者在组间交流本小组研究的结晶,使复习的思路越辩越清。

4、做。让学生在明确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分工与合作,自己动手操作,解决研究主题。

篇8: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看法

那么,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标题, 应该怎样出示或什么时候出示标题呢?从现有常见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各个小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来看,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新知识的名称作为标题, 如相反数、数轴, 一元一次方程, 视图、公式法、配方法等。第二类是把已学过的数学概念组合起来作为标题, 如频率与概率,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有理数加法法则等。第三类是以教科书中问题情境的特征或任务作为标题。如调查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教育储蓄、打折问题、你今年几岁了、花边有多宽、投针试验、生日相同的概率等。从第一类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来看, 由于它是即将学习新知识的名称, 即表达新知识的符号。所以, 只有在学生完全经历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后才能知晓其含义。此外, 此类标题所指代的数学知识通常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 对于这一类标题, 无论教师教学时采取讲授的方式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点题都应当是放在新知识生成之后, 并且在充分反思新知识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进行, 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标题的真正含义。当然, 也可以把它放在课堂教学小结中, 如果教师能启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并为本节课题命名, 即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点出标题, 也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把握学习重点。不难想象, 对于这类标题如果在上课之初就点出, 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它的含义的。

从第二类标题与内容的关系看, 这类标题是利用了已经学习的数学要领组合而成的通过那些熟悉的数学概念, 学生就可能猜出即将学习的基本内容。如果教师再加以适当地解释, 学生基本上能够弄清楚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如有理数加法法则,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知道的有关正数的加法的含义, 并在本节课之前学习了有理数概念, 因此, 学生可以从有理数加法法则这样的标题中获取要学习的信息, 对新知识产生心理期待。所以, 对于这一类标题教师既可以在上课之初出示, 也可以在新知识的形成之后出示, 并且不受教学方法的制约。

从第三类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来看, 这类标题是针对教科书创设问题情境的特征命名的, 从标题上很难猜想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因此, 这类标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任何暗示作用, 学生很难从中产生定向的心理期待。比如“花边有多宽”这一节讲授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但标题本身没有提供任何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信息。如果教师开门见山点出课题, 学生会感到茫然, 说明这一类标题不适合上课之初点出。此外, 这一类标题在教学中的另一个共同点是, 当师生从问题情境出发共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后, 学生的关注点已经从具体问题情境转移到形式化的数学知识上来了, 学生的思维对象也随之从具体特殊的问题发展到抽象和更具一般性的数学符号和符号间的关系。此时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上, 利用问题情境特征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是不合适的。因此,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都必须在问题情境提出之后立即点题。

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应注意标题的出示, 每节课的标题应定为什么较为合适, 对于教材上已出示的标题可直接用, 别的课程学习, 如果课本外补充的内容, 就要认真思考, 反复推敲, 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标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何, 选择什么或什么方式出示标题等。如果以上环节都做得较好的话, 不但对该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还能使整堂课的环节自然流畅, 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浑然一体, 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 每节课的核心或重点往往是以这节课的标题来体现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理解材料标题揭示的内容实质, 才能把握住该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而考虑运用什么素材, 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 较好地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篇9: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几点思考一、“概念型”例题,要突出本质属性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思考问题、推理证明的依据。要建立一个新概念,教材中往往总要先举几个典型的例题,然后经过科学的抽象总结建立概念。 例如,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正负数的概念,教学时我们可先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反意义的例题(如“气温的零上、零下”,“仓库的进出”,“存款、贷款”,“向东、向西”等。),然后抓住这些实例的本质特征真正引出正负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从一个感性认识自然地过渡到理性认识,使他们既容易接受又容易理解了。

二、“基础型”例题,要紧扣定理、法则

要学好数学,只有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切实地运用它来解决其他有关问题,但学生对新学的基础知识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运用不灵,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教师就必须通过一些基本例题的教学,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当讲过几何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后,我们接下去可补充举出一个典型例题,从而使学生对这个定理得到理解和巩固。

三、“技巧型”例题,要培养巧妙解题

一般的数学题有一套常规解题方法,但有的数学题按照常规的解法往往很复杂,甚至无法解出,这时我们应根据题目的特点,从整体上分析,善于从解题技巧上启发引导。由于技巧型题目解法比较特殊,不易为学生发现,加上课本上这类例题出现不是很多,因此我们教师可选少量技巧型例题进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好处的。在现行的新教材课本中出现的“B组习题,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其实就包含很多的技巧型例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符合当今的“启发式”新教法。

四、“规律型”例题,要注意归纳综合

为了使学生在解题时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丰富的联想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解题能力,“规律型”的题目正是考察学生以上这些能力。由于“规律型”题目的规律性和普通性,我们教师在举这样的例题应注意归纳综合。例如,二次函数中有这样一类题目,给出抛物线 (ɑ≠0)中ɑ、b、c的符号,要求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与 轴交点的位置,对称轴在轴的左侧还是右侧,抛物线与χ轴有无交点,并画出草图,象这样的问题,要先归纳综合它的规律性,规律型例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我们在规律型例题教学中,必须善于采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方法,揭示其解题规律,这就等于交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使学生能够自己去解决新问题。

五、“综合型”例题,要寻求知识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综合型例题教学犹其显得重要。因为综合型题目是考察学生对所教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熟练程度、概括能力,以及是否较全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特别在数学的章节复习和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综合型例题教学更是了解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六、“开放型”例题,要立足现实生活

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实践,数学中的知识与自然现象、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出现了许多立意新颖的开放性较强的数学试题,如:经济类问题、投资类问题、动态类问题、方案设计类问题、说理类问题、讨论类问题等,它们大都跟我们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這类试题的出现在客观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了解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感觉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诸上原因,“开放型”立足生活实践的例题教学显得突出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多联系现实生活各方面知识应用于教学中,使学生在未走上社会之前就能了解各方面知识,解决各类问题,为今后投身社会建设打下基础。“开放性”例题教学应重在学生相互讨论,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激发灵感。

总而言之,数学题型千变万化,教师所选的例题题型也应随之变化多端。例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一节课的吸收程度,并且对他本身思维的培养,智力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数学教师,切不能无目的性乱举例题进行教学的“满堂灌”。这就无可厚非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选好例题,为例题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我们更要注重创新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适应当今社会教育的形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参考文献:

[1] 姜丽芸.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 2008(12)

[2] 杨鸿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如何激活学生思维[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04)

[3] 王竹梅.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践探讨[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22)

[4] 沈秀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 成功(教育). 2011(05)

篇10: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牛 志 娴

北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二〇一〇年五月

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引导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二.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三.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四.平时多练,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五.多多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总之,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 兴趣 真情实感 多练 多多鼓励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当前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写作文难,“没意思”。每次写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寻找一条写作教学的改革之路。以下是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的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若有神”助。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图书、报刊、名家名篇、从中吸取营养,受到教益,做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拓宽知识视野。同时学习作者认识事物和写作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和思维素质,写作时能运用自如,意到笔随。为此,我不断给他们推荐好文章、好书读,制定读书计划,抓好课外阅读,保证时间;另外,发动学生订好报刊、杂志,人手一册,是他们有啥可读。然后让他们读,读,读它个滚瓜烂熟,读它个天昏地暗。读完之后,过几天再读,循环往复,不厌其烦。为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班内定期举行读书会、朗读比赛,使学生比赛竞争,不断提高,由此,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愈加浓厚。通过课外阅读,即可让学生受到作品内容的感染、精神的熏陶,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又能积累词汇,学习语言、积累写作素材,领略表达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素养。二.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就能成功。

我常常教导学生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胡编乱造,字词不够,废话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一方面,他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老师不可得罪,自己幼稚的小秘密不能见人。所以写出的作文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对他们以鼓励、抚慰、支持,而不要嘲笑、挖苦、打击,要敢于对学生说,家丑可以扬一扬,老师可以批一批,秘密也可以晾一晾,实行谁敢讲真话,敢写实事、真事,写出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面对多门学科和逐年提高的分数线给教和学带来的压力,学生的课外时间越来越少,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因而头脑中缺乏写作材料,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也很贫乏,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所以,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学习、去认识、去增长见识。让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美,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现置身大自然的无限乐趣,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去接触社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事物,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命题的能力,又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的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因此在写作训练时,要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想好里再说,说出来再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我在平常教学中,每节语文课前拿出2分钟,让两个学生上来演讲,每生1分钟,全班学生轮流演讲玩为一个回合,每回合一个主题。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课后注意观察体会生活,搜集素材,积累写作材料;一方面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每节课两个学生上来演讲同一主题内容,无论在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组织选材 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提高。这样,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如有神了。四.平时多练,写作水平自然提高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写随笔。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闻所感岁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些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我不主张每天都写日记,如果无事可写,可不写,千万不敢记流水账,如果时间长了写起文章来婆婆妈妈,左拐右拐还到不了家。我主张宁缺勿滥,宁精勿长。何不选一件 有意义的事,详详细细的记下来,与文章无关的事或句子,千万别舍不得。这样,一篇日记就是一片小作文,这样一篇一事一议专题讲座,比十篇流水账还管用。

除了写日记,还可以写摘记,写内容提要,写心得体会,写读后感等。有助于理解、巩固所读的内容,增强悟性和语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五.多多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乞求达到成功地愿望。所以,在写作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任何鼓励性语言,从不放过任何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地机会,从不放过学生作文中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记号用的精彩,一句话写得优美,一种修辞用的恰当等等,都要及时地、热情地给与肯定、表扬,一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学生以巨大的鼓舞。对学生的那些优秀作文,更是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式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兴趣,这种兴趣必将随着不断的激发日趋浓烈,甚至终生不衰。例如:对基础差一点的,降低标准,鼓励,再鼓励。要把作文中的“挑刺”变成“插花”。我一向不赞同作文“全批全改”,尤其对初学写作和对作文一时还找不到“北”的学生,更是特别不宜。全片见红,“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学生既不领情,更不买帐。为什么?把劲儿用反了。如果换一种思路,就会别开洞天,你想,再差的作文,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吧,某句话写的顺畅,某种修辞用的恰当,总会有吧。那就是“花”,把它想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带着一种爱、尊重与惊喜,一个劲儿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来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 一朵大花,真花。这种效应是神奇的,不信,尽可一试。

作文课后,我还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积累《班级优秀作文集》等,这些做法都大大满足了学生在群体中得到认可、鼓励、夸赞的心理需求,强化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上一篇:街道禁毒工作计划下一篇:经典数学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