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

2024-05-04

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精选6篇)

篇1: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外科手术治疗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对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方式, 并且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和医院的消毒技术的相关规范来执行。

1.2 方法:

在规范处理各项职责时, 供应中心要合理的分为去污区、检查后包装区、存放区均为无菌物品等原则, 对每个区域的职责与责任都要做到清楚的划分, 并且当每个地区的人员都已经确定以后, 一定要按照我院感染办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医护人员要对环境卫生学部门的紫外线灯光定期进行的技术监测, 并且由专人进行详细的记录。

1.2.1 建立完善消毒供应制度:

通过完善的体系得到建立, 并且实施科学、有效的整套的监督管理制度, 在岗位上实行责任制, 确保能够使职责更细化, 分工更加明确, 这样能够使工作治疗效果得到保证。我院在岗位上建立职务问责制度、科室工作的检查以及流程制度、和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消毒供应规范, 要用正确的消毒方式使消毒能够维持正常工作状态。对供应消毒的人员进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的相关安全防护制度等。只有维持科室工作惯性正常运行的保证, 才是有效做好质量监控的依据。

1.2.2 强化医院感染意识:

医院要加强对供应消毒药物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教育讲座, 要经常请医院的感染专家对医护人员进行基本的健康讲解、指导, 这样也能针对医院内对病毒、灭菌以及感染控制等综合知识进行认真培训, 并且要对工作人员开展不定期的基本技能知识普及, 以及对基本理论进行考核, 这样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任务和技术进行规范处理, 对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的排查, 从根本上积极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不断的对供应室全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意识进行强化, 从根本上提高供应室人员的职业素质, 也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保障, 现代医院对供应室的药品的发展趋势更加专业化, 因为现在出现的一次性的药物相对数量种类较多, 并且医院对其感染越来越重视, 正因为这样, 对患者提供治疗的供应室的医护人员要不断的学习相关的药品知识。

1.2.3 重视工作的基础管理:

在基础的工作中, 对可回收的医疗药品进行分类、清洗, 包装、灭菌以及检测等方面一定要仔细, 储存和发放要按时。由于环境对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物干硬或结痴、污染严重的器械, 应先用多酶清洗剂浸泡进行分类消毒、清洗, 对有机物等到软化后再用手工预洗3次, 然后使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对于带管腔的硬性器械, 要用多酶清洗剂在浸泡超声后进行清洗, 再用超声清洗后高压水枪仔细冲洗, 并使用气枪进行吹干。清洗后的器械标准规则是;对目测金属器械的清洁光亮以及不会出现锈迹和污迹;轴节灵活包括:剪、钳、镊等方式;对于锐利器械不能出现钝、弯曲现象;盘, 碗等使用容器要达到清洁光亮, 无脱瓷变形的程度;玻璃类的光亮透明物品, 没有水印痕迹的出现;对硬性管腔要确保完全的畅通, 保证无污、无锈的这种现象;因为消毒供应中心既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 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 所以要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环节、质量和流程。

1.2.4 检查包装质量管理:

操作人员操作前洗净双手, 并在包装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包装台面, 各项物品在使用前要首先由专人进行检查, 在我院经过质量检查的标准, 正确的准备物品的数量以及种类, 并且, 与此同时还要一名工作人员对物品进行仔细的核对, 最后进行包装。在商品的外包装上有3条指示胶带粘贴在包装表面, 胶带上标注着相关的说明, 其中包括:物品的名称以及包装核对者的姓名, 对锅号以及锅次的灭菌时间和失效日期等。包内有化学指标卡, 包装程序要规范, 包内物品不宜过多、过紧、包装的体积、重量符合质量标准。

1.2.5 确立环节质量标准:

在工作中必须加强环节质量监控, 并定期征求临床意见, 及不断改进工作。如果消毒供应物品不合格, 而引发的感染必定是大面积的医院感染。所以要求各项环节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包装物品的材料质量、各类物品的清洗质量、包装的质量和物品装载的质量以及无菌物品储存的质量等一系列的标准, 对此, 要对这项工作多加重视。

1.2.6 各项监督工作进行检查:

对科主任的要求是:每个周一要进行一次重点检查;对护士长的要求是:在每周的周三、周五进行重点检查;对组长的要求是:每周的周二、周四进行重点检查;并且对工作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仔细的记录, 在每天的早会上进行通报分析, 这项检查的成绩作为本年度的裁员和获得年度奖的基本资料以及评判依据。对此, 还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体检抽查。各部门领导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员工, 管理一定要到位、严格, 在工作中更要严字当头。由于在对于反复循环的重复性劳动, 消毒供应科室需要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教育监督, 定期的督促工作人员, 杜绝熟视无睹的现象[1]。

1.3 统计学处理:

我院在对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学处理时, 在我院的数据采集中, 通常统计数据的软件使用SPSS11.50软件, 对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得出是差异值在统计学中有意义, 则P<0.05。

2 结果

通过我院在2012年对上述工作进行仔细认真的开展, 并且对药品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预防以及相关的医院感染消毒工作的质量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提高, 我院在2010年出院人数5012人次, 感染人数245人次, 感染率为4.89%, 2011年度医院出院人数6232人次, 感染人数220人次, 感染率为3.53%, 2012年度医院出院人数6956人次, 感染人数177人次, 感染率为2.54%, 2012年度较之2010和2011年度医院感染率显着下降, P<0.05。

3 讨论

通过规范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员素质提高, 制定了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对中心内部设施和布局进行合理忖分和流程再造, 同时医院护理部和感染部忖日常检查督导和核查, 有效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消毒供应中心也成为医院转型升级中的亮点, 充分肯定消毒供应中心取得的成绩, 极大地调动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在对感染护理管理工作加强积极的监督, 这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医院治疗护理质量以及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是对护理工作过程进行整个贯穿。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对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 这样就能够对消毒供应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也能够使医院在感染防治的过程中, 得到控制。通过对医院工作的实践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由于消毒供应机制的制度不断完善、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对医院的预防工作不断强化, 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篇2:胃镜室内窥镜清洗消毒的管理细节

【摘要】近年来内镜相关性感染的报道持续出现,随着人们对各种疾病的重视,各种内窥镜检查、治疗的逐步普及,尤其对消化道、呼吸道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增强,内窥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如何合理、规范地进行内窥镜的清洗、消毒,一直以来是医院比较棘手的难题,如何做到合理、规范?这要求我们根据目前常见的传染病,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控制措施,尤其是强化对清洗、消毒全过程进行细节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通过内窥镜检查治疗途径发生的传染风险。现将内窥镜清洗、消毒细节控制的情况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内窥镜 清洗消毒 管理

一、通过内窥镜检查途径传染的常见疾病

目前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通过内窥镜检查治疗导致感染的病原体包括HBV,HCV,HIV、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等多种。有关资料报道,我国HBV感染人数在1.3亿,HCV感染人数在3000万,HIV感染人数在100万以上。艾滋病自1981年首次发现以来,引起了严重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后果,在国际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恐慌。近年我国因各种原因造成艾滋病传播呈上升趋势,同样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HP(幽门螺旋杆菌)目前已经被认为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有关,人是HP的唯一宿主,消化内窥镜的检查、治疗是HP医源性感染的一条主要途径。

HBV、HCV、HIV、HP等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的传播方式大致有2种方式:

1、活检与刺伤,主要是带病毒的活检钳重复使用,或使用后的带病毒活检钳刺伤医务人员;

2、皮肤、粘膜破损,医务人员暴露部分皮肤有破损,内窥镜或活检钳黏附的粘液及患者呕吐物,污染医务人员破损皮肤造成感染,或未充分清洗的内窥镜、活检钳携带病毒、病菌造成感染。

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使用说明。但严格监控清洗消毒的每一个环节,是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落实的保证。

二、内窥镜清洗、消毒的细节管理

目前使用的内窥镜,消毒采用人工全浸泡式消毒方式或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全程的细节监控应贯穿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专业清洗、消毒人员应每年参加1次省内内窥镜清洗消毒与设备保养学习班,以保证专业人员随时了解内窥镜清洗、消毒工作的进展情况。制定和完善内窥镜室的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设定考核管理细则,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随机抽查监测內窥镜清洗消毒效果,抽查结果每月以简讯方式向全院通报,并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从而调动人员对《规范》与制度的执行力,使《规范》的遵从性深入人心。

2、加强内窥镜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清洗消毒专业人员在做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戴口罩、帽子、护目镜、乳胶手套,穿防护塑料或皮围裙、防渗漏的鞋。对事先筛查的HBV阳性患者,应放在每日所检查病人的最后进行,HBV阳性患者或结核患者使用后的内窥镜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每日晨对当日拟使用的内窥镜应重新进行清洗消毒,每天结束检查后进行终末消毒。如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前应在四槽内进行手工清洗。我院配备有3条软式内窥镜,为了保证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内镜室每天预约病人数不超过极限。

3、内镜及配件每次清洗消毒细节。(1)检查完成后,立即使用湿纱布清除内镜外表面的污物,流动水冲洗并持续吸引,避免内镜孔道堵塞。(2)用多酶洗液清洗后,进行测漏,此过程时间不少于5分钟。(2)消毒应将内镜全浸泡在2%戊二醛液中10-20分钟。(3)浸泡消毒结束后,用高压气枪吹内镜全管路,排出管路内的消毒液,捞出内镜置于流动清水槽中,以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内镜全管路,此过程不少于5分钟,以无菌水再次冲洗。(4)冲洗结束后,内镜吹干备用。此过程中控制细节的关键点在于:(1)送气送水帽、活检孔帽及清洗刷要有2套,交替使用,保证这些存在细小空隙的部件有更长的消毒时间;(2)活检钳每人使用1把,避免交叉感染机会,活检钳清洗消毒程序与内镜相同,但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达到灭菌要求。(3)多酶清洗液应当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不能重复使用。(4)注意监测戊二醛浓度,低于2%及时更换。

4、检查室与清洗消毒室应独立分开,清洗消毒室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避免戊二醛对工作人员的伤害。内镜室护士专人负责清洗消毒工作,同步做好登记记录工作,记录每例清洗消毒过程的时间,以被检查与核对。

篇3: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

1 加强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培训及素质培养

1.1 加强思想素质培养

通过树立“面向临床, 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 将该宗旨作为我中心工作人员的行动指南, 增强我中心各岗位的技术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不断加强我们团队的凝聚力, 同时, 也应该不断提高我中心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 微笑服务, 提升科室形象。

1.2 加强业务素质培养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岗位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我供应中心人员在预防、控制感染方面的意识;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 将感染预防知识普及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作为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 供应室护士既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 又要有牢固的消毒灭菌观念和相关的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及供应室工作流程, 更新观念,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了解国内、外专业动态, 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1.3 搞好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控员应具有护师以上职称, 参加过本专业及医院感染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灭菌员必须持证上岗。新进供应中心人员必须经过省消毒供应专业岗位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下收、下送的管理

要想确保医疗和护理的质量, 在灭菌物品的运输过程中,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应遵守下收下送岗位职责, 洁车、污车分开并有明显的标识。使用封闭的下送车, 下送后的车辆用含氯消毒液将内、外部环境进行擦拭消毒、干燥后备用。严格遵守下收下送操作流程, 下收下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 特殊感染的器械与物品先经科室处理后标明感染疾病类型, 物品不混放, 避免无菌物品污染,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下送结束, 车辆分别消毒处理、分区放置。下收下送分别专人负责一人负责污染物的回收。另一人负责各病区需要的无菌物品发放, 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 特殊感染器械与物品装入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 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2人不交叉, 物品不混放, 保证洁污分开, 避免无菌物晶污染, 保证下送无菌物品的质量。回收与下送车辆必须按照区域分别放置。

3 掌握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 灭菌物品的质量优劣与院内感染息息相关, 消毒员应严格遵守灭菌操作流程, 灭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岗, 严格掌握灭菌参数, 保证灭菌合格。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必须空锅B-D实验,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温度、湿度、时间。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每月1次, 每项检查合格方可使用。通过对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各项操作流程, 加强各项环节质量管理, 满足各临床需要, 确保无菌物品质量, 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严格遵守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 存放环境应洁净干燥, 每日用三氧消毒机消毒1h, 温度保持在20~25℃, 相对湿度<60%, 货架必须离地20~25cm, 距天花板50cm, 距墙5cm, 按物品的种类、日期顺序排列, 固定放置[2]。同时灭菌物品存放区人员相对固定。进入无菌区必须换鞋, 戴圆顶帽, 着专用服装, 并注意手卫生。棉布包装材料有效期为7d, 对发出的无菌物品。不论是否使用, 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问存放。

正确掌握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 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 (>10min) 后方可灭菌处理, 灭菌后的物品手感干燥, 水分<3%, 灭菌合格率应达100%。

4 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003年4月1日实施了《消毒技术规范 (试行) 》, 至此, 消毒灭菌正式纳入国家法规, 为避免院内感染及相关的医疗纠纷, 消毒灭菌的监测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 对消毒灭菌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3]。

4.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每日灭菌之前必须空锅做B-D试验, 进行工艺监测, 详细记录时间、温度、压力,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每月1次, 每项检测必须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临床使用。

4.2 环氧灭菌监测

每个灭菌物品包因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 作为灭菌过程的标示;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每锅采用枯芽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作为生物监测, 结果呈阴性。

4.3 脉动真空灭菌监测

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 灭菌时将放置菌片的标准包分别置于灭菌器上、中、下中间, 灭菌后放56℃恒温下培养48h, 结果成阴性。脉动真空灭菌器, 每日晨做B-D试验, 试验图纸由黄色变为黑色, B-D灭菌合格后, 灭菌器方可使用。

4.4 空气、操作台表面、工作人员手等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1次, 做到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 操作台、工作人员手菌落总数≤5cfu/cm2。

4.5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应用时间, 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字的日常监测。新灯管使用前也要进行强度监测, 30~40W新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110u W/cm2;使用中的灯管每半年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 要求照射强度t>70u 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5 讨论

通过升级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质量,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制定严格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及规范, 并切实的去执行;加强对再生物品及其他各项监测项目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逐步达到技术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 供应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很大提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达到了临床各科室的要求, 确保了消毒物品的质量, 显著的降低了医院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孙雪莹, 王华, 宋婉丽, 等.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垒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27 (1) :1398~13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154~157.

篇4: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门诊为了搞好各种消毒、隔离工作,加强了医护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了各专业人员的认识,增强了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树立了良好的医疗思想,在重视医疗质量,做好消毒隔离制度的同时,护理部也加强了检查、监督工作,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做到了正常化、制度化。

做好门诊卫生宣传工作:我院是综合性医院,平均日门诊量达350~500人次,其病情有轻、重,停留时间有长有短,均需在较短时间内做出诊断,并予以处理,人员流动快、工作量大,又是易感染人群,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多。为此,几年来,我院一直把门诊作为一个卫生宣传教育的窗口,注重加强门诊卫生宣传工作。①做好门诊卫生宣传工作,向人民群众普及工作及卫生科学知识,定期更换宣传栏牌,向候诊病人进行卫生指导,如怎样早期发现肝炎病人、痢疾病人,怎样防止交叉感染,并设有痰盂不让病人随地吐痰,使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②院门诊实行无吸烟门诊,给来院就诊的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深受患者的欢迎。在候诊大厅,用各种形式宣传吸烟的危害以及不吸烟可使人保持健康等医学知识。

做好空气的消毒工作: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离不开空气的,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进行气体交换,都要进行人体的代谢循环。但是空气也是直接传播疾病的途径,当人们的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使机体呈易感状,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各种病原菌就可以感染上各种疾病,可见空气对人的健康有直接影响。为了做好空气的消毒工作,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几年来,我院保健科一直有专职消毒员,坚持对空气的消毒工作。

消毒隔离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我们护理员为做好宣传预防工作,使全社会重视交叉感染的危害性,堅持做到:①在院内加强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各项常规。②加强检查,提高认识,落实制度,提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③杜绝交叉感染,以达到患者早日康复

的目的。

讨 论

医院感染的管理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正在受到重视。

来院就诊的患者,既是传染源,又是带菌者,同时也是易感人群,如果医院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稍有疏忽,就很容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也可能染上各种疾病,影响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所以医院门诊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才能防止病源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

切断传染途径,控制传染源,杜绝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流行,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篇5: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

1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的实践

1.1 领导重视

加强监管。建立以业务副院长和护理部主任垂直领导的管理体系, 在院感控科的指导下, 会同后勤等部门对供应室设施设备改造更新、资金运作及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督导和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 按照规范要求全面配备工作人员所需防护设备, 满足工作人员的防护需要;医院定期安排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全面体检, 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规范工作

合理的布局。合适的环境是提高效率, 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 随着医院整体条件的改变, 医院在改造、建设消毒供应中心时, 从中心建筑布局到区域通道都严格遵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消毒供应中心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位置;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 光线通风良好, 供水、供气方便, 便于医疗物品发放和回收。设施齐全, 三区合理符合新规范的要求, 工作流程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符合感染监控的要求, 三区合理, 物流由“污”到“洁, 无交叉, 不逆流, 强制执行。气流由“洁”到“污”, 压力控制。人员进入三区按规范更换相应的衣着和鞋帽。

1.3 提高整体素质

按照新的规范要求改变过去的各种素质层次不等的不合理现象, 培养和引进具有专业知识, 经验丰富的护士。通过外派培训及院内培训等方式, 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清洗流程, 加强清洗质量的控制, 确保器械清洗的质量符合标准, 熟练掌握各种灭菌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 确保灭菌物品的合格率达到100%。

1.4 提高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 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提高, 工作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指导思想,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加强工作人员的慎独意识和高度责任感的培养, 提高法律意识, 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把消毒灭菌质量与病人的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 全面为病人服务。

1.5 实施分区域作业流程管理

(1) 污染区管理。污染区设置实际屏障 (消毒清洗机) 与消毒供应中心其他区域分开。按规程进行物品的接受和分类工作;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 清洁消毒物品, 减少器械的受损, 污染区工作人员按规范全面做好个人防护, 地面、操作台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 终末碘伏擦拭。

(2) 清洁区管理。清洁区是可重复使用器械检查、包装及待灭菌物品装载的区域。严格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和器械的性能, 及时除锈, 更换性能失灵的器械, 确保器材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包转材料分类包, 各类包装大小质量、重量符合标准。待灭菌物品装载符合规范, 保证灭菌的质量。

(3) 无菌区作业流程的管理。无菌物品的贮存及发放的区域是无菌区。设立专人管理, 按规范着装, 严格遵守无菌物品的卸载原则和操作流程, 确保灭菌效果;分类、规范贮存、运送无菌物品, 保证无菌区的温、湿度, 保证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对病区的无菌物品通过双门双锁发放, 对手术室内的无菌物品通过专用的无菌物品运送电梯运送和发放。

2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的思考

2.1 加强制度化管理

消毒供应室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例如医院消毒感染管理制度、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器械 (外来器械) 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 等等。确保各流程或操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2.2 质量控制过程的可追溯性

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 严格做好各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并做好相关资料的保存备查工作。

2.3 管理关键是人员素质的提高

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定期培训, 每个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正确掌握消毒灭菌工作操作规程, 掌握院内感染的标准, 消毒、灭菌综合知识, 强化法律观念, 不断更新消毒灭菌工作观念, 充分认识消毒供应室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真正成为医院“心脏”式功能科室。

2.4 防止职业暴露感染

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也是医院内感染, 工作人员必须对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有所认识, 正确做好标准预防, 避免接触传染和周围环境污染。正确使用标准预防不仅保护了周边环境也保护了工作人员自身。

3 结语

(1)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于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 必须要高度重视, 任何的忽视和懈怠, 都将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源头。

(2)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3)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才能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4) :1-3.

[2]张文福.医学消毒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102.

[3]黄淑萍.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8) :1005.

[4]何礼贤.后勤服务相关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与预防[J].上海护理, 2004, 4 (6) :56.

[5]WS310.2-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3.

篇6: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

1.1 图像中有尘粒或起雾, 成像模糊。

预防措施:镜子密封受损。建议不要频繁更换消毒灭菌方法;高温高压灭菌后必须自然冷却;不可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

1.2 柱状透镜断裂, 局部不成像或视野全黑等。

预防措施:内部柱状晶体碎裂, 受到较大外力导致晶体损坏。建议单独存放, 避免与其它器械碰撞。

1.3 镜子前端物镜受损, 成像不清楚。

预防措施:被电刀、激光、动力等辅助治疗设备打伤。使用辅助治疗设备时, 要保证在视野内安全操作。

1.4 镜子导光性能差, 图像显示偏暗 (光源和光纤确认正常) 。

预防措施:镜子导光束接头内光纤受污后未及时清洗擦干净。清洗保养时, 导光接头处需要拆卸清洗;注意光源亮度调整。

1.5 镜身折损, 镜身变形, 无法正常成像。

预防措施:受力弯折或摔落所致。术中调整视野角度时需保护好镜子本身, 镜子与鞘管连接时必须对准位置并用卡锁固定, 不易过猛。

2 器械类常见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

2.1 电切镜电极不通电, 切凝无反应。

预防措施:工作手件插座内部烧焦损坏, 不通路。高频电线插入时要干净、干燥, 并在使用中尽量保持不积水。

2.2 导光束导光性差。

预防措施:导光束靠近接头处外皮破裂后导致部份光纤折断。扶镜子时注意其位置, 请参考图1。

3 器械使用保养原则

(1) 每一把器械都是根据临床特定需要设计的, 都有其独特的专属功能, 不能混用。

(2) 手术中, 清洗、消毒时, 不要把内镜及器械等交叉或重叠放置, 不要依靠在消毒箱的侧壁上, 各个器械应单独平稳放置。建议有专门的器械摆放柜, 可有效避免器械因相互挤压而造成的损坏。

(3) 用软刷 (牙刷) 刷洗前端纹路和器械表面, 不要使用金属刷;应使用硬度低的流动水对器械进行清洗。所有器械必须尽可能的拆卸, 防止清洗不彻底, 用刷子仔细刷洗每一个地方, 特别是管腔、关节轴等地方。

(4) 所有器械关节轴、可活动的连接、螺纹、阀门等, 清洗完毕后必须加入润滑油。防止活动不畅。

(5) 清除器械上所有的有机物质、组织碎片、血污及冲洗液痕迹。可以用3%双氧水浸泡结痂严重的电切器械。

(6) 清洗槽应为塑料制品, 防止损伤内镜和器械表面;注意清洗槽应无孔洞无泄露, 防止小配件丢失。

(7) 清洗消毒用的液体不能带有酸性或表面活性, 否则会腐蚀金属器械。

(8) 清洗完毕后要用去离子水或不含矿物质的水冲洗, 不要使用生理盐水, 然后晾干或用压缩空气吹干, 不能残留有水份, 特别是管腔内, 否则会造成器械锈蚀和灭菌不彻底。

4 器械的消毒

4.1 常见灭菌方法及评价如表1所示。

4.2 消毒和灭菌注意事项

不要超过消毒、灭菌程序所规定的时间。要注意液体消毒的配比浓度 (戊二醛为2%) 。预真空灭菌的内镜和器械, 要等其自然冷却后再使用。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的最高耐受温度为65℃。不可高温高压灭菌的硬镜的最高耐受温度为93℃。内镜不可频繁更换灭菌方式进行灭菌, 易造成损坏。相对长的曝气时间会对器械产生损伤较大, 所以134℃蒸汽灭菌的方法好于121℃蒸汽灭菌。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熟悉、掌握内窥镜产品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简要分析腔镜镜子、手术器械类的常见故障、维护保养及消毒方法。

关键词:腔镜,器械,故障分析,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1]张洁, 杜亚梅, 王峰, 奥林巴斯宫、腹腔镜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10期.

[2]陈基明, 张莲强, 田晓东, 电子内窥镜的使用与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05期.

上一篇:粤西游日记十四的原文及译文下一篇:程序设计实习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