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4-05-15

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现代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它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而且能够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正确认识当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对于宝塔区调整经济结构、引导生产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城市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这次城市经济调研的总体安排,调研组深入全区5个市场、2个流通企业,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区商贸流通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商贸流通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繁荣市场、保障供给为目标,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以国有商业主渠道向民营经济占主体的转变;传统商业模式向各类新型业态的转变;单一经营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牢固树立“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三大理念,全力实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开发促活、提升增效”四大战略,商贸经济持续活跃,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商贸流通增速快、总量大。“十一五”期间,我区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税金分别由2005年的14.5亿元、3517万元增长至2009年的39.8亿元、7850万元,分别增长1.74倍和1.23倍,年均增速达28.7%和22.2%,现已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8%;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三年累计出口263万美元;截至目前,全区商贸企业达2064户,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2009年、2010年上半年,以商贸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47.1%、49.3%,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

(二)商品市场数量多、门类全。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市场65个,其中,物流园区3个,农贸市场11个,专业市场22个,大型超市7个,夜市2个,马路市场20个。经营范围涉及农副产品、日用生活品、钢材、汽车、建材、装潢、家具等,经营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批发、零售并举,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骨干、小型商店为基础的城乡流通体系。

(三)商网布局核心显、特色明。经过多年自由发展,我区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区,八大特色区的商业布局,一个中心区即以购物、餐饮服务为支撑的二道街核心商务区;八大特色区即以电子产品为主体的的南关IT产品区;以百盛、移动大厦、联通公司为主的通讯器材市场;以王家沟为主的钢材市场;以王家坪、圣明宫为主体的建材市场;以荣利和宝塔为主体的日用生活品批发市场;以南二十铺、枣园路为主体的汽车交易市场;以白坪、盛大等为主体的家俱市场;以高峁湾、河庄坪等为主体的农机交易市场等。商网改造成效明显,共改造新建城区商网30多处,改扩建了12个乡镇13个农贸市场,新增营业面积5万余平方米,城乡商网规模和购物环境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新型业态发展快、潜力足。超市、便民店、专卖店等不断涌现,邮购、电视购物、信用消费、网上购物等从无到有,典当、拍卖、代理、配送、直销等业务发展较快。肯德基、好利来、联想、IBM、民生家乐等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先后入驻,引领了消费,推动了发展。

(五)经营主体多元化、方式活。目前,我区商贸流通业经营主体已实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私营、个体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经营格局。同时,区内部分规模大、效益好的商贸企业,如延百、银海、亚圣等,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战略,积极向房地产开发、餐饮、住宿、影像、广告、金融等领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拓展发展空间。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总的来说,我区商贸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成绩有目共睹,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已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共识,但是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严重制约了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商网规划严重滞后,布局不尽合理。多年来,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商业网点无序发展,城区大型零售网点过于集中于市中心地带,新建区域商业配套服务欠缺;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处在城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发展空间,而城郊近年来兴建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功能全的专业市场却大量闲置;同时,在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开发商受利益驱动,一些较大商网被分割出售,造成经营管理困难,如丽融购物广场关停等问题。

(二)商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国有商贸企业大多数人员多、债务重、历史包袱沉重,在市场竞争中,基本处于劣势。而且经营方式单一,多以租赁承包为主,缺乏自主发展、自主创业的能力。辖区内民营企业大都规模小,年销售额过亿的企业仅有3家。同时,区内各商贸企业大部分仍以传统的零售经营为主,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一些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缓慢,制约了全区商贸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三)农村消费市场不健全,环境差。近年来,虽然我区农村发展了一些专卖店、超市、连锁店等新型的零售业态,但规模较小、产品单一,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发挥的作用有限。一些大的企业集团虽看重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但由于农村地域广,经营成本高,商品利润薄,农民购买力低,很多大商家和企业集团不愿意到农村开拓市场,造成农村商业流通网点少,经营形式落后,影响了农村市场的拓展和消费潜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监管力量薄弱,导致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大量涌入农村,致使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

(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慢,管理难度大。面对多种经济成分、多种企业类型参与的商贸流通竞争的格局,政府在流通宏观指导、服务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思路还不够宽,办法还不够多。特别是作为商贸行业的主管部门商务局仍然延续了过去以管理国有商贸企业为主的职能,不能根据行业发展新形势,理清思

路,转变职能,在政策鼓励、行业管理、调控手段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大了政府对商业调控、管理的难度。

(五)行业协会缺失,自律意识差。行业协会是连接行业与政府的桥梁与纽带,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区商贸流通各行业至今没有成立一家行业协会,缺乏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造成各自为阵,无序发展,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我区发展的亮点在商贸,发展的潜力在商贸,为财政做贡献的希望在商贸。我区发展大商贸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即将开始,陕甘宁经济区的发展已列入国家重点层面,国家必将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向西部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倾斜,我区将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扶持,为商贸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二是区位优势。我区是延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承关中,北接榆林,辐射晋宁蒙,交通快捷便利,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交汇,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是人文优势。我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去年全区旅游达386万人次,仅住宿和餐饮业就实现消费额5.6亿元,而且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来延旅游人员必将大幅攀升,随之带动吃住行等一系列需求,为商贸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四是经济优势。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2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771元,人均消费支出达108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47元,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五是空间优势。近年来,延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2015年城区人口将达到60万,2020年将达到80万;预计2015年城区面积将达到60平方公里,2020年将达到70平方公里,人口和城市面积的不断增加,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在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消费增长为主线,以重大商贸项目为支撑,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统筹兼顾,合理进行网点布局,科学调整商业业态,重点建设两大核心商业区(二道街商业核心区、百米大道商业核心区)、三级商业服务网络(区、乡、村)、四大物流中心(大华物流中心、丰泉物流园区、尹家沟物流中心、碾庄汽车产业城),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陕北地区商贸物流服务中心,促进区域经

济转型升级。“十二五”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96.5亿元。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重点要在以下五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制定出台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上取得新突破。科学的商贸发展规划是保证城市商贸业有序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按照“高起点、高水平、二十年不落后”的要求,结合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区商务局牵头,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专业机构尽快制定商贸业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规划要包括主城区网点布局、业态发展规划,主要城镇商业发展概略等内容。鉴于市区同处一城的实际,规划一经确定,要协调市上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如对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可由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确认意见书;对新建和新开展经营的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新建和改扩建,由市区商务主管部门依据规划和规范程序进行预审,对重要的大型商业设施、批发市场项目、特殊流通行业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各界代表的意见。

(二)在政策激励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政策支持是促进商贸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设立宝塔区工商发展基金,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按照“奖大扶小”的原则,对年区级分享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优秀商贸企业按照每年递增额的3%予以奖励。对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商贸企业,经商务、财税、工商等部门评估审查后,对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商贸企业,可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同时,建立企业联系制度,确定重点商贸企业,由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实行“一事(企)一议”制度,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商贸项目,采取“一事(企)一议”政策,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十二五”末发展5-10家年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

(三)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上取得新突破。一方面,加大现有市场整合力度,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对城区各专业市场进行整合,主要是:把宝塔批发市场搬迁至燕沟副食品批发市场;把黄蒿洼建材市场搬迁至枣园大华物流中心;把向阳沟蔬菜批发市场、黄蒿湾瓜果批发市场搬迁至丁家沟农产品批发市场。另一方面,重点支持建设大华物流中心、丰泉物流园区、尹家沟物流中心和碾庄汽车产业城,在手续办理、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特别是碾庄汽车产业城的建设,要以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将城区各类汽车农机销售、维护、保养、装饰等行业取缔整合,统一规划至碾庄园区,并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汽车4S店入驻;碾庄汽车产业城建成后,汽车城正常运营,可引进50家中小企业入驻发展,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税收6亿元,安置就业3500人。同时,依托我区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在重点交通干线旁、城郊沟道再规划建设5-10个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大中型专业市场,进一步提高集聚辐射能力,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2个年交易额在50亿以上的物流园区,建成3-5个年交易额在20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2-3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在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电子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水平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全力推动我区物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四)在建立健全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上实现新突破。目前,城区二道街是全区的商业核心区,但是过于集聚的商贸企业,给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布局的不合理,不利于人民群众快捷便利的购物需求。结合市上“东扩”的城市发展战略,要在城区百米大道中段大力打造延安“第二商业核心区”,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等,力争三到五年时间将该区域发展成为我区的又一商业中心。同时,围绕搞好社区服务,全力实施社区商业“双进”(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引导和鼓励如延百等大型商业企业向居民小区延伸,开设一批小型超市、便利店、打折店,方便群众购物,逐步提高企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力争建成1-2家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3-5家省级商业示范社区。以“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和“家电下乡”等活动为契机,着力改善提高中心集镇的商网配套实施,并依托城区大型商贸企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3-5家乡镇物流配送中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在各行政村建设标准化日用百货农家店,力争“十二五”末农家店覆盖率达到90%。逐步构建以城区商贸流通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城乡三级商品流通网络。

篇2: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特点

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19%(市区19.8亿元,占全市的52.69%)。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商贸流通繁荣活跃。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商贸企业(经营户)近8500个,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市区2500户、2万人,2008年实现销售额15亿元(其中市区7.5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不仅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而且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二)商贸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市委、政府大力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在市区建成了新世纪商厦、利通商厦、购物中心、信邦电器、盛世开元商厦、义乌商贸城等商业基础设施。依托老城区明珠广场实施商贸核心区改造工程,对商贸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了外立面改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并建成运营国贸大厦,形成了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繁华中心,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吸引了广大市民及周边群众到市区购物休闲。结合新区开发建设,实施迎宾街打通工程,将民珠广场和盛元广场连接起来,开辟了新区和迎宾街两个商业带。

(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流通业态开始从传统业态向现代流通业方向发展,在增强市区中心商贸核心区凝聚力、辐射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先后引进了新华百货家电连锁、新华百货超市、北京大中电器连锁店、itat连锁店、德克士等多家商业、餐饮连锁企业落户市区。目前,市区已建成连锁企业超过10家,发展连锁店近千个,专卖店近百家,基本形成了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等各种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购物环境有了大的改善。

(四)市场建设力度加大。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91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7个(市区7个),消费品市场70个(市区23个),其它专业市场4个(市区2个),全部市场占地124.08万平方米(1881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1亿元,拥有摊位3万个,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交易额5000万至1亿元的市场有13个,过亿元的有7个。市区先后建成铁市场、木材建材市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东郊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零售市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东郊瓜果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定点农贸市场。同时,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区域改造工程,完善了功能,提高了档次。实施东郊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农改超”工程,改善了环境,扩大了经营范围。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五)特色商贸优势显现。清真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从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个体经营户15.7万家,从业人员24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规模以下中小清真食品加工企业139家,清真餐饮业2200家。全市有清真粮油副食品加工企业364家,清真乳品企业16家,清真肉食品加工企业21家。同时,在市区规划建设了清真食府,有力带动了清真餐饮业的发展。2008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gdp的18.3%。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已涌现出了“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食品”、“夏进乳品”、“万绨旎民族服饰”、“中桦雪面粉”等一批知名品牌。

(六)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全市有进出口企业8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 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1210万美元,增长10%,主要出口商品为果汁、裘皮、蜂蜜、羊绒等,出口国家有日本、韩国、德国、美国、蒙古等国以及中东、中亚等地区。

(七)发展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及时提出了“繁荣商贸流通产业,重振**商埠雄风”的战略决策。在全市上下开展了“繁荣商贸流通产业,重振**商埠雄风”的征文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吴政发[2005]92号),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重点、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先后组团赴浙江义乌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积极开展与义乌的商贸流通对接,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成立了阿语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工作站。目前,在义乌的宁夏阿语翻译有近2000人,其中**阿语翻译达1000多人。组织**商户到义乌学习考察,推动了两市商贸往来。以上工作,为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

是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衡。山区发展慢,总量低,川区发展快,总量高,尤其是市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势突出。二是与周边的银川、石嘴山、乌海、平凉等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偏低。三是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特色商贸流通业特别是清真食品产业、穆斯林用品产业、粮油加工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商贸流

通企业的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商业设施的规模、布局、结构和商业业态结构等不够合理,尤其是新型业态向农村发展滞后,商业网点布局疏密不均,商业街区规范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划行归市、集聚经营的规模。五是商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服务功能等软件建设不够先进。

三、对策及建议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加就业、提升水平为着力点,以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连锁经营、努力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等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式、多层次的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体系,使商贸流通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类商贸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功能互补。按照“政府主导、严格规划、市场运作”的要求,加快市区综合建材城、东郊蔬菜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市场、青铜峡仔猪市场、同心果蔬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的改造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市场10个,过5亿元的市场5个,并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区域改造工程,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在牛羊肉深加工及增加附加值上做文章。同时,根据现有商业街区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划行归市,加快市区专业街区规划建设。

(二)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广泛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形式,对传统商贸流通方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大力推广连锁经营,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引导市区现有规模较大、品种全、信誉好的商业公司如人人乐超市向社区、街道、农村延伸,盘活闲置场所开办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扩大经营范围,方便广大群众。扩大连锁经营的领域,支持连锁经营向多业种、多业态发展。推动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由个体工商户向公司企业为主转变,推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

(三)抓好特色商贸流通业。一是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重点抓好市区涝河桥批发市场、通达公司、同心阿依河、盐池余聪清真牛羊肉深加工及“沙漠王子”清真肉食品配送、金瑞速冻食品、安麦隆休闲食品、埃素羊杂真空包装等项目建设,开拓中东、马来西亚市场。积极扶持皮、毛绒加工产业及民族服饰企业,促其上档次、上规模。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加快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吸引一批中小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区,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要尽快成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研发中心,加快产品研发,提升产业层次。二是加快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认定。成立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与国际穆斯林产品认定标准的对接,特别是与马来西亚halai认证标准的对接,将“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夏进牛奶”、“沙漠王子”、“精艺裘皮”、“万绨旎”等品牌推向国际市场。三是加强与义乌的商贸流通对接。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加义博会、义乌副食品展销会等会展活动,大力推介**特色产品。借鉴义乌的先进的经营理念,发挥商埠优势,打造义乌—**—中东三点一线贸易网络。扩大**市阿拉伯语翻译培训班的规模,向义乌乃至中东输送更多的阿语翻译人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对准备招商的项目精心策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项目的可行性、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事前进行认真分析,努力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明确招商区域和对象,并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招商策略,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坚持“签约的项目抓开工、在建的项目抓投产、投产的项目抓达效”,加大措施,步步跟进,抓好重点商贸流通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建成一个,成功一个,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和发展。重点要积极走出去,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外省市大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到**投资置业,共谋发展。

篇3: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武汉市为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实施了服务业升级计划, 电子商务也被作为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2011年11月, 武汉市获批为国家电子商务第一批试点城市。2012年5月, 口区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2年武汉年销售额过亿的电商只有6家, 年销售额超过千万的也只有20家。2013年, 武汉市规模以上电子商务企业达到130余家, 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720亿元, 同比增长40%;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苏宁易购、亚马逊、1号店、当当、凡客等9大国内电商龙头企业纷纷在武汉建立了华中总部、区域运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虽然武商、中百、中商、汉商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均建立了企业网站, 通过信息化实现了集团总部、配送中心、销售门店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但是它们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额在企业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以武汉最大的两家商贸流通企业为例:2012年武商集团、中百集团实现销售额530亿元, 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额却只有2000万。自2011年11月武汉市被认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来, 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电子商务相对发达的北上广深杭和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城市目标相比, 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二、电子商务对武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电子商务使交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它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电子商务提高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的社会化程度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供需双方能够及时分享有关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的社会化在提高信息效用的同时也促进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的社会化。同时, 电子商务也使武汉商贸流通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商贸流通企业的仓储设施、运输工具可以在更广的社会范围内更好地服务于其它企业, 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物流的社会化。

(二) 电子商务降低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的流通成本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企业和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搜寻有关的交易信息, 因此交易双方的信息收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 企业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与消费者完成交易, 交易环节的减少不仅缩短了双方交易的时间,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三) 电子商务提高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的流通效率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商贸流通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得到了有效地重新整合, 随着流通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商流、物流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同时, 随着流通中间环节的大大减少, 商贸流通业的流通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 电子商务改变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的流通格局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批发和零售企业的边界被彻底打破, 在强大社会物流的支持下, 电商不再是单一的批发商或零售商。同时, 许多传统中间商在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后存在的形式和职能也发生了相应地变化, 所以这些也改变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的流通格局。

(五) 电子商务提高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企业可以更快捷、更高效地服务于自己的目标消费者, 更好地满足目标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 电子商务也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 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

三、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来说,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 北上广深杭等电子商务相对较发达的城市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例如, 除了需要办公场所外电子商务对仓储场地的需求较大, 北上广深杭等城市为此专门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为企业提供良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行业竞争力。而我市目前的用地指标很难满足大量企业投资和入驻的意愿, 这在客观上影响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电子商务产业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行业的产业链相对较长, 要提高电子商务的产业竞争力, 就必须着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我市目前缺乏将电子商务上下游及相关产业整合起来的有效办法, 再加上为行业服务的企业数量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 这也导致了我市电子商务产业整合能力相对较低。

(三)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极度欠缺

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 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和支付宝等支付平台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行业规则的制定者。而武汉极度欠缺做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 这也决定了武汉电商企业在产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四) 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 武汉市的物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 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运作模式相对滞后, 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同时, 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 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对客户的服务也基本上依托第三方平台, 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武汉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 无法吸引和留住电子商务的优秀人才

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林立, 每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电子商务优秀专业人才, 但是本地电子商务优秀专业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例如, 很多本地培养起来的优秀电子商务优秀人才在长三角、珠三角担任了电子商务企业的高管, 像凡客、1号店、等知名电商创业团队均为湖北人。而相比之下, 我市对电子商务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 武汉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吸引和留住这些电子商务的优秀人才。

四、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为了推动服务业的升级和加快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 武汉商贸流通业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其具体对策主要有:

(一) 不断优化武汉市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

要大力推进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首先要不断优化武汉市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要统筹协调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 要不断优化各项政策的支持, 及时制订并出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操作细则, 从财政资金、税收、企业上市、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

(二) 从推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来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从推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来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我们要积极鼓励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利用现有的网络交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来扩大销售, 要积极应用移动电子商务, 同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要大力推动企业内部网络资源的整合以及与外部电商平台的对接。

(三) 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在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把培育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方面, 我们要通过培育和引进的方式,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另一方面, 我们要通过加快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四) 不断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

在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一方面,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和电子商务支付体系, 确保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另一方面, 我们要大力发展电商物流, 有效破解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

(五) 大力培养并积极引进电子商务的优秀人才

在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 优秀电子商务人才是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发挥武汉市的科教优势大力培养电子商务的优秀人才, 要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本地电子商务优秀人才;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加大对各类电子商务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 通过内培外引来促进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摘要:近年来, 武汉市为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实施了服务业升级计划, 电子商务也被作为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武汉商贸流通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电子商务发达城市和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城市目标相比, 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本文在分析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电子商务对武汉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 对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武汉,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仲锁林, 倪海清.探索有江苏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电子商务在江苏省商贸流通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商论, 2013 (1)

[2]赵永祥.武汉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10-26

篇4: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合肥市;商贸流通;零售业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727;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4-0001-03

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1]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合肥商贸流通业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2014年合肥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9.69亿元,约是2010年839.02 亿元的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GDP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37.02%上升到2014年的37.79%。2014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1372户,全年实现零售额1282.79亿元。在产业贡献方面,2014年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为456.74亿元,占全市GDP和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值比例达到8.9%和22.5%,从业人员超过十万人。[2]可见,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促进合肥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一、合肥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商贸流通业结构趋于优化

随着国内外流通企业进入合肥市场,以及本地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合肥市商贸流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和调整。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特许经营、便利店等流通方式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社区便民商业发展较快,社区

餐饮、便利店、生活超市、快递配送、菜市场等便民网点不断增加。在电子商务流通方式上,打造了一批B2B交易平台、B2C购物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及其它新型电子商务平台,如中国安徽粮食批发市场交易网、合肥百大集团的百大易商城、小蚂蚁市民菜园等,为商贸流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

通过“内培外引”,合肥商贸流通企业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4年中国零售业百强排名,合肥百大集团位居第14位。[3]安徽同庆楼、蜀王餐饮投资、老乡鸡等餐饮企业,跻身中国餐饮百强。周谷堆批发市场、安徽大市场、裕隆农资、徽商钢材等一批产业特色专业市场形成。2014年,10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有16个,交易额达1037.32亿元,辐射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4]同时,吸引LV、Gucci、Dior、Armani等国际一线品牌进驻,商业国际化程度和品牌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市场监测与监管能力全面提高

市场监测和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市场调控和市场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实施“双百市场”、“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等工程,已建立起全

市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反应和处置能力,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加强对全市流通领域治理整顿,使合肥的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为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商贸流通基础平台不断务实

在我国大力推进传统流通方式转型的背景下,合肥市抓住长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合蚌芜创新实验区等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国家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建设,围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这一主线,有力地推动了商贸流通领域基础应用平台、数据库和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商贸流通工作的服务水平。[5]

二、合肥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机遇

1. 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合肥市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力度,相继出台《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文件,使得商貿流通业发展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物流园区规划一级城市”、“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等一系列与商贸服务业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加速推进,为合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新机遇。[6]

2.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定位。随着《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虽然合肥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南京、杭州有较大的差距,但融入长三角地区将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为扩大商贸流通业的辐射力,建立特色鲜明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机遇。[7]

3.交通基础设施的便利性。随着合肥市“米”字型高铁构架的完善,高速铁路发展进入新阶段,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极其便利,进一步放大同城效应,更加凸显了合肥市的区位优势。“十三五”时期,合肥市轨道交通将建成通车,站点商业的规划建设将成为重点,人口将呈现出向地铁沿线和地铁站节点集中的趋势,将有效缩减合肥市居民购物消费的交通时间和成本,改善购物环境,拉动潜在消费。因此,交通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对合肥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挑战

1.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不强。虽然近年来合肥市商贸流通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对本土产品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作用还不明显,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仍然不强。2014年合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GDP中的比重为37.79%,远低于南京的47.24%和杭州的41.71%。可见,合肥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发挥不够,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面临的竞争压力巨大。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合肥市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紧密。相对来说,周边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大中型城市商贸流通业较为发达,人力、资本、信息等要素将向这些城市进一步聚集,合肥市商贸流通业将在规模能级、品牌档次、信息化等方面面临挑战。[8]

3.商贸流通业体系不合理。合肥商贸流通业中传统业态仍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网上销售、电子订货等技术应用较为不足,专业市场的虚拟化经营处于初级阶段。[9]

4.新兴业态与新兴行业的挑战。合肥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创新能力、资本周转速度、物流分销成本等方面水平不高,随着国家“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战略的实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占合肥市商贸流通业主导地位的传统商贸流通业必将面对新兴业态和新兴行业的挑战。

三、促进合肥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

(一)鼓励多元化零售业态发展

结合合肥市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发展多元化的零售业态,创新销售模式。重点提升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等大中型商业设施水平,营造良好购物环境;鼓励百大集团、安徽商之都等大型实体零售企业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店线上线下发展,培育建设一批产品丰富、特色鲜明、消费便捷、售后服务完善的网上商城;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各种便利店、专卖店、连锁店等;实施特色商业街区示范建设工程,引领特色街区建设。通过零售业态的多元化,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行为和购物需求。[10]

(二)创新发展流通领域电子商务

以合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速电子商务与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流通领域电子商务。通过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生产基地+社区直配”示范点建设,构建农产品和工业品城乡双向流通体系。通过互联网实现国内外要素市场的有效对接,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通关一体化改革和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国际贸易的便利化。

(三)构建高效物流基础平台

以“全国物流园区规划一级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发展和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为契机,促进物流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融合发展,加快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快速综合物流网络体系,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长江经济带的国家级物流枢纽重要城市。依托合肥综合保税区、合肥出口加工区、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国际化流通体系。

(四)推进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物联网、云计算、GPS、GIS、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各环节的应用,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业变革。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利用EOS、EIS等信息交换方式,向设计、研发、生产、物流环节等环节延伸,在供应商、制造商等上下游企业之间构建稳定的供应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通过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智慧商圈、智慧物流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推进创新现代流通商业模式,整合各类社会资本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现代商贸流通业新格局。[11]

参考文献:

[1]许文芬.我国商贸流通业与高端服务业的价值链融合及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20):24-25.

[2]安徽省统计局.2015年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89-295.

[3]张云河.我国商业零售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对外经贸,2015(10):58-61.

[4]蒋瑜香,付艳,黎静等.新常态下朝新目标阔步迈进[N].北京青年报,2015-01-21(5).

[5]尹丹娜.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服务粒度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2):45.

[6]李征.电子商务影响力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22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证据[J].国际商务,2015(5):104-113.

[7]方烨.长江经济带将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N].经济参考报,2014-09-26(3).

[8]袁永友.中部城市商贸流通及服务业品牌塑造与差异化发展探讨——以服务外包园区为例[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6):13-15.

[9]吴菁芃.中国商贸流通业物流系统建设市场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5):119.

[10]夏继军.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J].现代商业,2015(20):18-19.

[11]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据[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6):631-639.

(责任编辑 高道友)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Hefei

ZHU Chao-cai

(Commerce Circulation School, 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Hefei 231131, China)

Abstract: The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Hefei has man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such as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deputy cen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fine macro policy environment. But it also has challenges such as weak leading role, greater competitive pressures, unreasonable circulation system and challenges of new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 Hefei, the author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encouraging diversified retail formats,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e-commerce in circulation field,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logistics platform,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mmercial circulation industry and so on.

篇5: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

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03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04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04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04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八大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二、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车货运站启用和海霸王冷冻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安靖镇为中心的大型批发物流、仓储集散中

心建设,设计科学、合理、流畅的人流和物流两条动线,即商业设施的空间结构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流的进出和购物的便利;要有足够的物流通道和现代化停车场地,以及配套的现代化基础设备,确保大批量商品的快速流动。三是做强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重点抓好郫筒、犀浦、安德、友爱等镇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拓展现有市场功能,配套农产品整理、包装、深加工功能,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水平。

(二)培育发展三大商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商圈。近年来,我县先后引进各类大中专院校14所,在校师生近9万人。校园经济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要抓住校园经济圈内消费客源稳定,消费水平较高,消费方式求新,消费种类相对集中,信息型消费量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配套完善商业、服务、娱乐等设施,并加强依法管理力度,整合校园经济,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住宅小区商圈。随着我县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拆迁农户集中居住区的增加,应有针对性地规划商业地产,建设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增强对内吸引和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失地农户的再就业。三是大力发展配套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的物流、服务经济圈。针对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不同发展阶段对流通的需求,规划建设物流配套设施。近期以提供基本建设必需的物资、服务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远期以进港企业的生产原料和生产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

(三)关联行业相互配套,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商贸流通与餐饮业配套发展。我县作为区域性的组团商业中心和人居休闲中心,购物、餐饮、休闲和娱乐等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有特色,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目标市场,确定不同的主体和风格,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中心商业区要超前规划和发展,以起到龙头带动和导向性作用。二是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配套发展。要配套高新西区、现代工业港的发展,主动承接成都各类批发交易市场的外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安靖火车客货站,逐步在犀浦、红光、安靖片区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建成物流配送连锁网、仓储运输网等,同时,进一步建立配套的仓储、货运市场,发展客、货交通,促进运输业和汽车服务业发展。三是餐饮、娱乐、休闲业和观光农业相互配套发展。针对我县餐饮、娱乐、休闲业发展持续低迷、对外竞争优势不明显等现状,制定餐饮、娱乐、休闲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筹建餐饮、娱乐、休闲集中发展区,同时,与我县友爱“农科村”、三道堰“水乡休闲”、清河“花木集中发展区”、唐昌“横山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等配套规划发展,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打造出一批象“杨鸡肉”、“蒋排骨”、“川西水乡”等生态休闲娱乐餐饮品牌,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商贸与会展经济配套发展。会展业的发展会产生1:100的带动效应,直接带动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休闲娱乐、金融商业等相关产业。我县应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或全国类型的大型会展活动,主动承接成都各类会展分会场,以大型重点项目为载体,结合旅游、房产、娱乐、餐饮业的发展,举办生态旅游展、民俗美食展等会展,创造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良好的对外交流环境,培育商贸经济新增长点。

篇6: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共有各类超市、市场222个,从业人员9.89万,年市场贸易额300亿元,年缴纳税费1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8个,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贸易额增长加快。近年来,衡阳的流通消费水平有较快的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平均13.75%的增长率。去年的增长达到17.9%,总额达到272.36亿元。二是现代流通迅速发展。在城区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渐成规模的“商圈”。珠晖区形成以江东综合市场为中心的“批发业商圈”。石鼓区形成了以晶珠广场、步步高超市、泰阳商城等为中心的大型百货、超市“晶珠商圈”;以常胜路为主线,依托香江百货、时尚春天、国美电器等大型高档购物中心,形成了零售、服装、餐饮、家电等商业特色的“常胜商圈”;依托石鼓广场、酒吧一条街等中心,形成“江滨旅游休闲商圈”;以107国道为主轴,依托松木工业园、雁城大市场,立足湘南,辐射全省,形成了“松木物流商圈”。雁峰区,以雁峰宾馆、华天大酒店、神龙百度酒店、林隐酒楼等为特色,形成了高档宾馆、餐饮的“回雁商圈”。以解放路移动、联通、电信公司为中心,形成了通讯器材、通讯业为主的“信息产业圈”。三是消费热点不断增多。各区努力开拓消费热点,节假日经济拉动明显,新的消费热点日益发展壮大,“农家乐”休闲娱乐方式带动了宾馆、餐饮、娱乐休闲、保健养生行业全面火爆,城市居民的消费意识得到扩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中高档商品热销,消费品市场更加活跃。

二、近年我市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工作举措

1、科学合理绘制蓝图。认真编制了《衡阳市2003年-2020年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最近,我局以“加快衡阳商贸流通业发展”为课题,由局长龙杰牵头,分管副局长刘克春具体组织综合统计科、市场建设科、市场运行科、商贸发展科成立调研小组,从8月12日至9月10日,深入到县市区商务局和骨干流通企业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反复讨论,形成了一些想法和建议。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各类超市、市场222个,从业人员9.89万,年市场贸易额300亿元,年缴纳税费1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8个,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贸易额增长加快。近年来,衡阳的流通消费水平有较快的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平均13.75%的增长率。去年的增长达到17.9%,总额达到272.36亿元。二是现代流通迅速发展。在城区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渐成规模的“商圈”。珠晖区形成以江东综合市场为中心的“批发业商圈”。石鼓区形成了以晶珠广场、步步高超市、泰阳商城等为中心的大型百货、超市“晶珠商圈”;以常胜路为主线,依托香江百货、时尚春天、国美电器等大型高档购物中心,形成了零售、服装、餐饮、家电等商业特色的“常胜商圈”;依托石鼓广场、酒吧一条街等中心,形成“江滨旅游休闲商圈”;以107国道为主轴,依托松木工业园、雁城大市场,立足湘南,辐射全省,形成了“松木物流商圈”。雁峰区,以雁峰宾馆、华天大酒店、神龙百度酒店、林隐酒楼等为特色,形成了高档宾馆、餐饮的“回雁商圈”。以解放路移动、联通、电信公司为中心,形成了通讯器材、通讯业为主的“信息产业圈”。三是消费热点不断增多。各区努力开拓消费热点,节假日经济拉动明显,新的消费热点日益发展壮大,“农家乐”休闲娱乐方式带动了宾馆、餐饮、娱乐休闲、保健养生行业全面火爆,城市居民的消费意识得到扩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中高档商品热销,消费品市场更加活跃。

二、近年我市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工作举措

1、科学合理绘制蓝图。认真编制了《衡阳市2003年-2020年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十一五”衡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对各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对商贸中心区、副中心区、商业特色街、物流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大型工业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都作了规划。基本形成了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大型零售商场为骨干,以商业特色街和商贸市场、便民连锁店为依托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商业网点体系。

2、建立和健全各行业协会。重点加强餐饮、美容美发、拍卖典当、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点、二手手机市场、牲畜定点屠宰、酒业、市场等行业协会组织的健全和管理,促进他们依照市场经济规律科学、规范、依法运营和竞争,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

3、加强市场运行监测调控。建立了“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百县农村”、“应急商品数据库”五大直报系统,市场监测分析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重大节假日的市场监测工作更加认真、及时。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消费安全经营、食品卫生及市场供应都完全进入了督导检查和监控视野,成为监控重点。衡阳的市民可以放心消费、安心购物、舒心享受了。同时,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切实加大,私屠滥宰、售卖假冒伪劣酒类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市民日常消费和使用食品、果蔬、农资等不安全、不放心、不实惠的问题得到较大改善,老百姓基本上可以任意在市场上购买到放心肉、放心酒、放心蔬菜等各类消费品了。专项整治和文明执法得到了市民认可,市场经济秩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

4、举办衡阳市商贸服务业“三百强”评选活动。为提升全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市政府主办了商贸服务业“三百强”评选活动,由市商务局、餐饮和美容美发两个协会、相关职能部门和12个县市区政府承办。从2007年7月20日至11月底,历时4个多月,200余家餐饮、美容美发、保健按摩企业共计300多名选手参与竞技评选,经过县市区初评初赛、市级决赛、专家评审、市民参与网上投票等程序,评选出55家雁城名店、100名雁城名师、100道雁城名菜,并从中评选出具有衡阳地方特色的100道菜作为“雁城湘菜全席”。在南岳寿文化节衡阳名菜主题晚宴上得到全国各地新闻记者、旅行社老总和宾朋的交口称赞。这一评选活动,形成了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浓厚氛围,也为更好发展衡阳商贸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重点市场、特色街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从2007年开始,对各城区实行新增商贸企业台帐管理,重点考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及在五城区规划发展11个专业批发市场、3个配送中心、5条特色街建设,引进13个500万以上流通企业、城区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新增投资2000万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及百年“老字号”挖掘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

6、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项目。2007年,衡阳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和归行纳市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对大型物流园区、专业商场、特色商业街、五星级酒店以及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服务性项目的市级行政性、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除省级以上机关明文规定不能减免的项目和工本费外按50%征收。不能减免的收费项目按下限征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商贸流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四低”,即消费率低、市场集中度低、流通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以及流通效率低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1、认识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商务局作为组建不久的政府工作部门,对于商务工作的权责、作用,上至政府其他工作部门,下至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依然认知不够,仍然存在工作不支持、不协调,甚至相当抵触。而衡阳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又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导向不明。较长时间以来,在政策扶持上,扶持工业、农业的政策措施较多,力度不断加大,有专项发展资金,而流通服务业基本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二是融资难。多数商业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抵押担保,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十分困难;三是水电气价格过高。经营成本大,商业企业的水、电、气价格远远高于工业企业,如餐饮业水价达2.2-2.4元/吨,茶楼、美容、美发4.8元/吨,电价1.03元/度,与工业企业同网不同价。

2、体制不顺,商务执法难度大。一是责权不对等。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拥有法定的行政权力。这些行政权力主要以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和办理事项的形式出现,主要包括5项行政许可、25项行政处罚和13项其它行政行为,主要涵盖了外资外贸、牲猪定点屠宰、食品安全、酒类管理、煤炭经营、报废汽车、拍卖、典当、民爆器材行业。但地方基层商务主管部门在职责逐级延伸和放大的同时,却又缺少保证充分履行职责的相应职权和手段。以拍卖、典当、直销管理等特许行业的行政许可为例,法定的行政许可、审批、处罚权限全部在省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只有指导申报权限,县区级商务主管部门没有法定的相应职权。由于这些职权没有适度下放,而这些经济活动的触角又早已延伸到最基层,从而导致基层主管部门无所适从、无法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有序监督和管理。二是商务执法难度大。按照目前颁布施行的涉商法律法规,基层商务部门执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困难,市县两级未成立专门的商务执法机构,没有专业的执法人员,归口的依法行政行为分散在机关的各个科室,这些科室本身职责繁多,无人手、无精力执好法。即使在开展的零星执法活动中,由于部分法律条文中与其他部门的执法行为有交叉的现象,容易出现“依法打架”的情况,所有这些商务执法的被动局面已经大大地阻碍了商务权责的全面落实。

3、基础薄弱,企业竞争力不强。我市现有的流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组织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规模企业少。没有形成一个有较强实力、较大影响、对本地贸易业能起主导作用的企业集团。现有的零售企业没有形成繁华的购物中心或中心街;按现代流通方式设计要求的具有标志性的大型百货商场少。餐饮业低档餐馆多、酒楼多,高品位的餐饮业企业较少。美容美发健身等店铺散小差。数量虽多,但星罗棋布,规模小、环境差、品位低、管理不规范,大家竞相打价格战。一个酒家,昨天食客满堂,今天有可能关门停业。市区内存活3年以上的餐馆不到50%;全市存在10年以上的“老店”,仅有林隐、曲园、红龙等少数几家。(2)上规模的市场少。我市拥有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商品市场总数的11.1%,没有形成全省、全国性的知名企业,大部份市场还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商贸形式居主导地位。(3)现代物流滞后。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保税仓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现有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小、布点分散、设施老化、功能单一。

四、几点建议

1、理顺职能,切实改变难有所为的问题。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现代流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火车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目前商品生产已从总体短缺变为总体过剩,商品流通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流通决定生产,商贸流通已经成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立足大工业、抓好大流通,把流通服务业摆到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我市流通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建议:一是要以市长为组长,建立高规格商贸流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作用,用强有力的领导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二是要由以市级商务主管部门牵头,以《拍卖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等法规为重点,参照农业执法大队工作法,成立商务执法大队,专门从事商务执法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消防、国土、建设、交通、环保、工商、质监、安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理顺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职能关系,进一步明确职能、权限和责任,发挥服务和规范的作用,提高行政效能。四是要将商贸流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用目标考核来保障商贸流通的发展。

2、整合资源,切实改变自由发展的现状。

一要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商业网点规划是一座城市拉开骨架、提升地价、完善设施配套的基础,是新型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建议国家早日出台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有关条例。各县市区要尽快聘请专家编制商业网点规划,报市(县)市长为主任的市(县)级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简称“大规委”)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对每个商业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网点规划进行严格审议,建立市场准入听证会制度,完善项目审批程序,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二要做强做大商品批发市场。首先要巩固现有的上规模、有前景的专业批发网点,继续采取得力措施规行划市,做大做强华源装饰材料市场、五一副食品批发市场、中湘五金机电市场、湘江小五金批发市场等批发网点。其次要发展一批新的网点,抓紧建设农资市场、化工产品市场、小商品市场、钢材市场、汽车市场等专业市场,确立我市在湘南的区域现代商贸中心地位。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坚持“政府规划先行,企业自主运作,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的发展原则,构建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各种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成以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保税仓、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松茶、白沙洲两大一级综合物流园区和13个二级专业物流中心的物流网络。支持大型连锁、批发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业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鼓励工商企业注重自身核心业务,把原材料采购、仓储、产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积极扶持若干家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为契机,积极引导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与大型商品连锁企业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推动农产品直接向连锁超市、便利店配送。

四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发展楼宇产业是承接世界第三次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是振兴衡阳历史性的机遇。楼宇经济具有产业集聚、人才集聚、信息密集、资金汇集等特点,以其投入产出比高、占用土地资源少、带动力强的优势,不断推动周边区域餐饮、购物、休闲、旅游、会展、房地产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当前国家严格控制土地政策的情况下,全市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区域有限、发展无限,土地有限、财富无限”理念,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工作重心由“平面推进”向“立体拓展”转变,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建设“新衡阳”的战略举措来抓。政府应该主动介入,及早介入,进行规范引导。一是在整体规划上进行规范引导。建议政府部门对全市的商务楼、写字楼和工业楼宇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楼宇资源,掌握辖区内楼宇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在现有楼宇中筛选创富、永兴阁等10—20个为楼宇经济的重点培育对象,力争在3—5年内,培育1000万元以上税收的楼宇若干个,并从中总结经验,做好发展楼宇经济的布局与规划,构建符合衡阳实际的楼宇经济基本版图。二是在打造特色品牌上进行规范引导。鼓励同行业企业入驻同一座楼宇,强化楼宇产业定位,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在同一幢或相邻楼宇内聚集,创建楼宇品牌特色。从每幢楼宇中逐一梳理明晰的产业链,使每家企业都成为与产业链紧紧相扣的一环,并依托产业链,吸引关联项目入驻,积极打造商贸楼宇、房地产楼宇、旅游服务楼宇、信息楼宇等,努力建立相对集中的产业群、行业群、产品群,形成楼宇之间和楼宇内部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合和产业链。三是在楼宇资源整合上进行规范引导。要实现我市楼宇经济的新突破,盘活用好存量楼宇是最现实、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谋求楼宇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产业置换、建筑置换、拆旧建新、拆低建高等方式,加大对烂尾楼、闲置楼、半空置楼的盘活力度,整合楼宇资源。四是在发展智能楼宇上进行规范引导。商务楼宇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物质载体,其数量、功能和配套设施等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要积极引导开发商在我市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建设一批智能化建筑,满足企业需求。

3、突出重点,加快衡阳商贸特色内涵的培育。(1)切实做好杨裕兴等“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对申报省市著名商标和省知名商号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加强“老字号”网点保护,积极支持重建和修复“老字号”企业,推进和支持雁峰德源美食一条街、珠晖文化旅游一条街、石鼓酒吧一条街、蒸湘4S专店一条街、南岳旅游特色一条街等5条特色街的建设。(2)以衡东土菜为重点,树立湘衡品牌,推动湘菜产业发展,提升餐饮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要成立湘菜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规划,要创建中南烹饪物流中心,以确保食品成本安全与生产安全;要出台餐饮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出台衡阳餐饮企业消费纠纷处理暂行办法。

4、政策扶持,促进商贸流通快速发展。当前制约我市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政策引导扶持,缺乏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强有力抓手。对此,建议各级政府在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已出台的扶持流通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应加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资金、信贷、土地、税费及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流通业大力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要建立促进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建议政府可参照外地做法,每年安排1000-2000万元作为流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符合商贸流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并对全市商贸流通业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商贸项目,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商贸流通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激励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技术创新,培育行业协会,加强宣传推广等。

二要加大财政信贷资金支持力度。(1)专业银行和信用社大力帮助流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在担保抵押上,可利用国有资产公司管理的闲置资产或企业互助进行担保贷款,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应对流通企业融资提供帮助。(2)对年销售商品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批发或零售企业.其当年上交的所得税和增值税(留市部分),比上年实际数递增12%以上部分,经财税部门核准后,由财政给于补助;设立楼宇绝招商奖励资金,积极鼓励社会中介绝招商,对发展楼宇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业主和个人给予奖励。(3)对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经审查后可按其投资额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4)农贸市场是农副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对于吸纳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市民购买各种主副食品购物中心,是政府建设“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政府将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公共财政投资范畴中,按“政府投资、绝招标建设、对外租赁”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5)财政支持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商业智能体系。

三要实行土地优惠政策。(1)对符合规划并对衡阳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市重点引进和扶持发展的大型物流建设项目,如物流园区(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重点物流发展项目,应优先安排其物流用地,其用于物流业务的用地,按工业仓储用地政策实行有偿使用。(2)对现代商贸流通企业,购买营业用房的,可下浮土地出让金20%,相应缴纳的契税,可享受市房屋交易会的优惠政策,按1.5%缴纳,转让手续费按标准成交价的1%减半收取;租用房屋,租赁合同在房屋所在地的交易管理部门备案,承租企业不承担任何费用。(3)进一步控制土地使用方向,在项目审批、建设规划上从严把关,引导适度开发建设智能化程度高、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档纯粹写字楼,加快商务写字楼宇升级进程,提高楼宇整体品质。四要给予税费优惠支持。(1)对企业从农业生产单位购进农产品的,鼓励其取得农业生产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对企业建设冷藏、低温仓库、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流通企业购置的信息化系统设备、软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实行加速折旧。(2)对新建大型连锁经营的流通企业以及新办的物流企业、餐饮连锁企业,报税务部门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对符合统一纳税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可由总部向其所在地税务主管机关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3)鼓励市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新办市场和商场.对新办或扩建市场、商场,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免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市场建设过程中的其它规费减半征收,并一次性给予投资总额1.5%的奖励。对新入驻中心城区专业特色大市场,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针纺织品专业市场、茶叶专业市场、农业机械产品交易专业市场、水产品批发专业市场的经营户符合现行减免税优惠政策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在规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有关地方税收。(4)对入驻统一规划的专业市场的经营户,服务性收费按不高于物价部门核定的最低标准收取;办理各种经营许可证手续,只证书工本费;凡进入市场的经营户,其子女入学、入伍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5)对现代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加工用水、用电,达到一定用电容量并可单独计量的,分开计量,执行工业水、电价。(6)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实行配送的车辆给予上下货物方便,需在干线和其它公共场所停靠的可实行按点定位管理。(7)借鉴外地做法,在综合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对一些特色楼宇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零收费”环境吸引外来企业到我市发展。

上一篇: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基础下一篇:论坛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