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4-04-27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8篇)

篇1: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11工作总结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现有21个本科专业,在校生6331人,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重较大。2011年认定贫困生1899名,占学生总数的30%,其中特困生567人,占学生总数的9%,经济困难学生1332人。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高度关注贫困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状况,始终把贫困生的资助和育人工作放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

2011,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紧紧围绕国家资助政策和新机制的要求,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服务保障,坚持帮扶结合,以健全资助工作制度和完善资助工作体系为抓手,以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质量为重点,以资助育人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为特色,全面深化资助,全面统筹协调,促进和提高了资助工作成效,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一、强化领导,完善体系,保证资助工作不断推进

1.完善组织建设推进资助工作。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三本学费较高等因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根据独特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以及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资助工作关系学院稳定的大局。

学院党政齐抓共管,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我院各项资助工作。学院下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有专门的办公室,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开展全院具体的资助工作。班级成立由辅导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代表组成的贫困生认定小组和奖助学金评定小组。学生会成立了勤工助学部,协助资助管理中心开展资助工作和各项活动。学院还专门拨付专项经费,添置了资助工作专用的多台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设备,更新完善了硬件设施。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科学管理。

资助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贫困家庭和贫困生的切身利益。学院在积极主动学习宣传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各种资助管理制度,从制订措施,完善奖、助学金评定环节和流程,强化科学管理,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办法》、《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勤工助学管理暂行规定》、《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暂行办法》等6个文件,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实惠送到困难学生手中。

学院结合实际,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多次开展调查研究和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加强宣传和信息收集,推进资助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资助工作规范化程序,建立了以助学贷款(含生源地贷款)、国家奖助学金,专业奖学金、勤工助学和临时困难补助相结合的综合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二、规范管理,有力监督,保障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1.切实做好规范评审。

学院坚持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学院的领导和学生工作部的统一部署、审核、监督和管理下,各专业班级按照文件要求,坚持标准、依照程序、规范操作。学院对各专业班级报送结果进行两轮审核,并在学院公示一周,接受各级监督,公示均无异议后,经过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上报结果。

本学期学院开展了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综合测评和专业奖学金评定工作,同时进行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工作部署、申报和评审。2011,在学生资助项目和各类评审中,学院无一例举报现象,未出现违规违纪情况,保证了资助工作的公信力。

2.加强资助经费管理和发放工作。

学院在预算中,按照事业收入5%的比例划拨专项资助经费,资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同时,学院积极做好配套的资金保障,经费能及时足额到位。学校为每个学生统一办理了银行卡,资助金统一足额打入学生的银行卡,不走现金流程,没有任何形式的克扣、分摊、平分、提取、捐赠、抵顶现象,也没有强制消费或抵扣学费现象。

3.拓展渠道落实助困工程。

面对新的形势,我院在规范“奖、贷、助、补、减”等资助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助困渠道,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贫困生应对困难的能力,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轻学。2011年共有301名新同学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占新生数的16.2%;共有1020多人参与校内、外勤工助学,学院共发放校内勤工助学工资14.1万元,临时困难补助0.72万元;发放校内奖学金共92.06万元。学院2011年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712人,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425人;有8人获“国家奖学金”、166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235人获“国家助学金”,发放奖助学金共456.6万元。

三、帮扶结合,优化服务,提升民生工程育人成效

1.宣传与教育相结合,体现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学院始终坚持做好资助宣传,保证贫困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在招生期间。学院利用招生简章、学院网站,以及随新生录取通知书寄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入校前所需准备材料》、新生报到现场发放《新生入学指南》、《新生入学办理 “绿色通道”温馨提示》和《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问答》等方式,全面宣传介绍我院资助解困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新生进校时。学院在开辟“绿色通道”的同时,还在迎新和新生军训期间组织资助和素拓学生干部深入新生宿舍细心地向新生宣讲国家资助政策,指导和帮助他们从各种途径申请和办理,有效缓解了新生因家庭贫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让大一学生了解了国家对贫困生的关心和帮助。

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坚持抓好感恩教育和贫困生学习先进典型、自强自立典型事迹宣传,帮助学生共同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和品格。通过政策宣传和感恩教育相结合,有力提升了资助工作育人成效。

2.坚持服务与帮扶相结合,营造良好资助育人校园文化氛围。完善贫困生信息管理。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认真做好贫困生的摸底工作,着手建立贫困生档案。学院通过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建立从班级到学院的资助申请、审核渠道,开通了学生网上留言簿,工作人员值班负责及时查看留言,及时回复学生留言,解答学生的资助问题,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助困工作氛围。

加强资助工作动态管理。学院能及时更新学生资助信息系统数据,做好资助月报表、学期报表和信息在线录入工作。保证数据及时维护,及时统计,及时分析,及时上报。资助工作的档案材料保存完整、规范、目录清楚,基础材料保存完好。资助信息管理上报无任何错、漏现象。

做好毕业生资助工作服务。积极推动“五个一”工作模式,加强毕业生助学贷款的还贷意识。即:一份还款协议(组织毕业生和银行签订还款协议,明确还款程序和计划);一次讲座(借助签订还款协议的机会开展讲座,传达国家对助学贷款毕业生的相关政策,教育毕业生诚实守信、按约还贷);一封信(发放《**银行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份诚信宣传单(发放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大学生诚信宣传单》,宣传全国个人诚信系统);一份毕业生贷款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贷款详细信息、违约情况、诚信承诺签名等内容)。开展资助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献爱心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引导校内学生对贫困生的爱心活动和帮扶活动,努力打造有利于贫困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3.创新方式与打造平台相结合,开拓资助工作育人特色。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拓展贫困生实践空间。学院一方面加强在院内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渠道、校外资源,广泛收集校外勤工助学信息,积极与校外社会资源、社会资助组织的沟通、协商,与社会企业建立资助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参加商品促销、餐饮服务、话务员等工作,引入社会捐赠和助学金。通过参与社会助学实践,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受助与奉献相结合,培养贫困生责任感。学院通过举办“励志周”特色活动,用励志朗诵比赛、感恩墙及观看励志电影等形式引导学生励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扬起大学生的诚信之风。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学以载道,诚实为本,守信为根” 诚信贷款签名活动等,在大学生中倡导对诚信与责任意识的思考,增强了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意识与对履行协议的责任意识。推进公益活动。开展了校内公益劳动和校外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与了公寓食堂清扫、福利院慰问清扫等活动,开展了打扫教学楼,清洗教室桌面和墙壁等活动,坚持既扶贫又“扶志”。

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日

篇2: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签发人:张文祥

关于成立安徽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院系及有关处级单位: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帮助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教秘人〔2006〕60号)要求,经研究,决定成立安徽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统一归口管理全校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工作,原安徽理工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委员会、学生奖贷评审委员会同时终止。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主 任:叶醒狮

副主任:于宗保 周学锋 徐冬生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大贤 王永祥 王传礼 方运纪 田显成 刘群红 朱 炜 张宣传 张勤春 吴秉江 陈新民 杨 斌 岳 丹 宫能平夏邦权 黄 晟 崔跃武 盛 真

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下设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责见附件),挂靠在学生工作处。

中心主任:徐冬生(兼)副主任:王永祥(兼)

附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责

安徽理工大学 二○○六年九月八日 附件: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责

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工作,使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职责。

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一)审核学生贷款申请材料。

(二)组织贷款学生填写、签署借款合同和借据,毕业前与银行签订还款确认书。

(三)报送学生贷款的有关统计报表,建立、维护相关的资料数据库,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四)及时向经办银行提供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变更情况。

(五)协助银行进行贷款的清还工作,提供贷款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采集贷款毕业生信息。

二、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

(一)制定奖学金计划及做好名额分配工作。

(二)核定各院系申报的奖学金种类、等级、名单。

(三)分类汇总整理各类奖学金材料,提出候选名单,经校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报学校批准。

(四)做好奖学金对外协调工作。

(五)奖学金评选宣传工作。联络校内外媒体,宣传获奖者事迹。

(六)财务结算、档案整理、统计汇总等工作。

三、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一)校内困难补助管理。

(二)社会资助助学金管理。

(三)学生临时困难补助,主要是学生生病、意外事件的补助等。四、学生勤工助学工作

(一)做好各单位使用在校学生勤工助学的申请与费用审核、汇总、发放及统计归档工作。

(二)协调校外企业单位及个人使用在校学生勤工助学的有关工作。

五、学费减免工作

(一)符合政策性减免学费学生材料的汇总、审查,报校领导批准后实施。

(二)做好品学兼优特困学生减免学费额度分配,指导各院系根据条件推荐,做好名单汇总审核,并办理相关手续。

六、其他工作

(一)对口向上级管理单位报送报表、统计情况、调查报告等。

(二)校内各单位学生资助工作情况调研、汇总、反馈等。

(三)学生资助工作材料整理、档案保管等工作。

(四)其他临时性工作。

抄送: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 2006年9月8日印发

篇3: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一、甘肃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现状的描述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 城镇化水平比较落后,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贫困省和多民族的省份。2007年有绝对贫困人口160万、相对贫困人口400万, 分别占甘肃全省人口总数的6.1%和15.3%。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 贫困家庭努力供养子女上学, 希望通过教育改变一切。而孩子上学, 尤其是上大学, 学费和生活费又是一大笔开支, 迫使贫困家庭更加陷入贫困当中, 孩子也被迫成为学校的经济困难生。

甘肃省各高校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的实施方面, 依照不同的情况, 各类高校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把月均生活费低于300元的学生确定为经济困难的学生, 低于200元的学生确定为特困生。下面是该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

表1显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困难学生从2510人增加到3325人, 占全校学生人数比从56.7%上升到58.7%, 经济特困生从10%上升到15%。这几年该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在逐年迅速攀升, 有时全校学生人数一半多是经济困难学生, 这也更突显出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重要性, 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一个群体性现象。经过深入具体分析,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费上涨:从1996年十几年间, 我国大学学费猛涨10倍, 而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2倍。甘肃高职院校学生的学费现在是5000一6500元, 同时学生还需负担住宿费1010一1200元/年, 书费400一600元/年。加上在校期间生活费、交通费等开支至少10000多元, 甚至更高。

2.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本省, 贫困学生中多数来自本省边远和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2004—2005学年度的贫困生甘肃地区523人, 占总贫困生数的75.5%, 最近几年所占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

3.自然灾害:以农作物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家庭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收入不稳定, 特别是部分地区常年少雨, 或遇洪水、地震灾害, 农作物收入剧减。

4.家庭因素:个别学生家庭由于兄弟姐妹多、父母失业下岗、家人患有疾病、父母离异、丧失或缺少劳动能力、或根本无劳动能力。

5.自身原因:部分学生缺乏“自救”意识, 寄希望于学校减免学费或从政府和学校那里得到高额资助, 不愿自己去努力学习挣得奖学金, 更不愿去勤工助学, 因此造成贫困[1]。

二、甘肃高职院校帮困助学体系及其运行中的一些问题

甘肃省各高职院校一直重视经济困难大学生上学问题, 现已形成国家奖学金、甘肃省国家励志奖学金、甘肃省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四种主要形式, 全省所有高职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符合规定条件的, 都可享受资助政策。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2008年下半年全省总共发放奖励和资助资金1.179亿元, 计划奖励资助83195人;2007年甘肃高职院校1615人享受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总金额是7820830元。具体来看,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奖学金资助的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上面的图来看,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2005年到2008年期间的奖学金发放情况。该校在三年内国家奖学金的变化趋势, 2007年是明显的分水岭, 国家实行新的资助政策后, 受助学生面有了显著的增加, 从2005年221人增加到2007年431人, 资助总金额2005年为16.2万元, 2007年度为81.6万元, 人均获资助金额也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更多的学生得到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助。受助学生从68人到91人, 受助金额从34万到45.5万, 这样的变化为该校成绩优异的经济困难生提供了很大帮助。虽然各校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但其资助体系在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贫困生认定和资助操作程序不科学

国家和各省市以及各高校都有自己区分经济困难学生的一套标准, 由于学生人数多、家庭收入和消费状况无法准确统计, 贫困证明容易出具, 学校管理部门无法准确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生活费支出, 学校很难准确认定经济困难学生, 致使部分家庭不困难的学生也申请资助, 甚至有个别比较富裕的学生出于利益而争取各种资助, 造成有限的助学帮困资源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学生头上。

(二) 缺乏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社会力量参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主要是指企业和个人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资助。但由于相当多企业看不到教育投资的潜在效益, 因此社会各方较少主动热情支持, 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资助学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 通畅的社会捐资渠道也无法建立起来, 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有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三) 勤工助学岗位渠道不畅

勤工助学岗位渠道不畅主要问题在于:一、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 供不应求, 这是许多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一个普遍的问题。二、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较低, 高校内部的岗位多是一些打扫卫生等劳务型岗位, 不需要发挥专业特长, 很难与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三、勤工助学活动的社会化困难重重[2]。

(四) 生源地助学贷款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1999年实施以来, 这项工作进展速度很慢。尤其生源地助学贷款机会少, 许多地方都采取满足了普通本科生的需要后才考虑高职院校学生。

三、对甘肃高职院校资助体系构建和完善的思考

针对甘肃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及其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视角, 就构建甘肃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制度、形成“立足甘肃、五维切入、以贷养学”的良性资助机制, 有如下建议:

(一) 政府应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甘肃地方政府应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和协调机制, 成立专门的助学管理机构, 利用其特有的公信度和公权力, 强化社会、政府、高校和家庭经济困难生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 统筹所辖区域的高校助学事业, 筹措和运用政府助学基金, 吸纳和接受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的广泛参与。

(二)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国家可以制定支持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门法律, 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在支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规范诸如贷学金、勤工助学、高校后勤化等一系列行为, 对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扶助的内涵、主体的规范, 给出行为标准和工作规则, 使得对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有法可依, 从而建立一个有序、有效的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格局。

(三) 社会多元渠道筹资

为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学生资助工作, 可以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捐资助学的舆论氛围。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 营造良好的捐资助学的舆论氛围, 引导和鼓励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四) 高职院校实行动态管理

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 利用信息共享平台, 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确保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资助。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动态的管理,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1.建立动态的经济困难学生档案。2.实行灵活的弹性学分制。

(五) 以贷养学、诚信受助、提高甘肃高教质量

从家庭方面, 享受大学生信用贷款, 对于经济相对贫困的家庭而言, 可以为家庭“松绑”, 卸下他们沉重的经济和心理包袱, 让子女大学毕业以后自己来偿还贷款。大学生信用贷款制度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的亲子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非民主型亲子关系, 使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能够理解、倾听、鼓励孩子自我奋斗, 与孩子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3]。

从个人角度讲, 大学生的信用贷款制度, 为大学生自主独立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其一是迎合年轻人要求自主自强的独立意识。其二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和大学生的个人信用观念, 完善其人格。

摘要: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现象日显突出, 已经成为一个群体性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调查研究了甘肃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现状、经济困难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五维视角出发, 试图构建甘肃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五维视角

参考文献

[1]纪尚革、赵磊、钱苗苗.西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及资助体系探讨[J].内江科技, 2008, (5) .

[2]李东阳.当前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6.

篇4: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李财富院长访谈

当论坛发出公告说要采访李财富老师时,桑毓域老师一句话说得好:“等着财富来论坛创造财富。”蔡总编也说:“很期望再次听到这位江南才子的妙语。”在线访谈前,我专程去了一趟合肥与李财富老师面谈。他很和蔼,作为院长,没有一点儿架子。正值管理学院MPA复试的关头,他抽出了宝贵的两小时来接受采访。其间,不时有一些进入复试的学生来询问事宜,李老师均给出相应的建议与指导,极其耐心细致。他的知识储备相当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很健谈,谈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语言极具感染力。他热爱档案学,常说:“当你接触档案学并慢慢了解时,会发现它很有意思。”“我现在想做的,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档案事业发展做一点贡献。”他研究档案学史,探究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而对于当前社会上不少学术造假现象则深恶痛绝……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他一颗深爱档案的赤子之心。他想踏踏实实做学问,无奈身为院长琐事缠身,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做学术研究,亦为此苦恼不已。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据说他最爱的书籍便是通史了。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他还喜欢读金庸的书。碰见李老师的一位学生,我问她关于李老师的印象。她说的并不多,但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李老师常说,要将档案进行到底!”

张翠平(以下简称“张”):前段时间,正值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时期,对这些选择在档案学研究道路上继续奋斗的学子,您有什么话想说呢?

李财富(以下简称“李”):非常感谢考生们对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热爱、信任和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的专业就不可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希望有志于档案学研究、热爱档案事业的学子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一条‘黑道’走到底”。

张:“一条‘黑道’走到底”!您的学生说,您经常把“将档案进行到底”这句话挂在嘴边。能否给我们具体解释一下?

李:这句话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精神、一种志向、一种追求。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个人除了上学读书,有效工作时间不过几十年,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专业且能做出一点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接触档案学专业,迄今已近30年,可以说,我人生的黄金时期都在与档案学专业打交道,“档案”二字已浸入我的骨髓。另外,几十年来,除了档案学专业,我别无他长。因此,“将档案进行到底”既是兴趣所使然,也是“饭碗”所依托。

张:我觉得“将档案进行到底”,没有一定的底气,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说得出的,我想知道您如此自信的原因。

李:其实,这与是否自信无关。任何人都可以说“将某某进行到底”,如“将爱情进行到底”、“将婚姻进行到底”、“将革命进行到底”等,至于能否进行到底,则依各人的毅力、恒心、环境而定。

张:您个人的发展道路,可以用“顺利”两字来形容。本科毕业工作三年后,读研、读博,回校执教,30岁评副教授,35岁便成为最年轻的教授,又从系主任到副院长、院长。听说,这次在换届选举中,您又一次众望所归,继续担任院长职务。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否做任何事都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李:运气加努力,使我在职称晋升方面走得比较顺畅。做院长是我的另一种人生经历,“玩票”的成分较多,当然,收获也不少。我的主业是教学、科研,我无意也不可能在“仕途”上走得更远,最终还是要完全回归到学术队伍中去。我曾经多次向学校有关领导提出要“解甲归田”,但未能获准。可能大家觉得我“玩票”比较认真,颇有敬业精神,所以,这次换届选举还是都支持我再为学院服务几年。我这人比较“一根筋”,做事力求完美,以免问心有愧。

张:要做到问心无愧,的确不容易。在之前,与您的交流中,您就提到了“责任”,要负起“责任”,不仅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的,对于研究档案学的整个队伍来说,也应当如此吧?

李:是的。无论是档案学研究者个体,还是整个档案学研究队伍,都应具有为繁荣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而孜孜以求、“添砖加瓦”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张:正是这种责任心加上热爱,所以,您想要尽自己的努力为档案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我手头有本您的著作——《中国档案学史论》,我想问:研究中国档案学史,对于推动档案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李:这一点已在拙作中提及,此处再略作赘述。“忘记历史便意味着背叛”。对于档案学研究者来说,不了解档案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其专业知识结构就显得不够完整,就很难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至少不能算是合格的档案学者。研究中国档案学史,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科研水平,完善档案学理论与科学体系,丰富档案学研究内容,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中国档案学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我国档案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提高档案学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而更好地发挥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张:目前,社会各界都在强调可持续发展,档案事业该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李: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有两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可持续发展。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正确处理好档案事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关系,使其与社会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档案事业内部结构,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积极而又合理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工作在满足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保持平衡。我认为,要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档案事业与社会其他各项事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档案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支持,其他各项事业的良性、科学发展也需要档案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其次,要解决好档案事业内部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如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与档案实体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档案实体管理工作与档案专业教育工作、档案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等。

张: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档案工作与之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李: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充分利用积极影响,避免或减少消极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经十分现实地提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议事日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运行对传统的档案工作的确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包括档案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服务方式等,这些都应进行相应的

调整。市场经济与档案工作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档案管理的行政性与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三是档案内容的滞后性与市场经济的速效性之间的矛盾。改革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必由之路,档案部门只有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赢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无异于画地为牢、坐以待毙。

张:要适应,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您看来,档案事业亦是如此?

李:创新是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发展的应有之义,档案事业自然不能例外。无论是档案学理论研究还是档案工作实践,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发展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张:档案学该如何创新?

李:档案学的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包括意识(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等各个方面。档案学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历史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其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渐进过程,是以继承为前提的。当代档案学正是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档案学理论和档案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升华的。

张:您在著作中提到:中国的档案学在引进国外理论时“食洋不化,囫囵吞枣”,这其中是否包括备受争议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此理论,各派学者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您的观点是?还有您怎样看待这样一种“百家争鸣”的现象?

李: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项西方档案学理论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这样对中国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学术争论更是耐人寻味,其持续时间之长、争论之激烈都是前所未有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件(档案)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是现代西方档案学研究中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因此,备受国外档案学界的推崇与青睐。当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并非尽善尽美的绝对真理,如没有考虑电子环境下文件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等。此外,西方学者在文件运动阶段的划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些都说明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尚需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能否中国化”是国内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一时间观点迭出、

“火花”四溅,热闹非凡。我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即“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虽然有其合理性,并据此设立的半现行文件保管机构一一文件中心也显示出较多的优越性,但难以在我国普及推行,本人已在相关文章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此处不再重复。“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学术争鸣是理论发展和繁荣的催化剂。近20多年来,众多国内学者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上的争论,极大地活跃了档案学术气氛,拓宽了学者们的视野,推动了相关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

张:在做研究中,“学风问题”无疑会对其研究成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您怎样看待档案学术规范问题?

李: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屡屡被曝光,严重地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玷污了科学殿堂的圣洁。因此,学术规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学术规范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良好学风的养成除了依靠必要的法规、制度进行约束以外,更多、更主要的则需要学者的自律。古往今来,但凡大学问家无不强调要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甚至认为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一些大学问家自觉地探求为学、济世之精神,他们既给学术界留下了学问,留下了知识,留下了人格精神,也为后代留下了治学之道、做人之道。档案学研究者应牢固树立学者应有的道德意识和责任心,正确认识学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切实扭转无引文、无视前人研究基础、无新鲜经验和事实材料的空谈之风,尤其要自觉抵制并反对学术腐败。

张:“学术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科学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是一件需要汗水乃至心血的苦差事,投机取巧者不能胜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仍然是当今档案学者必不可少的学术精神。”这是您在《档案学者应做道德文章的楷模》一文中所说的话,我想,这也许是对您上述观点的更好补充吧。您是一位潜心做学问的学者,从您的论文语言来看,您的文史功底特别深厚,援例用典似乎是信手拈来,想必您一定读过许多史学方面的书籍?

李:档案即历史,档案学与历史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档案学专业学生来说,文史知识是其知识体系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文史功底,无论其将来是继续深造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会显得漂浮,底气不足。我很庆幸在本科阶段学了《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并对文学和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一些经典著作,受益匪浅。

张:您的学生们都说您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毫不枯燥乏味。看来您的这些知识储备很有用啊。

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所以,选择以教师为职业的同志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否则极易误人子弟。说实话,每次走向讲台,我都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加之现在的大学生都缴费上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就是消费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其提供优质服务(教书育人)。

张:学生说您“很潮”,和他们比较谈得来。和您仅有的一次交流,我也是印象比较深刻。您非常健谈,对许多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您的成功,应该在于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吧,学无止境!

李:“学然后知不足”。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的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递增,与此同时,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我们只有及时地汲收新的知识,不断地完成知识的新陈代谢,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成为合格的“当代人”。

张:在您所接触的这些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一种比较突出的思想影响了您,或者说让您的感触比较深?

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醇,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珍视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并努力使它发扬光大,以造福于整个人类。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鉴别,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此外,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的先进文化大量传入我国。对于国外的这些先进文化,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而应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吸收。

张:看来,您比较钟情于传

统文化,那么,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各种信息浩如烟海的今天,您怎样引导学生去阅读呢?我觉得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了。

李: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学习者本人的兴趣与需求,靠别人督促去学习,往往不会有太好的效果,甚至会使学习者产生抵触情绪。当然,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心智尚不够成熟,因此,有必要在学习方面给予其必要的引导。《四书》、《五经》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这些经典书籍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丰富我们的学养。

张:众所周知,您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这可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啊。这其中一定有许多故事可讲,我们很想听李老师娓娓道来。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实力,当然就会脱颖而出”,李老师的成就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李: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不能利令智昏,被所谓的荣誉所累,而应以此作为继续前行的动力。

张:呵呵,李老师很谦虚啊,您的这种精神,是我们目前都应该坚守的。另外,我想替广大学子问一个问题,今年档案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如何?

李:今年,我校档案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比较饱满,录取人数超过了计划招生人数。再一次感谢考生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

张:就以往的情况来看,档案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应该算是个冷门了,那么,您怎样看待其如今的炙手可热?这属于正常现象吗?

李:我没有感受到档案学专业有多么烫手,若果真如此,我也不敢接触了。有关媒体的确有过类似的报道,标题似乎是“风景这边独好”。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档案学专业一度比较红火,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经常供不应求,此后,“盛景”不再。当然,这并不是说档案学专业人才已经饱和,社会已经不需要档案专业人才了,而是指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档案职业准入制度,许多不能胜任档案工作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占据了档案岗位,导致大批档案专业毕业生只得从事其他工作。据我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档案学专业之所以就业情况较好,可能与“产量”较小、适应面较宽有关。目前,全国培养档案人才的高校只有30余所,每年的毕业生不过1000多名,因此,相对于其他“布点”多、“产量”大的专业来说,比较容易被消化。

张:您在《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一文中提到了“开展档案学研究,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档案科研队伍”,上述现象,是否符合这种规律?

李: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开展档案学研究自然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档案学专业教育机构在为社会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优秀管理人才的同时,也为档案学研究储备了一支具有较大潜质的生力军。当今,活跃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第一线的学者大多毕业于高校档案学专业,接受过系统的档案学专业教育培训,这是我国档案学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张:您在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到基层从事了三年的档案工作,那时的工作经历,是不是您在《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中强调“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实践是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特别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决定性作用,“社会上一旦有某种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10所大学更能将科学推向前进”(大意)。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应用学科,档案学的一切理论归根结底都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并要接受档案工作实践的检验;没有档案工作实践的呼唤,就不会有档案学理论。三年的基层档案工作经历,加深了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时刻提醒我,在研究中不能“客里空”,玩文字游戏。

张:实践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您作为管理学院的院长以及校档案学的带头人,一定是身体力行、大力推动了全院乃至全校的档案事业吧?

李:安徽大学是全国较早创办档案学专业的高校,其档案工作理应走在高校的前列。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档案工作一度发展迟缓。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档案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硬件、软件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人只是一个“生产队长”,人微言轻,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与我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我曾在学校有关会议上多次呼吁要重视档案工作,至于是否多少影响了学校领导的决策,不得而知。“我的地盘我做主”,作为档案学专业出身的院长,如果学院的档案工作“灯下黑”,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我院的前后几任院长所学的专业都与信息有关,都很重视档案工作,因此,在学校的各个院系中,管理学院的档案工作算是比较好的。

张:您现在身为院长,一个您称之为“奉献”的岗位。那么,您将时间、精力奉献给了院里,是否离您“将档案进行到底”的初衷远了一些?

李:没有。我现在仍然承担档案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仍然积极参加国内档案学界的各项学术活动,只不过由于琐事缠身,投入到档案学研究中的时间与精力少了许多,这一点时常让我苦恼、彷徨。

张:呵呵,李老师大可不必如此苦恼。您曾经在“亚太地区档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一篇题为《社会对档案教育工作者的期待》的发言,获得全场的好评,说明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发展档案教育方面啊。

李: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对档案从业人员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而且具有熟练驾驭现代高新技术的能力;不仅要继续扮演好历史事实的维护者、社会记忆的“保护神”的传统角色,而且要尽快适应档案文件的“监督者”、“审计员”的角色。

张:我今天还想要问的是: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期待是什么?档案教育工作者真能做到像您所说的“将档案进行到底”吗?

李:档案学专业的学生自然希望自己的老师德艺双馨,集教师、学者于一身,融理论家、实践者于一体。当今社会,文化、价值多元,任何人都有重新选择职业的权利和自由,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档案教育工作者都以档案专业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张:尽管如您所说,不能要求每一位档案教育工作者都以档案专业教育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不过您自己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像您在访谈开篇说的“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一条‘黑道’走到底”。

篇5: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我院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减”和“绿色通道”等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自立自强、诚信处事的观念,帮助大学生丢掉贫困带来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并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全面发展。

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结合今年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们通过广泛的宣传,认真组织,稳妥安排,圆满完成了学院2012年的学生资助工作。共为0000名学生发放2012年国家奖学金0000万元,为0000名学生发放2012年国家励志奖学金0000万元,为0000名学生成功办理了生源地贷款。并且,我们在九月底已经顺利完成了我院2012年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工作,为25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了相关的工作并为其开展了岗前培训。同时,做好了过程管理和后续监督工作。具体的政策介绍和落实情况如下:

一、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0档。

资助覆盖面:我院享受面将达到学生总数的0%以上;

申请资助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经过学生家庭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教育部门、所在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落实情况:在我院四个系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于今年0月份完成了对国家助学金申请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审核,以及最终的评定。全院共有0名学生获得了我院2012年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占全院人数的0%。一档的受助金额为0元,二档的受助金额为0元。其中获得一档国家助学金的受助人数达0人,二档国家助学金的受助人数达0人,共涉及金额0元,现已资金到位并发放完成。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资助对象:用于奖励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奖励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同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每生每年0元。

申请资助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经过学生家庭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教育部门、所在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品学

兼优。

落实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的考察,在各系的通力配合下,我们评选出了今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受助学生。受助学生占全院学生人数的0%,其中文法外语系有0名受助学生,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工程与应用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今年的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受助金额达0元,现已经所有受助资金发放给受助学生。

三、国家奖学金

资助对象:奖励高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8000元。

申请资助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落实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的考察,在各系的通力配合下,我们评选出了今年国家奖学金的受助学生。受助学生占全院学生人数的0%,其中文法外语系有0名受助学生,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工程与应用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今年的国家奖学金的受助金额达0元,现已经所有受助资金发放给受助学生。

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资助对象: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

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市、县。5.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资助标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申请、审批和发放。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贷款原则上最高不超过6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高校在读学生当年在本学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落实情况:今年全区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于8月1日统一开始办理,按照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及自治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达我院2011年助学贷款指标,在今年的生源地贷款工作中,我们分步实施办理。今年,我院共计发放贷款0人次,金额0元。其中:2011年续贷0人次,金额0元;2012年新贷、首贷、续贷0人次,金额0元。基本做到了应贷尽贷,受到广大人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

四、勤工助学

政策介绍: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

下,向学校提出勤工助学的申请,接受必要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再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内或校外的岗位上进行勤工助学活动。

资助标准:学生参加校内固定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月计算。每月0个工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适当上下浮动。学生参加校内临时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小时计算。每小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0元人民币。

落实情况:在四个系的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积极宣传和认真落实下,我们于九月二十七日确定了我院今年勤工助学的申请学生,并于二十八日对申请岗位的学生进行了面试和考核。今年共有0人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有0人参加面试。经过长时间的选拔和认定,在十月初我们最终产生出25位学生上岗。其岗位有打扫图书馆卫生、整理图书馆图书。。现已成功将人员安排到各岗位上开始工作。

五、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资助中心将继续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有关政策理论学习,注重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研究和探讨,及时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建立我院贫困学生档案库,完善资助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宣传,更好的为全院贷款学生及其家长服务。踏实认真,务实求新,不断完善资助后续管理工作 学院定期对受助学生进行调查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及时对相关家 庭贫困

信息进行更新,掌握第一手的资助信息。同时认真落实资助款项的发放工作,加强监督,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切实用到贫困学生身上。

篇6: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服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审核基本情况报告

省教育厅: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材料报送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14]393号)文件要求,我院高度重视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工作,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及时做好各项工作。现将审核基本情汇报如下:

对于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生的申请表,首先,由辅导员审核个人基本信息,财务部门审核学费缴纳情况,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查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情况;其次,由入伍地征兵办签署意见;最后,由学院复核上述审查意见是否属实。今年,我院共有2014年入伍应届毕业生5人,其中学费补偿4人,计54600元,代偿贷款1人,计12266元(其中本金12000元,利息266元),补报2013年入伍应届毕业生1人,计18000元(学

费补偿),共84866元; 2014年入伍在校生2人,其中学费补偿1人,计10400元,代偿贷款1人,计12000元,共22400元;补报复学生2人,均为原在校生,计10900元。合计补偿10人,共计118166元。

特此报告

篇7: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5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

中心开展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系:

现将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教助中心[2013]81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初选和报送工作,务必于11月15日前将推荐的文章,以及征文所需的表格一并报送至学生处。

联系人:白雪电话:5181789

附件:《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教助中心[2013]81号)

学生处

2013年9月30日

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助学•筑梦•铸人”

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教助中心[2013]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教育局,各中央部属高校:

公平的教育,是让每个公民都能实现梦想、获得机会的最佳途径。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释了激动人心的“中国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增加财政投入,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为大力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展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也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青春奋斗风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决定联合举办“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央部属高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征文活动的开展,及时将通知转发各地方高校、各院系,并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鼓励在校学生参与此次征文活动,学校可以有重点地组织一些学生和老师参加投稿。对活动积极宣传、积极组织动员投稿、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将颁发优秀组织奖。

二、征文活动主要内容

(一)本次征文活动的口号是“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征文主题是“助学·筑梦·铸人”。

(二)征文起止时间:2013年9月1日至11月30日。

(三)征文要求

1、征文活动主要面向全国高校国家助学政策受助学生(含在校生及毕业生,以下简称“受助生”),撰写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同时欢迎受助生的同学和学校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以受助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为核心,撰写相应征文。

2、题目不限,体裁为记叙文,一般每篇集中讲述一位受助生的故事。无论征文核心人物是作者本人还是他人,均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突出人物个性和独特经历,传递正能量。提倡短小精悍,文风平实,字数不超过2000字。

3、作为征文核心人物,在校受助生必须学习刻苦,生活俭朴,积极参与各种有益活动,形象良好;已毕业助学贷款受助生必须能够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工作业绩突出。

4、征文须保证从未在其他刊物上发表;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评资格。

5、本次活动组委会对所有获奖作品拥有使用权。

6、投稿流程:2013年9月—11月,登录中国校媒网“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2013年‘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系列传播活动”专题,下载报名表,填写完毕后,连同文章附件一并发送至邮箱studentreporter@126.com。同时,需以“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为主题发布新浪微博,并@三位好友及官微。征文来稿也可邮寄至北京东城区海运仓胡同2号中国青年报社,并标明“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活动收,邮编100702。

(四)征文活动方式本次活动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各省、各中央部属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协办。活动采用自然投稿的方式,最后由征文评审委员会聘请专家,经过初评和终评,确定最终评审结果。活动期间,优秀文章将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网站上,并由中青报官微、中青报大V等联合推广。

三、征文表彰

此次活动设优秀征文奖和优秀组织奖。2013年12月,经由征文评审委员会评审,选出特别奖1名,青春励志奖50名,杰出奖20名,优秀奖100名,优秀组织奖50名。1名特别奖获得者将受邀参与“彩虹桥”中外学生文化交流项目,于2014年暑期出国学习和交流;50名青春励志奖获得者将获得在中国银行的实习机会,实习结束后由分行行长撰写实习评价;杰出奖和优秀奖除稿费外,还将获得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颁发的证书;50名组织奖的获得

单位将获得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颁发的证书。活动将邀请部分获奖代表前往北京参加颁奖大会。

注:奖项授予对象 特别奖:在校受助生;青春励志奖:在校受助生及在校受助生同学;杰出奖、优秀奖:符合条件的所有投稿人;优秀组织奖: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全国各高校。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篇8: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奖贷助、勤补免”加“绿色通道”, 各项政策成体系

问1:国家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哪些资助政策?

答:近年来, 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政策内容上, 以奖贷助为主、勤补免为辅。一“奖”。本专科生有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研究生有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二“贷”。有生源地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两种, 本专科生、研究生都可以申请。三“助”。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国家助学金。除了国家级奖助学金之外, 各地各高校还设有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四“勤”。本专科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 研究生可以申请从事助教、助研或助管的“三助”岗位津贴。五“补”。有路费和生活费补助, 有特殊困难补助、伙食补贴等, 有毕业后应征入伍或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 还有退役士兵学费资助政策。六“免”。包括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政策、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

问2:每年有多少大学生可以获得这些资助?

答:各级各类资助政策的大门, 向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敞开。据统计, 全国普通高校每年约有3700多万人次获得资助。以2013年为例, 全国2600多万普通高校在校生中, 一是近1/3获奖学金。770多万人获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各级各类奖学金, 占在校生的29%。二是近1/3获助学金。700多万人获包括国家助学金在内的各级各类助学金, 占在校生的27%。三是1/10获国家助学贷款。265万人获国家助学贷款, 占在校生的10%;330多万人获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 占在校生的12.6%。四是1/10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2013年秋季学期, 74万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 占当年本专科生新生总数的10%。五是1700多万人次获其他各类资助。其中, 1100多万人次获特殊困难补贴和伙食补贴, 310多万人次获勤工助学, 24万人获学费减免, 20万人获新生入学项目资助, 10万多毕业生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8万多师范生享受免费教育, 140万人次获其他资助等等。平均下来, 每位在校生可获得1.4人次资助。

问3:高校学生资助资金都有哪些来源渠道?

答: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投入以财政投入为主, 来源渠道日趋多元。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统计, 2013年, 普通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总额是574亿元。一是1/2的资助资金来自财政。其余, 21%来自高校事业收入提取, 26%来自金融机构国家助学贷款, 3%来自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二是2/3的财政资金来自中央。288亿元财政资金中, 中央财政安排了171亿元, 占60%;地方财政安排了117亿元, 占40%。三是近八成的资助资金用于奖助贷。资助资金总额中, 各级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占到54%,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及用于贴息的资金占到26%。

问4:如何保障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答:为保障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中央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各学校, 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 建立健全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保障机制, 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从中央到地方, 一是机构健全。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和高校五级管理体系和领导机制, 形成了中央宏观指导、省级统筹领导、地市积极配合、区县认真实施、高校全面落实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二是制度完善。基本建立了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体系, 每一项资助政策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办法。例如, 对国家奖助学金, 有名额分配、资格认定、评审公示、发放管理等制度, 对国家助学贷款, 有风险补偿、奖励返还、风险分担、征信管理、绩效考核、以奖代补等机制。三是宣传到位。各地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解读国家资助政策, 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从家门到校门、从高中到高校, 资助政策无缝衔接

问5: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申请哪些资助?

答:每年6月份, 财政部、教育部都要印制数百万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让每一所高校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到每一位新生手中。新生在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后, 如实填写调查表, 经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后, 据此申请办理入学前和入学时的资助项目:一是路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有困难的, 可申请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这是中央财政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设立的, 向中西部地区考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应届毕业生, 一次性补助入校报到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可以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申请办理, 也可以直接向原就读高中申请。经认定、评定后, 每生可获得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的一次性补助。二是缴纳学费和在校期间生活费有困难的, 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 大部分省份均已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覆盖全国30个省份、86%的区县。大多数学生可以在线提出申请或在就读高中提出预申请, 经当地民政部门或所在高中审查盖章后, 到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签订《借款合同》, 领取贷款受理证明, 入校时由学校帮助办理贷款确认回执手续。每人每年最高贷款额度本专科生不超过8000元, 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 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部补贴。三是无法缴纳学费、住宿费的新生, 还可通过“绿色通道”先行办理入学。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一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 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再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 由学校核实认定后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问6: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行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

答:为畅通群众信访渠道, 方便广大高校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生资助政策, 反映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教育部全年开设统一监督举报电话:010-66092315、66093315。每年8月15日-9月15日, 在新生入学期间专门开通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 每天从早上8点开通到晚上8点。同时, 教育部还通过门户网站设置的政策咨询专栏答复相关咨询, 学生和家长也可通过信函方式反映资助政策执行有关问题。在校生可以到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咨询及办理手续。除教育部门外, 个别金融机构也开设了咨询电话, 如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开通95593热线电话, 想了解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学生可拨打咨询。

表现好、手脚勤, 获取资助更光荣

问7:在校期间, 哪些人可以获得哪些国家奖助政策?

答:包括高职学生、第二学位学生在内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生, 以及纳入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 都可以申请获得以下三类奖助项目: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 可获得国家助学金。这是助困类资助项目,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全国平均20%的本专科生可获得;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 凡是纳入全国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都能获得。资助标准是每生每年本科生平均3000元, 硕士生不低于6000元, 博士生不低于1万元。国家助学金由学校按月发放, 用于解决在学期间的基本生活支出。二是特别优秀的, 可申请国家奖学金。这是奖优类资助项目, 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 每年奖励4.5万名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和5万名特别优秀的二年级及以上本专科生。奖励标准是每生每年本专科生8000元, 硕士生2万元, 博士生3万元。国家奖学金属于一次性奖励, 与目前的学费标准相当甚至有节余, 获得者可以基本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支出。三是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 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学业奖学金。这是奖优助困相结合的资助项目,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面向二年级及以上、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在校生, 3%的本专科生每生每年可获得5000元奖励。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设立, 用于奖励支持学业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每生每年硕士生不超过1.2万元, 博士生不超过1.8万元。励志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都可以用来解决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问题。也就是说,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 在获得国家助学金以后, 还可以通过勤奋学习, 申请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 可以基本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或学习费用等支出。

问8:这些国家奖助政策需要怎样的程序获得?

答: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 都由各高校统一组织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一是本人申请。有意参评国家奖助学金的学生, 都可以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 填写提交申请审批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二是资格认定。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学生, 需要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其中, 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同一学年内不能同时申请获得。三是综合排名。申请本专科国家奖学金的学生, 原则上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在评选范围内都要位于前10%, 若其中一项或两项排名超出前10%, 但均在前30%以内, 只有在其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情况下, 才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四是两级公示。院系将通过组织答辩、民主评议等方式进行初评, 形成推荐名单报学校审定。为保证评审结果公开、公正, 国家奖助学金评审一般实行院系和学校两级公示, 公示期间学生如有异议, 可向相关部门申诉。

问9:除获得国家奖助学金之外,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资助, 以及如何获得?

答:一是部分师范生, 可以享受免费教育政策。如果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以及部分地方试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 在校学习期间, 可以享受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 并补助生活费的政策。二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可通过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解决学费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可以通过本校学生资助部门向经办银行申请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额度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大力发展, 大部分省份已停办校园地助学贷款业务。如要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可先与就读高校联系, 咨询是否能够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二是应征入伍的在校生可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解决学费和还贷问题。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在校生, 对之前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 可在应征报名时登录大学生征兵报名系统, 在线申请一次性补偿或代偿, 经学校审核盖章和县级征兵部门盖章后, 由学校帮助办理。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 (高考录取后保留入学资格直接入伍学生) , 入学报到后向学校提出学费减免申请。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三是退役士兵, 可享受学费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 考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学费资助。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从2014年起, 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将采取“先免后补”方式, 即各高校要先免除符合资助条件的退役士兵学生应资助的学费, 待审核后, 中央财政按程序将退役士兵学费资助资金拨付给相应高校。四是学有余力的可申请勤工助学和“三助”岗位津贴, 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生在学校组织下, 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 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本专科生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 每月不超过40小时, 每小时酬金不低于8元人民币。高校统筹利用教育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 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 并提供“三助”津贴。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 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岗位, 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及科研间接费列支。同时, 研究生还可向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申请助教和助管岗位, 助教津贴和助管津贴所需资金由高校承担。六是除此之外, 还可以申请校内设置的各种资助项目。包括高校利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资金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等设立的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校内无息借款、减免学费等。

学费有补偿、贷款可代偿, 下基层和去当兵“不吃亏”

问10:学生毕业期间和毕业后, 可以申请哪些奖助项目?

上一篇:2016通信工程师报名_工作年限证明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