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药物制剂新技术

2024-04-13

药剂药物制剂新技术(通用9篇)

篇1:药剂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三章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包合技术

一、包合技术:指一种分子被包合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主分子客分子能否稳形成及是否稳定:取决于主、客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二者极性。包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两组分间的范德化力。是物理过程,不是化学过程。

二、包合材料:

(一)、环糊精cd:β-cd水中溶解度最小,毒性很低。

(二)、环糊精衍生物:

1、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甲基、羟丙基、葡萄糖衍生物。

g-β-cd常用,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大,促进药物吸收,还作注射剂包合材料。

2、疏水性环糊精衍物物:乙基-β-cd,降低水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达到缓释作用。

三、包合作用的特点:

1、药物与环糊精组成的包合作用:通常是单分子包合物,

2、摩尔比是1:1。

3、包合时对药物的要求:原子数大于5(稠环小于5),

4、相对分子质量100―400,

5、溶解度小于10g/l,

6、 熔点低于250℃。无机药物大多不宜用cd包合。

7、药物的极性与缔合作用影响包合作用:

4、包合作用具竟争性

四、常用包合技术:

1、饱合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2、研磨法

3、冷冻干燥法

4、喷雾干燥法

第二节固体分散技术

一、固体分散技术:是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新技术,通常是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系。

二、载体材料:吸收速率取决于溶出速率,溶出速率取决于载体材料的特性。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1、聚乙二醇peg:4000、6000

2、聚维酮pvp

3、表面活性剂:poloxamer188

4、有机酸类

5、糖类和醇类:半乳糖、甘露醇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ec

2、聚丙烯酸树酯类:eudragite、rl、rs

3、其他:胆固醇等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cap、hpmcp、cmec(羧甲乙基纤维素)

2、聚丙烯酸树酯类

三、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

1、熔融法:关键是迅速冷却,适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2、溶剂法:共沉淀法,适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

3、溶剂-熔融法:适于液态药物,只适于剂量小于50mg的药物。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适于易分解或氧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5、研磨法

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药物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中。

2、固态溶液:以分子状态分散

3、共沉淀物:非结晶型无定型物,又称玻璃态固熔体。

六、固体分散体的速效与缓释原理:

(一)、速效原理:

1、分散状态影响药物溶出速率:分子分散>无定型>微晶

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可润湿性、高度分散性、对药物抑晶性

(二)、缓释原理:采用疏水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具有缓释作用。

篇2:药剂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

(2)、分子量大,增溶小

(3)、加入顺序

(4)用量、配比

第二节  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

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第三节  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

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 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

2、 θ<300流动性好

3、 流出速度:越大,

4、 流动性越好

5、 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

6、 磨擦力开始增加,

7、 休止角也增大。

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第4节 表面活性剂

一、概念: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

2、 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一般外用

3、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4、 叶桂醇硫酸钠,

5、 sls),

6、 乳化性强,

7、 稳定,

8、 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  新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

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脂肪酸甘油酯:hlb为3---4,

2、 用作w/o 型。

3、 蔗糖脂肪酸酯:不4、 溶于水,5、 可形成凝胶,6、 作o/w 型。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span,酸碱酶易水解,hlb1.8-3.8   w/o型

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tween),粘稠状黄色液体,对热稳定,

增溶作用不受ph影响,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o/w 型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较强水溶性,o/w 型。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较强亲水性质,o/w 型。 平平加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普朗尼克pluronic,增溶作用弱

亲水    亲油         润湿、分散、起泡、消泡。

poloxamer188 (o/w 型):制备的乳剂能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hlb 3--6:w/o型     hlb 8--18:o/w 型    hlb 7--9:润湿剂    hlb 13-18:增溶剂

3、增溶作用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

篇3:药剂药物制剂新技术

一、创立和完善模块式的教学体系

将整个课程内容按制剂类型分为几大模块, 每个模块以1-2个典型工作任务为支撑, 而每个典型任务所涉及的则是该模块中的主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而创立一个模块式教学体系。例如, 将课程内容分为药物制剂基础知识、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其他制剂等五大模块, 液体制剂可以止咳合剂制备和氯化钠注射剂制备为2个典型工作任务, 其中, 止咳合剂制备涉及液体制剂中有关制药用水制备和液体制剂制备技术, 氯化钠注射剂制备涉及液体制剂中有关无菌法和无菌操作、无菌液体制剂制备技术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 以课程内容为主体, 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二、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模块教学法

由项目分解得到知识模块, 以此模块作为教学章节及教学内容的基本单元, 教学内容清晰、教学目标明确。

2、案例式教学法

以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案例, 根据具体的教学案例讲解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研讨性教学法

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具体案例之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该案例的处方设计及具体生产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启发性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提问和设问的方式, 启发学生思考。此外, 在课程习题及练习中, 还用了一些书本上未介绍的生产或科研中实例, 诱导学生开放性思维, 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模式

在讲授一个具体剂型之前, 先让学生对该剂型的具体产品有一个感性认识, 具有什么特点、如何生产、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随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录相等多媒体光盘使用, 使学生从理性上掌握该剂型的整个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点, 然后学生在实验室具体操作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经过全部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后, 将进入校内实训中心进行系统的制剂综合实训, 使实训内容更加接近生产第一线, 最后学生到制药企业从事教学实习, 以完成药物制剂技术整个教学过程。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药物制剂技术》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因此, 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着重对实践性环节进行改革, 可通过单元教学实验、制剂综合实训、药厂生产实习、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等四个教学环节来突出强调实践在该课程中的地位。

单元教学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性环节, 教师现场指导, 其目的是通过对常规剂型的实际生产, 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相关剂型的知识点。使学生们逐渐理解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关键内容,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潜力, 有利于学生对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提高。

制剂综合实训是实验课程的重要手段, 教师只是提出问题, 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自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有专业辅导教师现场指导。是通过本课程全面学习后, 按照药厂实际生产要求, 深入到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模拟药厂药品生产全过程, 内容涉及原辅料选择、制剂处方筛选、制备工艺确认、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制等内容。如果没有团队的集体合作、合理分工是很难完成一个实训内容的。因此, 采用分组的团队作战方式, 运用集体的智慧与能力来完成综合性实训内容, 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非常有意义有成效, 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在本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五、结语

《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改革, 不能从单一的某个方面进行, 而要在教学的整体改革上形成突破。将教学体系、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以结合在一起, 进行广泛的实验课程改革, 最后, 结合现代药物制剂以及相关基本技能, 把这些先进内容充实到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健:《浅谈药剂学教学巾的改革》, 《科技信息》, 2009, 46。

篇4:药剂药物制剂新技术

关键词 物理药剂学;选修课;药物制剂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4-0110-02

1 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

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y)是在应用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药物制剂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为药物剂型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在20世纪50年代,物理药剂学已基本形成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课程内容涉及诸多研究领域,如胶体化学、流变学、粉体学、动力学、表面化学、材料学等。应用胶体化学及流变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指导混悬剂、乳剂、软膏剂等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应用粉体学原理指导药物固体制剂的处方、工艺设计和优化;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能够评价和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应用表面化学和络合原理阐述药物的增溶、助溶机理;应用材料学的相关知识可以阐明药物制剂辅料以及药用高分子化合物的作用原理。物理药剂学课程重点在于揭示药物与制剂的共性、各种物理化学变化规律以及反应机理,是药物新型制剂发展的基础。因此,开设物理药剂学选修课程,对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现代化的药学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药物制剂专业开设物理药剂学课程现状

国外的药学专业均已经设置物理药剂学课程,我国多所高校开设了物理药剂学课程,如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广东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延边大学等。多数院校把物理药剂学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而针对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相对比较少。大部分学校侧重于物理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工作,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了物理药剂学的实验课程。

在教材著作方面,有A.N.Martin等编写的Physical Pharmacy,刘艳编译的《物理药剂学与药学》,苏德森和王思玲主编的《物理药剂学》,罗杰英等编写的《现代物理药剂学理论与实践》,殷恭宽等编写的《物理药学》,王玉蓉和田景振等编写的《物理药剂学》等。各个教材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物理药剂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的教材强调对物理化学知识的讲授,有的强调经典的物理药剂学知识,也有的强调对药物新制剂和新技术的论述。本科院校可以根据本学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参考教材,结合专业特点和药剂学的实例编制教学大纲。

3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药剂人才培养水平

吉林医药学院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教师均为青年教师,虽然在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把握较好,但由于没有相关药学知识背景,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缺乏选择性和针对性,与实际生产生活存在知识脱节现象;而讲授药剂课程的教师对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全面。因此,在物理药剂学选修课教学活动中,提倡物理化学教师和药剂学教师集体备课和多学科教师交叉授课的模式,每位教师讲授自己最擅长的知识体系。这样既能发挥教师所长,使他们对今后长期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又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掌握物理药剂学的相关知识,为今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

4 突出药物制剂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物制剂专业通常涉及新药的研究、药剂生产调配、制剂应用、质量控制、临床应用效果等五部分内容,这些都与物理药剂学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一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如热力学和动力学、电磁学、表面现象等相关内容,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为了避免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在实际授课中只需要强调这些知识点在物理药剂学中的具体应用即可,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详解。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分配给与药剂专业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其中有关现代药物制剂和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是学习物理药剂学的重点,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剂型设计思路与方法、新型释药技术原理、处方和工艺优化设计、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制剂的体外溶出度评价等相关知识。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采用以启发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力求深入浅出;同时以幻灯片、录像、Flash等多媒体手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更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借助物理药剂学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药物制剂专业的认识。

5 注重能力培养,科学设定考核模式

物理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广而深、繁而杂,初学者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药物制剂专业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药学人才。物理药剂学课程作为大学选修课,在考核方式上应突出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传统的知识记忆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只有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革新,才能让教育评价真正发挥导向功能。

物理药剂学的考核成绩应分为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课堂笔记等,计入总分,其比例可占总成绩20%~30%。理论成绩的评定由两部分组成:教师给出与物理药剂学相关的课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书写和提交相关性的综述性论文,其比例总成绩30%~40%;第二部分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内容主要侧重于物理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的指导作用,其比例可占总成绩的30%~50%。这种弹性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6 结语

综上,加强物理药剂学与药物制剂专业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提倡“少而精”的教授方法;在实践中强调科学技能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上采用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建立物理药剂学课程与药物制剂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改进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韩旻,应晓英,胡瑜兰,等.多学科交叉应用于药剂学的复合式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3):3655-3656.

[2]苏德森.物理药剂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

1994,29(9):518-520.

[3]陈新梅.浅谈本科生《物理药剂学》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15):39.

[4]陈新梅.物理药剂学教材内容与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31-132.

[5]马知恩.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11(3):13-17.

[6]刘崇悌.应加强物理药剂学的教学工作[J].药学通报,

1986,21(8):497-498.

[7]贺福元,杨岩涛,何群,等.物理药剂学课程教学对药学类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J].西北医药教育,2015,

23(2):305-308.

篇5:药物制剂技术

2、药物剂型是指将药剂制成适用于临床适用的形式,简称剂型。

3、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其中字母“H”代表化学药,“Z”代表中药、“S”代表生制品、“J”代表进口分包装药品。

4、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称、商品名、国际非专有名。

5、《中国药典》分别由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组成。

6、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国药典》和《局颁标准》。

7、GMP译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也称“良好的生产规范”。GMP是药品进入医药市场的准入证。

GLP是“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CP是“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PS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8、过滤灭菌法适合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物品的灭菌。

9、注射用水的储存条件:储存应采用80°C以上保温、65°C以上保温循环或4°C一下保温循环。

10、以目数来表示筛号及粉末的粗细,即以每英寸(2.54cm)长度有多少筛孔来认识。

11、只含有糖或芳香物质的糖浆剂称为单糖浆或芳香糖浆。它们无治疗作用,只作矫味剂。

12、混悬剂中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粒径、分散溶酶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溶酶粘度成反比。

13、常用的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选择适宜溶剂、将药物制成盐、选择助溶剂助溶和选择表面活性剂增溶等。

14、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15、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的强弱。HLB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其亲油性越强。混合后的HLB值一般可用下式求算HLB=HLB1×W1+HLB2×W2/W1+W2。其中HLB1、HLB2分别表示两种表面活性剂的HLB值,W1、W2表示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例,通常为1.16、物料混合的原则:①组分的比例量。混合物料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匀称配研法)②组分的堆密度„„

17、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上的应用:①增溶 ②乳化 ③润湿 ④起泡和消泡 ⑤其他

18、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⑴皮内注射(皮试)。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剂量0.2ml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⑵皮下注射,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松软组织,用量为1-2ml以下。⑶⑷⑸⑹

19、热源的性质: ①耐热性 ②可滤过性 ③水溶性 ④不挥发性 ⑤其他

20、等张溶液注入体内,一定不会发生溶血现象;等渗溶液就有可能发生溶血现象。有一些药物如盐酸普罗奈尔、甘油、丙二醇等,其等渗溶液注入体内,还会发生溶血现象,这类药物一般还需要加入氯化钠、葡萄糖等调节。

21、灭菌后的安瓿应立即进行漏气检查。

22、注射剂的检查:①家兔试验法 ②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23、散剂的优点在于制法简单,剂量可根据治疗需要随症增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针对其他固体制剂来说的,跟液体相比的话就慢)

24、填充剂(颗粒剂、片剂):①淀粉(药用)②乳糖。一般用进口的,没有吸湿性。③微晶纤维素(MCC)。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是目前使用的最好的填充剂。④甘露醇与山梨醇。一般用于咀嚼片、口腔用片的填充剂。

25、润湿剂(常用):纯化水、乙醇。

26、黏合剂:⑴淀粉浆。最常用的黏合剂,常用浓度为5%-10%(10%最常用)⑵纤维素衍生物 ⑶聚维酮K30(PVP)„„

27、颗粒剂的质量控制包括 ①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照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含糖颗粒剂宜在80°C真空干燥,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②溶化性(可溶性颗粒应全部融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泡腾颗粒应完全分散溶解在水中。)

28、制备胶囊壳的材料(简称囊材)主要是水溶性明胶。

29硬胶囊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剂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普通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肠溶软胶囊剂在人工胃液中2小时不得有裂缝或崩解现象,人工肠液中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30、囊壳的弹性与干明胶、增塑剂和水所占的比例有关,通常干明胶、增塑剂、水三者的重要比为1:(0.4-0.6):1。软胶囊也可作为填充剂。

31、压制法制备的软胶囊中间有压缝;滴制法制备的软胶囊呈球形且无缝。

32、崩解剂的加入方法:①内加法 ②外加法 ③内外加入法

33、常用的崩解剂:①干淀粉 ②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后可膨胀到原来的300倍,超级崩解剂。③泡腾崩解剂。是由枸橼酸或酒石酸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组成,遇水能产生二氧化碳。„„

34、润滑剂:①硬脂酸纳(硬脂酸镁)②滑石粉 ③十二烷基硫酸镁或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水溶性滑石粉 „„

35、包糖衣常用材料:①隔离层材料:常用的有明胶浆、玉米朊乙醇溶液、虫胶乙醇溶液等②粉衣层材料:最常用的是滑石粉 ③糖衣层材料 ④有色糖衣层材料 ⑤打光剂:常用虫蜡细粉,即米心蜡(川蜡)

36、肠溶型包衣材料:酸辣纤维素酞酸脂(CAP)、羧丙基纤维素酞酸脂(HPMCP)

37、水杨酸软膏剂的处方分析:本品为0/W型乳膏。水杨酸为主药,十二烷基硫酸钠及单硬脂酸甘油脂为混合乳化剂。硬脂酸、白凡士林、液状石蜡为油相,甘油、纯化水为水相,同时甘油还具有保湿的作用,羧苯乙酯为防腐剂。

38、药物直肠吸收的途径:①通过门肝系统。塞入肛门6cm处。(此法不提倡)②不通过肛门系统。塞入距肛门2cm处,有50%-70%药物经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肠直接进入血循环。③„„

39、气雾剂是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气雾剂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成本高。

40、酒精的含义和特点 酒剂又名药酒,是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多供内服,少数外作用,并可加糖或者蜂蜜矫味和着色。

41、酊剂的含义和特点 酊剂是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可供内服和外服。酊剂不得添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42、一般规定含有毒性药材的酊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0.1;其他药材的酊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0.2g。

43、浸膏剂又分为稠浸膏剂与干浸膏剂,稠浸膏一般含水量为15%-20%;干浸膏含水量约为5%。

44、制备蜜丸所要用的蜂蜜一般都要进行炼制,此操作可以去除杂质,破坏酵酶,杀死微生物,减少水分,增加蜂蜜的黏合力。

45、炼制规格一般分为3种:嫩密、炼蜜(中蜜)、老蜜。

46、影响浸提的因素:①药材粒度(细好,不能太细)②溶剂性质及pH ③浸提温度(高,组织软化,沸点)④浸提时间(扩散平衡前,浸提量与时间成正比)⑤浓度梯度 ⑥提取压力 ⑦药材与溶剂

47、以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中的凝聚囊是“60%硫酸钠溶液”、同化剂是“37%甲醛溶液”

48、最常用的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是羟丙甲纤维素(HPMC);常用的骨架材料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EC)等

49、一般半衰期短(t2/1为2-8小时)的药物适用于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50、脂质体主要由磷脂和附加剂组成。用磷脂与胆固醇作脂质体膜材时,必须用有机溶剂将其配成溶液。(经常用的载体材料是大豆磷脂)

51、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生物学稳定性。

52、零级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而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控释制剂属于零级反应。

53、一级反应中一级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54、通常将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半衰期,记作t2/155、在药物制剂降解反应中,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作为有效期。记作t0.9。

56、稳定性试验常用的方法

(一)影响因素试验 1.高温试验(先是60°C,若60°C有明显变化,再进行40°C试验)2.高湿度试验

3、强光照射试验。

(二)加速试验(市售包装,封闭)

篇6:药物制剂技术复习提纲

04、常用的非离子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哪些? 05、热压灭菌柜使用的注意事项

06、制备复方碘溶液加入碘化钾目的是什么? 07、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有哪些?

08、写出Stokes公式,描述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哪个因素有关。09、直接或间接有效评价片剂吸收情况的体外和体内指标是什么?

49、助溶剂与增溶剂的作用机理 50、药物微囊化目的51、钙皂常用来制备那种类型的乳剂基质

52、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哪三个方面

53、常用的软膏哪三类。

54、药物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

55、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有哪些?

56、乳膏基质处方、维生素C片、尿素霜、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分析

10、GMP、GSP、GLP、GAP的中文名。

11、热原组成及致热的主要成分?

12、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酸值、碘值、皂化值)

13、输液剂的滤过、灌封要求的洁净级别

14、将青霉素钾制成粉针剂的目的

15、延缓主药氧化的方法

16、哪些制剂不得加入抑菌剂,哪些又可以呢?

17、药筛筛孔的“目”数的定义

18、树脂、树胶等药物宜用采用的粉碎方法

19、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口服起效快慢及原因分析20、空胶囊壳组成

21、片剂的特点

22、片剂中填充剂、崩解剂、吸收剂、润滑剂等各自的功能 23、2005《中国药典》规定薄膜衣片和糖衣片的崩解时限

24、片剂常用崩解剂及泡腾崩解剂

25、片剂包衣的目的26、滴丸制备时种冷凝液的选择

27、丸剂特点

28、喷雾干燥优点

29、栓剂的特点

30、栓剂水溶性基质和油脂性基质有哪些?

31、不污染衣服的基质

32、肛门栓以哪种形状较好

33、PEG4000和PEG400按一定比例混合作软膏基质的目的?

34、哪些物质可以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

35、液体制剂的特点

36、甘油在膜剂中的主要作用

37、质地坚硬的矿物药,欲得极细粉时,宜选用什么方法?

38、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39、常用辅料中文与对应的英文缩写 40、半产品、成品、药物、药品、剂型的定义

41、以下辅料在不同制剂中的作用:PEG6000、水、液状石蜡、硬脂酸、蜂蜜

42、溶液剂、亲水胶体溶液、乳剂、混悬液、疏水胶体溶液的定义

43、哪些给药方式能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

44、确保滴丸剂制备时圆整度的有效方法

45、中药合剂能否能随症增减

46、注射方式有哪些?皮下注射常用于什么情况?

47、栓剂制备时注意事项

48、控释制剂的优点

57、能判断所学过的剂型属于那种类型的制剂:如真溶液属于液体剂型

58、回顾分析曾经做过的实验,写出所运用到的药物制剂技术

59、计算题:栓剂基质用量计算、等渗调节剂用量计算 60、对热不稳定药物的常用干燥方法 61、注射用水的pH值要求

62、石灰搽剂、液状石蜡乳、炉甘石洗剂、复方硫洗剂的剂型判断 63、液体制剂中常用防腐剂 64、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作用 65、热原有什么性质

66、滤过是制备注射剂的关键步骤之一,精滤用什么滤器 67、密度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宜用什么方法混合 68、适于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制粒的技术 69、常用作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有哪些? 70、甘油制剂中的作用

71、配制遇水不稳定的药物软膏应选择那种类型软膏基质 72、油脂性基质制备的栓剂全部融化、软化或无硬心的时间要求。73、栓剂制备时,润滑剂如何选择。74、乳剂不稳定的表现有哪些? 75、液体制剂常用的抗氧剂

76、汤剂制备时,对于人参等贵重药材应如何处理 78、目前包合物常用的包合材料 79、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氮酮的目的80、微孔膜包衣片、生物黏附片、不溶性骨架片、亲水凝胶骨架片属于那种类型制剂

81、药品批准文号中“字母”相对应的中文名称“Z”“H”“F”“T”“S”

82、流浸膏的浓度、浸膏剂的浓度、酊剂的浓度、稠浸膏的含水量、干浸膏的含水量分别是多少?

83、常用增塑剂、防腐剂、避光剂、着色剂 84、药品的有效期定义 85、制粒目的86、影响渗漉效果的因素 87、粉碎度、置换价的定义

88、哪些情况下药物不宜制成缓释制剂 89、HLB值与亲水亲油性的关系

90、临床上阿司匹林有哪些剂型,简要说明制备的原因

篇7: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工作计划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担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091班、092班的《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周每班4学时,共授课40学时;《制剂设备与车间布局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周每班4学时,共授课60学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及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周每班4学时,共授课60学时。

《制剂设备与车间布局技术》是本学期的考试改革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课程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教材结构、重点、难点。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质,熟悉常用高分子材料应用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及法律法规》的课程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教材结构、重点、难点。使学生熟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求,了解药品生产中的有关产品、包装、广告等的法律要求;培养并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讲究上课用语的科学性、精确性、趣味性,注意教态大方得体。讲练结合,有问必答。

篇8:药剂药物制剂新技术

1 引入最新科研成果, 丰富教学内容

1.1 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职校生物制药专业的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其教学目标是为制药业、药品流通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 突出职业学校教育特点, 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 按照应用型、实践性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1.2 选用优秀的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药物制剂的书籍和教材比较多, 有的偏重于理论性研究, 基本的技术操作较少;有的过于浅显, 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的知识;还有的对行业的发展、新技术的引入不够快捷。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生就业去向 (大部分走向操作岗位, 很少从事药物研究) , 通过对多种药物制剂教材的反复比较, 选用了比较通俗, 与制药生产实践非常贴近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刘娇娥主编的《药物制剂技术》作为基本教材, 其他教科书、期刊、学报作为参考书进行教学。

1.3 突出教学重点

药物制剂是制药业、药品流通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也是晋升主管药师、获取执业药师资格等必考科目。据统计, 药物的剂型有六十多个, 制剂品种数千个, 我校制药专业该课程的学习仅有152个学时 (包括实践教学) 。所以, 审慎地选择好教学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课程标准及本人多年的药企从业实践, 把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医药市场流通量大的剂型, 详细探讨其概念、特点、适用性、辅料、生产要求、生产岗位、制备工艺流程、质量检查、包装及仓储管理, 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大输液、颗粒剂、丸剂、口服液等; (2) 制备工艺有代表性的剂型, 如片剂, 其制备过程涵盖了颗粒剂、胶囊剂全部或大部分的制备工艺, 又如注射剂与大输液的制备过程基本一致; (3) 制备过程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常用剂型, 如注射剂灌封易出现剂量不准、封口不严、出现大头、焦头, 丸剂易出现崩解迟缓等问题。显然, 这一有针对性的教学重点定位对毕业生在药企就业是大有帮助的。

1.4 充实教学内容

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 需要让学生及时掌握制药行业的概况和最新动态。因此,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 以教材内容为主体, 结合出现的药物新剂型、制剂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及本专业办的教科研新成果, 分门别类地穿插在有关章节中, 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获得新知识。例如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实例:治偏头痛颗粒是治疗偏头痛的良药, 其有效成分川芎嗪易挥发且口感极差, 很久无法解决, 直至药物新技术“包合技术”的出现, 经过我们对包合条件的反复探讨, 这一技术得以实际应用, 解决了生产难题。通过这一案例, 让学生对新技术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有了深刻的印象,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2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 药物制剂是制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为体现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 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将实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学中做, 做中学, 不但要“学会”, 而且要“会学会做”。实践与理论并举, 教室与车间、教学与生产结合, 内有实验实训, 外有观摩实习, 增强实践教学。

2.1 精讲多练, 自主学习

集中精力对药物的基本知识、工艺流程、制备过程及质量检查等重点精心组织, 精心讲授, 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讲必须多练, 按照药物制剂理实1∶1的要求, 从能力培养着眼, 理论够用为度, 注重讲练结合, 加强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 将理论与实践、车间与教室、教学与生产、老师与师傅有机融合。其特点:场景教学,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产过程系统化, 实现了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再辅以科学的评价体系:过程考核、结果评价、理论评价、实践评价。本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2.3 采用项目教学, 提高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 将项目与教材相结合, 同时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项目来评价考核学生学习质量, 实现教材职业化、能力岗位化。如讲授颗粒剂, 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该项目根据工艺流程设置六大模块:模块一配料, 模块二煎煮, 模块三制软材, 模块四制颗粒, 模块五干燥, 模块六整粒混合, 学生根据每一模块设计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和相关实践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分组轮换, 然后用以下的指标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制备颗粒剂操作过程评价;对生产出的颗粒剂的质量评价 (结果评价) ;小组成员间相互评价。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科得到同仁们的广泛认可, 也受到药企专家的好评。

2.4 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提高课堂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 在教学中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同步进行, 选择教学内容中重点和难点, 或是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学,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和思考。例如:在讲授压片过程中常出现问题时, 设计问题:压片过程中常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由学生一起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结束后, 由教师归纳小结并作出进一步的提示, 留待学生更深入思考和讨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2.5 应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不足, 实现了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同步输出, 把教学中的抽象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现出来, 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制药设备和生产工艺, 往往难以使用教学语言表达清晰, 而应用多媒体演示剂型生产过程或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难以实地、实体操作和无法示范的教学内容, 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突出实践环节, 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

3.1 实验

实验教学在高职校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实验的安排应尽可能实现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实验, 使课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操作技能。在实验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自己动手, 只在必要时才加以指导, 实验结束后, 写出实验报告, 对报告进行检查并加以总结。

3.2 校外观摩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实践性强, 理实比为1∶1, 课程安排的实验主要在实验室阶段, 与真正的生产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生产过程, 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摩制药企业。为了提高观摩效果, 教师先确定参观目的, 提出参观要求, 再请有经验的工程师介绍相关车间 (如注射剂车间) 的布局、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制造设备及质量控制要点等。参观结束后, 教师进行总结, 并要求学生整理参观或活动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 引导学生把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使现场教学内容系统化、理论化。

3.3 顶岗实习

课程即将结束, 我们安排学生到本市药企如:恩华药业、远恒药业、颐海药业等生产车间轮流顶岗实习, 学生先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熟练后顶岗, 然后不同岗位的学生轮岗。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 能力得到锻炼, 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从而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药物制剂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 新的剂型、新的工艺、新的辅料、新的设备不断涌现,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随之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跟上学科的发展, 使学生接受更多更广泛的信息, 为将来的教学工作增添活力, 提高教学效率。以上仅是笔者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的浅酌之见, 希望通过交流, 与同行们一道努力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以提高《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桂双英, 钱金粉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 28 (2) :55-56.

[2]张红.《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农学报.2009, 15 (9) :228-229.

[3]宋江华.孙俊等.《园艺植物组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 (11) :5278-5279.

[4]冯希勇.朱小虎.等.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 22 (6) :65-66.

篇9:药物制剂技术分析

[关键词]药物制剂 技术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37—01

一、降低粒径提高溶出度

药物的溶出度除与药物的溶解度有关外,还与物料的比表面积有关,一定温度下固体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主要与药物粉末的粗细、粒子形态以及表面状态有关,对片剂和胶囊剂来说与崩解后的粒子状态有关。因此药物粒度大小可以直接影响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进而影响到临床疗效。例如,微粉化醋酸炔诺酮比未微粉化的溶出速率要快很多,在临床上微粉化的醋酸炔诺酮包衣片比未做粉化的包衣片活性几乎大5倍。

对难溶性药物或溶出速率很慢的药物来说,药物的溶出过程往往成为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的粒径降低时其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与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将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和溶出速度,因此降低粒径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灰黄霉素是一种溶解度很小的药物,超微粉化与一般微粉化的灰黄霉素制剂相比较治疗真菌感染,其血药浓度高且用药剂量小。

很多药物是多晶型的,在粉体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晶型改变,其溶解度、稳定性、疗效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应多加注意。

二、减小粒度增强疗效

临床上,药物不论以何种形式给药,药物粒径的大小都会影响药物从剂型中的释放,进而影响到疗效。在改善药物崩解和溶出的同时,药物的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均可得到较好的提高。

对气雾剂而言,雾化后药物粒子的大小是药效的主要决定因素。气雾剂混悬液中粒径在微米以上的粒子存在时限很短,无法达到有效的局部治疗效果;但若粒子太小则不能沉积于呼吸道,易于通过呼气排出。所以一般认为,起局部作用的气雾剂粒子范围以3~10微米为宜;欲发挥全身作用,则粒子宜在1~45微米。国外学者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的双香豆素胶囊抑制正常凝血酶原的活性作用时间面积和血药浓度-时间面积之间的关系,发现粒度、溶解速度与疗效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粒度小,溶解速度快,疗效好。

有人研究了非甾体类抗炎药萘普生的不同粒径对大鼠胃肠道的刺激性及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萘普生的粒径从20微米减小到270纳米时,避免了大粒子在黏膜黏附而导致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可以显著地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并能有效的提高药物的疗效。

三、粉体新技术促进制剂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制剂现代化的发展,粉体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和应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粉体技术如中药的超细粉体技术、纳米粉体技术等。

四、超细粉体技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疗效

超细粉体技术又称超做粉碎技术、细胞级做粉碎技术,是近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物料加工高新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它能将动、植物药材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的中位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微米以下),提高到中位粒径为5~10微米以下,已逐渐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细粉体技术加工出的药材超细粉体,粒径<10微米,药材的细胞破壁率≥95%。因细度极细及均质情况,其体内吸收过程发生了改变,各组分会以均匀配比被人体吸收,有效成分的吸收速度加快,吸收时间延长,吸收率和吸收量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而用常规粉碎方式由于粉碎粒度较大,混合均匀度偏低,不同性状的药物成分会因其细度、细胞溶胀速率、从细胞壁的迁出速度、B值及对肠壁吸附性的差异而在不同时间被人体吸收,其吸收量值也会不一,由此可能会影响复方药物的疗效。而且,由于在超细粉碎过程中存在“固体乳化”作用,复方中药药粉中含有的油性及挥发性成分可以在进入胃中不久即分散均匀,在小肠中与其他水溶性成分可达到同步吸收。这与以常规粉碎方式进行的未破壁药材的吸收和疗效会大相径庭。

五、纳米粉体技术改善制剂多种性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米)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

国际上公认0.1~100纳米为纳米尺度空间,在药剂学领域一般将纳米粒的尺寸界定在1~1000纳米。药剂学中的纳米药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纳米载体系统和纳米晶体药物。纳米载体系统是指通过某些物理化学方法间接制得的药物聚合物载体系统(即纳米粒),如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囊、纳米球等。纳米晶体药物则是指通过纳米粉体技术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纳米级别(即纳米粉),这实际上是微粉化技术、超细粉技术的再发展。

将药物加工成纳米粒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溶解度,还可以增加粘附n生、形成亚稳晶型或无定形以及消除粒子大小差异产生的过饱和现象等,从而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混悬剂,适合于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吸收或靶向性,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也可以通过适宜的方法回收得到固体纳米药物,再加工成各种剂型,如活性钙的纳米化,可大大提高吸收率,我国已能大量生产。

六、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GMP的广泛实施,粉体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为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也对粉体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伴随着当前中药现代化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高潮,粉体技术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得到更完善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梅,药物制剂粉体技术的若干研究,论文网,2011,07

[2]盖国胜.超细粉碎分级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上一篇:恍惚间青春已远作文550字下一篇:会领导致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