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药理学》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此文从医药行业背景与专业优势出发,通过对《药理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从而对中职药剂专业《药理学》的课堂教学提出改革与创新,目的是培养中、初级药剂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职药剂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论文 篇1:

基于“实用药剂学”课程建设的中职药剂专业岗位与能力分析报告

摘要:为了探讨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课程建设的思路,采用书面问卷与访谈调研的方法,对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2012、2013两届药剂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访谈10余家药品生产及经营企业相关人员。通过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掌握了学校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与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实用药剂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课程建设;调查分析;岗位能力;实用药剂学

作者简介:孙琍,女,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主管药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医药物流。

一、调研背景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明确规定,中职药剂专业培养方向为药品调剂、药品营销及药品物流,[1]主要面向临床以及医药商业和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调剂、采购、储存、物流管理、销售、咨询等活动。这一规定为学校中职药剂专业的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中职药剂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经过近20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南京及周边地区医药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实用型药剂人才。而“实用药剂学”作为药剂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中职课程应凸显中职教育的特色,与公共基础课程相比较,更突出的是职业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指导下,有必要基于药剂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及能力要求,并立足南京经济发展,对现有“实用药剂学”课程标准进行修改和调整。通过界定“实用药剂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从而制定适合学校药剂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应中职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资料和方法

(一)调研基本思路

通过对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等进行调研,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药剂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从而使课程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适应,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同时,结合本专业学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把握岗位对专业和课程的需求,构建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体系,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案。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1.对学校2012、2013届南京地区药剂专业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研。采用学生用调研问卷,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7.83%。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对应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等课程教学相关信息。

2.对南京地区的10余家药厂、药店进行访谈。采用用人单位访谈问卷,调查对象为药厂、药店等用人单位的生产及经营人员。通过访谈易亨制药、海王星辰等11家药厂及连锁药店和门店,获得了用人单位对岗位能力的要求等相关信息。

三、调研结果

(一)学校药剂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情况(仅列前三)

在回收的90份有效问卷中,学生分布的单位类型主要为:制药企业(30人,占33.33%),社会药房(28人,占31.11%),医药公司(26人,占28.89%)。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药品生产与管理(37人,占41.11%),药店经营(28人,占31.11%),医药物流(14人,占15.56%)。主要岗位为:制剂生产与检验(26人,占28.89%),药品零售(23人,占25.56%),医药商品营销(14人,占15.56%)。

(二)学生对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的认知(可多选)

学生认为,岗位对自身素质及能力要求为:专业技术(39人,占43.33%),职业道德与责任心(35人,占38.89%),语言表达(31人,占3444%),压力承受(28人,占31.11%),沟通(25人,占27.78%),组织协调(21人,占2333%),计算机操作(19人,占21.11%)。

(三)企业认为药剂专业学生最缺乏的综合素质(仅列前四项,可多选)

通过访谈,11家药企认为,药剂专业学生最缺乏的综合素质如下: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11家,占100%),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9家,占8182%),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7家,占6364%),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7家,占6364%)。

(四)企业在挑选中职毕业生时最看中的素质(仅列前四项,可多选)

通过访谈,11家药企认为,他们在挑选中职生时最看中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为:专业知识和技能(11家,占100%),人文素养(10家,占9091%),健康的身体和心理(9家,占8182%),文化基础知识(5家,占45.45%)。

四、讨论

(一)药剂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与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药剂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两个方向就业,在药品生产与管理、药品零售等岗位从事药品生产、销售等工作,其对应的职业标准分别为药物制剂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对于“实用药剂学”课程,其涉及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制剂生产、处方调配、配伍变化与合理用药等。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药企认为药剂专业学生最缺乏的是敬业精神与工作热情、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等;而在挑选中职毕业生时,他们最看中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人文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最后是文化基础知识。因此,“实用药剂学”课程必须凸显专业技能训练,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成才与成人,二者不可偏废。

(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相关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基本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2.专业核心能力。除具备药物制剂生产与调配的基本应用能力外,还应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药品采购贮存与养护、合理用药咨询与指导等专业核心能力。同时,药品销售等岗位要求具备医药商品购销员等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而制剂生产等岗位对药物制剂工等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未作要求,因此,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拓展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对异常情况的处理等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

4.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5.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主要包括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

目前,用人单位用工越来越趋于理性,他们主要看重能力而非仅仅看学历,因此,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学生主要在药品生产和零售岗位就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药物制剂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所以,“实用药剂学”课程标准应以这两个工种的职业标准为参考。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制剂生产、处方调剂与合理用药等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的形成。

五、对课程建设的启示

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岗位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也必将决定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实用药剂学”课程建设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使所培养的人才与就业及岗位需求相结合。

其次,要适应生产经营实际对技能的要求,紧贴岗位开发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根据岗位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将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技术与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行业标准与职业素质融于一体,构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2]

第三,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开发虚拟项目、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增强理论教学效果,营造职业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四,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方向,力求做到三个衔接:一是课程标准与市场需求相衔接,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岗位知识相对应;二是调整教学内容,使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相衔接;三是专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培训相衔接,应参照岗位现场的操作标准规程,进行课程建设,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0[4]号.

[2]吴丽华,聂莉萍.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以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2):170-172.

[3]李苹苹,宁爱兵.52名在校男护生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29-130.

[责任编辑盛艳]

作者:孙琍

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论文 篇2:

中职学校药剂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药理学》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此文从医药行业背景与专业优势出发,通过对《药理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从而对中职药剂专业《药理学》的课堂教学提出改革与创新,目的是培养中、初级药剂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职药剂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药剂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创新

《药理学》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参加全国卫生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准入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药理学》作为中职药剂专业的专业课程,越来越受到医院、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等各方的高度关注,它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

一、 医药行业背景与专业优势

从医药行业整体来看,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保健品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这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又将成为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推进器。

从增长速度和不断提升的盈利水平来看,医药行业较其他制造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随着医改深入和经济环境变化,医药行业将步入新一轮的并购重组,大型国药集团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超级航母。

医药行业发展迅速,药剂专业学生人才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广阔,就业前景可观。

二、 目前中职学校药剂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中职药剂专业的扩招,我校药剂专业一个班级有60多名学生。在拥挤的教室里,教师在《药理学》的教学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们以一支粉笔,一台电脑为道具,“自演自导”故事情节,学生们则只是被动的“看戏”,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充分的显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知识点多,内容枯燥乏味

目前我校中职药剂专业采用的是张庆主编的《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一书,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共三十五章,教学大纲规定为126学时,其中理论90学时,实践36学时。

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据学生反映,该门课程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大,是一门“六多”课程,即抽象概念多,药名多,药物别名多,作用及其机制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即使在该门课程上投入了很多时间,也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而且很难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理论和实践脱节[1]。即使将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也存在内容庞杂枯燥,难于理解与记忆的问题。

(三)实验、实训方法与专业培养目的不衔接

中职药剂专业学生的《药理学》实践内容,一直以来与药学专业专科、本科的《药理学》实验内容相差无几,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的。殊不知药学专业专科、本科的《药理学》实验是以药物研发过程为线索,将具体的实验技术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培训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同时着重行业工作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培养学生叙事的实际工作能力。

中职药剂专业目的在于培养能在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进行药品销售、药品调配、药物保健等工作,初步具有开展合理用药宣教和指导非处方药合理应用的能力;具有从事药剂工作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的初、中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药剂专业药理学的实驗内容与专业培养目的不衔接,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中职学校药剂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容

(一)改革教学方法

坚持以“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体现“项目为载体、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思路,对中职药剂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2]。

在药理学的教学中我实行项目教学法。首先我改变传统教室的布局,将5到6张课桌拼成一张大桌,学生围桌而坐,布局的改变,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对本课程的关注度。在教学前,我将每班学生分成8-10人一组,在课前发给他们药品、药品说明书、处方分析题等资料以便他们预习;采用这种方式的预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中,学生容易也接受新的知识点。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播放视频、巧编歌诀、案例分析等方式讲授新课;然后以组为单位讲解处方分析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最后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课堂练习,并布置课后作业及预习内容;整个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配合良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研究表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药剂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掌握[3]。

在项目教学中,药理学教师的工作任务会加重,因此还需要得到备课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也需要得到学校教务科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上课中所需要的药品来源需要得到药品经营企业的赞助与支持。在《药理学》整本书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项目教学,因此要适时的采用其他的教学方式,如现场趣味教学、药厂、药店、医院的实践教学等,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充分调动广大学生作为学习主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占有知识的欲望。

(二)改革实验、实训方法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实验仪器、条件的限制,药理学实验内容大多为纯验证理论性的,其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远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4]。我们中职学校《药理学》实验一直以来与药学专业专科、本科的《药理学》实验内容相差无几,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的,已经不能适应中职药剂专业的发展了。

在中职药剂专业《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中,我对张庆主编的《药理学》实践内容做了大部分的调整。例如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如中枢性抑制药药理作作用的验证性实验、正性肌力药的药理作用等内容进行删除,而增开病例讨论、处方分析等符合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发展的创新性实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实验形式,教师引导,师生共讨,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创新课堂外的教学模式

中职药剂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县级以上医院药剂人员基本饱和,且医院制剂规模又逐步萎缩,已经逐渐转为药学服务。中职中专教育作为一个独特的教育层次,受到政治、经济、教育结构及其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毕业生素质难以胜任许多医药部门岗位的需求,只能就业于营销、药厂、社会药房等[5]。

为了让药剂专业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中脱颖而出,提高学生就业率,教师则必须基于现实,从教学入手,把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药理学》课程,延伸到课堂外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模拟药房、社会药房、医院药房等资源,在周末或是节假日时间内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扮演药师的角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把药理学的书本知识转化成为顾客服务的药学服务中去。

在药剂专业学生中成立药学协会,药理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给学生进行药物方面的知识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每月或每周完成一次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在近一个月内收集解热镇痛药的包装盒及说明书,并自行设计此类药品中一个药品的包装盒、广告词,把此药品推向给你的周围的同学或朋友。一个月后,教师根据其他同学所获取到的药品信息,给予评价。在学期末评选出“最佳广告设计能手”、“最佳溝通能手”等荣誉称号,这样极大的激励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中职学校药剂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使实验、实训教学充分发挥作用,还需不断探索、总结和体会,希望各位行家里手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龚其海.《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2011(3):310-311

[2]朱礼龙.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9(10):72-74.

[3]薛清.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药剂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通讯. 2013年03期

[4]高允生.宋玉云等.临床医学本科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0.74(2):34

[5]刘蜀宝.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与中职中专药剂学专业的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2005年 第5期

作者:何洛 叶满娟 邬小赢 杨芬

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论文 篇3:

基于教学诊改的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 融合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基于教学诊改背景对中职药剂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诊断,提出制定药剂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药剂专业建设、整合学校实训资源平台服务于教学、开发校本教材、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等促进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融合的路径,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分析中职药剂专业建设成效。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建设 教学诊改 校企合作 质量保证体系 就业平台

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常态化人才质量保证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自2017年以来积极开展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及课程教学标准,开拓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相融合的路径,大大推动了药剂专业建设。

课题组通过对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近三年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及工作流程开展调查;同时对校内药剂专业建设情况深入了解,综合分析诊断出该专业建设过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岗位能力需求不匹配;二是课程教学标准与岗位能力需求未能对接;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升;四是校本综合实训教材缺乏。本文基于教学诊改背景,对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诊断,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构建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相融合的路径,助推药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基于教学诊改的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融合措施

(一)制定药剂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方案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结合药剂专业发展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专业教学团队,拟定专业带头人,全面负责专业建设规划、实施;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全程监控和督导,推动专业建设。见图 1、图 2。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药剂专业建设

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结合前期调研(外部需求)和校内建设(内部需求)情况,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合作修订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药剂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分解细化毕业要求指标点(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如图 3,见下页),完善专业课程目标,确定学生学习达标标准。

2.完善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业团队教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堂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详见图 4(见下页)。

(三)整合学校实训资源平台服务于教学

1.完善 GSP 模拟药房管理制度。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 GSP 模拟药房软件操作管理平台,并安排专管人员。完善 GSP 模拟药房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前强化训练方案。

2.建立校外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与药企合作,建立了药剂专业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用于教师实践学习和学生的见习、实习教学,促进教师学习和探索药剂专业社会药房岗位适应能力培养模式。

3.加强学校中草药圃的建设。为推进中草药药圃的建设,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不断补充新药苗,加强草药的种植养护,目前种有中草药 400 余种。依托学校中医药协会,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举行了中草药识别和中草药知识竞赛等活动。

(四)开发校本教材

1.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实训教材。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在前期对药店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岗位能力,与药企研究开发 GSP 模拟药房实训教材。(1)药剂专业模块化实训指导。结合学校药剂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校本实训指导书,其中包括药剂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学等专业课实训模块。针对药店岗位工作能力学习开发实训模块的系列微课教学视频,内容主要有常见中草药性状鉴别、中药调剂、西药处方调配为 GSP 模拟药房实训教学提供可视化的学习资料。(2)医药市场营销岗前培训手册。与药企合作,开发以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以药企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的就业指导书——《医药市场营销岗前培训手册》。该教材作为学生实习前强化训练阶段的主要指导,按照药店销售服务的流程,对各岗位工作环节进行模块化的强化训练。

2.开发利用民族医药资源,编写民族医药教材。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充分挖掘学校中草药园及本地区民族医药资源,编写并出版民族医药特色教材《实用壮药手册》。该手册以“歌诀”的形式,记录约 200 种常用壮药的图片、性状、用法,便于学生识别、记忆常用的壮药,可用于学生在中草药园学习资料、中医药协会组织学习活动的教材资料。

(五)推进药剂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组建了“药剂专业骨干教师团队”,该团队共 24 人,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定期安排教师到药剂专业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践学习,目前赴见习基地学习和交流已有 35 人次,已有 19 人通过“双师型”教师认定。

二、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对药剂专业建设现状进行诊断,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药剂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具体如下:

(一)构建了中职药剂专业与就业平台的“三双”融合模式

1.实训教学与社会药店、医院药房就业平台的“双渠道”融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利用学校模拟药房、学校门诊药房、就业见习基地药店、医院药房、企业药店等五个医药资源平台,进行“专业实训—强化训练—医院实习—药店实习”四个环节的教学实践。(1)专业实训课通过模拟药房与药店衔接,通过门诊药房与医院药房衔接,在实训内容、实训环境方面,实现实训教学与医院、药店就业平台的“双渠道”融合。(2)专业课结束后,在学校GSP模拟药房、门诊药房和就业见习基地药店,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采用课题组编写的《医药营销岗前培训指导》,通过“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强化训练,促进药剂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3)完成实习前的强化训练后,药剂专业学生分别到 26 所合作教学医院药房跟岗实习 5 个月,再到社会药店顶岗实习 3 个月,完成药剂专业实践教学与医院就业、药店就业“双渠道”的融合。

2.实训教学与中、西药营销职业技能就业平台的“双渠道”融合。(1)在学校强化训练结束之后,学生进入与学校合作的教学医院进行为期 5 个月的临床实践。主要在西药房、中药房、药库、中心药房等科室学习医院药房中、西药发药程序;学习常用药、新特药的类别、剂型、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常用药品、剧毒药品、生物制品的贮藏保管方法;学会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实现实践教学与医院的西药房崗位工作、中药房岗位工作的“双渠道”融合。(2)在医院实习结束之后,学生到社会药店进行三个月的实习。重点学习经营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西药、中药饮片药品销售的技巧及保养方法。在药店各工作岗位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实习教学主要环节包括“跟班熟悉工作流程—跟岗实习—阶段性考核—独立上岗—抽查考核”,实现实践教学与药店的西药销售、中药销售的“双渠道”融合。

3.仿真教学与全真实践的“双渠道”融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现有的模拟药房,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进行管理,而门诊药房按照医院药房的要求进行管理运营。药剂专业的药理学、药剂学、药品营销学等专业课程的实训课,在学校 GSP 模拟药房和学校门诊药房中开展,分别对应药店和医院的仿真实训。药剂专业学生在 GSP 模拟药房和学校门诊药房进行专业课实训教学,在 GSP 模拟药房开展核心技能强化训练,再到合作教学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顶岗实习,最终实现了在校仿真环境模拟训练到真正的岗位实践“双渠道”融合。

(二)构建了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融合的教学质量“双评价”

1.人才培养质量双评价。基于药剂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考核的校内+校外双方评价。

(1)校内评价。校内评价主要从专业测试、技能考核、以赛促评三种方式进行。其一,专业知识测试,采用问卷式的阶段性专业测试+纸笔式期末测试。其二,重点加强了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的考核,技能考核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相衔接。专业课课程教学结束后,学生进入岗位实习之前,开展强化训练,并在强化训练结束后进行技能考核,包括药店和医院药房工作岗位操作的考核。考核内容纳入了本研究前期调查所得的药店对中职药剂生的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包括服务接待礼仪、一般药物认识、认识处方、药品陈列与养护、沟通技巧与模拟销售等方面技能。其三,通过“知识、技能竞赛活动”的方式,“以赛促学、以赛促评”。每年通过“笔式—抢答淘汰赛—现场车轮赛—药房现场技能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竞赛,进行关于药物、药房和药店的知识、技能竞赛。既丰富了比赛内容,又兼顾了参与学生的覆盖面,学生参与度很高。参加比赛的过程,对学生是一种学习,也是自我检测和综合测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营造良好的医药学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校外评价。校外评价主要有学生实习环节和就业追踪调查。学生在医院各科室实习结束,由所在实习科室对学生进行常用技能、知识进行出科考核。在药店实习,有阶段性考核,顶岗的考核。同时学校每年均开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评价的追踪调查。

2.教师业务素质双评价。通过“双督导”对教师的教学业务和师德两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教学督导组每天对日常教学进行督导,对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教态等方面进行巡回评价。对师德方面的评价,将师德评价考核进行量化,并且将考核前置,由每个班级每周对教师课堂师德表现进行评价。对日常“双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并向各教学组传达,督促改正。通过对教师进行业务和师德双方面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打造了药剂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

药剂专业教师团队成员外出培训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和医药营销平台发展趋势学习,共 42 人次,另外选派教师赴药企开展跟岗学习 13 人次,目前药剂专业团队有 17 位教师通过广西中小学“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推动了药剂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开发药剂专业与就业平台融合的系列教学素材

1.制定平台相关管理制度,即《GSP 模拟药房管理制度》《GSP 模拟药房实训教学管理方案》。

2.完成中职药剂专业教学与 GSP 模拟药房融合的实训教材即《GSP 模拟药房实训指导》。

3.制作 GSP 模拟药房实训的可视化教学资料,模块化实训的微课教学视频 12 个。

4.完成岗前实训指导教材《药品营销岗前培训指导》的编写。

5.开发利用民族医药特色资源,编写《实用壮药手册》,于 2017 年 10 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魏 来,刘 汉,王 虹,等.新版GSP视角下药学生社会药房岗位适应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

(责编 江月阳)

作者:韦柳春 黄中天 黄绍琪 杨祺 吴润田 谢慧鹏

上一篇:施工技术与BT市政工程论文下一篇:生活化政治课堂生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