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读后感

2024-04-16

《取长补短》读后感(精选8篇)

篇1:《取长补短》读后感

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名字叫取长补短。这个成语讲得是战国时期的腾国,因为弱小,很多国家都欺负它。孔子一个学生叫颜渊,说:“只要腾国把土地长的地方截下去,补在短的地方,组成一个正方形,那每边之长,也将有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个很好的国家。”

取长补短是指吸取了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得到提高。

篇2:《取长补短》读后感

故事大意是,隋朝有个大画家叫展子虔。他画人物,呼之欲出,画骏马,状似奔腾,画高山,巍峨险峻。大家都夸他画的好,他也认为自己是最好的画家了,从不把别人的作品放在眼里。

当时,南方有位叫董展的画家。他很擅长画江南风景。董展说:“展子虔的画是不错,可从没见他画过南方的山水,或许他也只会画北方的景色吧。”

展子虔听说后,非常生气。但他又想,自己确实没有画过江南的风景,而真正优秀的画家应该能够画出一切美好的东西。于是,他找来董展的作品细细研究,并与自己的画作对比。他发现董展的画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此,二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画艺都有了很大提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感谢给我们提出缺点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能及时的改正,认真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完善自己。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就是这个道理,你们说对吗?

1.《活法》读后感

2.论语读后感

3.读后感大全

4.读后感400字

5.《伤仲永》读后感

6.目送读后感

7.《憩园》读后感

8.《阳光校园》读后感

9.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篇3:新视域下取长补短的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媒体课件

新世纪的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该全面均衡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 由于教师的原因, 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并能在此基础上, 灵活地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 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语言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 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 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 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很规范, 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 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总是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安排得较多。时间一长, 势必违反全面发展的原则。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俗话说:“体育不养老”, 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 完成动作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 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 最终的后果也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甚至不安心工作, 寻找其他生路。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三、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 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 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 重复讲解, 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 而且, 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努力探索改革途径的同时, 课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多媒体课件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 解决了这些长期困扰着我的难题。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以其鲜明的图像, 生动的画面, 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成品课件。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 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 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 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 更快、更全地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 缩短了泛化过程, 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在实际应用中, 这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了教学质量, 缩短了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 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 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 计算机技术已走进了校门, 进入了课堂。我们体育教学也应该尽早结束那种“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统教学方法, 而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

篇4:取长补短 合作发展

第二届东盟博览会展馆面积6万平方米,比首届增加了22%。设国家专题、商品贸易专题、投资合作专题、旅游专题等四大展区,共16个展厅,总展位3300个,比首届增加800个;参展企业近2000家,比首届(1506家)增加33%,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客商总数达到2.5万人,比上届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采购商1.2万人,境外采购商6000人。截至10月22日16时,累计交易总额达11.5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8.2亿美元,进口1.7亿美元。

本届博览会举行了28场投资促进活动,举行了两场签约仪式,共签订国际投资合作项目126个,总投资52.9亿美元,同比增长5.9%,项目涉及工业、农林牧渔业、矿产开采与加工、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能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科技等行业;签订中国国内投资合作项目263个,总投资501.8亿元,同比增长5.5%。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商务和投资界高级别的盛会。本届峰会以“中国与东盟国家:市场的开放及开发”为主题,下设两个议题:“政府:营造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企业及商会:共享开放合作开发”。政府官员围绕“自贸区建设:创造透明、自由、便利的贸易与投资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企业发展”发表演讲,与企业家对话;企业和商会将围绕“企业及商会:市场开发战略与策略”、“商会合作:架宽商桥,广开商路”进行交流。

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在演讲时说,2002年至2004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高速增长,年增长率高达38.9%。去年,双边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双方已经相互成为第四大贸易伙伴。

老挝国家副主席朱马利也表示,中国与东盟已经达成共识,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开放而有竞争力的投资机制。他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增强东亚地区的凝聚力,为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创造和平与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在东盟博览会开幕之前,10月18日已经举行了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国贸促会与东盟十国工商会在南宁饭店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十国国家工商会南宁共同宣言》,宣布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水平,全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政界、商界相互了解的窗口,联系的渠道,寻求合作的平台,打开市场的钥匙。

本届博览会新推出“中国-东盟魅力之城”特别活动,并作为今后几届国家专题的主要内容,将中国与东盟的交往由国家层面延伸到城市之间。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和东盟共11个“魅力之城”,综合展示其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魅力之城”展区设计充分体现出各国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观众。组委会还举行了“魅力之城”主题活动,签署了《“魅力之城”南宁合作宣言》,各国的“魅力之城”均表示将进一步利用好博览会这个平台,加强各国地方政府、城市、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10月22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在南宁主召开了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官会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专题展区抽签仪式,确定了明年博览会国家专题展各国展位顺序,并颁发了今年博览会各项最佳奖项。根据抽签结果,在明年博览会的国家专题馆里,各国位置从右到左依次是泰国、马来西亚、文莱、中国、柬埔寨、印尼、缅甸、越南、老挝、菲律宾和新加坡。

篇5:《取长补短》读后感

这不仅要求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更要坚持长远、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不能有一个掉队者。摘穷帽、拔穷根、断穷源,这既是民生夙愿,也是群众祈盼,只有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才能红火起来,百姓掌上也才能响起来。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抓好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一要完善方案措施,统筹协调推进。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和要求,熟练掌握并用好用活帮扶政策,真正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要强化精准帮扶,做到四个精准。要强化精准理念,把精准扶贫的理念贯穿到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强化精准发力。深入分析研究贫困对象的现实状况、致贫原因、脱贫出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攻坚突破;要强化精准施策,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根据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致贫原因等差异,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帮扶策略,对不同贫困户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要强化精准管理。

三要突出帮扶重点,增强帮扶效果。主抓有利于当地的扶贫产业;加快推进贫困村屯道路、水利、电力、信息网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强化金融服务精准帮扶;

四要讲究方式方法,力争事半功倍。要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要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群众多沟通、多商量,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力和治理能力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在现实工作中,当前,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党员干部要对照党和人民的期望,对照肩负的职责任务,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来一次大摸底大排查,查查自己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以及能力弱项,努力学习自己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

篇6:《取长补短》读后感

一、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小康社会建设持续加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基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稳健前行。2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76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居世界首位。—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二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全国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新面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达到41.2万亿元。2013—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0.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4.4%,比提高5.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提高8.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0.60%。

三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惠民生增后劲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国基础设施规模继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持续显现。交通建设突飞猛进。2019年末,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3.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2/3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达15.0万公里,比20末增长55.5%。通信水平全面提升,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基本建成。2019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928万户,比年末增长1.6倍;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220亿GB。能源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增强。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比2012年增长13.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

四是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到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共468.1万个。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越性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

五是创新引领作用凸显。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全国上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大力发展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不竭动力。研发投入持续扩大。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2012年增长1.1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9%,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茁壮成长。—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4%。2019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0.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创新指数上升到世界第十四位。教育科技发展硕果累累,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的10.2年提高至的10.6年,教育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六是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2019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博物馆5119个,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120个、2050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48%,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健身日益普及,2019年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竞技体育成绩斐然,2013—2019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808个世界冠军。“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节)”等文化品牌活动遍及全球,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七是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加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生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健康中国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比2012年末增长52.1%。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的74.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3—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73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19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9.8、48.9平方米。

八是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所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绿色发展进程加快。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24.6%。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0%;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74.9%,比20提高8.9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2019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2019年,完成造林面积73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25.3%;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

九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标志。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积极扩就业增收入促消费,14亿中国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2013—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1%,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5.3辆,比增长1.1倍。

二、攻坚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须加快补短板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若干领域还需要啃一些“硬骨头”,一些地方还有“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看不上病看不起病、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等问题突出。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2019年末,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超过90%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落后于东部地区。2019年,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6.0%、60.8%、69.4%。

三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犹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仅为2人,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状况较差。

四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还面临一些难题。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低收入群体人数仍然较多。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有待进一步防控和化解。市场经济秩序仍需规范,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问题新考验。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工作带来新挑战。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就业压力明显上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总体可控,有基础也有条件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我们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篇7:《取长补短》读后感

补短板之策最初来源于“木桶效应”。补短板的意思是说整体水平取决于具体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像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最多只能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那块的高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条路上,如果遇上“木桶效应”,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打赢脱贫攻坚的质量。因此,补短板是硬道理,是势在必行的。

从人群看,补短板就补齐“老弱病残贫困人口”这块短板。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其中因病致贫占40.7%,因残致贫占20.2%,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8.5%。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因此,要重点解决看不上病,看不起病、孩子辍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必须统筹安排财力,解决这块短板。

从区域看,补短板就补齐“深度贫困地区”这块短板。深度贫困地区是指“三区三州”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这些地方往往是交通、资源、公共设施等最薄弱,且经济发展最难。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是短板中的短板,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要补齐这个短板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解决这块“硬骨头”,就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行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主要是加强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和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同时要加强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兜底保障工作。

从领域看,补短板就补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这块短板。主要聚焦的问题是大气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环境脏乱差、教育不均衡、部分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因此,要攻克这块“短板”,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优先解决重点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的方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短板”是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关卡,如果不打通补平,势必会影响全面小康的成效。为跑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补短板问题势在必行!

篇8:《取长补短》读后感

关键词:同课异构,比较,交流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把握和教学方法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清楚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由此体现教者教学的个性, 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开展, 促使年轻教师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 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了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 促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 对新教材更进一步的探讨, 对重点难点上的把握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同课异构之一:同备一堂课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 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教学系统, 应事做好精心的准备。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案集, 失去了自我个性的发展。同课异构, 取偿补短, 可以改进自己教案中的不足之处, 为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1.备教材:不同老师, 对同一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理解。例题, 练习的设计也不同。利用同课异构, 可以透视别人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理念, 积极吸取他人的长处, 共同进步。

2.备导入:如何引入新课,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好的导入, 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同课异构, 年轻教师可以学习有经验教师的优秀的导入, 增长教学经验。

3.备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练习的设置应有代表性, 典型性。通过同课异构, 传授经验, 让年轻教师对典型例题和练习的把握上快速的成长起来。有意识的设置作业的选做题, 重视变式联系和探究练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并能使对数学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

片段2: 下面是2位教师对勾股定理的部分练习设计

T1 :如图, C是AB上的点, AD⊥AB, BE⊥AB。已知AB=5, AC=2, AD=1, BE=6,

问△DCE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T2:1.已知△ABC中, AB=5, BC=12, AC=13,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以上一题中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 (如图1) , 正方形面积记为S1, S2, S3那么是否存在S1+S2=S3呢?

3.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分别以a, b, c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 (如图2) , 那么是否存在S1+S2=S3呢?

4.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 分别以a, b, c直径边向外作正三角形 (如图3) , 那么是否存在S1+S2=S3呢?

5.如图4, 两个月牙形S1, S2的面积之和等于△ABC的面积S3的面积吗?请说明理由.

6.根据以上的学习归纳出与和勾股定理有关的知识吗?

两位教师的设计, T1是课堂内容的简单的应用, 意在让学生能掌握堂课的内容。T2设计是课堂知识的应用, 并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也体现了数学中归纳发现规律的思想方法,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印象,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空间, 练习设计中的同课异构, 为年轻教师们对练习设计的“度”把握上有一个很好的参照。

二、同课异构之二:同上一堂课

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同上一节课, 便于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 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通过研讨, 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 让教师各抒己见, 有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看板书:

板书要明确、集中、合理。优秀的教师在上课前会精心设计板书。年轻教师在同课异构课上应关注其他教师板书时的优点, 吸取为自身所用。

2.看提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的选择问题, 把握提问的时机, 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合理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通过同课异构, 年轻教师在各方面都有明显对比和交流, 对自己业务经验也有很大增长和提高。在交流中,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同课异构, 既解决了年轻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打开了教师的思路, 有利于年轻教师扬长避短,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是求同存异、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平台,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傅国亮, 程淑华.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丛书.海南出版社.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一篇:村务公开网站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