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奔小康

2024-04-22

补短板 奔小康(精选7篇)

篇1:补短板 奔小康

补短板 奔小康

近年来,湘乡市以建设“实力湘乡、美丽湘乡、文化湘乡、幸福湘乡”为总目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抓手,坚定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湘乡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为85.1%,较之2013年的75.3%提升了9.8个百分点,全省排名从第27名上升到了第15名,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经济十强县”。

补短板,破难题,是湘乡市2014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湘乡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小康推进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短板指标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由领导带头抓重点,谋良策。同时,进行分类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鞭策各单位认真抓落实,谋突破。团结一心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力争各指标均衡发展,特别是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短板指标挖潜力、提速度,成效显著。与2013年相比,实现程度在70%以下的指标由17项减少到4项,特别是生态文明实现程度大幅提升了19.5个百分点,有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提升幅度位居二类县市区前4位,总体态势由“一强两平两弱”优化为“两强两平一弱”。

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补齐经济发展短板

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是湘乡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更是重点、难点。为提高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湘乡市大力加强财源建设,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税负公开,整顿规范财税征管秩序,同时全力开展财税专项清查。经过一年的努力,湘乡市税收收入从2013年的9.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1亿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61.7%增加到了62.5%。

2013年湘乡市城镇化率监测数值为34%,实现程度为43.7%,在47个二类县市区中排名第43名。湘乡通过启动经开区调区扩区工作,扩充了城镇人口2万人。小城镇建设项目完善了基础设施、拉通了道路骨架,农贸市场与商住楼开发、垃圾场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林水电建设等也日趋完善。东山新城区的发展,也加快了湘乡城镇化的步伐。2014年,湘乡市城镇化率为36.4%,实现程度为60.6%,提升幅度排到了全省二类县市区第3名。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也是2014年湘乡提升幅度较大的短板指标。湘乡经开区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与重点产业相关的外资企业、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并成功申报了依微迪和金龟金刚石两家企业,新增了规上企业10家。去年,湘乡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4.2%,实现程度为77.5%,比前年提高了33.8个百分点。

大力办实事,惠民生,补齐社会发展短板 2013年,湘乡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仅3.09张,离目标值还有一定的差距。湘乡市通过市人民医院旧住院大楼改扩建工程、市中医院医技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三个市重点项目,增加了床位数。同时,按照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服务人口和辐射范围,重新核定了床位编制,并根据市直医疗机构发展的情况,向湘潭市卫生局递交了增加床位编制的申请。仅一年的时间,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提升到了4.4张,比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2017年的目标值。

去年,湘乡市图书馆荣获了“国家一级图书馆”的称号,人民广场和火车站广场项目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共建成了8个乡镇文化广场,完成了10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67个农民建设工程点的建设,下发了价值140多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2014年,全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为1.9平方米,考评实现程度为94.6%,比上年提高34.1个百分点。

全力治污染,护生态,补齐生态文明短板

湘乡市不断加大节能资金投入,积极实施湘碱、五矿湖铁、燕京啤酒、湖南韶峰水泥厂等高耗能企业节能项目改造,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农业和农村节能等各行业节能降耗。2014年,湘乡单位GDP能耗为0.966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不变价),实现程度为64.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湘乡市城镇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设于2013年6月动工,投资5970万元,按计划完成出水水质提标及污泥深度处理任务,去年年初完成并投入运营,配套截污主干管网已全面铺开。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目前出水水质均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2014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为76.9%,实现程度均为100%,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

通过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黑烟囱”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部门联防联治机制等措施,湘乡市空气质量状况明显好转。2014年,湘乡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7.5%,实现程度为92.1%,比2013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

关于农村垃圾的处理,湘乡市制定了城乡同治工作考核细则和奖惩制度,强化检查评比,要求镇、村将垃圾分类减量集中处理,同时,加大投入完善设施。2014年,湘乡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为95.2%,实现程度为100%,比上年提高66.1个百分点。

距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片区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这个节点已经不远,“吃得苦、霸得蛮”的湘乡人民将持续发力,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湘潭市委指示精神,全力稳增长、抓项目、调结构、补短板,实现竞争力倍增、美誉度倍增、自信心倍增、幸福感倍增,建设“实力湘乡、美丽湘乡、文化湘乡、幸福湘乡”,确保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2:补短板 奔小康

本文仅供参考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篇一】

2016年《求是》,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当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重要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了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问题,需要着力解决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是“全面”、“小康”两个方面,其中“全面”更重要并且更难做到。“小康”说的是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性。若到了2020年我们在总体和速度上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贫富差距等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明显,就算不上真正的实现了目标,得不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新发布的这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在这篇重要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了概括:从人口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地域看,主要在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短板明显。总书记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重申“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就是我们的衡量标准”。

这2篇重要讲话,虽然相隔4年,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没有变,主题没有变,任务没有变,就是要对短板进行精准攻坚。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下,短板已经补了不少,虽然一些旧问题依然要继续解决,但在本质上、程度上已有很大的不同。

2019年以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这篇重要讲话中作出的部署,全国上下奋力拼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找差距、补短板,使各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如今,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展顺利,为今天向终点冲刺打下了更为坚固的基石。今天,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说,全面小康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当前,国际上很大一部分国家赞赏我国发展成就,认为中国给全球的发展中国家起了一个好的榜样。这些声音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是真实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平坦,有很多风险、问题、挑战严峻复杂。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了较大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任务仍然艰巨。

现在到了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要铆足劲向前冲,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篇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2020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就补短板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

看清当下成绩,增强奋斗信心。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全世界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短板、弱项等着我们来补强。

把握重点短板,找准最新矛盾。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补短板必须抓住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克服焦躁情绪、懈怠心理,杜绝“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向最后的胜利发起总攻,确保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如期兑现;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

明确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要处理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明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有的是绝对指标,有的是相对指标,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要处理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在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时,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具体要怎么做?

第一,“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全国动员、全民参与,只有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第二,“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要精准,脱贫也要精准。精准扶贫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第三,“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各级组织的扶贫责任进行细分和明确,尤其是提出“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保障。

第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主要针对贫困户“等、靠、要”“脱贫又返贫”,以及贫困户“有体力、无能力”“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贫困代际传递”等现象。

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国家的繁荣富强我必参与。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篇四】

6月1日出版的第十一期《求是》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继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做出这个重要的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文章指出,目前,去哪过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总结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程中取得世人举目骄人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不能丝毫懈怠,也表明我们的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分为二的工作态度,习近平精准的总结到了还存在三个方面的短板,这些短板是我们当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和具体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攻坚的钥匙,看的准,看得透,抓的实,表明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以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篇3:创业需补短板

创业是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事业, "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古今中外多少成功者正是凭着这样一股豪情, 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 创业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事业, 商海茫茫, 变数无常, 有成功自然也会有失败。超过一半的创业个案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很多创业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创业前认为最艰难的时期是筹备创业的阶段, 而公司正式运作后, 便可松懈一下。而公司运转后各式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 常常令他们不知所措, 跟以前想象差别很大。事实上, 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各种疑难杂症, 如果不正确"诊治", 就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熟人搭伙好开饭

很多创业者在选择"合伙人"时, 总喜欢在熟悉的"圈子"里找。由于彼此熟悉了解, 因此在创业初期常凭感情做事, 对于企业中出现的经营方向、用人问题、财务问题等也大都以忍让、和解的方式处理, 而忽视了必备的契约签定和严格的约束制度。随着企业的成长, 这种工作关系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会逐渐显露, 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有时甚至导致企业步入破产境地。当年爱多公司股东陈天南在媒体上发表的律师声明, 就是"爱多危机"的导火索。陈天南是爱多公司总裁胡志标的儿时伙伴, 当年出资参股, 为"爱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最后他却给了"爱多"致命的一击。

哪儿热闹奔哪儿

有些创业者在确定经营方向时爱盲目跟风, 哪行赚钱就做哪行, 总觉得这样能减少投资风险, 而且少走弯路。然而, 市场运作有其自然周期, 当市场过于饱和时, 利润空间就会缩小, "一窝蜂"热潮有时正意味着"恶性竞争"即将来临。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一旦跟错了, 就会掉进投资的陷阱。因此, 创业前周密的市场调查和理性的分析尤为重要。这如同股票投资一样, 风险与利益共存, 哪种股票适合做长线, 哪种适合做短线, 何时跟进, 何时退出, 都需要冷静对待。

短视老板短命店

因为中国曾经缺乏创业的环境, 所以一些企业家就像个被带进烧饼店的饿汉, 抓到什么吃什么, 哪还顾得上去隔壁味道更美的饺子店尝尝。很多企业家彼此的区别就是有的被带进了烧饼店, 有的被带进了饺子店, 不远处全聚德的招牌却没人看见。没有长远战略规划的企业是短命的, 富不过一代, 更不要说三代了。

贪大求全死得快

企业在创建以后, 成长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如果过份追求成长的速度, 无异于拔苗助长。其实, 企业经营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 不是看谁现在跑得快, 而是看谁能在关键时刻跑到别人前面去。在创业过程中, 当企业效益逐渐凸现后, 创业者不能一味地扩大营运规模, 而应关注并妥善处理资金预算、市场预测, 以及材料、人员相关要素的协调等管理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没做好充分准备, 那么高速的增长只能带来巨大的风险。舒马赫1973年就说"小即是美", 虽然这个提法被认为太理想主义, 但企业大了难免官僚、迟钝, 小所代表的灵活与敏锐的确令许多大老板心向往之。

盲目做大不可取, 一味求全也会使创业者一败涂地。人在江湖, 除非你能号令天下, 否则学不会结盟是很悲惨的一件事。岳不群也得先推行五岳并派, 然后才敢跟任我行较量。中国这个市场没有谁能一口吃下去, 饭菜可以免费, 肚子可是自己的。不但可以和你所处的产业的上、下游厂商联手, 适当的时候和竞争对手联手也未尝不可, 只要记住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你办事我不放心

无论作为老板的你有多能干, 都不可能一个人做完所有工作。在不同专业范围内雇用有关的专才, 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 才能使各人尽展所长, 令公司得到最大的利益。自己要的人找来了, 可是"你办事, 我不放心"。很多大老板就是学不会信任下属。这也难怪, 不能埋怨诸葛亮没替刘备培养出干部, 实在是小材难支大厦。商战的现实已经证明, 一头狮子领导的绵羊是很难"走出非洲"的。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实际上能做到像柳传志信任杨元庆那样的真是不多, 所以中国的联想也只有一家。

跑得又快又省料

"多快好省", 这是理想化到几乎无理性的说法。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 似乎是萦绕在大多数老板心中的对下属的美丽期待。在中国, 高薪能不能养廉咱们另说, 没有高薪想聘到良将的机会相当渺茫。您要是觉得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自己玩不转, 想找几个帮手, 请提前设计好激励机制。

篇4:商会产业扶贫,为全面小康补短板

县级商会捍卫全球薏业定价权

贵州是贫困县较为集中的西部省份之一,黔西南州兴仁县成为贵州50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该县盛产薏仁米,且有400多年种植历史,但却难以形成农业的支柱产业,而一家商会的成立奇迹般地改写了这个历史。

长期以来,米农们在缺乏技术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着无规划性散种,平均亩产仅为300公斤,使得产量远不能满足加工需要。而大多数企业和加工户也无商标品牌意识,只顾争抢原料、压低价格,难以保证质量,最终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导致市场抗击能力极差。米农们抱怨说,两年前米价降为历史最低,每公斤仅在2元左右徘徊,比2011年的5元、6元钱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米贱伤农,很多米农选择外出打工。靠种薏仁米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愿望已不能成为现实。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他们多次开会研究对策,最终县工商联决定找来几家龙头型薏仁米企业,请他们挑头,联合骨干企业和个体户、农业合作社一起谋划今后的薏仁米出路。

2013年6月,兴仁县薏仁行业商会成立,会员涵盖了30家企业、43家加工厂、28家个体户。

“争夺全球薏仁米行业定价权”!商会成立时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目的就是要一改过去一盘散沙的状态。商会首先解决了薏仁米价格大起大落的问题,通过统一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了种植农户和加工企业的合理利益。同时,引导会员企业集中发展,形成竞争优势,进而逐步掌握薏仁米行业的定价权。尤其是在龙头企业强势推动下,向精深产品研发、加工转变,并创新发展薏仁米精深加工。实现了原材料生产、初级产品加工、初级产品贸易、精深产品研发及销售为一体的整个产业链条,薏仁米产业由此迅速崛起。

一系列的整改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已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到近50家,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还与社员签订了薏仁米保护价收购合同,农民不再怕种出的薏米没有企业来收,后顾之忧没了,种地的劲头也就足了。今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4万亩,已成为当地超过烤烟的农业产业。两年来,薏仁米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元以上,种植农户得到了实惠,提高了种植薏仁米的积极性。2014年,兴仁薏仁米种植户5.25万户,产值达5.4亿元。当前,兴仁在全球的薏米行业中,市场份额高达70%,正在决定着全球薏仁米行业的定价权。

薏仁米种植已经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靠薏仁米发财变成了现实。眼下,米农在农村住了一辈子的黑瓦木制老房子越来越少,二层小楼正在成为主流。

纵观兴仁薏米行业两年来的巨大变化,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贫困县的大手笔产业,仅靠本地民营企业“弱、小、散”的自发成长,显然不可能实现。贫困地区凭借着基层商会是能够为脱贫发挥基础性重要作用的。

减贫富民,旅游商会的宗旨

五台山,海内外知名,但周边的贫困状况却鲜为人知。五台山隶属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五台县,所辖的东雷乡、灵境乡刘定寺村等十几个村落的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使得空村现象、土地撂荒现象较为严重。

这是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会长王平在全国工商联社会扶贫工作座谈会上的一次情况反映。她说,能不能通过转变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促进地区减贫、脱贫,走一条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最后,商会将《关于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及乡村旅游业推动五台山贫困地区减贫脱贫的建议》递给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并很快得到重视。目前,政府已经开始对第一批空村改造试点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

据悉,这是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展开旅游扶贫的一个普通案例。同样是在拥有4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甘肃省,商会通过平台,帮助联系和推介一些旅游资源大县参加世界旅游论坛和世界旅游业联盟大会,引导投资商前往开发旅游及相关产业,帮助景区制定规划,培养旅游业经营管理方面人才。

这样的例子在商会举不胜举。在旅游的带动下,不少贫困县市的山区乡村逐渐成为游客接踵而至、旅游快速发展的高地。商会通过与贵州省织金县委、县政府的合作,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景区交通、规划提升等现实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今年第一季度,织金县共接待游客150.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3%、27.15%。

通过旅游减贫富民成为商会自成立以来的一大立会宗旨。商会在改组换届更名仪式上提出“以助推民营旅游经济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减贫共富为己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关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旅游扶贫开发战略的提案》,就是该商会经过广泛调研,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建议。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如何通过旅游帮助武陵人民减贫成为商会近期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3月,王平携商会主要负责人到国家旅游局拜访时重点说明了商会与国家民委合作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减贫富民行动,受到肯定。

可以说,只要旅游资源特色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就具有独特优势,有人助他们一臂之力,旅游减贫富民并不遥远。

科技协会为脱贫者照明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广西2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石甫金平是洋溪乡良培村的前任党支部书记,他是贫困村里最早的致富带头人,在离侗寨约4公里的地方扎根3年开展了养牛致富的尝试。可是这些年都是“摸黑”养牛,原因是远离寨子,照明、生产用电存在安装变压器、拉专用线路远等高成本问题,通电需求成了他发展生态养殖的最大困难。

今年,柳州市节能科技推广协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发展清洁能源,该会会长唐双洪是汉能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在柳州的负责人,他在组织的一次全市节能宣传周上与三江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洋溪乡良培村驻村第一书记龙素琼协商解决致富带头人摸黑养牛的类似现象,萌生了“光伏+生态养殖”示范帮扶的理论构想,之后高频率的沟通使之成为了现实。

11月19日17时30分许,牛棚亮灯成为三江县首个光伏发电项目,石甫金平成为了三江县历史上第一个利用清洁能源实现生态养殖的贫困村受益人。两日后,“光伏助力生态农业”发电亮灯仪式就在这个牛棚边的田头举行,群众自发带来的鞭炮成为村里近年来放炮最多的一件大喜事。

商会作为民营企业的联合体,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仅能够在促进招商引资方面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产业扶贫方面也具备了独特优势。目前,举国上下正在紧锣密鼓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商会不等不靠,正开创着“不只捐钱”的“商会产业扶贫”新格局,用产业扶贫为全面小康补短板。

篇5:补短板 奔小康

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确定是基于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于这一基本国情,确立了绝对和相对双层的目标设计。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各地在历史基础、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状方面的差异性,给予各自相宜的发展目标,同时尊重不同社会群体、个体之间的客观实际状况,激发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这种多维双层目标设计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对应,是小康社会“建成”与“全面”的有机结合。

绝对标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坚持绝对标准,就是聚焦建成全面小康的短板和弱项问题。绝对标准往往具有明确的指标和任务年限,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脱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的绝对指标,是指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完成脱贫摘帽目标指向上是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的。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这一脱贫标准,目前还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任务仍然繁重:一是部分困难群众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问题;二是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问题;三是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问题;四是还有贫困人口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为此,要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在设定期限内一鼓作气,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保障绝对目标的如期实现,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不可少,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救助措施,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也就是说,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是绝对标准的标配。依据绝对标准,决战脱贫攻坚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合一致的。

相对标准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与绝对标准相比,全面小康相对标准的设定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是在绝对标准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它涵盖了发展主体的全面性、全维性和全域性,既适应了新时代人民生活需求的多面和多层次,为一些发达地区预留了更高更辽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又有效地增强了发展的弹性,使国家能够有力量有底气应对各种偶发的社会问题和差异化利益诉求所带来的震荡和冲击,体现了包容型发展的特质。此外,相对标准更侧重于满足包括非贫困人口在内的社会群体对更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更着眼于与下一阶段国家发展目标的有效衔接。从这个意义上看,相对标准是基于绝对标准又高于绝对标准,是衡量全面小康质量成色的标尺,是经过努力可以争取达到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

统筹兼顾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行稳而致远。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绝对与相对不同层次的标准是为了避免工作中不顾客观实际“一刀切”,不分主次轻重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绝对与相对标准,一个底线一个适度提高,一个硬性要求一个灵活多样,一个管兜底一个向长远。二者共同擘画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蓝图。另一方面,二者之间需要保持有效的契合,不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顾此而失彼。

明确了绝对标准,就是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强调绝对标准,就是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推动各级党组织尽锐出战、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今年尤其要聚焦决战脱贫攻坚的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工作难度大的县乡村,攻克最后堡垒。坚持绝对标准,就是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监督,严格验收,善作善成。看重相对标准,就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完成脱贫攻坚战绝对指标的过程中,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等多方面建设,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做准备。坚持相对标准,就是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迈入全面小康。坚持相对标准,就是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

坚持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底线思维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保障了我们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行稳而致远。当然,无论是绝对目标还是相对目标,都是中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坐标方位,。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专家)

把握好“三个关系” 科学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

把握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关系 筑牢全面小康社会坚实屏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准施策“补短板”

在统筹整体与个体关系中完成全面小康补短板的硬任务

定量分析定性判断相结合 正确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掌握好全面小康精准攻坚的辩证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需补齐民生短板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把握好三个关系,辩证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问题

篇6:补短板 奔小康

【篇一】

第一,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就是我们的衡量标准,不宜再作调整。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第二,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对此,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广泛宣传。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在时间节点上是一致的。可以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部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篇二】

《求是》杂志将发表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中指出: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特别关键的一步。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虽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贫困地区一些问题依然突出,依然是制约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是硬任务,也是在目前情况下的势在必行之举。

全面小康的“全面”,一是指人群和地域上的全面,贫困人口及地区成为工作重中之重;二指是领域上的全面,从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无论哪一环节都不能落下与缺失。“全面”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多,其短板也不少。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品格和政治担当,补短板则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法论。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整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的人届时都要翻一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要同步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并不是平均主义,人人如此。对此,思想上一定要有统一的正确认识。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既有绝对指标,同时也有不少相对指标。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在时间节点上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考虑完成量化指标的任务,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以及现实获得感。

【篇三】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坐等花开,是不行的。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做到脱贫不返贫、脱贫能致富、致富能持久。一是结合当地实际,注重质量脱贫,创新扶贫举措,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避免出现“算账脱贫”;二是激发内生动力,谨防“政策依赖症”,在给的越多,帮扶越实的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诚实劳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三是特殊群体以保障性扶贫为主,建立长效保障扶贫机制;四是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把扶贫资金“晒”在阳光下,杜绝基层的微腐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让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既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提振士气、激励斗志,搞好精准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篇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补短板是硬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覆盖领域要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惠及全体人民;覆盖区域要全面,不仅是城市要繁荣,农村贫困地区也要实现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整体目标,而不是平均主义,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有的是绝对指标,有的是相对指标,如环境改善方面要求劣v类水体比例低于5%,这类指标还会继续改善。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不仅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全面小康之路还有一些短板。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贫困家庭子女辍学问题,危房问题和饮水安全问题,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中西部地区深度贫困县、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这些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快补上,全面小康才能如期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敌”,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攻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堡垒,坚决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向最后的胜利发起总攻。“全面小康之路一个也不能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胜的决心。

如今,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肯定。我们更加坚信,全国人民一定能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的“最后一公里”。

【篇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严峻形势,强化政治担当,瞄准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要对照“全面性”要求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

脱贫攻坚,补齐短板。补农村“短板”,城乡融合是关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不是一味地拆村建城,也不是强行融合发展,而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融合。补农村“短板”,乡村振兴是重点。乡村振兴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只有如此,才能早日补齐农村短板,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水平、平衡的、无短板的全面小康。

保护生态,筑牢底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篇7:补短板 奔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2020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就补短板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

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在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为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出力献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提到:“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这将成为我们现阶段工作的指南。

聚焦生态环境短板问题,着力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进程,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累积叠加的问题,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上限,进而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时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着力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的问题,要坚持绿色引领发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态环境、生存生活环境。

聚焦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着力健全社会兜底机制,实现应保尽保。要结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排查研判老、弱、病、残、贫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及时调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用活机制政策,调动临时救助补贴等机制,抓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实现应保尽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在路上,其中牵涉到方方面面,但目前来说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看清当下成绩,增强奋斗信心。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全世界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短板、弱项等着我们来补强。

把握重点短板,找准最新矛盾。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补短板必须抓住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克服焦躁情绪、懈怠心理,杜绝“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向最后的胜利发起总攻,确保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如期兑现;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

明确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要处理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明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有的是绝对指标,有的是相对指标,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要处理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在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时,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份,伟大目标还剩“最后一公里”,补短板提质量成了我们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领域还需要“再扶一把”,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依然需要拼尽全力。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明确目标找准方向,聚焦补短板提质量,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只争朝夕、不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补短板 奔小康】相关文章:

补齐小康发展短板讲话04-23

小康建设04-22

我看“小康”04-23

奔小康05-01

小康05-04

东风小康计算范文05-24

全民建设小康范文05-30

苏北全面小康范文05-31

同步小康半年述职07-17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07-17

上一篇:对不起我累了伤感散文下一篇: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