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职业高中高考试题

2024-05-06

语文职业高中高考试题(精选8篇)

篇1:语文职业高中高考试题

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龙文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

(注意:请勿在试卷上作答,答案一律写在白纸上。)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内容的世博会。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中的55%将居住在城市。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在上海世博会1 84天的展期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演绎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和科技创新,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

②上海世博会园区,横跨黄浦江两岸,沿江规划区内汇聚着众多近现代工业文明遗迹和厂房,约两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和超过四十万平方米的工业建筑遗产都将受到有效保护和积极利用。1865年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造船厂船坞,矗立了近百年的上钢三厂五金仓库„„总面积达到世博会园区总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对老建筑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保护和后续利用,在世博会园区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传承历史文脉,利用历史建筑做世博的展示馆!”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理念。有文化遗产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浦江历史工业建筑群落是这座城市最值得留存的历史记忆。

③江南造船厂,其前身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中国第一座炼钢炉、第一艘机动兵轮、第一尊后膛钢炮、第一艘潜艇全部诞生于此。它更是把近现代科技的理念带给了古老的中国,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附属机构一一翻译馆内,工作人员共翻译出了百余种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包括中国第一张翻译过来的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表。江南造船厂的大部分建筑将被保留,世博会期间将成为企业馆所在地,而世博会后则将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群,长久留存。

④建于清朝末年的南市发电厂,是上海最早的火力发电厂,将被改建成未来都市能源提供的展示基地--绿色发电厂,注入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多种元素,并直接为世博园区提供能源。上钢三厂五金仓库将摇身一变,成为世博会的休闲中心“和兴码头”。昔日钢花飞溅的特钢车间,也将变成歌舞升平的“演艺中心”„„传承历史文脉与追求城市新生活在这里实现了完美对接,充分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⑤上海世博会规划图的红线,曾经一变再变,直至形成世博会历史上形状最复杂的园区。在众多棚户区、工厂犬牙交错的地带建造世博园区,就是为了避免乱拆滥建和无谓浪费,为了尽量不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更是为了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⑥在贯穿世博会园区的中轴线上,全世界的艺术家将用各种艺术品来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而与主轴横向相交的步行廊,串连所有的国家馆,是体现和谐城市、阐释和谐理念的承载空间。大型主题演出、民间艺术展示„„步行廊将成为全世界文化交流的最密集的一条街。据悉,首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亮相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将展示未来城市人们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若干功能的和谐共存,展示各国城市全新的生活方式。中国馆则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系统地展示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阐释以中华智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的新亮点。⑦上海世博会的又一亮点,是智能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实践。园区绿化,不再用自来水浇灌,黄浦江水通过生态处理,层层净化后被引入园区。过去,干净的黄浦江水经过城市的利用,流出城市时变成有害污水。但世博会上将展示,通过生态技术,原来干净的黄浦江水在被利用后,流出去则是洁净无害的水。总规划师吴志强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是要破坏自然,而是要反哺自然。这样的城市,才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过去是城市建在哪里,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哪里绿化就少了,现在要改变这一现象,城市建到哪里,密集种植将使城市的绿化率更高。大量的屋顶花园、屋顶绿化、立体绿化,世博会将是探索未来城市自然生态走向的风向标。” ④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未来世博的智能化生态建筑已见端倪:出门不需要带钥匙,智能终端会根据主人的指纹、声音、脸型来自动识别。室内通风、隔音、窗户、照明、家电家具等都能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进行调控„„城市最佳实践区还将通过展示世博园智能化生态建筑,诠释未来建筑发展水平。

⑦1970年到2000年的历届世博会阐释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人主宰自然到人回归自然,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融合进发出巨大活力。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则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2010年,一曲以“世博精神”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在上海奏鸣。

(根据王春等《踏访正向我们走来的上海世博会》改写,原载《科技日报》)1.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首次以“城市”为展示内容的理由是:(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举“江南造船厂”一例,对其作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说明世博会园区建设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保护老建筑。B.说明上海世博会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C.说明上海是一座拥有文化遗产因而具有文化的城市。D.说明见证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建筑群落最值得留存。

3.依照文意,概括上海世博会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要点。(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画线句中“反哺”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2分)5.文章结尾提到“世博精神”,请结合上海世博会主题对这一精神作简要评析。(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西栅的梆声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烛白色不像银白那么耀眼奢华,也不像乳白那么温柔平淡。烛白色,它高贵而又深沉。因为烛白色里,掺杂着天堂的色彩。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③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我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沭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篷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 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看来电的筋骨,实在强啊。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那么的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旅途的劳顿,并没有使我立刻入睡。不过在西栅失眠是幸福的,因为你在静得出奇的夜里,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⑤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雾包裹着,所以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来。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两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了,所以那个白天的太阳,和那个夜晚的月亮,是逃跑的新娘,芳踪难觅.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话,那么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纷纷离去了。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桨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

⑥我留下来游览西栅。游过西栅,天色已昏。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九点一刻,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西栅。⑦石板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顾客。刚停下脚步,就见柳树丛中闪出一只猫来,雪白雪白的,它好像赶赴什么约会,飞也似地越过石桥,去另一岸了。猫离去了,一个清扫员出现了。她一手拎着撮子,一手提着扫帚,打扫石巷。我看了看撮子,里面最多的是落叶。乌镇再怎么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岸上是什么树呀?”船娘答:“香樟树。”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地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付与流水。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原载2008年12月29日《文汇报》,有删改)6.第①段运用比喻和比较的写法,突出了西栅_____和_____的特点。(2分)7.第②段描写“白鹭”、“云朵”、“晨雾”颇有特色,请任选一例加以赏析。(2分)

8.文章从第③段起按____顺序写来西栅的所见所感,脉络清晰。此外,第⑤段“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与下文“________________”句前后照应。(2分)9.第⑦段画线句与课文《______》中“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一句,在表达作用上有何异同?(4分)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A.作者认为“船娘”性情温婉,最适合在乌镇西栅这宁静的江南水乡摆渡。B.第⑤段用“逃跑的新娘”比喻太阳和月亮,是因为“我”讨厌西栅雨雾。C.第⑥段承上启下,由对西栅白日风光的描绘过渡到对文章主旨的阐发。D.第⑦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白猫、舟中问答和梆声来表现夜下西栅的静。E.从全文看,作者描绘西栅景色,是为了强调要珍惜自然,保护古镇文化。

F.文章巧用修辞,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语言清新自然,细腻生动。

11.有人说第⑦段“乌镇再怎么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中“乌镇再怎么江南”不通,你的看法如何?(2分)

12.文末说“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13.(1)锲而舍之,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荀子《劝学》)(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3)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4)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论语•学而》)(5)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6)且君子之交淡若水,__________。(《庄子•山木》)(7)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8分)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②?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hú)皱:有绉褶的纱。这里形容水的波纹。

棹:船桨,这里代指船。②肯:岂;怎能。

14.“玉楼春”是这首词的_____。(1分)15.王国维《人间词话》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曰:“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你认为“闹”字好在哪里?(3分)

16.你对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评价?(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①,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②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③。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注]①韩、范、富、欧阳: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②国士:国中优秀人才。③尧夫:范仲淹有四子,长子纯祐(字天成)、次子纯仁(字尧夫)、三子纯礼(字彝叟)、四子纯粹(字德孺)。④畴昔:往昔;从前。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则已私识之矣()

(2)恨子不识范文正公()(3)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4)乃克为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 B.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C.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D.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6分)(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一段写“私识四杰”,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分)21.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仆闻古之为文者,必本于经而根于道;其纪志表传记序铭赞,则各有其体,而不可以淆焉,而莫之辨也;至其发言遣辞,又奚以剽贼①为工哉?今不本于经,不根于道,而杂出于百家传记之说,则其立论不自其大而自其细,固已自小矣,尚何能与古人齐驱并驾哉!老苏之文,顿挫曲折,苍然郁然,巉刻峭厉②,几不可与争锋,然而有识之士犹有讥焉者,良以其立论之驳,而不能尽合乎圣人之道也。今无苏公之才,而立论又下苏公远甚,则何望其言之立而不仆耶?

古之用兵,其合散进退,出奇制胜,固神速变化而不可测也,至其部伍行阵之法,则绳绳乎其弗可以乱。为文而不法,是犹用师而不以律矣。古之论文,必先体制而后工致。譬诸梓人③之作室也,其栋梁、榱桷④之任,虽不能以大相远也,而王公大人之居,与浮屠老子之庐、官司之署、庶民之室,其制度固悬绝而不相侔⑤也。使记也而与序无异焉,则庶民之室将同于浮屠老子之祠,亦可乎?铸剑而肖于刀,且犹不可;斫车而肖于舟,不犹以为迂且拘乎?(节选自朱夏《(答程伯太论文》)[注]①剽贼:抄袭。②巉(chán)刻峭厉:形容言词尖刻、严厉。③梓人:这里泛指木工、建筑工匠。④榱桷(cuījué):屋椽。⑤相侔:相等,相同。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2.文中提及的“老苏”,是指北宋散文家____。(1分)2 3.作者推举“古之为文”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今人为文,不依据儒家经典和道统而杂采百家,在立论上是舍大取小。B.老苏之文,由于不能尽合于圣人之道,因而其言难以做到立而不仆。C.古人用兵,战术机动灵活、变化莫测,但部队编排布阵却有条不紊。D.匠人造屋,所用栋梁、榱桷虽相差不大,但房屋形制则各不相同。

25.文中以“古之用兵”和“梓人作室”作比,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__。(2分)26.联系全文,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二、写作(70分)27.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简单的事情可以蕴含高深的道理,简约的文字往往胜过繁冗的笔墨,简朴的生活或许更能体味人生的快乐„„

请以“大道至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龙文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考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80分)(一)l—5题(15分)1.(1)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2)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2分)2.B(3分)3.(!)传承历史文脉追求城市新生活实现完美对接。(2)以“和谐”智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3)智能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实践。(共3分)4.(人类)回报和养护(自然)(2分)5.要点:(1)、科技创新和多元文化融合是世博会的永恒精神。(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是这一精神的延续,城市全新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融合的结果。(5分)(二)6-12题(22分)6.轻灵

高贵而又深沉(2分)7.赏析要点:白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绘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云朵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它们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状态;晨雾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它们一哄而起、笼罩一切的景象。(任选一例,2分)8.时间 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付与流水(2分)9.荷塘月色(1分)相同点:都是以“眼”来比喻灯光,生动形象。(1分)不同点:一写风灯的柔和,表达作者对西栅的依恋和温情;一写路灯的忽隐忽现,表达作者内心淡淡的忧愁和迷茫。(2分)lO.A F(6分)11.认为不通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江南”作为专有方位名词不可充当谓语中心语,属于主谓成分搭配不当,或疑问代词“怎么”(代程度副词)也不能修饰名词“江南”。认为恰当的,可从词语活用和修辞角度分析:“江南”活用为动词性的“处于江南”,或借代“温暖”,使语言表达更加简练、新颖而富有感染力。(理由充分并与观点一致2分,理由不充分但与观点基本一致1分,缺乏理由又与观点不一致O分)12.{1)喻指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内心亮堂起来。(2)表达返朴归真、追求淡泊宁静的思想情感情。(4分)(三)13题(6分)13.(任选6空)(6分)(1)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少壮工夫老始成(4)不亦君子乎(5)何时倚虚幌(6)小人之交甘若醴(7)会挽雕弓如满月

(四)14-16题(8分)14.词牌(或词调、曲调名)(1分)15.“闹”字化静为动,(运用比拟手法)使红杏人格化,写出了春日枝头红杏争奇斗妍、生机盎然的景象。(3分)16.要点:(1)珍惜美好时光,轻视钱财而追求快乐生活。(2)但也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思想。(共4分)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五)17-21题(17分)17.(1)识:记住。(2)恨:遗憾。(3)属:嘱托。(4)克:能够。(共4分)18.C(2分)19.(1)先生觉得我的言语(很)奇特,(就)把(他们的情况)全都告诉我了。(3分)

(2)这一年(我)考取进士,方才被(或受)欧阳公赏识。(3分)20.点明对范公产生敬意的原由,为下文记述未识范公及受托写叙之事作铺垫。(2分)21.要点:(1)作者自幼敬爱范公,此情由来已久。(2)结识三杰而独不识范公,引为平生之憾。(3)为范公文集作叙,可自托弟子身份实现结交范公的夙愿。(意思相近即可)(3分)(六)22-26题(12分)22.苏洵(1分)23.(1)内容必以儒经和儒道为根本。(2)文体各别而不混淆。(3)语言工稳而不抄袭。(意思相近即可(共3分)

24.B(3分)25.为文要讲究布局规则和体制差异(2分)26.从内容(本于经根于道)和形式(规则体制)两个方面,提倡效法古之为文。(3分)

二、写作(70分)题解:写记叙文,可通过记叙平凡普通的人和事,感悟到伟大人格和深刻哲理。写议论文,可结合社令生活发展或文化艺术创造规律,论述“简”的性质、重要性和意义。一类卷基准分67分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二类卷基准分57分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基准分45分

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偶有语病。四类卷基准分29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虚假,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1)未拟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卷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卷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篇2:语文职业高中高考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针灸 内疚 纠正 咎由自取 ....

B聆听 凌空 棱角 高屋建瓴 ....

C觊觎 诌谀 逾期 矢志不渝 ....

D浸渍 陷阱 劲敌 噤若寒蝉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落寞 戮力同心 橘红 锱铢必较

B风致 稍纵即逝 幅射 残羹冷炙

c援例 峥嵘岁月 寥落 日冕渐移

D发轫 义愤填膺 杀青 黯然无光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提到雾霾的主要物质——黑炭,是锁链结构,两克的黑炭打开面积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它可以吸附很多致癌物和重金属,令人叹为观止。

B.由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卫视热播,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赞许和批评的声音不绝如缕。

C.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

D. 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政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热点话题。

4、下列各句巾,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汽车长期停驶放置,金属部件会被空气中的水分、氧气以及腐蚀性物质的共同作用造成锈,因此要及时清除汽车上的灰尘和水分。

B. 4月25日.中国清代皇家现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戏楼——德和园大戏楼历经1 8个月的封闭修缮,正式对外开放。

C.作为离岛免税政策实施的监管部门,海口海关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监管,开发海关监管和

公共服务,为旅客提供便利。

篇3:浅析农村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一、研读考纲, 把握重点

08年的《考试大纲》对于教师准确把握08年高考语文的命题走向和复习重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据统计, 近两年高考语文试卷中, 《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的覆盖率不低于95%, 这表明学习《考试说明》根据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就能有效地把握考试重点, 避免无效劳功。对《考试说明》中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的一些知识点, 要断然放弃。如07年考试说明里删去“识记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 (国别) 及代表作”, 意味着文学常识题不列入考查范围, 那么在备考时, 考生就无须在这方面花大量时间去背这些知识点了。解读考试大纲时, 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 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比例有所了解, 而且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总之, 依据大纲, 确定复习重点, 解决复习难点, 是高考复习的常规工作。

二、准确定位, 科学训练

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据此, 高三复习时就应对高考要求的构成进行分析, 合理定位, 降低难度, 明确复习目标, 进行科学训练。

1. 两线共进, 夯实基础。

两线共进, 即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 以知识点的专题复习为主线, 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这主要是针对古诗文阅读复习版块复习而言。

尽管现在的高考语文试卷命题材料已很少直接出自课本, 但我们不能就此轻率地以为高考复习完全可以放弃课本, 不能只埋头于高考复习用书和模拟试卷。因为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是“注重能力与素质考查”, “着重加强对汉语言文字规范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而这一指导思想往往要通过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来体现, 所以这种迁移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是课本知识的迁移。

课本复习时间主要利用早读时间以及课前五分钟, 教师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 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 有主有次, 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2. 提高得分意识。

高考考场讲究的不是多拿分, 而是少丢分;考题要求的也是采点得分。这对我们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自己能得分的地方少丢分, 根据所问作一一对应的正确的回答, 以科学的训练来强化他们的得分意识。

3. 切准考查重点。

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往往是文学作品阅读题和古诗鉴赏题。这两题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是试卷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如果缺乏系统的训练, 必然造成被动的局面。因此, 复习时要在“准”字上做文章。 (1) 吃准《考试说明》中关于现代文阅读和古诗鉴赏的具体要求, 领会其精髓。 (2) 选材选得准, 不求其多, 但求其精。选取那些具有示范性的材料。如现代文阅读以具有人文性的散文为主, 古诗以唐宋时期作品为代表。 (3) 训练抓得准。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都有许多共性可寻, 训练时, 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鉴赏, 注重分析鉴赏的几个层面, 抓住题目本身的诸多暗示条件去揣摩, 使问题迎刃而解。

4. 狠抓作文训练。

由于作文是高考中的重头戏, 所以我们特别重视作文的训练。 (1) 规范文体, 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 以基本的记叙文、议论文为主, 杜绝“四不像体”。 (2) 训练审题, 近几年高考虽说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但仍有不少学生走题。所以我们还要从基本的材料作文起步帮助学生理准材料的内涵。 (3) 积累素材, 农村高中学生因为接触面相对狭小, 信息不足, 以致影响作文质量。所以我们应该从立足农村、立足学生, 帮助学生积累、整理素材。 (4) 精心组织, 一定要让学生树立“磨刀不误砍材功”的意识, 强化他们的选材、组织的习惯。

三、注重规范, 培养“非智”

1. 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农村高中学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 和城市学生相比不管是审题、写字, 还是解题、答题, 更不注意规范。因此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1) 规范书写, 高考中书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考语文更为重要。高三尽管时间紧、任务重, 但一定要把学生的书写抓好。我们让学生在午休的时候临帖练字, 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书写质量。 (2) 规范答题, 农村许多高三学生做语文试题书写不规范, 随意性很大, 很多学生是只能意会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不全。因此我们以高考为纲、以训练为线, 帮助学生学会答题, 如几问几答、规范用语等。 (3) 规范思维, 高考语文的阅读、作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更需要我们老师从思路上做好规范,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考试过程中有很多智力因素影响了考试成绩, 而非智力因素对农村高三学生的备考、考试影响更大。如个人发展的无助、家庭经济的压力、高考考场的陌生等都会给他们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 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我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将个人动机与社会动机结合起来, 提高动机水平。 (2)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鼓励、多激发学生, 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 (3) 磨炼顽强的学习意志, 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4) 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情绪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智力活动。复习备考中, 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控制手段, 创造一个轻松、有趣和富有成效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5)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我们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 自觉地进行学习, 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提高学习责任感和自觉性。

篇4: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一、 深入研读教材,巩固基础知识

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隐性知识,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考语文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备考策略,减少学生对高考语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比如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名篇名句默写分别考查了:《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赢得仓皇北顾”。这些试题都出自语文教材,内容不偏不难,只要高中生能够在平时把基础打实,就一定可以轻松应对。

二、 加强知识梳理,提高备考效率

为了提高语文备考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体系,加强对语文解题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知识和快乐。同时,还要对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利用多媒体技术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让高中生对每个语文知识点都能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注高考语文考试范围、新增内容、题型示例的变化,促进高中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讲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时,我让学生明确文言文的几大考点,包括写作手法、中心思想、句子翻译等,在本文能够理解“贰、军、辞”等10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把握烛之武人物形象和本文善用伏笔、照应的写作技巧。我还会详细讲述《左传》,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培养阅读习惯,实现以读促写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高中语文的法宝,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便于在高考中写出个性、新颖的作文。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既要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又要选择优秀的课外文章,这样才能够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首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障碍,训练学生的识别和归纳能力,为答好语文基础知识题做铺垫。其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体会文学常识、写作手法、标点知识、文言知识等,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文本,也为高考备考理出头绪。

如讲课文《热爱生命》时,我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阅读,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也符合高考试卷开放性的特征。最后我让学生思考并写一篇作文:其实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包括你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难,该怎么办?

四、 师生有效互动,轻松面对高考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忽视师生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发挥对课堂的主动权,导致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偏低。在新时期,语文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提高对高考语文备课的重视,帮助高中生轻松面对高考。

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讲述一些历年高考中发生的故事,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在高三阶段,我要求高中生要注意休息,调整好生物钟,在每天上午做高考语文真题或者模拟题,尽量与高考的时间相统一,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真正高考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我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通过适当的活动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如与学生进行郊游,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新课程理念,视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渗透高考备考策略,从日常学习入手,达到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的目标。同时,还要深入研究高考语文考纲,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训练内容,加强对高考语文真题的解读和反思,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面对高考。

篇5: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有关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在西柏坡廉政教育馆,通过图片、文件、实物和历史文献纪录片,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前那段峥嵘岁月。

B. 母亲去世后,她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母亲墓前,吟咏诗句,用这种长歌当哭的方式来纪念母亲。

C. 每年元宵节期间,和平广场都是灯如潮,人如海,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

D. 巴金嫉恶如仇,将笔锋直指那噩梦般的专制年代,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呼唤人性的回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B.在此次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黄人》这样一部儿童题材的影片上映仅七天就赢利7亿元的票房。

D.我们如果盯着电视屏幕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节目,就会感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十分疲劳。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聂耳是山国的.儿子,________;聂耳是高原的精灵,________;聂耳是湖畔的神使呵,________。仿佛是命定要为祖国而歌唱,他傣汉合脉,血管中回荡中华的音律;似乎必定要拯救同胞于既亡,他出生于郎中世家,音乐成为他济世的灵丹。

①他宽阔、广远,兼容并包,高瞻远瞩是他的气度

②他厚重、敦实,拔地擎天,勇于担当是他的本性

③他深邃、纯净,玉洁冰清,灵动颖悟是他的天质

A.①②③____B. ②①③______C. ①③②______D. ③①②

4.观察下面的漫画,先给漫画写一个简洁的标题(不超过10字),再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70字)(5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2分)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你走了,

却把岳阳楼的忧思,

撒落在我们垂下的头颅上。”

这是人们用时下流行的“三行诗”为杜甫所写的文字。请从戴望舒、徐志摩、巴金、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两位,为他们各写一首“三行诗”。要求:能体现所选人物特点,富有感染力。(6分)

⑴人物: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物: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C(趋之如骛: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2、(3分)D(A、主语不明或中途易辙、双主争峰,改成“经过南堡人民”。B、“一面”对“两面”,赢得的不能是胜负。C、句式杂糅,去掉“的票房”。)

3、(3分)B(根据前后语境)

4、①漫画标题:海鲜船变海盗船(2分) ②内容:两个人本来是高高兴兴来船上吃海鲜的,点单时店员称价格为三百元,等他们吃完准备结账时,账单却变成了八百元。(2分)漫画意在讽刺当今社会中的宰客现象。(1分)

5、(一例3分,共6分)

示例:徐志摩:你走了,却把康桥下的青荇,缠绕在我们多情的心扉上。

篇6:高中语文作文竞赛试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篇7:语文职业高中高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曲.解龋.齿趣.味是非曲.直B.恰当.档.案荡.漾安步当.

车 C.舍.弃摄.取赦.免退避三舍.D.便.宜骈.文蹁.跹便.宜行事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广袤无垠各行其事郁郁寡欢承前起后 B.百无聊赖变本加厉坐享其成莫可名状 C.不知所措怨天忧人再接再励兵慌马乱 D.洪福齐天顾盼神飞原形毕露黔驴技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不但如此,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极大讲究,例如龙袍,皇帝,能穿,是最大的官僚,如穿这样的服装,_____犯“僭用”“大逆不道”的罪恶,非死不可。

A.因为才如果就 B.因为就即使才 C.只有就如果 才D.只有才即使就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数字化的浪潮正在方兴未艾....,它不仅给未来的通信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其他领域,数字化同样魅力无穷。

B.我愤然离开了那家商店,刚才与服务员争执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C.《红楼梦》中的妙玉着墨虽少,但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材料,人物栩栩如生....。D.孩提时代走过的土路,如今早已被柏油马路所代替,路旁高楼林立,家乡真是变得面目全非....了。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6.填入下文横线处,与上下之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刚成年时都能突然聋盲几天,那对他可能会是一种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黑暗将使他理解瞎子的渴望,寂静将使他同情聋子的不幸。B.黑暗会使他更加懂得视力之可贵,寂静会教育他懂得声音的甜美。C.黑暗将使人类没有了歧视,寂静将使人们没有了争吵。D.黑暗中人们才懂得互相关心,寂静中人们才知道彼此爱护。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帝王、诸侯所祭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的“社稷”代表国家。B.古文中一句话叫“句”,句中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C.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用“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早梅》,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首联把梅花与万木进行对比,万木的干枯摧折既有力地衬托了梅花的迎风斗雪,又很好照应了诗题“早”

B.颔联用平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浓艳、高贵的雪中梅花图。C.颈联写梅花的风韵和姿色,尾联寄寓诗人深深的情思。D.这首咏梅诗,语言清丽,笔墨含蓄,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9.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虽有槁暴 B.知名而行无过 C.君子生非异也

《语文》第一页(共四页)

D.日参省乎已

10.下列应用文的结束语与相关文种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有关单位研究执行(呈报性报告)B.是否妥当,请批示(请示)

C.如蒙录用,请赐回信(求职信)D.谨向您致以衷心的慰问(慰问信)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14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体裁上看,《包身工》是一篇。2.《鸿门宴》选自汉代司马迁所著的《》,该书是一部体通史。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一付对联,讽刺主观主义学风严重的人,上联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下联是:。

4.荀子《劝学》中首次出现并且现在仍被使用的两个成语,一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一个是“”。

5.《诗经》主要采用、6.构成戏剧情节最基本的要素是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3小题,共20分)

1.结合散文《荷塘月色》和《背影》,简要分析一下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5分)

2.结合自己练习写作的体会,简要谈谈提高作文能力最根本的一点是什么?(10分)

3.补写出所列诗句的下一句。(5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B.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留肝胆两昆仑。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一(10分)

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生物学世纪将在三个领域中到来:医药、环境整治和农业。

以清除污染为例,新的研究表明,在进化的过种中,自然界曾反复地从微生物中增加或减少基因簇,就像调试计算机时增加或减少程序一样。既然自然界能这样做,今天的操纵者也行。于是一个名为基因组工程的新领域诞生了。基因研究所目前在测序的一种细菌可以耐受超量辐射。如果插入了它的铀代谢途径的基因簇,科学家们也就参照制成了可以清除高辐射废物的细胞。

一些乐观的科学家期望着由全能生物导致的绿色高效经济的诞生。这些生物可以做清理垃圾到利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的所有事情。从而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事实上这种尝试已经开始了。几年前,美国卡纳基研究所的生物学家曾把生产塑料的基因转入拟南芥中,使其成了一个生物塑料工厂。现在,美国科学家使这个概念成了商业现实。科学家预言,到了2003年,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大规模种植这种植物。

一些科学家相信,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在基因的双螺旋中蕴含的信息百万倍于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把它作为计算的基础是很吸引人的。在一次DNA计算机会议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博涅赫认为,虽然用DNA进行一次计算要花一个小时,而用硅片只要几分之一秒,但硅片一次只能做一件工作,而一台DNA计算机理论上可同时进行十亿亿个工作。当然,要向硅片挑战,DNA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已经飞速走向生物技术的世纪了,连科学家们也不知道前景会怎么样。有些学者甚至怀疑人是否具有足够的智慧了解自身的80000个基因是如何共同作用产生了一个可以注视自己过去未来生命的。但是,大家已经认识到,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当我们进入下一个千年时,生物技术将在人类历史上写下自己的篇章。

(节选自《克隆震憾》)

1.如何理解“全能生物”?(3分)

2.“美国科学家使这个概念成了商业现实”中,“这个概念”指的是什么 ?(3分)

3.文中认为“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其根据是什么?(4分)

(二)阅读二(10分)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

1、本文主要说明了(限10个字以内)。(3分)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3.第③段划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运用的说明方法有、、。(4分)

(三)阅读三(10分)

①个团大门是浑圆的洞,两旁月台上满植纤纤翠付,那扶疏的竹叶就像无数“个”字,园名即由此而来。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走遍天下寻觅珍奇竹种,个园极盛时期拥有150多个品种,现在仅存几十种。你看,一片嫩嫩的竹丛,几支竹笋兀立其间,那挺拔的气势,生意盎然的神韵,时时刻刻传递着春回大地的新绿葱笼的信息。这里是个园的“春景”。

②最引人入胜的是个园的“冬景”。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宣石又名雪石,内含石英,石头表面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在这里,无论何日何时,都能看见一群“狮子”在雪地里嬉戏,狮形假山后面有一道石粉墙,墙上错落地排列着三排十八个脸盆大小的圆洞。初见的人不识个中奥妙,待到三九寒天,尖啸的西北风刮在墙上,在十八个圆洞之间连续折射穿越,便发生奇特的物理效应,整座粉墙就成为一架巨大的乐器,奏起苍凉沉郁的交响乐。“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1.“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中的“据说”和“现在仅存几十种”的“仅”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2.“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个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4分)

五、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并完成后面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语法结构上看,其句式特点是什么?这句中有一个通假字,将之找出来并加以翻译。(3分)2.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3分)

3.准确翻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分)

六、写作(共65分)1.应用文写作(15分)

某职业中专餐厅打算从本校招聘几名服务员,男女不限,请为该餐厅写一则招聘启事。

2.大作文(50分)

基本要求:(A)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并按要求作文。

(B)感情健康,体现时代感和青年学生的特点。(C)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D)字迹工整,不低于600字。

(1)命题作文:失败,也不要流泪

(2)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小巨人因为没有一双合脚的鞋,饱尝了“穿小鞋”的痛苦。后来父亲花了很大的代价为他买了一双合脚的球鞋,小巨人如获至宝,倍加珍惜,因为他尝 到了“穿一双合脚的鞋行路”的甜头。

穿鞋如此,人生的各方面莫不如此:学习要有合适的方法,工作应选择适合 自己的职业,创业需要和谐的外部环境,生活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请以“穿一双合脚的鞋行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高职对口升学模拟语文试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2、A3、D4、C5、C6、B7、C8、B9、D10、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报告文学;夏衍 2.《史记》;纪传体。3.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锲而不舍 5.赋 比 兴 6.矛盾冲突或矛盾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3小题,共20分)1.《背影》质朴无华;《荷塘月色》优美淡雅(5分)2.围绕“多写”答。酌情给分。(10分)3.补写出所列诗句的下一句。(5分)A.野旷天低树 B.万紫千红总是春 C.只留清气满乾坤 D.千金散尽还复来

E.我自横刀向天笑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一(10分)

1.可以从清理垃圾到利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的所有事情的生物。(3分)2.绿色高效经济(3分)

3.在基因的双螺旋中蕴含的信息百万倍于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一台DNA计算机理论上可同时进行十亿亿个工作;

把基因的双螺旋作为计算的基础是很吸引人的。(4分)

(二)阅读二(10分)

1.3分 噪音对人的危害

2.3分 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2分)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1分)

3.4分 变得越来越差(1分)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3分)

(三)阅读三(10分)

1、不能删去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准确客观地说明,“据说”表推测,估计;“仅”是“只”的意思,有惋惜、强调之意(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2.打比方(1分);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答到意思即可给2分)

3.既有生意盎然的“春景”,又有引人人胜的“冬景”。(4分)

五、文言文阅读(共15分)1.判断句;受通授,传授。(3分)

2.正面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择师的标准。(3分)

3.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9分)

六、略

语文试题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2.。3.4.5.6.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3小题,共20分)

(5分)

3.补写出所列诗句的下一句。(5分)B.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一(10分)

1.(3分)2.(3分)3.(4分)

(二)阅读二(10分)

1.分)

2.(3分)34分)

(三)阅读三(10分)

1、(3分)2.(3分)3.(4分)。

五、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篇8:语文职业高中高考试题

随着2017年高中新课标颁布时间的临近, “学科核心素养”一词成为高中教学和备考最引人注目的词语。仔细分析这两年的高考试题,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试题设计已经在高考各科试卷中体现。“立德树人”, 从学科的角度考查学生作为健全人的思想水平、思维品质是高考命题的走向, 也是语文教学和高考备考时必须要关注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正在修订的高中新课标是怎样表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

把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内容展开, 将专家对核心素养内涵的诠释认真领会,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教学和备考的导向。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 我的反思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对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实施是模糊的, 在很多方面缺少清晰的认识, 以至于我们的教学往往流于盲目的随意中。这里的“随意”不是态度上的, 应该是意识上的, 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 课标在修订前的表述不够清晰是一个方面, 教师自我的思考不到位是另一个方面, 这是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和备考中要积极去面对的。从今年高考语文全省平均分比去年下降8.5分的现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命题思路的变化, 感受到教学和备考的压力:今年的高考试题, 在2015年有所变化的情况下, 再次“稳中有变”, 在学生的文化视野、思维品质以及语言的建构上进行了微调, 力求在试题的“变化”中引导教学改革, 指导教学和备考的方向。

在这里, 我想就我所理解的核心素养, 从三个方面结合试题谈一谈我的思考。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以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 (3) 小题的答案为例:

(3)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1) 性情谦卑, 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 也弯腰鞠躬, 说话谦和; (2) 胆小怕事, 有些狡黠:装了玻璃偷偷溜掉, 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3) 有点固执, 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 承认自己责任, 不愿借机发财。

从答案中来看,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是很清楚的。答案的表述就是“积累与情感”能力的体现, 其中如“谦卑”“谦和”“狡黠”“本分”“诚意”这些词语都是书面化的典雅表达, 这样的运用能力应该是学生在长期有效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语言表达习惯, 这个习惯是在长期的语言环境中积累和内化, 在情感的体悟中自然而恰当使用的, 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积累与情感”的关系是我们要用心体会并努力去训练的。教学中重“积累”、轻“体验”的现象是我们要关注并努力克服的, 答案的完整表达需要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把阅读感受进行整合, 形成完整的语言表达形式, 这就是“整合与语理”。在教学中注重语境和交流的关系, 在理智的语言积累训练与培养建构学生自我的言语能力, 是语文教学 (无论哪个学段) 应该重视的。由此我们再回看高考能力层级的两个基础层级 (识记与理解) , 就不再是简单的64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 它的内容更丰富, 要求更具体。有了这样的基础能力, 学生才能够在高考试卷上展示自己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显现极好的个人品质。

理解了这一个层级的内容, 我们的教学和备考意识应该进一步清晰、明朗, 在教学方向、训练方法上可以走得更扎实稳健。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人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生长, 更为重要的就是学生随着学段的增长, 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升, 缺少了这一步, 诸多能力无从谈起。因此, 这几年的试题明显加大了这方面的考查力度。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卷第13题在考查成语时将原来的4个成语增加为6个成语, 加大量的同时, 将原来的单一选择变为辨析, 明显加大了难度。同时改变的还有第15题, 指示代词与关联词的选择运用, 直接关照学生思维的严谨与缜密, 这样的变化也是课标修订思想的体现, 高考的指挥棒是这样来引导我们前行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 体现在整张考卷上, 如诗歌鉴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 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答:观点一:作“弱”“昏”好。 (1) “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 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 (2) 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 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1) “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 但身体依然强健, 当然可以冲锋陷阵, 为国驱驰; (2) 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 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从题目的设置上我们可以看到“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的直接的思考要求的指向, 也可以在命题组所给的参考答案中看到试题对于学生思考“言之成理”的尊重。一个“理”字, 是长期教学培养的能力, “言”则是语文的考查点, 这样的能力仅靠答题模式的训练是难以奏效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 最为集中具体地体现在作文上。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 (全国新课标Ⅲ卷) , 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思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将任务驱动隐性化, 考查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深刻理解事例的能力, 这样的考查方式, 挑战我们是否能够在长期的教学中给学生一双“慧眼”, 练就学生一颗能思考的头脑。关于作文的问题, 因为篇幅的问题, 请参看笔者发表于《语文学习》 (2016年第8期) 上的文章, 在这里不再赘述。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国人的耳朵, 中国人的心态” (余光中《就是那一只蟋蟀》) , 是在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中形成的, 语言文字传递着文化精髓, 成就中华文化。礼义廉耻的道德追求, 家国情怀的精神基础, 无不渗透在文化作品中, 中学语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 必然要在试卷上表现出来。

通观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卷, 从第一题“文学与历史”的论述开始, 中间的文言与诗歌鉴赏直接的文化考查, 《玻璃》中值得思考的以王有福为代表的民族大众的伦理观、法治观、诚信意识, 《一代通儒顾炎武》中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直至作文中小羽的“众乐”意识, 无不是中华文化与中国文化心理的体现, 没有这样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是难以完成好这套试卷的。

我们来看一下2016年诗歌鉴赏题的选材, 再思考一下题目的设置:

内宴奉诏作

(宋)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 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 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 羞见盘花旧战袍。

这首诗与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 (1) 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 但报国之心犹存, 重在表达“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豪情; (2) 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 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宋代文学特别的文化气质, 忧国忧民的诗歌传统在这个时代达到高峰, 这样的文风渗透在诗歌中。曹翰在诗词领域并无盛名, 武将的言志之作却能够打动人心:诗歌中的少年立志 (三十年前学六韬) , 家国意识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以及壮心不已 (臂健尚嫌弓力软, 眼明犹识阵云高) 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显露, 学生只要具备传统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对诗歌的内容就容易理解, 即使有的词句略为生僻, 也可以根据主题意思进行正确的猜读, 这就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品质“联系”与“推断”能力的体现。有了这样的能力, 完成第9题与辛词的对比就相对容易一些, 而答案中出现的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引用, 就是这样的认同意识的体现。

上一篇:大连市数学竞赛下一篇:红五月大合唱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