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

2024-04-24

高中语文诗词(通用11篇)

篇1:高中语文诗词

姜夔(南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篇2:高中语文诗词

高中语文诗词曲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

2、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

3、民生各有所乐兮。(《离骚》)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离骚》)

5、(《孔雀东南飞》)

6、,;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7、《孔雀东南飞》)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9、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10、仰手接飞猱。(《白马篇》)

11、捐躯赴国难。(《白马篇》)

12、,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13、榆柳荫后檐,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14、少壮不努力,(《长歌行》)

15、。(《短歌行》)

16、青青子衿。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17、山不厌高。周公吐哺,(《短歌行》)

18、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19、《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句:,!20、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行》)

21、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

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行》)

22、(《琵琶行》)

23、明月松间照,(《山居秋暝》)

24、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25、,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26、,千载谁勘伯仲间!(《书愤》)

27、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

28、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29、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30、矮纸斜行闲作草,(《临安春雨初霁》)

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1、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

32、念去去,千里烟波。(《雨霖铃》)

3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雨霖铃》)

34、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

35、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

35、两情若是长久时,(《鹊桥仙》)

36、千古江山。(《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凭谁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8、。(《扬州慢》)3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思动紫皇。女娲炼

石补天处。梦入神山教神妪。(《李凭箜篌引》)40、(《过华清宫》)

41,背西风,酒旗斜矗。(《桂枝香》)

42、,(《桂枝香》)

43、寻寻觅觅。(《声声慢》)

44、,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声声慢》)

45、碧云天。晓来谁染霜林醉?。(《长亭送别》)

46、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4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48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49、五花马,千金裘。(《将进酒》)50、牵衣顿足拦道哭,(《兵车行》)

51、(《兵车行》)

52、生女犹得嫁比邻。(《兵车行》)

53、君不见青海头。(《兵车行》)

54、舍南舍北皆春水。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

55、,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56、(《咏怀古迹》)

57、千载琵琶作胡语,(《咏怀古迹》)

58。(《阁夜》)

59、吴楚东南坼。(《登岳阳楼》)

篇3: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浅议

一、诗词教学要重视文本, 实现文本的回归

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将目光和侧重点放在了教学的全面、活泼上, 创造出了美观的教学环节, 但是对于文本本身的关注并不多, 教学的重心不再是课堂中知识的传授, 而是转移到了课堂活动与课外内容上。在笔者看来, 诗词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品、多思, 读出自己的新知, 品出诗词的意蕴, 思考作者赋予诗词的情感。 常规的诗词教学应该是以阅读为基础的, 只有让学生多对诗词和与诗词相关的内容进行品读, 他们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与诗词相符合的意境, 从中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 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从教学的优化入手进行设计,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味。

(一) 诗词教学回归文本是与新课程的要求相符的

1. 只有让学生读懂诗词, 我们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也才能将教学引入更深的层次。 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后, 教师要将教学提升到认知的高度, 指导学生的阅读, 实施有效教学。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 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的凭借, 要想实现回归文本的目标, 就要坚持以教材为主, 遵循教材的编排特色。 我们经常要求教师“用教材教”, 就是因为教材这一载体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深入、 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无论是要对诗词的内容进行延伸, 还是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都要以学生能够读懂为基础。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学生的体验就是以文本为基础的, 如果没有和文本进行接触, 学生的任何解读都是虚无缥缈的。

(二) 诗词教学回归文本能够使其本身的价值得到凸显

我们所说的回归文本, 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 而是要对教材进行良好的运用, 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写者经过多次的考量才选进来的, 对于学生的诗词学习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 》为例, 这两首词是宋词中的经典, 形式工整, 内容大气, 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体会到宋词的精妙, 也能对两宋时的词坛流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 宋词占据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由这两首词窥得, 因此, 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运用, 不辜负选文专家的一片苦心。

(三)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朗读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语文水平逐渐提高, 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他们走进文本, 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使学生具备语文的意识, 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诗词教学必须要读, 读过才能体会诗词的意境, 从那些平仄之中感知诗人的情怀。如学习 《琵琶行 》 时, 笔者就让学生反复诵读, 并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播放了一些名人阅读这首诗的录音。 学生不仅对琵琶女“年长色衰”感到悲凉, 也能体会诗人当时“谪居卧病”的凄凉的心境。

二、对诗词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虽然我们强调诗词教学要回归文本, 但是学生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之内, 要走出课堂, 去教材之外寻找一些能够利用的资料,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的语文学习得到有效的延伸。 诗词大多都篇幅较小, 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显得厚重且富有文化气息呢? 我们可以尝试对诗词教学进行一些拓展, 使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文学氛围。 拓展是诗词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 在实施拓展时, 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找准拓展的时机, 二是要对拓展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一) 对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拓展

诗词学习最基本的就是要知人论世, 要了解作者的一些主要经历, 诗词写作时的背景, 以及当时的文风流派等, 这些知识都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诗词。 但是, 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引入这些内容呢? 怎样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 一般情况下, 笔者会把这些内容放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进行讲述, 但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差, 学生觉得这些知识都是可有可无的, 他们的思维就会产生一种惰性, 对这类知识变得麻木。 于是, 笔者就尝试着改变引入的时机, 在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深邃的地方引入他的经历、 写作背景, 或是在学生对诗词有不解的地方向他们讲述作者用典的来历。 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启发性,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使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 通过比较进行拓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的思维遇到了困难, 一时难以展开, 教师就可以利用比较类的拓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他们勇于进行创新和质疑。 在比较拓展的教学方法中, 教师不用将过多的心思放在一些固定的框架内, 只要善于引导, 让学生有发言的勇气, 能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还顺利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三、抓住诗词的细节

我们教材中的诗词都是文化精粹, 每个词语都能体现作者的匠心独具。 教师可以在一些容易被学生忽略却又对表现主题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处设置疑问, 引入拓展性探究, 以便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进而促使其对诗词的解读更加透彻。

(一) 抓住重要意象进行解读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很多意象历经千年后承载了很多文人的梦想与忧伤, 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引导学生抓住诗词的意象能够使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解读诗词, 将他们的思维带入更高的层面。

(二) 抓住重要词语进行解读

自古以来, 文人写诗就注重炼字。 从字词的细节处出发鉴赏诗词, 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 还可以让学生在揣摩、品味语言的同时, 使情感受到熏陶, 能力得到发展。

(三) 抓住重要的标点进行解读

学生解读诗词时经常会忽略标点。 严格地讲, 教材中所选诗词的标点都是后人添加的, 未必是最恰当的。 因为添加者对诗词的解读不同, 所加的标点就可能不同。 研究诗词中的标点, 目的不是找到那个最合适的标点, 而是要挖掘潜藏在标点背后的作者的原意或诗词文化的内涵。

篇4:浅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让学生的情感渗入到文本中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学中如果没有了情感,就会失去色彩。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是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和目的。于漪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诗词以其情感吸引着读者的兴趣,扣击读者的心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地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核,让学生在情感的解读中走近作家,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与共鸣。

2、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面对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加上教师言简意赅的解说,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能做到充分的调动。其中以音乐形式为最佳。音乐往往是通过直感的方式,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人获得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这是一首激情洋溢、气势磅礴、景色壮丽、意境开阔的豪放词,苏东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雄奇的江山,陡峭参差的岩石令人惊骇的排空浊浪……。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把苏东坡所描写的情景展示给学生,相应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l、展示画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再现、还原本来的现象,将逼真如画的形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诗词中那些意蕴深厚的东西,理解作者对语言的提炼、对境界的描绘。这样才能够体会并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为例,通读了这首词之后,会在脑海中留下这样几个环境:凄切的寒蝉,古道边的长亭,烟波上的一叶扁舟,清晨的秋风落叶,天空中的残月等。你若能从中细细品尝,个中情味似一杯好酒,越品越浓。

2、充分调动各种器官

在想象的同时,要充分地调动视、听、嗅、触等各种器官,把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画面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有形的生动图景,使读者有身在其中,并与这一幅幅图景融为一体的感觉,从而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与艺术特点。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诗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比较法,能使我们更为深透地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风格特色、表现手法等,也能扩展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相同题材的诗可比较,相同背景的诗可比较,同一作者的诗可比较,同一风格的诗可比较,相同手法的诗可比较,而背景、题材、作者、风格、手法等各不相同的诗也可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其共同性和差异性,分出高下优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诗歌鉴赏能力以及文学修养程度。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李煜《虞美人》一词中,我抓住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我们知道古典诗词写愁的佳句不少,这样我就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写愁的句子一一说出来。学生纷纷发言,例举了大量的这样的句子。如秦觀《江城子》中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的“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胙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凝眸处,从今义添,一段新愁”;《蝶恋花》中的“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等等。在他们说的同时,我把这些句子一一写在黑板上,并且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这些愁所表达的特色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纷纷发言,最后得到了这样理想的阅读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平等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师生之间“讲授”与“接受”的这种关系,教师的课堂角色不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沟通、合作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追求真理,彼此吸引、参与,不断地激发对方的想象、思考、和探索。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传递过程,更是情感交融、理智碰撞的过程。

2、精心设问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中的问题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得好、提得恰当,就会激发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只要学生的思路和结果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那么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品质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同时这些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切中要害。从而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想象。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传统的诗词教学是满堂灌、传授式,讲解代替思考,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简单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青少年又具有求知欲、爱问、多疑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这些特点常常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怀疑,并鼓励他们不盲从他人的观点,不迷信权威,大胆地发表白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篇5:浅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摘要: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感和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 诗词鉴赏

古诗词积淀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涵养心灵。高中古诗词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领略古诗文的一些语言技巧,提高鉴赏诗词的水平。

一、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意象往往是学生选择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意象教学即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辨明格律、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活跃思维,激发想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拓印在脑海: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用词精准、凝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品味、比较诗词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让学生沉浸在诗作中,激发他们的求索热望和乐学情绪。

2.在情境中感受意象。古语“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例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中的“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其苦之深、其愁之重可见一斑,无不营造出深入肺腑的感伤和无奈意境。

3.借助意象教学品味诗词意境,感悟审美情怀。例如,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特定意象的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杨柳”“残月”“酒”“长亭”等意象烘托出了作者浓重的离别情: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愁云惨淡,如此“相思”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审美情怀自然而然生发出来。

二、通过诵读体会诗词的言辞之美

“诵”即指朗诵或吟诵,是审美主体感知古典诗词的最主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1.掌握古诗朗读节奏,读起来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体会诗词的感情色彩,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学生才能够理解寓藏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

2.配乐齐读,体会情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配上《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朗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配上一曲古韵十足的《高山流水》。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具有演示方式生动形象、包含信息丰富等明显优势,可以为诗词鉴赏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而在语文课程中,古代诗词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恰当、适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古诗词重放异彩。

1.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再现古诗意境和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来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借助具体可感的画面去领会文字的内涵,真切地感悟到诗词意境的高妙。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

3.调动记忆内存,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授《金缕衣》中“劝君须惜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等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光阴如剑,懂得珍惜时光。

四、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词的语言可通过整体性语言风格比较来进行。“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这句话点出了咀嚼、推敲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诗歌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就要强化诗词教学,强化诗词教学中的语言欣赏。

1.揣摩咀嚼,品味作品语言。例如,《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抒发的是杜甫的痛惜之心与壮志未酬之愤,通过揣摩咀嚼语言,我们可以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等。

2.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诗歌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语言的艺术,要想深入到诗人的内心,必须细心品味诗歌中的语句。例如,李煜的《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因此,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上多下些工夫,才能够深入体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诗歌更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有效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篇6: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第一,古诗词对提高人文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倘若以古诗词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手段,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遗产丰富,把这一资源利用好,使其为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服务,可以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文化腐蚀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和人文精神,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利用这些美好的作品来塑造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古诗词对完善学生人格具有积极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而古诗词的教学活动可以完成以上要求。曹操的《观沧海》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宽阔的`心胸;李白的《赠汪伦》可以使学生重视友谊;陆游的《游西山村》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出悲壮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诗人为了自身坚守的信念和生命的尊严,毅然舍生取义,如此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古诗词对提高语文的审美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美并且感受美,进而获得情感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以及身心的平定,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厚的精神积淀和健全的品质特征。而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古诗词用凝练的语言就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可以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或者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等。另一方面,倘若教师具备深厚的古诗词文化功底,那么他的美学素养水平也会很高,这样的教师可以更好地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重视朗读积累,在反复吟诵中提高理解能力

诗词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该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思;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激愤,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不读,安能体会得出?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它不仅指出了诗词的可读性,而且向我们暗示了学习诗词的一种方法积累。积累可以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那么,教师就要在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诗词的量的规定上下一番功夫。教学时在课堂上开辟“每课一诗”、“专栏”等,要求全班学生轮流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爱的诗,谈谈自己的心得,并要求学生课后做到两点:第一,讨论该同学的分析是否中肯,谈自己的见解;第二,在短时间内背诵这首诗。这样日积月累,三年下来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品味意境

司空图说诗词创作要做到“思与境偕”,说的就是意境。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的产物。简单来说,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诗词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根据古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感情抒发或者事件叙述,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人创造的意境,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深思的重要问题。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词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诗词画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感受到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魄;有的感受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从而把握住整首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豪放之情,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扩展延伸,提升能力

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名家赏析的文章、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①从课内向课外扩展,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涵咏中感悟陶冶。②引导学生通过专题探索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象与情感、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③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书刊,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名家大师,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④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研究一些作家的传记(评传),走进历史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折射,从而深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和宇宙哲理。生命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手脚架搭建的高度。搭好手脚架,重在让学生积累文化,掌握方法,使其知识和能力相生相长。

篇7:高中语文背古诗词技巧

这个是最基本的技巧,不需要学会什么方法,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个也是熟背古诗最简单的方法。

2 采用诠释背诵法。

所谓的诠释就是理解整篇古诗的大概含义,理解作者作家写这篇古诗的寓意,进行背诵,这样的依靠整首诗的含义进行背诵,比起死记硬背的话会容易记忆,比较简单。

3 默背法。

篇8: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但是一些学生并不喜欢, 甚至非常讨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1.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 一些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 仍然是主张让学生死记硬背, 只是注重字词语法的讲解, 将诗词讲解得支离破碎, 毫无意蕴、内涵可言, 以为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 再背诵下来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根本不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些语文教师尽管使用的是新教材, 却是“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 仍然延续已经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固定僵化的教学使得古诗词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 不爱学习古诗词, 更不要谈提高学习效率了。

2.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有的语文教师对教学理论研究不深, 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 对古诗词知识了解不够透彻, 鉴赏能力低下, 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说, 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教学时普遍停留在讲解字词句、翻译句意的浅层次上, 根本就讲不出诗词的文化内涵和韵味。二是过分重视标准答案, 分析与结论讲究统一性和标准性, 忽视诗词本身的审美和情感的共鸣, 根本就不顾及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只是针对高考考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并花大量时间去探讨, 而那些不常出现的知识则很少讲解甚至忽略, 使古诗词教学成为枯燥的语法讲解。

3.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认识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潮流文化和速食主义大肆横行, 这对学生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高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 比较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和快节奏的感觉, 而古诗词由于节奏慢, 需要慢慢体会、品味, 因而与学生的思维模式是格格不入的, 学生也不喜欢这些“咬文嚼字”的东西, 觉得学了这些古诗词也没有什么用处, 多数时候是带着抵触的心理、浮躁的态度进行学习的。同时, 学生的诵读目标相对单一, 只指向高考的几十首诗词, 对于与高考无关的则一概不读,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学理念出现偏差。由于受到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教师都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 高考考什么就着重讲解什么, 注重分析高考解题技巧, 帮助学生揣摩高考出题的指向, 甚至炮制出一些“标准答案”, 让学生去套用。比如, 古诗词鉴赏的表现手法包括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教师让学生背诵下来, 在考试时去套用, 或者都写上, 以便得分。这样的教学就是走上了歧路, 出现了偏差。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彻, 从而出现偏差。如新课标规定:“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 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对此, 一些教师就把文言常识讲解一带而过, 甚至根本就忽视了这些讲解。

2.教学方法走进误区。主要是对古诗词阅读鉴赏的指导, 出现了两种误区:一是重讲轻学。也就是说, 教师生怕自己遗漏一个知识点, 上课时一直都在滔滔不绝地讲, 务必把知识点讲解得细致入微, 恨不得把自己脑海中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领悟和学习。二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美其名曰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实际就是教师撒手不管, 很少进行指导、启发, 致使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个性化阅读, 学生却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

3.应试教育仍存在较大的影响。虽然现在普遍提倡素质教育, 注重能力教育, 但是只要高考还是主要的人才选拔途径, 那么应试教育的影响就会依然存在, 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影响也会存在, 使得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结果, 唯分数论英雄, 甚至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使得古诗词的教学完全沾上了功利色彩。分析高考试题、解读高考指向、分析高考答案等等行为, 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增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能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而在教学中,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者注重诗词的情感解读,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或者联系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典故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努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进行自主感知,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欲望。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积极探索, 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二) 引导学生多朗读、多背诵

诵读法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中仍然非常有用。通过诵读, 可以使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 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而且可以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意蕴进行体味。可以说, 诵读古诗词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诵读古诗词的步骤分为: (1) 让学生整体读一遍, 做到有个大概的印象。 (2) 教师将这首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让学生有个比较深入地了解。 (3) 让学生展开诵读,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画卷中,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受作品的思想意蕴。这样的步骤下来, 学生对诗词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 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加强情感交流, 探索诗歌意境, 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篇9: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1.解背景,知作者。从提供一些作家、作品、背景知识着手,扩充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也能为学生作文提供素材。在介绍作者时,要改变传统的介绍方法,要补充一些生动的史料,把这些史料加以整理,以故事创作情境,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把这些艺术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如讲到陆游时,我就讲到了陆游和唐琬;讲到陶渊明,我就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讲到曹操时,我就用“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既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来分析三国局势,让同学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也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求贤若渴的思想,通过这种方法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读诗文,俗语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是根据诗歌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音乐美应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古诗词本来就可以用来歌唱的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听唱诗词改编的音乐,在咏唱中背诵诗词。比如:教李煜的《虞美人》,教师可以给学生听听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教读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教师可以采用琵琶曲作为背景音乐的课文朗读;教读《选修》上的《春江花月夜》,我们可以采用古筝曲配乐的朗读等等。可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音乐美,了解韵律规律,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二是根据和平县是客家人居住区,客家话中有很多古汉语发音的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乡镇的形式来要学生使用客家话进行比赛朗读诗词,让他们领略一下古汉语风味;三是通过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或声频,使学生能声情并茂诵古诗,品味语言美。像《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迈,适合男生浑厚的嗓音;《声声慢》一类的婉约词,适合女生来念;《孔雀东南飞》可以指名同学分角色朗读。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也能完成新课程标准中“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的要求。

3.悟意象、意境。诗词的全部意义远远超出作者创作时所赋予的意义。由于意象的不确定性,作者的个性并不直接地明显表述出来,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高度概括或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诗词的言外之意,加以补充,领悟真情,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捕捉意象,品味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和补充作品中的景象,再现古诗词的意境美。感悟诗中的意象,首先要使学生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对诗歌的形象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往往是凄凉和悲哀的象征……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寄寓不同的情感,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同是写梅花,宋人陈言的“一花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借梅花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毛泽东笔下的梅则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了解了意象的这些特殊内涵,对一首诗的感情基调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4.做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多媒体平台把不同流派的作品,同一流派不同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作家同一题材不同时期的作品等等,都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此外,还可以是同一首诗词中字句的比较和品味,在各类不同的比较中求同求异,深入理解诗词的主题和形式,提高了学生鉴赏力,去真正领略诗词世界的丰富多彩,而且还借机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学生情感,丰厚了古诗词积淀。

篇10: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摘要:高中语文三年所学古诗词有几百篇之多吧,其中有些篇目是需要同学们背诵的,在高考试题中默写题型的分数才能稳拿。马上就要进行一轮复习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今天小编先给大家整理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供大家背诵,后续还会给大家整理其他内容,希望大家在复习阶段充分利用时间,给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二、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三、http://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四、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以上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想必同学们还记忆犹新吧。除了会背,还要会写,否则在考试中一样要失分。文都中小学高考网一直在整理高三各学科知识点内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随时访问参考!

篇11: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意向研究

背景: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诗词已形成了她固定的、约定的艺术形象群。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主动性不强,诵读古诗词处于半自觉状态,老师自以为教的内容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未必都需要,就算是需要无非也是功利的应付考试。学生父母不太重视学生对古诗的诵读,很少提醒过学生,有的家长从来都没有提醒过学生。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范围较窄,以读教科书上的古诗词为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在古诗词阅读鉴赏中,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把握不了诗歌的感情,不能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意义: 高中生学习古诗词,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进而体现当代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新理念。

活动研究过程:

高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月**日

年级

姓名

下面20个问题各设计了若干个答案,请选出比较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选项(不定项选择);若有不同想法请补充,包括被选答案和相关的新问题.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哟!

1、你喜欢古诗文吗?

A非常喜欢 B 一般喜欢

C 不喜欢

D非常反感

2、你认为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在于()A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背诵古诗词可以更好的让我们理解其主旨,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C背诵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D、不明确

3、你对朗诵古诗词感兴趣吗?()A感兴趣

B不太感兴趣 C不感兴趣 D无所谓

4、你会主动在周记本上积累古诗词吗?()A经常主动积累

B偶尔主动积累

C从不主动积累

5、你背诵或积累古诗词的目的是什么?()

A老师要求的 B 应付考试

C 使自己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6、你会在日常与他人的交谈中引用诗句吗?()A经常 B有时

C很少会

D从来不

7、在背诵诗句时你会在脑海中出现诗里描绘的画面吗?()A经常会

B 有时会 C很少会

D从来不会

8、老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是否能够全方面介绍诗歌写作背景?()

A经常介绍

B有时介绍

C很少介绍

9、你觉得老师是否应该多将诗歌字句理解作为重点?()A应该

B无所谓

C不应该

10、你觉得在学习古诗文中最期待从老师那里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A背诵方法

B字句理解

C 写作背景

D 主题中心

11、在以往教过你的语文老师中,他们会不会严格要求你对自己能够背诵的古诗词进行定时复习()A经常会

B有时会

C很少会

D不会

12、如果你的老师没有要求你对自己能够背诵的古诗词进行复习,你会自己这样做吗?()A经常会

B 有时会 C很少会

D不会

13、你认为背诵古诗词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

B有帮助

C有很少帮助

D无帮助

14、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A基本上还是能够背诵许多古诗词 B我背是背了,但能长时间记得的很少 C我能长时间记住的古诗词几乎没有

15、你学习古诗词的感觉如何?()

A、困难B、比较困难 C、较容易

D、容易

16、你想把古诗词学好吗?()A、想

B、不想

C、无所谓

17、到目前为止,你可以完整背出的古诗词有几首?()A、五十首以上

B、三十首到五十首

C、十到三十首

D、十首以下

18、你学习古诗词的途径是()

A、老师讲

B、老师讲与自己的领悟相结合 C、自己领悟

19、老师在讲授古诗词时,你的主要学习方式是()A、对老师讲的内容认真听,做笔记,复习B、有时候听,有时也做笔记但上课经常走神 C、听不懂,不知干什么

20、对老师的教授,你的学习效果如何()A、能把老师的讲解运用到实际的自主学习中去 B、听得懂,但自己做就不会 C、听不懂,不知自己在干什么

调查结果及分析(及成果):

1、学习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见,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喜欢学习古诗文课程,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学好古诗词可以使自己更有文化底蕴,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能够适当的应用诗句于自己的生活当中。

2、探究原因

学生不爱学古典诗词,是因为年代距离远,人生阅历浅,没有诗人那种经历,难以理解诗歌内涵。再就是应试教育的原因,学生必须要掌握很多相关知识,老师一急就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厌倦,于是学生学古典诗词就形同嚼蜡。

3、改进的方法与措施(1)、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2)、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利用爱表现、希望被别人赞扬与肯定的欲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对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这样,学生赛得开心,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会明显提高。(3)、分门别类,辑录古诗

把所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根据古诗词的所表达的意镜的不同编成一本专题诗集。如伤别离、豪情壮志、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4)、改变体裁,想象体会

发挥学生想象,改变体裁,将古诗词以散文、记叙文、论文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有助学生学好古典诗词。反思:

上一篇:张齐华所有教学实录下一篇:北碚公证处关于开展“两项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