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方式

2024-04-10

性教育方式(精选12篇)

篇1:性教育方式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论文

学前教育是一个既要有足够的耐心,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多年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我深深入体会到:

一、耐心,是搭建师生感情融洽的桥梁。

不少孩子刚进入幼儿园,由于还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这就需要老师耐心与孩子沟通、交流,消除孩子的不适应感。孩子哭了,就要细心开导,甚至抱在怀里说说话,背着他走一走,做一些搞笑的动作,讲故事,做游戏等,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样,会很快使孩子不惧生,拉近和你的距离。只要对工作有足够的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个细节,孩子们会很快围在老师的身边。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前教育中,应努力把教育环境的创设融入活动之中,为幼儿的学习、探索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活动初期,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首先做好准备,可通过网上下载、报纸、广告宣传等,收集好资料,将孩子们所关注的话题、问题用文字表现出来,给他们自由的表现空间,用“小问号”公布在展板上,供家长和孩子阅读和解答;在活动期中,继续将问题公布在“小问号”展板上,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寻找答案和接受新的问题,这期间,老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互动,发辉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将有关动物的问题及答案用画框装饰起来,吊在教室里,让孩子们画一张动物的食物链,看看各种动物都吃些什么;活动后期,展示幼儿的创造成果,帮助幼儿巩固认知,拓展学习经验,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果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还可以为孩子们相互提供交流的场所,不断丰富和更新活动的内容。

三、以自制玩具为载体,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孩子的智力开发创造条件。

为了充分开发自制玩具的功能和价值,我以《自制玩具真开心》为主题,经常性的开展自制玩具活动。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同材异设法、异材同设法等。如在大班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猴娃摘桃》的活动,把彩球喻为桃子。活动中以小猴们帮大王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的师傅和师弟们寻找食物为情景,进行猴娃摘桃的活动,望着在“桃树”下蹦跳着来回向上蹿,不把桃子摘完不肯罢休的“小猴们”,大家都乐了。通过自制玩具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

四、合理安排幼儿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在活动中,往往处于消极的等待状态,这不仅浪费了孩子美好的时间,还减少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活动的兴趣,压抑了个性的发展。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把一天的活动内容这样作了安排:在孩子入园后,开展“小故事会”环节,他们可以把自己在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以及从其它渠道知道的故事讲出来,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上课时安排看书、识字、数数、美术、音乐,有时还进行猜谜语、抵纸做趣味游戏等活动。采用这种固定的时间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以使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相互间的.配合犹为重要,安排好幼儿的各项活动时间,使他们在进行活动时,井然有序。比如在排队上厕所,排队洗手等环节,一位老师组织一部分孩子上厕所、洗手,另一位老师组织剩下的孩子猜谜语、背儿歌曲等;在上美术课之前,先让幼儿把上课要用到的腊笔和剪刀之类的东西放在自己的位置上,上课的时候,让他们分组去拿,这样,孩子们在每次活动中拿东西的时候秩序井然。为了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我根据幼儿的具体特色及喜爱,在教室内设手工区和阅读区,为幼儿增添乐趣,他们可以自己去阅读区选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可以去做手工,去玩折纸游戏等,这样,既减少幼儿之间乱跳,嬉闹的现象,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长时间合理有序地安排幼儿的活动时间,他们就会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前教育方法的优劣,对孩子后天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幼儿教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好。

篇2:性教育方式

(错误方式)

孩子:爸爸,今天有一同学打我,你听我说,好不好?

爸爸:我听到啦!你讲好了。(正边看电视边讲)

孩子:我还手打他,他又再打我,爸爸,究竟你听到没?

爸爸:我听得很清楚!(继续看电视)

孩子:不,你要没有留心听我说。

爸爸:我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话。你接着讲吧。

篇3:选好教育方式巧施“批评教育”

1. 沉默式批评

沉默式批评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暂时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理他,晾他一阵。一些教师看到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怒从心头起,似乎不给予严厉的批评和训斥,不足以起到批评教育的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有这种反应中丧失殆尽。”学生在教师的“狂轰滥炸”下,表面上看是被驯服了,但实际上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采取沉默这一批评教育方式。

2. 理性式批评

理性式批评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理性的、爱的感化教育方式。有益的批评是客观的就事论事,是批评学生的过失,而不是针对学生这个人。因此,批评教育应尽量让学生明白:教师所批评的只是学生表现出来的缺点,而非学生这个人。但是,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把话语的锋芒指向学生本人,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例如,班上一名男生拿了同学一支钢笔,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这名男生,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名男生,说:“我知道你很喜欢钢笔,我这支钢笔送给你。我知道你只是把同学的钢笔拿来看看,我知道别人的东西你不会要,你会悄悄送回去的。”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心理,都希望自己做了错事以后能得到别人的原谅,如果教师在对待学生错误时的态度是和蔼可亲的,就会让学生感觉如沐春风,也必然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3. 友善式批评

友善就是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这里的友善式批评就是指用善待他人的心去与人相处,去尊重、爱护、同情学生。《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说明,人一生下来,不管是性本善、性本恶或是性本无善恶,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手脚相加的方式、冷嘲热讽的挖苦方式不是教育,这种方式只会给学生留下心灵伤痕,并把学生推向对立面。

4. 鼓励式批评

鼓励式批评是通过鼓励学生,赏识教育,使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建立起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改善自身行为,提高学习成绩。卡耐基说:“要发展他人的特点,最好的方法是夸赞与鼓励。”因为人人都喜欢被恭维,喜欢听赞扬的话。连成人都如此,更何况学生呢?因此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不妨适当的运用寓批评于夸奖和鼓励之中的办法,来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5. 体验式批评

体验式批评是指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犯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批评教育方式。学校内有一部分同学未必能体会到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班干部管理班级、约束同学的用意,甚至会有误解、对立情绪。因此,在班级中经常进行体验式批评会有利于改变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6. 建议式批评

篇4:拷问教育方式

一、道德的——道德的教育方式解放、张扬与呵护人性,让教育之美高居人性之巅

教育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心灵互动。一群师德高尚的人用知识、人格、情操、品质与智慧呵护着一群稚嫩的生命,引导他们从无知走向智慧,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懵懂走向深邃,从他我走向自我……生命在延续,文明在传承,世界在发展。达成这种美好愿望的教育方式应该是道德的。道德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育人者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端正的教育心态、崇高的教育理想、无私奉献的教育良知和诲人不倦的教育行为。非道德的教育方式已经上演了无数的教育悲剧或闹剧。几岁的小学生因为一次所谓“盗窃”而在脸上被刺上一个“贼”字,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而被扇耳光,因为一次考试成绩“拖了班级的后腿”而被重命名为“差生”,因为在校表现不合学校要求而被戴上“绿领巾”……这些都是非道德教育方式的应然产物。有道德的教育方式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发展的公平,帮助学生发现所长所能,并把这种潜能予以充分的发掘和激发,帮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和人性,使之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而非道德的教育方式则正好走向教育目的相反的一面,它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且把这种差异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它采取的是牺牲大部分学生的权益来成就极少数学生未来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它表现出教育的功利性和阶级性。此种情形下的教育已经变成了人们追逐物质利益的工具,而彻底失去了它自身培育人才和传承文明的功能。

二、文化的——具有文化特征的教育方式让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一谈起学校,人们最容易想起的两个词语就是“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递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方式。中国教育史上最有意思的一个词语就是“填鸭式教学”,我们没有必要考证这个词语的来历,但却可以从这个词语里形象地看出畸形教育方式的真实模样。后来,有一些被称为教育家的人又给自己戴上了一个自欺欺人的面具,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究其实质,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源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出现了误差和我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扭曲——教育的功利性特征被毫无遮掩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古人在勉励学生发愤读书的那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终于被现代人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时,教育不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是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知识不再是丰富、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支柱,而是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和满足物欲的工具;文化也不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而是被虚无化了的、可有可无的“廉价品”。具有文化特征的教育方式以及因其而衍生出来的社会制度与风尚、公民的生活态度与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等才足以构成一个和谐、公正、公平的社会和国家。

与非文化性的教育方式相比,文化性的教育方式抛弃了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强制,而是表现出它的教育性,以一种“春风化雨”的情怀呵护稚嫩生命的成长和壮大;它远离了教育的功利性,而是表现在它的革命性,它站在人性培育和张扬的立场引领生命的拔节和发展。形式上的“棍棒课堂”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无形的课堂“暴力”依旧飘荡在校园的上空——粗俗的语言、野蛮的举止、歧视的眼神、畸形的管理和违背教育规律的苛求等仍时不时地呈现在学生的精神和肉体上,网络新闻媒体报道的“怪”教育的种种现象已经说明了问题。脱离了文化特征的教育方式让教育渐渐失去了本质属性,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无尽的泥潭。

三、人性的——充满人性的教育方式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里吟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想,这也许正是教育的佳境所在。在这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生命的个性得以张扬和呈现。教师用悄悄的爱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则用纯洁的善回报教师的谆谆教诲。教学相长便是这种教育十分精彩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里,教师们用心倾听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声音,学生们则用一颗奔放而且充满了敬畏之情的心感恩教师们的辛勤付出。但这里并非“世外桃源”,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模样。在师生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人性之真善美都一定有所体现。教育的作用则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学会辨别是非黑白,帮助他们掌握一把判断正误和衡量是非的标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心中的这种真善美的因子被发现、被呵护、被浇灌,它们才能得以萌发、生长。这种充满人性的教育方式由此衍生出来的东西就是教育之爱!

诗人张文亮曾经写过一首题目为《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诗歌。诗中写到:“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这里表现的就是教育的人性之美!充满人性的教育方式让教育活动里的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神奇,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nlc202309021111

四、社会的——社会的教育方式才能让生命真正成为生命

教育方式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外在表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方式是科学的、理性的和人文的,而应试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方式则是反科学的和反人文的。时下,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走应试教育之路。所以,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是无奈的,是“四不像”的——一道无形的高墙把学校与社会隔离开来,学生处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机器上,处于“题海战术”的“大浪淘沙”之中,学生远离了鲜活而真实的生活,成为“笼中鸟”和“园中兽”。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实在在的综合实践活动,其实质上是对教育方式社会性的一种强化和突显,它架设起学校和社会之间关联的桥梁。但在应试教育的强烈“需求”之下,它成了一纸空文,这又是教育的悲哀之一。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这一论断告诫我们,学校的教育方式必须与社会紧密相连,否则,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极其容易误入歧途。

我们务必弄清楚教育的作用与目的何在,务必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使命和宗旨。试想,脱离了肥沃土壤的树苗如何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呢?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环境去实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岂非滑天下之大稽吗?真正的人才不是用一张试卷考出来的,而是从实际的生活里“历练”出来的。社会需要工程师,更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社会需要科学家,更需要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劳动者。所以,教育是社会的,教育方式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才是叙述健康成长的真正大舞台,也只有在这个偌大的“课堂”里,学生才可能懂得真善美,懂得假恶丑,才可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回归社会和生活的具体要求,这给我们选择教育方式提供了正确的指南。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社会,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来源于社会,而又最终回到社会中去。社会,只有社会,才是学生最终的归宿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把学生个体比喻为一条自由的鱼儿,那么,社会才是“鱼儿”成长的海洋。只有在那里,学生才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当我们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务必关注它的社会性特征,当教育实现了社会化的时候,教育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教育!

五、民族的——民族的教育方式才可能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任何一个民族的教育都被印上深深的民族烙印,这就是教育的民族特色。没有哪一个民族能照搬照抄其他民族的教育方式而行之于自己民族公民的教育和培养。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之根,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得以繁衍不息和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民族的教育方式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文明是破解当前教育难题的“杀手锏”。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开启了教育方式回归民族性的历史征程。民族的教育方式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的不是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穿“汉服”,行“跪拜礼”,也不是满口“之乎者也”,而是由教育的民族性衍生出来的内在的道德修养与知行良心,其外在表现则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具有的,诸如温文尔雅、知礼知节、明理达行、孝亲敬老、热爱社会等良好品质与行为。民族的教育方式还体现在它的开放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我们变革教育方式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我们变革教育方式一个重要的方法;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是我们变革教育方式呈现的最佳状态。民族的教育方式不是故步自封的,不是夜郎自大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是属于世界的。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可能抛弃形式主义的羁绊而自我注入创新的力量;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远离狭隘与自我崇拜而日益强大起来,才可能使我们这个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时下的基础教育正渐渐失去它的民族性。从大学生的海外留学到中学生的海外“镀金”,一顶“海龟”的帽子究竟能改变什么呢?中华民族传统的教育内容逐渐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里认为,“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我们所选择的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对时下教育方式的拷问实质上是对教育本身的一次质证和思考。所以,只有具有道德性、文化性、人性化、社会性和民族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才可能使教育走出沼泽地,走向希望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河口中学)

篇5:正确的教育方式

父母:你不关好纱门,苍蝇飞进来,我会很怕的。

父母:每次我说话时你都打断,我觉得很不高兴。

孩子应付事务有困难时,给他们适当的关注,但不要每样事情都替他们做。

(错误方式)

父母:让我替你开吧(孩子打不开瓶盖)。

父母:怎么系这么久,我来吧(孩子系鞋带)。

篇6:正确的教育方式

父母:你的午餐。

父母:比利,喂狗啦!

父母爱与溺爱

表达父母的爱与溺爱是不同的。孩子不会因你给与他们所需要的爱便被宠坏。

婴儿在夜间哭是需要食物、爱护与安抚。迅速走到他身边并不是姑息他。

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他们就发脾气来消除气恼。对他的要求让步会宠坏他。给他机会把怒气消除则不会。

孩子不会因父母乐意给他们值得享有的奖励而被宠坏。

当孩子能够逼使父母给与他们一些原不值得享有的奖赏时,他们便会宠坏。

篇7:安全教育方式

过张贴安全醒目标志、安全常识宣教挂图进校园、层层签订学生安全责任状等多种灵活形式,使全镇21间小学6159名学生得到了良好的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观念,进一步夯实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张贴醒目安全标志,安全常识宣教挂图进校园。“严禁到江河、水库、池塘游泳”、“江湾水深危险,禁止学生游泳”、“上下楼梯请勿拥挤”、“严禁携带凶器进校园”、“平时上学、放学回家、过马路要靠右行”等240多块安全警示牌、彩色挂图悬挂于21间小学校园及过江桥梁两旁、石梯江江湾深水窝附近。内容涉及饮食、交通、消防、防溺水、防触电、防雷击等多方面安全常识的52块宣教挂图进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安全教育。

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形成学生安全管理“大合力”。该镇中心小学与各校校长、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每周一定为学生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观看“学生安全预防与自护”教学光碟。今年累计已发放“安全工作告学生家长书”6200份,增强了学生与家长安全责任意识。

加强联系沟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由于现处主汛期和暑假,该中心小学加强与司法、派出所、卫生院、交通、工商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时刻绷紧学生安全这根弦。

篇8:性教育方式

关键词:健康教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

分娩是女性重要的生理过程,合理的分娩方式对于产妇及产儿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但近年来临床剖宫产的比例明显增高,中国已成为世界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1],而有研究称剖宫产产妇住院时间及不良影响要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妇[2]。且剖宫产儿的并发症要明显增多。另一方面,产儿出生后不同喂养方式对产儿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母乳喂养对产儿的健康作用最好。因此产科将如何使产妇积极参与分娩、缩短产程、保证母婴安全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孕期健康教育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可有效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知识与能力[3]。它可根据产妇孕产期各阶段的特点,对产妇及其家属以授课、现场示范等方式实施一系列教育活动。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65例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并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30例,年龄23~33(26.4±3.1)岁,孕周36~42(38.3±1.7)w。所选产妇均为初产产妇,其文化程度从文盲到大学均有分布。按照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A和B各65例。A组年龄25.9±2.8岁;孕周38.0±1.5w;文化程度文盲13例,初中26例,高中23例,大学3例。B组年龄26.6±3.0岁;孕周38.5±1.9w;文化程度文盲14例,初中24例,高中23例,大学4例。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A组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措施,B组产妇不实施健康教育措施。A组健康教育措施具体如下:

1.2.1 孕早期健康教育

孕妇做第一次产检时,可为其提供产妇保健手册,引导孕妇要少接触猫、狗等动物,少使用手机、电脑等辐射高的物品,严禁服用致畸药物。耐心向孕妇讲解怀孕前期出现的恶心、呕吐等正常反应,告知孕妇出现先兆流产现象应及时就医,教导孕妇认识妊娠疾病及高危因素。倡导产妇做好产前筛查[4],还可通过移动设备、远程教育等方式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讲解[5,6]。

1.2.2 孕中期健康教育

指导孕妇要合理膳食,合理搭配营养。可使用模具让孕妇充分了解到自身在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为其讲解胎动的计数方法。叮嘱孕妇要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工作,时刻保持心情愉快。

1.2.3 孕后期健康教育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向其演示母乳喂养的方法与技巧。告知孕妇引导分娩的禁忌症、适应症以及剖宫产的利弊,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1.2.4 产前健康教育

初次怀孕产妇在产前难免会出现恐惧心慌等不良情绪[7]。此时应尽量疏导患者紧张心理,稳定产妇及其家属情绪,消除顾虑,增强其分娩信心。还应再次强调母乳喂养的优势及具体操作方法,为孕妇讲述合理科学的坐月子,正确抚触婴儿等。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喂养方式的比较

见表2。

2.3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分娩是生殖健康的组成部分,该过程虽然是一种生理过程,但同时会对产妇产生一定的应激作用,使其精神受到一定影响,影响分娩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不合理因素的作用,临床剖宫产的比率越来越高[8]。有研究称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死亡率要远高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的死亡率,婴幼儿的病死率、身体健康等也要比后者高。如已有巴西[9]、美国等[10]研究证明剖宫产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等早期肥胖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婴幼儿早期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发展又受到喂养方式与营养状况的直接影响。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成长影响是不同的。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生存与健康成长、产妇的恢复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好处。母乳喂养不仅可为家庭社会节约费用,还可有效降低婴幼儿的死亡率[11]。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与技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2]。孕期健康教育可为孕妇提供获得保健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孕妇生活质量,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本文为探究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与喂养方式的影响,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抽取了13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实施健康教育的产妇采用阴道分娩的比例占80.00%,该比例要高于未实施健康教育的61.54%。该结果也与邱萍、何红英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3,14]。即对孕妇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使其深入了解自身生理与心理变化,熟悉产程分期及各产程中需自我护理的要点。充分认识剖宫产与阴道自然分娩的利与弊,有效掌握分娩技巧,分娩时积极与助产士配合,使孕妇从心理上放松,消除恐惧。从喂养方式方面来看,接受健康教育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9.23%,该比例也要高于未实施健康教育的81.54%。可见,健康教育可使孕妇在孕期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其直接由乳腺分泌而来,易于消化,无污染,且喂养方便。初乳中还含有免疫物质,可保护新生儿免遭感染[15]。母乳喂养还能促进产妇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减轻产妇患病比率。此外,孕期健康教育还能提高产妇遵医行为,使孕妇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产前检查、产后保健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

篇9:创新教育方式

关键词:创新;教育方式;小学教育;德育教育;具体实施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分数和名次已经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了。现在学生的素质水平变成了一个能够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性格和习惯的形成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祖国的未来输送合格、优质的高素质人才。

1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的德育教育就是培养小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

1.1 使小学生初步的形成良好的意志力

一个人的意志力强弱并不是在出生的时候就决定好的,而是在后天通过环境慢慢培养的。在面对困境时,意志力强的人就会乐观地对待问题并努力地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意志力弱的人就会消极地对待问题并且还会怨天尤人。小学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初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意志力。

1.2 使小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是非观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件事物进行判断对与错时的观念,对于是非观来说,小学生可能不懂或者入学前就形成了错误的是非观。德育教育就是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基本正确的是非观或者改正其错误的是非观。

1.3 使小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主要是说文明礼貌、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等。小学德育教育的落脚点就是让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而小学生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就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是否成功的最主要体现。

1.4 使小学生初步培养五爱情感

五爱情感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简称。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对小学生进行五爱情感的培养。这种培养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素养,还能有利于小学生人格的健全。

2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投入了许多精力在这方面上。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还是有许多的不足。

2.1 注重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德育教育

虽然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在于教师和家长的心中和行为上。为了可以让小学生能够考入重点中学,小学教师和家长布置了十分沉重的课程和作业,然后,学校的领导也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升学率上,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在这种大背景下,小学生只能为了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小学生全面、健康、长期的发展。[1]

2.2 进行德育的工作相对单一

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根本不上心,所以学校进行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都是重理论而轻实际,无法让小学生学以致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在孩子上小学后,就根本不管教育上的事情了,与教师沟通较少甚至零沟通。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无法衔接,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开展起到阻碍作用。

2.3 现代教育手段流于形式

尽管我国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已经使用了现代的教育手段,但是,往往都是流于表面,只是起到了一个形式上的作用,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德育教育工作,对实际教学没有任何意义,也没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德育教育的水平没有得到提高。

3 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利用微信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微信于2011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被人们迅速地接受与广泛使用,微信朋友圈包含着文化的传播、人际间的交往、社会心理学等内容。我们可以用微信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

3.1 微信的可利用性

微信使用简单,操作方便。随着4G网络的应用与普及,现在的小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机,家长的经济能力也足够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

3.2 用微信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益处

传统上的小学德育教育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教育场地的限制、教育人员的限制、教育方式的限制等,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传统上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同时间、同地点、同一主题地进行德育教育,没有办法来进行多元化或者大规模的德育教育,受众所接受的德育教育也受到了限制。而微信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老师与学生用微信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微信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权威,也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资源匮乏等缺陷,让小学生从坐井观天中走出来,看到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天地。教师和家长应该选取正能量的并且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共鸣的内容,如趣味的科技知识、文学艺术上的趣闻、正确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发送给小学生观看,借此来增加小学生的见闻与知识量,在克服传统教育的空洞乏味的基础上,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面。

在德育教育上,微信的使用可以缩短老师和家长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小学生放到了平等的地位上来进行交流,使德育教育思想及时地、快捷地传递给小学生,而小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教育,并在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可以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4 使用微信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风险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微信是一把双刃剑。用微信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确是为德育教育工作打开了一扇窗户,但是与此同时,带来了传统教育所不具有的风险。

4.1 过度的网络化教育会使小学生分心

用微信来进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确有有益的方面,但是,对于自制力不好的学生而言,这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使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付诸微信上面而无心学习。并且,微信上的内容未经过审核就可以发布,这样的话,小学生就有可能接触到不良的信息,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4.2 微信的使用存在使小学生产生自闭心理的风险

包括微信在内的网络环境都是虚拟的,我们可以在上面快速地交流,并且能够畅所欲言地交流,长时间地使用或者浏览就很有可能使小学生沉溺于其中,而忽略了现实中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有不进行现实交流的现象发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许多的担忧。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引导小学生的行为。让孩子们明白,不可以耽误学业是使用微信的必要前提,并明确规定上课期间不允许使用手机。

5 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茁壮成长关系到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教育人员和家长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微信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互通有无,可以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尽量做到趋利避害。通过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让小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晓敏.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38(31):46-47.

篇10:浅谈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由于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将自己年幼的子女送进幼儿园,这就使得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变得的越来越重要了。如何去培养这些幼小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幼儿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结合现实,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字:学前教育,学习习惯,生活能力,表达能力

随着幼儿园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学前教育开始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家长没时间照看以及学校对教育方式的不重视,使得幼儿园变得越来越像托儿所而非所谓的学校。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幼儿园成为一所教育性的学校而并不仅仅是一个托儿所呢?下面我们将立足几个关键点,对此进行较为细致的讨论。

(一),应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坐姿、写姿以及握笔姿势。这些是教育部门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而事实证明,错误的姿势一旦成型便很难改正。因此,在幼儿园这样的学习初始阶段正确的掌握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如何使学生掌握上述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培养。小班的时候老师需要耐心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让学生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求快,只要求工整和姿势的端正。大班后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相关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应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加强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伊始,而且在读学生都是幼儿,大部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是学前教育的一大重点。

学校应该从细节开始,对学生的生活能力进行培养。如让学生自己吃饭、整理书包、准时上学以及让学生学会结伴玩耍等等,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生活管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以及整个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应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国学生整体的表达能力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学习的较高阶段这个问题体现得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了中国学生的整体水准。而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得从小抓起,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开始对学生表达能力进行一定的专门培养。

首先,老师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以及丰富多彩,并鼓励学生多用普通话交流。另一方面,需要争取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尤其要注意平时比较文静的学生。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儿歌比赛、图文汉字读写比赛等趣味活动,让学生从小学会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篇11: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会吃苦耐劳。在西方国家,都不把家产留给孩子,而是贡献给社会。甚至孩子十八岁后,就要独立了。所以西方人生活比较富裕,也有这个原因。那中国人很喜欢把家产留给孩子。这其实也是不好的。花的是父母的钱,用的是自己的福报。这一点很重要的。

要让孩子受些苦,这也是有智慧的爱。自己也不要有享受的心态。不要有轻松的,享福的心态。像世界上顶级的富翁,许多都是从苦中来的。那高僧大德,他们能成就,也是从苦中来的。受苦,其实是了业。过去造下的恶业现前了,那苦就现前。

在父母溺爱下,孩子从小就不受苦。那长大后会如何呢。嫁人前,一点都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帮父母分担烦恼,到了结婚后,又不懂的孝顺公婆长辈,那在孝顺上就有缺,以后生活就会很苦,就要把这个苦也补回来。所以说,不会因为你爱你的孩子,上天就不会让他受苦拉。大道无私。人要大道无私,不自私,不私情,才能和道相应。想要让孩子有出息,就好好教导,要珍惜福报,要多培福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篇12:家庭教育理念 、方式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小,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老人。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但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得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guī niè标尺、准则的意思),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气,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过分一味地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一旦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串,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坏。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不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产生加入不良小团体、早恋等问题。

11、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小女孩就要穿小女孩的衣服,就要有女孩子的特点,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否则,将导致你的孩子女孩男性化或男孩女性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12、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是处。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也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错处,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最重要。有些家长爱孩子到了“错误也是美丽的”,有的小孩子在大骂家长时,有些家长竟然表现出欣然接受,这明显是溺爱了。)

13、永远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做人品质、应对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是获得成功幸福的更重要的条件。(能全面评价孩子的家长就是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然而由于家长的学识、境况等方面的不同,能有此观念的极少。)

14、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孩子。善于和孩子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与你消除隔阂,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协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在这里,我要说: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大人。“不把孩子当孩子”,强调的是和谐关系的营造;“不把孩子当大人”,是提醒 家长不要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哲学、行为准则来与孩子交流。)

15、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适当把握零花钱数量,过分放松会引发孩子乱花钱、假大方、纨绔阔绰等一系列问题;把握过紧会让孩子对孔方兄斤斤计较,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16、培养孩子劳而有获的观念。这样会提高孩子的进取心、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17、不要把老师当外人。对孩子而言,老师和家长一样都是教育者,两者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

18、不要把孩子的怪异当做个性来培养。适应社会是孩子成长、发展以及未来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

19、不要把你们的压力和想法随意转嫁到孩子身上。你们有你们的历史,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你们有你们的情况,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给孩子宏观指导,在与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做主吧。

20、不要谈“孩子早恋”就色变。这个事情家长有时很难控制,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要紧张,也不要责备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给孩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婚恋方面的知识咨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他们会为了所谓的“爱情”做出任何事情,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并不成熟,冲动和偏激是他们的典型特点。

8个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不过,此时她仍会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举个例子,虽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乐队排练,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话,她还是有可能中断或放 弃的。多数孩子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此父母们必须对此做出投入。除非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不然孩子就会失去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转而决定去看 电视或小朋友们做游戏去了。

二、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 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在绘画或体育上有某种天分,做父 母的你就应该给他提供一切机会去发展他的才能。

逼迫是不对的,鼓励才是有益的。不要在一个孩子还不会走的时候就让他去跑。但是,如果他想要跑起来时,你应该给予他你所能给的帮助。

三、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这话听起来不言自明。但实际上,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

良好的环境同等重要。某些孩子在安静的房间里注意力最为集中,而有些却喜欢热闹的背景环境。如果你的孩子说他不喜欢被独自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那么就让他在厨房边上的餐桌上做作业。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四、积极地谈论你自己的工作

结束了一整天令人心烦的工作之后已精疲力竭,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向你的孩子讲述你工作中发生的令你高兴的事情和令你不高 兴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激发他的憧憬和热情,他会想:“如果我努力工作的话,我会像妈妈一样成功。”如果你身陷于一份乏味的工作之中,的确没有什么值得与 孩子们分享的,那么就告诉他,如果你无法获得一定的资格或学历,你就无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时,孩子会从不愿意像父母那样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动力。

五、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 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相反,如果你耐下心来向他解释为什么你认为继续练下去是重要的,他有可能会转过神来同意你的看 法。即使他仍不同意也没关系,他很可能有自己的看法。父母也应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告诉他,无论他怎么做,他学过的东西都会收藏在他的经历中,永远不会浪费 掉。

六、重视赞扬的作用

不断给你的孩子以赞扬是极重要的一条劝告,但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孩子一点也不傻。如果他给你看他刚做完的某个东西,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 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你此时应说的是:“我很喜欢你在文章中论述这个观点的方法,这样说很发人深省。”或者“你的音阶弹得 非常流畅。”等等。于是,孩子知道了你的确对他的小小成绩很感兴趣,下次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得你的赞扬。

七、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这种做法让孩子 们在考试前变得十分焦躁不安,想着这次考试得失攸关,而一旦他们没能考好,就又会变得郁闷不乐。从理论上讲,做得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但是实际上,如果的 确会有某种物质激励存在的话,多数孩子会表现得很出色。因此,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如果他们做得好,应给他们一个小礼物以示赞赏和鼓 励。这样做是积极的推动,而且如果他们未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也不会因此而过分愁眉苦脸。

八、让他们不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小孩子们能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鼓励,他们就会茁壮成长。经常冲着孩子大叫大嚷:“你又在那儿干什么呢?”的父母像是往他们孩子的心中刺了 一剑似的,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伤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放松、听音乐,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呆。然后呢,当我们的“电池”重新充足电时,我们将 精神抖擞,准备好去面对下一个挑战。孩子也是一样。如何教孩子有教养,有气质,有风度

从孩子的表现中看自己的教育方式:

1、如果您的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您对他批评过多。

2、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

3、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4、如果您的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您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5、如果您的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6、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是因为您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7、如果您的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您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8、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您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9、如果您的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10、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您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11、如果您的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您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12、如果您的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您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13、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您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

14、如果您的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您的轻视和打击。

15、如果你的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16、如果您被孩子控制了,是因为您不敢严厉管教,总是哀求孩子。

17、如果您的孩子撒谎、骗人,是因为您不够宽容,喜欢惩罚孩子。

18、如果您的孩子冷漠,攻击他人,是因为您对他的讽刺和冷眼太多。

上一篇:高三发展报告自我评价下一篇:思想品德七上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