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针对性,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和广大的家长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应给予足够重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在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使家长得到了成长,即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幼儿的共同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论文 篇1:

农村儿童主要家庭教育方式现状研究

摘 要:家庭是农村儿童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因为受到经济、能力、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鉴于此,就农村儿童目前主要家庭教育的方式做简单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让每个儿童享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任务。农村儿童家庭教育以及教育的方式必须从儿童需要的实际出发,突破农村各种条件的制约,形成关心、教育儿童的良好风气,从而改变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目前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的认识不够

家长的教育意识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一般来说,家长受教育程度高,对家庭教育理解度高,儿童的家庭教育才能充分落实,但是在实际中,只有很少数的农村家长能够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多家长认为家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只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而将教育的重担推到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家长的这种认知偏差,让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二)家长素质不高

农村儿童的家长素质普遍不高,不仅仅是文化素质,还包括心理和教育素养等,这些都是影响儿童身体、性格和道德的重要因素,也是家长家庭教育必备的要素[1]。但因目前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比较低,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知识学习,所以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能力以及方法上,都会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这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教育能力有限

农村家长知识有限,对于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无法有效地解决,也不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农村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首先懂得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懂得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能力。但就目前来看,农村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不合理,基本都是以溺爱和专制为主,家长不是干涉儿童的行为,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就是过分迁就儿童、关爱有余,导致儿童产生严重的逆反和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儿童的独立性缺乏,很容易形成自私和自我等不良的品质。还有就是教育方法的不科学,因为家长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在教育儿童时采取了哄骗和打压的手法,所以忽略了讲道理的重要性,给儿童带来了潜在的伤害,很容易让儿童失去对家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导致严重的退缩和胆小心理。儿童的家庭教育是需要兼顾孩子身体和精神的,要根据儿童个性,去引导式的教养,才是农村家长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二、优化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方法

儿童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成长、智力发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就目前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优化家庭教育的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以及能力,是目前农村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设置家长学校

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是目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迟缓的致命瓶颈。要想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首先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态度,要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所以在政府和学校联合开设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及时更新家长的教学观念。不仅如此,家长学校还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和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2]。另外,家长学校的教师,要选取有丰富儿童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这样再结合教育实际和家长观念,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让家长了解自己在教育當中的角色。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更加明确自己在儿童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任务,也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能积极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和学校教师密切配合,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积极推行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起来,实现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儿童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或者学校一方就可以单独胜任的,需要家校双方的合作努力。家庭和学校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家园合作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两者相互配合,有助于提高儿童教育的质量。因此,家园合作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家园合作中,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来丰富家庭教育,比如家长会、家长园地以及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家长举办了教育知识培训、教育心理培训等活动,让家长的教育素养不断提升,也让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不断推进,从而在提高家长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是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学校的帮助下,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不断提升,儿童的家庭教育成效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盛,钟昭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双竹镇三所小学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102-105.

[2]叶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4):221-22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9]GHBZX145。

作者:杨海兰

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论文 篇2:

关于正确的学前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

摘 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针对性,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和广大的家长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应给予足够重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在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使家长得到了成长,即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学前;家庭教育;全面發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120

一、建立学前儿童的正确健康教育观

在我国许多学前家庭教育中,家长只关心学前儿童的知识状况,而对良好的习惯、兴趣、修养、生活能力并不关心。使这些作为衡量儿童发展的标尺。对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不佳、身体不好、挑食偏食等不够重视。一些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的了解仍停留在无病水平,不注意食物和营养,而幼儿喜欢吃什么就让他吃,这给大人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这是严重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父母要建立正确幼儿健康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坚持家庭教育原则

在学前家庭教育中要了解并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一致性的原则。指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家庭和学校之间要一致,密切的配合,决不能各行其是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的原则。指在学前家庭教育中再穷不能穷幼儿,再富不能富幼儿。

3.“是”原则。一是积极教育,父母应该鼓励幼儿给他积极的教育,不要灌输恐惧和迷信。二是赏识教育,奖励幼儿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三是教育细节,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捕捉教育细节的意义,及时地激发幼儿的理性教育。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获得自然的教育,并获得知识。当然,教育与教育的对立,对幼儿自身的成长也很重要。

4.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和遵守规律,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二是尊重儿童权利,要相信幼儿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世界,父母不能把幼儿当作财产,对待幼儿要有平等的沟通。三是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意见,在儿童教育中,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在一些主要矛盾上,避免当幼儿的脸唱反调。四是充分尊重学前教育的特点,要想在学前教育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的特点,采取学前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家长自身素质要提高

1.家长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个人的修养,要自尊自爱,具有责任心。

2.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对学前教育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知识和心理知识,这就要求家长继续学习。此外,在合作方面,为了与幼儿和家长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平时要注意与幼儿沟通,发挥示范作用,让幼儿知道回报,并参与合作。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对学前家庭教育的健康关注,主要是从幼儿的身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主要包括:

1.穿衣与健康。在买新衣服时会有大量的细菌,他们应该先洗后穿,洗衣服和幼儿分开,注意衣物的归放,因为霉菌会伤害幼儿;棉花和亚麻服装材料,防止弄脏织物伤害幼儿的皮肤;不使用存储的衣服防腐剂,会引起幼儿过敏或有呼吸道疾病。

2.膳食与健康。合理膳食要遵循三条原则:即全面合理的供给、平衡的供给、合理的烹调。

3.生活与健康。保持环境清洁,一般强度超过55~65分贝的声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保持水的清洁,如水污染,儿童的健康已被大大损坏,可导致疾病。

4.行为与健康。人类行为是健康的有效反映,重视学龄前儿童行为训练促进社会适应。从自主决策能力、抗挫折能力、移情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

五、注意科学的教育方法使用

1.避免追求“正规化”的训练。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方式,学前家庭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这是一种非正规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到了年龄,自然过渡到相应的班级,从小班到大班,这是一个自然过程。如计算、写作、阅读等训练,会给幼儿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它使幼儿处于压力之下,儿童早期迹象可能会头痛、腹痛甚至器官损伤,对规范化训练对学习动机和智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进行“适度教育”。“适度教育”是指教育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对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实施教育。此外,我们应考虑个别发展的特点,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教育。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需要我们的爱,但要把握程度,锻炼幼儿的生存能力。

3.处理好“期望”与“现实”的关系。心理研究表明适度期望是儿童成长的积极因素。在没有家庭期望的情况下,幼儿没有方向和权力,这可能成为普通人,家长有权利期待幼儿们成“龙”成“凤”。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急功近利,父母的期望必须适应儿童的发展现实。如果父母期待幼儿一旦极端,必然会导致家长的思维不合理,而忽视幼儿实际发展的现实。任何超出预期的幼儿,都会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

4.掌握“全面发展性”原则。首先,学前教育不是发展或培养早期智力。幼儿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指的是幼儿的心理、生理、人格、情感的完整性的培养。智力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其次,学前教育不是定向训练,定向训练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学龄前儿童过早定向兴趣,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是从混乱到朦胧,在不确定的时期。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真正的问题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科学方法教育”适用于所有的家庭、家长和幼儿。家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中学习正确的思维,学会做出合理的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幼儿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幼儿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红.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J].科教文汇,2010 (11):5,6,10.

[2] 杨晓玲.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J].魅力中国,2009 (28):244 .

作者:安妮

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论文 篇3:

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大学生,考查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形成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对男生的关爱与鼓励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的控制与鼓励教育与大学生的公正敏感性有显著相关,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公正敏感性

公正,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时刻都在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公正的对待,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公正对待。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公正敏感性?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公正敏感性影响有多大?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公正敏感性状况,对今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正教育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有了公正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公正个性的未来接班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公正敏感性

Schmitt和Arbach(2010)对公正敏感性作出了如下描述:“不同个体在以下方面是不同的,个体对公正有多敏感,能够多容易地知觉到不公正,以及对知觉到的不公正所作出的反应有多强烈。” Schmitt和Arbach(2010)把公正敏感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受害者敏感性: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的敏感性;二是观察者敏感性:仅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的人的敏感性;三是犯过者敏感性:主动促成不公正事件并从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四是得意者敏感性:被动地从不公正事件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目前对于公正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Schmitt等人在2005年和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人格特质和公正敏感性有相关关系, 并且与人口学变量,如年龄、就业情况、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Gollwitzer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构念方式对公正敏感性有预测作用。本文就想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出发,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其公正敏感性有何影响。

二、家庭教育方式

本文采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所有形式的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Parker于1979年根据依恋理论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 Parental),以便测量父母使用的不同教育方式。其中,采用的变量——父母关爱与父母控制根据依恋理论得出。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而控制则指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本研究将采用修订后的PBI量表(蒋奖,2009),从修订后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来看,它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大学生被试。

三、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总共选取四川地区某高校大学生302名,男女各一半,所选对象确定没有参与过类似的研究经历。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和公正敏感性量表,其中PBI分为母亲版和父亲版,各有23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3个因子。采用4点计分方式,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种情况。

公正敏感性量表使用6点计分,有4个分量表,共40个题,每10个题为一个分量表,依次是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意者敏感性、犯过者敏感性。

将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公正敏感性量表订在一起,答题纸另发。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实事求是完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发现有效数据有288组,14组无效,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最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数据结果和分析

本实验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

1.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育方式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关爱和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24.96±3.51,女=23.89±3.31,F=6.673**,P< 0.01),即母亲对男生温和、理解、支持明显高于女生;父亲的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也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12.57±3.74,女生=11.62±3.84,F=4.941*,P< 0.05 ),即父亲鼓励男生独立和自主明显高于女生;受害者敏感性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9.53±8.12,女生=31.78±6.89,F=6.190*,P< 0.05),即女生在面对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时比男生更加容易表现出公正性;观察者敏感性中也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8.40±9.39,女生=30.71±8.02,F=4.913*,P< 0.05),即女生在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时比男生更容易表现出公正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公正敏感性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在母亲关爱、母亲鼓励以及父亲鼓励上的得分更高。女生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上的得分更高。

2.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表1 父母教养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受害者

敏感性 观察者

敏感性 得意者

敏感性 犯过者

敏感性

母鼓励 -.112 -.192** -.068 -.012

母鼓励 .232** .088** .077 -.045

母鼓励 .096 .189** .020 -.045

母鼓励 -.107 -.132* .000 .074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与大学生工作敏感性量表的很多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母亲控制因子与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控制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有相关关系;母亲与父亲的鼓励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负相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预测作用,分别以公正敏感性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控制与鼓励能够有效地预测其受害者敏感性,解释其7%的变异,在有效预测观察者敏感性时能解释其6%的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亲对于男生的关爱、鼓励得分是显著高于女生的,而女生的公正敏感性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尤其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维度上。换言之,女生在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无论此人与自己有无关系,都更容易产生同情心,而产生不公正感。同时,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相关关系。

当父母实施控制教育,即严格要求孩子,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限制孩子自由,孩子能更容易产生公正思想。而当父母还给孩子自由和独立时,反而让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公正思想。

以上结论的原因有:第一,为何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关系?因为关爱与公正是道德判断的两级维度,因此两者是没有关系的。第二,为何父母对男生的关爱高于女生?因为中国深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因此更容易对男生使用疼爱放松的教育。第三,为何女生具有更高的公正敏感性?因为从社会性别角色出发,女性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更容易引發同情心。第四,为何控制式的教育更能引发公正思想?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家,“棍棒出孝子”“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所谓传统式的中国家庭,实质就是听父母话,做父母赞同的事,错了就罚。父母的严格教育、过分干涉实质就是在用实践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让孩子从小就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是非观,从而形成公正思想。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在回归分析中,发现解释的变异性不是理想中的模式,那说明在考查设计之初,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其公正敏感性的影响,希望在之后的研究中能探索其他变量。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收集资料和数据,研究的深度还不够。今后应注重质性研究,将质和量相结合进行考查,尽可能使用观察法与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相互补充。

作者:徐迪

上一篇:工程勘察行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园林绿化建筑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