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影评

2024-05-02

风月影评(共12篇)

篇1:风月影评

比毒品更毒

我同情片中的郁忠良,因为他是忧郁的,不像红楼梦里林妹妹,因为她毕竟是女的,一个男人的忧郁是这样的?我一直在想,当欺骗麻痹了神经,腐蚀了灵魂时他是否相信自己胸中还会有爱的存在,当家乡妻子完整的表达时,他竟然无动于衷!他不相信有爱,因为他扮演的太像是真正爱那些贵族妇女,那些妇女为他跳楼,那又怎样,当他真正意识到时,那爱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刺刀,插如了他的心脏,万劫不复!

真爱与欺骗 谁是谁的毒

这是一部在电影节上颇有争议的电影,果不是因为张国荣,我也许永远不可能去看陈凯歌的这部没有机会在国内公映的《风月》。光看影片的名字,你大概真的会误以为那是一部风月片,却怎么想到它的幕后阵容竟是那样强大,制片人有徐枫,脚本有王安忆和舒琪,摄影有杜可风,作曲有赵季平,整个班底的优秀程度丝毫不逊于《霸王别姬》,属于当年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制作。可是,它的命运却自从孕育以来就在阴影里反复挣扎,中国人不肯看,外国人看不懂,反而引来质疑声声。是太阴暗?太矫情?还是太在乎形式,反而忽略了影片的实质?不过,在我眼睛里,这实在是一部非常美的电影,能把电影拍得“美”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提到陈凯歌,就忍不住要说张艺谋。陈凯歌不同于张艺谋,张艺谋的电影传达出来的美是豪情的,热烈的,爽直的,陈凯歌的美则是含蓄的,隐忍的,深入骨髓的。很多人说陈凯歌不会讲故事,确实,脱离了历史这个宏大的背景,他从来不会讲简单的故事,也不屑于讲,他的人文情怀太沉重,总想让电影承载过多的意义,以至不胜负荷。张艺谋擅长改编原著,但只取原著的精髓,而把形式从里到外改头换面;陈凯歌喜欢改编原著,他在文字的基础上把原著的韵味发扬光大,换言之,他对文字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说陈凯歌是文人骚客,张艺谋就是江湖术士。二者各有千秋,只是道不同而已。既然是文人,当然脱不了一份矫情,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清高自许的同时,内心却对尘世难以割舍,如果非要说《风月》失败在什么地方,大概就是它的作者缺少一份平心静气的悠远情怀,迫不及待地表现一切,自然不足,用力太过。观众能够体会到导演在影片形成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挣扎。所以像《悲情城市》那样的淡泊水墨实在是非常难得,那是站得远远看着的一种冷漠,这种气质是由导演决定的。电影,真的是境界的产物。当然,将两部电影或者两个导演相比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始终觉得,中国人应该懂得珍惜中国的导演,不可一味的挑刺和指责,电影导演承受的压力本来就多于常人,才华的迸发有时候需要环境的宽容和自由度。

1.我喜欢倔强的女子 就像片中的如意

可以倔强的去爱

也可以倔强的不爱

这部电影的满分我是投给哥哥的他演的爱都是那么绝望

就像他本人一样

或者说

他是在演他自己

爱是毒

但是

没有爱的伤害

谁都不会明白

晃动的灯光

幽暗的小巷

无奈的江南

所有的人都爱的非常被动

比如忠良

比如端午

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爱

天香里的女人

一个被忠良敲诈的对象

却让他心灵震颤

她死的犹如一朵百合洒落在幽深的巷子中

当如意问忠良

你爱不爱她(天香里的女人)

到问

你爱不爱我最后的机会

忠良扼杀了自己的爱

不爱

不能爱

当有人问你

爱不爱我一定要回答前两个

沉默

就是第三种选择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风月》让人觉得沉重地仿佛要窒息,观影的感觉好似在曲折的山洞中行走,一路磕磕绊绊,看不见亮光,而洞里总是幽暗地不见尽头。人性总是这样阴暗,欲望是潜藏在人心深处随时准备捕杀道德的双眼泛着绿光的狼。无法逃离的宿命,兜兜转转,叛逆也挣不过欲望织就的网,在鸦片的烟雾缭绕中熏出来的爱情,本身就是一朵盛开的有毒的罂粟。昏暗的弄堂,曲折的回廊,推开一扇又一扇的虚掩的门,每扇门后面都掩藏着同样的空虚。虚浮的脸孔在光与影的流动中飘忽,闪烁,永远是慌乱,被生活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惊愕和接踵而来的狰狞与阴冷,镜头交错又重叠,这里没有善良的因果报应,人人都是戏台上的布偶,身不由己地做着别人的傀儡。忠良的爱唤醒的不过是潜伏在内心深处的绝望和自私,而如意的叛逆,不过如同阁楼上搁置的落满灰尘的大红灯笼,已褪尽了颜色。死亡或是被毒害,都是略显温情的结局,对他们来说,生命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如故纸堆中久放的纸扎的偶人,破败了也就破败了,与其和故纸堆一起发着浓重的霉味,不如一把火烧掉也罢。没有希望的人生,生命的价值等于零!

看完全片,我象甩掉了一身灰霾

篇2:风月影评

风月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老来苦无伴,风月独见知。

未尝费招呼,到处相娱嬉。

披襟万里快,弄影三更奇。

淋漓蜀苑酒,散落江楼诗。

狂歌撼山川,醉墨飞蛟螭。

篇3:扬州风月小说中男性身份转变浅析

关键词:扬州,风月小说,男性身份

古代扬州的青楼盛极一时, 扬州风月小说随着青楼文化的繁盛而繁华。青楼又是各色人物聚集的场所, 因此单从扬州风月小说中塑造出的自唐代到晚清与妓女接触的男性的身份转变就能窥见古代扬州在不同朝代所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在唐朝的扬州风月小说和笔记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和扬州青楼中妓女来往密切的主要是文人才子。比如于邺的《扬州梦记》主要是根据杜牧生平的风流事迹创作出的小说。在《霍小玉传》中提到李益在霍小玉死后得一广陵名妓营十一娘, 文中写道“生尝游广陵, 得名姬曰营十一娘者, 容态润媚, 生甚悦之。”李益是当时的名士才子, 霍小玉与其交往也是因为小玉爱李生“生门族清华, 少有才思, 丽词嘉句, 时谓无双”。在《云溪友议》中还写了常游于淮扬的狂生崔涯, 崔涯是举子文人, 他对青楼的品评对妓女的题诗评价甚至会影响到妓女的声誉。从这些和扬州有关的风月记载中不难发现在唐朝的扬州青楼中与妓女往来的男性主要是名士才子, 他们大都“才调风流, 仪容雅秀”。这和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有着很大的关联。唐朝历代统治者都明白“锐意经籍, 大兴文治, 解戎衣而开学校, 饰贲帛而礼儒生”的重要性, 于是文人们深知科甲晋身会带来大好前程, 他们无不把读书考试作为毕生事业。同时在《唐传奇》中出现了大量以妓女擅长的技艺为名的称呼如“教坊妓”“梨园妓”“饮妓”“乐妓”等等, 可见唐朝的妓女大多是宴与歌舞的表演者。从唐朝举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唐朝妓女特殊的作用可见文章俊彦和才情妓女之间有着文学艺术上的共鸣, 正如陶慕宁先生在《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中写道的那样:“妓女终日斡旋于士人之间, “分别品流, 横尺人物, ”饮博调侃, 奉和酬答, 广博的见闻开阔了她们的胸襟, 文学艺术气氛的陶冶使她们有可能倾向于以一种审美的态度甄量人物, 发抒情感, 品味生活。”1

宋元时期的扬州遭遇了一场又一场兵火荼毒, 因此扬州小说产生了整体断裂。和扬州有关的风月小说无外乎是《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三中的《杜牧》篇, 此篇完全沿袭了于邺的《扬州梦记》, 宋人所记载的杜牧和唐人小说中的杜牧在形象上没有什么差别。这一时期的扬州风月小说中嫖客身份并无什么大的变化。

明清的扬州风月小说随着明朝时扬州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复苏而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在明朝的扬州风月小说中嫖客的身份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如在《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出现的新安盐商孙富乃是“家资巨万, 积祖扬州种盐”的盐商。文中写他“生性风流, 惯向青楼买笑, 红粉追欢, 若嘲风弄月, 倒是个轻薄的头儿。”2商人的嫖客身份和之前的才子身份相比是一个新鲜的产物。杜十娘爱慕的李甲也是个“自幼读书在庠, 未得登科”的官宦子弟, 他的身份不同于唐宋的文人, 他是个“不愿做秀才, 都去援例做太学生”的纳粟入监之人。纳粟入监指富家子弟用钱进入士子监生的行列, 监生做满一定年月就可以援例选官。此乃凭借的不是真才实学而是财富。再如《三言二拍》中的《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写的男主人翁扬州人曹可成也是纳粟入监的大户人家。在这里明代开先河的”纳粟入监”选官制度在青楼小说中得以反映, 而当金钱的势力渗透到选官制度中时, 官位、特权、社会地位都可以通过贿赂得来, 这一黑暗的制度使得官商的关系空前密切, 如在《金瓶梅词话》中更是将西门庆这样的大商人同为官者相结合。但是在明朝的小说中以商人为嫖客的身份还需要在士层阶级身份的掩饰下战战兢兢登上青楼舞台, 他们有钱财却不满足于单纯的巨富财势, 于是通过纳粟捐官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不管是盐商孙富还是监生李甲较之前朝的文人才子的嫖客身份都有了明显转变。这是因为明朝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大量手工业作坊形成导致商人地位飙升。这种新型的经济体制在风月小说中嫖客的身份上得以明显展现。但是有的学者认为说在明朝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时过早, 如历史学者黄仁宇明确指出“我们也很难同意这样一种看法, 即认为在明代万历年间, 中国的封建经济已向资本主义进展。”3但是笔者认为中国幅员辽阔, 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在一些地区进入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不否认一些闭塞的地方仍处于“商贾罕至, 五谷财物无所售”的境况。所以这就体现出扬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之处, 在明朝时扬州的经济得以恢复, 盐商大贾的名声地位很高, 因此和扬州有关的风月小说中出现了新型的嫖客身份。嫖客的身份转变说明扬州当时的富足, 因为新型经济体制的产生促进商业繁华从而进一步促进妓院繁盛。

清朝时的扬州在经济上出现了第二次空前繁荣。在那时候扬州盐商一边用盐巴咸遍了大江南北一边又在扬州过着淫靡生活。如在《野草闲花臭姻缘》中写一帮盐商公子为争夺妓女从而人财两空。此时的商人形象已经脱离了明朝时商官一体的模式。在康熙乾隆时期扬州盐商的地位是很高的, 他们能发家致富正是依赖于朝廷给予的官方特许专卖权, 通过贱买贵卖等手段赚取大额差价而致富, 因此作为嫖客出现在风月小说中, 他们较之明朝风月小说中的孙富, 曹可成又多了几许霸气和自信。在盐商的嫖客身份较之明朝的商人有所改变的同时, 在清末的扬州风月小说中又出现了新的嫖客群体——市井小民, 皂吏泼皮。如在《风月梦》中出现的主要五名嫖客。魏壁乃两淮后补的公子, 他是五人之中社会地位最高的一个;袁猷是小高利贷者;陆书是牢吏的儿子;贾铭是盐运司清书;吴珍是扬关差役。从这些身份看除了魏壁家还算富裕外其他人既不是巨富之家的子弟更不是吟风颂月的才子, 至于小说中出现的其他次要人物更是委身于社会底层的小市民。《雅观楼》较之《风月梦》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泼皮无赖的嫖客形象, 就连妓女也都是些奸狎薄情之人。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妓家小说分为三类:“作者对于妓家的写法凡三变, 先是溢美, 中是近真, 临末又溢恶。”4如出现了大量吸鸦片, 放高利贷, 拉皮条场景的《雅观楼》便符合第二种描述, 更真实地反映出了扬州社会底层小市民的面貌。

从唐宋元时期的文人才子到明朝的巨富狂生再到清朝的盐商小民, 扬州风月小说中的嫖客身份经历了一次次的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展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时代风貌, 青楼是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集中的地方, 它和各种人物有着亲密的接触, 因此在这个狎邪的领域也能窥见古扬州处于不同朝代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这给我们研究青楼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视野。

参考文献

[1]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3]《扬州府志》[Z].江苏:广陵出版社, 2007.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们文学出版社, 2007.

[5]韦明铧.《扬州文化谈片》[M].江苏:广陵书社, 2004.

篇4:风月神话,只有风月没有神话

其实,稍加研究你就会发现,所谓的风月神话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你读过《红楼梦》,一定曾被里面的双玉爱情所感动。他们的爱情由青梅竹马开始,一个至真,一个至纯,可谓赚尽了天下人的眼泪。可细品,宝玉背后还站着一个精明的宝钗,对这个女子,宝玉是惧中带爱,爱中带着一份酸的。如果不是黛玉短命,好端端的一对人儿天人永隔,就算老祖宗心怀偏袒,那双玉的爱情也不尽然就是喜剧收场。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平坦的故事总是无味,看似波折的东西,永远有人惦记。爱情,亦尽然。

如果你不信,那就往回再看。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可以算做代表了吧?不说私奔的坚决,不说当街沽酒的勇气,但说坎坷相见后司马先生的那一组数字诗:一三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不明白的人看着不过一组数字,可聪明通透的卓文君怎能读不懂其中的‘寒’意?亿回忆,人家虽然感激,却对你独独少了那份回忆。纵然这场相见历经的苦难是百转千回,纵然你泪流满面,纵然你是痛彻骨髓,那又如何?不再相忆,岂奈我何!

幸好,卓文君是执著的,多情的她虽然以‘一别之后,两地相悬,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可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眼望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劝回了君心,可那份与君绝忆的悲哀,怕是要一辈子凉在她心上的!

生活中的爱情,越是平坦就越是普通,而我们总是感觉缺少了些什么,就像才女张爱玲一样,多少贵胄达官,她皆瞧不起,总感觉他们的行为过于幼稚,单单看上了那个风月场上的老手胡兰成,且不惜重墨地坦言,自己为爱情已然做了那朵低入尘埃的小花儿。可叹?还是可怜?想来,她爱着的时候是幸福的,可幸福过后,风月一场留下的感慨,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古人远矣,新人后继。就如同敢爱敢恨的周迅,最终依然要放手‘没了他我会死’的大齐一样。不是不曾爱,而是没了爱。不再相爱,索性放手。一场失了魂,丢了心的表演,连一场烟花都赶不上,烟花尚有三秒钟的绽放舞台,风月的背后,只能是人去楼空。

爱你的人,不会舍得离去,爱你的人,不会不相忆。

所谓的天长地久,其实都在一粥一饭之间,都在一朝一夕的相处里。

别信所谓的风月神话,那是讲给大家听的故事,故事里的事永远跟生活有出入。我们是凡人,就得有凡人的过法,能做到‘不羨神仙只羡鸳鸯’已然是超脱!每个午夜梦回时,彼此依然在对方身旁,那就是幸福的!

篇5:初三散文-无关风月

兰亭临贴,行书如行云流水;乱笔挥情,我写下誓言再等。尘世情缘,只为等你千年;吾谁与归,秋深落叶纷飞……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窗外秋叶落了好几层,黄昏月阑珊着整个深秋,归门独倚栏,缺月自园心未园。听你脚步声碎碎如依,叠乱我心深深如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一笑,散尽南国秋色,一花独绽北国风光。梦里梦外全是你的笑颜,欢快着整个尘世,荡涤着绝世的繁华。

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黄昏如晕,醉了颜,倾了心,小鸟依人如羞如醉,整个江南水也涟漪。

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共留余味。宣纸墨染,染晕你淡红的脸庞,红了一片秋冬,温润着馨月深秋。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那裂痕斑驳的心门哟,一半是你,一半是相思;那岁月如割的秋风哟,一半是尘世,一半是情缘。知否,知否,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菊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举酒揽月,泛舟湖上,一手挥笔,一手扬酒,沉醉不知归路,深深入梦梦却难全。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燕尾檐下,你骄傲的转身,我卑微了深邃。雨落肩旁,却让心凉。你婉约着整个江南世容,醉了整个北国深秋。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用字谨慎,写下誓言再等。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曲声悠悠,仿佛浓稠的`墨汁蘸覆在细密的笔锋,落寞的身影书写下旷世的笔端。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千言万语,难尽心中天涯情;捡尽寒枝,寂寞沙洲思恋谁……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怅然如梦,梦几蝶,醒几年

浪花有泪,泪几眼,心无眠

窗外落叶,叶几叠,碎一片

落花红尘,花无言,红几园

一窗秋雨,雨未绝,湿了脸

篇6:《风月》阅读答案

风月是相思镇剧团里的台柱子,扮相俊美,嗓音稍稍带些鼻音儿,听起来反而格外有韵味。剧团有三四十人,旦角演员也不少,却只有风月是科班出身。省戏校毕业后分到团里,一来就挑大梁。

风月扮演过许多角色,《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断桥》中的白娘子,《龙风呈祥》里的孙尚香。最拿手的两出戏是《秦雪梅》和《铁弓缘》。

风月考入戏校时年龄还小,选什么行当自己做不了主。不过这也没关系,注定吃这碗饭了,只要不演媒婆,不演大花脸都成。风月心中暗想。

风月的授业老师姓萧,她深知选一个合适的青衣演员有多难。十几个俊丫头排成两行,萧老师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挨个儿相看。风月站最后一排,萧老师在她面前驻足不前。这个小丫头柳叶眉,丹凤眼,不用勒头眉眼都向上挑,羞羞看人一眼,就低下头笑,不声不响,安静得像朵栀子花。萧老师问一句,风月柔柔回一句,嗓音像画眉子叫。萧老师拉着风月的手走到一边,说愿不愿学青衣?风月使劲点点头。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是做演员最基本的艺术修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风月比别人学得都上心。风月一个“卧鱼”没做到位,萧老师手中的板子就敲过来了。风月“呀”一声,摸着被打痛的胳膊,眼泪成对儿成对儿地掉,宛如梨花带雨,楚楚动人。萧老师后悔自己下手重了。

玉不琢,不成器。梨园行自古以来有陋习,老艺人们爱说“打戏”,出师后即便是红遍天下,学戏时挨打总是难免。萧老师曾是当红的大青衣,也是这么过来的。萧老师取来一枚新鲜的生鸡蛋,细心地把蛋黄分出,仅留下蛋清,轻轻揽住风月,在她已经青紫的胳膊上涂抹,怜爱不已。我不怪萧老师,你是为我好呢……风月抽泣着,反过来却安慰萧老师。即便是哭,也能咬字分明,萧老师仔细端详着风月还挂着泪珠的小脸,心中一动。

萧老师说,一个好演员不能过于单一,梅兰芳梅大师正工青衣,可刀马戏、闺门旦都拿得起放得下。老师没有门户之见,你学学闺门旦吧,《秦雪梅》这样的悲情戏也适合你。风月答应了。

秦雪梅这个剧中人物的行当属于闺门旦。在《哭灵》一折中,有这么一句: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哭一声商公子我那短命的夫郎……秦雪梅拿着祭文,手抖得如同风中秋叶。可别小看这个抖手,那是个功夫,风月苦练多日,还是不得要领。风月急得直跺脚。萧老师逗她说,去集市上买条活鱼,把手放松,顺着劲儿,随鱼而动。细细揣摩,反复练习,功夫到了,自然就会。

风月却当真了。那时她是个学员,没钱买鱼。伊茗湖畔经常有人垂钓,风月就趁课余时间跑到这里,静静地蹲在人背后,看见人家钓上一尾活蹦乱跳的鱼,就忙不迭地帮着把鱼钩取下,有意在手中多拿一会儿找感觉。钓鱼人都喜欢这个文文静静不爱说话的小姑娘,鱼一咬钩,就冲风月使眼色打手势招呼她过来捡鱼。后来知道风月是戏校的学生,拿活鱼是为了练习基本功,越发喜欢她了。有个老伯还送她一只红色小水桶,钓了鱼专门送到风月的住处。

手势语言在戏剧中被称为演员的第二张脸,风月一次次抓鱼,一遍遍地找感觉,终于掌握了其中的奥妙。萧老师发现,这丫头双手动起来,表现力极强,尤其听说她真的练抓鱼,惊讶极了。

上了妆的风月一袭白衣,宛如天人。手拿祭文,跪拜在商公子灵前,一声“商──郎──”,凄艳哀绝,荡气回肠,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尤其是唱到,“商郎夫你莫怨恨莫把我想,咱生不能同衾死也结鸾凰”时,风月藏在水袖里的双手上下抖动,犹如白蝶飞舞,银花翻卷,凄美空灵,令人眼花缭乱。

一下台,萧老师就把风月抱住了,说丫头,你抓了多少条活鱼呀。

在团里挑大梁的风月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来和花脸海椒结合了,事业上顺风顺水,家庭美满幸福,风月依然是剧团的台柱子,青衣,闺门旦甚至刀马旦都拿得起放得下,可谓文武全才,色艺双绝。

真正让风月名声大震的是《铁弓缘》这出戏,花旦、青衣、小生、武生四个行当全在一出戏里集于一人之身,唱念做打缺一不可。风月把青春貌美武艺高超的太原守备之女陈秀英演活了。

就在《铁弓缘》这出戏赴京演出的前夕,风月突然病了。这一倒下,就是小半年。

病愈后的风月基本没有变化,就是手抖动得厉害,连一小杯水也端不牢。风月郁闷地问海椒,我还能不能上台了?海椒说能,《铁弓缘》咱不能演,还演不了《秦雪梅》?风月含着眼泪笑了。

萧老师闻讯,心疼坏了,心急火燎专程赶来探望风月。

师徒俩深情地望着对方,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半晌,风月好像想起了什么,就把一双手举到萧老师面前,眨了一下眼,说,萧老师,要是现在练习抖手,我就不用去抓活鱼了吧?

青衣风月话说得很轻松,那神态,像个俏皮的小花旦。

4.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月成为剧团里的台柱子是因为它不仅扮相漂亮,嗓音有韵味,而且是剧团里唯一的科班出身。

B.萧老师在挑演员的时候,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挨个看,最后在风月的面前驻足不前,萧老师的表现从侧面表现出风月的漂亮。

C.萧老师是个对学生既严格又怜爱的好老师,梨园行当里学戏挨打是常有的事,萧老师因风月动作不到位打了风月后常常自责不已,给风月涂抹蛋清以减轻风月的疼痛。

D.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法,插入了风月考戏校的经过,既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风月漂亮文净,又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行文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

5.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风月的性格特点。

6.鉴赏文中画线的语句。

(1)风月藏在水秀里的双手上下抖动,犹如白蝶飞舞,银花翻卷。凄美空灵,令人眼花缭乱。

(2)风月含着眼泪笑了。

【答案】

4.C5.①文静。羞差看人一眼,就低下头,不声不响;钓鱼人喜欢这个文文静静的女孩。②刻苦勤奋。风月比别人学得都上心。用抓活鱼的方法来练抖手。③善解人意。被萧老师打后看到萧老师心疼时反过来安慰萧老师。④乐观豁达。生病后手抖得厉害,不能演《铁弓缘》了,还能和萧老师开玩笑。

6.(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月表演的抖手动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一种凄美空灵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2)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含着泪”写出风月因病不能演出代表她的巅峰之作《弓铁缘》的痛苦之情,“笑了”既写出了丈夫的开导让风月的痛苦之情得以减轻,又表现出风月乐观豁达的性格。

【解析】

4.试题分析:这类试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结构、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C项“萧老师因风月动作不到位打了风月后常常自责不已”言重了。

5.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文本概括分析风月的性格特点。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题。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关注文中作者或他人对其的评价性语句。从风月的神态、动作“羞羞看人一眼,就低下头,不声不响”,可见风月文静;从风月学青衣比别人学得都上心,用抓活鱼的方法来练抖手,可见风月刻苦勤奋。再从被萧老师打后看到萧老师心疼时反过来安慰萧老师一事,可见其善解人意。最后从生病后手抖得厉害,不能演《铁弓缘》了,还能和萧老师开玩笑,可见其乐观豁达。答题的要先概括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点睛: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言行。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6.(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先是分析划线句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然后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藏在水秀里上下抖动的双手”比作“白蝶飞舞,银花翻卷”,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月表演的抖手动作,给人一种凄美空灵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篇7:风月爱情诗歌

然后你看了我一眼

风里只有花香没有毒烟

月下的人还不知道谎言

下雨天小桥边

送红豆的少年红着脸

你眼里心里都笑得很甜

那时我还不图新鲜

你还不求安全感

这世上玫瑰多娇艳

有的人却天天都在换

体面的人多有礼貌

背后藏了多少毒药?

下雨天小桥边

送红豆的少年红着脸

你眼里心里都笑得很甜

那时我还不图新鲜

你还不求安全感

后来才明白

别人的新娘

确实比熟悉的姑娘好看

当我千山万水想念

你已离我千年万年

多可惜那句我爱你已太晚

今晚风月无眠

眼角的泪是我最后的成全

我要如何消灭

镜中自己的真心实意

混个一世游刃有余?

就随窗外的风睡着

以前的爱就当真该多好

篇8:多维视角下的风月俏佳人

《永远的尹雪艳》是《台北人》的开卷之作, 也是整本小说中最“冷”的一篇。在作品中, 作者把自己完全隔离在故事之外, 不参与任何一个角色的活动, 他冷眼旁观, 采用全知视角叙述人物经历, 平和而客观地凸现人物形象, 营造出冰冷的距离感, 与文中主角尹雪艳的特质相照应。

“尹雪艳总也不老”, 小说开头一句就把主人公推上了一个带有神秘和“非人化”色彩的境地。尹雪艳年轻迷人, 冷艳神秘, 一举手、一投足, 自有别人不及的魅力。这种独特的魅力, 使得她在上海百乐门当舞女时, 红得发紫, 把“许多银行界的经理、协理、纱厂的老板及小开, 以及一些新贵和他们的夫人们都拘到眼前来”。十几年后, 任凭“那一班在上海百乐门舞厅替她捧场的五陵年少, 有些天平开了顶, 有些两鬓添了霜, 有些来台湾降成了铁厂、水泥厂、人造纤维厂的闲顾问, 但也有少数却成了银行的董事长、机关里的大总管。不管人事怎么变迁, 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 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 一径那么浅浅的笑着, 连眼角也不肯皱一下。”

尹雪艳似乎独自存在于一个静止的重复的时空里, 永远不会改变。对于这种超越自然界限的性质, 作者一再取用与巫术、庙宇有关的词汇与意象去暗示, 笔者却另有所思。全知视角的叙述, 使整部作品在距离中产生一丝神秘, 但于此同时, 更使尹雪艳游离于他人之外, 成为被世界所隔离的人。无论世事的变迁, 人生的生老病死、聚散离合, 迷人的尹雪艳依旧孑然一身, 虽享尽奢华, 却终是一个孤寂、漂泊的灵魂, 寻不到归宿。

尹雪艳特意将台北的尹公馆营造成一个温馨世界, 让到此的每一个人都能很快忘记痛苦, 得到心灵的抚慰。但在尹雪艳看来, 这是保证她在上流社会屹立不倒的棋子, 更是她寻求心灵栖息地的酬码。因此, 当尹雪艳遇上时代的弄潮儿徐壮图时, 一改冷若冰霜的面孔, 对徐壮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但是, 或许尹雪艳的八字真如传言所说般的煞人, 徐壮图最终死于意外。对徐壮图的亡逝, 尹雪艳未必不感到痛苦与悲哀, 但岁月的飞逝令尹雪艳有不得半点迟疑、伤感和徘徊。因此, 徐壮图刚进坟墓的“当晚, 尹雪艳的公馆又成上了牌局”, 尹雪艳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追寻!

全知视角的客观叙述, 拉开了叙述者与人物的距离, 使人物神秘化的同时, 更平添了主人公浓重的悲剧色彩。就如尹雪艳的名字一样, 一个冷艳逼人的冰雪精灵, 如万花丛中傲视群芳的白牡丹, 虽美丽诱人, 却又无限凄凉与悲伤。

《一把青》则运用了第一人称内视角的叙述, 以与主人公朱青有着亲密关系的秦师娘的口吻来讲述故事, 让人觉得既亲切又真实。

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分。在 (上) 部分中, 秦师娘以追忆往事的视角, 为我们描述当年的朱青:单瘦、青涩、腼腆又羞怯, 尤其是她对感情的执著, 让“我”印象深刻。多年之后的台湾重逢, 朱青的改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使“我”面对她, 却不知其为何人。由此, 秦师娘从往事的追忆者变为现世的观察者。从上、下两部分的对比中, 也使读者看出了生活带给朱青的巨大变化。

正当乐队里那些人敲打得十分卖劲的当儿, 有一个衣着分外妖饶的女人走了上来, 她一站上去, 底下便是一阵轰雷般的喝彩, 她的风头好像又比众人不同一些。那个女人站在台上, 笑吟吟地没有半点儿羞态, 不慌不忙把麦克风调了一下, 回头向乐队一示意, 便唱了起来……唱到过门的当儿, 她便放下麦克风, 走过去从一个乐师手里拿过一双铁锤般的敲打器, 吱吱嚓嚓地敲打起来, 一面却在台上踏着伦巴舞步, 颠颠倒倒, 扭得颇为孟浪。她穿了一身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 一双高跟鞋足有三寸高, 一扭, 全身的金锁片便闪闪发光起来。一曲唱完, 下面喝彩声, 足有半刻时辰, 于是她又随意唱了一个才走下台来, 即刻便有一群小空军迎上去把她拥走了。

这个世俗、华丽、浪荡的女子, 谁也不知她是谁, 直到一句:“师娘, 我是朱青。”秦师娘才恍若梦中的意识到那是朱青, 读者也才猛然从秦师娘的回忆中惊醒, 重新审视那个曾经纯朴、拘谨、羞怯的小女孩。是什么让朱青前后判若两人?巨大的疑问, 牵引着读者随秦师娘的视角继续读下去。

在接下去的篇章里, 秦师娘如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以为了解却处处发现不同。尤其是在听说朱青的相好小顾失事身亡后, 连忙赶去探望, 却看见“朱青正坐在窗台上, 穿了一身粉红色的绸睡衣, 捞起了裤管跷起脚, 在脚趾甲上涂蔻丹, 一头的发卷子也没有卸下来”, 一如既往的煲饭, 打麻将, 哼着《东山一把青》……朱青的异常平静, 再次出乎秦师娘的意料, 感到吃惊与陌生, 更让读者感到讶异。可是透过秦师娘的叙述, 又让人觉得一切都合情入理。

朱青的释然, 让秦师娘回想起丈夫的死:“打我嫁给伟成那天起, 我心里已经盘算好以后怎样去收他的尸骨了。我早知道像伟成他们那种人, 是活不过我的。倒是没料到末了连他尸骨也没收着。”秦师娘的这份自嘲与今日的朱青何等的相似!那么秦师娘的开脱来自何处呢?原来空军眷属区的生活, 让秦师娘早就认清空军太太必担的风险, 并学会了以打麻将、织毛衣等方式打发时间, 麻木心灵, 避免自己遭受命运的打击。当年的朱青不懂这些, 所以丈夫的死, 使她“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 面皮死灰, 眼睛凹成了两个大窟窿”, “整天睡在床上, 也不说话, 也不吃东西”。但人终是要活下去的。为了活下去, 朱青也学会了打麻将、织毛衣, 在热热闹闹中以超然的心态笑看人生。如同刘俊所说:“人在意识到自己无法与这只巨手 (命运) 抗争的情况下, 放弃并对之妥协、顺从的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 这只巨手对朱青的无情拨弄使她意识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再也经不起那怕是一次打击, 而自己既无力与之抗争, 逆来顺受的认命也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作为逆来顺受的一个前提, 对人生的一切只做彻底的放松和有限的投入就成为避免伤害的最佳态度。”丈夫的死和相好的死, 朱青的态度判若两人, 这种巨变看似偶然, 在秦师娘的叙述中却变成了历史的必然, 这是个人在悲凄、苍凉的现实中生存的无奈选择, 也是走向成熟的表现。一切皆出人意料, 却又在情理之中。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采用了“混合视角”的叙述模式, 为读者讲述一个在风月场打滚了二十年的舞女金兆丽在其工作的舞厅所渡过的最后一夜的故事。所谓“混合视角”, 即以全知全能的观点来进行必要的场景、人物关系的交代, 随后则转换为主人公的单一视点来深入其内心的意识流动。透过隐含作者和小说人物交替地进行叙述, 混融其中, 取长补短, 达到充分发挥两种视角优点的效果。

小说开篇便以全知的叙述视角, 引出小说的主人公———舞女金大班:“由金大班领队, 身后跟着十来个打扮得衣着入时的舞娘, 绰绰约约地登上了舞厅的二楼来, 才到楼门口, 金大班便看见夜巴黎的经理童得怀从里面窜了出来, 一脸急得焦黄, 搓手挂脚地朝她嚷”。童经理的抱怨惹火了金大班, 她把“那只鳄鱼皮皮包往肩上一搭, 一眼便睨住了童经理, 脸上似笑非笑地开言”, 说了一大堆居功的话, 并把童经理大大数落一番, 然后“径自把舞厅那扇玻璃门一甩开, 一双三寸高的高跟鞋跺得通天价响, 摇摇摆摆便走了进去。”走进化妆室, 金大班把手皮包“豁琅一声”摔了, “一屁股”坐在化妆镜前, 狠狠啐了一口:“娘个冬采!”从这里开始, 约全篇的四分之一, 小说自然地由外在全知视点进入了金大班的意识, 用她的眼睛看, 用她的口吻自语。之后, 作者又交替使用外在的客观描写与主观意识的抒写。如此三四次, 使读者不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她, 并得以进一步从她本人的角度, 来看她自己与她的处境。

从全知视点看, 金大班是长期在拜金的风月场中打滚出来的人, 她身上自然也就沾染了属于这个环境的现实粗俗气, 她的所言经常都与金钱有关:当童经理因她和舞娘们迟到而发出怨言时, 她要和他“把这笔账给算算”;在决定嫁给陈发荣之前, 金大班早就托人打听清楚他的“根基”;得知她一手提拔的舞女朱凤, 和一个香港侨生睡大了肚子, 而那侨生已回香港去时, 她头一句逼问的话是:“留下了东西没有”;大华纺织厂的董事长周富瑞求她去请一请正在赌气的小如意萧红美, 金大班笑道:“那也要看你周董事长怎么请我呢”。即使连最后, 金大班偶然流露柔情的一幕, 她说的话也不与金钱无关。对着那个周身露着怯态, 来舞厅“旁观”的年轻男人, 金大班笑盈盈说道:“我们这里不许白看的呢, 令晚我来倒贴你吧。”现实的残酷, 使金大班真正成为一个重视金钱财物, 俗气不堪的女人。

可是, 当我们进入金大班的内心世界, 却发现事实并非全然如此, 在金大班粗俗骄横的生活中, 有一段被掩盖的并不为人所知的记忆。那是一段纯美的爱情, 历时短暂, 却让她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更让她在现实污浊的摸爬滚打中, 仍保留一份可贵的人性与尊严, 成为不同于一般世俗舞女的独特的一个。所以, 金大班对朱凤虽怒其不争, 却仍在关键时候慷慨相助, “把右手无名指上一只一克拉半的火油大钻戒卸了下来, 掷到了朱凤怀里”, 让她离开欢场, 好好地和将出生的孩子过生活。

在整篇小说里, 叙述视角就如一部随意变焦的相机, 根据情节的需要不断来回于现实与回忆、过去与现在之间。使读者随着金大班内心的情绪起伏感受着一个真实的金大班, 一个在残酷现实中不懈坚守的可敬、可爱、可贵的金大班。

重视视角运用的白先勇, 在他的作品中一再地做着富有创新性的艺术实践, 他用或客观, 或主观, 或外在, 或内心的多维视角, 塑造了一个个传神真实, 血肉丰满又风情万种的风月俏佳人, 并不着痕迹地带动读者随着他的笔触, 穿越时空, 去感受他笔下那些悲情女子真实的内心世界, 显示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台北人[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0.

篇9:风月散文

当一切你所祭奠的都已离去,你还剩下什么?还剩下什么能够缅怀?想借以某种思念来留住某些时光和人物,然而流逝的光阴,最终会将一切分割得支离破碎,最终无法牢牢留住。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你想记住就能记住的,在记忆里爱的只能越爱,恨的也只能越恨。

我喜欢的也许都已离去,那些容颜憔悴的消失,宛如时光背后的一场往事,印证着此生泯灭不惜的宿命。在你生不逢时的时候遇见,最终也只能看到一切事物的衰老和枯竭,他们的离去,似乎已经带走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温存,冰冷的,陌生的,只剩下你独自一人惶恐。

讨厌若即若离的感情,有的时候往往越是这种情感越为折磨人,也最为令人销魂。最美好的情爱缠绵也莫过于若即若离的时刻,宛若两个劲敌之间的交战,明刀暗箭,刀光剑影,把彼此的交战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一切事物的美好都犹如昙花开过,白驹过境,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接近恒久的,没法恒久的去珍惜什么,更无法恒久的去延续什么,除了时间的匆匆流逝和已经越来越麻木坚硬的内心,任何的事物都构建不成这个世界上能令你为之震撼不已的。

倘若真心爱一个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笑话,倘若痴念一份感情已经成为浅薄的留念,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深深切切,至死不渝的情感?如果爱没有这么厚重,那么追求的时候似乎也不会拼尽全力,如此这般,任何情感都可以云淡风轻,不过是场生命的过客,又何必留下什么纠结和念念不舍?

一份深刻的感情,其实往往越发经受不住时光的磨砺,彼此再深的感情总有生锈发硬的一天。其实越是深爱的两人,彼此给予的伤痛也会越大,达到了极致的地步,总会为一些小事而吹毛求疵,彼此试探,一再伤害,最终伤得重了也要各分天涯。然,有些真情真意的最终这份感情未必对的是真情真意的人,如此的伤痛会更深一些。

这个世界上没有长久的爱情,但却有长久的思念,未可得始终是种遗憾,却总能勾起你内心深处的想念,丝丝线线,宛若连接到了你的血脉里一般,你的呼吸,你的身体里都是满满的思念,爱和恨交织在一起,搅拌,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把你的内心挖空。不能温暖你的人生,只剩下僵硬的躯壳,然后立在那儿,孤孤单单的立在时光的阴影中,被风一吹就会破碎消散。而你最终都不敢提起你爱过他的过去。

如果时光是场温柔的旧梦,撑船行舟,你终究会在花海流连的陌路里遇见种种美好,然后学会将一段感情深埋。倘若拥有了一段深情,会不会在年岁渐长事务繁忙的多年之后彼此陌生?生活的疲惫必定会将彼此压得喘不过气来,然后把深厚的感情瓦解成为虚无。

在风月时光里,有多少的情爱缠绵,分分合合?

南城旧梦。

其实也要庆幸,庆幸张爱玲终究没有和胡兰成在一起,倘若真在一起了,也许终有一天张爱玲也会离开胡兰成的吧!一份感情,再深再爱也终究会如同枝头上那白色的栀子一般慢慢凋零,到那个时候再来感叹结局的惨淡更会令人伤痛。胡兰成先走了,或许是好的,早早结束,起码心里有个对爱情的想念,哪怕永不见了,放在心里也是一袭华丽的裳,推开来却不过是不值钱的草。

篇10:无关风月散文

一、那时,年幼。与你相识,是偶遇的缘分。童年的记忆,载满着快乐,总会出其不意的创造童话。 爬过双杠,转过车轮, 翻过假山, 垒过城堡。 也曾在大雨滂沱时,躲在乒乓球岸下,笑着彼此的落魄。也曾看一树绿瘦红肥的无花果,嘴角溢出晶莹珠花。也曾吵架吵到耳红脖子粗,倔强的谁也不服谁,不分谁是君子,谁是女子。今天不闯祸,明天就捣蛋。反正日子总不会很平静。

时光总在不经意的年长,回忆的墙壁上模糊了两个小小剪影。两小无猜的。清纯烂漫的。

二、那年,仲夏。在补习班,许是天生的自卑让我总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味地学好功课,安静的坐在一隅。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没再去上课。那日你跑来找我,问我为何不去上课。我诧异你怎样找到我,你微笑着说,那日,细雨蒙蒙,我在阳台,你也在阳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短暂的相遇,默默的守护。

如今,我在阳台向远处眺望,偶尔幻想你会不会也在此刻眺望我在的楼。素色锦年里,藏着谁的幽梦。

三、那年,课间。你对我唱了一句“你到底爱不爱我,我不知该说着什么”。那一瞬,恍若隔世,时光也停下脚步。怔怔的相望着, 你的眼神,懵懂,迷惘,又有一丝期待, 我读不懂你眼里复杂的神情,可我分明看到你耳垂泛起了红光。或许只是随意哼唱那么一句,或许只是句玩笑,也或许用玩笑的方式表露心迹。但是谁也没在意,如同什么都没发生。只是一种莫名的情愫弥漫着,弥漫着。

经年后,蓦然想起,是否如初般,一丝悸动,一丝暖意。

四、那年,春天。临桌而坐。你玉树临风,又是理科佼佼者,令很多人追捧。我天马行空的讲着各种故事,吸引眼球。你总会在解出习题时猛然抬头看我,却适时的收住那双蛊惑人心的眸子。 而我却再也讲不出话来,淡淡的红晕悄上脸颊,心底滋生一种爱慕来。

经常一个人骑着单车,回头看,你一定在身后。静静地一前一后,偶尔并肩话也不多。 我们有一段同路的时光,如同一起走过的花季。 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景。那年,你东,我西。

多年后在婚纱店不期而遇,两两相望,却什么也没有说,也许此刻语言也无力表达心底氤氲的思绪。只是临走时,你回眸一笑,那眼神包涵了太多的心照不宣。 淡如水。深似海。

有些爱,只属于青涩懵懂的年纪。私密的,温暖的。如绘画的细腻、绣花的静美。它拒绝了诱惑和污染,静静地散发着醇厚的芬芳。如一阙宋词,让人遐想痴迷,唇齿留香……

今日,当我再次回首,才发现,昔日种种,是多么单纯,美好。我始终不愿说这么一句:山有木兮木不知,我悦君兮君不知。因为不觉得凄凉。因为我看到了若只如初见的唯美,并没有看到秋风悲画扇的惋歌。

篇11:无关风月,清明泪

杨柳又绿了江畔,杜鹃花开红了山腰,这个清明,也开始想念家乡的黑土地;并不肥沃,却一直承载了那些无怨无悔的生命,却一直将我的梦养育、也许我该想念,我只该想念,怀念不属于这个季节。

无关风月,清明泪;只是想念一种厚实的感情。没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只是安静地绿了,安静地执著,小路的尽头依然是桑梓萌芽,麻雀啾啾,野花开得漫目,当然还有那杜鹃,那杨柳,稀疏了目光,看着那一年四季的变化,依旧在那路人的眼神中融化了一堆一堆的眷恋,也有数不尽茫然和失落,只有没有在那一段路上行走,才更会想起那段路上绿的红的,那些姹紫嫣红,才更会想起在那段路上的喜怒哀乐,那些因为某年某月的某事而恨过痛过爱过的痕迹。

无关风月,清明泪;只是想念一种温婉的轻抚。没有“寒食东风御柳斜”,柳树只是很稀少的伫立,因为它只供观赏。可是我依然无法割舍那种温柔„害怕那些麻雀会弄疼它的皮肤,枝条摇曳,总会摇曳出那么多的画面交错,想起那些小时候靠着树干,看那些日出日落,爸妈手中的糖果总是我最奢侈的遐想„„

无关风月,清明泪;只是想念一种意味深长。没有“日暮汉宫传蜡烛”,想起那些烛光的缥缈,荷包蛋的香味渲染了我的傻笑,竹叶的影子鬼魅了院落,盆栽睡着;看着飞蛾绕着烛光勇敢到我张大了嘴,我想、飞蛾并不打坐念佛吃斋,却也有如此胸襟:超脱到了无惧于死,无谓于生„„不倒瓮摇摇转转,转出了那么多的问号,缠绕了我的大脑,直到某天老师说“牛顿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于是重力产生了”。我慨叹:为什么我不知道苹果干吗要掉!

无关风月,清明泪;只是想念那种含蓄而又不矫情。没有“轻烟散入武候家”,有时会出现“烟桥”,奶奶说:那是要下雨的征兆,直到现在,我也未曾想明白烟桥和下雨有怎样的关系„„可奶奶说的是那样,那就姑且不问为什么,固执地认为那样就那样,这无关我的生活,也无关我的思考。山丘上的清明菜长得恣意,和着米粉就可以美味了每一处神经,那一种特有的清香比不了山珍海味,山珍海味也比不了那种清香;祭祖少不了,奶奶说:逝去的亲人们都并未逝去。我就想,反正我看不到,那他们也看不到我,那么我在某地偷摘了的花种也应该无关紧要吧;可婆婆又说:祖人们什么都知道;于是我把那些花种全都丢了,来年的时候却意外地收获了破土的青苗„„

篇12:风月英文随笔散文

我与英文是大学系友,高他两级,又曾是同事。几十年的君子之交,虽过往不密,却彼此牵扯。他视我为兄,能够尊重长者;我热爱文学,知道尊重文化。于是,我俩就有了友谊的结合点。大约十年前,一次英文来访,手机预告:“狼来了。”我忙回曰:“豺狼来了,有!”不料,枪未备好,狼已经嬉皮笑脸地进门了。

英文出书,嘱我作序,大约是尊老吧。作为文学爱好者给作家写序,我以为这是英文给我的待遇。英文的这本书属于书法与小品文的“杂交”。杂交是有优势的,书文混搭相得益彰,倒有了字承汉唐、文续魏晋的架势。现如今,大凡善为文者不一定精于书,精于书者又不一定善为文,而英文既属著名作家,又属“著名”书法家,可谓文、书俱佳。可喜可贺!

英文散淡,常以文人无行态示人。他生动、幽默,有时又故弄玄虚、稀里马哈。我常说他没正形,他则反曰我太正经。但客观地讲,从骨子里看,英文是一个正直、勤奋、认真、有着潜在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文化人,在他看似稀松的.外表之下,常常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在其大大咧咧的神态背后,常常有着人生的诚恳和作为作家的追求。

英文的文字诙谐、灵动、机智、敏捷,有神有气、有风有韵、特色独具、文风奇谲。不时听人说英文是个怪熊,这种怪体现在其特立独行的奇谈怪论,假装正经的深思熟虑,鬼背蛇腰的审视姿态,似清非醒的世说新语。他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掘生活的灵感,生发出不同凡响。一个“就”字可以成篇,一只鸭子可以为文,而且意气风发。他常常在嬉笑怒骂中进行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冷思考,出其不意,道人欲道而未道,发人欲省而未省。我常常攻击英文的胡言乱语,但其胡言乱语中有不动声色的不同凡响、有拐弯抹角的真知灼见。陈忠实先生曾对我说,他只要看见报上有英文的文章,是一定要看的。这大概是对英文文字的最好评价了。

上一篇:学院5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策划下一篇:“兄弟”老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