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影评

2024-04-08

小武影评(共8篇)

篇1:小武影评

早已忘却的哀伤

——评贾樟柯的影片《小武》

这种感伤或许在各种电影节中深深地触动西方评委们的怜爱之心,从而对感伤的《小武》作为贾樟柯的最最著名的电影确实让我眼前 一亮。略微有些凌乱的镜头,由于任用非专业演员的那种真实的还原就像是记录片。贾樟柯的电影并不唯美,他似乎就是想让我们看到他想让我们看到的转变,对,就是转变。他在描述一种心态,一种对变化冷眼旁观的心态。

影片《小武》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8、90年代的小偷的故事,他不像《盗火线》里的恶人,也没有使用《绝世神偷》里的高端手段,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的小偷,但是他也是一个盗亦有道的小偷,只要你兜里的钞票,把证件都还给你,因为他也知道在那个时代,如果没有证件你就无法证明你就是你。影片《小武》是导演贾樟柯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大四的时候拍摄的,拍摄地点就在他的家乡——山西汾阳。

8、90年代的汾阳,街道拨乱不堪,店铺凌乱,灰颜色 的主色调,滥俗的歌厅,穿着暴露却很艳俗的陪唱小姐,还有搂着小姐们唱卡拉OK的暴发户们······这一切都是那改革开放后,8、90年代社会生活的真 实写照。

贾樟柯有着比第六代强烈得多的文化根性。《小武》展 示的空间是一个介乎于城与乡之间的县城,纪录的时间同样是这种过渡性的现状。《小武》表现的是青春的无奈,无奈中浸渗着感伤的美丽和无作为的麻木。贾樟柯导演也倍感怜爱起来。但是,小武作为小偷的理想化的职业道德,小武的与生与爱缺乏真正的行动能力,小武那样过于理想化和肤浅的感伤,这一切即使真诚,也让人感到死寂和无望。其次,贾樟柯有着比第六代强烈得多的电影语言的自觉。《小武》展示出基本形成了自己语言风格的水准。第六代和贾樟柯都是由电影学

院科班培养的。但是第六代在对经典电影的过于拘谨的模仿和对国际商业电影的时尚作法的盲目抄袭,都使他们的作品无法达到《小武》这样的成熟和自圆。

先说说看完这部电影的总体感受吧.如果用2个字来形容这部电影,我会选择导演贾樟柯自己所要表达的一个事实:沉闷。可是这种沉闷我无法拒绝,因为那是我记忆下的暗色,也是我目前人生巨大的一部分记忆残留,于是我看了两遍。这种沉闷让我非常感动,那是一代人的记忆,而我也跟着他们那代人,跨越了社会的变迁,从农村到城市,更是经历那深刻反差。这种沉闷,除了整个故事,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躲避了我们平常的大片思维,最明显的就是整部电影像是一部家庭摄像机拍摄完成,由一种‘粗糙’而更彰显了这种味道。那种粗糙,只有深深地去体会那平淡下的日子,才感觉真实的分量。

影片的一开始小武的形象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他的形象堪称中国版的卓别林:大号西装包裹着矮矮的身材、粗黑框眼镜下一双冷漠鄙夷的眼神、歪歪的头上顶着杂乱的头发,如此喜剧的形象演绎着一场悲剧的故事。贾樟柯就是凭借独特的章法和节奏在内容、音响和镜头语言上让这种喜中掺杂了悲,让这种悲中渗出了血。

其实小武有个很模糊的原型,他是他当年的一个结拜兄弟,外号叫“毛驴”。他另外一个结拜兄弟是警察,他看管他。有天他跟我说毛驴这小子现在不得了,老跟他聊哲学。他所谓的哲学就是人为什么要活着,一个非常宏观、非常形而上的命题。我开始觉得好笑,慢慢地觉得小偷也有一种尊严,不管他道德上背负着怎样的枷锁,他仍然在思考,这就是他的尊严。

最终,电影描绘了扒手在其旧日挚友婚礼前后几天内的生活。在婚礼逼近和最终过去后,主角小武必须在变换的人际关系的迷宫中找到自己的出路。这使片中人物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在贾樟柯的三部曲

及他后来的电影中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2006年,在汾阳中学举办的一个讨会上,主持活动的中国文学评论家汪晖谈到在贾樟柯电影中变化和变迁所担任的角色:

贾樟柯电影的中心主题是变化,不仅是《三峡好人》,而且从《小武》到《世界》,变化是一贯的主题,渗透在所有的生活领域和感情方式之中。各种各样的叙事要素围绕着变化而展开,故里正在消失,婚姻、邻里、亲朋的关系也在变异,伴随这个变化的主题或不确定性的主题的,就是对于不变或确定性的追寻。但到头来,找到的东西也在变质,“找到”本身就成了自我否定,或者说,“找”就是自我否定的方式。

影片在友情、爱情、亲情三者中层层展开,既相互连接展开整个故事的叙事,又相互嵌套使得自身的叙事得以完整,从而刻画了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影片在介绍了主人公后就从先选择从他的友情开始解构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身份——小偷,使他失去了朋友的真诚相待。友情波及到他的爱情,让他在女友梅梅面前颜面扫地。代表爱情的戒指又成为他和家人闹翻的导火索。如此一波波的打击接踵而至,时间和空间节奏上与观众心理接受亦步亦趋,最终观众只能看着小武被逼向了绝望的深渊。

影片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墙。小武的身边总是有墙的存在,就像一个监狱,一个永远也出不去的监狱,又或者你可以出去,但是,这要是却 被社会掌控着。在小武得知胡梅梅走了的时候,他在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墙下转悠,以及在胡梅梅的屋里,我们站在他的角度环顾四周,小武孩子一般受伤的表情 让人心疼,其后,当小武被父亲敢出家门的时候,他站在家门口,我们同样是站在他的角度,同样是环顾四周,全部都是墙,只有左边的一条路,他连选择的余地也 没有·····就像他的命运,无法自己掌握···

另外就是影片的音乐使用上,非常特别,在背景音乐上,并不是根据影片发展出现的或悲伤或抒情的调子、歌曲,而是使用了一些并不是和电影中摸个故事情节太搭 调的音乐,消失在叙述两个不同的故事,《霸王别姬》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在全片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小武再次作案时,从收音机里放出来的,另一次是在小武 被捕之后,从歌厅里传出来的,这首歌我从小就很喜欢唱,然而当“我站在烈烈风中···”在麻木的行人背后响起来的时候,到颇有些讽刺的意味,这种感觉冲击 着观众的理性思维,当小武被铐在大街上、周围有很多人围观时,我们看到的是微观的人群热不是小武,这一幕在暗示着,其实我们就是小武,我们也同样被围观 着,人们鄙夷、麻木、猜测、坐着的用于似乎是在让我们自我反省,这"站在烈烈风中···”的似乎不是小武而是我们自己,影片中有一段采用电影读白和枪战作 为背景音乐的戏,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戏剧性和虚伪性。另外影片的片头曲也是这部影片音乐中的一处主题性非常强的地方,开篇就让人眼前一亮,片头曲是纯正的东 北“二人转”,这虽然和山西汾阳的一切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但其中带给人们的真实感是相同的,“二人转”是真实的,豪放、不羁、语言粗俗,却很有意思,一 种真实的社会风气,和西服领带的虚伪是不一样的。

镜头语言上,贾樟柯的长镜头,冗长得堪称经典。其中三个长镜头给予观众的印象颇深,而这三个镜头也是小武的情绪与感情出现重大转折的时刻。小武和小勇的谈话是一场友情彻底决裂的戏码,在这场戏里,导演没有用特写或镜头交替剪切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用一个超长镜头来默默地表现这一切,在这场戏里即便是观众感受的也只有尴尬,更遑论以前的挚交好友了。小武与梅梅坐在床上聊天、唱歌的长镜头则是小武爱情的始发站,从此无论这段感情多么残酷与短暂,那一幕中洋溢出来的爱深深地印在了小武与观众心中。被抓后

坐在板凳上的小武、电视、传呼,这个长镜头是小武悲伤与绝望的顶点,徒弟的恶语中伤、失恋的落寞、家人的抛弃所有的一切吞没了他,那一刻后他连悲伤都没有了力气,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其他。三个冗长的镜头、三种不同的心境,能把长镜头运用的如此得当的影片已经是胜了一筹了。

与其说《小武》讲述的是梁小武一个人的故事,倒不如说是正式当代社会的缩影,一种被忘却其的感觉,让人忧伤不已。《小武》的出现和在国际上得到的广泛认可,是中国的“优质影片”被置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小武》小武是真实的,让人印象深刻,这部电影虽然使用的都 是非专业演员,有些地方演的很假,但其实,有些时候,虚伪的东西反映出的是真实,《小武》把我们带回了曾经,寻找那些早已忘却的哀伤。

篇2:小武影评

——贾樟柯《小武》

对于贾樟柯这个导演我是特别喜欢的,虽然他的影片没有唯美的画面,经典的台词,没有激烈的画面,真是这种朴实纪实的影片风格深深吸引了我,因为在他的影片中我知道到太多自己的东西,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更重要的是那种永久的人文关怀。《小武》便是其中之一,这是贾樟柯的毕业作品,此片竟获得很多国际大奖,从此震惊影坛,贾樟柯也开始了自己拍电影的生涯。在那种深厚的民族情怀下,每一个人,每一株植物都是伟大的,他要传达给人们的不是引人入胜的美丽故事,而是大背景下的个人生存状态,那就是我是自己的英雄。

同时代的配音音效加强了时代背景,为影片提供丰富的声音素材。

在影片是的一开头,我们听见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简单的背景音效介绍了影片发生的背景时代,同画面中人物,地点准确清晰得到表达。

在梁小武和女友分开后,小武被抓后,画面定格在一个晚上,背景音乐是屠龙刚的《霸王别姬》,运用在这里可谓是起到好处,不仅体现了小武当时的无奈,同时将小武对女友的那种难舍的情感充分的渲染,是影片更具思考性,欣赏性。在这个时候霸王别姬中的霸王和一个小偷联系到一起也没有什么不妥,我思故我在,我就是自己的英雄。

影片的戏剧性则更好的迎合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这部影片中,演员的表演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亮点,因为在影片的最后我们注意到片中的人物表演其实都是非职业演员,尽管如此,影片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得不对贾樟柯导演的功力表示敬佩。导演在拍摄影片中对故事发生的戏剧性把握的恰到好处,想必大家再看这部电影发的时候应该不会对这部影片的真实性感到怀疑吧?编剧也是贾樟柯导演,在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对生活的认真思考后的画面再重现,让这部画面粗糙的影片显得很有人情味。电影故事中的主人公卷入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亲情,友情,爱情,在影片中仿佛都是刀刃一般,让主人公陷入困境。这种线索的选择造就小武这部影片纪实风格和人们的关注度。

每个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都不相同,小武也一样,品格不高尚,没有理想,浑天度日,偷鸡摸狗,再被大众,甚至是自己的同伙不接受时,矛盾不能解开的时候,人物本身变成独立的个体,尽管这种个体是孤独的。

影片的细节处理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影片主题的时候起来关键作用。

小武自称是个手艺人,身为小偷的小武每次偷完钱包后,总会把里面存放的居民身份证放到邮箱里面,由此间接地还给别人,人总是有两面性,不能一辈子都是坏人,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好人,小武是一个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人,也道出一点人的光辉,盗亦有道,尽管那样微不足道。

被抓后,小武想得还是女友,主人公没有抱怨社会的不公,没有对爱情破灭感到绝望,一切就这样平平常常的发生,平平常常的接受了,在现实面前,更多的人们选择的是低下头。这是悲哀的做法,但是这正是现实中存在的,没有美化,没有扭曲,没有丑化,这令整部影片充满人文关怀,让人们感同身受。小武,一个在现实中称自己英雄的人。

篇3:小武影评

关键词:贾樟柯,小武,纪实性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其引人入胜的独特艺术魅力吸引着观众。摄影机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生活原貌, 并且可以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正是摄影机这一上帝视角的存在, 使得任何其它类别的艺术都难以达到像电影那样浓重的纪实色彩和真实感。而电影艺术中现实主义传统意味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物质世界的原生状态的客观性的坚持, 是将现实世界作为表现的对象, 客观地、不加修饰地展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原生态。

一、贾樟柯电影的纪实性

贾樟柯曾经说过, “我们能看到的永远是晃荡在眼前的人。我们并不知道 (或不想, 或不能) 他们的过去与未来;我们能够接触到的, 永远是生活的表象, 而表象之下的真实, 我们不能触及。因此, 我只追求真实感, 不去追求所谓的真实。”从贾樟柯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电影创作思想, 既追求真实感。追求生活的真实感, 而不是所谓的真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纪录片与纪实性影片本质的区别, 即绝对的真实和相对的真实。

表面看来, 贾樟柯电影既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学派中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那样宣示真实, 又像法国新浪潮学派中特吕弗的《四百击》那样表达迷茫少年的反叛。贾樟柯就是贾樟柯, 他既不是德西卡, 也不是特吕弗, 如同他自己曾经说过的, 他“表达的是个人经验”, 或者说, 他表达的是中国社会一个特殊年龄段群体中某一分子的个人经验。于是他常采取的是“很强的记录性的”的手段去面对现实。在贾樟柯的电影中, 他对现实的批判是微观的、非理性的、非概念式的, 它通常表现为一种平静而深刻的现实观察。通过这种方式, 他行云流水般的表达自我的感情, 表达中国社会的变迁。

二、电影主题的纪实性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 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变化中的当代中国———确切地说是贾樟柯和他的同龄人感受到的当代中国。但是, 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普通人只是一个大方向, 而贾樟柯作为艺术家的才华在于他以童稚般细致敏感的洞察力, 逼真地记录并试图唤醒中国人的个人情感。他总是能够把我们带回与事物相遇的时刻, 让我们回忆起在面对变化时, 我们的敏感、我们的惊奇、我们的疑虑, 以及我们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失去了了解事物并从而了解自己的机会, 最终变得麻木而习以为常。

《小武》中, 他将社会原生态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和影视材料来源, 将镜头对准自己童年生活的环境, 通过对普通人物的塑造和对故乡汾阳县城的描写, 从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下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小县城最真实的社会面貌, 并着重反映了大众媒体、流行文化对当代中国人的深刻影响。

三、电影中人物的纪实性

贾樟柯在其电影中大量的采用非职业演员, 利用他们的本色演出创造着一个极度逼近真实的影像世界。无疑, 他成功了。影片中, 各种人物血肉丰满, 地道的方言、毫无修饰的服装、木讷的表情、缓慢的动作, 你无法指摘他们的任何一个动作, 因为他们演的就是他们自己, 如同贾樟柯在此开创的电影类型一样!

小武, 是小人物的代表, 他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当他被赶出家门, 重新回到小镇时, 曾经熟悉的小镇已经拆得面目全非。不管是生他的乡村还是他成长的城镇都不再接纳他了, 时间在改变着一切。而他仍停留在自己过去的影像里, 当他重操旧业去行窃时, 他被改变了的环境毫不客气地剔除了出来。影片的最后, 他被手铐锁在大街上, 在众目睽睽之下蹲在路旁, 他成为了过去生活的“切片”, 被参观者评论观赏。

而小武同时也是小县城变迁的见证者, 是那个特定年代中城市文明化进军县城的见证者。电影中不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 都表达出了小武对那个年代的感受, 他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普通小县城的变化:不管是拆迁中的废墟瓦砾还是毫无个性的街市楼宇;不管是荒凉的煤窑、公路、大片的荒地, 还是车上的现代舞表演;不管是破败空旷的火车站, 还是懒洋洋的台球厅、录像厅。贾樟柯都通过小武的眼睛和经历将县城, 同时也将电影营造成为了一个具有诗学意义的多元的空间结构,

四、镜头语言的纪实性

电影《小武》中随处可见不加粉饰, 时间冗长, 细节随处可见的真实的长镜头。它以其特有的美学形态保持着电影时空的连续性与真实性, 为观众呈现出真实的生活片段。其中有一个长镜头是小武前去寻找要结婚的小勇, 并询问为什么不告诉他结婚的事, 在这里镜头基本上固定的。传递在观众面前的并不是冗长单调的看似一成不变的画面, 把玩着打火机的小武和左顾右盼的小勇恰恰更好的传递出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打火机里演奏的《致爱丽斯》的音乐, 暗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暗示了在县城现代化进程中得志的小勇以及被时代所遗弃的小武, 二人之间往日情义的逝去和现在友谊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 伴随着摄影机镜头, 作为观众的我们得以有时间对两人的差别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可以说长镜头在这里所传递出的内容不亚于蒙太奇, 甚至于在影片思想内容的传递上更优于蒙太奇。

不论是贾樟柯还是第六代导演都面临着改革开放下电影体制的改革, 电影不再是体制化的产物, 而是市场化的产物。投资与收益的双向链条使得他们不能像以往出世的第五代那样得到投资, 而必须使他们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也将他们领入了崭新的创作理念, 既纪实性影片的创作。挑战与机遇总是共同存在的。希望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创作之路可以越来越宽。

参考文献

[1]程青松, 黄鸥,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M],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2年5月

[2]朱景和, 纪录片创作[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第2版

[3]黄文达, 世界电影史纲[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篇4:黑车师傅小武

前几天,我去驾校取驾照,因为错过了班车,又赶时间,于是就坐了小武的车。考虑到取个驾照也就10分钟的事,我和小武讲好,让他在门口等我,一会儿我还坐他的车回去。没想到,驾校改了规则,取驾照之前增加了很多手续,一番折腾,等我从驾校出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小武还一直在等我。

认识小武是在一个雨天。那天我加班,走出单位已是晚上10点,雨说下就下,没半点预兆。雨星一丝一丝从天上落下来,倏地一下便消失在地上,留下个淡淡的印子。我好不容易拦下几辆出租,可司机一听说我家那么远,一辆一辆逃也似地飞驰而去。看着渐渐变湿的地面,越变越大的雨点,我愁苦不已。正无助的时候,一辆小车停到身边,摇落一半的车窗里传来一个淡淡的声音:“去哪儿?给你算便宜点。”原来是辆黑车。我看看天上的雨,又扫了一眼路上都在赶着往前跑的车流,不敢再等,一咬牙上了车。

下车的时候,司机给了我张小卡片,说他叫小武,卡片上有他的电话,这么偏的地方肯定不好打车,以后需要用车可以叫他。后来又一次碰上急事,我抱着碰运气的想法拨通了他的电话,很快他就到了。从此我就把他的电话存到了手机里。一来二去,我和小武成了熟人,也知道了他的很多事情。

“别看我现在这个样子,以前我是做建筑的,当包工头,可牛着呢!”小武说。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小武从10多岁时就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后来慢慢地跟着师傅学一些木工、水电和室内装修的手艺。20多岁时,有了一点积累,小武就开始自己干。最辉煌的时候,小武手底下有200多个工人,有时一次能接几十家的装修。

所有人都夸小武能干,只有他自己觉得没意思。“应酬太多,对不起媳妇。”我安慰小武:“干哪行都要应酬的。”他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不止是吃饭喝酒。”那些年,几乎每天晚上小武都要深夜两三点钟才回家。为了安抚妻子,他还要找各种借口,但其实妻子从来都没抱怨过半句,这更加重了小武心里的愧疚感。

有一年,终于有了一点空闲,小武带着妻子到北京旅游。在前门排队吃饭的时候,他突然想要结束过去,重新开始。几个月之后,小武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和房产,和妻子搬到北京,开了一家饭店。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因为不懂餐饮,又人生地不熟,小武被人骗到血本无归。落魄了的小武觉得“没脸回老家”,就在北京开黑车谋生。虽然不是个固定的职业,但每个月维持生计没有问题。

小武和妻子打算要孩子。没想到,妻子两次都是宫外孕,手术之后丧失了生育能力。妻子提出离婚,小武不同意。妻子便想找人代孕或者领养,小武也拒绝了。小武的想法既有人情味又有些偏执:“我觉得既然她跟了我,我就得好好待她,有没有孩子我都会和她过下去。我知道她想要個孩子,可我又没法拿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养。”

矛盾的丈夫加上残酷的现实,让小武的妻子变了。她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甚至在外面找别的男人……小武知道妻子心里不好受,可作为男人,他接受不了妻子的背叛。不久前,小武终于同意和妻子离婚,一个人继续在北京漂着。

有一天在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一边开着车,小武一边对往事唏嘘不已。他问我,这一切是不是就是他的“命”——命运让他短时间内迅速富有,又很快一无所有;命运让他得到了一个好妻子,却安排了一个捉弄人的结局。他认命,但是始终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我告诉小武,既然是命,就不分对错,想不明白也无需再想。小武歪着头想了半天,哈哈笑了两声,把车里的音响开得很大。等我下车后,他便扬长而去。

篇5:袁小武

袁小武

(宜春学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受到弱化的原因。探讨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措施。通过与时俱进增添一些新的内容、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关键词:地方高校 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 大学生

1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国防教育都是提高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基础工程,是固国兴邦的战略之举。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许多人在享受和平生活、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淡化了国防意识,甚至盲目追求生活享受和金钱利益,把国家安全、民族命运抛到脑后。这些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都是格格不入的,也是危险的。因此,在和平年代的土壤里要根植强烈的国防观念,要振奋民族精神,应把国防教育的课堂摆到和平建设时期的主阵地,避免使战场成为中华民族国防教育的最后课堂。为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领和把握国防教育,增强抓好新时期国防教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一、国防教育弱化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也发生着潜移默化地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开始蔓延,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贬低我们的民族,歪曲我们的历史,丑化我们的民族传统,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生活在幸福、安定环境中的新一代,国防意识方面,民族自强意识和保家卫国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弱化了。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强势,或者说缺乏有效性。原因主要是:

1、部分社会成员国防意识淡薄、国防教育没有真正得到重视,流于形式。1 基金项目:201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mks100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殊不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撞击着每一位青年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一些青年热衷于追求时尚、追求金钱,而民族自强意识和保家卫国的观念、忧患意识、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在他们的心中弱化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愿意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如何赚钱上和如何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上,没有外部的硬威胁,人们对国防的关注失去了现实直接的利益驱动,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对于我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知之甚少。对于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认识不清。对于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的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是国防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的首要原因。

2、国防信息传播的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教育载体单一。长期以来,虽然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但是由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式落后、教育载体单一以及教育保障不到位等种种原因,极大地影响了青年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素质的提高,造成有的青年不愿履行国防义务,出现了征兵难的现象;有的青年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不足,缺乏远大理想,盲目崇拜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有的青年国防历史知识溃乏,不知国耻,缺乏最起码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情感。

3、对网络上的国防信息传播监管不够。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网络往往成了青年学生发泄不满的场所。现在确实是有部分所谓的专家、精英,他们的一些思想和观点,误导民众,毒害民众的思想和意志。他们没有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这些没有社会、国家责任感的专家、学者,很容易被他国或利益集团收买,成为影响民众思想和领导决策的说客,他们在网络上各大论坛里经常写一些影响性的文章,在思想和决策领域,误导青年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因此,有必要加强网络的监管,严格过滤垃圾信息,维持网络文明。

4、学生对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客观公正性。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长辈们的娇惯,学习任务上的高强度和心理压力上的超负荷,以及劳动锻炼和自立意识的弱化等等,使他们的服从意识、纪律观念和判断能力都比较差。90年代以后,具体说来,是市场经济铺开,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实利化,“无用之用”的人文学科就不再那么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军事理论课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确 2 实是逐步从中心转移到边沿。看不到军事理论课中所涉及的处理军事及战争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在社会上的很多领域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对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客观公正性。

二、加强国防教育是振兴民族精神需要

我们今天提出要通过国防教育来振兴民族精神,就是要反思。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大转折时期,都离不开对民族精神的深刻反省。因为只有通过反省,才有可能使积淀在无意识层面的内涵转化为某种程度的自觉的东西,从而为重建民族精神奠定基础。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价值的核心和灵魂,是国防教育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即将担当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重任的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及时的。这是我国思想教育总体系建设和高校国防教育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新课题。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意义,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稳定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首先,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而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其次,国防教育的内容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最生动的话题。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②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新时期国防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国防教育是凝聚民心、促进安全、维护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工程。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而且有利于调动全体军民“富国强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需要新思维,更需要新举措。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国防教育模式已经落伍于现实的需要。应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内认识、筹划,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精心设计,不失时机地调整和丰富国防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在完善现行国防教育的基础上有必要增添一些新的 3 内容、采取一些新的举措。

1、搞好结合渗透,发挥借台唱戏的桥梁作用,更好地加强学生民族精神培养

应充分利用各种大型活动的时机,围绕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开展国防教育成果展览、国防教育演讲、广场文艺演出、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热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对学生进行较为严格的军事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竞争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

2、突破传统课程“三中心”,挖掘“红色资源”,发挥宝贵财富的辐射功效。开展以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不仅仅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以重大活动和历史事件为契机,紧扣国防主题,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拓宽国防教育内容和时空。

国防教育重在普及,贵在经常。现代青年学生有着成长中独特的个性,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与社会期望的目标反差巨大。学生在以“教室为中心、教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里,催化了他们生活低能,个性叛逆和心理脆弱,是难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事实告诉我们: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培养与塑造;开放性的社会发展,需要开放性的人才教育。要突破传统课程的“三中心”,树立军事理论课程的“新三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同时要充分挖掘地方高校所处地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要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利用辖区内的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迹开发红色教育资源等国防教育场所,大力开展主题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扩大国防教育的社会影响。

3、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发挥信息载体的科技优势,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火炬”。

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活动载体,但它不是单一载体的活动过程,而是由众多具体载体构成的活动载体系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国防教育,就是要把国防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起到相互 4 促进的作用,如依托大众传媒,与网络“联姻”,办好国防教育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网站鲜明的视听印象、交流的随意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等特性,使一些僵化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此外,要充分利用公共场所、阅报栏、公益广告等设施,运用文学、影视、音乐、书画等形式搞好宣传教育,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同时通过教育能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知情结合、练知结合、行知结合、群知结合,并能按照社会主义新道德标准,建立模仿、审美、立美、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的合群、自律、合作精神,通过体能训练意志,从而提高全面发展要求下的综合素质。

4、完善国防教育保障体制上要有新的加强

国防教育作为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社会教育工程,必须克服短期行为,要发挥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作用,建立与国防教育相适应的各种保障机制,确保国防教育顺利开展和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各高校党政要切实履行国防教育的领导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国防教育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二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形成国防教育的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要求,建立起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奏响国防教育协奏曲。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机构建设,确保组织健全、人员到位、制度落实、职责分明。三是要为推进国防教育事业提供有力保障。各高校要依法将国防教育经费纳入学校财政预算,并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而适当增加。学校党政机关、各职能部门要综合集成国防教育力量,合理利用。如进一步抓好国防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国防、功底厚实、作用明显的国防忧患意识教师人才队伍,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为国防教育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北京2002年11月17日电。

[2] 吴温暖《大力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载《光明日报》2005年5月19日“理论周刊”。[3] 柳艳鸿 《当前国防教育发展面临的困惑》《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 第3期 45—47 [4]张召忠 《话说国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32.[5] 张 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推进大城市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国防》2009年第7期 61-63 [6] 陆海燕,周先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述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25卷第4期 132--134 作者简介:

篇6:小武股票炒股心得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第一次使用股票证券交易分析软件,有点糊涂不懂的看走势,只是按老师的要求,买卖至少两笔,每笔不能超过1万元。但后来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慢慢学会了这样看股票的走势,如何看K线图,以及市盈率、发行价、股票面值、股票市价等的计算,并且对股票价格指数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我知道,知道这些就去炒股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系统地学习更深一层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切身去实践,这样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在掌握炒股的手法。

模拟炒股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只是胡乱的买进和卖出,当赚了的时候很开心,但亏的时候会忧虑、担心怎样的,心情也会随着股票涨亏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现在随着对证券基础知识的不断了解以及对投资分析内容的逐渐掌握,虽然只是初步认知,但在慢慢地对炒股有了基础了解与认识,不再是胡乱的买入与卖出,最起码在买进和卖出股票时也会考虑了几个基本要素,不再盲目地,最后是跑赢大盘7次,晋段4次。

3个多月里的模拟炒股,我的资金总是在上下波动,赚的最高是收益达到9%,最低也是亏损9%,与五百多名同学们在模拟盘上互相竞争着,通过这段时间的炒股,我想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去后悔。因为在很多时候往往你买入或卖出的时候会跟你想的完全相反,所以在作出决定的时候需要考虑综合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得掌握一些证券知识;要不然,当我们买卖股票的时候,盈亏只能靠住我们自己的运气,而不是把握在我们手中。

首先,学习证券投资知识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常常用心观察,多去了解和学习,就会知道许多知识,并且能掌握许多规律。但是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期望过高,也不要梦想自己一夜成为一名证券投资的高手,这是不能的,如若以这种心态来学习,其本身就是一种焦虑的表现。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去吃透那些证券投资的知识和技巧。

其次,正确学习证券投资的方法。股评人的意见可以听,但不能全信,然后用少量的资金进行投资,并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逐步建立起对证券投资的感性认识,从而逐渐积累对证券投资的经验。

再次,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是我上这门课听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的确,谁都希望低买高卖,快涨回调,即使张张落落,甚至大起大落,但最终都会回归平衡。

最后,就是心态问题了。炒股要有一个心平气和的心态,当自己仔细分析后,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否则就会患得患失。即使后来有失误,也不要为自己没把握好时机而后悔,这时,学会换个角度和思想去看待。要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耐心,股票的上涨同样需要过程和时间。当冲动时,不要自责,要勇于去接受它,并且下次吸取教训。

篇7:小武工作总结及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中,工作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月-9月,第二个阶段为10-12月,工作中有成功,也有不足,现特以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总结:

一、分析重点稿件,拔高设计品质

重点稿件:

杂志:季刊:晋城市慈善总会杂志《渡善》

国投晋城公司杂志《创业者》

晋城银行晋城分行杂志《居民健康手册》

沁水政协《荆浩文化研究》

双月刊:太行文学编辑部《太行文学》

晋城市建筑经济管理站《工程造价信息》

年刊:晋城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刊《民间》

书籍装帧设计:《棣棠花开》《长平铁血》《陈廷敬文集》《长治当代文学》《晋城民间工艺辑录》《凤城论坛优秀作品集》

从重点稿件设计情况来看,每个稿件的设计风格都不相同,得到了2012年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多种设计风格,将多种设计元素结合好做出更好的设计方案。

二、分析重点客户,提升设计质量

重点客户分析:晋城银行 全年接单量:201单,其中晋城银行的稿件:69单。占全年总稿件量的三分之一。

晋城银行稿件情况:

书籍:《晋城银行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

《一路有你——晋城银行企业文化成长史》

《梦之贷——晋城银行小微客户成长故事》

《小故事大服务征文集》

《零售银行产品手册》

《晋城银行行业调研报告汇编》

《网点零售业务服务营销标准流程手册》

《2010-2013微贷业务风险案例汇编》

《晋城银行2013年成果汇编》

《晋城银行会计结算法律法规汇编》

宣传物料设计:晋城银行产品宣传彩页设计

晋城银行个贷、信贷授信通知书

晋城银行贷款业务折页

晋城银行行庆物料设计

晋城银行节日活动物料设计

晋城银行市区各支行:晋城银行晋城分行市区内共有支行20个,其中有13个支行为我们小组客户。

晋城银行是从我进入公司开始一直服务的客户,现在转变为我们小组服务的客户,这是一个进步,也是对我们设计工作的一个肯定。在为晋城银行服务的过程中,我确实有点感觉力不从心,第一是对晋城银行缺乏深入了解,第二是设计表现欠缺,设计思路和想法局限性太大,不能更好的为客户解决设计方案,磕磕绊绊的走过了一年。2014年要对晋城银行做一个全面了解,最好能有时间去晋城银行和他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和品牌管理部人员做全面的沟通,了解晋城银行品牌,子品牌,业务,产品,服务的客户,企业文化史,发展方向,深层次的寻找晋城银行在视觉上的设计表现,以便更好的服务好晋城银行。在设计表现手法上要趋于创新,包括板式设计、设计元素和设计素材的运用,打破传统的格调,做出适合晋行的设计作品。

三、分析小组成员,构建团队亮点

2013年9月份开始,公司组建设计小组,我有幸成为小组组长,现就小组工作做下总结。

李明珠,做为我们小组成员,做为新来的人员,在我们小组工作很好,接稿量和完稿量提成很大,从最初的一个月设计20P到现在的100P,10个月来进步很大,特别是小组工作以来,绝大多数超市快讯超市都由她负责设计,从刚开始的生疏阶段进入到现在的熟练阶段,服务过16个超市客户,甚至有的客户专门找到她做超市的快讯设计。到目前为止,3个超市客户又她直接服务,成为了她的固定客户群的一部分。

茹智慧,处于提高期和稳定期,接稿量三个月都是小组第一,晋城银行20家支行,由她服务的支行多达12家,占整个个支行数量的3/4,相对于2012年,进步很大,稳步成长为一个公司骨干,小组骨干。

唐白杨,处于一个稳定期,客户群比较散,从彩页到快讯、菜谱、通讯录、书籍装帧、画册设计,都能很好的完成。

四、探索弥补不足,打造特色团队

1、新的一年里,根据团队成员的亮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加强李明珠服务超市客户做快讯的设计水平,以超市快讯为重点,配合小组画册、书籍装帧设计等工作,使其快速成长。加强茹智慧服务晋城银行各支行的能力,逐步上升到服务晋城银行分行、总行各个部门,配合书籍装帧,画册设计,在2014年稳步提高。加强唐白杨画册、书籍装帧能力,使其成为一个骨干力量。

2、每月开专题问题研究会一次,针对组内成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专题研究。例如:如何有效的和客户沟通,得到你需要了解的问题,如何更快更好的完成超市快讯工作,晋城银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书装、画册设计如果做客户稿件的统筹安排等等问题做专题研究。每月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针对工作中的陋习,自我批评,由组内人员监督。每月组织一次小组活动,加强团队的信任能力,只有大家互相信任,才能有更强的凝聚力。

3、作为组长,以身作则,为组内人员做表率作用,每月迟到数量控制在1次,针对组员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收敛自己的脾气,扭转自己的思想观念,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家长的我要为组员负责,处理协调好组内的工作,积极引导小组合作完成工作,配合组员把工作做好。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组员共同进步,控制组内事故。

通过以上三方面来打造特色小组,更好的配合公司工作。

篇8:小武影评

说到《小武》,我也产生过这样的想法。我想,假如让贾樟柯现在去重拍这部电影,其他条件一切不变,就只是把一切硬件换成最好的,比如使用最高级的胶片,使用最高级的摄像机,使用最高级的剪辑设备,同时也使用演技最一流的专业演员,那么一切将又会如何?我的意思是说那么《小武》将会以怎样的一种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究竟会比现在的《小武》好,还是比现在的《小武》坏?好又好在哪里?坏又将坏在何处?

这真是一个叫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个假设之中就存在了许多难以达成一致的观点。比如这个问题马上就会让人想起那句大名鼎鼎的箴言:一个人不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况且艺术这条河流,比真实的河流更加变幻莫测。一件艺术品的产生,是由无数细小而不可重复演绎的细节所推动产生,而这些细节本身,岂能将之一一复原到原先的状态。贾樟柯今日的心境已经变了。他后来的人生遭遇,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他如今对于人生的理解方式。当年拍摄《小武》之时的情绪,恐怕早就是他今日不可准确把握的了。而当时电影拍摄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今也无法回来了。就像消失在天空中的云烟,如今早就不知去向。就像一座被一颗炸弹炸毁了的大楼,再也不可能用另外一颗炸弹将之炸的恢复原样。这一切就像被热力学第二定律多限定的那样,再也不能可逆。

可是即便如此,我还同时在想,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就算姑且承认艺术形式的优缺点就是一对矛盾,就是共同牵制共同成长相互依赖的关系,而非此消彼长,那么我们还是得承认:就同样一个艺术成品的生产来说,在它各种最终可能生成的成品中,总有相对最优美的一种形式。这话细说,那就是:每一部小说,在写成之时,总有更好和更坏的未完成方式,每一副绘画也是如此,每一件雕塑也是如此,甚至每一种人生也是如此。当然,对于每一部已经完成的电影来说,也是如此。我想起之前有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曾经夸口说,他的作品之中的每一个字,恐怕都没有修改的余地了。我怀疑这真的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夸口。因为我实在想不出这样的话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很多人不是说艺术就是人借以通天的一种方式吗?如果世上真的有这么一件艺术品存在,我的意思是说这件艺术品本身已经如此完美,以至于再也不可修改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那么这个艺术家岂不是真的就已经达到了天的高度,就成为了天本身,成为了上帝本身?当然这时候你或许想起了我之前提到的那个比喻:肚脐的比喻。人就是上帝的艺术品,可是就算人,也终究在身上存在一个肚脐。一个尚不光滑圆润的地方。

那么现在我终于可以如实的表达我对于《小武》的一点意见了。我的意思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小武》,的确是不错,可也的确还存在着尚可改进的地方。

关于影片的胶片,影像,等等硬技术方面的东西,我就不提了。这个或许也没有提及的必要。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贾樟柯拍摄《小武》的时候,那就是他能够做到的最好条件。在这里,我只是就演员和剪辑,以及摄像机的用法三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说演员。很多人认为《小武》的魅力,很大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来自于那些非专业演员的表演。对于这一点,我不敢苟同。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我想还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的一些特点。电影既然是依靠表演来表现真实生活,那么在观众的心中,我想总是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演员并不是角色本身,演员只是在表演角色而已。那么专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差别就此可以提出了。第一,作为一个专业演员,他的外形总是能够更多的带给观众视觉上的愉悦感。大多知道的电影明星,之所以都是漂亮的,恐怕就能说明这一点。因为即便我们的角色本身并不是一个漂亮的人,可是用一个漂亮的演员去表演,总能让观众更充满耐心,充满美感的看下去。我想观众也不致于糊涂到认为我们的角色就和演员一样漂亮这种地步。这只是电影必不可少的一种技巧而已。这符合人性的原则。第二:专业演员或许会造成影片本身所要求的粗糙感的消失,但是绝对不会造成影片所要求的真实感的消失。如果这样的情形真的发生了,那么我们可以完全肯定的说,那就是这个专业演员不够专业而已。第三,专业演员更能表现出影片所需要的表演。这一点我想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因为毕竟我们如今还是认为演员是一个需要很多智力和体力付出,也需要不断磨练不断练习以求上进的职业。

那么就此意义上说,我觉得假如《小武》选用专业演员,或许会比现在的效果好一些。就在保持了片子原先的特点之外,我深信还可以同时做到另外一点,那就是更容易让更多的观众将之饶有兴致的看下去。

其次说剪辑。其实也有很多人对《小武》中的剪辑手法推崇之至。不错,《小武》的剪辑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最值得一提的地方,或许就是其中的点到即止。一个镜头往往是一闪而过,却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无限回味的余地。换一种说法,可以说《小武》并没有低估观众的思考能力,冰山一角,厚积薄发。可是我要说的是,难道《小武》之中的剪辑就真的没有商榷的余地了吗?要详细的讨论这个问题,或许我需要的不是短短的几千字,而是一个更为周密的对于整部影片的分析。在这里我也姑且不去说这个问题,留待所有热爱电影的人去一起琢磨吧。尽善尽美,古人是这样说艺术家和艺术的境界的,那么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善与美,或者还要加上真,这才是衡量一件艺术品的几个共同牵制的因素。如果一个东西,只是达到了其中的某一点,而在其余方面有所缺失的话,那么这就不能算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小武》或许是尽善至真,可是小武在电影本身所要求的尽美上,是否也达到了同样搞的标准,我们还是需要再度怀疑。我能想象到一个有着小县城生活背景的人,在看到了《小武》的时候所感受到的那种巨大的感动,我本人又何尝不是?可是对于探讨一个电影究竟能够做到多优秀的时候,这些感动却往往会成为一层蒙蔽我们眼睛的面纱,使我们忘记其实这个电影还可以做的更好。其实这才是我最想说的话,我想贾樟柯本人,也肯定在期待着拍出更好的影片,止于至善。而不是就从《小武》开始,也从《小武》结束。

最后说摄像机的用法。这就回到了一个古老的话题:长镜头和蒙太奇的对抗。《小武》中的两个重头戏,一出是小武去和未曾邀请自己参加婚礼的朋友去讨说法,一出是小武去看望生病的梅梅。这两个场景,都是用一个长镜头完成的。很多人说这个长镜头使用的特别好,此时的摄像机,就像一个小心翼翼的观察者,生怕打搅了其中惊心动魄的人物内心激荡。这话不错。其实如果贾樟柯安排小武去手持两把杀猪刀去会见自己的朋友,让他们的会见成为一场类似香港黑社会片中的打斗场面,动感场面,滑稽场面,或许真的会使影片看起来更刺激,也会使观众更清晰的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冲突,可是这也就在同时要将影片的含蓄给完全丧失掉了(这里姑且不提这样的安排会使小武的人物性格,以及全片的主旨发生影响)。还有小武和梅梅发生感情碰撞的那出戏,那样的安排和前一个场面异曲同工,也自有它如此安排的道理,显得对称,又继续了前面小武的性格连贯。可是这里我要说的是:难道真的不可以不用长镜头,而是用蒙太奇,让这两个重头戏显得更加活泼一点。无法否认的一定就是,长镜头总是在考验观众的耐心,长镜头总是让影片显得呆板,长镜头总在把一个电影变的不好看。当然《小武》里面这两出戏不是很好看的原因,或许还有镜头本身设计的原因,其中对白,情节设计的原因,还有演员表演本身的原因。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澄清。那就是我一直认为一件艺术品,总是希望呈现给大多数人看的,而不是少数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不能说那是一本糟糕的书。因为它毕竟在无趣的语言之下,有着有趣的思想。可是我总觉得,一部电影,我们需要更多的是用有趣的镜头去表现有趣的想法。唯有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受众去欣赏它。这是电影的特点,也是一个电影,一件艺术品所理应追求的最高境界。难道真的不能换用蒙太奇的手法去拍摄《小武》之中的两场长镜头戏,这个才是我最怀疑的地方。

那么到此为止,我对于《小武》的一些补充意见也就要结束了。最后要说上几句闲话。人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其实一个人只有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苛刻的提出许多意见。对于坏的东西,我们大多沉默不言。对于《小武》,对于贾樟柯,我正是如此。之所以唠唠叨叨的说这许多话,我也无非只是想说:贾樟柯的影片已经拍的很不错了,但是或许还可以拍的更好。关于这个更好,我的理解是能够使更多的人充满乐趣,充满耐心的看下去。可是假如贾樟柯是这样想的:哪怕有一个人喜欢我的影片就好了,我不希罕更多的人观看我的电影,全天下我有一知音足矣。那么我也就无话可说了。那么就当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或者从来就像《小武》一样,是一部只希望遇见一个知音的电影。

上一篇:眺望远方感受真实作文550字下一篇:建筑智能化设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