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2024-05-14

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通用9篇)

篇1: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在传统文化熏染下的南北中学侧记 齐河县晏城镇南北中学

赵春庆

在以创新为主竞争力、以和谐为主旋律的21世纪的中国,特色就是一个团队的标识和生命力。践行特色办学,亦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而传承国学经典,更是一所学校的生命之源。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但当前的现状是,学校更多的充当了知识技能的训练场,“育人”内涵却普遍缺失,学生的道德素质普遍下滑。而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修身养性,最大的功效就是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个人修养、文化底蕴、远大志向和意志品质。在当前的环境和条件下,学校理应是提供这种育人环境和教育的最佳场所。而且,纵观各地的百年名校,其支撑不仅仅是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都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文化脉动,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支柱与不竭动力。

齐河县晏城镇南北中学,充分利用全县2009年开展的创建特色学校的契机,依托学校已经形成的浓厚古诗文诵读氛围,提出了“以经典塑造经典,用精神熏染精神”的特色理念。以国学经典塑造经典名校,成就经典人生;以国学精神熏染精神世界,创建精神乐园。让国学真正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

谈起创建国学特色学校,除了源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前社会形势的需求相契合,源于母语文化对民族性格的反复锤炼,源于经典书籍对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中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影响,更源于南北中学有一巨大的优势资源——校长讲座。奚兴华校长毕业于德州师专中文系,酷爱读书,知识渊博,尤其在《大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书经典上颇有研究。且说话幽默风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深得同学和老师们的爱戴,在当地社区也是很有名气的。“奚校长讲国学”早在2008年就已陆续开始。前期主要结合老师们的身心健康讲了点《黄帝内经》、《大学》。今年上学期解读了《三字经》,下学期重点研讲《弟子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校长讲座能挖掘国学精髓,注重在道德、精神、品性、修养、学习、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解读,与日常生活学习相融合,让历史悠久、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在每个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校长讲座的前期运行,为2009年全面、系统的创建国学特色学校做足了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并积累了初步的经验。而纵观各地开展的国学传承活动,种类繁多,花样翻新。甚至如组织学生穿戴上古代的服饰,手中捧本线装《论语》,席地而坐,前仰后合等场面也屡见不鲜。难怪著名作家王蒙也戏称“难道大清朝复辟了吗?”由此可见,如何把国学教育做到内容大于形式,真正挖掘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把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这才是当前真正要做的。

南北中学的国学教育就是本着立足实际,不搞花架子,以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熏染学生的精神世界为第一要务和最终目的。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展开:①忠孝篇——百善孝为先。孝,徳之本也,立身之基也。忠,是对国家、人民的忠诚,而非对君主、个人的愚忠。②仁德篇——修身养性,存羞恶廉耻之心,在天地间挥洒大写的“人”字。③劝学篇——诸子百家,比肩而立,著述天下,文传千古,受惠国学,培育精英,开启未来。④宜生篇——人和还需天时地利来添翼,绩优仍要康健良习去护庇。

在以上四大模块的统领下,学校创建了文化长廊,将校内的四条主要道路分别命名为忠孝路、仁德路、劝学路、宜生路。每条街道为一个核心,设计安排文化墙报。正冲校门的是忠孝路。忠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忠孝路正处于学校的中心位置。我们选取了《弟子规》、《大学》、《孝经》、《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等古籍中的段落或句子。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弘扬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塑造感恩情怀。仁德路和劝学路纵贯整个教学区,展板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内容上选取了《论语》、《孟子》、《中庸》、《荀子》、《诫子书》、《三字经》等典籍。为避免呆板枯燥,在形式上设计有诗词欣赏、格言摘录、书法艺术等。在仁德路尽头的一面墙上,就赫然挂有一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条幅,给人很强的震撼。贯穿生活区的道路是宜生路,主要给学生生活习惯、饮食常识、休养生息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走在校内,如同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俯仰之间全是经典,谈笑之中尽被感染。这种环境熏陶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环境改变人”的经典格言,而且是“良好环境塑造美好品质”的经典格言,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验证。

除了学校整体外部环境的熏染,南北中学还特别注重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校创造性的开展了双班名的设计、挂牌活动。每个班级根据各班的情况从国学典籍中选取词句,设计成自己班级的另一个名字,并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如今走在南北中学的校园里,你就会发现诸如“睿智班”、“仁和班”、“智信班”、“仁静班”等新的班级,令你惊讶,让你深思。而且,不但室外有变化,同学们还围绕新班名设计制作了四块室内展板,将教室重新打扮了一番,可以时时刻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比如“静心班”的展板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须静,才须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同学们还自发的将设计活动延伸到了宿舍里。“集贤居”、“卧龙居”、“静心阁”、“德馨斋”等新宿舍牌已挂了上去。宿舍内也设计张贴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画、文字,形成了以国学文化为内容的独特的宿舍文化。

同学们看着自己亲自设计制作的班牌、宿舍牌、展板,心里美滋滋的、暖融融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熏染与教育。

为避免学生因古文基础薄弱而感到学习苦闷乏味,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国学节目创作展演、就餐时校广播站的“国学之声”、墙报展示、手抄报比赛、班级汇报展演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国学学习的内涵。

在刚刚结束的“全县创建特色学校现场会”上,县教育局的段局长看了学生表演的国学节目后,感慨地说:“三天前,我来的时候还没有看到这些节目。现编是演不这么好的,看来平时就是这么搞的。”是的,把国学教育抓在平时,落在实处,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其实,国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教师更不能落后。学校为每位教师都印发了一份《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论语》,在课余时间可随手拿来翻阅讨论,并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但提高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更给全体学生做了榜样。

有人可能会问:“你们搞国学教育,能有什么结果呢?”其实,许多人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凡事都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看重过程(片面追求升学率就是典型)。而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却应是最该关注过程的。学生的精神面貌焕发了,道德修养提升了,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就是最好的成果吗?如果非要找点有形的成果的话,那就请你来南北中学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无任何污损的室内外展板,干净整洁的路面,文明有礼的言谈举止,邻里乡亲赞许的目光,这些就是最好的成果。

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再听一听,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同学袁x x说:其实,一开始学《三字经》时,我们并不主动。甚至认为小孩子们的东西干吗还让我们来背,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但随着奚校长解读《三字经》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才认识到原来对《三字经》我真的并不了解,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逐渐的,我对它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奚校长能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从此,认识到尊老爱幼,修身养性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发现了我身上存在的坏毛病是多么的可恶与羞耻,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多大的伤害。现在,我真的改掉了这些恶习。原来从不打扫卫生的我,现在还能主动帮别的组的同学倒垃圾桶、擦黑板;原来打饭、刷碗、买东西都让被我欺负惯了的朱某某去,不去就恐吓他甚至揍他,现在我已经诚恳地道了歉,这些活都自己干,而且还主动帮他,同时还充当了他的保护者,我还主动承担起了抬饭、分饭等活;我感觉原来同学们都躲着我走,现在我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用行动让他们相信我是真的想变好,真的想成为同学们中的一员。《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真的重新塑造了我的精神,可能还会改变我的一生。洒满阳光的日子真的很舒服!

老师张x x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做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理应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那也就更应该深入地学习研究。说句实话,其实当老师的也未必有几个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尤其是象《弟子规》、《论语》、《大学》、《孟子》等经典古籍,更是只停留在当学生时积累的几句格言上,但这又是多么的肤浅啊!借着这次活动,正好可以充充电,补补课。再说,这个活动的好处并不只停留在增长学识,开阔视野上。它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更好的处理与家庭、同事、领导及社会等关系有更大的帮助。比如奚校长结合有的教师忙于工作而忽视对父母的关照,有的女教师婆媳关系比较紧张,开展了《弟子规》、《孝经》的讲座及组织观看录像《生命是一条河——国学宣讲团系列讲座之一》,效果很明显。“常回家看看”、“婆婆也是娘”。观念的转变,理顺了关系,增进了感情,稳定了秩序,这就是普通老师对国学教育最切身的感受。

如今,诵读国学已成为南北中学学生和教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也已成为南北中学对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0年,南北中学被授予全县“国学教育示范校”,县电视台《齐河方圆》栏目专门为南北中学的国学创建活动制作了一部专题片并连续播出3天,德州市关工委、县人大、县委宣传部等上级部门多次来校指导工作,各兄弟单位也纷纷派人来参观学习。

2010年暑假,南北中学与恒昌集团联合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在当地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南北中学的师生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赞誉,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其实一开始,动机很单纯,就是想通过这一活动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是一次文化寻根的旅行。活动搞到现在,师生热情高涨,社会上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既已欲罢不能,就不如索性搞得更深入一些,影响更大些,说不定还能用学校的这块小土壤改变周围社会的大环境呢!

学校下一步的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成立国学宣讲团,走进社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讲孝道、讲感恩、讲邻里相处、讲社会交往、讲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讲经典名著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讲养生保健、、讲如何修身养性、讲提升自己素质对家庭及他人的影响„„为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二是发挥每一个学生每一名教师的单核影响力,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使其能量辐射每个家庭、每个村落,尽可能的革除陋习、扫清积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健康向上的内部动因。

三是将学校的国学教育深入下去。不能只停留在读几本经典,背几段古书上。可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纵向上对经典古籍的研读要深入,深刻体会经典在锻造人格精神、培育人文性情、积淀文化内涵上的重要作用,真正能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横向上要拓展国学的外延。不单经典古籍是国学,现代名篇同样是国学;不单文学书籍是国学,哲学、历史、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同样是国学;不单传承民族文化是国学,发展民族内涵创新民族艺术同样是国学。

总之,南北中学的发展愿景是要将国学教育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精神、灵魂中去,变成他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一名真真正正的中国人!南北中学也期待着有志于发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教育的有识之士前来多加指导。

篇2: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郭艳萍主任关于学校办学特色在全体语文教师会上的报告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就我校的办学特色——国学教育,给大家交流一下。

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语文教学无疑肩负着比其他学科更重的责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早期阅读、背诵大量优美的经典,渗透到血液,深入到骨髓中的不仅是语言层面的感悟与表达,还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

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学校自2011年起打造语文课改特色,开始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让经典的阳光照耀拔节的生命,让孩子的语言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渐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一、涵泳工夫兴味长——诵读特色形成

(一)立足校情发展特色

我们农村学生大部分父母因打工挣钱,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关爱、管教和引导,孩子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差,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对父母不尊敬,不爱做家务,缺乏礼貌,甚至有撒谎的坏习惯。

为了改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孩子的行为习惯,我校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来增强孩子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同时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培植下了爱心、诚心、孝心,通过学习《弟子规》、《论语》之后,他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也懂得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了“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二)立足课堂研究,形成课堂特色

我们以课堂为圆心,向课外扩展,形成一个“文化场”。各年级组深入研究教材,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典型文本,进行重锤敲打,在组内研讨、上课,然后推选优秀课在全校交流。于是,一道道以现代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语文“盛宴”呈现在我们面前:袁向春老师执教《但愿人长久》,勾勒了中秋月圆之夜的美景,带领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苏轼兄弟的手足情深和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尧菊香老师执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唱三叹,以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熏陶感染着学生;覃咏梅老师的《清平乐 村居》展示出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让学生在欣赏恬淡、自由且充满乐趣的农家生活图景的同时,体会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向往;白永忠老师的《孔子游春》则使学生走进春天,走近孔子,读懂“真君子”的内涵,真正沐浴到古典的阳光、文化的阳光。

三)精心选择教材

想成为有文化涵养的学生,一本语文书只是杯水车薪。2008年开始,我校将国学经典《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全校普及诵读,2009年分为低年级以《弟子规》、中年级以东坡诗词、高年级以《论语》和课本里的古诗文为教材,开展诵读活动。2010学年教材增加和调正: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道德经》,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诵读《论语》教材,教材内容是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华古典文学品味。

(四)环境文化建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对人的熏染作用毋庸置疑。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1、在国旗下讲话中,我们跟学生谈《和好书交朋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激起学生诵读的欲望。

2、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让古人睿智的形象和精辟的言论深入人心,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3、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4、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有个性班级橱窗,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五)建立两项机制 1.活动保障机制

开展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化、表面化。为了将经典诗文诵读落在实处,学校建立了三个保障机制:一是定诵读时间,每天晨读坚持诵读20分钟,为此特安排每天上午7:30-7:50的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语文课上,课前让学生诵读每周一诗或两诗(一、二、三年级一诗,四、五、六年级两诗);二是定检查人员,每天有专人负责检查;三是定诵读内容,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诵读、背诵计划和内容。

2.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各年级开展了各种实践活动。三年级“经典诗文大擂台”,设计了“为画配诗”、“我为古诗找作者”、“数字诗句大比拼”等活动形式,诗意荡漾、乐趣无穷;四年级“赛诗会”,以《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背古诗为主要内容,分必答与抢答,学生争先恐后,一展风采;五年级“东坡文化”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地推进;六年级“诵诗会”、“诗文表演”、“名句接力”等异彩纷呈。

学校举行“国学经典诵读”等汇报活动,期末评选并表彰“经典诵读小明星”,促进了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确保两个延伸

我们坚持立足于校内、放眼于校外,实施两个延伸:

1.向家庭延伸。“家长学校”定期开课,聘请专家给家长做讲座,使家长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倡导父母子女共读。

2.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我们主张学生要将书读“活”。除了背诵、积累,同时引导他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和作文中学以致用,变“要我记”为“我要记”。

二、万紫千红春满园——初见成效

(一)早晨因经典而美丽 踏进学校的第一件事,孩子们便是享受经典的熏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将这首诗演绎得如同音乐一般美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在品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声音如长夜中的明灯,点亮我们心中的智慧,在学校的上空回响……“口诵其文,耳闻其声,心通其意”,师生充满韵味的新一天开始了。

(二)课堂因经典而精彩

有人说,语文教育其实十分简单,十分素朴,无非就是“吟诵吟诵,再讨究讨究;讨究讨究,再吟诵吟诵”,如此必有大效。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有了如水的包容,像流水一样从容的是老师娓娓的朗诵,如溪流一样清脆的是孩子们投入的背诵;课堂短暂的四十分钟有了如水的追求,爱国情、智慧美、山水乐,老师矢志不渝地带领着孩子们去追寻人生的至情至理;课堂宽容的四十分钟更有了如水的自由,无论何种观点,无论是好动还是喜静,一切都开始顺乎天性,上善若水。

(三)思想因经典而深刻

诵读经典,我们的学生有了思想。流连于水绘园、花木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的诗句脱口而出;被老师表扬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谦逊表露无遗;松下读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对话汩汩流淌……经典,像氧气一样慢慢浸润孩子的心扉,传统文化给他们注入的是富有灵魂的血液。

文以载道。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丽雅致,《诗经》的拙朴自在,《史记》的开阖跌宕……它们里面都蕴涵着“道”。在咀嚼中体悟,从体悟中吸收,学生的举手投足有了悄然的变化:学习上潜心思考的多了,交往中主动宽容的多了,家庭中体贴孝敬的也多了。我们期待孩子具有追求卓越的品质,天人合一的情怀,自强不息的意志,敢为人先的魄力,诚信公正的操守……而阅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可以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四)教师因经典而成长

教和学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实惠”的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同样也受到它的“滋润”。解读教材时,开始有了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和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面对学生时,不再只盯着他们的学习,他们的作业;与同事、领导相处时,拥有了海纳百川的宽容胸襟和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老师们在对《论语》的分析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对“老庄”的解读中品味自己的哲理人生,在对唐诗宋词的吟诵中咀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绵长滋味…… 可以说,老师们在选择经典的同时,更选择了一种成长方式。

三、直挂云帆济沧海——发展愿景

书海浩瀚,经典的阅读任重道远。我们将开辟经典诵读更美好的前景:

(一)在“听”与“读”中感悟积累

我们将把学校红领巾广播台的主播内容定为经典诵读,由学生主持,播放经典诗文诵读节目,安排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经典诗文的趣闻轶事、寓言故事等内容。另外每周安排1节课作为“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全校学生诵读教育局发下来的国学经典中的诗文。

(二)在“看”与“抄”中拓展积累

学校即将建设的文化长廊将开辟传统文化名人专刊,各班利用班级橱窗开辟“古诗角”、“经典壁”,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帮助记忆。同时,布置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学会有目的地进行经典诗文的拓展积累等。

(三)用“赛”与“查”来强化积累

我们将扩大阅读经典的范围,继续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各种比赛。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浏览古诗词网站,向学生和家长推荐精品,加强自主学习,涂抹亮丽底色。

篇3: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办学特色不仅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志, 也是学校的竞争力之一, 更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是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场所, 是孕育思想、传播文化的阵地, 打造特色教育, 加强特色发展, 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正是意识到了特色办学的重要意义, 羊坊店四小近年来在标准化办学的基础上, 努力挖掘自身传统和优势, 以海淀区小学特色建设“绽放计划”及“四个十工程”为契机, 在构建充满智慧、蓬勃向上的高品位校园文化过程中, 着力推进国学教育, 打造书香校园, 让“国学之花”盛开绽放, 在传承文明的同时, 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整合资源, 科学定位, “国学教育”正当其时

羊坊店四小重视国学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学校不仅在全校开展国学诵读活动, 开设古琴、围棋、书法、国画等课程, 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而且在营造书香校园过程中, 创设国学教育氛围。

教学楼的墙壁上, 校园里的景观中, 都有国学元素,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在国学的阳光雨露之中。包含“文人简介”“国学经典”“名人名言”“书法作品”等内容的文化墙, 让师生充分感受经典, 让阅读有滋有味;用生动鲜明的实物造型展示京剧脸谱、面塑、剪纸、泥人、唐三彩等中国传统工艺, 配上说明文字, 让孩子们知晓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 那些最鲜明的中国符号;浮雕《源远流长》形象地展现了汉字变迁的历程, 以这种方式对我们优秀的文化寻根溯源;等等。

学校特色专用教室, 如书法教室、绘画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围棋教室等的建成, 更是为学校系统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结合现有资源, 并综合考虑时代特点以及自身实际, 学校领导班子经过缜密研讨, 确定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创立羊坊店第四小学国学书苑, 走国学特色的发展道路;利用“国学书苑”这样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概念和机构来引领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将学校特色发展定位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定位于国学经典教育。

在校长李静看来, 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借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学校文化实力, 改善学生道德水平, 打造教育特色, 扩大教育影响, 弥补人文教育的缺失, 有利于引导社会、家庭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国学书苑的创立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具体措施, 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真正实现“少年强则国强”。所谓“读书养心, 练字养气”, 开展国学教育的一大功用就是让整个学校摒除浮躁之气, 形成踏实、稳健的校风、学风。教师踏踏实实授课, 学生踏踏实实学习, 整个学校就能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 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二、铸就乐土, 孕育童年, “国学书苑”乘风扬帆

学校北楼的二层, 就是“国学书苑”所在地。一到二楼, 迎面墙上悬挂着一面牌匾, 上书“书画课堂”四个大字, 系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的手笔。牌匾下摆放着一条仿古几案, 上面整齐摆放着文房四宝, 一股浓郁的古典气息扑面而来。

“国学书苑”的走廊设计也颇有韵味, 两侧墙面上均饰以金黄色的壁纸, 上面有数十种字体的“书”字。天花板以仿古镂花窗造型加以装饰, 相当唯美。

书苑由5间教室组成, 分别为“琴”“棋”“书”“画”教室, 其中书法教室2间。这几间教室里的桌椅造型古意盎然, 这种设计就是给孩子们创造一种学习国学经典的氛围,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国学书苑以“国学铸就乐土, 书苑孕育童年”为教育理念, 概括了国学书苑对自身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理解。同时, 这句话还传达了一种鲜明的小学教育观: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并为未来奠基。国学书苑不是一个僵化而沉重的场所, 而是一个灵动而轻松的“乐土”, 是一个用国学素材装饰起来的美丽乐苑。在这里, 学生们能够自由地学习, 快乐地成长, 能够受到传统艺术的熏染, 获得丰厚的文化积淀, 从而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从教育者的角度看, 学校希望通过书苑这一平台, 播撒文化的种子,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尽绵薄之力, 并放飞对未来的希望。

由此, 书苑确立了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机构以及规章制度。从总体上说, 国学书苑是一个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以锻炼国学才艺为辅, 以砥砺道德品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小学教育园地。具体来说, 这个园地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其一, 书苑以国学为主题建立机构与规章制度, 确立国学教育的方向。“国学”指的是优秀传统文化, 代表书苑的主要教学内容。“书苑”代表机构, 是指一个具有鲜明主题的教育园地, 用以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不管是教学内容, 还是机构设置, 都体现了国学教育理念。

其二, 书苑的教育活动以国学课程为主要载体。作为一个教育机构, 课程是核心。国学课程不同于现有的分科课程, 如语文、数学、外语等, 它是不分科的, 从便于学习角度出发, 将其分为诵读 (国学) 、才艺 (国艺) 等不同类型。

其三, 书苑以国学主题活动为辅, 力图将学与用、点与面、师与生结合起来。国学教育不仅要有课程, 还要有主题活动, 这是将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的有效方式。同时, 这也是将国学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

其四, 书苑还是教师研修的一个平台。推行国学教育, 首先要从教师入手。因为教师是引导者, 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所以书苑为教师学习和研讨国学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

三、一举多得, 效应显著, “国学之花”绽放可期

国学书苑无疑是一种新式的教育机构, 也是羊坊店四小对于国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 使其能够发挥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书苑秉承的教育理念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综合素质。在这里, 不仅有知识教育, 能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而且有文化教育, 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仅有智力教育, 能够帮助学生开启智慧, 而且有道德教育, 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人格品格, 奠定道德的根基;不仅有理论教育, 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而且有实践教育, 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总之, 学生在这里能够获得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 从而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品行、有实践能力的人。

国学书苑虽然主要是为学生而设, 但是它提倡教学合一、师生相融共处, 并没有将教师排除在外。教师不只是“教”的一方, 也是“学”的一方。一方面, 教师只有通过“学”, 才能具备教国学、教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 书苑本身就提倡教师不断学习, 所以设立国学讲堂, 供教师学习和研讨国学。通过书苑的课程与活动, 尤其是通过国学讲堂的研讨, 教师可以学习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 以此增进自己的学识,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 国学课程有利于教师创新课堂, 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国学书苑对于推动学校进行改革和创新, 提炼自身的办学特色, 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首先, 国学书苑有利于学校整合资源, 创出特色。羊坊店四小有开展经典诵读的基础, 有开设国学才艺课的想法, 同时又利用校舍抗震加固工程创设了一些国学专用教室。这些资源如何整合起来?国学书苑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国学是内容, 书苑是机构, 课程是载体, 活动是补充, 这样的思路有效地整合了学校的各种资源, 也为学校指明了发展方向。

其次, 国学书苑的教育活动是对现有小学教育活动的一种创新, 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从课程上看, 经典诵读课是对校本课程的完善, 也与语文学科横向呼应, 相辅相成;国学才艺是对小学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有益补充;国学体验课则是一种课程创新, 是对其他所有课程的有益补充。从活动上看, 国学主题活动为学校集体活动、德育活动提供了思路。总之, 国学书苑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更为灵活、更有底蕴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再次, 国学书苑的机构对小学教育是一种管理创新。国学书苑的机构是在现行小学机构的基础上形成的, 带有鲜明的教育理念;同时, 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更加灵活。这样的机构与原来的机构并行不悖, 是对学校管理的有益补充。

在特色兴校理念的引领下, 2013年学校获全国校园文化创新奖、全国最佳校报一等奖、全国最佳教科研专刊一等奖、海淀区“落实督导评价, 促进自主发展工作成就奖”以及海淀区“校园文化建设最具品位的学校”称号。

篇4:我校办学特色的确立及践行措施

我校的领导和老师,一直想把学校办成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特色学校,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本着优势崛起的原则,发现和梳理学校的优势。我们梳理出学校的很多亮点,学校的童声合唱很有基础,曾在市内获奖,我们想把这个亮点放大,形成学校特色,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合唱训练,但是,只有一个音乐教师能给学生提供这样优质的教育,这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我们放弃了。又发现学校的语文“三本训练”搞得很好,学生的作文写得不错,单纯从特色教育这个角度出发,把它确立为学校特色是可以的,但我们更想把学校办成品牌学校或地区名校,这样,仅有某一方面的特色是不够的,必须有全方位的提升,这就必须要有办学理念支撑。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或思想观念,是来源于办学实践又作用于办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有了理念就有了灵魂、有了支撑、有了方向。

大家经过认真的反思,一致认为,我们的教育,不应该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而应该放眼学生的一生,从习惯养成、学习方法、乐学态度上着手,努力使学生能够自学自励、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善于实践、努力创新,使他们潜蕴的生命能量,有持续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后劲,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实现可持续性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于是,习惯·方法·乐学三位一体的理念成为我校的办学理念。

二、“习惯·方法·乐学”的主要内容

我校的学生习惯培养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做人习惯,如,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文明有礼貌,遵守纪律,知错就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做事习惯,如,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节约时间的习惯、做事不拖沓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自我管理有条理的习惯。(3)学习习惯,如,提问和讨论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的阅读习惯、质疑习惯、反思习惯。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高效、适合实际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更加主动,兴趣倍增,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校的学生学习方法训练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要按照教师设计的预习提纲阅读书本知识,边读、边思,把难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做上记号。(2)指导学生掌握听课的方法。要边听课边思考、边思考边总结、边总结边记录。(3)课后复习要及时。要用循环复习法进行复习,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复习,然后再学下一单元,学完第二单元之后,再把这两个单元综合起来系统复习,以此类推,循环至终。

习惯·方法·乐学,其核心是关注学生做人,关注学生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蓄后劲,这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

三、落实理念的推进措施

落实“习惯·方法·乐学”的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推进活动。

1.召开会议,统一思想

我们召开领导教师工作会议,剖析“习惯·方法·乐学”理念内涵以及践行理念的意义,向全体领导教师阐明:今后学校的工作核心就是“习惯·方法·乐学”,凡是符合这个理念的教育行为就要坚持,就要优化,就要发扬光大;凡是不符合这个理念的,就要反思,就要矫正,就要浴火重生。

2.创设环境,自省陶冶

为了让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我校在楼前两侧摆放了两个垃圾桶,虽然这样的摆设有碍观瞻,但是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起了很大作用。没有这摆设之前,操场上总是有垃圾,有了这个摆设之后,再也看不到操场上的垃圾了,能看到的是学生自觉地将垃圾扔到桶里的温馨场景,这样的习惯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学校的走廊文化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将走廊文化的主题确定为“省、行、星”,一楼主题为自省的“省”,布置了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等宣传画;二楼主题为我能行的“行”,布置了学生的书画作品;三楼主题为明星的“星”,布置了航天英雄杨利伟、钢琴家朗朗、电影明星成龙、自强不息的洪战辉等名人画像。将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在无形中会得到巩固,正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记录言行,积累经验

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一本践行“习惯·方法·乐学”理念行为记录本,要求教师将每天的教育行为做好记录,目的是不断强化教师的理念意识,让教师理念逐步变成行为自觉。

4.修订方案,考核教师

为了让教师重视这项工作,修订《教师考核方案》,增加践行“习惯·方法·乐学”理念内容,让教师的工作能得到公正的评价,进而提高教师践行理念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校特色教育开展情况,也许我们的想法很肤浅,我们的做法很幼稚,但是,这都是我们工作的“生活真实”,我们将脚踏实地、创新进取,为早日把我校建成地区名校而努力工作。

篇5: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一、学校概况及背景分析

天润小学是区政府、区教体局花费巨资新建的一所学校,6月开工建设,8月竣工交付使用,是襄州区重点规划的示范性完全小学,更是襄阳市第一所配套小区建设的社区小学,学校占地24 亩,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目前教学班十一个,在校学生近400人,教职工33名。

天润小学在建设期间,就高起点规划校园环境文化,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确定以“博、雅”为校园文化主题,现已全面建成,围绕“博 雅”,以“铸儒雅之师 育博雅之生 办典雅之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入口左边墙体设计为办学理念“天下兴盛基于教育,润泽花朵寄于园丁”竖排造型字,并配活泼绘画造型。南教学楼外墙,设计为“儒”文化浮雕墙,突出儒家思想,烘托校园浓郁的教育氛围。南会议楼外墙。设计为“雅”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的主题文化,体现师生的一种整体气质与追求。北教学楼外墙设计为“博”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文化,展现师生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北会议楼外墙设计为“学”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体现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国学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能够

使学生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自信心等方面全面提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结合“博 雅”校园文化主题,天润小学全体干部教师多次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经反复讨论酝酿,最终确定以“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为主题,以“国学操”为突破口,创建国学教育特色学校。

二、目标任务

通过“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文化特色项目的创建,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完善学生人格,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丰厚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师生国学素养,全面有效地促进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内容及形式

1、每周都会有一节国学教育校本指导课,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国学教育读本中选择一课,以情景剧形式在全班表演,全班交流讨论,领会感悟,内化品行。孩子们对配上了相关故事的《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以等尤其喜爱。

2、“国学操”是通过让孩子一边诵读精选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古诗,配以古典乐曲等,把国学、舞蹈、体操揉和在一起,集吟唱、舞蹈、体操于一体的健身养性活动。“国学操”创新了国学的诵读方式,既让学生感悟了经典,又让学生享受了锻炼的乐趣,在在悠扬明快旋律中,做着优美活泼的动作,既有益又有趣。我校将

音乐、美术、体育老师集合在一起,集中开发,自编自创出一套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活动的国学操,现已在全校学生中普及推广,每天大课间,孩子们身心在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得到健全发展,进一步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好品质。

四、学校以“组织建设 制度保障 活动促进 评价激励 为依托,保障我校国学教育特色项目有序、高效开展。

(一) 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为使我校国学操特色项目高效开展,学校成立“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国学操”特色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贺海涛(校长)

副组长:程建波(副校长)

成 员:娄艳丽 梅楠 王云 吴永平唐艳 吴永霞 刘邓红 张扬 郭利敏 韩海波

具体分工如下:

组 长:全面领导特色项目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特色项目开展工作

韩海波、张扬负责国学操评价体系的构造

娄艳丽、梅楠、郭利敏负责国学操课程建设

刘邓红、王云、吴永平负责国学操日常活动

吴云霞、唐艳负责国学操课题实践工作、教师培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二)构建有效机制,制度上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是促进国学操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的重要思路。一切管理机制都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品味国学的魅力,共同收获国学内化的成果,共同享受国学操带来的乐趣。

(1)“三时段”时间保障机制:每天大课间20分钟演练国学操,下午活动课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国学操,每周一次地方课――国学操。

(2)“三个赛”激励机制:每学期举行生与生比赛,班级与班级的比赛,年级与年级的`比赛。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年级颁发锦旗,给予奖励。

(3)“三个评”

1、规范性评价机制保障活动开展

每天大课间时间,由带班领导进行检查,详细做好记录;教师每周对学生背诵、吟唱、演练情况进行检查,填写诵读日志,学校把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落实,纳入教师学期考核。

2、阶段性评价机制促进活动开展

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教师评、互评、家长评),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与锻炼身体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3、鼓励性评价机制推动活动开展

⑴学校对各班的诵读活动在抽查、比赛等基础上,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学生参加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开展评选“国学操之星”活动。

(三)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国学操广泛、深入开展。

在国学操活动中,我校坚持自由活动与定时活动相结合,课内渗透与课外拓展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主题活动与专题研讨相结合。

(1)国学单项活动。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古诗词默写比赛、硬笔书法竞赛、经典诵读征文活动、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国学经典辩论会、古典诗词朗诵会等。每逢节日,学校都会有相关的主题活动:“三 八”妇女节“妈妈 我爱你”感恩主题活动;“清明节”集体缅怀先烈英雄事迹,听革命故事,追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端午节”追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九九重阳”是登高望远、尊老爱幼的日子,他们会给爷爷奶奶洗一次脚、送上一个热情的拥抱,说一句感恩的话??

(2)国学操兴趣活动。根据年级特点,分别组建内容不同国学操活动小组,低学段一年级将《弟子规》内容以情景剧吟唱、舞蹈、体操形式展现,中学段二、三年级将《三字经》内容以快板、舞蹈、体操内容展现,定时定点开展活动,形成人人爱国学、个个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3)国学操主题活动。国学操主题班会,谈谈你练习国学操后的感受,开展《我与国学操》征文活动等。

(4)国学操专题研究。为了将国学教育引向纵深发展,使国学操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特色,要认真开展国学操课题研究活动。

(四)、列出专项资金,保障活动持久开展。

学校把活动开展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务计划,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扎实、有序进行。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国学教育,孩子们的言行将变得更加文明儒雅,个人整体素质将进一步提高,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炼校园文化内涵,将课堂内外和谐统一,让国学之风浸润校园,从而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师生国学素养,全面有效地促进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创办特色学校的新途径。总之,我们将保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争创一流教育的使命感,推动我校在特色创建的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发展。

篇6: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足民小学 岳丽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您在每天早晨,伴着学校第一节的上课音乐一响起,走进美丽的足民中心小学时,你会听到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着悠扬的韵律从一间间教室中传出,这俨然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二年多来,学校以“漫步经典 传承文明”为主题,开展了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校园的氛围。

一、编辑教材,走进经典

经典是岁月孕育的精华,中华文明五千年,无数经典作品一个连着一个的精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还有那千锤百炼的唐诗宋诗,无一不是诵读的经典。怎能不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这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遗产?怎能不如饥似渴地咀嚼这丰盛的精神食粮?

经典是一股真善美的春风,我们应该让这股春风温柔地把人类最高贵的情感吹进孩子们的心田。于是乎,学校创编了校本教材。这本教材包罗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及《小学生必背诗词70首》。

沉浸经典,我们仿佛吮吸到祖**语那温暖甘甜的乳汁。思念亲人时,李白为我们低吟轻唱一曲《静夜思》,聊解情怀;受挫时,它卷来长风重新为我们鼓帆,送我们远航;心浮气躁时,它像股清泉澄净我们的心灵;迷惘时,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为我们拨开云雾。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深奥的文化,小学生能理解吗?会感兴趣吗?怎么记得住?”其实阅读经典不是生硬的说教,只是利用孩子记忆最佳期,记忆一些永恒的东西。感受经典的魅力,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我们教师则用最温柔的方式,唤醒学生鸿蒙未启的灵性,轻敲他们的心智法门,让经典“润物无声”,融化到血液里,流淌到心灵深处。

二、诵读经典,感受魅力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意义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生良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在悄然中形成。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如李白的《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

2、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

教育学家都知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都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人格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而小学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诵读经典,讲授的是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经典,等于把“圣贤请到家中当家教”,是一种极为见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3、有助于塑造品德,铸造精神

读经典的孩子可以说是“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很多经典作品都是教育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教育学生防邪存诚,立志积德的好读物。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智力

在小学阶段广泛开展诵读经典诗词的活动,通过反复诵读可以提高儿童的专注力,反复而熟读,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而专注力和记忆力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实践证明儿童很爱背诗词,他们有时会边玩边背,路上走时也在背,甚至边吃饭、睡觉也在背,而且还背得颇有韵味。经典诗词已经进入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漫步经典 雅音传承

1、把经典诵读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中

“每天诵读五分钟”,这已成为足民中心小学二年来的一项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每周一、三、五中午1:30分至2:00则为学生读书时间,要求教师严格控制作业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业学习环境,学生可阅读经典也可阅读各类有益书籍,阅读时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如此确保了学生充裕的读经阅典时间。

2、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要求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2)以年段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其中有节选自《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中的经典片段,也有中华传统经典及经色经典。展示会中,学生们或吟或唱,或诵之或歌之,或领诵或齐诵,各年段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纷纷展示了对经典的诠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又一次次地在亲近经典中,授受了文明的洗礼。

(3)每学年以“诵读经典”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竞赛。定期评选“诵读之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篇7: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办学品位

一、发挥优势特色

特色教育需要赖以生存的“沃土”。我们综合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资源优势和多年开展的“经典诵读”实践经验, 精心论证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华传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灵魂, 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而“经典教育”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柱, 是深化课改的重要课题, 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简捷的方式, 作为人生起点阶段的小学生, 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 滋养心灵。

2.我校施教对象需要“经典教育”。我校是一所企业校, 地区人口多来自农村、农转非、进城务工人员, 家庭教育普遍滞后, 但他们却更急需接受智、知、力、行及道德方面的教育。

3.“经典诵读”实验优势。2002年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与儿童潜能开发》的市级课题实验, 获得“十五”期间优秀成果一等奖, 故将此课题滚动到“十一五”省课题研究, 于2009年结题。

二、整体运作树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 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生长”进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整体运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组成特色教育领导小组, 提升管理品位, 把特色创建融入学校10年发展规划, 对特色创建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予以具体规划。

二是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1) 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的活动, 组织孔子教育思想研讨会, 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 (2) 研究特色教育业务, 构筑“书蕴读书工程”。我校二十多名教师参与省市课题研究, 十多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 有力地支持了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三是总体规划特色教育体系。让特色教育“生长”进学校教育, 我们从文化环境、教育渠道、特色活动、育人效果实行整体规划, 研究出了“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

三、文化特色显特色

建设与特色教育相适应校园文化,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校园精神文化以激励、励志为主调。每天晨读时间各班诵读《少年中国说》, 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诵《弟子规》培养学生儒雅气度和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自编自演《游子吟》《满江红》等作品让学生在愉悦中陶冶情操。亭廊文化、班级文化突出经典内容, 这些都促进了学生读经典、爱经典、用经典。

四、课程支撑固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多年的实践和努力, 基本上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两者有机整合。

1.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特色教育的依据, 是教育内容的稳定保障, 我们从《儿童经典诵读—历代诗歌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挑选出经典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编排教材, 经一年的实施后修改定稿。

2.刚性管理特色课程。我们将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 纳入检查、考核、总结及资料归档建设范围。

五、知行活动强特色

我们坚持以“经典诵读”知行活动为载体, 遵循“直面经典、形式多样、不求甚解、水到渠成”的原则, 在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活动中使师生的举止儒雅、端正, 真正实现以知养行, 以行孕知, 知行结合。

篇8: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一、营造国学环境, 让学生懂得感恩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懂得感恩是少年儿童必备的思想品质,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认为父母家人的关爱理所当然, 不懂得感恩, 更无从谈及孝顺, 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狭隘性格。而国学经典中包含许多感恩的故事、警句, 学校结合经典诵读营造国学环境,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墙面、楼梯拐角、阅览室等都是国学经典思想渗透的的主要阵地, 制作并张贴一些国学内容, 让孩子们时刻以国学经典文化思想提醒自己, 懂得感恩, 学会回报。我将国学经典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 根据《弟子规》中的“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等一些经典语句, 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挂图, 张贴在教室里, 让孩子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语言懂得感恩, 学会孝顺。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及环境的熏陶, 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惊喜地发现, 孩子长大了, 成熟了, 见到老师大老远都要打招呼, 回到家主动为父母端茶倒水。有时候单纯地说教, 不如将学生置身于育人的环境中, 当外部环境与学生的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才会真正触动身体最柔软的部分。

二、开展诵读活动, 让学生学会交往

小学生之间的交往非常简单, 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太明白友谊的真正意义, 玩得来就在一起, 玩不来就不在一起, 孩子们之间也常常容易出现小矛盾, 小纠纷。这些矛盾、纠纷虽小, 却加重了班主任德育管理任务。为此, 以诵读经典为源头, 引良好品质之活水, 启发同学团结友爱, 互谦互让, 学生通过参与诵读活动, 感受古代友人间的惺惺相惜, 逐步学会如何和同学交往。

利用低年级孩子爱玩游戏的特点,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古诗背诵”比赛, 每次比赛前孩子们都要互为小老师, 指出对方背诵错误的地方, 随着活动的逐步加深, 学生们之间产生的一些小隔阂, 小误会就迎刃而解了;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同学, 则组织“我喜欢的经典诗文”“古文大本营”等活动, 孩子们不仅比赛背诵经典诗文, 还要通过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把背诵的诗文变成一幅画或一段现代文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孩子们会写读书笔记了, 会赏析好词佳句了, 快乐的体验和丰富的积累让孩子们逐渐走向成熟。

三、汲取国学精髓, 让学生待人诚信

诚信乃立世之本,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 则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底线。让学生诵读经典, 学生接触的不仅是几本书, 认识的不仅是几句名言, 而是古人圣人贤士关于诚信的谆谆教诲, 他们诚信待人, 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论语》中孔子提出:“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 真不知道怎么能行。一方面提出了受人信任, 另一方面强调对人有信。教师组织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诵读, 并要求孩子们按照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们经常诵读的经典古籍, 其中很多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道理, 诚实做人, 诚信做事, 今天的孩子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品质, 将来才能肩负起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使命。

四、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养成习惯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 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而国学经典中“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可以教给学生惜时, “事虽小, 勿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苟私藏, 亲心伤。”可以让学生懂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占为己有。这些行为规范虽然零散, 但是滴水成源, 积土成山, 日积月累就能够成为一种优秀的品质, 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还指导孩子们活学活用, 如用经典诗文描述一处景物, 或发表一个观点, 虽然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是在点滴的应用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思想进步的痕迹。如提醒大家读书要讲究方法的时候, 有的孩子立刻就想到了“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经典语句。还有的孩子把这些经典诗文记录进了特殊的日记本里, 孩子在积累过程中, 对古诗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在不知不觉中以古人为榜样要求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诵读, 既激发了诵读兴趣, 又提高了背诵效率, 学生们文字积累多了, 习惯就养成了, 高雅的气质便自然地流淌出来。

篇9: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德育

21世纪, 祖国经济腾飞, 人民生活富足, 每一个中国人, 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为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曾记得在已经结束的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当看到毛笔字、太极拳、活字印刷等伟大发明再现, 看到演变过程中“和”字的傲然显现时, 我们每一位国人无不为之欢呼雀跃, 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到来了。东联现代中学也乘着这中华文化复兴的强大东风, 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国学教育, 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让优良品德深入人心, 让美好行为永驻校园。

清晨, 当你步入校园, 此起彼伏的琅琅书声便传入您的耳畔, 那是同学们诵读经典的声音。在这里, 每天早自习前是全校的读经课, 所有任课老师都指导学生把《弟子规》诵读一遍, 然后再开始上自习。同学们把《弟子规》熟记于心, 生活中常常被提醒, 用《弟子规》指导学生的生活, 也必将伴随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

走近了, 看到修文长廊的墙壁上, 镶嵌着图文并茂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有孝的故事:卧冰求鲤、尝粪忧心;有尊师重道的故事:程门立雪、张良拜师;有忠义的故事:精忠报国、管鲍之交等。抬起头来, 看到顶梁上镌刻着《弟子规》的经文, 真是步步莲花, 字字珠玉。我们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随时随地陶冶学生情操, 让学生沐浴在美好思想的春风里, 健康快乐, 茁壮成长。走进楼道里, 处处是教育学生给人以启迪, 发人深省的牌匾。其余教室里、办公室里各有特色的经典教育, 国学教育无处不在, 教我们努力, 催我们自新, 让我们“德日进, 过日少”。

再说课堂上, 每周一的德育课, 各班都大规模地开展感恩教育。首先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弘扬孝顺的美德。有的班级把家长请来一起上班会课, 学生忏悔曾对母亲的不孝之举, 曾让母亲伤心失望, 表示以后要做个好孩子, 为母亲为自己争气, 课堂上学生和家长抱头痛哭, 是感慨, 是喜悦, 是对往昔无限的遗憾, 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然后感恩老师, 感恩同学, 感恩一切帮助过, 甚至伤害过我的人, 感恩有生命的动物、植物, 感恩没有生命的桌椅板凳等等。通过这样的感恩教育, 学生减少了对周围人的冷漠和矛盾, 增加了一份互助友爱和恭敬。

国学课上, 以《弟子规》为课本, 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总纲, 开展了各有特色、直入心扉的情感道德教育。孝是基础, 也是主要内容, 详细地给学生讲解父母是如何辛劳地生育、养育我们的。把这些少有人讲, 但却十分重要的过程讲给他们, 再现他们小时没有记忆或是忘却了的那段时光, 让每个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 讲父母的付出, 忆父母的爱心, 激发学生对生我养我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时用真人实例, 把视而不见的父母之爱心和付出, 具体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许多学生大为震撼、深受感染, 始知这些关爱近在咫尺, 而曾经觉得理所应当, 感知自己真的是个不孝之子。回家后,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这么大的转变而欣慰。

2007年春天, 我校成立了“弟子规学习中心”, 带动和指导全校的《弟子规》学习, 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越来越浓。老师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教给他们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和方法, 孩子们也很愿意来东联学习。更重要的是来东联可以感受到一种轻松、安静、庄严、恭敬、祥和的气氛, 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 受益无穷。尤其是对每个班所谓的差生, 集中到弟子规学习中心, 用加倍的爱心教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世, 恪守孝悌忠信、仁义礼智, 通过十几个课时伦理大道的讲解, 许多孩子都有很好的变化。其中一个女生, 通过教育学习, 妈妈反馈女儿懂得了许多, 给父母倒洗脚水, 妈妈生病还要背妈妈回家, 爸爸高兴地说“这课上好了”, 老师反映最近数学开始好好学习, 确实有了进步。

目前全校学生都在学习国学的基础课程《弟子规》, 初二上《三字经》, 初三上《论语》和《大学》。我校学生学习各种经典, 目的不单单是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更主要的是转化气质和涵养。现在学习《弟子规》, 我们很注重落实, 例如《弟子规》说:“凡是人, 皆须爱”, 不但对人, 对周围的物、对生存的环境都要有颗爱心。我们成立了志愿者队伍, 净化校园, 每天早晨课程结束后, 老师带领志愿者捡校园的废纸和垃圾, 用行动告诉周围的每一个师生, 不要乱扔垃圾, 捡起脚下的废纸, 爱护我们的环境。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减少了,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要一直坚持做下去, 实现净化心灵美化环境, 从每一个人做起的目标教育。

上一篇:2018年春表优校长讲话稿下一篇:住院病人家属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