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I 中的一些规范网页设计

2024-04-23

URI 中的一些规范网页设计(精选7篇)

篇1:URI 中的一些规范网页设计

2000年山西省总取水量665816万m3,其中取地表水278470万m3,占总取水量的41.8%;取地下水387346万m3,占取水总量58.2%。地下水开采量中泉口提引水量44568万m3,占地下水开采总量的11.4%。

建国以来,各有关部门建立、查明的各类重点水源地约54个。按供水规模分类:特大型水源地(大于15万m3/d)16个,大型水源地(5~15万m3/d)11个,中型水源地(1~5万m3/d)27个;按含水介质分类:孔隙水水源地23个,裂隙水水源地2个,岩溶水水源地29个。可开采量合计207114万m3/a,投产37个,多年平均开采量为76490万m3/a,2000年开采量为86142万m3/a。

其中各地市孔隙水、岩溶水的开发利用量、开采系数见表1。可以看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孔隙水、岩溶水水源在山西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而合理有效的进行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显得更为重要。

2 岩溶水水源饮用水保护区划分

2.1 山西独特的水煤结构体系

山西岩溶水含水介质主要为网络状溶隙,运移其中的地下水以层流为主,多沿断裂带、河谷、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界面发育,是岩溶地下水运移的主要通道和富集场所。一般情况下,在裸露的岩溶地区,地下水多属潜水;在覆盖或埋藏型地区,储水构造为单斜和向斜层时为承压岩溶水;在补给径流区一般呈潜水或微压水;排泄区为承压水。

山西岩溶水井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一般为第四系松散层、石炭系含煤岩系、奥陶系灰岩、泥灰岩等,即由海陆交互相的太原组、以陆相为主的山西组煤系地层与下伏奥陶系岩溶水组成了独特的水煤结构体系。以山西某城市供水水源为例,开采奥陶系岩溶水,其主要地层剖面见表2。

其中,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位埋深约60m,为承压水;石炭系裂隙岩溶水水位埋深约280m,为承压水;奥陶系岩溶水水位埋深约306m,为承压水。

2.2 不同参考划分的多样化结果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以下简称《规范》)[1]要求,岩溶承压水型水源保护区划分要按上部潜水含水层划分一级保护区,划定方法根据上部潜水的含水层介质类型,参考对应介质类型的一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但地层剖面上,上部具有数十米隔水层,松散层含水层为承压水,即无供水意义上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其下是石炭系裂隙岩溶水含水层,并已进行止水,亦为承压水。此时,保护区该如何划分?山西目前的划分结果多种多样,保护区半径主要结果有:参考卫生防护带划分为30~50m;根据上部松散层含水岩性,参考保护区范围经验值划分为200m;由于岩层渗透性、地下水流速的不可预测性较大,保护范围的确定比较困难,因而根据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将整个集水区均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划分为数千米。这种状况反映出:(1)划分结果彰显混乱;(2)能否既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又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值得商榷。

2.3 垂向上的保护措施在水煤结构体系中尤为重要

《规范》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定义为:国家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1]。同时指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地表区域”。但是,独特的水煤结构体系,使岩溶水极易受到人类工程建设及资源开发活动的影响。在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取水深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人们在深井施工采排奥陶系岩溶水过程中,遇到上部劣质水的情况越来越多。天然条件下,由于石炭系、奥陶系峰峰组底部隔水层的存在,两者与奥陶系下统上、下马家沟组含水层基本无水力联系,但随着在凿井过程中,未止水或止水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人为促使上下含水层中水质优劣不同的地下水直接发生水力联系,使岩溶水水质受到污染。许多煤矿区岩溶水水质类型已发生转型、水质恶化已多少证明了这一点。即污染不仅来源于地面,而且来源于人类活动使垂向上水质优劣不同的地下水直接发生水力联系。因此,对于具有独特水煤结构体系的岩溶水水源,仅在地面划分保护区、而未提出垂向上的保护措施显然是不完善的。

3 一级保护区范围小于水源地范围时表现出来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对地下水水源地的定义为:简称水源地,对城镇或工农业供水具有价值的已集中开采和可能集中开采地下水资源的地段[2]。它具有一定的开采规模,必需的水位、出水量、水质等设计要求,并以一定的地段范围为基础。生产实际中这个“地段”或水源地范围多以满足一定的允许开采量条件下以开采井群抽后可能形成的降落漏斗范围而划分。然而一般情况下,水源地范围远大于一级保护区所划定的范围,在承压水不划分二级保护区,而以上部潜水划分一级保护区的情况下,在同一水源地范围内常常出现零星岛状(井间距大于一级保护区半径的2倍时)的一级保护区。(1)因为只划分了一级保护区,根据保护区划分相关规定要求,一级保护区内不可以设立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那么一级保护区之外而在水源范围内能否新建设立符合环保产业政策的厂矿企业等建设项目?这种情况下能否达到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对于一级保护区之外而在水源范围的现有企业应如何处理?(2)《规范》在一些情况下,实际上是保护了取水设施周围部分地段的环境质量,而不是水源地环境质量。

4 地下水水力性质的转化对保护区划分的影响

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下降,成井初期的承压水含水层转变为潜水含水层现象比比皆是。《规范》提到潜水饮用水水源地应分别划定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承压水饮用水水源地一般情况下只划定一级保护区。如此不考虑水文地质结构、不考虑与相邻弱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可能的水力性质的转化,仅简单的以水力性质来决定是否划分二级保护区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如:山西怀仁赵庄水源地,成井初期以中层承压水为开采目的层,以3#井地层资料为例,埋深小于40.5 m、41.3~47.0 m处存在两层较稳定的相对隔水层。

根据《规范》要求,水源地应分别划定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因此,报告编制单位对该水源地划分了半径为100m的一级保护区、半径为1000m的二级保护区。然而从成井初期至今,除水位下降、出水量减少外,含水层地质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即虽然为潜水,但其上部存在着相对稳定的隔水层,此时按潜水划分保护区并不符合含水层地质结构实际,因而建议仅划分一级保护区,并探讨以含水层地质结构实际,代替以水力性质决定保护区划分方法的合理性。

5 按渗透系数或含水层类型结合渗透系数的方法确定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经验值

仅以不同含水层类型来区分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经验值明显是不完善的。如怀仁县自来水公司水源地,含水层10~12层,岩性主要为粗砂,其次为中砂、细砂。井深161~180m,降深30~35m,单井涌水量25~30m3/h,渗透系数1.2~3.6 m/d。报告编制单位在根据经验值确定二级保护区半径时,含水层类型选择粗砂,二级保护区半径择小值1000 m。但若根据抽水试验结果,渗透系数1.2~3.6 m/d,反映的应是粉细砂的水动力特征,此时对应的二级保护区半径择小值仅300 m。原因在于虽然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粗砂,但由于沉积成因等因素影响,地下水径流并未表现出相应的水动力特征,建议探讨按渗透系数或含水层类型结合渗透系数的方法确定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的经验值。

6 结论与建议

(1)对于具有独特水煤结构体系的岩溶水水源,污染不仅来源于地面,而且来源于人类活动使垂向上水质优劣不同的地下水直接发生水力联系,仅在地面划分保护区、未提出垂向上的保护措施是不完善的。

(2)一般情况下,水源地范围远大于一级保护区所划定的范围,当仅划分一级保护区时,实际上是保护了取水设施周围部分地段的环境质量,而不是水源地的环境质量。

(3)当含水层水力性质发生转化时,不考虑水文地质结构,仅简单的以水力性质来决定是否划分二级保护区的方法值得商榷。

(4)不考虑相应的水动力特征,仅以不同含水层类型来区分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经验值明显是不完善的。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可能起草、发布适合地下水赋存特点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规范,重新划分水源地保护区,若发现以前的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尽可能保证水源地的环境质量,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摘要:本文根据地下水赋存特点,提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中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的不足之处。建议尽可能起草、发布适合地下水赋存特点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尽可能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关键词: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篇2:建筑色彩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建筑色彩 色彩设计 个性化

0 引言

色彩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极其活跃、极富表情的造型元素。它不仅满足人们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同时还是审美和精神功能的载体。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建筑色彩也不例外。它的选择与运用,必须适应心理、生理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和建筑的结构特点。建筑色彩的使用越来越复杂,它的作用和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和丰富。建筑用色须既符合特定类型工业建筑的风格定位,又能够如实地反应结构体系,使支撑体和被支撑体的结构关系按照力的传递过程得到清晰地表达,实现力与美的和谐统一,同时利用色彩的视觉感受来调整建筑形体。因此,色彩设计应更为人性化,建筑的外部色彩相对于建筑形体,更少受到内部工艺流程的限制,色彩设计具有较大的创作空间,其与形态设计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1 建筑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环境质量中的重要因素,它有象征、装饰、标志等功能。我们完全可通过色彩的搭配、调和,为人们创造舒适的色彩环境。建筑材料的固有色和肌理的运用,除了经济、物质的考虑以外,还取决于建筑师的审美观点和情感因素,于是建筑便具有了不同的色彩效果。以往,不论是在论述建筑色彩的文章里,还是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里,均认为城市建筑色彩首先应该统一和谐,建筑师在考虑建筑色彩配置方案时,往往更多要照顾到业主乃至大众的审美口味。而我以为,应该尊重传统,但是更要突破传统,创新发展。现代城市特别是现代化大都市,其建筑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应该体现出千变万化的风格及色彩倾向。

2 建筑色彩要有个性和变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运用现代工业材料比较多,施工技术较发达,使建筑及整个城市色彩规划的多样化成为可能。由于人们对建筑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会长期满足于一种或者几种单调的建筑色调,高科技给人带来的个性自由将毫无遗漏地体现在文明的大都市里。新兴的城市应有体现自己个性的色彩,并且现代建筑颜色应该呼唤丰富多彩。例如,重庆由于地势和天气的原因,城市较多时间处于灰蒙蒙的色光状态之中,需要亮丽多彩的色彩来振奋人们的视知觉。新建成的横跨嘉陵江的渝澳大桥,鲜亮巨大的蓝、白色桥柱在宽阔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漂亮醒目。

3 建筑色彩的几点探讨

3.1 色彩的意义和功能 建筑色彩的出现不全是为了美观,在文化发展的早期,一切都附着于社会体制中,更多的是表达象征的意义。比如古中国的建筑色彩里朱红色就象征着富贵与权势。在象征意义之外,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功能。殷周时期发明白灰,乃因土墙需要掩护之故,同样地,木材上加油漆可以避免雨水渗漏,以维持木材寿命,瓦面上釉,同样可以保护瓦质,不必很快更换。这些早期的简单功能,可视为人工色。越到后来,技术越进步,色彩应用越普及。因此,由于功能上的需要,也渐渐把早期的象征性色彩,发展为美观的建筑色彩。

3.2 色彩的情感 色彩是设计中的重要语言和因素,也是设计心理学功能表现的突出方面。设计者总要找到一种与自己内心情感力的结构相一致的表现形式,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设计作品将情感转化为可视的形式。在设计中巧妙地应用色彩感情的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暗示作用,更能引起大众的广泛注意和兴趣,容易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并显现出一种认识的主动、积极的心理活动。色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基本的规律与属性。色彩感受虽然因人而异,这一过程却具有共性的一面。受众的审美倾向所具有的差异性,与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个性因素有关,也决定了他们对色彩的好恶评价。当人们对色彩的体会和认识掺入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后,色彩就变得富有人性和情调了,随之也成为了一定的象征。

3.3 色彩的表达 色彩是一种感情符号,也是一种旋律。作为设计者表达创意的重要手段,色彩是传达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所引进的联想和感情,直接关系到环境气氛的创造。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建筑环境中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室内色彩的使用,需要考虑到适当的阳光作用,阳光充足的地方多使用冷色调,以降低明度,光线不足的地方多使用暖色调以增强亲切的温暖感。色彩的表达离不开建筑装饰材料。通常人们认为只要按漂亮的色彩效果图施工就可以做出好的居住环境,却不知道人的视觉对于单纯色彩与材料固有的色彩之间的感受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材料的色彩感受包含材料的质感与肌理,而单纯的色彩就不具备。另外材料的使用必需考虑自身的强度、耐磨、经久和物理性能,以及触摸性能,这就使得材料的色彩设计远远难于纸面的色彩设计。

4 色彩设计对于工业建筑的意义

4.1 建筑功能方面 色彩构成在工业建筑中的运用首先表现在功能分区上,大、中型企业的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建筑物和构筑物项目比较多,在合理布置总平面的同时,可以应用色彩作为功能分区的标志,这一做法被称为色彩功能分区。例如,在我国某钢铁厂的设计中,不同的区域、屋顶、外墙以及内部的天花、隔断、门窗都分别来用了不同的的色彩,方法简便,效果良好。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还经常被用于工业建筑的某些局部做重点处理,象入口、楼梯、门、栏杆,以及管道、电气母线、吊车司机室、吊钩、消防设施和危险区域等等,使它们与基本色调产生对比,发挥色彩的标志作用,从而吸引视线的注意或强调危险提醒戒备,以上处理手法在工业建筑设计当中已得到广泛地运用。色彩调节技术在工业建筑领域中不仅促进了整个工厂的统一协调、美化了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达到创造良好、舒适的劳动作业环境,保证安全,提高劳动率的目的。在现代化工业企业当中,由于各种管道不断增加,用简单明了的标志涂色帮助工作人员识别管道系统就非常重要。根据管道内部物体的品种,可以在其表面涂不同颜色。例如,通常情况下,水为蓝色;蒸汽为暗红色;空气为白色;煤气为黄色;酸或碱为紫色;油为暗黄红色;电为淡黄红色。当室外管道大面积施加标志涂色而无损正常工作时,可采用大面积施色的方法,将大量集中的管道用强烈的标志色与浅淡的环境色、背景色有规律地组合,获得对比协调,形成生动而有情趣的环境气氛。工业建筑生产空间的室内色彩设计能直接作用于工人的视觉和心理,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长期在其中工作的人员和心理状况,须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重视。生产空间恰当的舒适度不仅会间接地提高生产效率,更体现着工业建筑对人的关怀。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心理学、生理学、色彩学、设计学等多种学科,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需要进行更深入细致地研究。

4.2 建筑造型方面 色彩具有多种造型功能,运用色彩可以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对建筑进行美化和再创造,对于形体上的不足之处可通过色彩进行适当地调节,从形状大小、纹理质感、比例尺度、位置方向以及空间感等多方面均可加以调节。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其大部分投资将会用于生产设备和外部维护结构,运用色彩构成的方法进行造型,不会造成多余的空间浪费,也不会带来结构问题,操作简便。因此,它是相对经济而简便的造型方法。如上所述的管道涂色就在工业建筑色彩构图中起到了日益突出的作用,成为建筑色彩及建筑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肖毅.建筑色彩的几点探讨[J].建筑设计.2005.3.

[2]梁安邦.建筑色彩与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1996.1.

篇3:设计及设计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探讨

目前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正在越来越多元化, 几乎每个综合性高校都有艺术设计专业, 并且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而国内的教育现状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一些基础的知识, 而不是真正的深入民间考察探讨或者是深入作品的最后的某些成品的环节, 造成学生与社会生产相脱节, 设计出的作品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成为空洞的、没有实际内涵的作品。正确面对这些的现实, 找出正确并适合的方法, 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不断的进步。以包装设计为例, 有非常多的问题容易在后期的打版、印刷制作、纸盒或器皿成型中体现出来, 稍微的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偏差。而民间的艺术元素是一个不容易被运用而如果运用得当会非常有效果的一种设计元素, 有很强的设计价值。想要真正的将民间艺术元素很好的运用到设计作品中, 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实地进行考察, 将当地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风民俗了解透彻, 才能够体现出当地民间艺术创作的真正内涵, 并将其的设计意义发挥到最大、最好的效果。

一、国内高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1. 学设计的学生开始超过学纯美术的学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能缺少设计, 广告、工业、包装、环境、园林等等, 设计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对的, 设计人才开始大大的被需求,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 各大高校开始扩招艺术设计专业, 而相对的减少美术学专业, 这个和社会的需求是分不开的。一个普通人的家中可能不需要挂一幅有审美水平的油画或国画, 但是他们的家中一定有着艺术设计的影子, 无论是家电, 还是装修, 甚至他们买的产品都是通过一定渠道的广告媒介, 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的范畴。这也就催生了艺术设计生源要超过美术学的现象。

2. 设计教学模式单一, 缺少实践教学

不少关于国内艺术教育及高校艺术专业设置的文章, 有相当一部分的作者认为我国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缺乏实践性, 应该“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 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仅仅是最基本的知识。现在高校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并不合理, 课程多, 而每个课程所分配到的课时很少, 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传授重点及难点, 实践的课程更无法保证, 限制学生全方面走向社会。很多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根本无法适应。因为他们仅仅停留在了学校的课本上。

二、以包装设计为例简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包装在某种程度上是广告设计的一个小分支, 他除了保护和运输作用以外, 最重要的就是促销作用。包装是介于产品和消费者之间最直接的媒介, 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直接接触的便是其包装, 所以包装的好坏及美丑可以说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包装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分为“包”和“装”, 也就是包装设计中的外结构设计及包装平面的视觉传达设计。

1. 结构设计

现在的互联网网络发达, 能够提供给我们大量的信息。纸盒结构包装在网络上可以轻易的找到。但是这仅仅是前任设计者留下的设计产品, 如何能够开创出新型的纸盒结构设计, 是一个包装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实地的参与市场考察, 详细的了解产品的性能和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 做出符合以上罗列的种种条件的设计。而顺利的完成这些, 光坐在工作室里闭门设计是不可能完成的, 不去实地的参考并且亲身的实验, 就不能亲身体验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状态。

除了亲身的体验消费者的感受之外, 还必须将做出的设计作品反复的进行实验, 反复的进行折叠、黏贴等工序的实验后, 才能了解设计的弊端, 在设计草图中及时的改正和完善, 才能把最终的设计作品送入印刷厂进行成品出厂, 流入市场。这样做既能保证作品的成功又能节约资源及成本。这些细节是光坐在工作室里靠想象是不可能完成的。

2. 外包装装潢设计

包装的外装潢设计除了有以上提到的一些问题之外, 还存在印刷色彩及出血线等问题。我们都知道每个显示器及打印机对色彩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学生在设计图纸时运用了搭配很好的色彩, 从显示器上看整体效果非常不错, 然而打印出来的效果却是截然相反。学生经常责怪打印的不好, 教师也通常会原谅这种情况。然而如果发生在真实的设计案例中, 这样的情况就不能够被原谅。所以学生们深入印刷机构, 对色彩的印刷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 对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和搭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要了解印刷的基本知识及流程, 才能够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3. 市场调查的重要性

想让一个包装好看并不难, 任何一个有审美能力的设计师都能做到, 但是想让一个包装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跳出来, 就非常的难。拿芬必得品牌为例。在一大堆的药品货架上, 清一色的都是以蓝色或者绿色为主的包装, 而橙色包装的芬必得能够轻而易举的从这些包装中脱颖而出, 这真是一个包装促销的绝好案例。从此案例可见, 包装设计的前期市场调查, 了解竞争对手及消费群体的具体情况, 是非常必要的。

三、民间美术的设计运用

如果在一个设计作品中需要运用到民间艺术元素, 那么, 对这些元素的发展历史、当地风土人情的考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一个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有部分学者认为, 民间美术作品已经脱离了单单表现现实生活情景的时代, 不再来源于现实生活, 而是一些作者自己的意念及主观臆测。我认为这个观点稍嫌片面。在古代, 人们把一天的劳作用剪纸或绘画等方式描绘和记录下来, 这种艺术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的。而随着现在民间艺术的发展, 艺术形式、表达方法越来越多种多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艺术审美的提高, 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新的技法, 并对作品赋予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说明了民间艺术创作都是基于一种生活的来源。

学生们在利用一些民间艺术做设计作品时, 往往只是模仿某些艺术风格, 而不能很好的体现内容, 民间艺术往往有很深的深层含义。比如, 在民间艺术作品中, 很少出现残缺的画面, 我认为其实这也是和民间的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分不开的。既然是美好的向往, “残缺”往往是不吉利和不被提倡的。只有完整完美的构图才能够体现人们要求充实、富裕、圆满的初衷。我在做纸雕研究的时候考察了当地农民的创作过程, 他们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对身边物品的感知, 和对未来生活丰收景象的憧憬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这都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实际考察的来

对高师院校琵琶教学过程中的若干思考

吕波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本文提出了高师院校琵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综合分析。鉴此, 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高师院校;琵琶教学;课程体系

自20世纪初期以来,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应教育部要求针对音乐类师范学生开设除钢琴以外的第二乐器, 琵琶这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乐器也成为音乐师范类专业学生所热衷的选择, 这不仅全面培养了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琵琶自身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许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始把琵琶纳入了系统教学轨道, 培养出许多具备综合能力的音乐师范生, 同时也为中国民族器乐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发展至今,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自建国以来, 除了高等音乐院校开设琵琶课程外, 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琵琶专业, 但课程设置单一, 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宜。例如:琵琶作为一门第二乐器要求学生掌握, 需要理论知识、音乐欣赏、中国传统乐理等理论学科来支撑, 而有些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师资、教学设备等等原因很难设置全面完善的课程。现有培养方案的制定未能很好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课程设置中自身特色突出不够, 特色专业生存的土壤非常脆弱。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颁布以来, 基础音乐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而以培养基础音乐教师为己任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应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加快发展脚步、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具笔者抽样调查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了解到,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采用的是分科设置, 这种方法在形成严谨的学科内部逻辑体系、和专业化的同时, 忽略了与其他课程或学科之间的联系, 造成了理论与实际, 技能与文化的分离, 学与教的脱节, 使学生常常不能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 不能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 有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民族器乐了解甚少, 以至于盲目的选择琵琶为第二乐器, 造成基础不同步, 为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

其次, 高师开设的琵琶专业也仅仅是作为学生的选修课, 相对于其他民族乐器, 琵琶较难掌握, 而琵琶作为选修课开设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乐器, 最终选修课也形同摆设, 出现了基础音乐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

二、教学模式陈旧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陈旧具体体现在琵琶教学上。一是大部分的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忽视了对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的阐释, 以及对音乐的深层的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的培养, 使学生对所学乐器的历史、文化、风格与流派以及制作原理等都不太了解, 对中国民族器乐的教学研究不透彻, 对乐队的配置与排练不熟悉, 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与之相关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使高等院校的琵琶教学成为了“悬浮在表层的纯技术性操作”。1二是在高师开设的琵琶专业教学中, 缺乏对学生伴奏、合奏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这样也导致学生将来的结果, 是第一手资料, 非常真实且珍贵。而如果不参加实地考察, 仅仅是依靠自己平时的一些耳闻及民间的一些流传, 是不能做出真正的符合实际的研究及设计的。

从事音乐教育时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三是在普遍的琵琶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很少能够主动地将与中国民族器乐课程有着内在关联的音乐史、曲式、美学等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 从而使学生存在着的学科之间知识严重割裂的现象。总体来说,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 其教学方法是单一的“口传心授”式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师生之间是一种近似于“师傅带徒弟”式的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虽能体现“因材施教”特点, 但同时也暴露出所培养的是视野狭窄、机械守旧和知识单一的学生。

三、教材建设的缺乏和使用的盲目

高等师范类院校的琵琶专业作为学生掌握的第二乐器, 需要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曲目, 但程度又不易过高, 一些程度高、专业技巧难的曲目应作为学生欣赏和熟知的范畴, 这样适合音乐类师范生学习的琵琶教材便显得匮乏, 这样造成教师也是普遍按照曲目的难易程度来进行相对随意的选择教材, 而“教”和学生的“学”均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材使用上有的则是无章可循。

四、问题成因综合分析

近百年来, 我国音乐教育一直是以西方音乐教育模式为标杆, 这就使中国音乐教育逐渐远离和淡忘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随着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快, 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 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千百年来所流传文化的受到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洗礼, 许多传统音乐趋于逐渐消亡之中,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也因此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而显得毫无生气, 从而使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后期发展呈现滞后现象。形成了中国民族器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配角”地位, 造成了中国民族器乐课程教育严重滞后的现状。社会转型是导致中国民族器乐教育滞后的起因之一。

其次, 教育模式化是导致中国民族器乐教育严重滞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初期, 为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快速培养技术型、专业型的专门建设人才,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大多数学生只会钢琴与声乐, 而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传统乐器了解甚少。

现在, 我国又面临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交融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 我们必须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琵琶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性的建构和调整, 使之与基础音乐教育形成同轨的良性运行机制, 以促进琵琶的教学朝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注释:

1.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参考文献:

1.关继文.《音乐教育研究成果的形态、功能及其转化》《中国音乐》2003年第2期

2.康建东.《音乐教育目标系统阐释》.《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3.黑连仲.《谈琵琶教学的整体意识》.《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谭伟民, 间美术创作特点[J], 今日科苑, 2009.12

[2]海晓龙关于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的几种趋势[J], 装饰, 2010.06

篇4:住宅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阳台雨水;坐便器排水口;同层排水;PP-R管;商业服务网点;噪声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1-001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住宅小区不断涌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在购买住宅时,除了关注住宅的面积、楼层、平面布置等因素外,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住宅设备上。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本人在住宅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浅谈住宅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1阳台雨水立管散流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第4.9.12条规定阳台雨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为了满足规范要求,往往设计成阳台雨水管落水至地面散流,但是实际生活中有些住户将阳台改装为厨房或将洗衣机排水接至阳台地漏,结果造成生活废水从雨水管排出。雨水落水管外排生活废水造成地面污染,降低了小区生活环境质量。本人认为规范之所以要求间接排水是为了防止阳台地面泛臭,所以阳台地漏在设计时可选用直通式地漏下设存水弯,然后将排出管接入室外排水井,这样设计既满足了规范,也不会造成地面污染。

2坐便器排水口位置

目前社会中住宅开发商考虑中高档住宅住户多讲究室内装饰个性,往往推出户内厨房、卫生间基本不装修的“毛坯房”,厨房、卫生间防水层上管道甩口较多。这样看似给设计者减少了工作量,比如图纸中设计师可能就不会注明洁具间距,而这样一来施工人员在施工时预留下水口就比较随意。若是排水口偏向中间甩口,就会导致住户无法安装淋浴房;甩口距墙面距离太近,选择坐便器时就很费周折。所以设计时还是应注明各种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减少因管口修改而影响楼下住户并产生楼板防水隐患。综合多个厂家的产品样本,考虑照顾大部分常用款式坐便器,排水口距墙面的距离宜为305 mm,考虑装修前的墙面的距离宜为340 mm,住户普遍反映较好。另外,设计师应特别交待外露敞口均需用木塞、麻丝封紧,以防土建交叉施工中大量砂浆碎石和垃圾杂物落入管内。

3同层排水

住宅小区不是公共建筑,各个住户讲求独立性,然而由于厨房、卫生间漏水引起上下层邻居间纠纷的现象很多,漏水的主要原因在于排水横管敷设于楼板下,居民装修时破坏管道及防水层。因此,厨房、卫生间应优先选择设计成同层排水。

厨房排水管道设置,厨房内不设地漏,洗涤池排水支管直接在本户的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由于厨房地面一般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内地漏的设置已无实际意义,反而适得其反,由于地漏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由地漏进入厨房内。因此可采取取消厨房地漏的设计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卫生间同层排水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一是采用垫层式,即垫高卫生间地面;二是采用墙排水方式;三是采用降板式,即卫生间楼板下沉方式。垫层式同层排水一般用于住户对卫生间的改造。墙排式同层排水是在卫生洁具后方做一堵衬墙,形成200 mm左右宽的布置管道专用空间,排水支管不穿楼板而在衬墙内敷设,在本层内与排水立管相连接。这种方式要求卫生间尺寸较宽松,别墅型住宅可以选择。降板式同层排水是将卫生间的楼板下沉350 mm~400 mm,将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内,防水层设在管道下方,发生堵塞及漏水均在本层解决。为了减少下沉空间,可以选用后排水坐便器及多通道地漏,卫生间吊顶后的高度能保证2.40 m左右。

4PP-R管给水管

PP-R给水管水力条件较好,连接安装方便,使用年限较长,价格适中,因此,设计人员在住宅室内给水管材选用上绝大部分采用为PP-R管道,但是该管材在热熔连接时,对操作技术、设备均有较高要求,操作不当就会发生热熔缩径现象,造成管道水头损失急剧增加,如果住户是在供水分区的中下层,那么实际出水影响不大,但若住户是在分区的最上层,用水高峰期就会导致用户家中水压降低,流量减少,不能正常使用,也就是设计水压与实际水压有了出入。因而在进行管道水力损失计算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设计说明条文中应强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有条件的新建小区住宅在水表安装之前可采用水力检测技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以免后续纷争。

5商业服务网点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房地产业的发展,单纯的住宅已很少见,集底部商业上面住宅于一体的楼房被大量开发,高层住宅楼下设置商业功能,是属于底部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普通住宅还是商住楼,设计师在进行住宅消防设计时如何给建筑物定性,将直接决定消防给水设计的内容和做法。

哪些建筑是属于设置了商业服务网点的普通高层住宅呢?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以下简称“高规”)2.0.17条,商业服务网点指住宅底部(地上)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用房。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大于300 m2,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50 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0 h且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他用房完全分隔,该用房和住宅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分别独立设置。该术语有条件地放宽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的消防设置标准;控制了商业服务网点面积,减少火灾危险;强调分隔和不同的安全出口,增加防火安全度。但是对于这条术语存在不同理解:首先,300 m2是指总面积,还是指防火间隔内的面积,其次,商业服务网点除住宅底部外是否还包括商住楼、综合楼和办公楼的底部。本人理解术语“高规”2.017条商业服务网点“建筑面积不大于300 m2”的规定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第2.014条规定相同,指防火间隔内的面积,而商业服务网点只指住宅底部(地上)设置的网点,不包括商住楼、综合楼、办公楼底部设置的商业服务网点。

综上可以看出:①商业服务网点仅指住宅底部设的小型商业服务用房,而不包括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等建筑;②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超过的不在此列;③该用房指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不在此列;④防火间隔建筑面积不小于300 m2,而总面积未予限定;⑤该小型商业服务网点与住宅和其他用房完全分隔,并且与住宅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也分别独立设置,以防火灾蔓延危及住宅中居民的安全。

6排水管道噪声

当前,住户对住宅建筑中排水管道噪声问题的反映时有发生,尤其是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排水管道。可是排水管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噪声难免,且受管道材质影响。那么作为设计者就要尽量让噪音降到最低,降噪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低噪声管材,如芯层发泡管、空壁管、螺旋管、芯层发泡螺旋管和空壁螺旋管;另一种是将管道暗装在管井、管槽内。如条件限制达不到时,明装管道应避免靠近卧室。卫生器具布置时要尽量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总之,建筑排水管的降噪除了与排水管材管件的构造形式、管材材质直接相关外,还与排水管道系统的布设、卫生洁具的性能有关。在工程中如何选用管材,选用哪种管材能降低建筑排水管道系统的噪声,还有待同行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7结束语

随着建筑设计标准的不断提高,给排水设计方案有待进一步探讨,进一步优化,本文谈的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和认识,敬请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指正。

参考文献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045-95)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Domestic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Issues

Hu Yanq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residenti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omprehensive study with colleagues raised.

篇5:分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目前, 住宅设计大量选用模数化配电箱, 其中大部分型号是PZ30, 但PZ30是不应该在住宅中使用的。因为, PZ30和PZ20是同时开发的两个系列, 分别按两种使用场合设计的, PZ20按非熟练人员场合设计, 主要用于家庭和类似场所;PZ30则按熟练人员使用设计, 主要用于工业场所。在英国, PZ20应符合BS5486-13, PZ30应符合BS5486-12。在BS5486-13非熟练人员用的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标准中, 强调单相电路和结构上要设有各种保护和防护, 如主开关为隔离开关, 主开关应设有端子外罩, 以便开关在断开位置时, 安装载有电压的端子。电器间的联接线上, 应设有障板, 用来防止无意识的直接接触, 同时外壳中还设有挡板, 用以挡住接近时可能出现的直接接触, 并对电器元件的电弧起防护作用。至于工业用的PZ30, 结构上相应要简单得多。另外, PZ20的污染等级必须满足2级, 而安装类别 (过电压级别) 为Ⅲ类;PZ30污染等级必须满足3级, 安装类别为Ⅱ类。因此, 只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足够, 很多三相系统PZ20能代替PZ30系列。由此可见, PZ30不应在住宅中使用。

2 导线的敷设保护及灯座的选择

某些旧住宅在进行配电改造设计时, 采用直敷布线, 当导线垂直敷设时, 未经任何保护就进入距地1.4m的明装照明开关, 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的第5.2.1条第3款“当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时, 应穿管保护”的规定。暗敷线路按最近路线敷设时, 由于住宅的面层比较薄, 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线分线, 在住户铺设木地板时, 往往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 造成电气不安全和使用的不方便。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于地面敷设, 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因为管线交叉可以在墙缝中解决, 而照明线路则在墙的拐弯处利用接线盒进行分线。非顶棚灯的接线盒的住户也可根据《住宅使用说明书》中的配电平面图, 了解进入灯具线路的具体方向和位置, 从而避免在铺设木地板时将管线打断。

由于住户搬进住宅后一般会装修, 为避免浪费, 只在灯位处布置灯座。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对于家庭来说, 紧凑型荧光灯是取代白炽灯的最好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卡口灯座在更换光源时, 稍不注意, 就会电着人, 加之紧凑型荧光灯的灯头是螺口, 不能用卡口灯座, 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应选用螺口灯座, 以确保住户使用安全和方便住户更换光源。

3 住宅中电气安全特殊场所安装的注意事项

(1) 配电箱与浴室不应共用一个墙体。因为配电箱所在墙的另一面, 往往是浴室的0、1和2区, 住户在洗澡时, 水分会渗透墙体而进入配电箱内, 从而造成电气事故。另外采用国际电工标准 (IEC) 规定, 由西门子出版的《电气安装技术》一书的第963页规定:“区域0、1和2除了为区域1和2中的固定安装电器敷设深入墙内不超过5cm的导线外, 不得在墙灰底部和墙灰中以及护墙板的后面敷设导线。”根据笔者的理解, 此条规定0、1和2区所在墙的另一面不能敷设导线, 那就更不能布置配电箱了。

另外, 配电箱与浴室共用一个墙体, 就会有其他房间的线路经过浴室内的0、1、2和3区, 而这样又违背了《民规》14.8.2.8条“在0、1及2区内, 不允许非本区的配电线路通过;也不允许在该区内装设接线盒”的规定。而《电气安装技术》的第963页的规定更加严格:“区域0、1、2和3区不允许有通向其他房间或地段的作馈电用的电缆和电线, ”第965页则写着“从安全角度考虑, 这一规定原则上应适应装有浴缸或淋浴装置的整个浴室。”

(2) 《民规》14.8.2.9条规定“0、1和2区内, 严禁装设开关设备及辅助设备。”但有些设计中, 将插座布置在浴室内的1区和2区里, 虽然插座为防水型的, 也不符合安全操作。

(3) 很多住宅设计的电气线路采用钢管保护, 在浴室里也是一样, 对于这一点, 《民规》没有任何规定。但是IEC标准却要求进入浴室的电气线路应具备双重绝缘, 即导线应穿塑料管敷设而不应穿钢管敷设, 即便住宅内线路都穿钢管敷设, 进入浴室也应加穿塑料保护管, 这样既可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还可避免穿线钢管引入不应有的电压。《电气安装技术》第964页规定导线“敷设在非金属管道中。”

4 设计时应注意的规程规范及一些技术要求

在《住宅设计规范》6.5.2条第7款:“每栋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 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其条文说明为:“接地电弧短路是常见多发的电气火灾起因, 但电弧短路的电流小, 一般的断路器和熔断器不能或不能及时切断电源, 而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对电弧短路电流有很高的动作灵敏性, 能及时切断电源, 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从条文说明中可以看出, 该条规范主要是针对接地电弧短路引发电气火灾事故的规定, 必须遵守。

对于架空进线时进户处采取防高电位侵入的技术措施, 从目前看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在进户处设置SPD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项应用技术, 在很多建筑类刊物中都有相关的论述。

电涌保护器能有效地防止高电位侵入, 避免电器的毁坏和引起火灾隐患, 不光是架空进线, 在电缆进线中也应当成为电气设备选型的标准配置。同时, 在设计中也应当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 尤其在装修设计中不能因为甲方或施工单位的要求, 图省事而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技术细节。两个单相回路为同一相时, 共用N线, 设计人员有时忽视N线载流量, 往往与相线选择同截面导线, 引起N线超负荷, 绝缘老化起火;两个单相支路为不同相时, 共用N线, 当N线断线时, 两相负荷变成串连回路, 负荷两端电压为380V, 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电器损坏起火。

5 设计时应考虑负荷长期发展的需要

长期的过负荷运行很容易引起线路的绝缘老化, 从而引发火灾隐患,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应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设计选型时电缆考虑远期发展应适当放大, 开关可根据近期负荷需要选择整定电流, 这样既能满足近期负荷需要, 也能满足今后发展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也应在具体回路分配上严格执行相应的规范, 如规范规定“照明系统中的每一单相回路, 不宜超过16A, 灯具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易超过25个”, “当插座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易超过10个”, 诸如此类规定从字面上看好像和电气防火并无多大关系, 实际上他们都是避免线路过负荷的必要条件, 我们设计中必须遵守。

另外, 要使用新型的阻燃、耐火电线电缆。我国在90年代就对阻燃、耐火电线电缆制定出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试验方法, 为了有效预防电气线路火灾的发生, 我们设计时应广泛使用新型的能阻止火焰蔓延并且能隔离火自熄的阻燃、耐火电线电缆, 尤其是装饰装修工程内的线路部分, 应采用ZR阻燃电线和NH耐火电缆, 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设备的可靠运行, 确保人员、物质疏散和控制火势蔓延。

篇6:探究防火规范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火设计;策略

一、建筑火灾的特点

建筑火灾与其他火灾相比,具有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严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公共建筑上。公共建筑主要包括火车站、飞机场、医院、体育场馆、展览馆、文化建筑、商业综合体等。建筑面積大、结构复杂、可燃材料种类多、使用过程人员集中、火灾疏散工作困难是这类建筑的重要特征。公共建筑火灾发生频率较低,然而一旦火灾发生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如北京隆福大厦火灾、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沈阳市汽车配件中心市场火灾等。大型商场、医院等属于建筑面积大、高度相对低的公共建筑,内部可燃物多、电气线路复杂、用电设备种类繁多,火灾源类型多,导致火灾发生可能性大;建筑内一般含有多个电梯和楼梯,由于可燃物多、覆盖面积广,当发生火灾时很快在上下层间蔓延;同时产生的烟气蔓延速度更快,且很多高分子材料的燃烧释放出的烟气具有毒性,给人员疏散带来难度,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大型火车站、体育场、展览馆等属于建筑面积大、高度大的公共建筑,其特殊使用功能、性质要求要有开阔、通透的大空间设计,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水幕设置难以达到技术要求;中庭式结构给防火分区分隔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建筑空间又高、又大,传统火灾探测器和洒水喷头距地面高达十几米,对火势的发现和控制效果差。

二、建筑的防火设计原则

建筑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一般来说,在对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主要从主动防火和被动防火两大系统入手,所谓主动防火系统,主要指的是由自动控制的消防给水、灭火、消防用电以及报警等各种消防设施组成的,具有早期发现和扑灭火灾作用的一套防火系统,而被动防火系统,主要指的是由各种不容易发生燃烧的装修材料,比如挡烟垂壁、防火门、各种管道以及防火吊顶等组成的,通常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划分空间,尽量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控制火势,并且在火势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在一定时间内建筑不会发生倒塌,从当前我国建筑的防火系统设计现状来看,被动防火系统因为具有长久性、普通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的特点,被得到广泛地推广和使用。

三、建筑防火工程设计的具体措施

3.1、电气防火设计方面

建筑的电气防火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从被动和主动增加防火的意识,被动上增加电气安全防护的意识,建筑的电气防火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从被动和主动增加防火的意识,被动上增加电气安全防护的意识,这样做能够使得线路不会超负荷工作,同时也能够很好的避免绝缘老化严重而引起电气火灾的现象,有时严重的需要考虑到各种自然因素引起的电气火灾。二是主动增强防火意识,主要需要从消防电源及配电、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实现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总控方面进行,但是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设置消防水泵和电梯的目的是能够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所以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进行双回路供电,并且还要做好准备工作,即做好备用电源。

(2)高层住宅的消防用电设备一般的情况下都是会采用独立的双回路供电,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为发生火灾时提供一定的保障,消防总控制室、消防电梯、消防水泵、防排烟系统等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电源切换方式,但是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即切换点和自备电源的启动时间都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2、给排水设计方面

主要是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设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3、保障建筑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

首先,需要考虑两方面,主要是耐火等级和选择材料上,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建从受火作用开始到被破坏为为止的这段时间,燃烧性能有燃烧体、难燃烧体和非燃烧体之分,根据我国的规定,对于建筑所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必须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即必须达到一级或者二级。其次,建筑物应该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其中承重墙、柱的耐火极限要达到三个小时,梁的耐火极限要达到两个小时,设计时还要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易燃的材料,这样会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 4、做好防火、烟区的隔离设计

防火分区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时烟火蔓延,可采用防火墙、楼板、卷帘等分隔构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个区域,火灾时就能够将火势控制在固定范围之内,为人们逃生和扑救争取更多时间。

(1)防火分区贯通部位设计。在很多的建筑物中都会设置了很多相互贯通的通道,发生火灾时,会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因此防火分区墙体或者楼板贯穿部位要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具有一定的耐火能力,并且用不燃的材料将管道、楼 、板、墙体之间缝隙堵塞,同时还要控制开洞的数量和面积。另外在防火分区设置气密性高、厚度至少1.5mm,材料为薄钢板的防火阀门,以便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者高温时自动熔断装置。

(2)防火分隔设施首先是防火墙,采用非燃烧材料直接砌筑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上,耐火极限至少3h,一般不设置在转角处如果需要设置在转角处,内转角两侧门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m,水平两侧门窗洞口距离防火墙不小于2m;如果防火墙上需要开设门窗或者其它洞口,应该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1.2h的防火门窗。其次是防火间隔墙一般设置在火灾高度危险的位置,其材料是非燃烧体,其耐火极限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确定。再次是防火门窗,为保证防火门、窗能够紧密关闭,应提高其灵活性,并设置自动关闭装置。最后是防火卷帘,采用钢板或者铝合金板材料,并安装在不方便设置防火分隔设施的位置,其安装位置、形式和性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5、安全疏散通道出口

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安全疏散。在大家常见的公共建筑中,基本上都必须保证有两个以上的人员疏散口。因为这样的地方往往是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设置安全出口的数量要满足人员的快速疏散才能确保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人身安全。设计的时候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大多为楼梯,这样的楼梯必须做封闭或防烟楼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都遏制住烟气的扩散,为人群的疏散争取时间。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疏散通道宽度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务必要增设避难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还可设屋顶自升飞机场,从空中疏散。

四、结束语

建筑防火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设计人员采取防火灭火措施组成的消防系统,在考虑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的同时,设置各种消防灭火系统,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保证人员在火灾中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对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的破坏。

参考文献

[1]顾宇,李欣. 中国古建筑防火设计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01:84-87.

[2]李智勇. 建筑防火设计审核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5.

[3]郝玉春. 建筑火灾危险性因素评估分析与应用[J]. 科技创业家,2014,02:233.

篇7:人防工程通风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1 过滤吸收器的选择

国家人防主管部门规定LX型和SR型过滤吸收器已停止使用, 现在要求采用RFP型过滤吸收器。它是由精滤器和吸收器两部分组成, 在过滤吸收器中能够过滤有害气溶胶的称为精滤器, 能够吸附有毒蒸汽的称为滤毒器 (即吸收器) 。精滤器大多采用纤维性滤纸, 吸收器中填充的是浸溃性活性炭 (又称催化活性炭) 。至于FLD型过滤吸收器, 它属于军用品, 低抗力级别的防空地下室不建议采用。而且两者造价上也相差很大, 故建议设计中只采用RFP型过滤吸收器。对照新、旧两种过滤吸收器可以发现, 新型RFP型过滤吸收器的外形尺寸比老的SR型的要小, 如:风量为300 m3/h的尺寸:新的为:750 mm×530 mm×530 mm, 而老的为:787 mm×600 mm×600 mm;风量为500 m3/h:新的为:750 mm×623 mm×623 mm, 老的为:974 mm×750 mm×750 mm;风量为1 000 m3/h:新的为:880 mm×623 mm×623 mm;老的为:1 165 mm×900 mm×900 mm。

但是要注意:虽然新型过滤吸收器的外形尺寸比老的有所减少, 但其在滤毒室所占的位置并不会减小, 有的甚至会有所增加。下面来解释其原因。在新型RFP型过滤吸收器的安装、使用及维护说明中明确指出:使用时要关闭清洁通风管道密闭阀, 打开过滤吸收器进、出口密闭阀。也就是说使用新型过滤吸收器时, 应在过滤吸收器的进、出口处加装密闭阀门。这实际上是新的《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第5.2.9条的2中规定的, 即:“两个以上滤尘器或过滤吸收器并联设置时, 宜保证通过每台器材的流量均衡, 气流分布均匀, 在滤尘器或过滤吸收器进出口应采用软管连接, 并设阻力测量管, 在每一滤尘器进风口宜设手动密闭阀门, 过滤吸收器进、出风口宜设手动密闭阀门。”这样, 在每个过滤吸收器的进、出风口不但要加装软管连接 (工厂可配套供应, 每个软连接长150 mm) , 还要加装手动密闭阀门, 据查D40J-0.5型手动密闭阀门DN300的厚度为145 mm, 因此, 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即在过滤吸收器两端的滤毒干风管中心的间距除了要考虑过滤吸收器的安装位置外, 还必须考虑其进、出口风管两端的两个软连接、两个密闭阀门及与主管的2个~4个短接头的尺寸, 这样的尺寸往往比原来没有考虑装密闭阀门及软连接的还要大些, 如:考虑与主管的短接头为100 mm, 滤毒主干风管若为DN441 mm, 则滤毒主干风管的中心距应不小于880+2×150+2×145+ (2~4) ×100+441=2 111 mm~2 311 mm。这是设计者必须注意的。

2 油网过滤器的选择

油网过滤器一般安装在清洁式通风与滤毒通风合用的管路上, 作为预滤除尘器。选用时, 应根据工程的最大风量选择多块滤尘器组合使用, 每块滤尘器的平均风量不应超过1 600 m3/h。LWP型油网过滤器有两种安装方式:管式安装 (也称匣式安装) 和墙式加固安装。管式安装目前有1个、2个和4个组装方式, 但这种安装方式不便于清洗和浸油。墙式加固安装适用于各种风量的过滤器安装, 当LWP型油网过滤器个数超过4个时, 必须采用墙式安装。在设计时应注意, 在除尘器前后设有测压管并连接在微压计上, 当阻力达到终阻力时, 应取下滤尘器进行清洗, 然后浸油再用。立式安装油网除尘器时, 应注意以下问题:1) 立式安装油网除尘器, 专用小室必须用钢筋混凝土构筑, 不能用砖墙临战时构筑。2) 油网滤尘器必须迎着冲击波作用方向设置, 在每个框格的底部用10 m×3 m的扁钢焊成九宫格状, 网片才能承受0.05 MPa的冲击波余压作用, 若背向冲击波作用方向安装, 加强措施不起作用, 其防护能力则失去了。3) 检查密阀门应设置在油网除尘器前方。4) 油网除尘器不宜直接安装在悬板活门扩散室的墙壁上, 正确做法是, 扩散室应满足最小尺寸要求, 然后再设置油网除尘器, 特别是抗力高、风量大的工程。5) 立式安装的油网除尘器并列安装时, 列之间应有加强立梁, 或在两列油网除尘器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墙面, 目的是形成稳定结构, 增加强度。6) 油网除尘器安装前应将滤网翻转, 使粗网迎风, 细网背风。

3 通风管接扩散室位置

通风管接扩散室位置在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 从扩散室侧墙接管时, 通风管的中心线应位于距后墙面的1/3扩散室净长处;当通风管从后墙穿入时, 通风管端部应设置向下的弯头, 并使通风管的中心线应位于距后墙面的1/3扩散室净长处。安装在距后墙面1/3的目的是保证引接风管处不出现余压峰值, 而扩散室1/3处余压值最小。

4 通风密闭阀门

密闭阀门是防护通风系统保证通风管道密闭和转换通风方式不可缺少的控制设备。根据阀门的驱动形式, 可分为手动密闭阀门和手、电动两用阀门。根据阀门的结构, 可分为杠杆式和双连杆式, 一般工程中多采用杠杆式密闭阀门, 设计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阀门可水平或垂直安装, 应保证操作维修更换的方便, 可采用支架或吊架形式安装。2) 安装时, 应保证阀门受压方向的箭头与所受冲击波方向一致。3) 阀门不允许做调节风量使用。4) 预埋管件直径应与所连接的管道、密闭阀门的管内径一致, 如表1所示。5) 选用时采用假定流速法 (风速宜取6 m/s~8 m/s) 计算阀门的内径。6) 要注意的是, 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进、排风管道上设置密闭阀门不应少于两道。

5 自动排气活门的选用

自动排气活门是保证工程超压的重要通风设备, 目前常用的有三种, YF型、PSD型和FCS型, 前两者只能承受余压, FCS型可承受0.3 MPa的冲击波压力, 可以直接装在临空墙上。

设计中应注意当简易洗消和防毒通道合并设置时, 自动排气活门的高度应在垂直方向上与通风管错开布置, 以利于气流组织。当两个活门上下垂直安装时, 两中心距应不小于600 mm。工室内二等人员掩蔽部规定超压值不小于30 Pa, 超压值不能过高, 因为超压值过高会造成门的开启困难, 也对人体的健康不利。自动排气活门的通风量应按超压排气活门动力曲线图来确定, 当工室超压30 Pa时, YF型自动排气活门的通风量为300 m3/h, PSD-250型自动排气活门的通风量为800 m3/h。自动排气活门型号、规格、数量应根据排风换气量和超压排风系统阻力确定。只有当超压排风系统阻力小于工程超压值时才能满足超压排风量。活门个数一般由下式计算确定:

其中, n为所需活门的个数, 个;Lg为工程的滤毒进风量, m3/h;Lt为工程的漏风量, 其值一般取人防工程清洁区体积的4%;Ln为每个活门在一定压差值时的排风量, m3/h。

当计算隔绝防护时间时, 应采用防空地下室清洁区的容积进行计算, 否则计算结果偏大。还有就是当建筑物层高小于3.0 m时, 人防工程内通风量标准要加大, 否则隔绝防护时间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

6 人防通风机的选择

目前人力、电动两用通风机有F270型手摇电动两用风机、DJF-1型四人电动脚踏两用风机和SR900型两人电动脚踏两用风机。选择时应注意F270型手摇电动两用风机只能顺时针方向旋转 (叶轮的转向从电动机方向正视为顺时针) 。DJF-1型四人电动脚踏两用风机设计只有左向90°, 没有右向。设计时应注意当多台通风机并联使用时, 尽量采用同型号的通风机, 而且应在每台通风机的进、出口处设置密闭式风量调节阀。每台通风机间应至少预留800 mm的距离以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还应注意的是, 当防空地下室电源不能保障时, 脚踏风机的通风量应能满足清洁式通风量的要求。有一个问题需要强调的是, 战时清洁式排风应设置排风机, 因为如果清洁式排风也采用超压排风的话, 人防主管部门做过实验, 卫生间氨气呛得人员根本无法进入, 从而造成整个工室内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故要求清洁式排风应设置排风机。还有就是清洁式排风的排风量的选取问题, 在《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第5.2.3条中规定, 清洁式通风时, 进风量与排风量的差值宜不大于滤毒通风时工程超压漏风量, 控制清洁式进风量与排风量的差值, 目的是防止清洁式通风时工程超压值过大, 使工程表面微孔增大或增多而导致隔绝防护时漏风量增加, 影响工程防护性能。

7 结语

人防工程的暖通设计与普通民用建筑的暖通设计有很多不同, 它们遵守的规范不同, 尤其是设计人员对人防专用通风设备的不了解, 造成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本文就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解答,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摘要:针对人防工程通风设计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过滤吸收器、油网过滤器、通风密闭阀门的选择方法, 指出人防工程平战功能转换措施和系统的战时控制方法设计必须齐备详实。

关键词:人防工程,通风,设计,选择

参考文献

[1]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上一篇:工程巡查制度下一篇:会计转正定级优秀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