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2024-04-25

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共9篇)

篇1: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专接本毕业工作安排

一、免考材料准备

1、免考材料原件(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概论学院统一提供)

二、申请毕业及准备材料

1、每年6月、12月可办理毕业证书

2、填写专接本毕业申请表(能毕业未达到申请学位条件同学建议不要申请)

3、大专毕业证书原件

4、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都要、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两份

5、专接本准考证

6、毕业证书照片由学校根据教务处专科证书照统一加印(费用从代办费中扣取)

三、学位申请办法

1、条件:英语

(二)70分,学位课程平均70分、毕业论文75分;

注:a:艺术设计专业英语(二)统考成绩60分或本校通过的英语四级,单科成绩每门70分以上

b: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英语

(二)可用英语四级代替

2、申请时间:6月毕业的考生当年9月申请,12月毕业的次年3月申请。(有效期内未申请或申请未获通过的考生,不可再申请学位)。

3、申请材料:

1)学位申请表

2)本科毕业生登记表

3)学位评审费200元(个人负担,代办费统一扣)

四、毕业派遣

1、获本科毕业证书同学,需自己申请之后,学院将办理本科派遣证派遣回原籍。

2、如异地派遣,需提供经接受地人事局(人才中心)确认(盖章)和工作单位盖章的就业协议才能办理。

3、毕业之后学校保管档案2年,2年之后学院统一按专科毕业生派遣回原籍。(毕业时间以专科毕业时间为准)

五、补考及学籍管理办法

1、每年四月、十月统考(32元一门),一月、七月增考(100元一门)。

2、费用:从代办费中统一扣取。

3、补考报名办法及学籍管理办法

1)校考成绩三年内有效

2)三年后如到苏州市考办报名,已及格成绩有效,未及格课程转入社会大自考相同专业的考试,不再计取校考成绩。

六、注意事项

1、电话号码如有更换,请与成教部112室联系更改,电话:629101122、学校所发建行卡请保管好,结余代办费通过建行卡退回。

3、请经常关注成教部网站及我院专接本QQ群91561397,注意相关通知。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教部

篇2: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一.选题基本范围分为:

1.对动画创作及技法的理论研究与探讨,显示专业理论的学习水准。

2.对动画领域最新学术理论与技术的认知与理论探讨,表达自己的建树与学术水平。3.对动画及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的论述。

4.专业学习或从事动画创作的真情实感、心得体会与理论总结。5.动画名家、名作研究与评析。

二.选题要求:

1.选题要结合社会实践、市场分析,要求定位准确、考虑受众要求及使用功能,尽 量寻求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生产实际需求的实际选题。

2.选题创意要合理,理念要新颖,做到功能性与艺术性结合。3.选题内容健康向上,要体现良好的思想精神品质。

4.公益设计类选题要关注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

5.做到内容到表现创新,选题同时要考虑表达、表现、制作方面的问题,要具有灵活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6.避免选题雷同,严禁抄袭他人设计作品。

7.积极丰富和加入中国元素、时代元素、生活元素,体现艺术家对社会的思考与人文关怀,体现对于电影本体的回归与思考。

三.选题方向:

1视频剪辑技巧运用初探

2试谈中国传统动画的发展方向(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中国传统动画的发展与传承分析 3试谈原画造型设计中的特点

4试谈如何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卡通形象及相关推广 5试谈数码影视制作

6色彩处理在动画设计中的情感性 7试谈动画剧本对动画的指导意义 8处于世界市场中的中国动画 9影视片头制作(技法)Flash二维动画制作流程分析 11团队合作在动画制作中的意义 12 Flash动画在新媒体中的应用 13分镜头脚本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14影视后期制作 动画技术与游戏开发设计 虚拟看房软件(动画、音响制作)浅谈photoshop在动漫设计制作中的运用 18 浅谈角色造型的一般规律 19 浅谈Flash动画的制作 20 浅谈漫画语言运用 21 浅谈动画场景表现 目前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探究 23 宫崎骏作品赏析 三维动画发展现状分析 迪斯尼公司代表作品赏析(浅谈迪斯尼动画影片中的“幽默”)26 中国木偶动画语言分析 27 中国剪纸动画作品赏析 28 张乐平漫画作品赏析 解读影视动画特效中的情感表达 30 浅析动画场景体现

从时代文化特点看网络游戏角色设计 32 三维角色动画演示设计研究

网络游戏设计的数字文化环境特征 34 漫画创作的流行文化特点

二维动画计算机后期合成技术探索 36 二维动画设计中的背景透视技巧研究 37 动画背景制作风格与技术探索

影片《千与千寻》二维动画分镜头技术解析 39 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角色运动规律分析研究 40 循环动画在电子读物中的应用 41 日本动画中的角色体系

中国古典题材游戏的人物设定 43 欧美奇幻文化对网游造型的影响 44 休闲游戏人物设定研究

时间表在原画设计中的应用 46 仿真数字人物的制作 47 三维游戏角色贴图的研究 48 三维动画中的角色运动设计 49 三维动画短剧的设计与制作 50 二维动画制作中的场景转化 51三维动画中的骨骼设定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

标题(中英文)、目录、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正文:绪论、本论、结论

篇3: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一自学考试制度和高职高专教育互补的现实基础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进程中, 在完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层次上, 高职高专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适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但受到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体制、人才选拔模式、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制约,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面临着文凭层次达不到用人单位底线的窘境。2013年, 江苏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82所, 在校生约70万人, 当年的“专转本”招生计划1.4万人, 在江苏这样的教育经济强省的大环境中, 其他的学生也面临提升学历层次的压力。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虽然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存在着专业课程设置目的不明确, 专业教学内容延续了传统专业的知识体系, 重能力训练, 轻理论知识;专业建设适应节奏不够, 往往是以不变应万变, 导致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的需求。平时注重实践环节教学, 忽视课堂理论教学, 过分强调高职高专学生的适用性、应用性和实际操作, 而轻视或忽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培养上, 只强调专业素质, 更多的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做准备, 注重于满足目前生存的需求, 忽略其长远的发展, 学生知识面窄, 除了能适应“上岗”之外, 其他方面则很难适应。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 社会价值的取向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虽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职高专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促进作用, 但不可否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职高专教育在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以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只是各自为战, 并没有形成人才培养上的资源互补。在新形势下, 必须探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效沟通衔接的新模式, 保持可持续发展。

为了构建人才培养、教育上的“立交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的融合, 有助于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也有助于扩展自学考试的服务功能。二者也在学历培养等各个方面存在着互补与合作的有利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完全可以“双赢”。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引入高职高专教育, 构建专本对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与壮大。“专接本”就是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引入到高职高专教育中, 鼓励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上, 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职高专教育相融通的“专接本”工作, 在明确继续教育原则的前提下, 坚持规范管理、学生自愿的原则, 推进自考学校与高职高专学校合作, 开展高职高专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考试的助学辅导工作。在学生基本完成专科学业、不影响专科教育的前提下, 从专科最后学年的第一学期起, 报名参加自学考试“专接本”学习, 并在专科毕业后一年内完成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 在专科毕业后一年后就可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 可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证书。

自2008年起, 江苏省开展在籍专科学校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 即对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 举办全日制自学考试本科教育, 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搭建继续教育的“立交桥”, 进一步发挥普通高校在自学考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自学考试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对全省自考事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专接本”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和高职高专教育各自的优势, 确保“专接本”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专接本”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考核形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 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专接本”培养形式, 是充分利用自学考试教育途径灵活开放的特点和普通高校师资学科的优势,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积极探索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专接本”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 充分体现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 结合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要, 培养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的专业人才。自考“专接本”开设的专业, 在确保基本理论够用的基础上, 进一步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重视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专接本”专业课程设置, 充分体现了“接”的内容, 对于非主干课程在对接专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遵循“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 突出实用性, 强化实践性学习环节的教学和考核。“专接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四大类, 即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手工和实训课程。经过两年的学习, 学生可系统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 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专接本”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考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专业优势、名校效应, 吸引专科学校和学生报考其主考的专业。同时主考学校也可给对接的专科学校提供教学和管理的帮助与支持, 提高专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课程考试通过率, 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自考“专接本”, 形成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专接本”实行属地管理, 成为市自考办稳定地方考试规模的新增长点。“专接本”是在专科学校进行的全日制助学, 在学生基本完成专科学业, 不影响专科教育的前提下, 本着规范管理、学生自愿的原则, 从专科最后学年的第一学期起, 报名参加自学考试“专接本”学习。对处于实习期间的学生集中进行本科段的课程教学, 不仅有利于提高专科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 由于部分课程的平时考核计入学生的自考成绩中, 为“专接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抓手, 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 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高职高专学生群体中, 大多数学生有继续学习获得本科学历的愿望和需求, 自考“专接本”政策填补了这一需求, 充分利用了专科最后一年的时间, 交纳相对较低的学费, 就可以得到老师系统的授课、讲解, 极大地帮助学生对本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 远远胜于完全自学的学生,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考试通过率, 提升了助学水平和效果。以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协议书的形式明确告知家长和学生“专接本”的性质、办学形式、学制和收费标准等关键内容, 维护了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 强化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制度创新, 培养有别于传统自考生模式

“专接本”工作的开展, 不仅拓宽和丰富了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 也使专科学校有机的嫁接了主考学校的优质师资。主考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开课前编写教学考试大纲, 对实训课程采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考试大纲和期末统一考核要求, 督导对接专科学校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和考核。主考学校定期安排督导老师到对接学校随机听课, 查阅任课教师备课笔记, 召开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座谈会, 听取意见了解情况,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学期,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 主考学校举办集中教研活动, 主考学校的教师和对接学校的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和探讨课程内容、授课重点、授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主讲教师不仅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经验准备大量的模拟练习, 还要根据历次自考阅卷中考生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容易犯的错误进行剖析, 帮助对接学校的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帮助考生了解自考规律、掌握考试技巧、提高考试通过率。由此也带动和促进了专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自学考试的本质是培养和塑造人才, 育人是其根本的目标和职能。通过“专接本”这一创新教育的形式, 切实解决了传统自考生相互交流少、主要以个体自学为主、与教师接触互动少、知识结构不系统、知识点碎片化、缺乏大学校园文化熏陶等问题。利用融入了主考学校基因的“专接本”教学, 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 不仅引导、激励和评价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 也鼓励学生树立自强自信的品质, 养成创新、创业的竞争意识。

通过主考学校参与对接学校的相关交流活动, 可增强学生对主考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 鼓舞激励更多学生奋发努力、自强不息、追求上进。同时通过这些活动, 影响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

“专接本”创新教育的实施对高职高专学校在扩大学生就业、增加在校生学习动力、扩大生源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也是缓解目前本、专科教育资源供需严重失衡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也是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有效沟通衔接的有力桥梁之一。

摘要: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开展自学考试“专接本”教育, 在拓宽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同时, 打破了现有各种教学形式相对封闭的格局, 一方面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提升了专科学生的就业质量, 同时可以弥补自学考试在教育功能方面的缺失, 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职业性专门人才。

关键词:专接本,自学考试,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振田、胡晓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升本”的重要途径[J].河北自学考试, 2006 (11)

[2]夏慧芸、陆峻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新培养模式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篇4:“专接本”学生教育与管理初探

关键词: 专接本 学生管理 对策

一、高校专接本简述

所谓“专接本”,全称“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专接本这种教育模式对接了高等职业教育与自学考试,是对现有自学考试制度的一种创新,为广大高职学生提供了学历提升的途径。

二、专接本学生特点

(一)目标明确,计划性强。

参加专接本学习的学生为高职院校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曾于就业实习和继续深造的门槛前来回徘徊,因为深知仅凭现有的专科学历对就业市场的征服力不强,只有继续深造,取得本科文凭,才有可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最终选择了专接本这个升学途径。

与其他专科学生相比,参加专接本学习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涯更有合理的规划,他们的目标更明确、计划性更强。比专科学习结束即实习的学生要在学校多奋斗两年,比这些学生少两年工作经验,只有通过学习,提升学历,争取在专科毕业后一年取得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才有可能以更高的门槛踏入社会,寻求更理想的工作。

(二)基础较扎实,主动性强。

参加专接本学习的学生普遍专科学习基础较为扎实,学习主动性较强。专接本的学习过程由专科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本校举办的全日制式本科助学辅导,沟通课程与衔接课程分别以40%和30%的校考成绩计入最终考试成绩,因此与社会自考相比,占有一定优势。即便如此,主干课程中包含的三门学位课程,要求全部及格的基础上,总分达到210分才可申请学士学位。专接本和专科学习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除了上课教师教授的知识点外,课后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这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预期目标高,竞争意识强。

专接本学生对自身未来就业方向、升学方向、能力提升的预期更高,在这个高职学生普遍比较优秀的群体里,时时处处充满竞争。他们既不同于在校专科生,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将考研列入学习计划。专接本课程采用自考试卷,自2016年4月开始施行网上评阅,对于学生而言更有挑战,目前1月和7月的增考科目正逐渐减少,某一门课程如果考核没通过,就必须选择4月和10月的考试日程中,与正常教学计划不冲突的时间考核。尤其对于想要在两年之内完成学业的学生而言更是不易,所以“一次考过”成了每个专接本学生努力的目标,并以此展开竞争。

二、专接本学生管理的难点

专接本因其特殊性,使学生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一)内心缺乏归属感。

专接本学习最后一年,专科已经毕业,学生证、一卡通、借书卡、上网账号等突然不可再用,四六级、计算机等考试报名也有影响,未取得主考院校本科在籍学生的身份证明,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此时,他们的身份归属模糊,期望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一部分学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选择专接本继续深造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有些学生甚至将对学校、老师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影响他人。

(二)精神压力增大。

很多学生在专科阶段已经养成临时抱佛脚的习惯。一旦这些学生参加了专接本的学习,学习内容的加深与学习难度的骤然提高,通过率直接与任课教师对重点的把握挂钩,最后参加的是全国或全省统考,一时无法适应感到吃力,从而增大压力,学习信心和勇气受到很大打击,导致挫折感产生,学习的精神压力变大。

(三)团结性不强。

专接本班级是后组班级,学生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少学生安排宿舍时强烈要求与专科同班同学住宿,以便共同学习、生活,不愿打破固有模式,同学之间名字和人对不上号。专接本班级由此分割为很多小群体,团结性不强,不便于管理。

三、专接本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针对专接本出现的这些状况,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由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职能部门负责专接本相关管理工作,对外对内统一管理。由学院的各个院系作为承办单位,教务处、财务处、学工处、后勤等其他部门配合完成工作。这样的管理方式对接性更强,继续教育学院代表学校与各个主考院校、兄弟院校、考办等相关单位展开工作,二级学院则负责做好教学和具体学生管理工作。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良好班风。

学校及相关教师应该多关爱专接本学生,只有在生活上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专心学习。要让专接本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让他们坦然面对现实,重新认识自己。只要摆正心态,多花时间补上基础课程,就能信心满满地进行本科段自学。

(三)组织各类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学习不紧张的时期或者考完试期间,学校及相关教师应多组织有趣的活动,让专接本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专接本学生前往主考院校,以真正的本科院校学生的身份学习交流,让学生在寻求归属感的同时,更加坚定学习目标,提高自信,并且逐步培养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胡建勇.专接本学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3(7).

[2]刘任熊.一种可行的专接本学生管理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3]祁金祥.高职院校的专接本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4]马列坚.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教育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

[5]刘金彪,王涛.主考院校专接本学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2015(10).

篇5: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选题须知

本选题指南提供了电子商务相关研究方向,学生可在此方向下进行细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符合专业发展动态、具有前瞻性、具有可行性的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尽可能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匹配,杜绝空洞、无实质性内容的题目。论文选题应该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切忌贪大求全。论文的格式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构所构成,单纯介绍性、综述性文章不符合学位论文的要求。毕业论文严禁抄袭,引用观点需注明出处;论文必须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对策,不符合要求的论文按照规定不予答辩。鼓励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但必须与专业相关,调查报告可以利用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但必须按照调查任务的要求进行再加工,并具有明确的观点和结论,简单叙述性的文字不符合要求,至于简单抄袭、盗用他人成果者,不予答辩并以不合格处理。

专接本学生应该结合自己自身条件,选择与实践结合较高的方向,少写理论探索方面的题目。切忌动则论某某发展、某某行业领域研究这样的空洞文章,也不宜覆盖全行业、跨地区,离生活经验和实际远的内容,也不主张学生涉及过于陌生的领域。如学生选择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发展作方向,但本人对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知之甚少,结果通篇空话、生搬硬套,答辩时更是答非所问,导致论文不通过。

提倡学生选择面前电子商务发展中显露的新特征、新现象,从小处着手,结合所学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分析其问题成因,结合发展提出解决的方向、思路、对策等。电子商务处在动态的发展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现象、新问题比较多,学生应该选择比较小的角度来入手,把问题置于局部区间和范围来考察,这样难度比较小,分析可以比较深、比较细,如果置于比较大的范围考量,可能超出学生的所能,不利于论文的完成。

如网络社区领域,选择SNS网站的发展是目前比较热门的方向,但这个方面可以有很多角度,可以以“SNS网站的发展模式比较分析”来写,也可以用“SNS网站盈利模式分析”、“面向大学生的SNS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SNS网站粘着度分析”等切入。

参考选题方向

本指南所列为论文写作方向,并非论文题目,请务必与指导老师协商后确定选题,不得简单沿用此指南方向作用正式题目!

一、电子商务综合领域(该领域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及实际经历,不鼓励)

二、电子商务交易领域

1、B to C电子商务模式领域

2、C to C电子商务模式领域

3、B to B电子商务模式领域

4、企业网络采购模式领域

5、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创新方向(如B to B to C的应用等)

三、电子商务安全领域

1、电子商务安全模式领域

2、电子商务身份认证领域

3、电子商务安全协议领域

4、电子商务安全机制领域

5、数字签名领域

6、电子商务安全技术领域

7、电子商务模型的认证和加密的设计与实现领域

8、防火墙应用领域

9、其他电子商务安全领域

四、电子商务支付及网络银行领域

1、电子商务支付模式领域

2、电子商务支付工具领域

3、网络银行运作模式领域

4、电子货币及虚拟货币领域

5、第三方支付领域

6、中外网络银行发展比较分析方向

五、网络服务模式领域

1、网络信息服务领域

2、电子产品在线服务领域

3、网络游戏领域

4、网络证券服务领域

5、网络保险服务领域

6、网络理财服务领域

7、网络旅游领域

8、网络教育领域

9、电子政务领域

10、移动商务领域

六、企业内部电子商务领域

1、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

2、办公自动化(OA)领域

3、企业流程改造领域

4、物流需求计划(MRP)领域

5、企业资源规划(ERP)领域

6、其他企业内部信息化问题

七、企业间电子商务领域

1、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领域

2、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物流比较分析

3、电子商务物流技术领域

4、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领域

5、企业供应链理论发展领域

6、企业供应链运作领域

7、企业供应链管理领域

8、企业供应链规划领域

9、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领域

10、客户关系管理模式领域

1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领域

12、呼叫中心原理与运作领域

13、EDI技术领域

14、EDI运用领域

15、物联网应用领域

八、网络营销领域

1、网络营销理论结构与发展探索

2、网络产品策略领域

3、网络渠道领域

4、网络定价领域

5、网络广告领域

6、网络促销领域

7、网络沟通(包括网络社区)领域

8、电子邮件营销领域

9、网络市场调研领域

10、网络品牌策略领域

11、博客营销(包括微博营销)领域

12、网络消费者行为领域

九、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领域

1、电子商务立法问题探索

2、国际间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比较领域

3、电子商务税收法规领域

4、电子合同领域

5、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领域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道德问题

7、网络犯罪行为及其治理

篇6: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总结

邯郸学院数学系

为更好地做好

2004级(2006级专接本)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我系从07年暑假开学后就着手做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动员,反复向全体教师宣传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动员大家多出选题,出高质量选题。针对不同职称提出不同数量的选题要求,并鼓励青年教师出论文选题。同时,决定把参与毕业论文选题及指导工作作为津贴分配的一项重要依据。

由于动员到位,准备充分,今年的选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好的。2007年11月底,共出选题230项,超过毕业生人数211,实现了毕业生一人一题。选题项目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分析类、代数类、中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论等方面内容。涉及面广,充分体现出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所有的高级职称教师都参与选题制定工作,并把我们的选题目录专门送到河北师范大学,最后由专家修改确定。

经数学系委员会研究,最后确定230个题目,每生一题。选题前,召开全体毕业生选题动员会,由系主任宣布选题工作安排,要求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结合自己能力、爱好,恰当选题,同时要求两个班的班级干部做好协调工作。对于个别选题集中并有争议的学生,由系领导亲自协调、同学相互协商。最终实现每人一题、互不重复。

题目及指导教师确定后,根据学校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相关规定,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规范正确填写毕业论文申请书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所有学生都按照规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填写了申请书、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与此同时,对指导教师有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都签写了指导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所指导学生的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做了认真的审查,大多都修改了三四稿,以确保质量。2008年3月中旬我系分四个小组召开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会,对开题报告答辩未通过的7个学生,具体提出修改意见,一周内重新组织了答辩,最终211名学生全部通过开题报告答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从提交的开题报告来看,很多同学没有搞清楚“文献综述”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有哪些基本规范和要求。具体表现包括:

第一,有的文献综述和自己写的论文根本没有关系。比如:有同学大量地抄教科书,将教科书中关于自己所写主题的知识点全部罗列上来。没有观点的表述,也没有对前人观点的评述。

第二,还有的同学的文献综述内容太少,只举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这根本不能称其为综述,充其量可以说是一个读后感。出现这种问题显然是检索得不够,在开题前没有充分了解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只是为应付而草草了事。

第三,有的同学的综述通篇没有一个学者的名字,有的只是把相关学者文章中的一部分原封不动地“贴”过来,自己不做任何加工。

第四,大多数同学的综述中只有“述”没有评,即只说别人做了哪些研究,至于这些研究对自己有哪些借鉴意义、自己准备在此基础上做些什么则很少谈及,显然对于做综述的目的不是很明白。

另外,有少数学生在开题报告答辩中,逻辑混乱、内容杂乱。从学生开题报告答辩中看不出作者到底要研究什么,重点是什么。看到的是一大片,而看不到一个一个点,更难看到亮点。一是内容杂乱、前后重复,什么都要说到,但什么也不深入。二是开门不见山,切入研究主题太慢。如有的同学的论文内容共五部分,直到第三、四部分才看到他要研究的内容。这反映出一些同学对自己的选题并不理解,研究的视角也没有确定。所以,只能环顾左右而言它,东拉西扯,半天也进入不了主题。三是重点不突出。提纲中有些内容过于分散,从提纲看不出研究重点。对于真正研究的问题只有简单的几笔,对于周边的问题却涉及很多。

在开题报告完成后,刘晓玲主任再次就毕业论文工作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毕业生同学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工作,对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次毕业论文开题工作由于动员到位、准备充分,实现了每生一题,达到了本科评估要求。学生选题及教师指导学生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篇7: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教学周数:(应与专业培养计划一致)制定人: 审批人: 制定日期:

教学目的和意义:(以本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阐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学内容要求:(以本专业培养培养目标为依据,阐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和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目标的要求。)

篇8: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 我国十分重视学历教育, 在“专接本”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笔者以为, 我国“专接本”的模式虽然体现了内涵衔接的一面, 但主要还是重视学制的衔接。可以说, 随着时间的演变, 内涵式衔接应该成为我国“专接本”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经过近年我国很多地区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专接本”模式。加强“专接本”工作,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 也是变终结性高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教育, 拉动高职发展的改革必然。

专接本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对我国职业教育及学校发展的特殊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第17条指出, 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 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

1 目前“专接本”存在的问题

自学考试“专接本”是省级考委和省级教育厅在普通高校中开展的, 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 接读自学考试本科教育的工作, 简称“专接本”。

列入国家计划经省级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在籍学生, 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 由专科学校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组织辅导, 参加自学考试, 可在专科毕业后一年完成本科教育的学习, 并获得本科毕业证, 符合规定者还可申请学士学位。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 但速度很快, 短短的几十年间, 高职院校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等都发生了飞跃, 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高职与本科之间缺乏便捷有效的通道, 制约了高职与本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转接本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亟待解决。

2“专接本”学制衔接模式研究

“专接本”模式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包括招生制度、学制、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衔接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依据我国目前“专接本”的具体情况, 在研究每一种模式内容的基础上, 以学制的衔接为划分依据, 综合衔接其他内容, 如生源、招生考试政策、专业规定、课程设置、承办机构等。

转接本的招生对象为普高全日制三年制专科或五年制高职已进入最后一年学习的在籍学生。三年制专科从第五学期, 五年制高职从第九学期与本科对接。接本时间为提前一年接本, 即三年制专科同学从第五学期、五年制高职从第九学期起接本, 学制二年。办学主体以专科学校为主, 主考学校 (本科) 协助。

“专接本”课程分为四大类: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和应用课程。沟通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和公共基础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凭专科合格成绩可免考 (2门左右) , 公共基础课 (3门左右) 专科合格成绩占40%, 统考成绩占60%;衔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3-4门) , 专科合格成绩占30%, 统考成绩占70%;主干课程为主要专业课 (5门左右) , 全省统考;实践与应用课程 (综合实践知识拓展、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等共3-4门) , 由主考学校负责考核。

为了使更多的优秀高职毕业生有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的机会, 教育部要求要采取推荐、考核、考试等措施, 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口升入本科学校的比例。高职与本科主要不是通过学制进行衔接的, 而是通过灵活的教学制度以及一定的教学评估手段 (如考试) , 对希望接受本科教育的申请人员进行考试或评估, 使达到本科教育入学标准 (如专业能力等) 的人员能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从而实现“专接本”的模式。这其实是一种内涵式的衔接模式。

3“专接本”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

面对转接本的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主要的解决思路有一下几个创新性的途径。

第一, 普通教育职业化, 职业教育普通化。

第二, 从学制衔接向内容衔接转变, 实行学分互认。在课程学习上实行弹性学习的制度, 允许学生分阶段自主地完成学业。高职阶段修过的主干课程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对口本科专业阶段的学分。实行学分制, 学生可以按学分制规定选修灵活组合的模块课程, 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

第三, 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制度上进行创新。

建立了有助于“专接本”的政策保障体系。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规定构建“专接本”的职教体系是我国专接本发展的目标之一, 这为我国专接本发展指引了方向;剔除了不合理的规定, 如对高职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限制, 使得“专接本”有了前提和基础;政策还规定我国要积极发展本科教育, 这使“专接本”有了对接的更大的可能性。

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了与本科教育进行衔接, 必须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满足本科教育的入学条件,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教育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招收了一大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为将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基础转化为真正的专业优势, 本科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4 总结

专接本教育的问题在于其衔接, 解决方式有, 普通教育职业化, 职业教育普通化, 从学制衔接向内容衔接转变, 实行学分互认, 和非学制衔接模式灵活的衔接模式转换的方式。近几年, 形成了“专接本”的基本模式, 建立“专接本”的政策保障体系, 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结出多种多样的“专接本”模式, 形成了一套促进“专接本”的方法, 如目标接轨、课程统筹、学分制的采纳, 等等, 这有利于我国“专接本”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专接本”模式, 对于拓宽高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

摘要:几种不同的衔接与沟通模式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本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 出现了与高等教育分化相对应的高等教育分化, 于是形成了当前各国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对独立。但是分化并不意味着相互隔绝, 彼此间仍存在着衔接和沟通的渠道。本文就转接本的衔接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并分析了转接本教育的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关键词:转接本,高职教育,衔接,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芦京昌.浅谈“专接本”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07) .

[2]高原.我国“专接本”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05) .

篇9:专接本毕业论文模版

关键词:专接本 高职教育 问题 建议

江苏省“专接本”专业是实行省教育考试院、主考学校、专科学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省考试院管理之下,主考学校是负责指导、监督、检查;专科学校是办学的主体,负责招生宣传、生源选择、师资配置、教学与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等工作。

江苏省“专接本”自发展至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以说做好“专接本”工作,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推动的作用,它使得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教育,而只是阶段教育,更有连续性。当然,任何新生事物都会碰到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问题

(一)学生

1.认知度、存在感不强。自学考试“专接本”助学辅导工作的招生对象是大专在读的二年级学生,他们是脱产在高职院校采取独立编班的组织形式。学生对“专接本”了解不够全面,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觉得自己是专转本考不上,或者是为了逃避就业不愿参加顶岗实习退而求其次,通过免试入学的专接本来完成继续深造;二是社会对专接本这种形式的认同度较低,不了解,故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三是他们虽拥有自考学籍,但又脱离于本科院校的管理,仅限于成绩及其他资料的归档。

2.未来渺茫。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专接本”专业在面向社会开考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实践与应用课程。其课程由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等四部分组成。不同的课程所占的校考成绩百分比有所不同,学生在两年的学习时间段内因各方面的因素,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是否能顺利通过所有课程,学生也是无法预期的;同时社会的认可度也存在差异,专接本的学历仅限于江苏省内可按本科生派遣,江苏省外的学生仍只可按大专生派遣,致使“专接本”毕业的学生身份尴尬。

3.起点不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专接本”采取免试入学机制,只要与本科相关的专业都可以报考,对于学生来说属于零起点,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基础不同,他们中既有高职阶段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同时也有成绩徘徊在合格边缘的学生,他们的目标一致,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增加就业砝码。事实证明,基础薄弱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专接本”课程采用自考试卷,相对每门课程的知识点较多,信息量太大,还是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二)学校

1.与本科院校沟通不够。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依据省考试院的考试计划而设,缺少了中间环节,而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加之原大专所学的专业又不同,仅单方面由本科院校制定课程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应与对接的院校共同研究确定,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此外,对接的高职院校所选聘的各任课教师,仅有部分课程参与本科院校的集体备课,没有系统性的学习了解;实践课程作为其他课程的补充课程,一般都有三到四门,这些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都是利用高职院校的现有资源开展实习,学生很难从现有设备中获得学习、锻炼的机会。

2.管理机制不完善。“专接本”管理存在缺陷,突出表现在没有固定的管理规范和机制来加以约束。一方面,由于考试形式与社会自考相同,因此没有建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而是由各个高职院校各自为政;另一方面,学生入学后仍在高职院校就读,他们的生活、学习既不能享受本科学生的待遇,也不能以本科院校的要求来对他们进行管理,以至于对学生的管理有较大的漏洞,长此以往,将使“专接本”形成不良口碑。

3.师资配置不合理。师资是体现专接本教学效果最大化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需要挑选专业强、素质高的专业教师。高职院校中任课教师的挑选并没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仅仅是由各个学院根据所考专业自由选择。“专接本”是推动学生后续发展的助动力,对于学生来说,课程的通过率很大程度上都得依靠任课教师。如今的学生个性差异越来越大,因材施教难度越来越大,加之师资队伍稳定性较低,学生要想通过所有课程考试,顺利毕业也加大了难度。

二、建议

1.强化宣传,引入学生发展规划。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准备阶段,当学生迈入高职院校时,应从大一时就开始强化,可以通过“专接本”继续深造,使学生能有学习目标,尽早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其次,由于“专接本”教育的特殊性,仅限于大二的专科生才能报考,在内容宣传上,要采取多形式、多条件,例如海报、网站、电子屏等,比较出与“专转本”“专升本”“自学考试”的差异,剖析“专接本”的优势、性质。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向学生阐明“专接本”文凭的社会认可度,也要向学生说明各个课程通过的难易程度,必须所有的课程通过才能毕业,由学生自主选择。

2.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专科学校教师从事“专接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由习惯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向适应于学科教育的教学的转变;二是要实现由习惯于专科学历层次的教学向适应于本科学历层次的教学的转变;三是要实现由习惯于学校考试的教学向适应于国家考试的教学的转变。因此,专科学校应选聘责任心强、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同时保持任课教师的相对稳定。根据“专接本”专业各门课程考试的特点,专科学校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课程考试大纲和课程使用教材,通过集体备课,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过程教学。专科学校应在平时采取推门听课机制,这能直观反映出教师备课准备情况、课堂的组织管理情况、学生的接受度等。同时,学校应在期中期未进行教学检查,包括教学计划、备课笔记等常规教学资料。此外,学校应在每学期组织学生匿名填写教学情况调查表、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发现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是快速解决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三、结束语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专接本”教育虽然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会越来越趋于成熟,学生和学校也会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关于“专接本”工作实施细则补充规定.2009.

[2]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2009.

[3]刘任熊.综论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制度[J] .当代职业教育,2010(2).

上一篇: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究论文下一篇:基于定量统计分析的技术科学发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