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强风险管理

2022-07-25

第一篇:银行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合规是商业

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商业银行

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

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

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

动。商业银行应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

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并建立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

和诚信举报制度等三项基本制度。

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规负责人的管理下协助高级管理层有

效识别和管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向高管层提供合规建

议,制定并执行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计划,审核评价各项政策、

程序和操作指南的合规性,开展员工合规培训和教育,识别和评

估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以及新业务方式的拓展等产生的合规

风险,开展合规风险的监测和测试,保持与监管机构的日常联系

等。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和业务规模

设立相应的合规管理部门,明确合规风险报告线路。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合规管理职能

的履行情况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定期的独立评价,并要求内部审

计部门负责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审计。

商业银行应建立合规政策、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等内部制度的报备要求、合规风险管理计划和合规风险评估报告的报送要求、重大违规事件的报告要求,明确了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进行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重点。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将有助于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培育合规文化、完善流程管理,提高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应对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挑战,促进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和谐,维护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行

商业银行不仅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是管理风险的企业。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合规管理既是银行实施有效内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银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邮储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基础薄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在邮政储蓄的基础上组建的,主要沿用的是原邮政储蓄网点、设施、人员配制及组织管理结构,部门设置还不完备,部门之间还存在重叠和交叉。缺乏必要的数据、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这些都不利于推进合规管理机制建设。

风险管理理念尚未确立。邮储银行的员工由原邮政储蓄的员工,社会招聘的新员工及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多数员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合规风险管理就是经营效益的理念认识不

够,漠视风险的粗放经营观念和行为依然存在,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内控制度不完善。邮储银行缺少一套统一完整的内控制度,且内控制度没有形成检查、评价与改进的良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内控的运行效力。邮储银行在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时,没有相应地制定新制度,或是新制度滞后于现实发生的风险,导致操作性不强。

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立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银行安全稳健运行。结合邮储银行的实际,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以下几点:建立合规风险组织体系。组建独立的合规部门,在基层邮储银行配备合规风险审查人员。积极推行合规部门(岗位)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制度及资格评定制度,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择具备专业技能,熟悉银行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合规岗位人员,完善风险合规管理队伍。建立起合规责任体系。明确合规部门是银行专门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业务部门对合规风险负直接责任,员工对其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此外,业务部门应支持合规部门实施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主动地进行动态合规自我评估。创建科学的合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合规制度。坚持“先订制度再运作”的原则,加快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并按照合规要求,对现行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进行梳理完善。 二是要切

实建立扁平化、流程管理、岗责体系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确立清晰的报告路线和问责制、举报制等,体现合规风险管理在整个银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合规问责机制。严格对违规行为责任进行认定与追究,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合规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加强合规管理,降低违规机率。

培育合规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一是全员参与。合规是银行所有员工的责任,树立“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使合规成为银行全部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才能保证合规管理的贯彻落实。二是提高员工合规能力。加强合规培训和宣传,大力开展岗位操作和职业道德培训、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规范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增强员工合规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了解自己在操作中的风险点,将合规理念贯穿到业务操作每一个环节和所办理每笔业务中,在经营发展上杜绝违规行为。此外,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合规风险大讨论活动,鼓励员工结合各自岗位职责,主动发现和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对相应的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提出自身的落实计划。梳理各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加强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对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业务流程、环节或存在的风险点一一记录在案,收集和掌握一线业务人员对各业务环节操作风险了解程度,根据梳理、排查情况,结合内外审计发现的合规风险隐患和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提示等制定防范措施,抓好内部的协作配合,做

到业务线、风险合规线、内部审计线“三线把关,三线合一”。只有通过各环节严密配合,银行内部有效的合规机制才能形成,合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篇:防范、化解银行风险须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监督

论文关键词:防范风险

银行 内部 管理 监督 自律行为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它以商业银行全部的经营活动或业务运作为客体,以规范并有效控制各类业务活动为基本特征。从商业银行成立时起,陆续出台了一些管理措施和文件,内控制度建设迈出可喜的一步,对化解风险、确保依法合规经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银行内部引发的案件屡见不鲜,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被提到新的高度。文章指出,面对复杂的 社会 环境 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银行内控的理论依据

1.国际 金融 界对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视。《巴塞尔协议》以银行业风险监管为核心,包含银行业内控思想。1999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发表“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25条,其中专门有两条谈及内部控制,指出“稽核应具有适当的独立性,在行内有一定地位”,“应有合格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全面的内部稽查”,“内部稽核应形成直接向银行董事会或银行稽核委员会报告的机制”。世界银行金融 市场 发展局对金融监管及稽核机构的能力有一个评价。它们认为:“稽查机构的能力包括两部分:一是权力,二是能力。权力包括稽查制度的先进性、独立性,查账权力范围,对有问题的金融部门采取 法律 行为的权力,关闭和重组机构的权力。能力包括稽查机构人员的奖励机制、内部管理制度,人员数目和素质,稽查机构与被稽查机构的关系。”

2.人行监管的现实需要与商业银行的现行稽查制度。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5月16日颁布的《加强 金融机构 内部控制的 指导 原则》中第22条指出:内部稽查部门要实行综合性内部监督职责,实行对一级法人负责,以保证其独立地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建立制度规章,保证内部稽查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按“下查一级”要求实行“派驻制”。在各商业银行都普遍设立一个副行级的“总稽核”职位,保证稽核工作相对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二、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重新构建金融机构约组织管理体系,搞好整体协作,发挥整体功能。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既是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组织保障,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通常应遵循相对独立,强化内部监督职能,实行由行长领导、总稽核负责,各个部门具体操作执行的机制,并成立决策领导小组,对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从而使经营风险最小化。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员工管理方式。一要树立员工的权责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从而避免内控机制中的违规操作,避免风险;二要普遍推行岗位轮换制,它不但使有关人员发展成为业务多面手和综合管理人才,也可以避免因长期负责一个部门或一个岗位而产生的各种弊端;三要建立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人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具体措施如下:

1.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分设不同岗位,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办理。合理有效的岗位分工是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岗位分工是根据劳动组织形式来确定,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 预防 风险的目的。岗位责任制就是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实现定岗、定人、定责,使他们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互相监督,人员的安排不能发生责任冲突。要识别和尽力缩小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地方,并遵从谨慎的和独立的监督评审。

2.突出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控。选择对在一个业务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控制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3.实行授权授信控制。授权授信是指各部门在处理 经济 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授信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其中包括:(1)授权批准的范围,即经营活动范围;(2)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个管理层有权又有责;(3)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授权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究其责的情况发生;(4)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避免越级或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

4.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为了能够对前台业务出现差错及时发现和纠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事中、事后监督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选择、有重点对重点岗位进行补偿性控制,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5.文件记录控制。对要求进行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措施,要形成文字 材料 ,有章可查。其主要内容有:(1)建立全员岗位说明书,对每个岗位都应有相应的书面材料,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岗位上下关系和岗位任职条件等等;(2)业务操作规程手册,每位员工必须了解本人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位置,前后作业环节;(3)建立授权审批权限文件。

6.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内控监督机构对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制度,实现与 行政 管理交叉控制。

(1)内控监督机构必须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保持独立。形式上独立是指稽核人员应独立于本行业务和管理人员,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实质上监督是指站在党的政策和全行利益上实施稽核。

(2)稽核工作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监督 审计 程序,要有一定的稽核覆盖率和稽核频率,涵盖主要业务和重要风险点。

(3)内控监督机构人员应由熟悉业务、有责任心、作风正派的人员构成。

7.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建立对事不对人的处罚标准,在同一支行内实行统一标准。防止重检查轻整改,必须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对于违反规定的要坚决按标准处罚,对屡查屡犯的应从重处罚,同时给予通报批评。

8.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内控技术含量。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 计算机 在银行业务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新的武器。通过软件开发,将内部控制的一些规定编入程序,由软件程序进行控制,可以起到人控、物控控不了的作用。人控、物控只能解决不想违和不敢违问题,但解决不了个别人想违而不能违问题,要真正解决不能违问题则需要程序控制。

第三篇: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

从内部来看:一是客户经理的素质风险。一些业务素质偏低的客户经理,一般很难对一笔贷款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贷款风险增大;而品德素质较差的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有些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把贷款置于损失边缘。

二是管理机制未能奏效带来的管理风险。例如,贷前调查不细致,缺乏对客户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及信用状况的全面把握,致使向不符合借款条件或不具备偿

还能力的客户发放贷款形成风险;贷后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企业的全面掌控,不能在第一时间识别风险,丧失最佳退出时机,等等。

从外部来看:一是借款人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贷款一旦放出,主动权转移到借款人这边,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将直接影响到贷款安全。二是担保失

效带来的担保风险。部分企业之间通过互保、连环保等方式形成了“贷款担保圈”,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极为复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贷款担保悬空,造成了“担而

不保”的现象。此外,抵押物价值缩水、变现困难等因素,也使担保能力大大弱化。三是中介机构提供不真实资料带来的中介风险。信贷政策要求借款人必须提供企 业财务报表、资产价值报告等有关资料,并且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审计或评估通过。但少数中介机构为了某些不正当收益,为借款人出具了不

真实的报告,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

防范信贷风险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准入管理。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

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

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

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二)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

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

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三)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

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

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

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四)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

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

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 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五)培育合规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户经理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始终不越思想道德这条“防护线”,始终不碰规章制度这条“警戒线”,始终不违犯法律这条

“高压线”。要注重建立与合规文化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传递一种信息,即:奖励那些善于发现风险、揭示风险、规避风险的员工,惩罚那些违反贷款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最合题意的正确选项,选对得1分,共20分)

1、信用社会计是( A )

A、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B、自公历上年12月20日至本年12月20日

C、公历上年2月1日至本年2月1日 D、公历上年12月31日至本年12月31日

2、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D )

A、货币币值稳定 B、经济增长

C、货币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目标

D、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按存单___________挂牌公告的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 B )

A、调整日

B、开户日

C、支取日

D、结息日

4、下列哪项是属于负债业务。( A )

A、存款业务 B、贷款 C、证券投资 D、结算业务

5、下列哪项是适用备案制的中间业务。( C )

A、代理证券业务 B、代理保险业务

C、代收代付业务 D、国债投资

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部门在侦查、审理案件中,发现当事人存款与案件直接有关,要求停止支付(冻结)存款时,必须向储蓄机构提出________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等正式通知,方可办理暂停支付(冻结)手续。( C )

A、省级或省级以上 B、地级或地级以上 C、县级或县级以上 D、乡镇级或以上

7、短期贷款进行展期的规定是( B )

A、不得超过6个月 B、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

C、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 D、最长不得超过3年

8、下列哪项可以作为保证贷款中的保证人。( C )

A、国家机关 B、中央银行

C、国有商业银行 D、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9、下列哪项财务比率的公式是正确的( B )

A、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B、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C、速动比率=速动资产/速动负债 D、资产收益率=毛利润/资产平均余额

10、下列对储蓄账户现金支付管理正确的有( D )

A、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含银行卡户,下同)提取现金1万元以下的,储蓄机构柜台人员应请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经储蓄机构负责人核实后予以支付。

B、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含银行卡户,下同)提取现金1万元至5万元,储蓄机构柜台人员应请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经储蓄机构负责人核实后予以支付。

C、一次性提取现金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应请取款人必须至少提前1天以电话等方式预约,以便银行(农信社)准备现金。

D、一次性提取现金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应请取款人必须至少提前1天以电话等方式预约,以便银行(农信社)准备现金。

11、按照《商业银行法》规定,下列哪项符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B )

A、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 B、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

C、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90%; D、中长期贷款与中长期存款比例不超过100%;

12、票据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能( C )

A、12个月 B、9个月 C、6个月 D、3个月

13、按照《贷款通则》规定,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 D )的贷款。

A、1年(不含1年)以上 B、1年(含1年)以上

C、1年以上(含1年)5年以下(不含5年) D、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

14、一笔6个月的短期贷款,其利率为6%,经银行批准展期6个月后,执行的利率为( B )

A、6% B、1年期的利率标准 C、12% D、执行6个月的新利率

15、借款人以汇票、支票、存款单作为债权担保的贷款是属于( C )

A、信用贷款 B、抵押贷款 C、质押贷款 D、保证贷款

16、农村信用社保卫部门档案保管期限分为短期、长期和永久三种,其中短期为15年以下,长期为16-50年。下列符合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是( B )

A、综合文书类——长期; B、刑事案件类——长期;

C、枪支弹药类——长期; D、安全设施类——长期

17、出纳“四双”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D )

A、双人管库 B、双人临柜 C、双人押运 D、双人复核

18、农村信用社凡有金库的单位必须坚持_____小时守库值班,严格执行_____以上武装守库制度。( D )

A、12,单人 B、12,双人 C、24,单人 D、24,双人

19、《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储户可以用口头或函电形式挂失,但补办书面手续的时限不得超过( B )。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20、农村信用社凡是信贷人员采取顶名、冒名贷款等手段骗取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一经查实,一律(D)

A、开除留用; B、撤职; C、留用查看; D、开除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二个及以上的正确选项,全选对2分,漏选、错选均不得分,共30分)

1、存款人的存款帐户分为( ABCD )

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2、办理个人存款账户时,下面哪些身份证件为实名证件?( ABC )

A、境内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

B、军人身份证件或武警身份证件

C、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

D、学生证或学生借书证

3、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BD )

A、平等

B、公平

C、公开和公正

D、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4、根据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有关案件报告制度规定,发生“四类”案件要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农村信用社“四类”案件包括( ABD )

A、金融诈骗

B、金融盗窃、金融抢劫

C、存款长款或短款

D、涉枪案件。

5、银监会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提出的“四项制度”包括:( ABDE )

A、干部交流; B、岗位轮换; C、风险排查; D、亲属回避; E、强制休假

6、下列哪些符合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规定。( ABC )

A、重要空白凭证一律纳入表外科目核算。

B、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应按顺序使用,不得跳号。

C、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交接及复核时必须逐张清点,手续完美。

D、重要空白凭证可以预先盖好印章备用。

7、在贷款审查环节,会计人员重点审查贷款业务的哪些方面,审查无误后,办理贷款业务账务手续。( BCD )

A、贷款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准确 B、贷款业务是否经审批人员审批同意

C、借款借据与合同内容是否对应、要素是否齐全 D、填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8、储蓄机构营业终了结账工作的程序中,下列哪些工作要求复核、出纳员操作的?( CD )

A、登记开销户登记簿

B、轧记库存现金

C、填制科目日结单 D、编制营业日报表。

9、担保贷款按照担保标的不同分为( BCD )

A、信用贷款

B、保证贷款

C、抵押贷款

D、质押贷款

10、新《巴赛尔协议》将风险扩大到哪三种。( BCD )

A、资本风险 B、信用风险 C、市场风险 D、操作风险

11、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法,下列哪些是不良类贷款。( CDE )

A、正常贷款 B、关注贷款 C、次级贷款 D、可疑贷款 E、损失贷款

12、下列哪些符合银行办理结算的结算纪律。( ABCDE )

A、不准以任何理由压票、任意退票、截留挪用客户和他行资金;

B、不准无理拒绝支付应由银行支付的票据款项;

C、不准无理拒付、不扣少扣滞纳金;

D、不准违章签发、承兑、贴现票据,套取银行资金;

E、不准拒绝受理、代理他行正常结算业务;

13、“三防一保”的内容是( ACFG )

A、防诈骗 B、防洗钱 C、防抢劫 D、防灾害事故 E、防计算机犯罪

F、防盗窃 G、保证职工生命及财产安全

14、在下面哪情况下,经济合同为无效? (ABCD)

A、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 B、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

C、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 D、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

15、下列哪项符合现金运送的安全要求( ABCD )

A、联社设专(兼)职运钞员,负责同城或异地现金的运送与调拨;

B、必须坚持双人押运和武装护送;

C、要严守保密;

D、严密交接手续;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 )

2、储蓄账户既可用于现金存取业务,也可用于办理转账结算。( Ⅹ )

3、库房门钥匙和款箱柜钥匙应统一由专职守库人员保管。( Ⅹ )

4、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照《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审慎地识别可疑交易,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妨碍反洗钱义务的履行。( √ )

5、日终结账时,当班柜员应打印轧账表、流水账认真核对现金库存和所经办的业务与电脑账是否一致,然后将现金、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直接装入钱袋,放入尾箱后上锁。( Ⅹ )

6、签发个人支票的起点金额为人民币500元。( Ⅹ )

7、一笔储蓄存款可开具多份《存款证明书》。( √ )

8、农村信用社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期是2年。( √ )

9、单位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应使用其主管单位名称加附属机构名称。( √ )

10、农村信用社资本金一定时,通过负债融资越多,资产规模越大,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总收益一定越高。( Ⅹ )

11、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其中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 )

12、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对外再融资、变卖资产等才还款。( Ⅹ )

13、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 )

14、农信社对借款人“5C”的信用分析中包括:借款人品格、借款人资金使用方向、能力、担保和经营环境五方面。( Ⅹ )

15、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规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受到开除的纪律处分的,终身不得在金融机构工作。( √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票据的欺诈行为有哪些?(列出五方面行为即可得10分)

答:有下列票据欺诈行为之一的,属票据欺诈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伪造、变造票据的;(2)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的;(3)签发空头支票或者故意签发与其预留的本名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4)签发无可靠资金来源的汇票、本票,骗取资金的;(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6)冒用他人的票据,或者故意使用过期或者作废的票据,骗取财物的;(7)付款人同出票人、持票人恶意串通,实施前六项所列行为之一的。

2、农村信用社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与安全防范?

答:(1)树立风险管理新理念。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风险管控在农村信用社管理中属于核心地位。(2)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相互合作与制衡的机制,形成防范风险的内在约束。(3)实行审贷分离和贷款程序化管理。应针对贷款业务调查(项目贷款)、评估、审查、审批、签约、发放、检查、监测、收回、不良贷款催收、核销等各个环节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实行审贷分离责任制,对所辖每笔贷款风险和借款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监测,把贷款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和岗位,防止产生管理缺位。(4)强化稽核监督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各项稽核监督规章制度,实现稽核监督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5)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农村信用社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增强防范意识和忧患意识,克服麻痹、侥幸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切实做好防诈骗、防盗窃、防抢劫、防灾害事故、防计算机犯罪、防洗钱,确保信用社资金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工作。

1、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支持哪些方面,如何落实措施,才能全面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水平?

答案参考: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的内容。

(六)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配合我省“再育千龙、兴办万社”工程的实施,加大对优质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种养专业户等的支持力度。要着力支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农业龙头企业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对目前规模虽然不大,但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提前介入,做好跟踪服务,培养和扶植一批新型的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对农业园区的支持力度,从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出发,选择有潜力的农业园区,支持其向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服务系列化方向发展。支持一批集收购、销售、流通为一体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使农村小生产连接大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

(七)重点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贷款政策的前提下,重点支持有产业支撑和繁荣前景的中心镇、专业镇建设,城镇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对商业性较强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落实担保的前提下要积极介入;对财政资金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积极参与;对村庄“五改”和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确保还款来源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八)重点支持农民致富奔康。坚持农民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原则,优先满足农民种养等生产类贷款需求,努力培植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增加对农民加工、运输的投入,适度发放农民助学、危房改造、农民公寓按揭贷款等贷款,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九)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力争满足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龙头企业,带动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形成主产业突出、后续产业强劲的工业群体;大力扶持发展外资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利用外来和民间资本搞活县域经济;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重点中心镇集中,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和集聚,加速城镇化进程,完善城镇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村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对省政府选择的10个新农村示范试点县,省联社按属地的原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所属县联社实行支农政策的全面倾斜,加大对示范点的信贷投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的建设步伐。

(十)加强支农资金的组织与调剂。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正面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作用和支农成效,树立现代农信的支农新形象,培育一批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真正属于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实现存贷两个市场的有效联动,增加资金来源,促进存款增长,提高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切实措施,多策并举,加大不良贷款清收促降力度,向存量贷款要资金、要效益,扩大支农资金来源。要充分提高支农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调剂支农资金余缺。建立全省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调剂中心,为支农服务搭建平台,通过协调有关联社跨地区、跨联社的资金调剂,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富余资金到农业地区,满足农业地区支农资金的需要。

(十一)完善和创新支农金融产品。要继续强化支农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机制,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重点发展金融咨询、代理业务、担保、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和信贷业务新品种,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要。

——做大做强小额农贷品牌。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期限等进行延伸。一是延伸贷款对象。将小额农贷的对象由传统耕作养殖户延伸到与“三农”有关的加工、运输以及各类产业经营的城乡个体经营户及农民,满足生产、消费需求,使受惠面达到需求面的70%。二是延伸贷款额度。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经营实力,对信用等级评定高的客户,适当提高贷款额度,以更好地满足贷款对象的资金需求。三是延伸贷款期限。根据农户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条件具备的农户可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循环使用贷款。要逐步加大小额农贷的推广力度,放大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支农效益,形成农户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探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新模式”。在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一般联保和特殊联保的联保贷款新模式。由农户自愿结合或由农村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组织等协调联合,组成多层面的农户联保实体。按照“多户联保、平等自愿、共担风险”的原则,由参加联保小组的成员,相互担保或共同成立风险补偿基金,联保成员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的,其他联保成员要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或在共同出资的风险金补偿基金中扣划,通过拓展联保对象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农户大额贷款难的问题。

——大力开展订单农业贷款。为了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已取得农产品收购订单,且农产品收购企业愿意提供担保的订单农户要大力支持。通过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的发展。

——组织开展社团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大额贷款需求,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社团贷款的形式,集中资金优势,支持一批规模效益型的重点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

——抓好创新产品的试点。农村信用社要因势而变,顺势而为,积极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抓好金融产品的试点工作,按照银监会颁发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指引》要求,逐步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机制延伸至小企业信贷领域,着力抓好小企业信用贷款、社团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农民公寓按揭和财政资金配套贷款等试点工作,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十二)加强和改进支农服务手段。加快支农服务电子化建设,完善支农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业务网络体系,努力实现业务处理现代化、服务手段自动化、结算渠道多样化,积极开办代收代付、代理保险、理财咨询等各类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各类金融服务。强化服务意识,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贷款各个环节运作速度,提高办事效率,对重点客户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选择一批优质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重点授信对象。进一步延伸支农的广角,把信贷服务与信息、科技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方式,实行包村、包片、包户的信贷服务,提高服务效率。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优势,主动开拓市场,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增强营销服务能力。

(十三)构建支农信息沟通平台。做好新时期农村信用社工作,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农村信用社要定期向当地政府、人行、银监等部门报告支农工作的有关情况、问题及建议等。通过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协同支农,形成支农合力。要加强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经济协会的沟通,及时掌握农民的经营情况和农产品的市场动态,确保支农工作高质量、高效益。

(十四)建立支农贷款担保体系。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探索建立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助性农业保险体系,试行以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等作为支农贷款的贴息资金、担保资金、风险基金,并组织成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发挥财政支农的杠杆作用和倍数放大效应,完善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切实降低支农贷款风险。

(十五)建立支农考核机制。建立支农贷款考评制度,把信贷人员支农贷款的综合业绩与个人利益挂起钩来。以支农贷款发放额、收息额、信贷资产质量、信贷基础管理作为考核依据,拉开收入档次,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促使信贷人员主动营销支农贷款。定期组织召开银企、银政座谈会,征求各方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要求,及时改进支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掌握动态,及时做好支农服务总结工作,对支农服务工作涌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要进行宣传表彰,树立典型,交流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支农工作的开展。

(十六)创建农村良好信用环境。科学设计信用指标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信用村(镇)”和“信用户”的评定工作。要通过评定活动,培养信用示范户,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同时要协调地方党政及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加大农村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坚决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农村信用社金融债权,为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营造一个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四篇: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创新流动性风险管理思维

本报讯 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即将出台,为增强我行应对流动性压力冲击的能力。长沙分行提出创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路。

主动转变风险管理思维。近期货币市场利率飙升情况显示出央行以市场化手段进行宏观流动性管理的坚定决心。我们应主动转变国家“兜底”的 思维,降低对央行、政府支持的依赖, 增强主动式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首先,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判,做好各种应对预案。其次,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管理。最后,规范开展市场交易。建立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我行应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加强资产负债剩余期限管理、宏观经济及利率走势研判,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和差异化策略,合理确定利率策略、利率水平、变动规则及违约责任,降低由于期限或重定价不对称导致重新定价等利率风险及其损失。

优化调整业务结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我行应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以建设“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和打造“最佳中高端零售银行”为战略方向,提升专业化、差异化经营水平,推进业务和客户下沉,做好中小微金融服务。

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监管可能的调整。应将流动性管理提升到与资本管理并重的新高度。在“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监管指标以外,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两个指标,并加强对流动性相关指标的考核。

第五篇: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思考

■ 陈宝权

巴菲特说过: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破坏它,5分钟就够。良好的声誉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是维护正常经营的基本前提,是维护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客户关系的重要保证,对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简言之,“声誉管理就是生产力”。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对负面舆情及其带来的声誉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置,已经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掌握规律,提升声誉风险事件应对与处置策略

研究数据显示,60%的声誉危机为积发型,客户从对银行服务或经营不满意到引发媒体报道一般要经过业务办理、服务投诉、媒体采访报道3个阶段。银行必须针对每个阶段的征兆,高度重视,掌握规律,对症下药,及时有效处置,努力将风险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一、萌芽阶段要及时沟通

这一阶段多数是因为客户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自身利益受损,要求银行给予解释、解决或补偿,但是大部分客户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与银行接触的。分行对处于萌芽阶段的风险事件承担主要管理责任,应指导基层员工根据标准化的应对手册正确处理。一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体谅客户的感受,给予客户力所能及的安抚和帮助。对于确属本行过错的,应及时承认错误,给予合理的补偿,求得客户的理解,及时化解矛盾。二是对于微博方面的投诉和信息,可以主动联系求证,请求博主删帖。对于记者采访,可以给予婉拒,并联系其主管部门说明情况,避免报道。

二、发展阶段要快速阻断

这一阶段事件延烧趋势加剧,客户希望借助媒体力量把事情扩大化,以求自身利益得到解决,甚至是提出无理要求。风险事件进入发展阶段,分行应根据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行汇报,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重点在于快速阻断风险爆发的路径和趋势。一是与当地主流媒体联系,确保负面报道不刊发、不转投、不转载;新闻媒体到基层网点采访时,网点负责人及一线员工在热情接待的同时,必须立即报告,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二是对事件进行分析,对于双方均有过错的或我方无过错的,应积极进行磋商,对于对方恶意诽谤或攻击银行的,应积极求得当地政府、公安和宣传主管部门的支持。三是积极引导微博舆情导向,通过组织微博评论员对事件给予澄清,分散观点,引导网络评论向有利于银行的方向转化。

三、爆发阶段要正面引导

这一阶段媒体力量已经充分显现,风险事件已经形成社会效应,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甚至引起消协、工商、司法机关介入,银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会产生不可控制的后续影响。风险事件进入爆发阶段后,必须突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一是明确统一的披露口径,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披露或发布相关信息,防止因为发言不当导致矛盾进一步恶化。二是及时给予正面引导,对于银行确无过错的,要及时澄清;对于银行业务或产品有瑕疵的,要及时更正并给予说明;对于银行确有问题或过错的,应联系主流媒体减少报道,重点抓主要渠道进行阻断和深埋,避免或减少后续深度报道。微博方面,可以联系关系较好的知名博主进行引导性评论。三是积极做好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沟通解释工作,求得理解和支持,减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被动性。

四、消除阶段要密切关注

在风险爆发的末期阶段,虽然主要媒体可能已不再进行后续报道,受众的焦点已转向其他热点,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舆情监测团队要密切关注动向,防止事件重新被炒作成为热点。同时,对银行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立即总结和整改,下发全行警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加强机制建设,防患声誉风险于未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声誉风险对银行业的影响并非危言耸听。做好声誉风险管理的关键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坚持“预防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五有”原则打造声誉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变“被动管理舆情”为“主动管理风险”,从源头和机制上控制产生声誉风险的诱因,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才能保证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长治久安,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有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声誉风险分类标准、责任主体、管理原则,建立声誉风险预防、监测、报告、处置体系。在各机构、各业务部门设立声誉风险管理联系人,明确职责分工和处置流程,实现流程化管理;确保声誉风险事件发生时,归口管理部门能迅速做出正面引导,有效化解风险。二是规范信息披露机制,必须明确未经相关领导或办公室同意,任何单位和员工不得擅自接受媒体采访,不得擅自在互联网上发布任何信息;对同意采访的,确保信息准确、真实;对提供给新闻单位的稿件,要确保稿件的真实、严谨,并需提交给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必要时由行领导审定。三是建立声誉风险应急预案,虽然声誉风险发生具有不可测性,但是危机处理方式有其共性和固定的模式,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主要声誉风险类型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晰处置流程,实现对重大声誉事件处置的流程化管理。

二、有意识

强化声誉风险管理意识,切实落实“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服务体验”等理念,从产品设计、服务提供、投诉处理等环节提高客户满意度,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一是在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之前,做好情景设计,产品和服务内容、办理流程、收费标准都要充分考虑公众反应和声誉风险因素。特别是在率先推出与服务收费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反应,防止成为媒体舆论焦点。二是服务提供过程中,要注重客户体验,如业务系统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发布通知公告;柜面业务办理出现差错时,要及时主动向客户解释,求得客户谅解;客户对服务内容和效率提出质疑时,要耐心解释,理性引导。三是高度重视售后服务,畅通投诉处理流程。在处理客户投诉特别是涉媒投诉中要摆正“心态”,实行首问负责制,将接受投诉和批评看作是与客户、公众沟通的“黄金机会”,以积极的心态冷静面对,用事实说话,采取有效方式,积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三、有监测

按照监管部门“建立一支队伍,形成一张网络”的要求,实施24小时不间断舆情监测。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在加大对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站论坛等传统媒体监测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信息采集面,将搜集触角延伸至博客、微博等传播媒体,在“拓面”、“增效”、“提质”上狠下功夫,确保负面舆情得到及时发现和妥善引导。二是职能部门除了认真收集处理来自客户、95

533、媒体、银监局、工商局、消协等方方面面反映的问题外,还要重视办公室的监测信息和风险提示,将分散的、零星的、可能会漏掉的各种舆情,哪怕是客户在微博上发的一句牢骚,都要第一时间主动介入处理,防止事件扩散、升级和发酵。三是对已发生的、潜伏的、本行的、同业的声誉事件有正确全面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声誉风险排查。

四、有培训

一是加强防范声誉风险的全员教育培训,让每位员工都要认识到自己可能就是声誉风险引发点,提高员工声誉风险敏感度和全局观,在全行建立起“预防为主、主动应对、及时报告、全员参与”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切实将声誉风险管理渗透到分行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员工,真正做到声誉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特别是要告知员工,个人开通微博时哪些话不该说,说了将负什么责任,引导大家不要在个人资料中显示建行员工的身份。二是强化对一线员工等重点群体培训,针对监守自盗、操作失误、违规收费、客户信息泄露、理财产品亏损、金融诈骗、经营损失、违规受罚等事件,以及可能会遇到的投诉、采访、暗访、突发事件等涉及声誉的有代表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增强一线员工声誉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创新培训方式,通过晨会“规章制度天天讲”等形式,起到晨钟暮鼓的警醒作用。三是强化媒体应对能力培训,引导一线人员在面对媒体时要态度诚恳、措辞谨慎,避免生硬化、绝对化语句以及“致歉”、“错误”、“失误”等语句,防止媒体断章取义和误读。同时,在应对过程中处理得当,采取一些超预期处理等方式,可以化危机为商机,树立银行正面的形象。

五、有沟通

一是建立与媒体、社会有效的沟通机制,用采风、答谢会等形式,增进商业银行和媒体间的融合沟通。通过尽可能多的正面宣传扩大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市民中的影响力,主动筛选、创新性地发展与重要市场化媒体、网络媒体的关系,通过主动提供信息、广告宣传、金融业务知识专栏、媒体的金融业务合作等搭建与媒体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桥梁。组织开展主题采访活动,邀请媒体记者实地采访,引导市场化媒体以更加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和报导,从而展现本行良好形象。对负面信息加强事前沟通和协调,要重在“疏”而不在“堵”,尽量从源头解决问题。二是发挥行内研究部门的作用,创建银行自有新媒体品牌。借助微博塑造银行良好的声誉,延长生命线,除了现有“建行e路通”等微博平台之外,可以赋予新媒体客户端(如手机银行APP)更多功能,例如服务信息和研究报告的推送、自办电子杂志等。也可通过一定的技巧发布“软广告”,有意识地传达产品或品牌信息,使我行经营活动“透明化”。主动与知名博主、名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作者单位:江苏省分行)

上一篇:优秀党员干部事例下一篇:研学导师作业标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