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育种学实习报告

2024-05-14

园艺育种学实习报告(精选6篇)

篇1:园艺育种学实习报告

蔬菜栽培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内容

9月23日我们坐车来到定兴县蔬菜育苗生产基地。定兴是一个蔬菜生产大县,蔬菜(包括芦笋、麻山药、西甜瓜、草莓、鲜食玉米等)常年播种面积25.2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5万亩,塑料大棚3.4万亩,中小拱棚2.6万亩,地膜2.5万亩。总产量100万吨左右;产值13.2亿元。产品80%供应北京市场。先后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茄子之乡”、“河北麻山药之乡”、“河北蔬菜之乡”。

种植状况

1、甜椒:播种面积1.6万亩,总产量7.2万吨;

2、芦笋:播种面积1.8万亩,总产量0.48万吨;

3、茄子:播种面积0.65万亩,总产量3.9万吨;

4、西瓜:播种面积1.1万亩,总产量4.1万吨;

5、麻山药:播种面积0.8万亩,总产量1.3万吨;

6、萝卜:播种面积1.1万亩,总产量5.5万吨;

7、芹菜:播种面积0.6万亩,总产量5.8万吨;

8、黄瓜:播种面积3.2万亩,总产量17.6万吨;

9、西红柿:5000亩,日产量为0.3吨/亩,每天共产1500吨;

其它有马铃薯、香蒜苗、韭菜、大葱、白菜、菠菜等品种,及生菜、紫甘蓝、水果苤莲、球形茴香等特菜。

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育苗生产线,具体流程是:

配置培养基→装5*10的穴盘→种种子,铺蛭石,洒水,培养→嫁接→小棚培养

过程中的关键点

1.育苗最常用的基质配方为:泥炭、珍珠岩、园艺蛭石(按体积)1:1:1。或7份泥炭+3份蛭石。

篇2:园艺育种学实习报告

进步实践技能,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进步学生发现题目、分析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通过实习理解和掌握作物育种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鉴定植物倍数、番茄病害、果树DUS测定、花粉发芽力和生活力测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能够理论联系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打下坚实基础。

园艺院楼518室、跃进南蔬菜教学基地、学院果园荔枝圃、柯木塱和广州农科院花都基地。

4月27日园艺植物倍性鉴定

4月28日园艺植物病害鉴定

5月2日果树DUS测试技术

5月3日柯木塱和广州市农科院花都基地实习

植物倍性鉴定

多倍体由于具有品质良好的经济价值高、抗逆性强等优点而广受关注。鉴定多倍体的方法

有很多种。下面为常见的几种方法:

外部形态比较

特点是直观、简便。可将整体、叶片、茎、果、花、种

子等进行比较。如瓜类多倍体表现:发芽和生长缓慢;子叶及叶片肥厚、色深、茸毛粗糙而较长;叶片较宽、较厚或有皱褶;茎较粗壮、节间变短;花冠明显增大,花色较深;果实变短、变粗、果肉增厚、果脐增大;种子增大,嘴部变宽,但种仁饱满。果树多倍体一般茎变短、叶变厚,叶形指数变小;颜色变深,表面皱缩粗糙、生长缓慢;花、果变大,可育性低。根据形态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

气孔鉴定

多倍体的气孔较二倍体大,叶片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量相对减少。这是一种较为可靠的鉴定方法。但是处理和对照必须在同一发育时期和同一外界条件下才可比较判断.花粉粒鉴定

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花粉粒体积大,生活力低。有些多倍体甚至完全不育,如三倍体。

但不同的植株类型及多倍体的不同倍数,其不孕的程度存在差别。

梢端组织发生层细胞鉴定

用切片染色法比较组织发生层的三层细胞和细胞核的大小,多倍体的比二倍体的大。该方法的优点是可同时对组织发生层的三层细胞细胞进行鉴定,能说明变异体的结构特点。

小孢子母细胞分-裂的异常行为

三倍体或同源四倍体,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都有异常行为。表现为染色体配对不正常,有单价体和多价体,有落后染色体;染色体分离不规则,数目不均等;有多极分-裂和微核小孢子数目和大小不一致等。

染色体记数

用植物的根尖细胞、茎尖细胞或花粉母细胞制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染色体数目变化。

分子水平鉴定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就是采用流式细胞仪来测定单个细胞的DNA含量,再根据DNA含量比较来推断出细胞的倍性。荷兰球根花卉专家van Tuyl在1989年就开始用此方法对诱变的大量材料进行倍性鉴定了。此外,分子标记技术也已成功地应用到本领域的研究中。但多用于2戈配子后代中的2x配子来源及属性的分析。巴罗内(A.Barone,1996)用RFLP(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按术分析茄子多倍体时就发现其属性及来源并不相同。最近人们认识到杂合性对于多倍体的成功有重要作用,因多倍体比相应的二倍体具有明显的杂合性,且有更多的杂合位点和互作效应,张有做等(1998)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技术分析不同倍性的桑树品种基因组DNA时认为多倍体的基因组DNA可能由于核苷酸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形成杂交新位点或同源四倍体的等位基因

发生了漂移,从而表现出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这些研究为在分子水平上鉴定多倍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番茄病害观察

番茄病虫害是影响番茄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采用开沟起垄、合理密植技术,改善番茄田生态条件,创造一个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番茄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实施健身栽培;正确识别病害,掌握发生动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促进番茄健康生长,生产无公害番茄产品。

、荔枝DUS测试技术

植物DUS测试技术是对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进行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定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的过程(简称DUS测试),根据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试验结果,判定测试品种是否属于新品种,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特异性的判别是根据测试品种在质量性状上有一个性状或数量性状上有二个及二个以上性状与近似品种达到差异,或数量性状有一个性状与近似品种相差二个及二个以上代码,即可判定测试品种具有特异性。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性状主要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质量性状是表现不连续变异状态的性状;假质量性状的表达部分是连续的,但其变化范围是多-维的;

数量性状是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能以一维的、线性等级进行描述。

DUS测试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二是要完成申请品种的性状描述。在测试过程中,数量性状对于完成品种的性状描述非常重要,而随着新品种的不断选育,品种间差异越来越小,利用数量性状进行特异性判定也越来越普遍用于DUS测试中,数量性状的调查花费人工最多、工作量最大,怎样能缩小工作量又能准确反映数量性状调查的准确性,这成为当前DUS测试工作者需要解决的课题。

目前DUS测试还存在以下问题 田间测试的最大缺点就是测试周期长,要经过2~3年的重复观察,受季节限制,也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给授权决策或者法院的判决提供依据。

测试性状多,花费的人工多,工作量较大。

测试性状多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连续变异,使性状分级不明显。

在国际上,为保证各成员国在植物新品种审查测试方面具有共同的基础,UPOV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关于对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进行审查测试的总体原则,并为约200个植物属和种制定了更加具体的测试指南,同时,UPOV不断地修订这些测试指南,并陆续制定出涉及更多植物

属和种的测试指南。、柯木塱和广州市农科院花都基地实习

5月3日我们坐车去参观了解了柯木塱和广州市农科院花都实习基地。在这两个基地中我们都看到了露天栽培和大棚设施栽培。我们也了解了其中的一些栽培技术、育种技术与基本设施栽培技术。

1、蔬菜的支架设置

蔬菜作物栽培时常用的支架类型有棚架、人字架或倒人字架、单杆架、篱笆架、三星鼓架或四星鼓架、三角形架或四角形架、塑料绳吊架等。支架栽培条件下,植株受光良好,管理方便,促进果实生长发育,产量高,品质优良。支架的类型依栽培场地、作物品类、品种、密度及支架的材料等而定,每种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以降低生产成本为原则。人字架或倒人字架:按行距每株插一条竹条或细木条,然后把两株旁的竹条或木条交叉绑缚成人字形或倒人字形,再用横竹或木条在交叉点处连贯固定,若风力较大或支架欠牢固,还可在人字架的两侧距地面50-60cm处帮一条横杆。人字架或倒人字架的竹竿或木杆长,可在或1m左右处交叉成人字形或倒人字形,适用于蔓生的瓜类、豆类、豆薯等蔬菜作物。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主要采用了此种搭架方式。

篱笆架:每株或每隔1-2株沿畦方向斜插一条竹竿,相邻竹竿相互交叉呈倒人字形或人字形,相同斜插方向的竹竿

相互平行,为了使支架更牢固,可在支架的上中下部各绑一条横杆,这样就构成篱笆架,竹竿长根据蔬菜植株的高矮而定,一般长,事宜番茄、荷兰豆、丝瓜、节瓜、甜瓜等蔬菜作物的栽培。

单杆架:也称“一条龙”。在每株或隔2-3株的旁边治理一条竹竿或木杆,各个单杆之间用横杆连贯或不连贯固定,适合半蔓生或大型的蔓生蔬菜,如:番茄、茄子等。

2、菜园规划

园地基本情况调查:对建立园地的地区进行社会经济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交通情况、气候情况、地形及土壤条件、水利条件及排灌系统等调查。

菜园田区划分:为了便于统一布局以及耕作,进行系统的轮作,统一安排田间的灌溉与排水,以及田间道路等。例如:就平地而言,菜地可以1500-XX㎡为一小单位,以4-7h㎡为一片,每一小单位划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地块,统一安排机耕、种植、轮作与管理等;坡度较大的地方,应建立梯田,以利于土壤和水土保持,防止菜园水土流失。

道路的划分:各级道路的规划应与小区、排灌系统等统筹安排规划,以求降低投资成本。大、中型菜园,应由主路、支路和小路组成。主路一般设一条,位置适中,贯穿全园,路面宽度以能行一辆农用车为宜,4-6m;支路设置在片与片之间或每隔2-3 h㎡,支路与主路垂直,路面宽;小路设置

在片内,以每一耕作小区为单位,宽,以行人为主。小型菜园只设小路即可。

排灌系统的规划:菜园的地面灌溉渠道包括主渠道、支渠道和毛渠道)。排水系统必须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相适应,充分考虑地面的坡度,地下水的径流情况,以及地下水矿化程度和土壤发育的要求等因素。排灌系统迎尽量与道路的规划相一致,主渠道与主道路匹配,支渠道与支路匹配,毛渠道与田内畦相匹配,同时还应具有环田沟,与环田路相匹配。如:主渠道沟宽80-150cm,深50-100cm;支渠道沟宽50-80cm,深50-80cm,环田沟宽30-50cm,深30-50cm;毛渠道宽30-40cm,深30-50cm。

员工的规划:一般蔬菜基地每5个劳动力管理1 h㎡的土地生产。

蔬菜种类与品种规划:应以市场、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季节变化等为依据。

种苗的工厂化是现代生物技术最直接的应用之一.香蕉种苗的工厂化快速繁育、推广就是最好的证明。香蕉组培苗生产培育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一、香蕉组培苗的生产

1.选种。生产香蕉组培苗的选种工作非常重要。选种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的质量。香蕉组培苗最主要优点之一就是通过无性繁殖获得.因而能得到母本的优良性状。选种时

必须选取包括产量、梳型、抗性等综合因素好的无检疫性病虫害种芽进行繁殖.对其进行标记并编号作好相关记录.2.制种。将先前标记好的种芽取回进行化学消毒处理。制种量直接关系到来年组培苗的生产量。种芽取回后洗干净表面,并用小刀削去部分假茎,球茎,保留约一寸见方这部分称为外植体,用次氯酸钠或氯化汞进行表面消毒后切块。人工接种在预先配制的增殖培养基上。

3.扩繁。外植体在人工控制的光照、温度、湿度及外源激素作用下,迅速膨大。经过25天左右的培养、膨大的外植体可被切成2-3块,并被重新接种在新的增殖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继代培养。每继代培养一次就叫一代。通过多次的继代培养外植体数量就成几何级数的增长,这就是扩繁的过程。此过程中及时挑捡出被细菌、真菌污染过的外植体。

4.生根。当继代培养达到一定要求后将把外植体转入到生根培养基上,诱导外植体基部长出根。生根培养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这样,经过上述过程我们就得到了根、茎、叶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香蕉组培苗。我们称其为袋苗。

5.炼苗。成品香蕉组培苗得到后必须进入一个中间过渡的炼苗阶段,即把组培苗从工厂车间移出并进入一个更接近自然条件的荫棚,以使其逐步适应自然界的光、温、湿条件,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香蕉组培苗的培育

从工厂车间出来的香蕉组培苗从植物生理学上讲它是一株苗,但它还不俱备香蕉生产栽培上的条件。它还必须通过以下过程才能真正用于大田栽培。

1.沙床假植,将炼过的袋苗用清水洗净培养基及部分老死的黑根,并用普通杀菌剂浸泡之后假植于河沙和椰糠混合的基质上,并用农膜进行覆盖,4-7天后待其重新长出新根后可移去农膜。这时的苗我们称为沙床苗。沙床假植过渡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成活率、以避免直接将袋苗种到营养杯中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死亡。目的之二就是提高出圃率,沙床就起到一个分级的作用。大苗和小苗可以分开出圃尽早量减少苗的参差不齐。

2.大棚育苗。大棚育苗是整个过程非常关键的环节,育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植结果以及因此带来经济效益。

备地:朝向好,不积水、深翻、消毒。

建圃:按育苗量用遮荫度为75%的遮荫网搭建苗圃。

装杯:装杯用土必须是新鲜表土,混一 定比例腐熟有机肥及农药杀死土传病虫害。

种苗:根据种植时期来确定下苗时间,以种植时间往前推45-60天时间为准,把沙床苗大小分级种入营养杯中,浇足定根水,杀菌剂喷雾,农膜覆盖。

苗圃管理:除正常的浇水、施肥、打药以外,变异株的剔除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外大小苗分级要做好,以提高出圃率。

炼苗:通过控水、控肥、搬动以及打开遮荫网等措施来促使苗老化,以提高大田栽培的成活率。3.出圃。当苗达到出圃标准时可出圃进入大田栽培。在保证种苗的前提下提高出圃率尤其是是一次性出圃率是关键

五、实习感想 在实习中我们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为今后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出自我的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观念与目光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与转换。实习充实了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把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全面地应用于实际科研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科研工作有更多,更广,更深刻的了解。实习也帮我们检验了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成果,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达到更高的目标。

篇3: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探析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教材选择

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选择英文原版教材《Plant Breeding:Theory and Practice》,该教材由加拿大著名植物育种家Neal C.Stoskoph编著,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精品教材,也是国外的上榜教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完善,育种知识丰富,语言描述准确,育种实例众多,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英文自然易懂,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而且图表简明清晰,被国内多所重点院校选用做双语教材[1]。如何让学生从汉语教学顺利过渡到双语教学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教材在前5章对本课程先修课程(如植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统计学等)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总结,这样教师可先让学生重点掌握与课程有关的专业词汇与表达,从而循序渐进地切入到育种学的专业知识。由于原版教材价格较高,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对原版教材进行改编和选编,印发给学生,其价格控制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

(二)教学模式

对《园艺植物育种学》前5章的复习内容主要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以母语教学为主,只是用外语注释专业术语、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的英语表达,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后面的章节中,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不断增加英语讲授所占比重,逐步转变为只用外语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2]。

在教学中采用“双主教学模式”(以“教”和“学”为中心,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保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关系。对园艺植物育种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进行反复演示,让学生充分掌握。对于育种研究的热点和专业前沿领域及发展动态问题,采用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并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查阅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如Horticultural Reviews、Scientia Horticulturae、J.Amer.Soc.Hort.Sci.、Acta Horticulturae、Hort Science、J.Hort Sci&Biotch等,通过整理资料、撰写文章、举行演讲,提高学生专业外文文献的查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接触到学科前沿,体会科技文献严谨的写作规范和态度。

(三)教学课件

采用全英文多媒体课件、适当辅助汉语标释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讲授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及现象,对于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十分有益。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则采用中英双语对照形式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制作中英文对照的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保证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四)课程考核

采用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采用英文命题,学生答题原则上用英文完成,对论述性强的试题可放宽至中文答题,但用英文答题会酌情给以加分。平时成绩则根据课堂上用英文回答问题和课后用英文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二、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已通过CET-6,而有的学生CET-4还没通过。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同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全英语教学,内容要深一些,进度稍快一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由于无法领会讲授内容而对双语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仅英语水平没有提高,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违背了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这就造成考试成绩差距较大,有的学生90多分,有的学生不到40分,个别学生甚至将题目的意思搞错,答所非问。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为了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取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考虑分设普通班和双语班,普通班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双语班采用过渡式和浸入式双语教学,同时传授专业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行选择教学班,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

(二)教材有待改进

尽管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Plant Breeding:Theory and Practice》非常适合双语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用地道英语表达的专业知识,但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1]。如知识结构体系与国内教材有较大差异,不利于学生课后参考中文教材;教材所举实例多集中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园艺作物涉及较少;介绍的育种学原理与学生的专业有偏差,如对农作物常用而园艺作物很少使用的轮回选择法和综合品种的选育介绍较详细,而对园艺作物常用的利用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制种介绍的相对较少。所以,必须组织园艺专业的专家根据专业特点和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内容更合理、知识结构更完善、适合本专业教学的双语教学教材。

(三)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双语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学科理论和教学技能,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口语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授课。但是如何解决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直接引进从事园艺植物育种研究或教学的留学归国人员,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二是培训青年教师,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是口语表达能力稍差,经过强化训练和短期培训,完全可以胜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5]。

(四)师生互动少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主题,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查阅外文文献,查找关于这个主题内容的主要研究方法、进展和趋势等,然后集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学生可针对该小组的汇报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对学生回答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可适当补充。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在学习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6]。

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专业课和英语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基本上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双语课的学习,英文口语及科技论文的书面表达能力及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有了提高,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高素质人才培养这个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摘要:专业课双语教学要求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这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教学课件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困难及不足,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期与教学工作者相互磋商, 共同推进我国双语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专业课

参考文献

[1][4]逯明辉, 巩振辉, 黄炜等.“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9) .

[2]李保印, 刘用生, 周秀梅.“观赏园艺学”双语教学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 2005, (5) .

[3]王成武, 邵瑾.农业设施工程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3) .

[5]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

篇4: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探析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3-0008-02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和骨干课程,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植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由于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最新应用技术等大都用英语发布,所以必须利用双语教学培养出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并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在园艺植物育种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获得学科发展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并用两种语言“汉语+英语”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教材选择

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选择英文原版教材《Plant Breeding:Theory and Practice》,该教材由加拿大著名植物育种家Neal C. Stoskoph编著,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精品教材,也是国外的上榜教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完善,育种知识丰富,语言描述准确,育种实例众多,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英文自然易懂,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而且图表简明清晰,被国内多所重点院校选用做双语教材[1]。如何让学生从汉语教学顺利过渡到双语教学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教材在前5章对本课程先修课程(如植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统计学等)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总结,这样教师可先让学生重点掌握与课程有关的专业词汇与表达,从而循序渐进地切入到育种学的专业知识。由于原版教材价格较高,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对原版教材进行改编和选编,印发给学生,其价格控制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

(二)教学模式

对《园艺植物育种学》前5章的复习内容主要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以母语教学为主,只是用外语注释专业术语、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的英语表达,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后面的章节中,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不断增加英语讲授所占比重,逐步转变为只用外语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2]。

在教学中采用“双主教学模式”(以“教”和“学”为中心,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保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关系。对园艺植物育种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进行反复演示,让学生充分掌握。对于育种研究的热点和专业前沿领域及发展动态问题,采用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并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查阅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如Horticultural Reviews、Scientia Horticulturae、J. Amer. Soc. Hort. Sci.、Acta Horticulturae、HortScience、J. Hort Sci & Biotch等,通过整理资料、撰写文章、举行演讲,提高学生专业外文文献的查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接触到学科前沿,体会科技文献严谨的写作规范和态度。

(三)教学课件

采用全英文多媒体课件、适当辅助汉语标释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讲授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及现象,对于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十分有益。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则采用中英双语对照形式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制作中英文对照的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保证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四)课程考核

采用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采用英文命题,学生答题原则上用英文完成,对论述性强的试题可放宽至中文答题,但用英文答题会酌情给以加分。平时成绩则根据课堂上用英文回答问题和课后用英文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二、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已通过CET-6,而有的学生CET-4还没通过。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同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全英语教学,内容要深一些,进度稍快一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由于无法领会讲授内容而对双语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仅英语水平没有提高,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违背了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这就造成考试成绩差距较大,有的学生90多分,有的学生不到40分,个别学生甚至将题目的意思搞错,答所非问。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为了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取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考虑分设普通班和双语班,普通班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双语班采用过渡式和浸入式双语教学,同时传授专业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行选择教学班,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

(二)教材有待改进

尽管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Plant Breeding:Theory and Practice》非常适合双语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用地道英语表达的专业知识,但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4]。如知识结构体系与国内教材有较大差异,不利于学生课后参考中文教材;教材所举实例多集中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园艺作物涉及较少;介绍的育种学原理与学生的专业有偏差,如对农作物常用而园艺作物很少使用的轮回选择法和综合品种的选育介绍较详细,而对园艺作物常用的利用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制种介绍的相对较少。所以,必须组织园艺专业的专家根据专业特点和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内容更合理、知识结构更完善、适合本专业教学的双语教学教材。

(三)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双语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学科理论和教学技能,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口语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授课。但是如何解决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直接引进从事园艺植物育种研究或教学的留学归国人员,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二是培训青年教师,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是口语表达能力稍差,经过强化训练和短期培训,完全可以胜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5]。

(四)师生互动少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主题,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查阅外文文献,查找关于这个主题内容的主要研究方法、进展和趋势等,然后集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学生可针对该小组的汇报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对学生回答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可适当补充。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在学习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6]。

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专业课和英语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基本上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双语课的学习,英文口语及科技论文的书面表达能力及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有了提高,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高素质人才培养这个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参考文献:

[1][4]逯明辉,巩振辉,黄炜等.“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的

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9).

[2]李保印,刘用生,周秀梅.“观赏园艺学”双语教学探索

[J].中国林业教育,2005,(5).

[3]王成武,邵瑾.农业设施工程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与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

[5]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5).

[6]刘拥海,俞乐.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

2004,(3).

篇5: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绪论

1.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需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的或无性的)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作物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

3.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4.良种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

(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

(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对象

1.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

(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2)品质(3)成熟期

(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3.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

(1)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 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

(2)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1.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 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称自交植物。(异交率<5%)。自花授粉植物有:豆科、菊科、茄科等大多数蔬菜花卉植物。自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

(1)雌雄同在的完全花,花瓣没有色彩、缺少香味(2)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进入

(3)花瓣多无鲜艳色彩和特殊芳香,多在清晨或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4)雌雄蕊长度相仿或雄蕊较长、雌蕊较短,花药开裂部位仅靠柱头,有利于自花受粉(5)花粉不多,不利于风媒传粉

(6)雌雄蕊同期成熟,甚至开花前已授粉(闭花授粉)两种形式:①花冠隔离型,如小麦、燕麦,豌豆、豇豆等;

②粉药分离型,如番茄、莴苣等

2、异花授粉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叫异交植物。(天然异交率>50%)分三类:

(1)雌雄异株:完全异花授粉植物,异交率100%,如菠菜、石刁柏、木瓜、银杏等(2)雌雄同株异花:如西瓜、黄瓜、甜瓜、南瓜、玉米等(3)雌雄同花:如李子、洋葱、芹菜、向日葵、甜菜等 异花授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

(1)开放传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2)风媒花产生大量轻、小而易于飞扬的花粉;

(3)雌蕊具有外露表面大而便于捕捉漂浮花粉的柱头;(4)有色泽鲜艳、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发达的花冠和蜜腺;(5)自交不亲和机制等。

3、常异花授粉植物

以自花授粉为主,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受粉的植物,如蚕豆、菜豆、茄子、辣椒、棉花、高粱等,又称常异交植物 常异花授粉植物要求:天然异交率5%~50% 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遗传纯合程度高,一般不带致死或半致死基因,因而不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现象

常异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雌雄同花

(2)雌雄蕊不等长或不同时成熟(3)雌蕊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

(4)花瓣有鲜艳色彩并能分泌蜜汁以引诱昆虫传粉(5)花朵开花时间长等

4.(1)无性繁殖定义: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后代的繁殖。

(2)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5.怎样研究园艺植物授粉习性?

(1)研究花器结构、开花习性、传粉方式以及雌雄蕊生长发育特点

(2)采用单株隔离自交的方法,观察强迫自交的结实性和自交后代的表现不结籽,属异花授粉

(3)采用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以隐性类型作母本,与纯显性品种混合种植在隔离的试验地,计算母本株所获后代显性性状个体的百分率。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6.品种的类型;

(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

(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

第三章:种质资源

1.基因与基因库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

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2)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2.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3.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1)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2)种子保存

(3)资源圃种质保存(4)离体试管保存(5)利用保存(6)基因文库保存

4.(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如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的良种单株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树名木。(稀有种、濒危种)。

(2)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环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有效的保存种质资源。如滇南珍稀濒危迁地保护区。

5.(1)正常型种子:通过适当降低含水量,降低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种子。(2)顽拗型种子:少数种类种子在干燥、低温条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一般不用种子保存;

6.中国起源中心的园艺植物:

蔬菜:白菜、芥菜、葱、莴笋、丝瓜、茼蒿等

果树:苹果、梨、桃、杏、华李、华樱、华栗、猕猴桃、木瓜、银杏、柿、枇杷、杨梅、荔枝、龙眼、甜橙、香橙、蕉柑、柚、香圆、金柑、香榧等

花卉:中国水仙、芍药、牡丹、菊花、梅、山楂、贴梗海棠、榆叶梅、腊梅、苏铁、樟、杜仲、桃金娘等

其它:山茶、茶、桑、刚竹、青篱竹等

第四章:引种

1.引种的类型:

(1)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2)驯化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 3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措施,逐步改变遗传特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2.引种的原理(1)、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性的严格制约。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接受了各种不同生态条件的考验,形成了对各种生态条件的反应规范。从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看,适应性范围与品种自体调节能力有关,而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性有关。(2)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除了遗传因素决定引种能否成功外,植物与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也严重影响引种的效果。生态型指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同一生态型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常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

第五章 选择育种

1.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

R=i σh2

(1)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

实践上主要是增加选择群体的大小

(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

一是通过加强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控制,如选择分布较集中,地势、土壤、坡向及栽培管理等均匀一致的群体,降低环境造成的变异。二是在遗传力较高的世代进行选择。同一性状随着世代的增高,基因趋向纯合,显性作用逐代降低,狭义遗传力随世代的增高而提高,因而选择的可靠性也随世代的推进而增大。

(3)提高选择强度

实际工作中常降低入选率增大选择强度。但要注意确定适当的入选率,入选标准太高,入选群体太小会影响其他性状的选择。

2.选种的程序

选择育种从搜集材料、选择优良单株开始,到育成新品种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淘汰、鉴定工作组成;选种程序一般要设臵原始材料圃、株系圃或选择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等圃地。3.芽变和饰变及判断方法

(1)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变异的体细胞发生于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入芽的分生组织,就形成变异芽。

(2)在园艺植物的营养系品种内,除由遗传物质变异而发生芽变外,还普遍存在着由种种环境因素造成的不能遗传的彷徨变异,又称饰变(3)判断方法:

1变异的性质如属于典型的质量性状,一般可断定是芽变; ○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2.变异体发生范围如是不同立地、不同技术的多株变异,即可排除环境和技术的影响;对于○枝变,如明显是一个扇形嵌合体,可肯定是芽变; 3变异的方向,凡是与环境的变化不一致的很可能是芽变; ○4变异性状虽经不同年份的环境变化而表现稳定,可判定是芽变; ○5性状的变异程度超出基因型的反应规范之外,可能是芽变; ○

第六章:常规杂交育种

1.(1)近缘杂交: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的杂交。(2)远缘杂交: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2.亲本的选择

定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 原则:(1)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精选亲本(广)

(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精)

(3)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突出重点(明)

(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土)

(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高)

(6)先考虑数量性状,再考虑质量性状(多)

(7)优先用稀有可贵性状作亲本(贵).亲本的选配

定义: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恰当的亲本配制合理杂交组合 原则:(1)父母本性状互补(补)

(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态)

(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优母)(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符)(5)用一般配合力要高的亲本配组(高)

(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期/育)

4.有性杂交技术流程

(1)制定杂交计划:确定杂交组合数、具体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杂交的花数(2)准备器具:花粉收集容器、隔离网、毛笔等(3)亲本株及杂交花的培育选择

原则:使亲本性状能充分体现,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母本植株和杂交用花,花期相遇调节(4)隔离和去雄:防止隔离范围外花粉混入。父母本均需要隔离。空间隔离(种子生产时使用)、器械隔离(育种实验使用硫酸纸套袋)、时间隔离(很少用)。去雄目的:除去隔离范围内的花粉来源,包括雄株、雄花和雄蕊。(5)花粉的制备

普遍方法:在授粉前一天摘取次日将开放的花蕾,带回室内,挑取花药至于培养皿内,在室 5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温和干燥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花药会自然开裂。将散出的花粉收集于小三角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并尽快臵于剩有氯化钙或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内,放在低温、黑暗和干燥条件下贮藏。

(6)授粉、标记和登录 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

少量授粉:直接用雄蕊碰触母本柱头

大量授粉:授粉工具(橡皮头、海绵头、毛笔、蜂棒等)授粉时间:母本花雌蕊生活力最强的时期(开花当天)(7)授粉后管理

杂交后的头几天注意检查套袋等情况 雌蕊有效期过去后及时摘袋

加强母本植株的管理,及时摘除没有杂交花果等 注意病虫害、鸟害和鼠害等

5.(1)供体亲本(非轮回亲本):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2)轮回亲本(受体亲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

6.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

(1)系谱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但异花授粉植物要区组隔离 系统群:来自同一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单株后代)的不同F4系统。姊妹系:同一系统群内各系统 品系:参加比较试验的系统

(2)混合法:在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除淘汰明显的劣株和假杂株外,一般不加选择,直到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8)或在有利于选择时(如病害流行或某种逆境条件如旱害、冻害严重年份)才进行个体选择,下一代种成系统(株系),然后选择优良系统升入比较试验。

优点:

1、分离世代群体大,丢失最优良的基因型可能性小;

2、方法简便易行,选择效率高;

3、可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获得对生物有利的性状;

4、适于多系杂种的选择;

5、可能得到育种目标以外的优良类型。

缺点:

1、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目标不一致的性状易丢失;

2、未选择,存在许多不良基因类型;

3、杂种后代要求大群体,高代选择工作量大;

5、亲缘关系无法考证。(3)单子传代法 与混合法比较:

优点:

1、适于株行距大的作物和保护地加代;

2、F2个体繁殖机会均等,规模易控制; 与系谱法比较:

优点:

1、减少了F3、F4分系种植和选择的工作量;

2、保证了高世代选留单株较多时,仍有大量性状差异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较大的纯育株系供比较选择;

缺点:

1、影响种子生长发育因素可能导致优良基因型丢失;

2、无法考证亲缘关系。

3、F3、F4、F5代缺少株系评定,不利于某些性状选择

如在温室或加代繁殖时对抗逆性选择就有困难

第七章:优势杂交育种

1.杂种优势的概念: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2.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由于长期异交,不利的隐性基因被保存下来,一旦自交隐性不利基因就表现出来,从而使自交后代出现生长势变弱、产量下降等现象。

3.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1)显性假说

提出:Bruce 1910年提出,Jones DF1917年完善

内容: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指杂合位点上的显性或部分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互补效应。

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指非等位位点上显性效应的聚合,即不同位点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显性假说的不足:①该假说只考虑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没有考虑等位基因的杂合本身所起的作用。无法解释数量性状是多基因遗传的,等位基因间往往不存在明显的显隐性关系。②该假说只考虑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没有考虑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无法解释F1出现的杂种负优势,无法解释自交系的产量与其杂交种的产量间没有高度的相关性。③该假说没有细胞质和环境对杂种优势所起的作用。(2)超显性假说

提出:Shull 1908年提出,East和Hull 1936年完善 内容:处于杂合态的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是产生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上位效应;指某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也称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上位效应会导致新的代谢途径、产生新性状。

超显性假说的指导意义:根据超显性假说,优势来源于基因的杂合状态,一旦纯合,优势便会丧失,因此该假说可以说明为什么杂交亲本要求选配亲缘关系远的,地理位臵和生态类型差别大的自交系间杂交,该假说又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

超显性假说不足之处:着重基因的杂合性,同样不能解释所有的杂种优势现象。

4.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

(1)中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中亲优势Hm =[F1-(P1+P2)/2]/(P1+P2)/2 × 100% 意义:可以比较同一性状和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的大小。超中优势或中亲值优势衡量的实用价值不大,因为即使Hm比较强,但若未超过大值亲本,也没有推广价值。

(2)超亲优势又称高亲值优势,以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HP)作为衡量尺度,F1平均值与HP差数的比率。超亲优势 =(F1-HP)/ HP×100% 有些性状在 F1可能表现出超低值亲本(LP)的现象, 如这些性状也是杂种优势育种的目 7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标时, 可称为负向的超亲优势。计算公式为 : 负向超亲优势 =(F1 - LP)/LP × 100% 意义:若F1不超过优良亲本就没有利用价值,因此该法可直接衡量杂种的推广价值。(3)超标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也有称为竞争杂种优势。

超标优势 =(F1-CK)/ CK × 100% 意义:该法经济上能反映杂种在生产上的推广价值,但不能提供任何与亲本有关的遗传信息,没有固定的可比性,一旦标准品种变了,Hs值也变了。

(4)杂种优势指数是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杂种优势指数=F1/(P1+P2)/2×100% 意义:该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性状之间杂种优势的大小

(5)离中优势以双亲平均数之差的一半作为尺度衡量F1优势的方法。

意义:该法以遗传效应来度量杂种优势。加性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显性效应是基因型杂合时才出现,不能固定遗传。可以反映杂种优势的遗传本质。

5.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由于生理或遗传的原因,出现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遗传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或A系。

6.自交不亲和系的概念和意义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自交选择,可育成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意义:用于杂种种子生产(1)可以节省人工去雄;(2)降低种子生产成本;(3)保证较高的杂种率

表现形式:(1)花粉在柱头上不能正常萌发。(2)花粉萌发后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3)花粉管进入柱头后在花柱中不能继续延伸。(4)花粉管到达胚囊后精卵不能结合

7.雌株系:指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通过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或大部分为纯雌株,少部分为雌二性株(同一株上有大量雌花少量雄花)系的系统。

8.“三系”的概念

细胞质中有一种控制不能形成雄配子的遗传物值质S 细胞质中具有正常的遗传物值质为N 细胞核中有1对或几对影响细胞质育性的基因。以具1对基因为例 MsMs:能使不育性恢复为可育,称为恢复基因 msms:不能起育性恢复作用,称为不育基因 Msms:也能恢复育性

(1)雄性不育系(简称A系):具有雄生不育特性的品种和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其遗传组成为S(msms)。不育系由于体内生理机能失调,以致雄性器官不能正常发育,没有花粉或花粉空瘪,缺乏生育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故制种时用它作母本而不用去雄。(2)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B系):用来给不育系授粉,保持其不育性的品种或自交系叫雄 8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遗传组成为N(msms)。(3)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C系或R系):用一些正常可育的品种或自交系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不但结实正常,而且F1的不育性消失了,恢复了正常散粉生育能力。故这些正常可育品种或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其遗传组成为N(MsMs)和S(MsMs)两种。

9.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原始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和临时保存;(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3)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0.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法;

如果引进或选育的雄性不育系经济性状不符合要求或配合力不高时,就需要进行不育系的转育。直接转育法:选经济性状好、配合力高的品种内植株与不育系测交,从中筛选对不育性保持能力高的植株(即异型保持系)。然后用获得的不育株与异型保持系反复回交,使异型保持系成为同型保持系。间接转育法:是用乙品种作轮回亲本与甲品种保持系反复回交,不断增加乙品种的遗传物质,使甲保持系变成乙保持系。与此同时,也和甲不育系回交,使之变成乙不育系。

第九章 远缘杂交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远源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途径

杂交不亲和:远缘杂交时,由于双亲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生理上也不协调,从而影响受精过程,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形成合子。一般而言,亲缘关系越远,杂交越不易成功,但不绝对;

杂交不亲和原因 ①表面原因:花期不遇,花粉暴裂、不萌发、花粉管不进入胚囊,双受精不完全。

实质原因: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和遗传差异

②生理上差异:种间柱头环境和柱头分泌物差异太大 ③遗传上差异:双亲的基因组成 克服方法

(1)注意亲本的选择选配 实践证明:在种属间杂交的范围内,采用染色体数较多或染色体倍数性高的种植母本较易杂交成功、用栽培种作母本容易成功。例:(2)染色体加倍法

染色体倍性高低与远缘杂交的结实率高低有一定的关系,将双亲或亲本之一的染色体加倍,常常是克服不亲和性的最有效的办法。如秘鲁番茄与多腺番茄杂交时,如先将母本诱导成同源四倍体,可显著提高结籽率。如野生马铃薯2倍体与栽培种不能杂交,但若将野生番茄加倍成四倍体后,再杂交则能成功。(3)有性媒介法

利用亲缘关系与两亲本较近的第三个种作桥梁,这个“桥梁种”起了有性媒介作用。如普通番茄Χ秘鲁番茄 32粒种子,4粒能发芽

普通番茄Χ醋栗番茄→F1Χ秘鲁番茄 152粒种子 82粒发芽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4)特殊的授粉方法

混合授粉法:利用不同种类花粉间的相互影响,改变授粉的生理环境,可以解除母本柱头上分泌妨碍异种花粉萌发特殊物质的影响。

重复授粉法:利用雌蕊不同发育程度、受精选择性的差异,在母本花的不同时期如花蕾期、开花期和临谢期进行多次重复授粉,以提高结籽率。

射线处理法:通过射线处理花粉或柱头,改变生理特性,克服杂交不亲和性。(5)柱头移植或花柱短截法

柱头移植:父本花粉授在同种植物柱头上,然后在花粉管尚未完全伸长之前切下柱头,移植到异种的母本花柱上;或先进行异种柱头嫁接,待1-2天愈合后进行授粉。

花柱截短:将母本花柱切除或剪短,直接授上父本花粉;或将花粉的悬浮液注入子房(人工授粉),不需花柱直接胚珠授精(对蒴果型的子房较方便)。这些方法操作要求高。(6)理化因素刺激

GA、萘乙酸、硼酸、吲哚乙酸等涂抹或喷洒处理母本雌蕊,促进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生长。如梅花GA50-100mg/L 处理柱头,结实率高3-10倍。又如中棉×陆地棉杂交,用萘乙酸滴入苞叶内结铃率、种子数多。(7)试管授精与雌蕊培养

试管受精:从母本花中取出胚珠,臵于试管中培养和人工授精,以克服远缘花粉不萌发、花粉管不能伸长或伸长过慢等障碍;已在烟草属、石竹属、芸苔属等植物中获得成功。雌蕊培养:为避免受精后子房早期脱落,也可在母本未开裂前取出雌蕊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

2.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克服途径

杂种不育性:远缘杂交中虽产生了受精卵,但因其与胚乳或母本生理机能不协调,在个体发育中表现出一系列不正常发育,以致不能长成正常植株的现象。远缘杂种不育性的主要表现:(1)受精后的幼胚不发育,发育不正常或中途停止;

(2)杂种幼胚、胚乳和子房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特别是胚乳发育不正常,影响胚的正常发育,致使杂种胚部分或全部坏死;

(3)虽能得到包含杂种胚的种子,但种子不能发育,或虽能发芽,但在苗期或成株前夭亡。远缘杂种不育原因:

(1)由于两亲的遗传差异大,引起受精过程不正常和幼胚细胞分裂的高度不规则,因而使胚胎发育中途停顿死亡。

(2)由于小苗在生理上的不协调,因而影响了杂种的成苗、成株。例如,梨与苹果的杂种,种子发芽后正常,但不久根渐渐坏死并整株死亡。这是由于苹果和梨叶片中所含的酚类物质不同,杂种苗中含有梨叶的绿原酸、异绿原酸和熊果甙配糖物与苹果叶的根皮甙配糖物等所有酚类物质,互相起毒害植用,因而引起杂种苗的死亡。

(3)胚及母体组织(珠心、珠被)间的生理代谢失调或发育不良,也会导致胚乳发育不良及杂种幼胚死亡。如果没有胚乳或胚乳发育不全,胚便会中途停止发育或解体。克服杂种不育的方法:(1)胚的离体培养:当受精卵只发育成胚而无胚乳,或胚与胚乳的发育不适应时,可用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苗。这在许多植物的远缘杂交中得到应用。方法是将授粉十几天(或更长)的幼胚,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成幼苗,生根后再移人土壤。麦类一般在授粉后10-16天剥取幼胚进行培养,张启翔(1992)将授粉后66d的北京玉蝶梅x山桃的属间杂种幼胚在培养基上培养成苗。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2)改善发芽和生长条件:远缘杂种由于生理不协调引起的生长不正常,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改善生长条件,恢复正常生长。例如,育苗移栽,当远缘杂交种子种皮过厚时,可刺破种子以利幼胚吸水和促进呼吸。如果种子瘪小,可用经过消毒的腐殖质含量高的营养土在温室内盆栽,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

(3)嫁接:幼苗出土后如果发现由于根系发育不良而引起的夭亡,可将杂种幼苗嫁接在母本幼苗上,使杂种正常生长发育。

3.远缘杂种不稔性原因及克服方法

杂种不稔性:远缘杂交后代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器官,或虽能开花,但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导致不能繁衍后代的现象。主要表现:

(1)杂种营养体生长正常,但不能正常开花;

(2)能正常开花但花功能不正常,不能产生有生活力的配子;(3)配子有生活力,但不能正常受精结籽。主要原因:基因和染色体原因引起。(1)基因不育;(2)染色体不育;(3)细胞质不育;

(4)杂种的基因组是由差异较大的基组物质组合的结果, 其生理机能往往不协调。因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更大。外界环境对其减数分裂至配子形成过程影响的结果往往造成杂种不育。克服途径:

(1)染色体加倍法 克服杂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2)回交法

(3)蒙导法 将远缘杂种嫁接到亲本或第三种类型的砧木上,或用已结实的带花芽亲本以及第三种类型的芽条作接穗嫁接在杂种植株上,也可以克服杂种由于生理不协调引起的难稔性。

(4)逐代选择法 远缘杂种的难稔性在个体间存在差异,同时在不同世代或同一世代的不同发育阶段也有差异,利用逐代选择可提高难稔性。(5)改善营养条件

第十章 倍性育种

1.单倍体:指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体细胞或个体

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导单倍体,并使其成为纯合二倍体,从中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多倍体:生物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3个或3个以上个体

多倍体育种: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采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的途径.2.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同源多倍体的特点:(1)育性差,结实率低

(2)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 多倍体植物比原来二倍体表现出巨大性

多倍体的一般细胞体积比较大。因染色体增多,反映在个体的根、茎、叶、果实等显粗大。所以农业中把多倍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3)生理生化变化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含量等高于二倍体。(4)抗逆性和适应性

与二倍体比较,多倍体生长较为迟缓,开花晚,多倍体的抗病性、抗旱性和适应性强于二倍体。

(5)遗传变异性

异源多倍体植物的特点:染色体配对正常,植株雌雄配子发育正常,结实率高。如花卉中的菊花、大丽花、水仙、郁金香等是异源多倍体。

3、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1)通过增加一个现存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产生同源多倍体,获得某些器官的巨大型。(2)通过远缘亲本或种间不育杂种的染色体加倍,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

(3)诱导多倍体作为不同倍数性间或种间的遗传桥梁利用同源多倍体稔性差的特点,选育无籽或少籽果实。

4.常见多倍体的园艺植物

(1)果树:苹果、梨、葡萄、树莓、柑橘、菠萝、草莓

(2)蔬菜: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豌豆、马铃薯、甘蓝、白菜、花椰菜、芹菜、萝卜、莴苣(3)花卉:金鱼草、石竹、凤仙花、飞燕草、一串红、彩叶草、美女樱、万寿菊、百日草、桂竹香、爱牵牛、紫罗兰、金盏花、波斯菊、百合

第十一章:诱变育种

1.物理育诱变主要指利用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目前常用的射线种类有x射线、γ射线、紫外线、α、β粒子和中子等。其中除紫外线外,各种射线通过有机体时,都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电离现象,故称电离辐射。紫外线能量不足以使原子电离,只能产生激发作用,称非电离辐射。

2.化学诱变是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以诱发遗传物质的突变,从而引起形态特征的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终育成新品种。有关化学物质有秋水仙素、烷化剂类、核酸碱基类似物、亚硝酸、叠氮化钠(NaN3)等

3.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200-400km高空的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的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的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而开辟一条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4.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1)SP1(空间诱变第一代)许多表型变异属环境引起的生物学适应,随着世代增加而逐渐消失;

(2)空间环境对多数植物种子有促进效应,这种效应表现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加快及产量提高;

(3)空间飞行对植物基本生物过程没有影响,但对植物生命活动及生长具有多方面及重要 12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影响;

(4)SP2绝大多数变异性状,包括双向超亲和一些对育种有利的特殊变异类型,都能得到充分表现,群体出现强烈广谱分离,单株间差异明显,因而是选择的关键世代。

第十二章: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基因工程:就是将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取出进行体外操作,包括基因的分离、剪切、拼接、组合,然后将其转入寄主细胞,外源基因在寄主细胞内大量复制、表达,从而使寄主具有新的遗传性。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预想重新设计生命。因为是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所以也叫重组DNA工程

2.细胞工程: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细胞工程包括的内容有细胞融合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和染色体工程技术。

3.植物离体培养的类型(1)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指以胚及具有胚的器官作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使其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它包括胚(幼胚、成熟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子房培养以及试管受精等。(2)组织培养:(狭义的组织培养)指以植物各部分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器官的组织)作为外植体的立体培养技术。(3)器官培养:指以植物的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外植体有根尖、茎尖、茎段、茎的切块、叶片、花瓣、花蕾、花托、子房、子叶以及未成熟的果实等。是植物离体培养中进行的植物种类最多、取得成功事例最多的一种培养类型。(4)花粉培养和花药培养:前者指以未成熟花粉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又称游离(5)小孢子培养;后者指以未成熟花药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6)细胞培养:指以能保持较好分散性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7)原生质体培养:指以除去细胞壁而获得的原生质体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4.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运用(1)构建遗传图谱(2)分析亲缘关系(3)定位农艺性状(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5)种植资源及杂交后代的鉴定

第十四章:新品种审定与推广繁育

1.混杂退化的原因

品种在生产栽培过程中,纯度降低,种性发生不良变异,致使失去品种原有形态特点,抗逆性和适应性减退,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化等现象。(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3)品种本事的遗传退化(4)缺乏经常性选择

2.品种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方法

(1)合理选择是避免将劣变个体用作留种繁殖的重要措施(2)严格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机械混杂(3)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生物学混杂(5)利用和创造适合种性的生育条件

(6)用种性较纯的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

篇6:《园艺植物育种学》复试资料整理

(2)从育种程序上来看,常规杂交育种是先杂后纯,即先杂交,然后自交分离选择,最后得到基因型纯合的定型品种。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通常首先选育自交系,经过配合力分析和选择,最后选育出优良的基因型杂合的杂交种品种;(4分)

(3)在种子生产上,常规杂交育种比较简单,每年从生产田或种子田内植株上收获种子,即可供下一年生产播种之用。优势育种选育的杂交种品种不能在生产田留种,每年必须专社顶亲本繁殖区和生产用种田。(3分)育种目标 选育早熟大粒的鲜食品种

鲜食葡萄日益受到市场的欢迎,它的比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不断增加。我国现有的鲜食葡萄中,特别缺乏早熟、大粒和红色的。要求穗大、粒大、色艳、肉厚、含糖量高百分之十三以上,丰产(2000-3000kg/667m3)选育丰产、大粒的无核品种

无核葡萄主供制干和鲜食,它在鲜食葡萄的比重也急速增加。新疆是我国生产葡萄干的老基地,甘肃敦煌、内蒙古乌海市也成为新产区。目前,无核葡萄品种大多适应性差,果枝率低,果粒不够大,无玫瑰香味,成熟不够早。为此,需要选育大粒、丰产、早熟的无核制干品种和大粒、抗病、丰产、耐储运的无核鲜食品种。3 选育优质、适应性强的酿酒品种

葡萄最主要的用途是酿酒。葡萄酒的质量除酿造技术外,主要决定于品种。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只有的优良的品种原料才能酿造优质葡萄酒。目前,我国虽然从国外引进不少的著名品种,但适应我国复杂的气候土壤条件者不多。因此,选育高糖、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酿酒品种,对发展我国葡萄酒工业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求:抗病、丰产(1500-2000kg/667m3),含糖量百分之15以上,有果香、出汁率百分之70以上的红和白葡萄酒良种。选育优质的抗寒品种

欧亚种葡萄抗寒性低,我国陕西关中和黄河故道以北的广大葡萄栽培区,冬季绝对低温多在-17--28摄氏度之间,必须埋土防寒越冬。因此,选育优质、抗寒、抗病、冬季不埋土或轻度埋土的鲜食和加工品种就显得很重要了。5 选育耐湿、抗病性强的品种

在葡萄生长期间,我国南方6月份前后的梅雨季节,湿度大;7-9月又是北方黄河流域的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50-60百分之,致使为害葡萄的一些真菌病害,在大部分地区普遍发生,给葡萄栽培造成困难。因此,选育优质、抗病、耐湿的葡萄新品种,在我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选育抗逆性强的砧木品种

为我国北部寒冷地区选育易扦插。与栽培品种嫁接亲和力强的抗寒砧木品种;为盐渍化土壤选育抗盐碱的砧木和栽培品种以及抗湿、抗根瘤蚜、抗根腐病,抗根癌病、抗线虫的砧木品种。

1.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2.引种: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通过试验鉴定,选择其优良者繁殖推广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3.驯化引种:引种工作中,如果引地自然条件与原产地差异较大,或引入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或扩大)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引种方式。4.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5.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突变发生在芽的茎尖分生组织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并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截然不同,即为芽变。

6.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7.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8.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9.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10.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支柱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经济性状退化,产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自交衰退。

11.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12.自交系: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3.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是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1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称为自交不亲和系。

15.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16.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

17.配合力:配合力又称组合力,是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如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

18.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它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19.特殊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20.诱变育种:又称引变育种或突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鉴定,直接或间接的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21.保持系:用来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使每个后代植株继续保持着雄性不育特性的纯合自交系。

22.恢复系:用来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使杂种一代品种群体中每个植株恢复雄性繁殖能力的纯合自交系。

23.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

24.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25.临界剂量:被照射的种子或芽成活率为40%的照射剂量。

26.半致死剂量:被照射的种子或芽成活率为50%的照射剂量。

27.选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28.实生选种:指利用园艺植物实生繁殖过程中,在自然授粉下,因植株个体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品种内或品种间的遗传物质交流和突变,从而产生的各种遗传性变异,并通过一次或多次定向选择,达到改善品种群体的遗传组成或获得优良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29.品种: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1、有性杂交的类别可以分为远缘杂交和近缘杂交。

2、选择育种中两种基本选择方法为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

3、选择育种的实质是差别繁殖。

4、种质资源的可以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5、有性杂交的方式单交、多亲杂交(添加杂交、合成杂交)、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和回交。

6、常规有性杂交育种的两个辅助手段是回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

7、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处理方法有系谱法、混合法和单子传代法。

8、配合力可以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9、轮回选择法包括单轮回选择法、配合力轮回选择法和交互轮回选择法。

10、杂种优势育种的配组方式包括单交种、双交种和三交种。

11、专家系统由事实库、知识库、推理机和解释模块构成。

12、雄性不育性的三种遗传类型包括细胞质不育、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

13、同型自交不亲和性分为配子体型、孢子体型和孢子-配子体。

14、自交不亲和性可分为异型自交不亲和性与同型自交不亲和性两种类型。

15、远缘杂交特点有杂交不亲和性、杂种的不育性、杂种的不稔性和剧烈分离。

16、配合力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顶交法、不等配组法和半轮配法。

17、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超中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离中优势指数。

18、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假说,为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19、诱变育种的主要手段有化学诱变和电离辐射。

20、用化学药剂诱变处理的方法有浸渍法、涂抹法和滴液法、薰蒸法和注入法。

21、根据菊池秋的研究,世界果树产区的气候带分为 夏干带、夏湿带和中间带。

22、根据稍端组织发展学说,L1层产生表皮,L2层产生皮层外层、孢原组织,L3层产生皮层内层及中柱,因此只有在 L2 层产生突变,才能通过有性繁殖遗传。【嵌合体】

23、生产杂种一代杂种的方式有 简易制种法、人工去雄制种法、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法、化学去雄制种法、利用性别特点制种法、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雄性不育系制种法。

24、良种繁育的任务是 迅速大量繁殖良种(数量)和 防止品种退化劣变,保证种子质量(质量)。

25、重组育种(组合育种)的程序概括为 先杂后纯,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的程序概括为 先纯后杂。

26、芽变选种的最佳时期为 开花期 果实采收期 灾害期。

27、果树单株变异产生的原因有 芽变

实生芽变 和 饰变。

28、雄性不育的类型有 雄蕊不育、无花粉或花粉不育、功能不育 和 部位不育。

29、三级良种繁育制度的程序是用原原种繁殖

原种,用

原种 繁殖 生产用良种。30、解决一个地方品种问题的基本方法有 资源调查,引种,选种,育种。

31、在利用胞质互作雄性不育中要实现“三系配套”,其中三系是指 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

32、芽变的特点有:多样性、重演性、稳定性、局限性和多效性。

33、检验花粉生活力的方法有 形态检验、化学染色、培养基萌发。

34、果树实生选种的变异来源有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饰变,其中 基因突变 是产生新基因的源泉。

35、实生选种的两种形式为 自然选择 和 人工选择。

36、秋水仙素诱变多倍体方法有:水溶液处理法、涂抹法、滴液法、套罩法。

37、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有:就地保存;种质圃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38、选育优良自交系方法有 系谱选择法 和 轮回选择法。

39、适合异花授粉作物的选择方法有 单株-混合选择法、母系选择法、亲系选择法、剩余种子法、集团选择法。

40、实生变异的特点: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

1.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需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的或无性的)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作物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

3.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4.良种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

(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

(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1.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

(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2)品质(3)成熟期

(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3.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

(1)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 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

(2)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

1.(1)近缘杂交: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的杂交。(2)远缘杂交: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2.亲本的选择

定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 原则:(1)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精选亲本(广)

(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精)

(3)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突出重点(明)

(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土)

(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高)

(6)先考虑数量性状,再考虑质量性状(多)

(7)优先用稀有可贵性状作亲本(贵).亲本的选配

定义: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恰当的亲本配制合理杂交组合 原则:(1)父母本性状互补(补)

(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态)

(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优母)(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符)(5)用一般配合力要高的亲本配组(高)

(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期/育)

4.有性杂交技术流程

(1)制定杂交计划:确定杂交组合数、具体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杂交的花数(2)准备器具:花粉收集容器、隔离网、毛笔等(3)亲本株及杂交花的培育选择

原则:使亲本性状能充分体现,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母本植株和杂交用花,花期相遇调节(4)隔离和去雄:防止隔离范围外花粉混入。父母本均需要隔离。空间隔离(种子生产时使用)、器械隔离(育种实验使用硫酸纸套袋)、时间隔离(很少用)。去雄目的:除去隔离范围内的花粉来源,包括雄株、雄花和雄蕊。(5)花粉的制备

普遍方法:在授粉前一天摘取次日将开放的花蕾,带回室内,挑取花药至于培养皿内,在室温和干燥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花药会自然开裂。将散出的花粉收集于小三角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并尽快置于剩有氯化钙或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内,放在低温、黑暗和干燥条件下贮藏。

(6)授粉、标记和登录 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

少量授粉:直接用雄蕊碰触母本柱头

大量授粉:授粉工具(橡皮头、海绵头、毛笔、蜂棒等)授粉时间:母本花雌蕊生活力最强的时期(开花当天)(7)授粉后管理

杂交后的头几天注意检查套袋等情况 雌蕊有效期过去后及时摘袋

加强母本植株的管理,及时摘除没有杂交花果等 注意病虫害、鸟害和鼠害等

5.(1)供体亲本(非轮回亲本):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

(2)轮回亲本(受体亲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

6.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

(1)系谱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但异花授粉植物要区组隔离 系统群:来自同一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单株后代)的不同F4系统。姊妹系:同一系统群内各系统 品系:参加比较试验的系统

(2)混合法:在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除淘汰明显的劣株和假杂株外,一般不加选择,直到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8)或在有利于选择时(如病害流行或某种逆境条件如旱害、冻害严重年份)才进行个体选择,下一代种成系统(株系),然后选择优良系统升入比较试验。

优点:

1、分离世代群体大,丢失最优良的基因型可能性小;

2、方法简便易行,选择效率高;

3、可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获得对生物有利的性状;

4、适于多系杂种的选择;

5、可能得到育种目标以外的优良类型。

缺点:

1、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目标不一致的性状易丢失;

2、未选择,存在许多不良基因类型;

3、杂种后代要求大群体,高代选择工作量大;

5、亲缘关系无法考证。(3)单子传代法 与混合法比较:

优点:

1、适于株行距大的作物和保护地加代;

2、F2个体繁殖机会均等,规模易控制; 与系谱法比较:

优点:

1、减少了F3、F4分系种植和选择的工作量;

2、保证了高世代选留单株较多时,仍有大量性状差异

较大的纯育株系供比较选择;

缺点:

1、影响种子生长发育因素可能导致优良基因型丢失;

2、无法考证亲缘关系。

3、F3、F4、F5代缺少株系评定,不利于某些性状选择

如在温室或加代繁殖时对抗逆性选择就有困难

1、试述生产杂种一代种子的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①简易制种法,适用范围:花器小,人工去雄困难,又无其它有效的制种手段,且杂种优势强的异花授粉植物。

②人工去雄制种法,适用范围:对花器大,去雄容易,种子繁殖系数大,即授粉一朵花,所结种子数量大的园艺作物,③苗期标记性状制种法,适用具有明显苗期性状的园艺作物。

④化学去雄制种法,已在水稻、小麦、油菜、黄瓜、西瓜、菠菜等作物上得到应用。⑤雌性系制种法,雌雄同株异花的葫芦科等作物。⑥雌株系制种法,雌雄异株作物。⑦迟配系制种法,在异花授粉作物中,相同基因型花粉管在花柱中的伸长速度比不同基因型花粉管在花柱中的伸长速度慢。

⑧利用雄性不育系,如;萝卜、洋葱等。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如:甘蓝、白菜等。

2、一个品种在生产种应用若干年后发生了退化,试分析发生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如何在良种繁育过程种如何避免发生混杂退化? 答: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 机械混杂

? 生物学棍杂

? 自然突变和遗传性的变化

? 选择方法或繁殖材料选用不当

? 不适宜的留种条件的影响

? 病毒的侵染

避免发生混杂退化的措施:

?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机械混杂; ? 隔离留种,防止天然杂交,(1)机械隔离(2)时间隔离(3)空间隔离

上一篇:考研那些事下一篇:中国节日节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