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方法总结

2024-04-16

育种方法总结(共10篇)

篇1:育种方法总结

育种总结

育种的目的:从基因组成上看一方面是纯种,便于制种和推广,另一方面,是杂合子,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制种。

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

(1)如要培育隐形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试验较难操作,呢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4)若是营养繁殖类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形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

(6)若要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

(7)动植物杂交育种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叙述:

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而通过双亲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选F2与异性隐性纯合子测交的方法鉴定出纯合子。

篇2:育种方法总结

摘要:由于我国与林木有关的学科给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对学科的设置和科研技术以及科研设备设施上给发达的国家对比,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笔者在大量的阅读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对林木育种的现状以及方法在此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林木育种;现状;特点;方法

作为林业工作者都应该清楚对林木进行育种的基本原则就是按照林木的遗传变异,对遗传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对树木的品质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新的树种、达到生长快、产量高和品质优的目的。遗传变异是常规林木育的前提,利用繁殖或人工的方法在不同的物种现有的自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手段对遗传变异加以利用,通过选择该特变异了的遗传信息进行培育以期获有有优良形状的品种。

一、林木育种现状

1.国内林木育种现状

林木遗传育种在国内起步较晚,况且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是生长周期长、植物物种和群落木本植物多、遗传变异较复杂的遗传草本植物物种。这就让国内的研究处于落后的状态

在改革开放后,经过短短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林木育种的研究在国家的关注和资金倾斜下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我国的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水平,林木育种技术在学术领域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教师和专业人员的培训、科研的设备和学术水平都处于世界先进的水平。

2.国外外林木育种的现状

对林木遗传改良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生产技术,它最根本的任务是通过选择不同质量和质量的繁殖材料进行遗传育种。对于林木育种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几十年来在国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生产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等国家使用肥沃和绿化良好的一部分土地,使用改良后的品种进行集约化的生产措施,这样不仅满足自己国内对木材的需求,近些年来还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出口木材等林业产品。

二、林木种苗生产的特点

1.产业化、市场化、区域化的特点

从育苗生产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品种单调的方式向区域范围内大规模、物种多样性变化、种子市场信息和营销网络初步建立的方向发展,产业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

2.多元化趋势的特点

林业工程建设、城市园林绿化、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要求林木种苗生产多样化。种苗生产的场地主要以荒山改造成林为主。在生产的主的品种上,以用途广、功能大、品种全、规格高、多口味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些要求包括生态苗木、速生高优质木材苗木和绿化苗木、花卉、草坪、盆景苗木及其他各类树苗,以促进行业向名优特新的方向发展。

3.社会化的趋势特点

近年来,国家对林木种苗的投资力度不断地加大,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展开,对林木种苗进行生产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林木种苗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很明显,社会各界甚至还有外资都进入了林木种苗的生产经营,观赏苗木产量最高的是浙江省其中比例高达到90%。民营企业在资金、育种、市场开发、扩展模式上都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三、林木育种的方法

1.扦插繁殖

运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拥有的再生能力、能够有不定芽或不定根的生长习惯,从这些植物上切下茎、叶、根等部分,然后放入基质中进行生根、发芽一步一步的长成新的植株。它又分为:嫩枝扦插、硬枝扦插等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在快速繁殖、小型繁殖、对原生质体之间的培养及融合等对基因的操纵上面应用,同时也日益应用于对树木的改良过程中。

3.容器苗培育(穴盘育苗)

用容器进行育苗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面世了,20世纪70年代被应于大规模的生产。在国内,我们的容器育苗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在二十年年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今,容器育苗已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水果、观赏性植物的栽培等等,是精耕细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方式培育的速度快,周期较短。由于采用人工基质状况良好的通风、水、营养物质等,再加上具有优势的管理措施。所以,幼苗生长迅速。由于容器与土壤栽种树苗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相连着的,这就给缩短育种周期提供了便利。当使用栽培环境等一系列有利的条件,这就让培育的时间加长,几乎可以全年进行生产。

4.控根育苗技术

使用控制根育苗的进行控根育苗,这对形成较为发达的体系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极大地提高了栽植的成活率。尤其是对于环境美化和移苗理种植都是较为理想的技术。

5.高效生根促进激素

促进生根激素有两种类型的产品即:自制的类型和商品型。要是从状态(使用方式)上来划分就有粉末和溶剂这两种。液体的激素浓度在使用的时候还有低浓度时间长处理和高浓度短时间的处理这两种类型。在生产上所用的人工合成类型的生长调节剂促进生根的有2,4-D,NAA,吲哚乙酸等。南京林业大学生对根促进剂效果的开发有较高的技术。

6.种苗信息化

对种子生产信息系统的管理要加强,依托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技术,进行科学的组织、发布、收集生产种苗的信息、市场上的信息,建成科学合理的种子生产管理系统。

7.树体整形技术

树种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栽培技术值得研究的。除了树木的一般成型外,在园林绿化苗木培育的时候,也能对所培育的树木进行形状上进行修正。,运用轻修、重剪的原则,灵活巧妙应用、倾倒、把圈、、别、扭和控制、培训和其他技术措施,对树的形状进行造型,提高城市绿化美化的品位,提高了苗木的价值。

四、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一个新型的育种方法和传统的育种方式相比优势有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传统的育种方法可以放弃,所以在进行林木育种的时候,我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新的育种方法的基础是在充分利用常规育种育种材料和技术资料的,只有这样它的结果才能有突出的优势和比较容易研制成功。与此同时,传统意义上的育种只有对新技术不断的进行吸收为己用,对一些花费较长的培育周期、对性状的鉴别比较难等一系列的缺点才能克服,才能对传统意义上的林木培育技术意义上不断完善自己的发展,才能保证自己的技术优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育种和新技术是并存的。这也要求我们科技人员不断地推陈出新,为我国的苗木培育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3:探究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人类开始进行农业生产以后, 无论是刻意或者无意就会对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进行关注, 刚刚开始时人类是无意识的选择, 逐渐发展到以后有意识的选择。而有意识的选择就是指有明确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应用健全的鉴定方法进行的育种的选择工作。这样对育种的选择所起到的作用就会很大, 而效果也会非常明显。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在园林植物这方面, 有意识的选择逐渐增多。

2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指的就是以园林植物对大自然的适应性进行选择, 如果植物对大自然的适应性很强就会被留下来。这种选择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发展的, 因此产生一个新的物种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可是人工选择指的就是在人类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根据自己的某种喜好或者经济条件, 从大自然丰富的群体中或者人工造成的新物种中, 选择自己需要的群体或者物种, 这种选择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选择就是抛弃差的, 留下好的, 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 物种之间会进行竞争, 如果物种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都很强, 就会繁殖出更多的、更优良的后代;如果物种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弱, 繁殖的后代就会很少, 也没有很强的生命力, 就会逐渐被淘汰。而这种将物种保留或者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可是这个保留和淘汰的过程是人为造成的, 就是人工选择。

3 对育种进行选择的方法

3.1 混合选择

混合选择指的就是从原始的混合的群体或品种中, 可以根据品种的观赏性, 也可以根据品种的经济性等选择那些相似的和品种优良的个体, 接着将这些品种的种子或者植物混合在一起种植在相同的区域, 第二年, 将得到的种子或者植物和标准的品种进行比较, 并对其进行鉴定。

混合选择的优点在于这种方法非常简单, 容易操作, 可以快速的从混合在群体或者个体中选择出那些品质优良的品种, 同时得到比较多的种子或者繁殖的材料, 进而对其进行广泛的推广, 这样一来, 遗传特性就很丰富, 保持和提高了品种的优点。因此, 如果品种特性的遗传能力强、群体中的种类繁多、遗传的品质有很大的差别的话, 就能得到很好的对育种进行选择。

混合选择的缺点在其选择是根据表现型来的, 将种子混合起来进行繁殖, 就不能很好的对子代和亲代的关系进行判定, 导致不能依照子代的表现选择家系。所以如果品种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很差的遗传能力, 就会大大影响选择的效果。

3.2 单株选择

单株选择就是从原始的群体中选择出品质优良的单株个体, 收获和保存它的种子, 然后分别播种, 使之繁殖为不同的家系, 然后根据家系的表现对上年选择的个体的优劣进行鉴定, 然后再选择和淘汰时要以家系为单位。

单株选择的优点在于因为分别对选择的单株植物进行的编号, 然后才让其分别繁殖, 最后才对其家系进行鉴定, 这样一来, 一个优良的单株对应一个家系, 可以明确的根据后代家系的表现判定选择的单株植物的优良, 这样选择出的才是真正的优良品种。

单株植物选择的缺点在于这样方法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如果选择了很多株植物就会占用很大片的区域, 实际进行操作时程序也很复杂。自花授粉植物指的就是同一朵花的花粉相互授粉或者同一株植物不同花朵之间进行授粉, 进而繁殖出后代的植物。因为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自花授粉的植物可以进行长期的自交, 同时繁殖的后代的适应能力也不会下降。所以, 在对自花授粉植物的育种进行选择时就可以降低选择的次数和年限, 一般来说应用的是一次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异花授粉植物指的就是不同植物花朵之间进行授粉, 然后繁殖后代的植物。因为这种植物会经常出现杂交的现象, 个体的遗传是非常复杂的, 即使表现优良的植物, 他的后代也会出现表现不优良的植物。所以, 异花授粉的植物为了获得品质好而且表现稳定的后代, 就要对授粉进行控制, 然后再进行多次的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3.3 无性系选择

无性系指的就是一株植物应用无性繁殖所得到的所有植株的总称。无性系选择和无性系繁殖是不同的, 和无性系内的选择也不相同。无性系选择既要依据植株表现的优良进行选择, 还要测定完无性系才能对其进行大量的繁殖, 无性系繁殖已经在大量推广的人工选择品种中得到应用, 不用再对其无性系进行测定, 就能直接进行大量的营养繁殖。因为同一个无性系植株的遗传大都相同, 因此无性系内选择是没有效果的。

因为无性系选择可以将选择出的优良的单株进行无性繁殖, 然后广泛推广, 保留住了优良单株的所有形状。所以如果杂种植物可以应用营养繁殖, 同时其遗传性状比较复杂, 对其进行无性系繁殖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育种选择效果。

结束语

植物育种选择的方法有很多, 在对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无性系选择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后, 给园林植物育种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摘要:从自然界中选择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个体或者群体, 然后对其进行比较、鉴定、繁殖, 对园林植物群体的遗传基因进行改进, 也可以选择出营养系的品种。文章主要叙述了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给园林植物育种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园林植物,育种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篇4:如何正确“运用”育种方法

1、杂交育种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能将两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个体,或者将两亲本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方法: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作为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表现型个体。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隐性性状育种就此结束,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则用子二代中选出的个体进行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类型为止。

优缺点:①优点: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将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个体,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②缺点: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育种年限长,且需年年制种。

举例:高产不抗病小麦与低产抗病小麦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

2、诱变育种

概念: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用物理、化学方法诱发基因发生突变。

方法:利用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化学因素(硫酸二乙脂、亚硝酸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再筛选。

优缺点:①优点:提高变异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快育种进程;②缺点:有利变异个体少,需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

举例:①黑龙江省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培育成的“黑农五号”大豆品种;②高产量青霉菌的形成。

3、單倍体育种

概念: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

原理:染色体变异。诱导配子直接发育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体。过程:先将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子,然后从中选择优良植株。

优缺点:①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子代均为纯合子,加速育种进程;②缺点是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成活率较低。

举例:抗病植株的育成。

4、多倍体育种

概念: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植株。

原理: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能抑制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

优缺点:①优点是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器官大、营养高的品种;②缺点是所获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

举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5、基因工程育种

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从而获得高产、稳产、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原理:基因重组。

方法: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优缺点:①优点是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②缺点是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举例:转基因抗虫棉

6、细胞工程育种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方法:(1)植物:去细胞壁→细胞融合→组织培养

(2)动物克隆:核移植→胚胎移植

优点: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有目的地培育优良品种。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缺点:技术复杂,难度大;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篇5:育种方法总结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动物遗传学与育种学的综合,一方面研究动物生长发育中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是后期动物生产各论课的铺垫。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取遗传学及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掌握一些必备的动物遗传实验技术和育种实习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遗传育种理论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动物生产各论课的学习及从事相关的科研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基因、基因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品种、品系、性能测定、选择差、选择反应、育种值、选配、近交、杂交、专门化品系、杂种优势、遗传多样性等动物遗传育种学基本概念;

2.深刻理解遗传学三大遗传定律,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遗传参数估计,品种标准,生产性能测定,选择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个体育种值估计,品种选配与亲缘选配,品种与品系的培育,杂种优势利用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3.熟悉动物染色体核型、遗传定律验证及其实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参数计算,常见家畜品种的特征和生产力类型,熟练掌握系谱编制、综合选择指数制订、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制订、个体选配等必备的家畜育种措施;

4.能运用遗传学定律解释基本的生命现象,评估动物群体的遗传结构,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育种方案并确定相关的育种措施,并能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动物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绪论(1学时)

(1学时,了解)

1.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2.动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 3.动物遗传育种学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6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关系,显性原理,复等位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定律;难点是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与验证,互换率计算与三点作图。

1.1 几个基本概念

(2学时,理解)1.1.l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 1.1.2 显性效应及原理 1.1.3 复等位基因

1.2 分离定律

(4学时,掌握)1.2.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2.2 分离现象的假说与验证 1.2.3 分离定律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自由组合定律

1.3.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3.2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3.3 自由组合定律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 连锁定律 1.4.1 连锁与互换 1.4.2 互换值的测定

1.4.3 基因定位和遗传连锁图谱

第2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难点是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

2.1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2学时,掌握)2.2 群体基因频率的计算 2.3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第3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6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和方法,性能测定的形式;难点是性能测定的方法。

3.1 数量遗传的遗传

(2学时,掌握)

3.1.1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特征 3.1.2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3.1.3 数量性状表型值与表型值方差的剖分

3.2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2学时,掌握)

3.2.1 遗传力的概念 3.2.2 遗传力的估测方法 3.2.3 遗传力的主要用途

3.3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2学时,掌握)

3.3.1 重复力的概念 3.3.2 重复力的估测方法 3.3.3 重复力的主要用途

3.4 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3.4.1 遗传相关的概念 3.4.2 遗传相关的估测方法 3.4.3 遗传相关的主要用途

第4章

家畜的起源、进化与品种(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家畜的驯养与驯化,家畜在驯化下的变异,品种的概念及标准,家畜品种的分类;难点是家畜品种的概念及标准。

4.1 家畜的遗传与进化

(2学时,理解)

4.1.l 家畜的祖先

4.2.2 家畜的驯化及其在驯化中的变异 4.2 家畜的品种

4.2.1 品种的概念及标准 4.2.2 品种形成的条件 4.2.3 品种的分类

第5章 家畜的生产性能测定(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和方法,性能测定的形式;难点是性能测定的方法。

5.1 生产性能的测定

(1学时,理解)

5.1.1 性能测定的概念及重要性 5.1.2 性能测定的目的和内容

5.2 性能测定的形式

(2学时,掌握)

5.2.1 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5.2.2 大群测定与抽样测定 5.2.3 个体、同胞与后裔测定

第6章 选择的原理与方法(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人工选择的实质与作用,质量性状的选择,数量性状的选择反应及选择效果的影响因素;难点是对显性基因的选择方法,选择反应及提高选择效果的措施,相关性状的选择反应。

6.1 选择的概述

(2学时,理解)

6.1.1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6.1.2 人工选择的实质与作用 6.1.3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选择的区别

6.2 质量性状的选择

6.1.1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6.1.2 对显性基因的选择

6.3 数量性状的选择

(3学时,掌握)

6.3.1 选择差与选择反应

6.3.2 选择反应的影响因素 6.3.3 相关性状的选择反应

第7章

个体的遗传评定(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育种值估计原理,单一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综合选择指数制订,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的基本原理及优势;难点是多种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相关性状的选择指数制订,BLUP法估计育种值。

7.1 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1学时,掌握)

7.1.1 育种值的概念及实质 7.1.2 育种值估计的基本原理

7.2 单性状的育种值计算

(2学时,掌握)

7.2.1 单一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 7.2.2 多种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

7.4 多性状的育种值计算

(2学时,理解)

7.4.1 综合选择指数与简化选择指数

7.4.2 不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制订 7.4.3 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制订

第8章

个体选配(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同质、异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近交、杂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的计算。难点是各种类型选配的实质,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的计算。

8.1 选配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2学时,理解)8.2 品质选配

8.2.1 同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2.2 异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3 亲缘选配

8.3.1 近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3.2 杂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4 近交系数的计算

(1学时,掌握)

8.4.1 个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8.4.2 群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8.4.3 亲缘系数的计算

第9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品系培育方法,专门化品系结构及培育,杂交育种的步骤,畜群杂 交改良方法;难点是群体继代选育法,专门化品系结构及培育方法,杂交育种与杂交改良。

9.1 品系培育的概念与发展

(2学时,掌握)9.2 品系的培育

9.2.1 系祖建系法 9.2.2 近交建系法 9.2.3 群体继代选育法 9.2.4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

9.3 品种的培育

(2学时,掌握)

9.3.1 杂交育种方法分类 9.3.2 杂交育种步骤

9.4 畜群的杂交改良

9.4.1 引入杂交及其注意事项 9.4.2 级进杂交及其注意事项

第10章

杂种优势及其利用(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杂种优势的来源及度量方法,杂交方式,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主要环节;难点是杂种优势的计算,杂种优势效果的预测,配合力测定。

10.1 杂种优势概述

(1学时,掌握)

10.1.1 杂种优势的概念 10.1.2 杂种优势学说 10.1.3 杂种优势的计算

10.2 杂交的方式

(2学时,掌握)

10.2.1 固定杂交方式 10.2.2 轮回杂交方式

10.3 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10.3.1 亲本群的选择 10.3.2 杂交效果的预测 10.3.3 配合力测定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专题讨论,课程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专题讨论(40%),闭卷考试(60%)。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

[1] 吴仲贤主编,《动物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2] 李宁主编,《动物遗传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家畜育种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4] 张沅主编,《家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 张劳主编.动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6] 刘榜主编.家畜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

[7] Bourdon RM.Understanding Animal Breeding.Second Edition.Prentice Hall, Inc.2000.[8] Spike PL.Applied Animal Breeding.Iowa State University.2002.[9] Sharpiro LS.Introduction to Animal Science.Prentice Hall, Inc.1998.[10] Stufflebeam CE.Genetics of Domestic Animals.Prentice Hall, Inc.1989 [11]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 group http://

篇6:林木育种学实习总结(最终版)

上周历经了为时三天的林木育种学实习,此次实习的首要地点为鄂西山区龙坪乡渣树坪,209国道旁的国营长岭林场。其是中国南方最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基地、特色种苗基地、科研基地,具有全国最丰富的日本落叶松基因。此次实习的重要目的是了解种子园的营建规范及设计要求,熟悉种子园的的构成及其意义,学习种子园对于林木育种的方法和管理所起的作用。

建始县长岭岗始建于1957年,经营的总面积为25343亩。长岭岗林场属北亚热带气候,海拔1600~1900米,平均坡度25°。林场年平均气温 11.7℃ , 极端最高气温29 ℃ , 极端最低气温一 17.2 ℃ , 年降水量 1884.3毫米, 相对湿度85%。其先后从日本引进467个杨树无性系,从中国林科院引进国内的杨树品系24个,加上本地的杨树品种形成了494个无性系,通过在长林岗林场进行选育造林试验,最终选育出50个无性系,于2001年开始在长林岗林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并获得成功。

我们观看了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日本落叶松种苗是长岭岗林场的特色产品和传统优势项目。湖北省建始县以长岭岗林场为中心,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基地。在林场副厂长及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到1987年止, 已营造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6000 亩, 生长旺盛。运用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营造技术造林,该技术的广泛推广,还可进一步增强森林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将成为新的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我们了解到该林场还兼具林下黄连种植业,黄连立体栽培具有100亩。其中森林植被丰富, 主要乡土乔木树种有水冬瓜、擦木、漆树、鹅掌揪、桦木、锥栗等.主要引进树种有日本落叶松、华山松等。林场立地较好, 差异不大, 自然条件优越。

然后我们在此林场中进行了落叶松人工林的优树选择实验。实验采用的方法有形质指标,通过树干通直度,树干圆满度,树木自然整枝度,树冠浓密度,冠幅大小,侧枝粗细度,树皮形质,当前生长势,健康状况和结实状况等标准衡量优树,同时数量指标是通过优势木对比法,标准地法等标准选出优势木。我们通过每一次项的比较,对比,观测,测量,计算等方法最终选出优势木作为标准。

篇7: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习题

2、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3、农业生产上,杂交育种是(),提高()的常规方法。

4、杂交育种的方法也可用于()、()的育种。

5、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按需选择,不能(),杂交后代会出现()现象,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6、诱变育种是指()。

7、采用诱变育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

8、杂交育种的优点是(),不足是()。

9、杂交育种取得的成就例如()和()。

10、诱变育种在微生物方面也发挥重要重要,()的选育就是一个典

型例子

11、诱变育种的优点(),其局限性是(),要克服其局限性可以采取()的方法。

12、用于诱变育种的物理诱变因素有()()()()等。

13、两个纯种小麦杂交,一为高杆(D)抗病(T),另一为矮秆感病,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要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方法如下:

高杆抗病 X 矮秆感病→①→F1→②→F2→③→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新品种

(1)这种育种方法叫()育种,过程①叫(),过程②叫()。(2)过程③的处理方法是()。

(3)F1的基因型是(),表现型是(),符合育种要求的基因型

篇8:柑橘育种中最佳播种方法的筛选

关键词:柑橘,播种方法,育种,筛选

柑橘育种方法很多[1], 借助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2,3,4,5]发展迅速, 而杂交育种仍是获得变异后代的重要方法[6]。柑橘有性育种时, 播种的时期和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育种的效率和效果。柑橘不同于其它作物, 种子脱离果实后, 放置时间较长则容易失活, 严重影响出苗率。在育种实践中, 为保证获得一定数量的后代植株, 通常采用大量播种的方法, 而获得的后代幼苗的长势常常参差不齐。另外, 育种中通常会遇到一些珍贵却又数量有限的种子, 这时的成苗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柑橘的育种周期长, 育种效率低, 尤其是有性杂交育种, 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才能逐渐看到成果, 而种子的萌发慢就是原因之一。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几种播种方法的比较, 找出最佳方法, 为更好的开展柑橘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研究在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柑橘育种中心进行, 试验材料为“克里曼丁 (Citrus clementina hort.ex Tanaka) ×江西无核椪柑 (C.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 ”和“HB柚 (C.Grandis) ×江西无核椪柑”的杂交种子。

1.2 试验方法

采集杂交柑橘的成熟果实, 将种子取出, 去果胶处理, 阴干种子, 4℃保存待用。采用3种方法播种, 每种方法设3次重复, 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 方法1:将种子35℃浸泡1 h, 加入0.4%的高锰酸钾充分搅拌, 1 h后捞出种子冲洗干净, 转入27℃温箱中催芽, 待种子长出幼根后播于营养土中, 塑料薄膜覆盖。 (2) 方法2:将种子直接播种于营养土中, 塑料薄膜覆盖。 (3) 方法3:种子放于湿沙中冷藏, 翌年开春播种。以上3种方法处理的种子播种时间依次为2011年12月7日、2011年11月29日和2012年3月1日;统计最终出苗率是在经观察再无幼苗继续出土时进行的, 时间依次为4月10日 (播种后125 d) 、4月10日 (播种后133 d) 、5月5日 (播种后65 d) 。

2 结果与分析

2.1 幼苗出土时间

如表1所示, 3种播种方法中, 方法1的幼苗出土最早, 播种2周后嫩芽陆续出土。方法2最晚, 播种2个月后开始缓慢萌发。方法3中, 种子播下3周后有幼芽出土。其中, 方法1在播种后的各个时间段内的出苗率与方法2和方法3均有显著性差异。方法2和方法3在播种后1个月和2个月内出苗率差异显著, 这主要由播种时期不同导致。

注:K×W表示“克里曼丁×江西无核椪柑”的杂交种子;HB×W表示“HB柚×江西无核椪柑”的杂交种子。出苗率采用SAS软件进行分析比较, 标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2 幼苗整齐度和成苗率

利用SAS软件对3种方法下的出苗率进行显著性分析并计算标准差 (表2) , 结果显示, 方法1的成苗率均显著高于方法2和方法3。另外, 方法1的标准差最小, 因此其幼苗整齐度最高, 幼苗几乎同时出土, 生长状况比较一致 (如图1) 。方法2和方法3出现不同程度的种子霉烂现象, 出苗整齐度较差, 种子间的出苗时间差别较大, 造成长势有强有弱。

3 小结与讨论

(1) 方法1和方法2播种时间接近, 但幼苗的出土时间相差悬殊, 这与播种时的气温直接相关。12月气温较低, 不利于种胚突破种皮生长, 而催芽后的种胚已经开始萌发, 在适当的低温下仍能继续生长。

(2) 果树的育种周期较长, 能够缩短育种周期的各种方法都应当被应用到育种工作中。本试验结果, 从种子的播种时间和幼苗的出土时间计算,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 柑橘杂种植株的大小为方法1>方法2>方法3。因此可以得出, 3种方法中方法1最能有效地缩短育种周期。

(3) 杂交种的有效利用对果树的有性育种工作十分重要, 特别是播种珍贵、稀有的种子时, 能否获得数量较多的后代植株成为了育种工作成功的关键。试验显示方法1的杂种苗比后2种方法的杂种苗出苗整齐、均匀、数量大, 是有效获得杂种后代的播种方法。

综上所述, 通过方法1处理的柑橘种子, 能够及时播种出苗, 在缩短育种周期的基础上保证较高的出苗率, 可加快育种进程, 提高育种效率, 值得育种工作者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继红, 邓秀新.柑桔有性杂种鉴定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 2002, 31 (3) :6-8.

[2]廖振坤, 张秋明, 刘卫国, 等.利用AFLP鉴定柑橘变异[J].果树学报, 2006, 23 (3) :486-488.

[3]洪柳.椪柑多倍体的分离以及脐橙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 2006.

[4]Aleza P, Juárez J, Cuenca J, et al.Recovery of citrus triploid hybrids by embryo rescue and flow cytometry from2x×2x sexual hybridis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xtensive breeding programs[J].Plant Cell Rep, 2010, 29 (9) :1023-1034.

[5]刘继红, 胡春根, 邓秀新.原生质体电融合再生柑橘属间体细胞杂种[J].实验生物学报, 2000, 33 (4) :325-332.

篇9:作物的抗逆性育种方法

关键词:作物抗逆性;育种方法;抗寒性;抗旱性;耐盐性

中图分类号: S15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08

1作物逆境的种类和抗逆性育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作物的抗逆环境的种类分为三个类别:温度的胁迫、水分的胁迫以及矿物质的胁迫。其中温度的胁迫中包括低温、高温对作物的危害,而在低温的危害当中又包括冻害与冷害的区别。在水分的胁迫当中包括干旱、湿害以及渍害,其中干旱又包括大气的干旱与土壤干旱的区别。这两类胁迫因素有时一同对作物进行危害,比如高温再加上干旱形成的干热风情况。在矿物质的胁迫当中主要是盐碱危害以及酸性土壤和铝的危害等。

在农作物的抗逆性育种的方法上可分成三类:一是对于胁迫的环境因素的抵抗耐性的间接培育,就是在胁迫环境因素所存在地块上来进行生产性能的培育试验,依据所得的产量和作物长成的品质表现来选这个胁迫因素下的抗耐性品种。主张采取这种育种方法的理由是,在这种条件下能够表现高产和优质的基因型,自然也就反映出具有对该胁迫因素的抗耐性,采用这种育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是依据同此抗耐性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状和特性选育的办法,此法不一定可靠,但可以为种质资源和培育品种早期材料上的筛选提供有参考性依据;三是对于所存在胁迫因素的抗耐性直接育种的办法,这类方法又有两种。第一种是要审慎的选择能具备足够代表着重胁迫环境因素的试验场所和地点,然后在此地进行试验性的对抗耐性来严格选育,保证要在所选的试验点上胁迫因素的程度稳定并且相同,使得所选择的材料在不同程度上的抗感性方面都能够得以显现而且容易识别。第二种是人工进行模拟出相应的危害性的环境或者是在仪器当中进行的抗耐性鉴定办法,一般情况下,这一办法很适用于作物种质资源或是在育种的早期材料的筛选方面。然而针对于抗逆性基础的特性育种方向,此法不是直接的针对作物的抗逆性最后的表现来鉴定,而是要依据培育过程当中各个抗性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中最关键的几个环节确定的指标来进行测定得出的结果选育,当然这个方法也不能说是非常可靠的,但是常常较为便利的在不同程度之上而获取了一定的功效。就以上所采用的几种方法,都是分别依据各地的条件和需要进行适当的采用,也可以结合起来采用。从育种效果考虑,在育种过程中,至少有的阶段应该在田间自然胁迫条件下直接评选抗耐性,并以这种胁迫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最后依据。

2抗寒性育种

农作物抗寒性的表现应该说是非常复杂的数量遗传性状。由于国内外近代作物育种着重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的选育,所推广品种的抗寒性大多数不及早期的品种,特别是原有的地方品种,一般多易于遭受寒害。因此,近年来抗寒性的选育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在抗性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抗寒性与丰产性相结合的选育方法、抗寒性的鉴定与选择技术等方面的工作都有所进展。在种作物的原始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中,特别是各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中,存在着对不同寒害的抗源,可供研究利用。抗寒性遗传基础有差异的抗寒品种类型间的杂交,有可能产生抗寒越亲的后代,也有可能产生抗寒性与丰产性相结合的类型。应用轮回选择可能更有希望取得这样的效果。

3抗旱性育种

在全世界和全国范围内,有一半以上地区的作物生产受到干旱的胁迫,抗旱性为广大干旱地区中许多作物的重要育种目标。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研究抗旱性育种上,主要手段还是要在田间进行试验,并且是在表现非常明显的干旱地区,常常都是在具备这类胁迫条件环境的田间并直接按照受害的表现程度来进行合理的选择,或是以测定产量办法选择,并间接的选择抗旱性的;然而,若在干旱偶尔发生的地区,则是着重正常的田间环境和条件之下的测定产量的表现,予以适当的注意其有关的抗旱性能,并依据与其抗旱的性能有着密切影响的形态来进行抗旱性间接的鉴定,并对其品种的抗旱性能的选育有着一定参考。同时与抗旱性能相关的品种性状的指标也很多,在许多间接鉴定筛选方法中,还没有一种单独的技术足以可靠地测定所有作物品种的干旱反应,只能采用其中与各地区旱害类型和作物种类相适应的方法,配合田间试验,才能得到一个非常准确的评价结果。

4耐盐性育种

各国的沿海地区和干旱、半干旱灌溉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危害,有的成为限制某些作物种植的主要因素。更由于灌溉不当,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在不断产生次生盐渍化土壤。因此,作物耐盐性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重视,并得到了较明显的进展。

把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过量对农作物所造成的危害称作为盐害,农作物对盐害所产生的耐性称为耐盐性。盐胁迫的两个组成部分是渗透胁迫和离子效应。对于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作物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的品种类型对耐盐性的耐性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篇10: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反思

张丽萍

生物组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的内容,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五章,对于变异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习了两种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相对而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要轻松一些,本周,我在我所任教的三个理科班上了本节内容,现就讲我的基本设计与教后反思整理如下。

一、教学设计

引言:我们小的时候都学过唐朝李绅的一首《悯农》诗,大家还记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齐声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烈日当头,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变异的知识,那么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使农民不再辛苦呢?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书写章标题)。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我们古人就开始栽培植物,驯化野生动物,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总是选个大品质好的个体来传种,这样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就形成了品质好的优良个体。这种育种方法我们称之为“选择育种”,选择育种经历的周期长,可供选择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育种学家们又摸索出更好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板书节标题)

现在我手头有两种材料,一种是高秆抗锈病的小麦,一种是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是显性。假如你是袁隆平,如何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找学生到黑板前面写出遗传图解,老师总结)

像这样的育种反思就叫做杂交育种,给出杂交育种的含义,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学生归纳优点与不足。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培育家禽和家畜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举出实例。杂交育种除了用于选育新品种之外,有的时候是利用的是它的“杂种优势”。分析我们当地大田种植的玉米,农民年年要购买种子,说明玉米种子是杂合子,利用的 就是杂种玉米籽粒饱满,长势整齐健壮,成熟期早的优点。还有家畜中的骡子也是利用的杂种优势,具有个体健壮,体力好,耐力好的马与驴兼之的优点。

杂交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是原有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而且育种时间比较长,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育种方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呢?(引入诱变育种)

引导学生分析诱变育种的含义、方法、优点与缺点,其中物理诱变中提出用各种射线处理生物,联想到太空的环境,于是育种学家们利用太空资源成为了现实。从1987年开始,我们国家利用自己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和“神舟”号飞船先后进行了11次实验。其中“神舟六号”飞船载着两位英雄宇航员返航时,一批特殊的旅客也返回地球,那就是“生物菌种、作物组培苗、农作物和花卉种子”,科学家们还将对它们继续在大地上做试验。除了这些例子之外现实中你还知道哪些利用诱变育种的实例呢?(引导学生思考,举例太空椒,青霉素高产 菌株的培育)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联系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一下各有什么不同。(还是以上课时提出的两种实验材料为例,找同学说出如果利用单倍体育种,如何操作?找同学到黑板前面写出育种方案),诱变育种的方向,我们是无法控制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变异能按照我们的意愿改变呢,那就是基因工程育种,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后反思

杂交育种中的很多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且在书写遗传图解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第一章的基本功不扎实,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处理,着重强调基本功,要求学生人人动手画,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育种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育种方法总结12-10

育种学总结04-29

高中生物育种方式总结12-10

育种论文题目05-03

蔬菜育种技术04-12

分子育种遗传04-30

遗传与育种05-05

水产育种论文题目05-05

诱变育种论文题目05-05

诱变育种发展趋势04-22

上一篇:秉性的词语意思及造句下一篇:张灯结彩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