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总结

2024-04-29

育种学总结(精选6篇)

篇1:育种学总结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绪论

1.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需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的或无性的)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作物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

3.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4.良种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

(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

(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对象

1.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

(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2)品质(3)成熟期

(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3.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

(1)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 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

(2)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1.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 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称自交植物。(异交率<5%)。自花授粉植物有:豆科、菊科、茄科等大多数蔬菜花卉植物。自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

(1)雌雄同在的完全花,花瓣没有色彩、缺少香味(2)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进入

(3)花瓣多无鲜艳色彩和特殊芳香,多在清晨或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4)雌雄蕊长度相仿或雄蕊较长、雌蕊较短,花药开裂部位仅靠柱头,有利于自花受粉(5)花粉不多,不利于风媒传粉

(6)雌雄蕊同期成熟,甚至开花前已授粉(闭花授粉)两种形式:①花冠隔离型,如小麦、燕麦,豌豆、豇豆等;

②粉药分离型,如番茄、莴苣等

2、异花授粉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叫异交植物。(天然异交率>50%)分三类:

(1)雌雄异株:完全异花授粉植物,异交率100%,如菠菜、石刁柏、木瓜、银杏等(2)雌雄同株异花:如西瓜、黄瓜、甜瓜、南瓜、玉米等(3)雌雄同花:如李子、洋葱、芹菜、向日葵、甜菜等 异花授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

(1)开放传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2)风媒花产生大量轻、小而易于飞扬的花粉;

(3)雌蕊具有外露表面大而便于捕捉漂浮花粉的柱头;(4)有色泽鲜艳、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发达的花冠和蜜腺;(5)自交不亲和机制等。

3、常异花授粉植物

以自花授粉为主,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受粉的植物,如蚕豆、菜豆、茄子、辣椒、棉花、高粱等,又称常异交植物 常异花授粉植物要求:天然异交率5%~50% 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遗传纯合程度高,一般不带致死或半致死基因,因而不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现象

常异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雌雄同花

(2)雌雄蕊不等长或不同时成熟(3)雌蕊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

(4)花瓣有鲜艳色彩并能分泌蜜汁以引诱昆虫传粉(5)花朵开花时间长等

4.(1)无性繁殖定义: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后代的繁殖。

(2)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5.怎样研究园艺植物授粉习性?

(1)研究花器结构、开花习性、传粉方式以及雌雄蕊生长发育特点

(2)采用单株隔离自交的方法,观察强迫自交的结实性和自交后代的表现不结籽,属异花授粉

(3)采用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以隐性类型作母本,与纯显性品种混合种植在隔离的试验地,计算母本株所获后代显性性状个体的百分率。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6.品种的类型;

(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

(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

第三章:种质资源

1.基因与基因库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

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2)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2.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3.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1)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2)种子保存

(3)资源圃种质保存(4)离体试管保存(5)利用保存(6)基因文库保存

4.(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如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的良种单株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树名木。(稀有种、濒危种)。

(2)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环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有效的保存种质资源。如滇南珍稀濒危迁地保护区。

5.(1)正常型种子:通过适当降低含水量,降低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种子。(2)顽拗型种子:少数种类种子在干燥、低温条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一般不用种子保存;

6.中国起源中心的园艺植物:

蔬菜:白菜、芥菜、葱、莴笋、丝瓜、茼蒿等

果树:苹果、梨、桃、杏、华李、华樱、华栗、猕猴桃、木瓜、银杏、柿、枇杷、杨梅、荔枝、龙眼、甜橙、香橙、蕉柑、柚、香圆、金柑、香榧等

花卉:中国水仙、芍药、牡丹、菊花、梅、山楂、贴梗海棠、榆叶梅、腊梅、苏铁、樟、杜仲、桃金娘等

其它:山茶、茶、桑、刚竹、青篱竹等

第四章:引种

1.引种的类型:

(1)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2)驯化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 3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措施,逐步改变遗传特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2.引种的原理(1)、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性的严格制约。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接受了各种不同生态条件的考验,形成了对各种生态条件的反应规范。从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看,适应性范围与品种自体调节能力有关,而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性有关。(2)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除了遗传因素决定引种能否成功外,植物与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也严重影响引种的效果。生态型指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同一生态型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常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

第五章 选择育种

1.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

R=i σh2

(1)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

实践上主要是增加选择群体的大小

(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

一是通过加强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控制,如选择分布较集中,地势、土壤、坡向及栽培管理等均匀一致的群体,降低环境造成的变异。二是在遗传力较高的世代进行选择。同一性状随着世代的增高,基因趋向纯合,显性作用逐代降低,狭义遗传力随世代的增高而提高,因而选择的可靠性也随世代的推进而增大。

(3)提高选择强度

实际工作中常降低入选率增大选择强度。但要注意确定适当的入选率,入选标准太高,入选群体太小会影响其他性状的选择。

2.选种的程序

选择育种从搜集材料、选择优良单株开始,到育成新品种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淘汰、鉴定工作组成;选种程序一般要设臵原始材料圃、株系圃或选择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等圃地。3.芽变和饰变及判断方法

(1)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变异的体细胞发生于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入芽的分生组织,就形成变异芽。

(2)在园艺植物的营养系品种内,除由遗传物质变异而发生芽变外,还普遍存在着由种种环境因素造成的不能遗传的彷徨变异,又称饰变(3)判断方法:

1变异的性质如属于典型的质量性状,一般可断定是芽变; ○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2.变异体发生范围如是不同立地、不同技术的多株变异,即可排除环境和技术的影响;对于○枝变,如明显是一个扇形嵌合体,可肯定是芽变; 3变异的方向,凡是与环境的变化不一致的很可能是芽变; ○4变异性状虽经不同年份的环境变化而表现稳定,可判定是芽变; ○5性状的变异程度超出基因型的反应规范之外,可能是芽变; ○

第六章:常规杂交育种

1.(1)近缘杂交: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的杂交。(2)远缘杂交: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2.亲本的选择

定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 原则:(1)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精选亲本(广)

(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精)

(3)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突出重点(明)

(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土)

(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高)

(6)先考虑数量性状,再考虑质量性状(多)

(7)优先用稀有可贵性状作亲本(贵).亲本的选配

定义: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恰当的亲本配制合理杂交组合 原则:(1)父母本性状互补(补)

(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态)

(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优母)(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符)(5)用一般配合力要高的亲本配组(高)

(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期/育)

4.有性杂交技术流程

(1)制定杂交计划:确定杂交组合数、具体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杂交的花数(2)准备器具:花粉收集容器、隔离网、毛笔等(3)亲本株及杂交花的培育选择

原则:使亲本性状能充分体现,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母本植株和杂交用花,花期相遇调节(4)隔离和去雄:防止隔离范围外花粉混入。父母本均需要隔离。空间隔离(种子生产时使用)、器械隔离(育种实验使用硫酸纸套袋)、时间隔离(很少用)。去雄目的:除去隔离范围内的花粉来源,包括雄株、雄花和雄蕊。(5)花粉的制备

普遍方法:在授粉前一天摘取次日将开放的花蕾,带回室内,挑取花药至于培养皿内,在室 5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温和干燥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花药会自然开裂。将散出的花粉收集于小三角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并尽快臵于剩有氯化钙或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内,放在低温、黑暗和干燥条件下贮藏。

(6)授粉、标记和登录 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

少量授粉:直接用雄蕊碰触母本柱头

大量授粉:授粉工具(橡皮头、海绵头、毛笔、蜂棒等)授粉时间:母本花雌蕊生活力最强的时期(开花当天)(7)授粉后管理

杂交后的头几天注意检查套袋等情况 雌蕊有效期过去后及时摘袋

加强母本植株的管理,及时摘除没有杂交花果等 注意病虫害、鸟害和鼠害等

5.(1)供体亲本(非轮回亲本):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2)轮回亲本(受体亲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

6.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

(1)系谱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但异花授粉植物要区组隔离 系统群:来自同一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单株后代)的不同F4系统。姊妹系:同一系统群内各系统 品系:参加比较试验的系统

(2)混合法:在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除淘汰明显的劣株和假杂株外,一般不加选择,直到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8)或在有利于选择时(如病害流行或某种逆境条件如旱害、冻害严重年份)才进行个体选择,下一代种成系统(株系),然后选择优良系统升入比较试验。

优点:

1、分离世代群体大,丢失最优良的基因型可能性小;

2、方法简便易行,选择效率高;

3、可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获得对生物有利的性状;

4、适于多系杂种的选择;

5、可能得到育种目标以外的优良类型。

缺点:

1、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目标不一致的性状易丢失;

2、未选择,存在许多不良基因类型;

3、杂种后代要求大群体,高代选择工作量大;

5、亲缘关系无法考证。(3)单子传代法 与混合法比较:

优点:

1、适于株行距大的作物和保护地加代;

2、F2个体繁殖机会均等,规模易控制; 与系谱法比较:

优点:

1、减少了F3、F4分系种植和选择的工作量;

2、保证了高世代选留单株较多时,仍有大量性状差异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较大的纯育株系供比较选择;

缺点:

1、影响种子生长发育因素可能导致优良基因型丢失;

2、无法考证亲缘关系。

3、F3、F4、F5代缺少株系评定,不利于某些性状选择

如在温室或加代繁殖时对抗逆性选择就有困难

第七章:优势杂交育种

1.杂种优势的概念: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2.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由于长期异交,不利的隐性基因被保存下来,一旦自交隐性不利基因就表现出来,从而使自交后代出现生长势变弱、产量下降等现象。

3.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1)显性假说

提出:Bruce 1910年提出,Jones DF1917年完善

内容: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指杂合位点上的显性或部分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互补效应。

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指非等位位点上显性效应的聚合,即不同位点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显性假说的不足:①该假说只考虑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没有考虑等位基因的杂合本身所起的作用。无法解释数量性状是多基因遗传的,等位基因间往往不存在明显的显隐性关系。②该假说只考虑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没有考虑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无法解释F1出现的杂种负优势,无法解释自交系的产量与其杂交种的产量间没有高度的相关性。③该假说没有细胞质和环境对杂种优势所起的作用。(2)超显性假说

提出:Shull 1908年提出,East和Hull 1936年完善 内容:处于杂合态的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是产生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上位效应;指某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也称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上位效应会导致新的代谢途径、产生新性状。

超显性假说的指导意义:根据超显性假说,优势来源于基因的杂合状态,一旦纯合,优势便会丧失,因此该假说可以说明为什么杂交亲本要求选配亲缘关系远的,地理位臵和生态类型差别大的自交系间杂交,该假说又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

超显性假说不足之处:着重基因的杂合性,同样不能解释所有的杂种优势现象。

4.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

(1)中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中亲优势Hm =[F1-(P1+P2)/2]/(P1+P2)/2 × 100% 意义:可以比较同一性状和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的大小。超中优势或中亲值优势衡量的实用价值不大,因为即使Hm比较强,但若未超过大值亲本,也没有推广价值。

(2)超亲优势又称高亲值优势,以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HP)作为衡量尺度,F1平均值与HP差数的比率。超亲优势 =(F1-HP)/ HP×100% 有些性状在 F1可能表现出超低值亲本(LP)的现象, 如这些性状也是杂种优势育种的目 7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标时, 可称为负向的超亲优势。计算公式为 : 负向超亲优势 =(F1 - LP)/LP × 100% 意义:若F1不超过优良亲本就没有利用价值,因此该法可直接衡量杂种的推广价值。(3)超标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也有称为竞争杂种优势。

超标优势 =(F1-CK)/ CK × 100% 意义:该法经济上能反映杂种在生产上的推广价值,但不能提供任何与亲本有关的遗传信息,没有固定的可比性,一旦标准品种变了,Hs值也变了。

(4)杂种优势指数是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杂种优势指数=F1/(P1+P2)/2×100% 意义:该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性状之间杂种优势的大小

(5)离中优势以双亲平均数之差的一半作为尺度衡量F1优势的方法。

意义:该法以遗传效应来度量杂种优势。加性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显性效应是基因型杂合时才出现,不能固定遗传。可以反映杂种优势的遗传本质。

5.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由于生理或遗传的原因,出现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遗传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或A系。

6.自交不亲和系的概念和意义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自交选择,可育成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意义:用于杂种种子生产(1)可以节省人工去雄;(2)降低种子生产成本;(3)保证较高的杂种率

表现形式:(1)花粉在柱头上不能正常萌发。(2)花粉萌发后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3)花粉管进入柱头后在花柱中不能继续延伸。(4)花粉管到达胚囊后精卵不能结合

7.雌株系:指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通过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或大部分为纯雌株,少部分为雌二性株(同一株上有大量雌花少量雄花)系的系统。

8.“三系”的概念

细胞质中有一种控制不能形成雄配子的遗传物值质S 细胞质中具有正常的遗传物值质为N 细胞核中有1对或几对影响细胞质育性的基因。以具1对基因为例 MsMs:能使不育性恢复为可育,称为恢复基因 msms:不能起育性恢复作用,称为不育基因 Msms:也能恢复育性

(1)雄性不育系(简称A系):具有雄生不育特性的品种和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其遗传组成为S(msms)。不育系由于体内生理机能失调,以致雄性器官不能正常发育,没有花粉或花粉空瘪,缺乏生育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故制种时用它作母本而不用去雄。(2)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B系):用来给不育系授粉,保持其不育性的品种或自交系叫雄 8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遗传组成为N(msms)。(3)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C系或R系):用一些正常可育的品种或自交系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不但结实正常,而且F1的不育性消失了,恢复了正常散粉生育能力。故这些正常可育品种或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其遗传组成为N(MsMs)和S(MsMs)两种。

9.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原始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和临时保存;(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3)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0.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法;

如果引进或选育的雄性不育系经济性状不符合要求或配合力不高时,就需要进行不育系的转育。直接转育法:选经济性状好、配合力高的品种内植株与不育系测交,从中筛选对不育性保持能力高的植株(即异型保持系)。然后用获得的不育株与异型保持系反复回交,使异型保持系成为同型保持系。间接转育法:是用乙品种作轮回亲本与甲品种保持系反复回交,不断增加乙品种的遗传物质,使甲保持系变成乙保持系。与此同时,也和甲不育系回交,使之变成乙不育系。

第九章 远缘杂交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远源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途径

杂交不亲和:远缘杂交时,由于双亲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生理上也不协调,从而影响受精过程,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形成合子。一般而言,亲缘关系越远,杂交越不易成功,但不绝对;

杂交不亲和原因 ①表面原因:花期不遇,花粉暴裂、不萌发、花粉管不进入胚囊,双受精不完全。

实质原因: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和遗传差异

②生理上差异:种间柱头环境和柱头分泌物差异太大 ③遗传上差异:双亲的基因组成 克服方法

(1)注意亲本的选择选配 实践证明:在种属间杂交的范围内,采用染色体数较多或染色体倍数性高的种植母本较易杂交成功、用栽培种作母本容易成功。例:(2)染色体加倍法

染色体倍性高低与远缘杂交的结实率高低有一定的关系,将双亲或亲本之一的染色体加倍,常常是克服不亲和性的最有效的办法。如秘鲁番茄与多腺番茄杂交时,如先将母本诱导成同源四倍体,可显著提高结籽率。如野生马铃薯2倍体与栽培种不能杂交,但若将野生番茄加倍成四倍体后,再杂交则能成功。(3)有性媒介法

利用亲缘关系与两亲本较近的第三个种作桥梁,这个“桥梁种”起了有性媒介作用。如普通番茄Χ秘鲁番茄 32粒种子,4粒能发芽

普通番茄Χ醋栗番茄→F1Χ秘鲁番茄 152粒种子 82粒发芽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4)特殊的授粉方法

混合授粉法:利用不同种类花粉间的相互影响,改变授粉的生理环境,可以解除母本柱头上分泌妨碍异种花粉萌发特殊物质的影响。

重复授粉法:利用雌蕊不同发育程度、受精选择性的差异,在母本花的不同时期如花蕾期、开花期和临谢期进行多次重复授粉,以提高结籽率。

射线处理法:通过射线处理花粉或柱头,改变生理特性,克服杂交不亲和性。(5)柱头移植或花柱短截法

柱头移植:父本花粉授在同种植物柱头上,然后在花粉管尚未完全伸长之前切下柱头,移植到异种的母本花柱上;或先进行异种柱头嫁接,待1-2天愈合后进行授粉。

花柱截短:将母本花柱切除或剪短,直接授上父本花粉;或将花粉的悬浮液注入子房(人工授粉),不需花柱直接胚珠授精(对蒴果型的子房较方便)。这些方法操作要求高。(6)理化因素刺激

GA、萘乙酸、硼酸、吲哚乙酸等涂抹或喷洒处理母本雌蕊,促进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生长。如梅花GA50-100mg/L 处理柱头,结实率高3-10倍。又如中棉×陆地棉杂交,用萘乙酸滴入苞叶内结铃率、种子数多。(7)试管授精与雌蕊培养

试管受精:从母本花中取出胚珠,臵于试管中培养和人工授精,以克服远缘花粉不萌发、花粉管不能伸长或伸长过慢等障碍;已在烟草属、石竹属、芸苔属等植物中获得成功。雌蕊培养:为避免受精后子房早期脱落,也可在母本未开裂前取出雌蕊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

2.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克服途径

杂种不育性:远缘杂交中虽产生了受精卵,但因其与胚乳或母本生理机能不协调,在个体发育中表现出一系列不正常发育,以致不能长成正常植株的现象。远缘杂种不育性的主要表现:(1)受精后的幼胚不发育,发育不正常或中途停止;

(2)杂种幼胚、胚乳和子房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特别是胚乳发育不正常,影响胚的正常发育,致使杂种胚部分或全部坏死;

(3)虽能得到包含杂种胚的种子,但种子不能发育,或虽能发芽,但在苗期或成株前夭亡。远缘杂种不育原因:

(1)由于两亲的遗传差异大,引起受精过程不正常和幼胚细胞分裂的高度不规则,因而使胚胎发育中途停顿死亡。

(2)由于小苗在生理上的不协调,因而影响了杂种的成苗、成株。例如,梨与苹果的杂种,种子发芽后正常,但不久根渐渐坏死并整株死亡。这是由于苹果和梨叶片中所含的酚类物质不同,杂种苗中含有梨叶的绿原酸、异绿原酸和熊果甙配糖物与苹果叶的根皮甙配糖物等所有酚类物质,互相起毒害植用,因而引起杂种苗的死亡。

(3)胚及母体组织(珠心、珠被)间的生理代谢失调或发育不良,也会导致胚乳发育不良及杂种幼胚死亡。如果没有胚乳或胚乳发育不全,胚便会中途停止发育或解体。克服杂种不育的方法:(1)胚的离体培养:当受精卵只发育成胚而无胚乳,或胚与胚乳的发育不适应时,可用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苗。这在许多植物的远缘杂交中得到应用。方法是将授粉十几天(或更长)的幼胚,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成幼苗,生根后再移人土壤。麦类一般在授粉后10-16天剥取幼胚进行培养,张启翔(1992)将授粉后66d的北京玉蝶梅x山桃的属间杂种幼胚在培养基上培养成苗。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2)改善发芽和生长条件:远缘杂种由于生理不协调引起的生长不正常,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改善生长条件,恢复正常生长。例如,育苗移栽,当远缘杂交种子种皮过厚时,可刺破种子以利幼胚吸水和促进呼吸。如果种子瘪小,可用经过消毒的腐殖质含量高的营养土在温室内盆栽,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

(3)嫁接:幼苗出土后如果发现由于根系发育不良而引起的夭亡,可将杂种幼苗嫁接在母本幼苗上,使杂种正常生长发育。

3.远缘杂种不稔性原因及克服方法

杂种不稔性:远缘杂交后代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器官,或虽能开花,但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导致不能繁衍后代的现象。主要表现:

(1)杂种营养体生长正常,但不能正常开花;

(2)能正常开花但花功能不正常,不能产生有生活力的配子;(3)配子有生活力,但不能正常受精结籽。主要原因:基因和染色体原因引起。(1)基因不育;(2)染色体不育;(3)细胞质不育;

(4)杂种的基因组是由差异较大的基组物质组合的结果, 其生理机能往往不协调。因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更大。外界环境对其减数分裂至配子形成过程影响的结果往往造成杂种不育。克服途径:

(1)染色体加倍法 克服杂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2)回交法

(3)蒙导法 将远缘杂种嫁接到亲本或第三种类型的砧木上,或用已结实的带花芽亲本以及第三种类型的芽条作接穗嫁接在杂种植株上,也可以克服杂种由于生理不协调引起的难稔性。

(4)逐代选择法 远缘杂种的难稔性在个体间存在差异,同时在不同世代或同一世代的不同发育阶段也有差异,利用逐代选择可提高难稔性。(5)改善营养条件

第十章 倍性育种

1.单倍体:指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体细胞或个体

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导单倍体,并使其成为纯合二倍体,从中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多倍体:生物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3个或3个以上个体

多倍体育种: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采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的途径.2.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同源多倍体的特点:(1)育性差,结实率低

(2)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 多倍体植物比原来二倍体表现出巨大性

多倍体的一般细胞体积比较大。因染色体增多,反映在个体的根、茎、叶、果实等显粗大。所以农业中把多倍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3)生理生化变化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含量等高于二倍体。(4)抗逆性和适应性

与二倍体比较,多倍体生长较为迟缓,开花晚,多倍体的抗病性、抗旱性和适应性强于二倍体。

(5)遗传变异性

异源多倍体植物的特点:染色体配对正常,植株雌雄配子发育正常,结实率高。如花卉中的菊花、大丽花、水仙、郁金香等是异源多倍体。

3、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1)通过增加一个现存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产生同源多倍体,获得某些器官的巨大型。(2)通过远缘亲本或种间不育杂种的染色体加倍,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

(3)诱导多倍体作为不同倍数性间或种间的遗传桥梁利用同源多倍体稔性差的特点,选育无籽或少籽果实。

4.常见多倍体的园艺植物

(1)果树:苹果、梨、葡萄、树莓、柑橘、菠萝、草莓

(2)蔬菜: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豌豆、马铃薯、甘蓝、白菜、花椰菜、芹菜、萝卜、莴苣(3)花卉:金鱼草、石竹、凤仙花、飞燕草、一串红、彩叶草、美女樱、万寿菊、百日草、桂竹香、爱牵牛、紫罗兰、金盏花、波斯菊、百合

第十一章:诱变育种

1.物理育诱变主要指利用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目前常用的射线种类有x射线、γ射线、紫外线、α、β粒子和中子等。其中除紫外线外,各种射线通过有机体时,都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电离现象,故称电离辐射。紫外线能量不足以使原子电离,只能产生激发作用,称非电离辐射。

2.化学诱变是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以诱发遗传物质的突变,从而引起形态特征的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终育成新品种。有关化学物质有秋水仙素、烷化剂类、核酸碱基类似物、亚硝酸、叠氮化钠(NaN3)等

3.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200-400km高空的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的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的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而开辟一条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4.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1)SP1(空间诱变第一代)许多表型变异属环境引起的生物学适应,随着世代增加而逐渐消失;

(2)空间环境对多数植物种子有促进效应,这种效应表现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加快及产量提高;

(3)空间飞行对植物基本生物过程没有影响,但对植物生命活动及生长具有多方面及重要 12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影响;

(4)SP2绝大多数变异性状,包括双向超亲和一些对育种有利的特殊变异类型,都能得到充分表现,群体出现强烈广谱分离,单株间差异明显,因而是选择的关键世代。

第十二章: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基因工程:就是将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取出进行体外操作,包括基因的分离、剪切、拼接、组合,然后将其转入寄主细胞,外源基因在寄主细胞内大量复制、表达,从而使寄主具有新的遗传性。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预想重新设计生命。因为是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所以也叫重组DNA工程

2.细胞工程: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细胞工程包括的内容有细胞融合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和染色体工程技术。

3.植物离体培养的类型(1)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指以胚及具有胚的器官作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使其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它包括胚(幼胚、成熟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子房培养以及试管受精等。(2)组织培养:(狭义的组织培养)指以植物各部分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器官的组织)作为外植体的立体培养技术。(3)器官培养:指以植物的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外植体有根尖、茎尖、茎段、茎的切块、叶片、花瓣、花蕾、花托、子房、子叶以及未成熟的果实等。是植物离体培养中进行的植物种类最多、取得成功事例最多的一种培养类型。(4)花粉培养和花药培养:前者指以未成熟花粉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又称游离(5)小孢子培养;后者指以未成熟花药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6)细胞培养:指以能保持较好分散性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7)原生质体培养:指以除去细胞壁而获得的原生质体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4.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运用(1)构建遗传图谱(2)分析亲缘关系(3)定位农艺性状(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5)种植资源及杂交后代的鉴定

第十四章:新品种审定与推广繁育

1.混杂退化的原因

品种在生产栽培过程中,纯度降低,种性发生不良变异,致使失去品种原有形态特点,抗逆性和适应性减退,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化等现象。(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3)品种本事的遗传退化(4)缺乏经常性选择

2.品种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方法

(1)合理选择是避免将劣变个体用作留种繁殖的重要措施(2)严格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机械混杂(3)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生物学混杂(5)利用和创造适合种性的生育条件

(6)用种性较纯的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

祝大家考试顺利通过!:-D

篇2:育种学总结

上周历经了为时三天的林木育种学实习,此次实习的首要地点为鄂西山区龙坪乡渣树坪,209国道旁的国营长岭林场。其是中国南方最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基地、特色种苗基地、科研基地,具有全国最丰富的日本落叶松基因。此次实习的重要目的是了解种子园的营建规范及设计要求,熟悉种子园的的构成及其意义,学习种子园对于林木育种的方法和管理所起的作用。

建始县长岭岗始建于1957年,经营的总面积为25343亩。长岭岗林场属北亚热带气候,海拔1600~1900米,平均坡度25°。林场年平均气温 11.7℃ , 极端最高气温29 ℃ , 极端最低气温一 17.2 ℃ , 年降水量 1884.3毫米, 相对湿度85%。其先后从日本引进467个杨树无性系,从中国林科院引进国内的杨树品系24个,加上本地的杨树品种形成了494个无性系,通过在长林岗林场进行选育造林试验,最终选育出50个无性系,于2001年开始在长林岗林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并获得成功。

我们观看了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日本落叶松种苗是长岭岗林场的特色产品和传统优势项目。湖北省建始县以长岭岗林场为中心,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基地。在林场副厂长及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到1987年止, 已营造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6000 亩, 生长旺盛。运用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营造技术造林,该技术的广泛推广,还可进一步增强森林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将成为新的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我们了解到该林场还兼具林下黄连种植业,黄连立体栽培具有100亩。其中森林植被丰富, 主要乡土乔木树种有水冬瓜、擦木、漆树、鹅掌揪、桦木、锥栗等.主要引进树种有日本落叶松、华山松等。林场立地较好, 差异不大, 自然条件优越。

然后我们在此林场中进行了落叶松人工林的优树选择实验。实验采用的方法有形质指标,通过树干通直度,树干圆满度,树木自然整枝度,树冠浓密度,冠幅大小,侧枝粗细度,树皮形质,当前生长势,健康状况和结实状况等标准衡量优树,同时数量指标是通过优势木对比法,标准地法等标准选出优势木。我们通过每一次项的比较,对比,观测,测量,计算等方法最终选出优势木作为标准。

篇3: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探析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教材选择

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选择英文原版教材《Plant Breeding:Theory and Practice》,该教材由加拿大著名植物育种家Neal C.Stoskoph编著,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精品教材,也是国外的上榜教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完善,育种知识丰富,语言描述准确,育种实例众多,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英文自然易懂,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而且图表简明清晰,被国内多所重点院校选用做双语教材[1]。如何让学生从汉语教学顺利过渡到双语教学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教材在前5章对本课程先修课程(如植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统计学等)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总结,这样教师可先让学生重点掌握与课程有关的专业词汇与表达,从而循序渐进地切入到育种学的专业知识。由于原版教材价格较高,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对原版教材进行改编和选编,印发给学生,其价格控制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

(二)教学模式

对《园艺植物育种学》前5章的复习内容主要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以母语教学为主,只是用外语注释专业术语、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的英语表达,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后面的章节中,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不断增加英语讲授所占比重,逐步转变为只用外语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2]。

在教学中采用“双主教学模式”(以“教”和“学”为中心,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保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关系。对园艺植物育种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进行反复演示,让学生充分掌握。对于育种研究的热点和专业前沿领域及发展动态问题,采用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并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查阅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如Horticultural Reviews、Scientia Horticulturae、J.Amer.Soc.Hort.Sci.、Acta Horticulturae、Hort Science、J.Hort Sci&Biotch等,通过整理资料、撰写文章、举行演讲,提高学生专业外文文献的查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接触到学科前沿,体会科技文献严谨的写作规范和态度。

(三)教学课件

采用全英文多媒体课件、适当辅助汉语标释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讲授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及现象,对于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十分有益。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则采用中英双语对照形式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制作中英文对照的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保证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四)课程考核

采用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采用英文命题,学生答题原则上用英文完成,对论述性强的试题可放宽至中文答题,但用英文答题会酌情给以加分。平时成绩则根据课堂上用英文回答问题和课后用英文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二、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已通过CET-6,而有的学生CET-4还没通过。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同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全英语教学,内容要深一些,进度稍快一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由于无法领会讲授内容而对双语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仅英语水平没有提高,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违背了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这就造成考试成绩差距较大,有的学生90多分,有的学生不到40分,个别学生甚至将题目的意思搞错,答所非问。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为了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取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考虑分设普通班和双语班,普通班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双语班采用过渡式和浸入式双语教学,同时传授专业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行选择教学班,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

(二)教材有待改进

尽管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Plant Breeding:Theory and Practice》非常适合双语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用地道英语表达的专业知识,但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1]。如知识结构体系与国内教材有较大差异,不利于学生课后参考中文教材;教材所举实例多集中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园艺作物涉及较少;介绍的育种学原理与学生的专业有偏差,如对农作物常用而园艺作物很少使用的轮回选择法和综合品种的选育介绍较详细,而对园艺作物常用的利用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制种介绍的相对较少。所以,必须组织园艺专业的专家根据专业特点和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内容更合理、知识结构更完善、适合本专业教学的双语教学教材。

(三)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双语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学科理论和教学技能,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口语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授课。但是如何解决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直接引进从事园艺植物育种研究或教学的留学归国人员,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二是培训青年教师,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是口语表达能力稍差,经过强化训练和短期培训,完全可以胜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5]。

(四)师生互动少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主题,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查阅外文文献,查找关于这个主题内容的主要研究方法、进展和趋势等,然后集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学生可针对该小组的汇报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对学生回答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可适当补充。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在学习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6]。

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专业课和英语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基本上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双语课的学习,英文口语及科技论文的书面表达能力及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有了提高,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高素质人才培养这个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摘要:专业课双语教学要求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这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教学课件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困难及不足,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期与教学工作者相互磋商, 共同推进我国双语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专业课

参考文献

[1][4]逯明辉, 巩振辉, 黄炜等.“植物育种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9) .

[2]李保印, 刘用生, 周秀梅.“观赏园艺学”双语教学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 2005, (5) .

[3]王成武, 邵瑾.农业设施工程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3) .

[5]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

篇4: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一、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自然界中的抗病、抗虫等性状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基因突变。但在自然突变中,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为了能获得人们想要的性状,就要想办法提高突变的频率。可以用射线照射等方法提高突变频率,这样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可以得到从来没有的性状,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但是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大多数是有害的,所以为了得到人们想要的个体,就必须大量处理样本。

诱变育种中最常见的就是太空育种。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例如,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获得了植株高、分孽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太空椒的果实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口味、重量和外形也发生了变化。

二、基因重组的育种方法

1.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指遗传性状不同的种、类型或品种间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杂种,继而对杂种加以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杂合子,然后利用杂合子的杂种优势来获得高产、生存力强等性状。但由于杂种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不能通过自交来持续获得此性状。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育种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可以使农(畜)产品获得显著增长。这方面以杂种玉米的应用为最早,成绩也最显著,一般可增产20%以上。

杂交育种还可以通过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比如使抗病低产和不抗病高产的两种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就会同时具有两个亲本的性状,再通过自交、筛选等步骤,就可以获得纯合的抗病高产的个体。杂交育种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育种周期太长。杂交育种最重要的应用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李振声小偃系列杂交小麦。

2.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育种有优点是可以定向地改变基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缺点是难操作,目的基因不好获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等。比如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就可以为人类生产胰岛素,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的成本。

三、染色体变异的育种方法

1.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低温诱导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在一个世代中即可出现纯合的二倍体,从中选出的优良纯合系后代不分离,表现整齐一致。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容易不育。中国首先应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作物品种,已培育成了一些烟草、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

2.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多倍體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难操作。多倍体育种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无籽西瓜。

3.植物体细胞杂交

篇5:育种方法总结

育种的目的:从基因组成上看一方面是纯种,便于制种和推广,另一方面,是杂合子,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制种。

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

(1)如要培育隐形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试验较难操作,呢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4)若是营养繁殖类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形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

(6)若要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

(7)动植物杂交育种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叙述:

篇6:园林植物育种学

一、名词解释

1、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选育原理和方法,从而改进植物的种性(生物学特性)及创造植物优良品种的应用科学。

2、品种:人类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符合人类需要的,遗传学上相对稳定和一致的,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某种栽培植物的特异性群体。

3、育种目标: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性。(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抗,优质)

4、种质资源:具备一定的遗传物质,能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表达的植物资源的总和。

5、引种:是指将植物从原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栽培的方法。(引进外地或外国的种质资源的工作)

“拿来主义”

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靠天吃饭”

7、芽变选种:是指对由芽变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并将优良的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8、远缘杂交:通常是指植物分类单位上不同种、属及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9、杂种优势: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

10、诱变育种:人工利用理化因素诱使植物或植物材料发生遗传突变,并将优良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诱发突变育种,简称诱变育种。

11、辐射诱变育种:利用辐射诱导植物发生遗传突变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辐射育种。

12、化学诱变: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发生遗传变异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化学诱变育种。

13、多倍体育种:利用植物染色体倍性特点,采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14、单倍体育种:经人工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变成纯系,然后再进行选育的育种途径。

15、体细胞杂交:两种异源体细胞,在诱导剂诱发下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物体,称为体细胞杂交。

16、基因工程育种:从供体植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及遗传转化进入受体植物,实现对遗传性状有目的的改造,从而定向改变植物性状的技术。

二、简答题

1、了解主要目标性状P11(1)高产耐贮运(2)品质性状(3)抗逆性(稳产性状)(4)生育期适宜(5)适应机械化需要(6)切花温室栽培

2、种植资源的意义P20(1)是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2)是开展育种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3)是科学研究的基础(4)是宝贵的自然财富

3、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P32(1)特点:种类繁多(物种繁多、变异丰富);分布集中;特点突出;独放异彩(2)类别:

A、本地种质资源(具有高度的地区适应性)B、外地种质资源(反映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差)C、野生种质资源(就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性)

D、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丰富的突变基因,含许多新的重组基因)

4、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及优缺点P35(1)就地保存(自然保存法)

优点:保存原有生活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费用低

缺点:研究育种不方便,易受自然灾害(2)迁地保存(异地保存)

优点:集中、安全、管理方便

缺点:费用高

(种子保存、种植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5、引种的意义P71(1)栽培起源与演化的基础,保护稀有或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之一(最经济的手段)(2)快速丰富本地植物种类

(3)引进优良品种、提高产量或品质等具有明显的效果(4)为其他育种途径提供种质资源(育种中间材料)(5)遗传研究材料(基因的性质)

6、引种驯化的理论P72(1)气候相似论(气候相似,引种成功性大):偏重遗传的稳定性,忽视遗传的可塑性(2)驯化理论(实生驯化法:引种对象为实生苗,易成功;逐步驯化法:逐步迁移,甲地→乙地→丙地→丁地):偏重遗传可塑性,忽略遗传稳定性(3)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原理

(4)历史生态分析原理(历史生态越复杂,植物的适应性越广泛,引种越可能成功)

7、影响引种成功的关键因子P75(1)温度。主要包括年平均温度,积温,最高、最低温度及其持续时间,季节交替特点等。(春化作用:低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Eg:牡丹不过关(山海关以北地区无法引种成功)

温度与植物引种有下列三条规律:

北种南引(高山向平原)比南种北引容易成功

(北→南,品质问题;南→北,存活问题)

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容易成功,一年生较多年生容易成功,落叶植物比常绿植物容易成功,灌木比乔木容易成功

在植物引种过程中,存在着气候驯化现象

(2)光照。主要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成分(光质)

(长日、短日、日中性植物;阳生、阴生、中生植物;花色、叶色高山平原植物)

光照时间与植物引种:纬度相近的地区,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

南种北引:日照时间变长,作物生育期延迟,甚至不能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种较早熟品

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北种南引:日照时间变短,温度变高,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宜引种晚熟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技术措施P84 我国北方多长日照植物(小麦),南方多短日照植物(水稻、玉米)

短日植物光照时间与温度作用相叠加,长日植物光照时间与温度作用相抵消,看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3)降水和温度。包括年降水量、降水在四季的分布和空气湿度(旱生、中生、水生)(4)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矿物质及有机质含量、pH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酸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

(5)生物因子:植物在原产地与周围的生物或土壤或土壤系统建立了协调或共生的关系(共生关系,如菌根、兰花、松树;传粉昆虫;雌雄异株)

8、提高引种成功的措施P82(1)材料的搜集和试种,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 引种可塑性大的植物材料;品种数量要多些,每个品种数量要少;多点试验;④逐代迁移法或多代连续迁移法;⑤选择有希望的品种

(2)引种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良种良法相结合,发挥优势)(3)引种与选择和其他育种技术相结合,不断提纯复壮和选育新品种

9、选择的实质和作用基础P44(1)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生活率,使某些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内逐渐占优势,并造成群体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优胜劣汰)(2)选择的作用基础是遗传变异

10、育种的程序P57(1)原始材料圃(一个原始材料一个小区,每隔5~10个小区设一对照,不设重复)(2)株系圃或选择圃(每个株系或混选后代种植一个小区,设对照,5~10个小区栽一标准品种,采用顺序排列,2次重复,必须设保护行)(3)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圃(4)品种比较试验圃(5)品种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

11、实生苗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的比较P54(1)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是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中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繁殖材料混合起来正在同一块地里,并与标准品种进行鉴定比较。(优良个体,混合留种、混合种植)对原始群体的选择只进行一次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叫一次混合选择 优点:简便易行;获得材料较多;保持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缺点: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无法消除环境引起的误差,选择效果差

(2)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是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繁育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优点:能选出可遗传变异;有效淘汰劣变基因 缺点:要求较多的土地设备和较长的时间

12、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加速选种的方法P53(1)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选择群体要大

选择性状的变异幅度大

必须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生长的群体中选择

④根据综合形状有重点的选择(任何植株都是综合的有机体,但存在性状的差异)

⑤遗传力高选择效果好(标准提高)(2)加速选种的方法P60

灵活运用各种选择法

圃地设置的增减

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

④提前进行生产试验

⑤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繁殖选择

⑥异地栽种加速繁殖

⑦提早繁殖与提高繁殖系数

13、亲本选择的原则、选配的原则P90(1)选择的原则

明确亲本选择的目标性状,分清主次

扩大育种原始材料,精选亲本

亲本尽具有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④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力要强(2)选配的原则

亲本性状互补(取长补短,主要性状的优缺点尽可能互补)

亲本之一最好是当地品种

尽量选择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为木本

④不同生态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相组配

⑤以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

⑥要注意亲本材料的育性及亲本杂交亲和力

⑦注意亲本的遗传规律

14、杂交方式有哪些P87(1)单交(A/B)(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

(2)复合杂交(两个以上亲本参与的杂交):三交(A/B//C或A//B/C)、四交、双交(A/B//C/D)、回交、多父本授粉及聚合杂交

15、杂交技术环节的共性P93(1)杂交前的准备工作:熟悉育种材料;制定杂交计划;准备杂交工具(2)亲本植株的培育及选择(3)花粉采集、贮藏及生活力测定(4)隔离、去雄与授粉

(5)授粉后管理:加强水肥管理,及时疏去多余的花果,促进杂交果实的生长发育(6)室内切枝杂交(7)杂交种子的采收与贮存

16、杂种苗的培育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97(1)精心管理,提高杂种成苗率(2)一致的栽培条件

(3)根据育种目标采取相应的培育措施

17、回交育种的结果P104 使最后获得的品种与轮回亲本相似,且个别欠缺已经改良

(用于远缘杂交中恢复可育性和品种优良性状,抗病育种中恢复栽培品种的优点)

18、远缘杂交的特点P108(1)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的不育性(3)杂种后代分离的广泛性和不规则性

19、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的原因及克服措施P108(1)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根本原因:遗传差异导致生殖隔离

克服措施:利用多倍体:双亲之一进行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数相差过大时最有效

适当选择亲本,并利用正反交

特殊授粉方法或特殊的杂交(混合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

④利用桥梁种或预先无性接近法

⑤父本柱头移植或花柱短截

⑥子房内授粉、试管受精和体细胞融合⑦利用化学药剂或辐射处理

⑧其他措施

(2)杂种不育的根本原因:减数分裂高度不规则性,使杂种生殖器官发育不正常

克服措施:杂种染色体加倍:利用异源多倍体克服配子败育

利用回交法:恢复可育性,提高杂种结实率

杂种胚或胚乳离体培养、④延长杂种生育性和培育世代,加强选择

⑤蒙导法:如利用砧木

⑥其他方法:改善发育和生长条件,人工辅助授粉 20、杂种优势与有性杂交的主要区别

(1)遗传效应:有性杂交主要利用加性效应和部分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部分;优势育种主要是利用加性效应和不能固定遗传的非加性效应。

(2)育种程序:有性杂交育种先进行亲本的杂交,然后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并纯化成定型的品种用于生产(先杂后纯,先杂交再自交,最后得到基因型纯合的定型品种);优势育种则先使亲本自交纯化为自交系,然后由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品种用于生产(先纯后杂,先自交再杂交,再经配合力分析和选择,最后得到优良基因型杂合的杂交品种)

(3)种子生产:有性育种每年可直接从生产田的植株上收获种子,供下一年生产之用,优势育种的杂交品种不能在生产田留种,每年必须专设亲本繁殖区和制种区。

21、杂种优势的两个主要假说P115(1)显性学说:杂种的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效应的累加作用。不足之处:不能说明数量基因的杂种优势;并非所有好性状都由显性基因控制(2)超显性假说:杂种的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的异质结合而产生的基因间互作效应(杂合体比两亲本纯合体显示出较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排除了客观存在的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

22、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制种)P127~P135(1)人工去雄杂交制种(雌雄同株异化的作物、瓜类;种子繁殖系数大而用量少的作物,如烟草

(2)化学杀雄制种(内吸性化学药剂,抑制花粉的正常发育,适合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如小麦、棉花)(3)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4)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23、诱变育种的特点P159(1)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范围(2)改良植物个别性状,同时多个性状困难(3)变异稳定快,育种年限少(4)改变植物的育性

(5)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变异的性状具有不稳定性

24、辐射诱变剂量P165(以M1代的辐射效应来衡量,种子材料称M0,长出幼苗为M1)致死剂量(LD100):使被照射材料全部丧失活力的最低辐射剂量 半致死剂量(LD50):是被照射材料成活率为对照50%的辐射剂量 半致矮剂量(D50):是被照射材料生长量为对照50%的辐射剂量 临界剂量(LD60):是被照射材料成活率或生长量为对照40%的辐射剂量

25、化学诱变的特点P169 与辐射诱变相比,化学诱变除了具有诱变率高、有利于个别优良性状改良、突变体易于稳定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简便易行(使用经济方便)(2)诱变效果具一定专一性

(3)诱变效应多为点突破(化学突变谱宽)

26、化学诱变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P171(1)预处理:如种子处理前浸泡,提高敏感性(2)防污染:极强毒性

(3)后处理;防止后效应,流水冲洗10~30min,或用化学清除剂(4)诱变剂种类、处理浓度、时间和温度(5)诱变溶液的pH及缓冲液的使用

27、多倍体的特点及鉴定P147(1)特点:

巨大性。茎干粗大、叶片宽厚吧,叶色浓绿,气孔增大但密度减少,花粉增大

品质和观赏价值提高。花冠大而厚实,花色浓艳,花瓣较多

适应性和抗逆性增强。

④可孕性降低。种子大而少,甚至不结实

⑤生育期延迟、花期长

⑥相关基因剂量增加,次生代谢物质和防御作用的化学物质量增加(2)鉴定:间接鉴定:外部形态特征、解剖特征、育性

直接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直接测定DNA含量)

测叶绿素、维生素等有机物质含量

28、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P179(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和种子发育的障碍(2)扩大变异范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3)倍性控制(如胚乳培养)

(4)加速亲本材料的纯化(自交系获得)(5)诱发和离体筛选突变体(6)快速繁殖(如茎尖培养)(7)利用微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苗(8)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和远距离运输(9)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29、单倍体的特点及鉴定P152 特点:矮小性、不育性、全显性

鉴定:外部形态鉴定育性染色体计数④流式细胞仪⑤遗传标记 30、体细胞杂交的意义P182(1)容易摄取外来的遗传物质,为实现异源遗传物质转化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材料(2)能够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的障碍(3)融合获得细胞质杂种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31、原生质体融合的产物:A细胞;B细胞;AB细胞;AA细胞;BB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最后只允许异核细胞存活,淘汰双琴女同核体

32、有性杂交与体细胞杂交遗传传递的区别

(1)有性杂交是通过父本和母本进行有性生殖;体细胞杂交是一种生物技术,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2)有性杂交停留在细胞水平;体细胞杂交在染色体水平

33、基因工程育种的程序、意义P189(1)程序:目的基因或特定DNA片段的分离获取

目的基因或DNA重组质粒构建

受体材料的选择和再生系统的确立

④转基因方法的确定和外源基因的转换

⑤转化体的筛选和鉴定

⑥转基因植株的育种利用(2)意义:可以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

基因可在不同的生物系统之间进行交流或转移

为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④定向改良植物:可以对植物目的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

⑤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速育种进程,分离纯化快

34、转基因植株的鉴定:DNA水平鉴定(PCR扩增);RNA水平鉴定;

翻译水平鉴定(标记基因)(1)表型选择

35、品种退化的原因及防止退化的措施

上一篇:小广告公司实习下一篇:办实事清廉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