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

2024-04-28

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通用9篇)

篇1: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

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繁琐而细致,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必定是首尾不能相顾。因此,培养班级的自主化管理能力,让班级管理自主化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班级管理自主化就是指加强小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自己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从而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管理境界。

记得那时师范毕业初踏讲台时,面对着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我就想: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成长期,如何让他们健康成长?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学生活中,年轻的我,有一些成功的体会,也有一些理性的思考。我认为,为了他们的成长,做他们的好朋友、做他们的好“学生”与做他们的好老师一样重要。

一、扶着孩子做主人

我毕业一直教高年级,但在2008年我接手了二年级,并且当班主任包班,我对于刚教低年级没什么经验,而且一想到我需要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需要全管就觉的无从下手。

经过思考我认识到,如果班级的有效管理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就是这座大楼的基石。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学风的浓淡,班干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我决定先在班干部身上着手,为自己提出了“扶着孩子做主人”的工作思想,并拟定了工作计划。在开学两周后,我把中队委和小队委的职务名称统统写在了黑板的左上角,无记名投票,根据自己的标准选自己的干部,这是让大家产生主人翁意识的第一步。很快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干部们选出来了,我告诉他们,这可不是戴个标志

牌那么简单,凡是有为班集体抹黑的,将一票否决无条件进入干部队伍,并提出两周考察时间。让小干部产生“忧患意识”,这是走向主人翁的第二步。两周过去了,我开始给干部们进行细致的分工,并陪着他们开展了几周的工作。我教卫生委员如何合理安排清洁;教学习委员怎样组织早读;教小组长如何收发作业本。教时手把手,干时放手干。发现漏洞,马上补,发现错误,马上改,因为分工细致,小干部任务明确,所以,他们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基本上能独立开展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干部的积极性感染着同学们,榜样的作用激励着同学们。这一来,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高涨。上课时讲话的,没了;下课抢擦黑板的,多了;课间疯打的,少了;满地废纸和铅笔屑,看不见了。大家你帮助我,我监督你,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小干部们的工作也得心应手。经过大家的努力,我班获得了“济南市优秀班集体”的称号。

但在升入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个大问题,两个二年级合成了一个班,这样一来两个班彼此不和睦,经常吵架,而且那个班的成绩不是很好,而且有很多坏习惯比如不做作业,没有纪律性等,这样一来班级陷入了一片混乱中,怎么办?首先我决定在小组内让他们融合,有意识的让两个班的同学一个小组,讨论问题。上体育课时尽量打破一班和一班玩,二班和二班玩的局面,大家一起做游戏,让学生之间培养起友谊来。接着开展“做朋友”活动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一起做学习做作业,把成绩提上来。在班级气氛逐渐融洽之际班会时间,开展了“争做班级小主人”的主题队会,让同学们讨论了“怎样才算班级的小主人”这个问题,使大家有了深刻而具体的认识。孩子们通过讨论知道了,要当小主人,其实并不难,做任何事的时候,多想想集体,想想大家,就成了。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我们班出

现了赶、帮、超的局面,纪律不仅好转,成绩也很快提上来。

通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只有好的管理,才有好的班集体,怎样让孩子更好地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这将是我不懈探索和追求的课题。

二、做个好朋友——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学生。

年轻的我,在学生眼里就是他们的大姐姐,我也愿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我愿意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学生叽叽喳喳地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听,久而久之,我对每个孩子都了如指掌,但我总觉得我和孩子们之间好像还有那么一点儿说不出来感觉,孩子们的眼神里总是在渴望着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在口试时候,我与一位考生进行英语对话,其中发生很多趣事,如那考生听不懂考官的问题,眼瞪瞪地看着我等等。我把这件事告诉学生,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在不停地问:“老师那考生为什么不会呀?”“考官有什么表情呀?”“你有没有告诉他答案呀?”一连串的问题,我恍然大悟:我希望了解学生,学生也在渴望了解我呀!朋友,需要相互了解。从那以后,无论我遇到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我总喜欢与他们分享,他们也总爱跟着我问个不停,我们真正交上了知心朋友而每次交谈过后,我知道了他们想什么、爱什么、恨什么,为我及时引导与教育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记得去年临近期末考试时,我扁桃体发炎流脓了,疼得不敢说话,医生说住院割了吧。可是我想到我班里那几十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我说:算了,等考完试再说吧。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知道了我嗓子说不出话,都特别的懂事,不让我操心,每天都给我桌子上冷好一杯水,上我抽屉里放药……这些琐碎的细节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很感动。我深刻认识到只要你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你。

三、家访——与家长沟通的手段。

学生魏峰,经常性不完成作业,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原因之一是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而该生的学习自制力较差,因此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不理想,找到病因,就好治疗。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与家长深入谈论了学生的学习问题。该生家长也对孩子的学习深感焦急,表示今后不管多心,一定抽一个人在家督促学生学习。我将每天的知识重难点,以联系卡的形式写给家长,家长根据联系卡,督促学生学习。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给该生补习所学的知识。通过这半年的观察,该生进步颇大,不仅能及时完成作业,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四、对学生进行说服而不要说教。

很多教师都认同在批评说服时,应以表扬为辅,这样,学生会以积极的情绪去接受批评。我想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有时也可采用较相反的方法。有时,教师当众发火的批评在某些学生身上更为有用,也许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更为深刻。记得一次课堂上,一名学生多次玩东西,我看了他几眼,他也知道老师暗示收住,可仍未收住。我便火了,走过去收了他玩的东西,大声说:“我一连看了你几眼,你仍玩东西,不认真听讲,你心里有课堂纪律吗?有老师吗?”学生一时静下,我也收住,继续上课。中午,我把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你上课时玩东西,对不对?老师很相信你能改正,可望了你几次你都没收住,老师才发火。相比而言,是老师尊重你一些还是你更尊重老师一些?”之后,该生招呼老师更热情了,也较守纪了。以表扬为辅,让学生心悦而后服,理所当然,而严厉的适时批评,让学生为自己错误而沉重甚至愧疚而愿去认真不声响地改正,也许更持久。

教育是一种最为复杂的行动的艺术。我想,情感是其中主线,围绕对学生爱的情感,采取多种方法是可试或可行的,说服也是如此。

五、放手,相信学生能行。

别小看学生,每个学生都不简单。在一次表演课本剧时,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到要准备什么节目,无意间我把烦恼讲给学生听,几个学生说:“老师交给我们吧”,我因为觉的他们太小了所以有些犹豫,但为了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我同意了。没想到他们编排的《骄傲的公鸡》竟然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出席了办事处的比赛。有时在学习上也是一样,他们会主动向我提出:“老师,我们想分小组学习。”我也同意他们小组学习,只要他们觉得这样做好,我肯定支持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效果也事半功倍。“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其中也包括学生。

时间默默地流逝,我欣喜地看到他们一天天进步,回首之间发现自己也在和学生一起成长,真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看着朵朵的花儿茁壮成长,我忘却了烦恼,品尝着园丁的快乐,我体会到师爱是师德的永恒之魂

这几年的教师历程使我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注重智商到注重情商的开始,这些教育观念的转变无一不决定着师德师风的形成的好坏,教师必须不断接受新观念,打破旧框框,要具有积极学习的进取心。也许作为一名教师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我觉得收获的更多。每当收到毕业学生的信件和卡片,每当看到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每当看到他们的一张张花朵般的笑脸和那声甜甜的“老师”„„我的内心里就升起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

篇2: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

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

湖北省安陆市实验小学 宋继霞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学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要有所成就,必须经常复习。

要把老师传授的知识牢固地保存在大脑里,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复习。因为经过学习,知识在大脑里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里留下的“痕迹”是不牢固的,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果不经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就会慢慢“消退”,产生遗忘。

复习的意义还在于,不但能拾遗补缺,还能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复习,系统地整理已学过的知识,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最后达到开阔思路,扩展知识领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

怎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传统的复习方法是老师制定复习计划,然后引导学生步步地走下去,直到把全部课文跑遍,最后讲一些学生常见、没见的题型。老师的任务是完成了,可是学生的任务却不好说,学生心里没有数,不知道自己复习得怎么样。老师是“看学生的造化”,学生是“哈巴吃汤圆”。这种复习方法有以下弊端:一、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二、老师是广播,学生是录音机;三、老师是饲养员,学生是鸭子。造成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思想涣散,心理浮躁的不良后果。为此,我让学生自定复习计划的方法,老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使他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复习,通过对自己薄弱环节的研究,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 查遗补缺,溯根求源

要想复习有成效,必须知道自己在知识方面的遗漏、缺陷之所在,这样复习起来也好有所侧重。我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知识的问题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还可以请教家长,或者四方共同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班高欣荻同学对于修辞手法知识总是掌握不牢,我就帮她分析原因,原来她不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不明白怎么运用修辞手法。于是,我就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和她共同讨论,让她知道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如比喻要有本体和喻体,拟人要把物体当人写,夸张要比现实要大或小等;对于这类题型有些什么解题技巧,掌握了这些,她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类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自己找一些修辞手法的题目来做,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助找一些相似的题来做。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高欣荻对修辞手法加深了理解,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二、对症下药,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

找出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和遗漏,查出了其中的原因,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制定复习计划,确定每天重点复习什么,怎样复习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抓住自己薄弱的地方狠下功夫,或让其他同学协助复习等。一天,方秋同学听写的成绩很不理想,于是,我就让徐贝同学教她理解性地记一些难记的词语。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方秋同学每次听写都在90分以上,从而突破了字词关。期末复习,方秋通过同学的帮助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使她以前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群策群力,为复习献计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做事要扬长避短,所以复习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来为班级复习出一份力。如张俊伟擅长关联词方面的知识,就教关联词的复习方法;童小梦擅长字词方面的技巧,就教大家一些记忆字词的方法;王浩擅长阅读方面的知识,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做题的窍门......有了这些带头人,然后让他们带着全班同学去找自己的位置,把全班分成几个知识小组,把他们的优点显现出来,让每个人都有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四、人人当“老师”,个个做学生

全班同学齐动手,每个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找自己擅长的题型,把这些题型交给那些不擅长这类知识的同学,那么这两个同学又组成了一个小组,成了“帮扶对子”,这样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两人共同进步,这样全班形成了互相帮扶的局面,人人是“小老师”,个个是学生。结果,小老师都很负责,他们耐心地给他(她)的“学生”讲解题目,教他们做题的方法,直到对方弄懂为止;学生也很虚心,没有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他们有问题就问,不懂就说,“小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达成了默契,因此他们复习的效果很好,积极性比原来老师带着复习时要高,学得也比较轻松。

篇3: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强令学生读、背、作业,学生不是十分情愿和自觉的,收效也是甚微的。因此,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并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学生的思想明确了是自己要学后,他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学习能力也才能得以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首先,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在校几年,看起来时间不少,可仔细算算,真正能用于读书的时间是不多的。六年中学,光寒暑假就去了一年半,还有星期六、星期天,法定节假日、考试等等,又去了一年多,总共其实只有大约三年的时间是在课堂读书,且语文课不过只有六分之一左右,即不足二百天。因此,学生能用于读书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应尽量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理解。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怎么去读各种诗文,不要迫不及待地去分析讲解。学生没读懂,你越讲他们越不懂,越糊涂;反过来,许多学生、许多诗文,恰恰是在他们的反复阅读中被他们深刻地认识了、理解了。既已懂得,又何须再讲解。学的目的不是要懂吗?教学前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把老师讲解的时间转换到对个别学生的指导、问题的解答中,其余的时间都给学生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从不让学生背、记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的,但字、词、句的基础是决不含糊的,而对文章的理解则放在学生熟读的过程中去实现、去深化。能教给读书方法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其次,给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人从小就是好奇的,对什么都爱问。可是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这种“好问”的探究精神被压抑、被扼杀了。实际上,我们每个老师也是在不断的“问”中成长起来的。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问一切内行的、接近内行的,甚至外行的。只要不耻下问,便会博学多才。每个人一生的学问和能力,又有多少是老师教的呢?科学研究很早就证明了一点:绝大多数的知识是自学的,能力是实践锻炼获得的。这个“自学”和“实践锻炼”的过程即是学习、探究过程。所以,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以“社会为课堂”,老师在这个课堂中就只需当一个领(路)者和(引)导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把自己该讲不该讲的话都让给学生去讲,自己尽量少占时间。学生在探究中,自己不懂得又想不通的,他们必然要问,问老师,问同学。问答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当然,这过程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积极提出引导性、建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切不可“有问必答”,轻易道出答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些东西,既可以是学一篇或几篇,也可以学习一个单元、一册书、一类文章、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如抓住一种类型的文章,让学生从中去求出异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并上升成为理论等。总之,方法是多样的、无止境的,老师就是不要包办代替。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应一以贯之。

二、注意多给学生评价的权利

一道练习题,一套答卷,一个观点,都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精神。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学生不太愿意发表的,不等于没有意见,或因性格,或因胆小,或因害怕不成熟,等等,都应通过民主的、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发表见解,给予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即使说错了的,也不能责备,只能在肯定他们能大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就顺理成章地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让他们在学习、探究、评价的快乐活动中,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内外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社会是文科的工厂,它无时无刻不“制造”出许多新的东西。无论是词汇、还是语言,不要说学生,就是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更新,才可能不被历史淘汰。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不仅在校内,更多的还在校外,在工厂、在农村、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所以,我们要开辟语文教学的最大空间,从校园到社区、家庭,从广播、电视、电话、报刊、书籍、广告、标语、口号等各种途径入手,鼓励学生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记、用脑想、用口说、用手做,这个大课堂教给他们的是数量最广、知识最新的生动活泼的东西。当然,这样以来,学习的时间也多了,内容也丰富了,兴趣爱好也能得到满足和发挥了。反过来还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去组织学生开展以对子、同桌、小组、及至延伸到同居民小组同学的讨论、探究性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文中角色、社会成员角色的体验性活动。还有许多方法,如小制作、小发明,搞点文学创作的小诗、小文、小品等等,还有宣传活动。如此以来,坚持不懈,我就不信有学不好的语文,上不好的语文课。

篇4: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

教学包括教和学两部分,无论教的如何好,手段多么先进和高明,最终的目的还是落在学生学上,即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生一生中都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事情,是任何人所不能回避,也是逃避不了的。老师或家长能跟着你去商店买东西给你算账吗?谁能总帮你判断“某商家说:现在80%的人都在用我的化妆品”的真实性吗?谁都不能,只有靠你自己。所以,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给老师学,有时就干脆“我不念了”,让家长为难,有时就不交作业或跟老师较劲,做让教师吃惊也无奈的事情。通过上述一些实例讲道理,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一生的生活质量。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必须主动去获取知识,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来,就要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学中,学生想说就让他讲,学生讲了就证明他动脑思考了,讲对了证明他思路正确,讲错了正好给予纠正,避免留下后患,时间久了就跟不上了,有时学生的很多思路或想法都很有创新性,往往超出了老师的想法,老师从中也受到不少启发,开阔了教学思路,真所谓教学相长。这些都要源于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说错了也不要讽刺和挖苦,学生之间更不能取笑,要给学生留面子。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去思考、去表现、去争先恐后地发言,向同学和老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尤其是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扬,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此,学生就会不辞辛劳地努力学习,为的就是一种成功,一种认可,或者是一种荣誉。我不敢说和谐社会上的和谐人际关系是一种生产力,但我敢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绝对是一种学习的助推剂”。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充要条件,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和参与的乐趣。

三、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

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认真分析、去深入思考、去静静感悟所学的知识,去追寻灵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学中教师对所教的知识是俯视,认为没什么,非常简单;而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却是仰视,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去思考和深入分析,并不简单,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分析和思考的时间。不能只顾自己改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这样很容易出现“夹生饭”的现象,以后也不好弥补。如:相反数的定义:一个数a的相反数是-a。如果学生没理解好,就容易将22的相反数答成-4。所以,要给学生一个提出疑问的时间,以消除他们的错误想法去正确地、深刻地、或创造性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避免出现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认识。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慢下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

四、教给学习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一些基本术语和学习方法,并且能进行运用。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否则,将适得其反。如: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仍是0。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这只是从数的实例进行描述的,没有深入到定性的知识内涵,即:|a|=?学生就会迷茫,这就要教学生结合绝对值定义,数a可视为正数或负数或0,并进行讨论即可,以此演变到真正明白|a-b|的意义。以后学生再遇到类似的定义也就会学习了。

总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素质的一个好方法,能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多么高明,如果学生不会,那一切都是零。所以,我们要本着为学生前途负责的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主参与教学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篇5: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撰稿 老僧堂镇中学 姓名:钱东华 审核 褚思芳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

篇6:让学生做体育课堂的主人

二、研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主意识,独立地选择器械和场地进行练习。选择性的学习活动,重在让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以改变以往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一切由老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如在一些难度不大的教学环节中,开设“我们一起比一比”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挥。

(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强,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奇特的意象。因此,教师要寻找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和自主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善于对学生提出想象和创新的要求。对于想出好方法、新方法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巩固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新兴趣。

(三)、给学生一个负责的空间

目前的低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自己的事都由父母包办,很少有独立自主的权利。这种习惯带到课堂学习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学生担当某些管理角色,给学生多一份责任,协助老师处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事项,以培养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中实行“今天我当家”的制度,让学生轮流做体育委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一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管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让学生在心底播下课堂学习主人的自信和满足。

(四)、给学生一个自信的空间

学生的自信是蕴涵在他们言行中潜在的主人翁意识,但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会使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一个自信的空间”。我们主要从关注学生的提问和对学生的评价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篇7: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

1、题目是巧设提问,但是在第二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却没有分析目前课堂提问中存在有哪些问题,而是脱离了题目在论述其他的问题,转移了论点。

2、文章应该要明确,表达能力是指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文字表达能力,如果是前者,请在文中每一个相应的地方明确指出。

3、论文的重点应该是在第三部分,分析策略与方法的,但是这一部分写的案例分析相对较简单,应该将前面1、2部分的空话套话的内容进行删减,然后细化第三部分的案例。

21530 初中语文 人教版 4000字 巧设提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论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摘要:表达能力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未来的工作中都必不可少的,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妥善地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对语文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初中生正处于智商与情商飞速发展的时期,于此时锻炼其表达能力,正是恰到好处。然而,语文课堂中依然存在教师与学生互动太少,无法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们深刻反省自身,巧设提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表达能力;师生互动

生活中谁也不能否认表达对自己的重要性,而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更应该值得去学习、研究了。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那么这将让学生一生受益。

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意义

1、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直接也最明确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阅读方面,一个具有优秀表达能力的学生将更加容易读懂语文试题中的阅读性题目,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然后再以最合理的语言表达出问题答案。而在写作方面,优秀的表达能力更是必不可少。一种想法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讲述出来,但是具有优秀表达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合理、最生动的说法,而这,正是阅卷者给出高分的理由。如果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足够优秀,他的语文成绩必定不会太差。

2、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系统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所知信息分类、综合,谁就将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而一个人表达能力的提高将意味着其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具备更加快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仅仅是想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出类拔萃,让学生的系统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3、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纵观古今,如果一个人具有快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能力,他就离成功更进一步。优秀的表达能力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受欢迎,结交更多优秀的朋友,而身边多了优秀的朋友,会让学生更加容易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也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问题是众多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关心的问题。填鸭式教学收获甚微之后,教师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力求突破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真正的技能,然而,寻求创新的道路上充满着绊脚石,也有各种各样的弯路岔路,一旦教师用法不当,就很容易造成比填鸭式教学更为悲剧的后果。教育界经常会传出各种各样教学失败的案例,这使得教师们不得不更加谨慎的寻找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合理的方法,必定是在追根溯源找到并分析问题的本质之后才能被发现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空话套话请删除)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形式太过单一

中学课堂普遍存在着一种单一的形式:教师讲重点,学生记笔记。而这种形式往往会造成许多教师不想看到的局面,要么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说,课堂效率过低;要么就是教师讲教师的,学生神游于课堂之外,丝毫听不到教师所讲内容;再要么就是教师责怪学生上课不专心,学生埋怨教师讲课太无聊,师生关系严重不和谐,这些都是课堂形式太过单一所带来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能只怪学生,试想如果你每顿饭都吃同一种食物,你会不厌烦?因此,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是一件火烧眉毛的事情,否则教学效率会持续低下,师生关系也难免出现问题。(这一段与你的题目相脱节,讲的内容与表达能力无关)

2、师生互动太少

师生互动太少是课堂效率低下的另一原因,在一堂语文课中,教师一般只会对固定的几个学生进行提问,而大部分同学都是几堂课才被提问一次,个别同学甚至不会有被提问到的机会,这是值得教师深刻反思的。此外,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式若是仅仅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答题,难免太过单调,而初中生正是猎奇心理较严重的时期,他们很快就会对这种单一的互动形式失去兴趣,产生反叛的的心理,此刻若不好好与其沟通,他们可能会开始讨厌语文课,表达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高了。

3、忽略对学生的思维强化

初中时期,教师坚决不能忽略对学生的思维强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创新意识和推理意识比较强,如果教师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将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受益一生的影响。然而,教师却很容易将语文课堂的教育重心偏向于字词读写及段落背诵,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如果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强化,就难以让学生拥有组织自身语言的能力,这将导致学生变成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从而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4、不重视课后实践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在课堂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在课后实践中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去做一些能够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事情,就会导致学生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太少的课后实践也容易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变成一个个十足的“书呆子”,这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的。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之后,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提出改进策略,让学生能真正从课堂上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1、适当改变教学课堂的形式

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容易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适当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不再枯燥乏味。教师改变课堂形式,也可以在其中获得乐趣,与学生多进行一些沟通,何乐而不为呢?如何改变课堂形式?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改变普通课堂中学生一排一排坐着的听课方式,变成围圈坐,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再死板。同时,教师也可选择固定的几节语文课作为趣味课,选择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相互讨论后给出答案。

例如,当教师陪学生学习《两小儿辩日》时,(老师怎么是陪学生学习的呢?什么意思??)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个问题:假如你是孔子,遇到两小儿辩日的情况,你会怎么回答呢?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互相矛盾的问题?请五个同学为一组讨论十分钟,然后给出每组的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既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不是很新颖呢?

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课堂改革问题向学生征求建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改进课堂,教师选择出合理的建议在课堂中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就可以长期使用了。

2、增强师生交流、互动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所不能消化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至于因走神而遗漏应掌握的知识点。至于以哪种方式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一方面要看学生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要看教师的喜好。笔者认为,如果课堂上仅存在一种互动交流方式,学生们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多种互动方式同时进行。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教师既可以提问学生:通过这篇文章,你们觉得,如果未来你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当如何做呢?让学生给出不同答案,也可以让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出这篇文章的精彩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剧情进行改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蒲松龄的其他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者以“如果当今社会有人遇到狼,该不该打死”为辩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总之,互动的方式不能太过单一,否则会让学生们很快失去兴趣。

3、重点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想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强化,学生只有在有能力将自己脑中知识有效地条理化之后,才能对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合理的表达。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有趣的任务,教师应当在不断的思考与尝试后找出最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趋于合理准确,这样一来,学生便能让自己进行最具条理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幼时天资聪颖的仲永为什么在长大后会变得资质平平呢?你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仲永在长大后变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参考《伤仲永》的案例,你觉得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呢?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分辨是与非,从而强化自己的思维。

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下适量做一些推理题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加严谨。

4、重视课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应该积极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既能够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又能在无形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在交流中增进友谊。但是笔者仍然要强调一点,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不能太过于单调,每次的实践活动都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应该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否则难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后,教师在征得学校和家长同意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进行一次亲近大自然的小旅行,让学生在游览之余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所看到的美景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景色都有哪些不同?如此一来,既帮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强化了自己的思维,更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教育中需要受到重视的问题,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而对初中生帮助最大的,无非就是教师们,因此,教师在这件事情上一定要足够谨慎,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及方法,得到最佳教学方案。当然,以上策略并非涵盖了全部,如果教师能有更为合理的方法,不妨大胆尝试,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8: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开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 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在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 我问:“除了苹果, 你还发现哪种水果里也有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 本身又是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单位, 这样, 不仅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3.4高职教材应有职业特色。

高职教材在内容组织上一方面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在充分进行职业及岗位 (群) 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另一方面, 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考虑, 将专业教育与理解、运用文化知识, 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相融合, 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更换工种, 扩大就业面, 增强未来适应性的需要, 体现教材的科学性、职业性和实用性。以适应行业、职业发展的要求。

4.展望

一本好的高职教材应具备下面三秘密呢?”“香蕉, 横切和竖切是不一样的。”“橘子, 也是不一样的。”这时, 一个学生说:“西瓜。”其余学生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这或许是一种特殊情况, 假如买的西瓜是椭圆的, 那么横切和竖切后的形状确实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还在偷偷笑, 但是发言的那个学生却骄傲的坐了下去。也许, 学生的某一个想法, 某一种做法是错误的, 但教师不要急于否定, 要从学生的过失发现问题, 要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去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使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 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从而建立起学习的激励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展。

二、变“教”为“学”, 鼓励质疑问难, 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叶圣陶说过:“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这就需要学个基本要求:第一, 要体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技能应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 要体现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紧密联系现场生产实际;第三, 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有较强的针对性, 能够满足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 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现阶段高职教材的问题, 并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高职教育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不能因为教材建设而影响到高职发展和学生成才, 相反要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教材改革与开发, 使高职教材真正能够突出职业特色, 完好的为职业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2]汪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生的积极参与, 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助。《特殊的葬礼》、《让沙漠变绿洲》、《云雀的心愿》这三篇课文都和环保有关, 我在课前就请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途径搜集资料。学生很感兴趣, 有的是从课外书上找, 有的是在杂志、报纸上找, 有的还去图书馆, 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还有的直接到网上找资料。小组讨论时,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总想表现自己。全班交流时, 气氛特别活跃, 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都举起了手。甚至, 个别胆大的学生走上讲台, 当起了“小老师”。学完以后, 学生都深刻的体会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 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中, 课堂依然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稳定性。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8) .

[3]王国强, 等.示范性院校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 2004, (01) .

[4]段世年, 等.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 .

[5]陆国红.高职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设计[J].科教文汇,

[6]李长明.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01, (12) .

作者简介:王立晖 (1981-) 河北石家庄人,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系教师, 硕士, 讲师。

篇9:让学生做“春耕”的主人

一、让学生“熟悉土地”——预习指导

预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它往往又被老师和学生轻视,沦为“走过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特别重视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现在追求的生态课堂就是要求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预习正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预习课文,避免预习的随意性,这是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所以,面对一篇新的课文,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 让学生“熟悉土地”、着手预习的。

1.读。“读”即阅读整篇文章,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内容、基本写法、人物的特点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当然,学生的“读”不是无目的的,必须带着要求去感知,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1)在读中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和意境。(2)复述课文,对文章内容形成整体的把握,概括文章主旨。(3)找到文章中画龙点晴的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

2.查。一篇新的课文中,或多或少总有些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那么我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圈出来。然后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意思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在这一過程中,学生必定能积累一些课外的词语,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必将大有帮助。

3.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和表达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最独到的见解,让学生的预习活动变成张扬个性的舞台。比如在《背影》的预习作业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个背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对深沉的父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4.疑。我国古代圣贤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想学生都是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从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难开始。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一定要动笔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并形成有效的问题,在课堂上质疑,然后由小组成员或全班同学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这样,在课堂上讨论的、解决的也就是真正的“惑”了。比如在预习《海燕》这篇文章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①作者是如何写海燕的?他为什么要选择这种飞鸟来写?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读来感觉很深奥。其余的问题还有很多,我认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

二、让学生“耕作土地”——课堂指导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形成和整合的重要方式。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该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决策者、开发者。“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不会读书的人。”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教师单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这种“满堂灌”的做法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要彻底地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自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耕作土地”,我从四个方面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

1.读。即自读文本。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课堂上也是如此。让学生在读中体悟前人的生活经历、心路历程、精神成果等。合理运用自读,既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功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过程,使学生对生字词加深了理解,提升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自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勾画出文中的美词美句,这样自读的过程就给了他们学习以回旋的余地,便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美词美句,在以后的写作中有“米”可寻,触类旁通。

2.论。即合作讨论。生态课堂要求让学生回归本色,倾听学生的见解。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合作探讨,提高自学能力。我在班级里按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划分了八个学习小组,在语文课时就按学习小组的位子坐。选择预习时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文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讨论。为了防止有些学生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我让小组每天派人汇总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并进行评比,提高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效率,所以每次的合作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争论也很激烈。

3.延。即课外延伸。学生的文学修养的高低不在于他语文考试能考多少分,而在阅读了多少文学读物,掌握了多少词汇,具有怎样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一些课外读物,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做好检查,好的给予表扬。比如在《名著推荐》单元,我就利用阅读课带领学生一起到阅览室初步感知经典文学的魅力,然后让他们自己利用课余的时间读和悟。学生的这种积累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学过程,在读与记的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结。即课堂小结。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起着深化课题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一概由教师包办代替,似乎这是教师的职责,小结结束就意味着本堂课的任务已经完成,却不知这样已经置学生于不顾,忘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选择先由学生根据课本和板书自己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去理解,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这样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让学生“清点粮仓”——反思指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没有创新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只会被社会淘汰,而反思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未来的学习有借鉴作用。因此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现在的发展,也关系着学生终身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让学生学会总结和“清点”,盘算自己的得失。

1.在阅读过程中反思。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学生在阅读时,往往缺乏对文本的思考,没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只是为完成任务而阅读,常常是一读了事。所以我让学生在阅读时要反思文本的教育意义,联系实际,写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让他们在反思中端正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在学《敬业与乐业》一文时,我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写自己目前的状况,谈未来的理想。许多学生都能很好地审视自己的不足,也能谈出自己的观点。

2.在合作讨论中反思。学生通过集体的合作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观点,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维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实现自我创新。这时我会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内成员以及自己的表现,从而达到反思总结的效果,让自己在以后做得更好。

3.在答题方法中反思。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很多时候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并且是屡次出现的。在做作业或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在思维出现混乱时,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对自己的答题方法的优劣从来不加评价。因此,我就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方法的优劣,优化他们的思维方法,努力向中考答题要求靠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断完善答题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让他们都能在春天播种希望,在秋天收获硕果,真正成为“春耕”的主人!

上一篇:园区产业链构建问题下一篇:母校行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