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

2024-04-11

土家(精选8篇)

篇1:土家

土家语(土家Z)

土家语(土家Z)tǔ jiā yǔ [释义]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吉首 、泸溪等县。分南北两个方言。复元音和鼻化元音较多,北部方言没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动词的体、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助词表示。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大都在名词之后,但带后置助词的.形容词则在名词之前。

毕基语(北部土家语)和孟兹语(南部土家语)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语言。文字资料很少,由于与汉族杂居后,汉族语言逐渐成为大部分土家族人的第一语言。现在土家族语言已经在绝大部分土家族地区消失。在历史上,毕基语曾是传统上土家族地区的通用语言和官方语言。在隋代就有荆州多杂蛮左,其僻居山谷者,语言不通;在宋代,施州之地,乡者则蛮夷,巴汉语相混”;清代中叶,还有“里籍老户,乡谈多不可解”的记载。在史籍中,有许多以土家语命名的人名,在现实地名中,还存有许多土家语地名。

篇2:土家

班级:09级思政班 姓名:安威 学号:092005010001 求亲

(一)访亲。土家族山寨做父母者,看到儿子年满十二岁以后,就开始请媒给儿子访亲。既要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又要聪明伶俐,“八字”相合的姑娘。访好后,便请“暗媒”偷女方生庚“八字”,这暗媒要与女方有关系的人,以走亲或逢年过节的机会闲谈中,偷到女孩的生庚“八字”。若与男方的生庚“八字”合得上,便正式请媒人向女方求亲。

(二)求亲。男方请的媒人到女方家求亲时,开始只起试探与牵线的作用,不为媒证。得知女方父母有意之后,按“以媒为证”的程序,正式求亲。女方的父母,得知男方求亲后,也要了解男方的情况,比男方要求的条件更高些,俗说:“养儿问贫亲,养女攀高门”,“掏牛必须要到有草的地方”,“会选选儿郎,不会选选田庄”。固此,求亲比较难。

媒人求亲时,身带一把雨伞而去。这把伞叫“团圆伞”,它象征圆满的结果。因而,无论天之晴雨,路之远近,就是去邻居求亲也要随身带一把雨伞。

媒人第一次到女家去求亲,将带来的雨伞倒置于大门外,空手进屋去见女方父母。主人便问:“今天喜走?”媒人说:“贵府闺女×××人才美貌,聪明伶俐,被×家看中,专请我前来求亲。”主人说:“我家丫头年幼无知,且家境贫寒,不敢高攀。”表示没有拒绝。

媒人第二次去求亲,将雨伞倒置于堂屋,主人把雨伞拿去。再放置于大门外,示意好感。此时,媒人将男方的长处讲一番。俗话说:“求亲讲大话,接亲告艰难”。凡做媒者都是如此。

媒人第三次去求亲,既要带雨伞,又要带一块猪肉去。女方主人若将媒人的伞拿进房内,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经过多次请求,女方的父母才松口说好,给提亲人招待酒饭,双方才商量“认亲”(即订婚礼)的日期。媒人回到男方,一进大门,便向主人道喜:“恭喜!恭喜!姻缘前世修,为你家相公求得××府上千金!”主人高兴地说:“难为你辛苦!”便杀鸡备酒,款待媒人。俗话说:“婆家杀了一笼鸡,娘家还不知底细。”从开始提亲起,不知要杀多少鸡款待媒人,才能成功。| 订婚

土家族人订婚,俗叫“认亲”,又叫“放爆竹”。女方的父母许亲后,就商量“认亲”的事。“认亲”有大小之分。

(一)小“认亲”(小放爆竹)。由媒人带领男孩和备办的酒、肉、粑粑、团馓等礼物去女方谢恩。男孩到女方家里,先放爆竹,拜祖先、拜亲爷亲娘,并要媒人指引男孩向伯伯、伯娘、叔叔、婶娘„„逐个请安,这才叫“正式订婚”,告诉邻居亲事己定,别人不要再打主意。有些地方,女方把女儿的生庚时辰用红纸写下来交给男方,也叫“取八字”。男方合上“八字”后,才放爆竹认亲。小“认亲”,一般不留客,当天去,当天回。

(二)大“认亲”(放大爆竹),男方父母同媒入选择吉日,带上男儿和酒、肉、衣服、糯米粑粑、团馓、鞭炮等礼物,到女家后,先放爆竹,祭祖先,男儿给亲爷、亲娘磕头礼拜。然后去女家的伯伯、叔叔家里去送礼、放爆竹、磕头请安。此次,新亲家相会,格外亲热。当天,女方要办酒席宴请本家的亲族戚友,这叫请“认亲酒”,即“订婚酒”。女方叫女儿以敬茶为由,给婆家父母下拜请安,给长辈敬茶,名叫“见面礼“,吃茶人必须回赠茶礼(亦叫见面礼)。新亲家相会,必须留客住宿。次日早晨,女方仍叫女儿给昨天敬茶的长辈,恭恭敬敬地各舀一盆洗脸水,洗脸人也要回赠礼物。

女家散客后,将男家送来的粑粑,按亲族每户送两个,叫“耳朵粑粑”。俗话说:“田是私田,女是众女。”意谓亲族都要承认这门婚事。

“大认亲”回来,女方要赠男方一些鞋子、花带子、绣花手巾及银钱等礼物。但男方盛酒去的坛子被留下,直到男女结婚生儿育女之后,将酒坛装上食油,由娘家“望月”时送去男方。意谓养女本是养的酒坛子,而今生男育女,酒坛子变成了油坛子。一般在“大认亲”两天之后,男方要请女方的父母作“过门客”。俗叫“走亲家”。作“过门客”,要带礼品,回来时男方要打发回礼。

订婚之后,逢年过节,男方要向女方家拜年贺节。拜年时,要送猪腿、粑粑、团馓、糖食、酒等礼物;女方则做一至二双布鞋,或打发钱物作回礼,以发展和巩固亲姻关系。结婚

(一)求婚。男方要求结婚时,婚前那年农历正月初,选择吉日要到女方家拜年。拜年时的礼物中要送一只连猪尾巴的猪腿。女方若同意该年结婚,就收下连尾巴的猪腿,若不同意,则将猪尾巴割下退回男方,表示推迟婚期。男方给女方拜年时,礼品中绝对不能送猪头,因猪头是送给媒人的,意味着这门亲事是媒人开的头。要是把猪头做礼物送给女方,意味着这门亲事是女方倒说媒,是对女家的侮辱。达成结婚协议之后,娘家准备嫁妆,婆家准备衣服等物,双方筹办儿女喜事。

(二)送日子。女方同意这年出嫁后,男方就择定结婿吉日,并取得女家同意之后,男方则请媒人带上酒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送日子”,正式决定婚期。若女方不同意,男方则要另择日子,再定佳期。(三)忙嫁。婚期确定后,男方要作好接亲的准备,备好过礼的酒肉、礼布和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等,而女方则要准备“嫁奁”。女儿出嫁时,无论贫富都要准备一、二床“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被盖,其他嫁妆量力而为,一般都要陪柜子、箱子等用具和四、五床被盖。经济条件较好的要陪柜、桌、椅、箱等全套家具和十二床被盖,这叫“单陪单嫁”。富裕人家要陪二十四床以上被盖和双套家具,谓之“双陪双嫁”。姑、舅、伯、叔、姨等近亲也要送一床被盖等陪嫁礼品,尽力相助。新娘的衣物多寡,由女方决定,如女方缝几件裤子,要求男方送几件衣服配套;女方备几床棉絮和被面,要求男女送几床被里子。另外,女方还要做若干双送给婆家长辈的布鞋,以及闹新房时送给青年人的花带子、花手帕„„,使女方忙得不可开交。因此,土家族之女子,在出嫁之年一般不从事田间劳动,全力忙嫁。

(四)过礼。婚前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家送礼,俗叫“过礼”。男方为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被里子等礼物。同时,还问清楚,迎亲那天要多少人,几乘轿子,还有什么未尽事宜,女方完全答复后,就准备迎亲。”(五)哭嫁。婚前一月或半月,新姑娘按习俗规矩每夜晚要哭嫁,出嫁前夕要连续哭三至七个夜晚。新娘哭嫁时,全村寨相好的姐妹都要来陪哭、对哭。哭嫁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哭父母”、“哭戴花”、“哭吃离娘饭”、“哭离闺门”、“哭上轿”等等。到出嫁时新娘哭得眼皮红肿,声音嘶哑;哭得越狠,人说这姑娘有出息;哭得越好,人说那姑娘有才华。哭嫁期间,嫡亲叔伯,请侄女做客吃饭,叫吃“送嫁饭”(女方哭嫁的歌词见第七章第一节:“哭嫁歌”)。

(六)戴花酒。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至友都来庆贺。吃“戴花酒”,给新娘戴花。戴花前,请里手而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扯去汗毛、修好眉毛,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髻心缠红头绳,插上银簪、莲蓬、戴上青丝帕、牙签、手圈、耳环等头饰。开脸毕,举行戴花仪式。

(七)接亲。男子方派花轿子和乐队等接亲队伍,由“头嘎”、“二嘎”、“摸米”带队到女家迎亲。“头嘎”即媒人或媒人的代理人,手拿一把雨伞,是迎亲队伍的领队。“二嘎”身背一个花背笼,专背执事人所需的“三茶”“六礼”(“三茶”即用红纸包好三封钱币,关给女方办饭、菜厨的师傅和烧茶的礼品;“六礼”即六封红包送给女方作四名抬花轿和两名打火把人的礼物。)“摸米”是代替新郎迎亲的人选,专搬新房的蚊帐和睡垫的人。一切就绪,堂屋中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争着看新郎、新娘拜堂。

(八)拜堂。拜堂之前,请土老司先退轿煞。退煞后,由里面预先安排两名夫妇和睦、有子女的妇女(圆亲娘),一个用米筛端七星灯(此灯用一只清油碗,里面放七根灯草,分点七个灯,放在大门槛内地下),另一个从轿内将新姑娘扶出来,新娘从灯上跨过去。新娘进入堂屋中央,向祖先神龛恭恭敬敬地作一个揖以后,立即拜堂。行拜堂礼,叫“交拜合卺”,相当隆重。祖先神龛上点一对大红双喜蜡烛,三柱福寿香,大桌子上摆供品,地上铺一床睡簟,睡簟上铺着新被盖,这就是拜席。同样找一个条件好的中年妇女引新娘,一个男的引新郎,男左女右并立。拜堂开始,礼生喊:“奏大乐(打镏子,吹唢呐)!升炮拜天地(新郎、新娘向外拜四拜)!拜祖宗!”新郎从新娘前面穿过来,二人向祖先神位前齐拜四拜后,跪着。礼生喊:“大乐止,细乐兴。”遂按排好的名字,以班辈和年龄大小,顺序喊起。首先喊:“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千辛万苦,新人下礼。”新人便恭恭敬敬地磕一个头。执事人便喊。“礼性”,喊到谁谁就要掏钱赠“礼性”,等“礼性”到位,再喊第二个„„。最后喊:“男女老少,内外帮忙人等辛苦!”新人向四周拜一礼。礼毕后,作大乐,鸣炮。这是结婚最大的礼。俗话说:“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此时,镏子声、唢呐声、土号声以及三眼统,响彻庭院。新郎抢先入洞房,坐在床边,待新娘进门,新郎用手揭去新娘头上的“蒙帕”,互相嫣然一笑,顺手又抢新娘头上的插花,表示爱新娘如爱花。新娘则摘去胸前的护身镜,以示一身清洁如镜,乐意来到婆家。送亲娘子随即进房,向新郎祝贺。新郎出房以后,送亲娘子关上房门,让新娘脱去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换上新装,与众见面。接着,新郎新娘在“正酒席”上向亲友敬酒。

(九)闹新房。“交拜合卺”的当晚,全村寨青年男女闹新房,前后可闹三天,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俗话说:“越闹越发,人财两旺。”闹新房时,“主要是开新男、新娘的玩笑,要新郎、新娘装烟倒茶,讲“四言八句”。小字辈要给新娘请安,要核桃、板栗、糖果及小手帕。凡向新娘要礼物的,都要讲根古。俗说:“核桃皮子薄,金牙咬不破,会讲的吃两颗,不会讲的旁边坐。”

(十)敬茶。婚后次晨,新郎、新娘还要给宿客长辈敬茶,新郎端一个内若干碗团馓的茶盘,新娘另端一个内放若干双布鞋的茶盘,夫妻双双为长辈敬茶、送鞋,受用者,圆赠茶礼,鞋礼。

篇3:土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恩施州地区20~22岁土家族男性1905名,平均年龄为20.2岁,汉族男性2455名,平均年龄为20.1岁,两种民族男性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采用标准仪器和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国民体质监测的工作手册规定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和1000 m跑。计算指标BMI为体重(kg)/身高2(m),肺活量体重指数为肺活量与体重之比。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在Excel 2007中进行录入,在SPSS 18.0软件包中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在进行统计学检验前进行方差齐性检测,对于方差齐性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对于方差不齐的数据用中值(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形态学特征

由表1可知,土家族人群的身高、体重值较汉族低,差异有显著性,但是BMI值差异没有显著性。两个民族的学生的肺活量差异无显著性,但是肺活量体重指数土家族人群显著高于汉族人群。

2.2 机能特征

身体素质方面,土家族学生的立定跳远,50 m跑和1000 m跑,引体向上能力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坐位体前屈能力汉族学生优于土家族学生,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身体机能差异

身高、体重分别是反应人体横向和纵向发育的指标。其中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状况的主要指标,而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该研究发现,土家族学生在身高上显著低于汉族学生,这可能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1],因为土家族学生来源于武陵山区,生活比较清苦,营养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人群身高的增加[2,3];另外,由于土家族人群长期生活在山区[3],经常要走山路和经常负重走路,当重心低时利于身体平衡和稳定,人类经过不断的进化,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可能通过减少身高的方式来适应环境[4]。罗远才等1985年的研究显示湘西土家族成人身高170~179.9 cm仅占2.68%[5],该次研究显示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大学生平均身高是170.2 cm,由此不难发现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该地区人群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该研究发现在体重方面土家族学生体重比汉族学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另一指标BMI两个民族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推断土家族人群体重低是由于土家族学生身高比汉族学生低造成的。

肺活量为一次呼吸时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的通气功能水平。该研究发现虽然土家族和汉族学生肺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肺活量体重指数土家族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学生,由此判定土家族学生肺通气功能强于汉族学生.其原因可能是长期生活在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土家族学生出行主要是走路,这种长期有氧运动增加了心肺功能,使肺活量增加。李政等2012年对湖南湘西土家族学生的测试显示男大学生肺活量平均值为3 814 m L[6],该次研究发现土家族学生肺活量平均值为4 020 m L,较湘西土家族学生肺活量高。

3.2 身体素质差异

50 m跑主要反映受试者的快速跑动能力,立定跳远主要反映受试者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坐位体前屈主要反映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及下肢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引体向上主要反映相对于自身体重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1000 m跑为定距离的耐力跑,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7]。该研究发现土家族大学生除坐位体前屈能力弱于汉族学生外,5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1000 m跑能力都优于汉族学生。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学生间体质存在差异,本研究也发现在下肢爆发力、速度素质、上肢肌肉耐力和有氧耐力方面土家族学生较好,这与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恩施州是一个多山地区,交通极不便利,人们出行主要是步行,使得该地区人群身体得到不断锻炼[8],这种锻炼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因为土家族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显著低于汉族学生,土家族学生的柔韧性素质较汉族学生差,而柔韧素质需要有意识的锻炼,由此可以推断土家族学生锻炼是无意识的。另外,力量训练能使关节稳定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关节的灵活性,故柔韧素质降低。

4 结论

(1)土家族学生身材矮小,心肺功能较强。

(2)土家族学生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上肢肌肉耐力和有氧耐力素质优于汉族学生,但是柔韧素质低于汉族学生。

摘要:目的 该研究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男性进行测试分析,探讨该地区土家族人群的体质特点。方法 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恩施州地区20~22岁土家族和汉族男性,对其测量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和1000 m跑指标,并计算BMI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结果 土家族人群的身高、体重值较汉族低,差异有显著性,肺活量体重指数土家族人群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土家族学生的立定跳远、50 m跑和1000 m跑,引体向上能力优于汉族学生。结论 土家族人群身材矮小,心肺功能较强,其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上肢肌肉耐力和有氧耐力素质优于汉族学生,但是柔韧素质低于汉族学生。

篇4:恩施土家女儿会:土家族的情人节

石灰窑是土家女儿会的发源地之一,但由于地处偏远,山路崎岖蜿蜒,交通闭塞,很少有外来游客能亲临现场去体会这份原始盛会。现在政府在搞旅游,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把女儿会从石灰窑搬到了市区的女儿城,8月8日晚,2014年“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式在恩施土家女儿城隆重开幕。但我们没有去参加女儿城的女儿会,我们参加了发源地石灰窑的女儿会。石灰窑远离尘嚣,民风原始古朴,受现代文明冲击少,至今非常完美地保存着傩戏、山民歌、女儿会、婚丧习俗等原生态文化遗产,所以石灰窑的女儿会有更多我们期望看到或者感受到原生态的东西。

有大学室友这个“私人定制”向导的详细解说,我了解到,土家“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它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这一天,年轻漂亮的土家幺哥阿妹,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都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他们相互邀约,从四面八方的山寨走出,踏着幽径,唱着山歌,来到石灰窑,寻找自己的“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

传统的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

女儿会当天,我在街上兴奋地这看看那瞅瞅,满眼都是身着民族服装的土家姑娘和小伙,也有许多像我一样穿着常服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今年的石灰窑土家女儿会除了赶场相亲、民间文艺汇演、傩戏展演等传统项目外,还增加了原生态婚俗、背媳妇比赛、“最美女儿”、“模范女儿”评选等新内容,更接地气、更有意思。

同学告诉我说石灰窑的常住人口不到3000人,可是女儿会期间通街都满了,甚至比市里的还热闹。同学还说,其实石灰窑与恩施市女儿城的女儿会不存在竞争,这里纯属自娱自乐,游客们可能会觉得这里演的节目没有女儿城的专业、好看,但村民们玩儿得很开心。

女儿会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也是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令山外人心动目眩的艺术奇葩。现代文明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即使是恩施当地的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女儿会都已经不太了解了,但老人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是神圣的,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绵延和交流,“这里记载着石窑人们原始的历史生活,还有他们心里最美好的记忆,那是关于他们的节日。”

篇5:土家女孩诗歌

那个土家小女孩

长发挽成圆形发髻

那个土家小女孩

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出一副颀长身材

小溪边,自信地笑一笑

溪水的歌儿就唱得更清丽

长发轻轻披散如瀑

那个土家小女孩

背着书包跑进学校

知识让她兴奋入迷

不只看到山里云霓

更遥望山外晨曦

长发梳出一串小辫

那个土家小女孩

守着电脑购物

首选新潮艳丽服饰

尤其是价廉物美的韩版

正合她爱美心意

长发梳成漂亮马尾

那个土家小女孩

是大山里的`西施

她的眼睛会说话

她的梦想更大气

为了走向山外

篇6:土家族音乐教案

湖南省龙山高级中学

卢礼木 邮编:416800 电话:*** 教学年级:高一 课

时:1课时

教学内容: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取材于本土素材中的“土家族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家族人文习俗、地域分布、音乐歌舞等知识;

2、通过学习欣赏土家族音乐、歌舞、文化习俗,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3、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土家族音乐文化。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土家族慨况、地域分布

土家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恩施,渝东南毗连的武陵山区。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很多人理解意思是“本地人”,但意思是绝非“本地人”,因为在土家族聚集地的汉语或土家语“本地人”的说法都不是毕兹卡。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脉的高山

地带;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土家族人口总数有8028133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聚居的土家族人口较多,州内其余三县市也有部分土家人居住,中国向世界开放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也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等五个县市,土家族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恩施、建始、巴东三个县市的土家族人,多聚居在清江之南,呈现出鄂西南土家人聚居偏南,汉人偏北的局面。重庆东南部边境的黔江地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聚居的土家族人较多;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人有一些与苗、汉人杂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人口数为全县总人口的53%,二、文化礼仪与传统节日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酉阳县2010年10万人同跳摆手舞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10月18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木叶、“咚咚喹”、“打溜子”等。《龙船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三、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

四、土家族服饰与居住

1、土家族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或裙;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不如苗族的银饰,一般占不了太显

眼的部分。改土归流后,受汉族影响,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

2、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

五、土家习俗文化

1、婚姻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2、丧葬

丧葬基本是土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庭。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绕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并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去享福。是好事,所以兴跳丧。

3、节日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六、作品欣赏

1、土家摆手舞,2、土家打溜子,3、土家咚咚奎

七、学生互动

讨论自己所了解的土家族音乐,并举例回答或者表演。

七、课堂小结

篇7:土家族土司文化

据资料搜集证明:茅冈土司内覃姓最盛,其次为田、向、彭、黄、庹、罗、秦等姓,这些姓氏全都是当地土民。经过几次征剿和通婚,特别是“改土归流”后,汉民族逐渐增加,茅冈也杂居有土汉苗族的人民。

茅冈土家人的个性:刚劲淳朴,勇于拼搏,守其信义,敢于追求争议,不惜自我牺牲,其类皆衲于言,而敏于行,易激愤,不善言巧。这就是土家族山水造成的“辛辣精神”。茅冈土家族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的一种独立语言。土家族因受种种条件限制,有语无文。存于乡间土语略举稍许: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的意思)祖父叫爬铺,父亲叫阿巴,母亲叫阿业,叔叫安杯,叔母叫业捏,兄叫阿可,弟叫阿矮,儿子叫卵必,女叫必优,孙子叫惹必,孙女叫惹必优,外祖父叫嘎公,外祖母叫卡不,吃饭叫直戛,大米叫司里,肉叫食,碗叫切必,筷子叫不支,茶叫(日阿)泽,喝杯茶叫(日阿)泽、拉术服等等。土家族语法有一显著特点,即多为倒装语,如公鸡叫鸡公等。目前还流行的土家语言有:哈太(不懂),哈拉糊(傻瓜),冲(枪),赶仗(狩猎)放快(早晨说龙蛇虎)等等。土语地名有:杉那子、毕笼、土家旮、哈溪等等。

茅冈土家族服饰:男人裹青头巾,穿青灰色对胸布扣上衣,下穿青兰色大裤脚,脚穿草鞋,雨天带脚马。女人头插水红色小花,带银耳环,银手镯,上身穿绣花边青兰色满襟,下穿青兰色绣花边大裤角,脚穿绣花鞋,不裹脚。

土家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并且贯穿于广大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如开荒锣鼓、薅草歌、澧水号子、放牛山歌、散花调等等。乐器主要有唢呐、大号、二胡、锣鼓等。特别逢年过节、集会就要跳“摆手舞”、“唱山歌”、“踢踺子”、“打飞棒”、“摔撑腰”、“卖龙车车”、“金二排”等。春节期间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是闹“花灯”、“阳戏”(俗称杨花柳)、“武术”、“气功”常伴于“狮子灯”、“龙灯”表演。各村寨还札有二、三丈高的“秋千”,男女青年打起来最为壮观。

茅冈土家族信仰与禁忌:土家族人崇拜祖先迷信神鬼,如供奉“大老爷、二老爷”(土家先祖)和“龙王三神”、“黑保大神”,并把士老司(巫师)、土医奉为尊敬的人。多数小孩在三至九岁的时候都请土老司“渡关”、“还愿”、“托帛”、“泼水犯”,如果成年长期生病,请郎中治疗不愈,就请土老司祛邪,土老司身穿法衣,手执宝剑,为病人“赶鬼”,还要“上刀山”(把罐头烧红),“摸油锅”(把油在锅里烧开),最后是“砍草人”、“扛马脚”(马脚抬着神飞天坎、溪坎)等。

土家的禁忌较多,如:过年吃年饭不能喝汤,年初一不准向外泼水,不能扫地,不能向外倒垃圾。早饭前不能说龙、蛇、虎、猴,早晨听见乌鸦叫是不吉利。进主人的屋不能脚踩撑架鼎(土家多在火坑用鼎罐煮饭吃),借水桶不能送空水桶,或挑担水,或在门外改双手提空桶送进厨房,借药罐不能送,只能主人去取。买药不能背,只能提在手里,嫁出去的女回娘家不能夫妻同房,妇女坐月后,母亲去陪女同房,三十天时,母女一起回娘家坐十八天,才能回婆家。寡妇不能引新娘入洞房等。

《六月六日——覃垕忌日》:茅冈土家族确信六月六日是覃垕被朱元璋的大将周德兴利用朱思济(覃垕的女婿)把覃垕从千山万峒中骗出来抓去杀害的,其时间按《明实录》记载的几件大事可以推断:明洪武五年(1372)四月长江大水,汤和入川大军在三峡被阻隔不能入川,便派曹良臣等约六万人增援周德兴围攻覃垕起义军,七月西上行军,六月六日覃垕牺牲时间是真实的。

茅冈土家族纪念覃垕的方式,这一天不晒衣,不晒书,以表示对覃垕的哀思,同时举行大的群众集会,“跳摆手舞”、“茅古斯舞”、“土司舞”、“气功”、“武术”表演等。“卫所区”的土家人,这天都晒皮袄、棉衣、字画。附会意思是免得蛀虫蛀坏覃垕偶像。(传说朱元璋杀害覃垕后,天昏地暗,闪电雷霆,朱元璋传圣旨扎成覃垕偶像,让他世世代代坐“位”七天。)

《过赶年》:茅冈土家族是腊月,月小二

十八、月大是二十九日下半夜,最迟天亮以前吃完年饭,这叫做“过赶年”。意思是土家族常被外族突然袭击,以防三十外族袭击,故提前一天过年。过赶年延至今天,只是一种传统从俗而已。

《赶仗》:茅冈土家人,一到冬天,很多男人,身背火枪,领着猎狗,去大山中“赶仗”(狩猎),一旦打得野兽,实行一种特殊分配方法,即至将死兽双脚捆绑好为止,所有到场的人平均分得一份,山中野物,见者有份,枪手则分得兽头。这种分配方法现在仍然在实行。

《打白工》:茅冈土家人,凡是私人建房、挑新田、开新塘、嫁女、结婚、老人丧事等,一律实行“打白工”,帮工者只在主人家吃饭,不取任何费用,不计任何报酬,不管五天十天都一样。尤其是丧事,不用主人邀请,同村同寨的乡邻会自动前往帮忙,不计任何报酬。

《婚俗特异》:茅冈土家人除了同姓不通婚以外,还有庹田二姓,覃秦二姓互不通婚。据说庹田、覃秦在大庸原来都是一姓,在历史上为了逃避“族灭”之灾,才由田、覃改庹、秦。截止目前,庹田、覃秦基本仍不开亲。

婚姻嫁娶礼仪:茅冈土家族的男女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娘之言,部分也有男女对唱山歌恋爱,但结婚都必须遵照繁琐的礼仪,如经双方父母同意后,要经过“订八字”、求婚、送上头礼、出嫁、迎亲、拜天地、拜父母、闹房等等。

闺女出嫁,家族陪以嫁妆,如:被、棉套、衣物等,闺女要在出嫁一月时间对长辈哭嫁,一直哭到嫁为止。男方到女方娶亲,女方族人在大门外拦门(摆两条长凳),男女双方的“迎亲”和“来亲”进行对话,答对了才敞开大门,让大轿进门,否则不准进门,如果两家新娘大轿在路上相遇,双方要停轿,新娘互换小手帕,然后各走一边通行。新娘进屋拜天地时,男双方亲不能当面在堂前,而是避在屋后(防止新郎新娘拜天地时,外族突然袭击)。新娘入洞房要“抢房”(看谁先进房今后就是主人),给新娘新郎送的“交杯茶”,双方都不能喝,只是接好放下。女子哭嫁,有的从婚前半月开始,有的从“上头”后开始。

《大丧夜唱丧歌》:茅冈土家人的老父老母去世后,举行“大丧夜”追悼活动,入夜近亲进邻的男女,都来点香扣头,哭诉一阵,同时打“围鼓”、吹“唢呐”。半夜以后,一些人就绕殡而行唱“丧歌”,直到天明,子女直接亲属都不能入睡,老母就唱“十月怀胎”、“二十四孝”、“目连寻母”等。挽歌:父母一梦入黄梁,永离幽冥痛感伤,生我深恩愧未报,养身大德怎能忘,鹤声啼断层悉云锁,猿泪洒干恨雨扬,更有许多添愁处,檐前滴水情愈长。安葬前要在灵前摆桌吃“分家饭”,给死者同样摆上一份。

《上梁》:土家族人把起新屋作为人生最大的喜事之一。因此,起屋时除选好屋场和设计好房屋试样外,把立架上梁作为根本吉兆,主人对此特别重视。上梁分选梁树;做梁画梁;吉日良辰上梁(即立屋当天)。上梁由主管木匠和请当地一位贤人进行赞梁,一问一答,如问:主梁主梁,生在何方,长在何地,何人见它长长?何人拖斧砍树?何人来把尺量?答:主梁主梁,生在峨眉山上,长在九龙头上,张郎拖斧砍树,鲁班来把尺量„„开始上梁,二人又唱:乙:手提酒壶闪金光,壶中美酒喷喷香,欢欢喜喜上屋去,要为主东赞主梁。甲:手端茶盘四四方,张郎造就鲁班装,四角造起龙凤样,金漆盘子摆中央,手攀梯子把梯上,满堂宾客喜洋洋。乙-:上一步,一步高升,天官赐福金满堂;甲:上二步,二步成祥,永保主东出贤良,万代富贵金满仓;乙:上三步,中三元,刘备关张访大贤,南阳有个诸葛亮,三顾茅庐下高岗。„„上十步,十美十全,张郎鲁班下凡间,修起高楼和大厦,主东富贵万万年。二人上至屋脊梁时,赞者喜气洋洋赞道:鸽子翻坐梁头,恭喜主东楼上楼,自从今日

上梁后,衣食住行样样有。另一人赞道:坐梁头观四方,主东住的好屋场,前面八步朝阳水,后面八步水朝阳。两人各坐一头边饮酒边赞一阵后,开始抛粑粑。首先是给主人做的两个大粑粑,赞梁者问主人要富,是要贵?主人答富贵都要。于是赞者将粑粑抛给主人,主人在下面用宽布接着。然后赞者将若干小粑粑往人群中抛,大家故意争着抢粑粑闹着玩。接着就是亲友用各色布挂在梁上,表示祝贺,谓之“搭梁”,此时鞭炮齐鸣,山乡一派沸腾。

《岩墓葬》:从前茅冈土家人曾实行“岩墓葬”,就是茅冈的七年寨西南的悬崖上还有岩墓葬遗址,青安、罗塔也有发现。

篇8:浅析土家织锦的色彩风格

关键词:土家织锦,色彩风格,艳丽,古朴

色彩是土家织锦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一个重要元素。土家织锦的色彩语义通过视觉传达被人们认知, 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 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 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 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 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土家织锦的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 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 明亮、鲜艳、热烈、奔放, 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土家织锦色彩的审美感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说, 庄重、朴实的格调, 往往是由深度的颜色构成的, 而轻快、明朗的格调往往由浅色系列的颜色构成。人们经过巧妙的选择、搭配, 通过色与色之间的过渡产生一种类似于音乐中优美旋律的感觉, 这是用色的极高境界。此外, 色彩的心理作用还包括:收缩感和膨胀感, 一般说, 黑色、深色具有收缩感, 而白色、浅色具有膨胀感;当人们看到红、橙、黄色时, 常会联想到具有同样颜色的太阳、火光等而产生暖热感, 而青、蓝、紫等色彩往往使人联想到海水、夜空而生发冷感等等。土家族妇女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 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色彩的这些功能, 使土家织锦在色彩搭配上具备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1 纱线的染色

在中国古代, 对纱线和织物的上色都是通过天然材料进行的。染色的染料主要分为矿物染料、动物染料和植物染料。北京周口店遗址所发现的红色氧化铁粉末和若干涂有红色染料的石珠、鱼骨、兽牙等装饰品是中国染色起源的依据。而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 植物种类丰富, 用于染纱线的多为植物染料以及少数动物和矿物的天然染料, 如马桑树叶染黑, 铁红或朱砂染红, 竹叶菜或蓝靛染蓝, 黄栀子染黄, 椿木皮染赭, 乌苞 (紫莓) 染紫等等, 染出的颜色虽不及化学染料的颜色丰富和鲜艳, 但天然染料染出的颜色相对稳重、沉着, 织出的锦面色彩别有一番浑厚古朴的风味。

但到了十九世纪末, 清末民初时期, 中国传统的染业受到了西方合成染料的巨大冲击, 大量天然染料及助剂被改为了采用西方进口染料。许多生产传统染料的作坊纷纷倒闭。纱线染色所发生的变化也给土家织锦的色彩风格带来一些影响。通过合成染料染出的纱线与天然染料染出的纱线存在一定的差异, 合成染料染出的纱线色彩更加鲜艳, 这也决定了近现代土家织锦的颜色。现代原料的质地、色彩给土家锦的外观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利用自种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对棉纱、蚕丝进行染色, 由于局限性太大, 造成色暗, 色彩种类单调的现象。而现在采用的材料则色艳、色谱全, 能创作出颜色变化更为丰富的织锦。

上述这些纱线在织锦中的运用, 使土家妇女在织锦时不能太多顾及和考虑抽象对象所具有的固有色, 多依据主观的意愿和对事物的判断, 重视画面的装饰效果, 并依此而进行配色, 最多时一件作品可达数百种颜色。

2 色彩风格

土家织锦颜色的运用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意识和审美观。土家女自小普遍参与织锦的制作, 作为创作者和欣赏者, 她们尽情发挥各自的审美情趣, 自然地抒发着源于本能的色彩感受, 从而自由地搭配色彩, 所以民间中同一名称的纹样, 可能因为创作者的喜好而有不同的配色效果。色彩有着依附于形而又超越于形的表现力。色彩的运用方法尤如一种平面化的装饰构成, 随不同材质肌理和经纬纱线的交织产生不同的色彩效应。这些精美纹饰的色彩表现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再现, 而是土家妇女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化追求。其绚丽强烈的色彩表现出与山地艰难的生活环境及劳累辛酸的人生历程形成鲜明的反差。她们似乎把对生活、爱情的炽热追求都倾注在这五彩斑斓的织锦之中。

2.1 有着固定用色习俗和禁忌的民间色彩

最先抓住人们视线的往往是色彩, 许多民族服饰为了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通常在其服饰品中搭配许多丰富的色彩, 使用原色、纯色、对比色、互补色等, 来增强色彩的对比, 形成鲜明、艳丽、装饰性极强的效果。这种装饰性的色彩风格, 不考虑或极少考虑对象的固有色, 主要根据装饰效果和自我感觉配色, 多采用冷暖色并置及补色关系来配置色块。而土家织锦在色彩上也属于这种装饰色彩的范畴。一般用深蓝色、黑色等深色纱线作底色, 也有少数用米黄或浅色作底色, 然后配以无数艳丽的、对比强烈的色块。传统土家织锦基本上是土家人自产自销, 她们应用的原料———纱线多为自己纺织而成。现在则大都使用直接购买的晴纶线等。土家织锦的纱线颜色丰富, 重视画面的装饰效果, 多依据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和自己的意愿进行配色[1]。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色彩习惯会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永恒。民族色彩的形成和传达, 在很大程度上, 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由于土家族的织锦工艺是在母教其女, 姊传其妹, 长授其幼的方式下代代相传, 因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一整套独特织锦技术和用色彩表达自然物体的方法。土家锦最常见的配色方法是在蓝黑及土红的底上配以五彩斑斓的装饰风格的色彩。在强烈的冷暖色对比中, 由于有机地运用了黑色、浅色, 加强了图案的层次感, 形象特征更为突出, 给人一种热烈而鲜明的观感。在土家锦的配色上还有一些代代相传的口诀, 比如:“黑配白, 哪里得;红配绿, 看不得;黄配蓝, 经得看。”这些表达了土家锦采用补色来配色, 强调局部冷暖明暗的对比, 最终达到整体视觉协调的民间配色原理。对土家人来说, 红、黑是最为重要的颜色。在打花中往往取色浓重, 色彩对比强烈, 其中红色独占鳌头。因为土家锦过去一直被作为姑娘的陪嫁品, 在色彩效果上追求一种强烈、跳跃的热闹喜庆味, 锦面就多以红色为主调, 而常以黑色与之相搭配作底色。表现出热烈的氛围或对纹饰内容的升华。

2.2 对比强烈的装饰色彩

土家织锦的色彩悦目鲜明, 大量使用对比色和补色。这种色彩配置, 使画面对比强烈, 锦面呈现出强烈的装饰效果, 形成了土家织锦色彩上的一大特色。鲜艳斑斓的色彩是历代对土家织锦的评价, 也是它的重要特征, 所以在历史上对其也称“斑布”。相当一部分土家织锦的色彩以大红、大紫、大蓝、大绿为特点, 色调和层次十分丰富, 色块之间形成极大的对比和反差。因而给人的视觉印象十分强烈, 这种大量强烈的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颜色在色相、明度和冷暖上对比配置中, 为了突出对比效果, 往往要把其中一方强调出来, 而另一方则使其弱化处于从属地位。土家人巧妙安排视觉中心, 分配画面的主从关系, 民间俗语中难以处理的补色关系, 通过她们小心组织与搭配, 也能成为漂亮的画面。它的这种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 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的色彩, 运用二维空间表现手法, 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民族特色。在土家织锦的色彩中, 夸张是色彩的本质, 是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色彩反映, 土家织锦的色彩是真正感人的色彩形式。因此, 用“色艳斑斓、对比强烈”作为对其的概括。土家织锦这种颇具特色的色彩搭配是发自内心的创造, 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自然, 用最强的颜色音符敲击人类的观感。这些变化多样的色彩显示出土家族妇女们特有的艺术才华及其审美倾向, 成为表达审美情感的有力工具。

土家锦中装饰性色彩的锦面比比皆是, 如图1的小岩墙花纹样中将大量红黄蓝绿这些纯度和明度极高的鲜艳色彩进行对比放置, 中间利用黑色与浅色勾边来调和, 既表现出强烈的色彩对比也达到了和谐的视觉效果。而这种色彩搭配现今也得到广泛的运用, 独一无二大胆的用色:红配绿、紫配绿……我们通常认为很俗的色彩搭配, 却被各行各业的设计师们纷纷借鉴运用, 在淡雅纯朴的素色调中也会在局部出现不同比例的对比色。

2.3 严肃古朴的色彩风格

就土家锦总体而言, 前文中提到的装饰性的色彩倾向为其主色调。但具体到每件作品, 也有少数画面以同类色和冷色为主调的纹样。土家织锦中大部分的经线就是用黑、蓝、深红等颜色, 在花纬的配色上也是选择那些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的色调。并自觉地从明暗关系上将色彩进行有层次的分布。图2的灯笼果花就是以偏冷的深色为底色, 反衬出浅色色调的亮丽。其他还有如万字流水纹用淡蓝色做底, 略深的蓝色作万字, 图案单纯, 颜色素静, 设计精巧。这其中透出的纯朴神秘和浓烈的情感, 正是千百年来武陵地区民众的心灵写照, 这类风格的织锦与上文所述的织锦不同, 极少在陪嫁等婚庆用品中出现, 大都给一些年龄稍长的人和在其他的场合中使用。

色彩的形成和传达, 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宇宙观, 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之道, 成为民族文明的主流意识。这一哲学理念反映在对民族服饰色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上, 常以青、白二色为主色调, 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 再辅以红、黄、绿、紫等为装饰对比色, 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 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 又协调统一, 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民族服饰色彩在客观上表现出来的“美”多是本能的、不自觉的。随着色彩实践的深入, 人们对色彩的本质和规律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 他们将从本能中解脱出来, 在色彩的利用上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审美观。土家织锦的用色带有地域特色和神秘色彩。土家织锦图案的色彩, 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 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 在织锦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转变成为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 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 土家族妇女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一整套规律, 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 抒发人们的情感欲望。

3 结语

在土家织锦的色彩搭配中, 既有斑驳陆离的艳丽之色, 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装饰性的的锦面效果, 使人眼花缭乱;也有古朴素雅的土家织锦, 给人宁静古朴的感觉。土家织锦在色彩的运用上, 充分发挥了各种争奇斗艳的原色块的作用, 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而统一的底色, 则呈现静的感觉, 从而使整幅织锦动而不躁, 静而不闷, 动静相映, 对立统一, 形成一种既绚丽悦目, 又安定协调的美感。总之, 土家锦以其复杂的图案, 斑斑点点艳丽无比的色彩, 传达出热情、激烈的复杂情感。

参考文献

[1]汪为义, 田顺新, 田大年.民间织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

[2]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M],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7.

[3]辛艺华, 罗彬.土家族美术[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4.

[4]周丽娅, 古怡.土家族织锦艺术意蕴探微[J], 装饰, 2004 (4) .

上一篇:如流星划过天际作文600字下一篇:熄灭的蜡烛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