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灭的蜡烛作文550字

2024-04-11

熄灭的蜡烛作文550字(精选13篇)

篇1:熄灭的蜡烛作文550字

蜡烛熄灭了小学生环保作文550字

又是一节作文课!老师轻轻地走进教室,神秘地一笑,从包里拿出三样东西:火柴、蜡烛和杯子,对同学们说:“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做个实验:如果火缺少了空气,还能燃烧吗?”同学们惊奇了:作文课怎么成了实验课?这也是作文内容?

再看老师,只见她取出火柴,“嚓”的一声擦燃,然后,点燃了用左手扶住的蜡烛,再把蜡油滴在桌上,固定住了蜡烛,让我们观察火苗。火苗的内焰是蓝色,外焰是金黄色。老师用手扇了扇风、火苗立即笑嘻嘻地跳起了舞。忽然,老师拿起杯子往蜡烛上一罩。我们一愣,不禁大叫一声:“喂,干什么?”“喂喂,别说话!”一个同学提醒我们。同学们很担心,但蜡烛毫不在意,好像在说:别担心,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不是安然无恙嘛!但过了一会儿,它不再那么神气了,光慢慢地暗了下来,好似生了一场大病,显得那么微弱。眼看就奄奄一息了,突然,老师发了慈悲,把杯子拿开。蜡烛立即恢复了生气,火焰又一蹿一蹿的。随着火苗一闪一闪的.,蜡烛悄悄地掉下了“眼泪”,它似乎感到了生命的危机。果然,老师又一次拿起杯子,往蜡烛上一扣,火苗一惊,不再那么欢快了。蜡烛则眼睁睁地呆立在那里。www。sanwen。com

慢慢地,烛光暗了下来;渐渐地,火苗好似被施了什么法术,变小了许多;终于,蜡烛完全熄灭了。透过杯子,尺看见一丝清淡的轻烟,好似神话中的灵魂在升天。

有趣的实验做完了,通过这一节课,我们不仅写出了一篇好文章,还明白了:火和人一样,不能没有空气。不然。生命之火将熄灭。

我不禁呼唤:人类啊!携手行动起来吧!共同保持空气的清洁,维持环境的优美,使世界更加姜丽吧!

篇2:熄灭的蜡烛作文550字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作为《红楼梦》中的名句,可谓是尽人皆知,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向贾宝玉这样呢?不仍旧有许多人内心充满贪欲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贪婪会使人变成行尸走肉吗?

贪婪,使人不顾一切的破坏。

日本侵华战争,是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的一段历史。当初日本为了满足自己称霸亚洲乃至称霸世界的贪欲,假借大东亚共荣圈,对我们张开侵略,多少军民因此丧生,多少古迹因此销毁。正是因为贪欲,才是日本军队不顾一切的破坏。

试想,若当初日本爱好和平,做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日本最后还会被人下两颗原子弹吗?拿中国还会因此若后与其他国家吗?显然,历史无法改写,但我们也应该因此而明白,贪婪,使人不顾一切的破坏。

贪婪,使人肆无忌惮的侵略。

十七八世纪,英国可算得上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但因为英国的狼子野心,不满于现状,于是在欲望的驱使下,英国走上了殖民统治的.道路,建立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逐步侵略,一点点蚕食,共计通过这种手段从印度榨取的财富不下一亿两白银。也是印度从那时起变得贫苦落后。

英国如今也已渐渐走向衰败,前些日子还在闹脱欧呢。如果单是英国没有走上殖民统治的道路,二是稳步发张资本主义,可能还不会沦落到这现在的样子。而印度因为有充足的资金,计算机产业一定会更加发达,说不定“硅谷”就要移居印度了。

篇3:熄灭的蜡烛作文550字

关键词:二氧化碳;蜡烛火焰;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3–004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CO2具有三条性质:本身不能燃烧,通常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来进行教学。此实验方案具体如下:在梯形架上放两支蜡烛,点燃后放入烧杯内,往烧杯中倒入CO2时,可以看到梯形架上的蜡烛由下至上先后熄灭。但此实验往往因为燃烧的蜡烛致烧杯内气体受热而向上升,阻碍了二氧化碳气体的下沉,甚至冲散了二氧化碳气体。常常会导致该实验的失败,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实验预期的现象。

为了能较顺利地完成该实验,许多同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进,得到一些很好的实验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1~3])。这些实验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原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实验效率,让教学过程更顺畅,学生更好地理解CO2相关性质。但这些实验设计方案中共同的亮点均是采用将“倾倒的空间”与“燃烧蜡烛的空间”之间用某物质隔开后再“倾倒”的思维模式。笔者从另一角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使实验更可行,效果更佳供同行参考。

1 新方案一

1.1 实验装置

如图3所示。

1.2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一个空的4L食用油桶剪去2/3上部分,盛1/2左右干燥的细沙。细沙用来固定蜡烛,也能调控蜡烛的高低(蜡烛插入细沙的深浅)。

(2)在靠近干燥矿泉水或可乐塑料瓶底部的瓶壁上开一个铅笔大小的小孔(如图4所示,把玻璃棒一端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一会儿,将此端穿插打孔位置即可)。用棉花或透明胶堵住小孔,再往瓶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

(3)取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在细沙上插好,点燃蜡烛。注意蜡烛的烛芯不宜太长,要确保高位蜡烛燃烧时火焰低于桶边缘1.5cm以上。

(4)将收满二氧化碳的瓶子放到细沙上的另一侧,小孔朝向蜡烛。

(5)用镊子把棉花或透明胶取走,再旋开瓶盖,二氧化碳就从小孔“流”出来,一会儿可观察到低的一支蜡烛火焰开始慢慢地变小直到熄灭,之后稍高的蜡烛火焰也慢慢地变小直到熄灭。

此方案设计,完全改变“倾倒”思路,变成“流出”的与众不同的新思维。实验操作容易、也可把控,100%成功。用透明胶粘贴小孔塑料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放置一天后再做实验仍能成功。

2 新方案二

2.1 实验装置

如图5所示。

2.2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将梯形架上两支点燃的蜡烛伸入到空的250mL烧杯中(如图5-a所示),观察到蜡烛火焰依然燃烧。

(2)取出梯形架后,将收满125mL集气瓶的二氧化碳倾倒入空的烧杯中(如图5-b所示)。

(3)再将梯形架上两支点燃的蜡烛缓慢地从上到下伸入250mL烧杯中(如图5-c所示)。观察到伸入到一定的位置,低的蜡烛火焰先熄灭,再继续伸入会看到高的蜡烛火焰也熄灭。

改变蜡烛与倾倒二氧化碳的顺序,先把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中,再把燃着的蜡烛伸入,这样可避免燃烧的蜡烛使烧杯内气体受热向上升,阻碍二氧化碳气体的下沉。

此方案设计,运用逆向思维,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使原来实验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

经反复实验发现,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实验若要成功,除各种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可行外,该实验受周围环境风的影响很大。为了避免风的干预,实验中可通过察看蜡烛火焰情况,把控实验的最佳状态,当火焰垂直不飘动稳定地燃烧时,再进行二氧化碳的“倾倒”或“流出”,效果最佳,实验极易成功。

参考文献:

[1]周云标,陈迪妹.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创新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8):99.

[2]张道飞.对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实验的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9):18~19.

[3]张明华.也谈CO2倾倒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1):31.

篇4:熄灭的蜡烛作文550字

实验活动开始了,老师拿出了火柴、蜡烛和玻璃杯,然后,用火柴点燃了蜡烛,开始,火苗很小,接着,越烧越旺了,老师把玻璃杯盖上去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火苗慢慢地变小了,最后熄灭。还冒出一缕笔直的灰白色的烟雾,像过年放的烟花。我们看得很投入,有的同学惊讶得一动不动,有的同学不相信似的揉了揉眼睛,同学们都看呆了,不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老师告诉我们,蜡烛燃烧是需要氧气的,玻璃杯里氧气没了,所以蜡烛就熄灭了。我们明白了这个原理。

今天这个活动很有趣,我知道了蜡烛熄灭的原理。

篇5:《熄灭的蜡烛》教案

1.初步了解蜡烛与空气助燃的关系。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PPT课件、玻璃杯、蜡烛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星星、太阳、萤火虫)

二、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请幼儿说一说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请幼儿说一说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用嘴巴吹)

2.第一次实验:如果我们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猜猜会怎样?做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玻璃杯,蜡烛燃烧一会就会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三、感受空气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引导幼儿探索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大小的关系,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1.第二次实验: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大瓶子里的空气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长;而小瓶子里面空气较少,所以蜡烛燃烧时间较短,就先熄灭了。

2.第三次试验:点燃两根大小不一的蜡烛,罩上大小相同的玻璃杯,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幼儿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大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先熄灭。

四、让幼儿了解火的便利和危害,注意用火安全。

活动延伸

篇6:蜡烛作文550字

星期天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彤彤来我家玩,我们写完作业后没事干,这时,我看见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根蜡烛,便过去拿给了彤彤。我高兴地说:“我们把这个蜡烛点燃吧?”“好!”彤彤兴奋地回答,说完,我们便到门口把蜡烛点燃,可点燃没一会儿,便被一阵讨厌的风吹灭了,真倒霉。我又划了一根火柴,可刚把火苗放到烛心冒出白色的烟雾里,蜡烛便又燃了起来,把我们吓得后退了一步。

燃了一会儿,妈妈过来了,批评我说:“干嘛玩火?”我低了一会儿头,又慢慢地仰起头问妈妈:“为什么只要把蜡烛冒出的烟点着,蜡烛就能够复燃呀?”妈妈沉思了一会,慢慢地对我说:“因为蜡烛的火焰虽然被吹灭了,但是其中的蜡心还保持着极高的温度的,融化的蜡烛呈雾状散发出来,这股烟雾是可以燃的,一有明火即可以立即燃烧的。这表明,固体物质遇到高温会升华成气体的;同一物体,在温度高时容易点着,知道吗?”我和彤彤点头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随后妈妈又说:“小孩子不准玩火!”我们马上把蜡烛吹灭了,回到屋里玩别的游戏。

进屋后,我又想起:每次做饭前,奶奶开天然气灶时,总是打好几下才打着,可是刚做完饭关了天然气后再打,一下就打着了的。可能也是这个道理吧。于是,我和彤彤跑到厨房,也是打了好几下天然气灶才燃烧。燃烧一会后,我们关了天然气灶后再打火,一下就着了,正像妈妈说的:同一物体,在温度高时容易点着。

篇7:蜡烛作文550字

那是星期三的上午,我们根据课本的内容《半截蜡烛》在班上现场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话剧,圆我一次演员梦。当师把要求和注意事项说完就开始选演员,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我好不容易抢到一个中尉的角色。随着郑玉娇声情并茂的介绍,饰演伯诺德夫人的李雅小心翼翼的将一张小纸条放入饰做蜡烛的粉笔里,李雅边放边自语道:”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扮演杰奎林的王颉拿着一本书边念边走了出来,向老师说:”停,停要注意神态,做出嚼糖果的样子”。王颉说:”没糖果”。这时一位同学说:”嚼粉笔头啊”一句话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快到扮演中尉的我出场了,我心里很紧张,脑袋一片空白,原来很熟悉的台词一句也记不起来了,我只好翻开书边说边笑地走上去,拿着一块橡皮擦当做打火机去点燃蜡烛,向老师立马说:”打住,你是个德国军官应该严肃,怎么还笑呢?再来一遍。”于是我忍住笑说:”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说完我就去点蜡烛。同学们和老师看着都笑了。

随着表演的进行,扮演少校的杨景成出场时,他有些不好意思,用书半遮着脸站了出来,”叽哩呱啦”地乱说一通,我们什么也没听清楚。向老师说:”说慢点,语言要表达清楚,面部要带有表情,再来一遍吧”。他故做深沉的样子重新演了一遍,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篇8:蜡烛作文550字

蜡烛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在商店也很难再寻觅到它的身影,我家也是很多年都没有再使用过它,直到有一次……

那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写作业。突然,我听到“啪”的一声,屋子里顿时一篇漆黑,我心里不免有些恐惧。这时我意识到是停电了,于是赶紧开始翻箱倒柜地找起蜡烛。找了一会儿,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截不起眼的蜡烛。

点燃了这截蜡烛,那微弱的光让书桌前变得明亮起来,顿时驱走了我内心的恐惧,我仔细端详着我眼前的这截小小的蜡烛。它个头短短的,全身红通通的,顶端上有一小截短短的细细的灯芯,就是这截不起眼的蜡烛给我带来了光明。它在燃烧着的时候,顺着蜡烛壁上流下的蜡油好像它的一滴滴眼泪,和我诉说着心事。它给我带来了光明,驱走了黑暗,直到它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止。

看到这样的蜡烛,我不禁想到了日日夜夜为我操劳的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不正是像蜡烛一样有着无私奉献品质的老师吗?老师每天站在讲台上,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给我们做着最详细地讲解,生怕我们有听不懂的地方。粉笔灰落满了头发,那一缕缕“白发”让人看得揪心。老师为我们奉献了知识,为我们奉献了他们的全部,他们的这种精神不正是和蜡烛的精神一样吗?

当然生活中,除了老师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如驻守在边疆的战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救死扶伤医生,每日每夜照顾着病人;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家,为了发明创造出造福人类的物品,可以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工作好久。

篇9: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

活动目标

1、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2、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3、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记录表,彩笔。

活动重点

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难点

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听好了啊:

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打一日常用品)

小结:孩子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谜底就是蜡烛。

师:蜡烛是做什么用的?摸上去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用途呢?

小结:蜡烛是来照明用的,摸上去滑溜溜的,硬邦邦的。蜡烛点燃后可以帮我们照明。

二、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变化

师:孩子们,老师点燃这根蜡烛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蜡烛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小结:蜡烛中间的细线点燃后,蜡烛中心出现了像水一样流动的液体,而且还缓缓地顺着蜡烛一侧流了下来,凝固在蜡烛侧面。

三、实验一: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实验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记录表、彩笔,下面就请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一起去探索蜡烛的变化。

2、教师介绍实验一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实验一:点燃蜡烛,让幼儿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两个人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

四、实验二: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受到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实验二: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了,这是因为大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气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五、实验三: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以及广口瓶大小的关系

1。实验三: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得快,先灭掉了。

六、出示火灾图片,教育幼儿注意安全不能乱玩火

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意玩火和蜡烛,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家庭财产的安全。

活动延伸

篇10:蜡烛会熄灭吗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大象出版社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蜡烛会熄灭吗》

【教材分析】

本课活动内容是按“火与生活——蜡烛会熄灭吗——探究燃烧之谜”的思路编写的。教学活动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燃烧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设计的,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与探究燃烧的秘密,注意了“游戏”性,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燃烧的奥秘,培养学生 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学生分析】

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玩过蜡烛,对蜡烛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对燃烧的秘密还比较模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活动中要掌握好收与放的教学,既要大胆放手,又要注重引导,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发挥探究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以引起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安排了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动手实验,把学生带入严谨的科学学习之中,亲历探究过程并成为科学秘密的“发现者”。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大小不同的杯子里蜡烛燃烧的测量获取数据,并且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短与所在空间的大小关系。学习初步的量化研究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以及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最后取得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蜡烛在容器中燃烧时间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和规范地实验操作。

【教具准备】

蜡烛、杯子、火柴、秒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话题

1、小游戏(邀请两位同学与老师配合)。实验过程:

(1)取两支高低一样的蜡烛,同时点燃。将两支大小一样的杯子(其中一个杯有底,另一个杯没有底)倒扣在蜡烛上,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2)由两位同学配合老师演示变魔术过程;

(3)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细节变化,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4)探讨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最终发现蜡烛的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

2、认识对比实验。

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到在一个实验中,有许多个相同点,只有一个不同条件,这就是对比实验的要求。(设计意图: 教师以变戏法的形式开头,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没有底儿的对比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燃烧与空气可能有关,顺利引入了新课。)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

(一)判断蜡烛燃烧与垫棋子有什么关系

(实验1)判断在有底的玻璃杯下垫一枚棋子,蜡烛燃烧的情况。

1、先做出猜想并记录在实验表格内;

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猜想。(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杯子要轻拿轻放,小心烫伤。)实验1步骤:(1)点燃蜡烛;

(2)将有底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3)将玻璃杯一侧用棋子支起;

(4)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3、学生讨论、分析猜想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得出结论。对比魔术中有底杯下蜡烛燃烧熄灭可能需要空气,为什么支起一枚棋子,空气进去,但是蜡烛仍然熄灭了?

(实验2)判断蜡烛燃烧与垫棋子个数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1、由学生大胆的做出猜想,是否杯子底下的缝隙越大,蜡烛燃烧的时间就越长呢?

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猜想。(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杯子要轻拿轻放,小心烫伤。)实验2步骤:

(1)取三支同样长的蜡烛,有三名同学同时点燃;

(2)由3名同学在3枝蜡烛的旁边分别摆上1枚、2枚、3枚棋子;

(3)将3个玻璃杯同时倒扣在3支蜡烛上,用秒表开始计时;

(4)分别记录3个玻璃杯下蜡烛燃烧的时间,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3、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1)鼓励、表扬学生的探索精神;

(2)以小组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及发现;

(3)再次分析、总结、归纳出蜡烛燃烧的现象的确与空气有关。(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缝隙就大,流入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就长。)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师已经演示了一个对比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经过见证杯口下面垫棋子多少不一样的确导致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不同,从初步感知蜡烛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到明白蜡烛燃烧的确与空气有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判断蜡烛燃烧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1、师生共同探讨、分析蜡烛的燃烧还与什么因素有关?例如蜡烛的长短,玻璃杯的大小、火焰的大小等等,既然大家已经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了,那么你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各组的猜想自己亲自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

2、请根据自己的猜想,用实验来验证。(学生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用柱形图、实验记录表等形式做好记录。)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进行操作,可供选择的实验如下:(1)判断蜡烛燃烧与蜡烛的长短有什么关系?(2)判断蜡烛燃烧与玻璃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判断蜡烛燃烧与火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 „„

3、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汇报。(师生共同参与分析实验汇报结果。)(1)蜡烛越长燃烧的时间越短,反之蜡烛越矮燃烧的时间越长。(2)玻璃杯越大里面的空气越多,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反之玻璃杯越小则燃烧之间就越短。

(3)火焰越大燃烧时间越短,反之火焰越小燃烧时间越长。

4、教师总结并归纳出结论。

从大家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需要什么?(空气)如果离开空气,蜡烛还能燃烧吗?(不能)

(三)探讨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的什么有关系。

1、将课本72页的阅读制作成课件播放。

2、从这个小资料中,我们知道其实是空气中的什么能够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四)魔术再现奇迹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的问题进行猜想并验证。实验步骤:

(1)取一支蜡烛点燃并固定在玻璃片上;

(2)在玻璃水槽内加入适量的水,并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槽内;

(3)将贴有刻度的量筒倒扣在蜡烛上;

(4)仔细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以及量筒内水位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而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是21%,所以蜡烛将空气中21%的氧气燃尽后就熄灭了。

(设计意图: 本环节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从猜想、设计方案,到实验一同进行,然后再进行汇报,知识点上使学生更进一步知道了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三、拓展思维,合作小结

1、请同学们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吧。(生发言师总结)

2、燃烧需要氧气,除此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留做课后思考,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 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到

科学并不神密,愿意亲近科学。)

【板书设计】

蜡烛会熄灭吗

无底杯子——氧气充足——燃烧时间长 棋子多——氧气较充足——燃烧时间长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兴趣”发,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课伊始,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游戏入手,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并通过充分的情绪调动和情境创设,很好地触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2、以“玩”为主,在“玩”中“学”,“学”中“做”。爱玩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此,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问题,获取科学知识,在“做”中解决问题,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3、体现学生主体,营造探究空间。《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投身到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把握“收”“放”时机,注重指导和引导。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至关重要。本课教学时,我指导学生

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学习的基本步骤,有扶有放,充分把握收放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究的乐趣。

篇11:蜡烛会熄灭吗教案

1、初步学习并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

2、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空气的气体形态及成分,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话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先来给大家变个戏法,想请两个小助手来帮忙,谁愿意?(邀请两位同学与老师配合)

师:大家看,这是两支高低一样的蜡烛,请他们俩同时点燃。两个大小一样的杯子,假如我用杯子把它盖住,大家猜结果会怎样?

生:蜡烛肯定会熄灭。

师:噢,怎么回事?(蜡烛一支没灭)其实这不是戏法,老师刚才做的是一个对比实验。请这位小助手告诉你秘密吧。

生:看,这个杯子没底儿。

师:为什么杯子没底,蜡烛就不会灭呢?

生:我想,杯子没有底,空气就会进去。

师:可见,蜡烛燃烧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空气。

师:同学们来对比一下刚才实验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 :蜡烛的高低、粗细、火焰大小一样。

生2 :杯子的高低、粗细、大小也一样。

生3 :老师是同时把杯子盖在蜡烛上。

……

师: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一个杯子有底儿,一个杯子没底儿。

师:看来,有许多个相同点,只有一个不同条件,这就是对比实验的要求。

(设计意图: 教师以变戏法的形式开头,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没有底儿的对比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燃烧与空气可能有关,顺利引入了新课。)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

(一)判断蜡烛燃烧与垫棋子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看,如果现在在这个杯子(上组实验中有底的玻璃杯)下面再垫一枚棋子,你猜结果会怎样?

生1 :过一会儿就灭了。

生2 :蜡烛不会熄灭,一直到蜡烛燃尽了。

师:蜡烛会不会熄灭,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杯口下面垫得棋子的多少到底有什么关系,同学们想不想用实验来证明吗?

师:好,赶快小组讨论一下怎么做。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1 :我们组想用三个杯子,下面分别垫一枚、二枚、三枚棋子,比一比哪支蜡烛先灭。

师:对蜡烛有什么要求吗?

生1 :蜡烛要一样高,一样粗细。

生2 :我补充,蜡眼儿也要调整成一样大。

师:对杯子有什么要求吗?

生3 :杯子的大小、高低、粗细都要一模一样。

生4 :还要记住杯子都要有底儿。

师:其他的组还有什么办法?

生5 :我们组设计用三个杯子,一个不垫棋子,一个垫一枚,一个垫两枚,看哪支蜡烛先灭。

师:杯子、蜡烛还有其他条件是不是都要一模一样?

生5:是。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还要注意杯子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小心烫伤。(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教师注意:①实验过程中蜡烛点燃几次后,要用剪刀把蜡眼剪得一样大。②蜡烛要始终保持一样高,需用尺子不时量一量。③每次实验后提醒学生将杯口提起晃动,放出杯口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师:看到大家在实验中认真钻研的劲头,老师觉得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好,现在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吧。

生1 :我们组实验的结果是,垫一枚棋子蜡烛燃烧3.96秒,垫二枚棋子蜡烛燃烧5.79秒,垫三枚燃烧6.18秒。我们发现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

生2:我们测得的结果是,不垫棋子蜡烛燃烧了1.71秒,垫一枚棋子蜡烛燃烧了2.16秒,垫二枚棋子燃烧了2.83秒。我们想,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缝隙就越大,蜡烛燃烧时间就长。

生3 :我觉得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缝隙就大,流入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就长。

师:同学们不仅有了发现,还说明了原因,真棒。那么,从刚才大家的实验结果来看,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有关吗?

生:与空气的确有关系。师:那么,刚才的实验同样是只有哪个不同条件?

生:棋子的多少。

师:只有棋子的多少这一个条件不相同,其余条件都相同,这也是一个对比实验。现在大家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了吗?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师已经演示了一个对比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经过见证杯口下面垫棋子多少不一样的确导致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不同,从初步感知蜡烛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到明白蜡烛燃烧 的确 与空气有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判断蜡烛燃烧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既然大家已经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了,那么蜡烛燃烧时间长短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吗?

生:能

师: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生:同学们分组讨论。

师:各组根据自己组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生:学生分组实验。

师:实验成功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记录贴在黑板上,进行汇报。

生1:我们猜想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蜡烛高低有关,用一支5厘米的蜡烛,一支8厘米的蜡烛,看哪个蜡烛燃烧时间长。结果,蜡烛高的先灭。

生2:我们组猜想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杯子大小有关,用一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同时盖住蜡烛,结果大杯子里的蜡烛燃烧了9.43秒,小杯子里的蜡烛燃烧了5.35秒。我们想大杯子的空气多,所以蜡烛燃烧时间长。

生3:我们也猜想与杯子大小有关,先用一个杯子盖住蜡烛,只燃烧了8.38秒,然后把蜡烛放子杯子里点燃,上面再倒扣一个杯子,结果燃烧了9.94秒。我觉得两个杯子的空气比一个杯子里的多,蜡烛燃烧时间长。

生4:我们组猜想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火焰大小有关,把蜡烛火焰用剪刀剪成一个长的,一个短的,同时盖上杯子,结果火焰大的蜡烛先灭。我认为火焰大的蜡烛燃烧需要的空气多,而杯子上面的空气不够用,它就先灭了。

师:从大家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吗?

生:需要。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了解一下。(将课本72页的阅读制作成课件播放。)

师:从这个小资料中,我们知道其实是空气中的什么能够支持燃烧?

生: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 本环节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从猜想、设计方案,到实验一同进行,然后再进行汇报,知识点上使学生知道了燃烧需要空气,更进了一步。)

三、拓展思维,合作小结

师:燃烧需要氧气,除此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留做课后思考,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师:现在,同学们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吧。

生:……

师:同学们这节课不经意间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大胆的猜想,严密的计划与组织,认真的实验,还有仔细的观察、用心的记录等等,这些都是科学家从事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同学们真棒,请为我们加油吧!

(设计意图: 结尾不但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并不神密,愿意亲近科学。)

2蜡烛会熄灭吗教学设计

【要点】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目标】

(1)初步学习并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2)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空气的气体形态及成分,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怎样进行】

(1)猜想与实验引入。为了更好地突出事实与证据这个一级目标的训练,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课文的开始就安排了“几个杯中的蜡烛会熄灭吗?”的猜想环节,将其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子,旨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并加以记录,然后验证自己的猜想。文中安排了几种不同情况,首先出示了形状、高度都相同的两个杯子,但1号杯子无底,2号杯子有底。用两个杯子同时扣住高度相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3号杯,杯子下垫1个棋子,猜想里面的蜡烛会熄灭吗?记录下猜想的结果。然后又出示了在3号杯口垫2个棋子、3个棋子,里面的蜡烛又会怎样的情况,这个环节的安排,既渗透了变量控制的实验主旨,又为引出“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的问题研究做了铺垫。

教学中,宜采用分组实验,具体的分工由学生自定。实验时,尽量选取透明度较好的玻璃杯,易于观察蜡烛燃烧的时间。由于1号杯无底,蜡烛不会熄灭,只有将燃烧物(蜡烛)本身燃尽时才会熄灭,而2号杯中有底倒扣,杯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气,因此蜡烛也不会立即熄灭,待燃尽杯中的氧气后蜡烛才会熄灭。做完验证后,出示3号杯,在杯子口垫一枚棋子儿,会怎样呢?在学生猜想记录的前提下,动手一试,获得证据。至于杯子口下垫2枚、3枚甚至更多枚棋子会怎样,此刻只进行猜测即可,因为它只是问题的引子,后面控制变量实验的设计还要具体地研究。(实验时,3号杯会有少量的空气从杯底补充进去,因此,蜡烛燃烧的时间比2号杯子要长些,同样杯口垫棋子的多少会与燃烧的时间成正比)。在这种猜测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的进一步猜想,从而进行控制变量实验的教学与设计。

应注意:

1、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各种情况的结果,然后在实验中取证,验证自己的猜想;

2、教师在课前对实验多做几次,掌握一定的数据;

3、蜡烛的高度一般在5--8厘米比较适宜。杯口下的棋子宜选取长方体形状便于垫放,而且棋子应有一定的厚度(学生们玩的陆战棋子即可)。否则,垫一枚与垫两枚、三枚的燃烧时间没有明显变化(普通硬币的厚度不够,若用硬币则采取2、4、6枚进行)。

(2)变量控制的实验设计与记录。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控制自变量的简单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课文安排了实验与记录环节,研究蜡烛燃烧的时间与杯口垫棋子的多少是否有关,从而较好地理解实验的本质。文中出示的3号、4号、5号杯子相同,蜡烛的高度也相同,为保证实验的准确,需要控制的是: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扣下杯子,记录燃烧的时间,在此实验中,只有杯口垫的棋子数量这个唯一的条件不同。

教学时,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需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并分析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认为三个杯子同时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分组实验时,需三人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扣下杯子,如果动作不在同一时间则影响准确度),可选择两两杯子进行,如3号杯和4号杯,或3号杯与5号杯,或4号杯与5号杯,这样便于操作,可比度极强。

教学时应注意:

1、实验几遍后,随蜡烛高度的变化,实验的数据将有变化,所以提醒学生,对比中的两个蜡烛或三个蜡烛的高度应保持一致,必要时用尺子量一量,用剪子剪一剪;

2、分组实验前,让学生充分讨论,分工合作等操作要领。因这个分组实验关系到下边的自行设计实验质量的高低。

3、实验后的对比实验条件的分析很重要,不可忽视。

4、每次实验后,提醒学生将杯口提起晃动,放出杯口处沉积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5、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待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变量控制的实验操作后,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自行利用柱形记录表的形式记录。文中先给予了“蜡烛高度不同”这个自变量,要求学生试一试,然后进一步提出了„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问题,再次让学生独立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

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开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选取相同条件,自由组合实验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教师应适当点拨学生先进行实验前的组内讨论,方案制定后再进一步实施,记录实验数据。待全班实验完毕,再进行大型的汇报。汇报组需阐述本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分别是什么,其它组可以进行合理的提问和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

1、由于蜡烛高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学生设计的实验可能方法较多。如同时扣下相同的两个大杯子,或同时扣下相同的两个小杯子,或同时在两个杯子口下垫一个棋子,或同时在两个杯子口下垫两个棋子等,教师应注意把握。

2、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讨论:蜡烛熄灭的原因。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的讨论,实质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参与了实验,已了解到所扣杯子的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不同,所以他们对此讨论会有一定的把握,也会有一定的兴趣。只要他们谈论到燃烧与空气的多少有关就可以。至于燃烧与空气中氧气的关系,文中没做重要的实验,教师可以补充,也可以将此环节与第五部分的阅读有机整合在一起。(5)补充阅读。空气的成分、性质以及人们对空气的利用等有关知识,是借助阅读资料来介绍的。在文字介绍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生动手涂一涂的活动,便于进一步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文中的卡通图,介绍了空气与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它处在杯中的底部。

教学时,可以结合第四部分内容进行。教师应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涂一涂,以加深对空气的认识。如果教师认为有必要用实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可以安排一些有兴趣的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溶于水、比空气重等小实验,这些实验的选择应考虑为第三课探究燃烧之谜作铺垫。

【应变参考】

(1)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将杯口垫棋子的研究放在教学环节一或二中,因为它是问题研究 的过渡环节,是为引出下面的对比实验做铺垫的。

(2)教学时应注意,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会各种各样。因为杯中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本身的高度和

杯中空气的多少(杯子大,空气多)有关。也就是说,在材料准备时,若组与组之间准备的杯子大小不相同(或蜡烛高度不同),则燃烧时间的长短也会不同;但相对于同一组来说,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材料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篇12:蜡烛会熄灭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学习用表格等方法进行记录。

2、通过蜡烛熄灭的原因得出燃烧与空气的关系,从而认识宇宙中有空气的存在,进一步指导学生了解离开氧气,动植物将会死亡、枯竭。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

4、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5、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了解蜡烛燃烧与氧气的关系,认识氧气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1、学会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索性试验。

2、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了解蜡烛燃烧与氧气的关系。教学准备:

相同大杯子两个,小杯子一个;长短一样的蜡烛两根,短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实验记录表;教学辅助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生日快乐歌》,师捧出蛋糕: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的生日,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过生日吗?(愿意)师:谢谢(点蜡烛)我们一起唱生日歌吧!(师生共同唱生日歌)师:现在老师许一个愿望,希望同学们开心快乐,学习天天向上,咱们一起吹蜡烛。

师:非常感谢可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现在老师来问一问,蛋糕上的蜡烛怎么样了?(熄灭了)它是怎么熄灭的?(吹灭的)如果我们不吹,它会熄灭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问题——蜡烛会熄灭吗?(板书)

(二)小实验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玻璃杯两个、小玻璃杯一个、高矮相同的蜡烛两支、矮蜡烛一支、打火机一个)请同学们点燃蜡烛,现在我们不用嘴巴去吹,也不用手、书本去扇,当然更不能等着蜡烛燃尽,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熄灭?(生动手实验,师提醒注意安全)

汇报:你是怎么让蜡烛熄灭的?(用杯子罩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用杯子罩住蜡烛后,蜡烛就和外面的空气隔绝了)(询问其他小组是否一样)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实验发现了燃烧与空气的关系。现在看老师给你们做一个实验。

师演示实验(出示两只试管,一号试管空气,二号试管提取的氧气,将有火芯的火柴分别丢入试管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火柴丢进一号试管马上熄灭,而丢进二号试管,火柴又燃了起来)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汇报:氧气才支持燃烧)

师:一号试管的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丢进去的火柴会那么快熄灭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空气的知识:在我们的宇宙空间到处都有空气存在,但它的成分却是多种的,请看:(多媒体出示,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成分,认识氧气)现在咱们知道了一号试管中的蜡烛之所以会熄灭,是因为它只有很少的氧气,不足以支持燃烧。

(三)提出新的问题:

1、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蜡烛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那么在玻璃杯中,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又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它和什么条件有关?(生大胆猜测,师适时板书:杯子大小、火焰大小、蜡烛长短……)

2、师:到底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验证!在动手之前,我们来看看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1、注意安全;

2、实验的器材轻拿轻放;

3、注意认真观察现象;

4、填写记录表;

5、实验完毕请同学们收拾好器材)

3、师明确要求后,发放实验记录表,学生分组依次进行杯子大小、蜡烛长短、火焰大小三个控制变量的实验,要求认真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并及时进行记录。

4、师:刚才看同学们实验都很认真,现在请你们派代表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杯子大小有关:大杯子里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小杯子里的蜡烛燃烧时间短(为什么?杯子越大,里面的空气就越多,空气越多氧气含量就越多,蜡烛燃烧时间就越长)

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蜡烛高矮有关:高蜡烛燃烧时间短,短蜡烛燃烧时间长(为什么?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后膨胀浮在杯子上部,高的蜡烛就会因为缺氧而先熄灭)

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蜡烛的火焰大小有关:火焰大的蜡烛燃烧时间短,火焰小的蜡烛燃烧时间长(为什么?火焰越大,需要支持燃烧的氧气越多,燃烧时间就越短)

5、师:刚才我们做的实验中,不管是杯子大小、火焰大小还是蜡烛高矮,只有一个条件是不一样的,而其他条件都一样,我们把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也就是说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氧气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人可以一个月不吃东西,一周不喝水,但只要几分钟没有氧气,就会窒息导致死亡。所以说氧气是我们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其实不光是动植物离不开氧气,在我们的医疗、工业上也不可避免要用到氧气。那么氧气从何而来呢?很多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就能释放氧气。正因为这样,在植被丰富的地方,我们才会感觉到空气格外清新。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坏境,它们也不能存活。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为此,国家更是专门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对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如: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课件出示)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让我们的地球妈妈越来越美!

(五)课外延伸

刚才我们做了三个实验,都和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我们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和氧气密不可分的事例吗?

板书设计:

蜡烛会熄灭吗?

篇13:蜡烛作文借物喻人作文550字

有着: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亭台楼阁古香古色,巧夺天工;中国古代,近代史上众多英雄栩栩如生,让人闻风丧胆;“八仙过海”充满古代的神奇与想象的色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活灵活现,简直可以以假乱真,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三钗更是婀娜多姿,神态各异,它代表了美的象征......我仿佛走进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艺术迷宫,久久沉醉在这里,一件件精巧的蜡制工艺品令我目不转睛。我灵光一闪,心想:你能,他能,为什么我就不能做“艺术品”呢?这是多么稀奇的想法。

说干就干。回到家,我找来一只蜡烛,将它点燃,蜡油流下来凝固后,用小刀把它从桌上刮下来。呀,真是一把好扇子,我用针轻轻地修整了一番。比如,在扇面刻花纹啦,镶上花边。修整完毕,拿在手里端详,好一把“白玉扇”!全白的,外表不够美观。我又找来红黄染料,给花纹涂上颜色,一会功夫,一把瓶子大小的精美蜡制的小扇子诞生了。

第一件蜡制小作品的成功,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从此,制作蜡制工艺品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每放学后或星期天,我总是抱来一大堆蜡烛头,一根根地放在烛焰上烧,让它们滴成形状各异的蜡胚:有的像奔驰在辽阔草原的骏马;有的像穿云破雾的海燕;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的想一群童子簇拥着一位老寿星......我把这些蜡胚的形态,或用刀削,或用手捏,或用针刻,或用笔描,将它们加工成一件件精妙绝伦的工艺品......

上一篇:土家下一篇: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18年纪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