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禁忌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土家族禁忌范文

土家族简史

土家族概述

作者:小敏彭彭

摘要:土家族是我国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其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

土家族形成

土家族的族源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她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第二种则认她是当地的土著居民,第三认为她是有贵州迁来的乌蛮族的后代。多源论和主源论者的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是由纯粹的族源形成的,土家族也不例。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土家族是由古代巴人的两支——廪君蛮和板楯蛮为主源,融合了后来的众多的族群,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巴人分为板楯蛮和廪君蛮。

秦汉以来,以巴人为主体的又融合了彭、冉氏等其他民族成分的土家族逐渐开始形成。唐王朝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制,致使向氏、彭氏、田氏、冉氏、覃氏、杨氏、白氏、张氏等等,纷纷涌现,得以壮大,从而发展成为上述土家族地区的主要姓氏,这也是构成今日土家族宗族制度突出的重要历史原因。

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现在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彭、田、覃、向,冉、马六大姓氏首领世袭统治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土家族稳定的共同地域最后形成。

以后随着汉族居民大量迁入,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的历史传承:

土家族是一个热爱祖国和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

早在殷商时期,土家族人的祖先巴人就积极参加反抗历代奴隶主和封建王朝的斗争。《华阳国志》已有关于巴国军队的记载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执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后人称之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周之季世,巴国内乱,将军巴曼子许楚三城以平乱,事平,将军不与楚城,自刎以谢楚

王。可见巴人不屈的节操。

五代天福四年(939),溪州土家族首领彭士愁率领土家等族人民反抗楚王马希范的统治和掠夺,即著名的“马彭大战”。最后双方订立盟约,并铭誓于铜柱之上。

明代嘉靖年间,东南沿海遭倭寇侵害,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战中,永顺、保靖、容美、酉阳等土司土兵共计五万余人参加了战斗。特别是在王江泾战役中,同苗兵一起,歼杀倭寇1900余人,被称为“东南战功第一”。成为抗倭劲旅。

鸦片战争中,土家族人民参加了抗击英国帝国主义的侵略的争斗。土家族将领陈连升多次杀敌立功,在九龙宫涌山率领清军粉碎了英军连续六次的武装进攻,又在磨刀洋击败英军,在沙角战役中,他面对英舰挑衅不顾皇帝的命令下令炮击英国船舰,使英国的舰逃走,1841年,英军偷袭沙角,陈连升腹背受敌英勇牺牲,陈连升和他父亲因为杀敌最多,英军对其恨之入骨,他们死后被英军破腹刮肠,挫割尸首。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以条约为护符,以炮舰为后盾,以传教和办文化“慈善“为招牌,深入土家族居住地区为所欲为,激起了土家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先后掀起了两次“酉阳教案”以及黔江教案和施宜教案等,在中国近代反教会侵略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1917至1945年,土家族地区爆发了数十次反抗军阀、土豪劣绅及国民党反动政府压迫的神兵起义。后来,不少神兵加入红军,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家族的政治制度:

秦朝以前,《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其君上世未闻。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由此中可见,巴人与中原几乎是同步进入的阶级社会。在武王伐纣之后,封了姬姓氏族统治土家族先人——巴人生活的地区。

秦国出兵灭亡了蜀国,接着又灭亡了苴国和巴国,秦国在这些地区强制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六国后在今天土家族地区建立了巴郡、南郡黔中郡。“自相君长”的土著部落先后纳入了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域内。秦国依旧十分重视这一地区,对其部族首领进行笼络,例如,将秦女嫁给巴族首领,在赋税、刑法等方面的施行力度较中原地区要轻了很多。

汉时,继承了秦代的制度,保留了秦代的南郡,改秦的南郡为武陵郡。三国之后,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与朝代更替,这一地区建立了不同的郡。由于郡县制的影响,以首领之号为部落名称的土著在史书上的记载越来越少,而用区域性的称呼替代了,但是,各部首领在受中央王朝的册封委任后,由于世代世袭,形成了地方上的强大宗姓。

唐宋年间的羁縻政策主要是对土家族首领进行笼络。在承认其原有势力范围和地位的基

础上,加以封官加爵,使之世袭其领主的地位。武德三年,唐将李靖斩“开州蛮”冉肇则,设立峡州刺史,。并在武德四年,设立黔州都督府,设立了“领”或“督”六县十五州,其中土家族地区有黔江和洪杜、酉阳等州。

宋代,由于北方辽国、金国等的侵略,北方领土被不断割让,继续在这一地区实行羁縻政策,以稳定后方。在今天这一地区地区设立了八十七个羁縻州,三个抚司。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实,土司制度就全国而言是从元代开始的,就土家族地区而言,应该是开始的更早的,大约起于五代,宋时得以延续,元代得以完善,明代土家族地区的土司最强盛。土家族的土司分布与湘西、鄂西、川东、黔东北四大自然区域。共有八个宣慰司,四个宣抚司,十二个安抚司,四十三个长官司。

清代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终结。改土归流并非偶然,有着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其一,土司对人民的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经济剥削,激起了广大的土家族地区人民的不满;其二,土司制度与中央王朝的日益尖锐的矛盾;其三,地主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条件。改土归流势在必行。清廷政府根据土司的表现和态度,加以区别的对待。凡是对抗改土归流者,一律严惩,例如对容美土司田晏如,开馆戮尸,并将他的妻子、儿女解交陕西安置。对于恭顺的“自请”改土的土司,采取优厚的政策,给予其世袭的官职,赏赐金钱、田产和房舍等。改土归流之后,土家族地区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政治机构,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赋税,徭役等、负担,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以及一些汉族农民受政府的鼓励,迁入土家族地区进行开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当地的开发。

建国以后,政府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的政策。1956年10月,公布土家族是我国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享有与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权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进一步落实了民族政策,恢复了部分居住在湘鄂川黔接壤地区土家族居民的民族成分。现在,土家族人口的集中聚居地建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个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八个自治县。

土家族现状: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特别是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较靠近中原地区的,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较多,因而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几乎在所有的土家族聚居地区,都存在土家族和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现象。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八百三十多万人,占全国少数

民族人口的百分之七左右,仅次于壮、回、满、维吾尔、苗、彝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七位。

土家族的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并从事相应的林业、牧业、渔业、手工业生产的民族,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例如“赶仗”(也叫“赶肉”或“赶山”,农闲时节,土家族集体围山打猎的方式)、“薅草锣鼓”、“采茶情歌”和“船工号子”,还有跳丧、摆手舞和茅古斯等等。土家族是一个重农的民族,他们鄙视经商者。

土家族语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族语言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现除少数地区外,现在已经通用汉文了。

土家族书面文学是借助汉语进行创造的。早在八国时期,土家族先民便与中原地区发生了密切联系。巴国灭亡后,中原地区的统治阶级不断以汉族文化影响土家族。东汉建武年间,宋均降服“五溪蛮”后“立学校”,以改变“少学而信巫鬼”的习俗。和帝永兴年间,武陵太守应奉“兴学校,举测陋”,积极推广汉族文化。隋唐时,中央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广设学校。宋元时期,招收土童,并在沿河土司修建銮塘书院。土家族中出现了进士、状元、教授等。元时,出现了安福人彭丝等有名的著述家。明朝在各个宣慰司设立司学,各州县设立县学,还迫使土司子弟入学读书,如果不入学者就不承袭。清代土家族地区读书蔚然成风,出现了彭秋潭、田泰斗、彭勇行等颇有名气的著述家和诗人。土家族的《竹枝词》,极大地丰富了全唐诗库。

土家族的神话、传说、故事生动丰富。神话传说有《张古老制天,李古老制地》《开天辟地与伏羲兄妹》《巴务相》,《虎儿娃》等等。传说有《田好汉》《彭公爵主》《梵净山》《张家界》《酉水传说》《向老官人》等等。故事有《玩火龙》《鸡脚哪里去了》《咚咚喹》《梅山姑娘》等等。

土家人往往即兴编唱,创作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多种歌谣,有“神歌”“锣鼓歌”“插秧歌”“哭嫁歌”等。在很早以前,土家族保持着“以歌为媒”或者“木叶定情”的原始是自由的习俗,《木叶情歌》有“大山的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何时吹的木叶叫哎,只用木叶不用媒”。土家族的舞蹈一世独具特色,大、小摆手舞以及茅古斯,粗犷而彪悍,显示出土家族淳朴的民风。

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披荆斩棘,开发了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重庆接壤的广大地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参考书目

彭英明著:《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

阳盛海著:《湘西土家族历史文化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12月 常噱:《华阳国志》

蓝锡麟著:《巴渝历史沿革》,重庆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宋仕平著:《土家族传统制度与文化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5年6月 彭官章著:《土家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王承尧、罗午著 :《土家族土司简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1年7月 董其祥著:《巴史新考》,重庆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

刘孝瑜著:《土家族》,民族出版社 1989年1月第一版

第二篇:土家族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

据资料搜集证明:茅冈土司内覃姓最盛,其次为田、向、彭、黄、庹、罗、秦等姓,这些姓氏全都是当地土民。经过几次征剿和通婚,特别是“改土归流”后,汉民族逐渐增加,茅冈也杂居有土汉苗族的人民。

茅冈土家人的个性:刚劲淳朴,勇于拼搏,守其信义,敢于追求争议,不惜自我牺牲,其类皆衲于言,而敏于行,易激愤,不善言巧。这就是土家族山水造成的“辛辣精神”。茅冈土家族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的一种独立语言。土家族因受种种条件限制,有语无文。存于乡间土语略举稍许: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的意思)祖父叫爬铺,父亲叫阿巴,母亲叫阿业,叔叫安杯,叔母叫业捏,兄叫阿可,弟叫阿矮,儿子叫卵必,女叫必优,孙子叫惹必,孙女叫惹必优,外祖父叫嘎公,外祖母叫卡不,吃饭叫直戛,大米叫司里,肉叫食,碗叫切必,筷子叫不支,茶叫(日阿)泽,喝杯茶叫(日阿)泽、拉术服等等。土家族语法有一显著特点,即多为倒装语,如公鸡叫鸡公等。目前还流行的土家语言有:哈太(不懂),哈拉糊(傻瓜),冲(枪),赶仗(狩猎)放快(早晨说龙蛇虎)等等。土语地名有:杉那子、毕笼、土家旮、哈溪等等。

茅冈土家族服饰:男人裹青头巾,穿青灰色对胸布扣上衣,下穿青兰色大裤脚,脚穿草鞋,雨天带脚马。女人头插水红色小花,带银耳环,银手镯,上身穿绣花边青兰色满襟,下穿青兰色绣花边大裤角,脚穿绣花鞋,不裹脚。

土家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并且贯穿于广大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如开荒锣鼓、薅草歌、澧水号子、放牛山歌、散花调等等。乐器主要有唢呐、大号、二胡、锣鼓等。特别逢年过节、集会就要跳“摆手舞”、“唱山歌”、“踢踺子”、“打飞棒”、“摔撑腰”、“卖龙车车”、“金二排”等。春节期间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是闹“花灯”、“阳戏”(俗称杨花柳)、“武术”、“气功”常伴于“狮子灯”、“龙灯”表演。各村寨还札有

二、三丈高的“秋千”,男女青年打起来最为壮观。

茅冈土家族信仰与禁忌:土家族人崇拜祖先迷信神鬼,如供奉“大老爷、二老爷”(土家先祖)和“龙王三神”、“黑保大神”,并把士老司(巫师)、土医奉为尊敬的人。多数小孩在三至九岁的时候都请土老司“渡关”、“还愿”、“托帛”、“泼水犯”,如果成年长期生病,请郎中治疗不愈,就请土老司祛邪,土老司身穿法衣,手执宝剑,为病人“赶鬼”,还要“上刀山”(把罐头烧红),“摸油锅”(把油在锅里烧开),最后是“砍草人”、“扛马脚”(马脚抬着神飞天坎、溪坎)等。

土家的禁忌较多,如:过年吃年饭不能喝汤,年初一不准向外泼水,不能扫地,不能向外倒垃圾。早饭前不能说龙、蛇、虎、猴,早晨听见乌鸦叫是不吉利。进主人的屋不能脚踩撑架鼎(土家多在火坑用鼎罐煮饭吃),借水桶不能送空水桶,或挑担水,或在门外改双手提空桶送进厨房,借药罐不能送,只能主人去取。买药不能背,只能提在手里,嫁出去的女回娘家不能夫妻同房,妇女坐月后,母亲去陪女同房,三十天时,母女一起回娘家坐十八天,才能回婆家。寡妇不能引新娘入洞房等。

《六月六日——覃垕忌日》:茅冈土家族确信六月六日是覃垕被朱元璋的大将周德兴利用朱思济(覃垕的女婿)把覃垕从千山万峒中骗出来抓去杀害的,其时间按《明实录》记载的几件大事可以推断:明洪武五年(1372)四月长江大水,汤和入川大军在三峡被阻隔不能入川,便派曹良臣等约六万人增援周德兴围攻覃垕起义军,七月西上行军,六月六日覃垕牺牲时间是真实的。

茅冈土家族纪念覃垕的方式,这一天不晒衣,不晒书,以表示对覃垕的哀思,同时举行大的群众集会,“跳摆手舞”、“茅古斯舞”、“土司舞”、“气功”、“武术”表演等。“卫所区”的土家人,这天都晒皮袄、棉衣、字画。附会意思是免得蛀虫蛀坏覃垕偶像。(传说朱元璋杀害覃垕后,天昏地暗,闪电雷霆,朱元璋传圣旨扎成覃垕偶像,让他世世代代坐“位”七天。)

《过赶年》:茅冈土家族是腊月,月小二十

八、月大是二十九日下半夜,最迟天亮以前吃完年饭,这叫做“过赶年”。意思是土家族常被外族突然袭击,以防三十外族袭击,故提前一天过年。过赶年延至今天,只是一种传统从俗而已。

《赶仗》:茅冈土家人,一到冬天,很多男人,身背火枪,领着猎狗,去大山中“赶仗”(狩猎),一旦打得野兽,实行一种特殊分配方法,即至将死兽双脚捆绑好为止,所有到场的人平均分得一份,山中野物,见者有份,枪手则分得兽头。这种分配方法现在仍然在实行。

《打白工》:茅冈土家人,凡是私人建房、挑新田、开新塘、嫁女、结婚、老人丧事等,一律实行“打白工”,帮工者只在主人家吃饭,不取任何费用,不计任何报酬,不管五天十天都一样。尤其是丧事,不用主人邀请,同村同寨的乡邻会自动前往帮忙,不计任何报酬。

《婚俗特异》:茅冈土家人除了同姓不通婚以外,还有庹田二姓,覃秦二姓互不通婚。据说庹田、覃秦在大庸原来都是一姓,在历史上为了逃避“族灭”之灾,才由田、覃改庹、秦。截止目前,庹田、覃秦基本仍不开亲。

婚姻嫁娶礼仪:茅冈土家族的男女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娘之言,部分也有男女对唱山歌恋爱,但结婚都必须遵照繁琐的礼仪,如经双方父母同意后,要经过“订八字”、求婚、送上头礼、出嫁、迎亲、拜天地、拜父母、闹房等等。

闺女出嫁,家族陪以嫁妆,如:被、棉套、衣物等,闺女要在出嫁一月时间对长辈哭嫁,一直哭到嫁为止。男方到女方娶亲,女方族人在大门外拦门(摆两条长凳),男女双方的“迎亲”和“来亲”进行对话,答对了才敞开大门,让大轿进门,否则不准进门,如果两家新娘大轿在路上相遇,双方要停轿,新娘互换小手帕,然后各走一边通行。新娘进屋拜天地时,男双方亲不能当面在堂前,而是避在屋后(防止新郎新娘拜天地时,外族突然袭击)。新娘入洞房要“抢房”(看谁先进房今后就是主人),给新娘新郎送的“交杯茶”,双方都不能喝,只是接好放下。女子哭嫁,有的从婚前半月开始,有的从“上头”后开始。

《大丧夜唱丧歌》:茅冈土家人的老父老母去世后,举行“大丧夜”追悼活动,入夜近亲进邻的男女,都来点香扣头,哭诉一阵,同时打“围鼓”、吹“唢呐”。半夜以后,一些人就绕殡而行唱“丧歌”,直到天明,子女直接亲属都不能入睡,老母就唱“十月怀胎”、“二十四孝”、“目连寻母”等。挽歌:父母一梦入黄梁,永离幽冥痛感伤,生我深恩愧未报,养身大德怎能忘,鹤声啼断层悉云锁,猿泪洒干恨雨扬,更有许多添愁处,檐前滴水情愈长。安葬前要在灵前摆桌吃“分家饭”,给死者同样摆上一份。

《上梁》:土家族人把起新屋作为人生最大的喜事之一。因此,起屋时除选好屋场和设计好房屋试样外,把立架上梁作为根本吉兆,主人对此特别重视。上梁分选梁树;做梁画梁;吉日良辰上梁(即立屋当天)。上梁由主管木匠和请当地一位贤人进行赞梁,一问一答,如问:主梁主梁,生在何方,长在何地,何人见它长长?何人拖斧砍树?何人来把尺量?答:主梁主梁,生在峨眉山上,长在九龙头上,张郎拖斧砍树,鲁班来把尺量„„开始上梁,二人又唱:乙:手提酒壶闪金光,壶中美酒喷喷香,欢欢喜喜上屋去,要为主东赞主梁。甲:手端茶盘四四方,张郎造就鲁班装,四角造起龙凤样,金漆盘子摆中央,手攀梯子把梯上,满堂宾客喜洋洋。乙-:上一步,一步高升,天官赐福金满堂;甲:上二步,二步成祥,永保主东出贤良,万代富贵金满仓;乙:上三步,中三元,刘备关张访大贤,南阳有个诸葛亮,三顾茅庐下高岗。„„上十步,十美十全,张郎鲁班下凡间,修起高楼和大厦,主东富贵万万年。二人上至屋脊梁时,赞者喜气洋洋赞道:鸽子翻坐梁头,恭喜主东楼上楼,自从今日

上梁后,衣食住行样样有。另一人赞道:坐梁头观四方,主东住的好屋场,前面八步朝阳水,后面八步水朝阳。两人各坐一头边饮酒边赞一阵后,开始抛粑粑。首先是给主人做的两个大粑粑,赞梁者问主人要富,是要贵?主人答富贵都要。于是赞者将粑粑抛给主人,主人在下面用宽布接着。然后赞者将若干小粑粑往人群中抛,大家故意争着抢粑粑闹着玩。接着就是亲友用各色布挂在梁上,表示祝贺,谓之“搭梁”,此时鞭炮齐鸣,山乡一派沸腾。

《岩墓葬》:从前茅冈土家人曾实行“岩墓葬”,就是茅冈的七年寨西南的悬崖上还有岩墓葬遗址,青安、罗塔也有发现。

《土民的住房》:土民的住房都很简陋,多系低矮的茅棚草舍,少数土官拥有土砖木柱瓦房。

第三篇:秀山土家族过年

秀山的土家族过年,同湘鄂西的土家族一样,普遍比汉族过年提前一天,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日,月小过腊月二十八日,叫做“赶年”。

土家族人民提前过年的由来,有一个故事。据说: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间,年关将临,倭寇乘机大举侵,为了低搞侵略,朝廷决定增调土家兵助歼入侵之敌。但是,要按期到达目的地,不等过年就得出发。整装待发的土家族将士们决定提前一天把年过了再上前线。土家士兵与敌军交战以后,英勇顽强,旗开得胜,立了大功。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个日子,就习惯地提前一天过年。

土家族人民过年这天,各家各户,无论人口多寡,都要蒸甑子饭和坨子肉吃,其原因,据说是大敌当前,时间紧迫,只有用甑子蒸饭才能充分保证官兵们开餐的争用,甚至杀了年猪也来不及细切细炒。

第四篇:土家族赶年

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

一、两天,也有提前

六、七天的,称为“赶年”。“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

团年时,要先给果树和犁铧、牛栏、猪圈、鸡舍喂饭,给碓、磨、锄等贴“压岁钱”,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果丰硕、财源兴隆。

关于“赶年”的来历,传说不一。有的说明朝时,朝廷调士兵赴沿海抗倭。时值春节前夕,便提前过年,团年后,将士好出征。有的说,客王派兵征打土家,年关已近,土家人便提前过春节,上山躲避。等客兵进寨住下后欢度春节时,土王令土兵鸡鸣时杀回,大获全胜。因鸡报晓有功,故过年不能杀鸡;而财物被掠走,没有食品,春节后便上山围猎野猪。有的说,贫穷的土家人负债累累,财主年关要来讨债,他们便提前过年,上山躲债。这些说法,都与古代的战争和土家族的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五篇:浅谈土家族婚俗

10级财务管理本科二班

瞿娇

1015053238 论文关键词:土家族婚俗 求亲 订婚 哭嫁 结婚

论文提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生活在西南山区的土家族人民保留着古老的婚俗习惯,这些婚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土家族社会状况。本文通过土家族儿女结婚方式反应土家族别样的名族风情。

求亲

土家族山寨做父母者,看到儿子年满十二岁以后,就开始请媒给儿子访亲。既要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又要聪明伶俐,“八字”相合的姑娘。访好后,便请“暗媒”偷女方生庚“八字”,这暗媒要与女方有关系的人,以走亲或逢年过节的机会闲谈中,偷到女孩的生庚“八字”。若与男方的生庚“八字”合得上,便正式请土媒人向女方求亲。家族男青年看中某家姑娘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求婚媒人除了要带礼物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都要自备一把伞,这把伞叫“团圆伞”,它象征圆满的结果。媒人第一次到女家去求亲,将带来的雨伞倒置于大门外,空手进屋去见女方父母。若女家没有拒绝,媒人第二次去求亲,将雨伞倒置于堂屋,主人把雨伞拿去。再放置于大门外,示意好感。媒人第三次去求亲,既要带雨伞,又要带一块猪肉去。女方主人若将媒人的伞拿进房内,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经过多次请求,女方的父母才松口说好,给提亲人招待酒饭,双方才商量“认亲”(即订婚礼)的日期。

订婚

土家族人订婚,俗叫“认亲”,又叫“放爆竹”。女方的父母许亲后,就商量“认亲”的事。“认亲”(放爆竹)。由媒人带领男孩和备办的酒、肉、粑粑、团馓等礼物去女方谢恩。男孩到女方家里,先放爆竹,拜祖先、拜亲爷亲娘,并要媒人指引男孩向伯伯、伯娘、叔叔、婶娘„„逐个请安,这才叫“正式订婚”,告诉邻居亲事己定,别人不要再打主意。有些地方,女方把女儿的生庚时辰用红纸写下来交给男方,也叫“取八字”。男方合上“八字”后,才放爆竹认亲。小“认亲”,一般不留客,当天去,当天回。

结婚

(一)求婚。男方要求结婚时,婚前那年农历正月初,选择吉日要到女方家拜年。拜年时的礼物中要送一只连猪尾巴的猪腿。

(二)送日子。女方同意这年出嫁后,男方就择定结婿吉日,并取得女家同意之后,男方则请媒人带上酒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送日子”,正式决定婚期。若女方不同意,男方则要另择日子,再定佳期。

(三)忙嫁。婚期确定后,男方要作好接亲的准备,备好过礼的酒肉、礼布和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等,而女方则要准备“嫁奁”。 (四)过礼。婚前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家送礼,俗叫“过礼”。男方为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被里子等礼物。同时,还问清楚,迎亲那天要多少人,几乘轿子,还有什么未尽事宜,女方完全答复后,就准备迎亲。

10级财务管理本科二班

瞿娇

1015053238

(五)哭嫁。土家族以前有哭嫁的婚俗,那时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心中的抑郁怨恨之气越积越多,出嫁时泪水就会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六)戴花酒。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至友都来庆贺。吃“戴花酒”,给新娘戴花。戴花前,请里手而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扯去汗毛、修好眉毛,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髻心缠红头绳,插上银簪、莲蓬、戴上青丝帕、牙签、手圈、耳环等头饰。开脸毕,举行戴花仪式。 (七)接亲。男子方派花轿子和乐队等接亲队伍,由“头嘎”、“二嘎”、“摸米”带队到女家迎亲。

(八)拜堂。新娘从灯上跨过去,进入堂屋中央,向祖先神龛恭恭敬敬地作一个揖以后,立即拜堂。行拜堂礼,叫“交拜合卺”,拜堂时男左女右并立。礼毕后,作大乐,鸣炮。这是结婚最大的礼。拜堂后新郎抢先入洞房,坐在床边,待新娘进门,新郎用手揭去新娘头上的“蒙帕”,互相嫣然一笑,顺手又抢新娘头上的插花,表示爱新娘如爱花。新娘则摘去胸前的护身镜,以示一身清洁如镜,乐意来到婆家。送亲娘子随即进房,向新郎祝贺。新郎出房以后,送亲娘子关上房门,让新娘脱去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换上新装,与众见面。接着,新郎新娘在“正酒席”上向亲友敬酒。

(九)闹新房。“交拜合卺”的当晚,全村寨青年男女闹新房,前后可闹三天,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俗话说:“越闹越发,人财两旺。 (十)敬茶。婚后次晨,新郎、新娘还要给宿客长辈敬茶,新郎端一个内若干碗团馓的茶盘,新娘另端一个内放若干双布鞋的茶盘,夫妻双双为长辈敬茶、送鞋,受用者,圆赠茶礼,鞋礼。

(十一)回门。新婚三朝,新郎新娘则要回娘家省亲,俗叫“三朝回门”。回门要带猪腿、团馓、糖食、酒等礼物孝敬父母。回门,不论远近,一般要当天去,当天圆。回时,女方父母要给新婚夫妇打发钱,并教他们兴家立业,夫唱妇随,白头偕老。

10级财务管理本科二班

瞿娇

101505323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土家族禁忌范文】相关文章:

禁忌非禁忌范文05-20

介绍土家族范文05-20

土家族特点范文05-21

土家族资料范文05-21

土家族来源范文05-21

土家族婚俗范文05-21

土家族习俗范文05-21

湘西土家族范文05-22

恩施土家族文化范文06-09

恩施土家族建筑范文06-09

上一篇:我读爱弥儿范文下一篇:体验性学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