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2022-07-17

第一篇: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家族企业文化的

家族企业文化的“六大劣根”

在中国家族企业的躯体内,存在着一种天生的“死亡与破产基因”,这种基因潜藏在企业肌肤内,“死亡与破产基因”的内部潜藏着一种文化的缺失。从创办企业的第一天开始,家族企业家自身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精神境界就已经注定了企业的失败,之后家族企业的发展不过是将这一切延续罢了。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礼冶”,认为只要教化人们安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就可天下大治。古时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偷羊,儿子到官府告发,孔子知道之后大骂儿子不仁不义,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儿子犯了法,父亲要为儿子隐瞒,父亲犯了法,儿子要为父亲隐瞒。这与现代国家的法律原则完全背道而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的彼此关系,认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妻、长幼、朋友)是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人的一切行为必须围绕着五伦而动。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于是,在家族企业中,大部分家族企业家其实一直是在以一种治家或治国的心态、方法来治理企业。以治家模式管企业的自然就成了“家天下企业”,企业领导是家长,其他人都是家人或仆从。以治国方法管企业的自然就成了“王天下企业”,企业领导是君王,其他人都是朝臣或百姓。我们经常笑话康有为当年死心塌地地坚持君主政体,但其实我们许多人到了今天仍然是康有为的徒弟。

中国传统主体社会文化给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烙上了无法抹去的痕迹,也给家族企业都带来了深刻影响,造成了整整大多数家族企业家在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观念、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行为模式的严重缺失;造成大多数家族企业家在社会责任感、信誉度、对人才的态度、企业制度化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的偏差,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追根溯源为中国传统文化六大劣根:

价值观、信仰缺位:中国家族企业缺少精神层面的内涵,而首先缺乏的就是那种基督徒对上帝的虔诚以及对传统新教原则的笃信,这其中包括平等、博爱、尊重人性、尊重生命、追求人权和人文关怀。家族企业普遍存在一种与现代文明相抵触的价值观念,存在一种与民主、人权、人文关怀、尊重个性和理想主义相悖的文化意识。中国家族企业缺少一种文化底蕴、缺少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价值、缺少一种脱离草根意识的精神境界。而正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中国家族企业的“昙花现象”,使得家族企业不断在商海中被淘汰出局。

缺乏“绝对精神”黑格尔说:“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绝对精神。”这个绝对精神就像一粒种子一样,其中已经包括了树木的全部属性。“绝对精神”是世界万物内在的最基本属性原则,是固定的、有规律性的,人类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这个“绝对精神”派生和展开出来的。事实上,企业管理也有着其“绝对精神”和基本属性原则,那就是:1.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态;2.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3.优良的人力资源;4.规则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模式。

而当代中国大部分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都距离这个“基本属性原则”相去甚远。家族企业无论是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和日常业务运作,都落后外资企业100年以

上。很多家族企业甚至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企业的管理水平都达不到

轻理性、重冥想:中国传统文化重感情,轻理性、重冥想,轻现实,使得家族企业家在决策中少有理性分析和长期反复论证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激情决策、一种感性化决策,一种诗人式决策,在一种强烈冲动和英雄欲的促使下强行推动一项又一项缺乏科学依据和理性分析的行动计划。

事实上, 中国人的浮躁病从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绝非是二十一世纪的特有产物。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重感情、轻理性、重冥想轻实操,重理想轻实践,这使得中国人的性格中缺少理性、务实和求真的精神。

小农思想意识:在中国文化的传统里,有着一种很深厚的农耕文化,农业耕作靠天吃饭,对基础工作的要求十分薄弱,即便是基础工作不牢固,也能够生存得下去。因此,在中国社会的土壤里缺乏“基础至上”的工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坐井观天,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很容易坐失良机,丧失机遇。且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小富即安、各自为政缺乏合作,容易让人想起《三国演义》的“既生亮,何生瑜”的慨叹,又让人想起“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的讽喻之词。

而小农意识正是现代中国很多问题的原因。别看有些家族企业家富可敌国,位高权重,但他们的意识之中仍然是一个“农民”。我无意贬低农民,但“小农意识”确实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之中。拥有小农意识的人、奉信各顾各理念的人,无论念过多少念书,背过多少名言警句,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局观,不可能有“正见”。

“和谐与是非”观:中国传统文化只讲“和谐”,不讲是非对错,不讲正确与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我”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我”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强调“自成一家”的结果,是自决于“大我”的非理性行为。

于是乎,在家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矛盾冲突,正确与错误不是判别是非的唯一标准,寻求妥协、寻求平衡,寻求折衷成了家族企业家的处世习惯。

“家本位”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家本位”观念,重视家庭、轻视国家、轻视社会。于是,造成家族企业大都是家族化形式,且社会责任感贫弱;中国重视“礼治”,轻视“法治”,强调“人类性善”,过于理想主义,忽视人性中的阴暗面,使得家族企业不重视制度建设,即便是有了制度也不按此执行。

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权力,控制欲极强,官本位思想很浓厚,深深地烙印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思想和管理理念。培育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复制过程,是家族企业的创始者通过自己示范、教育,把自己的价值观复制给下一代的过程。

创业从来都是在磨难中造就,家族企业更是如此。白驹过隙,中国家族企业创业者逐渐闪身幕后,守业的接力棒将由“第二代”擎起。“富不过三代”,不少人的预言仍在耳际,不过,当下最让家族企业烦忧的却是接班人的问题,“世袭”还是“禅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之下,企业财富的继承往往是要选择下一代。清华长三角

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子承父业成了大多数企业老总的选择之路。 “子承父业”的财富交接模式就是父传子的君王制度延续!实质上还是一个家族企业文化大桎桔-中国传统文化复制品。

笔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跨国文化交流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也就是说,跨国管理学也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任何一门学术,特别是管理学,不出国门就已经是国际的了。在此种状况之下,家族企业所谓“以我为主,自成一家”,已经是落伍的思想。因为,可以说,隐藏在“地方特色”背后的“中国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能蛊惑人心的思想。它甚至会以理性的名义,将民族主义包装起来,从而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家族企业管理走入歧途。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实际上家族企业已经无法区分国内与国际。所谓国际或跨国,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第二篇:探讨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发展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诸如杭州娃哈哈和广州碧桂园这样的家族企业的巨头,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渊源和特点为基础,探讨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家族企业 企业文化 发展

一、 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渊源

家族企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庭或家族说掌控的企业,也就是企业的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归属一个或数个家庭或家族所有,而且将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合法传于后代的企业,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家族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家族企业植根于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的亲情主义,其文化具有浓厚的“以家为中心”的思想。

家族企业虽然冠以“家族”的名义,它的核心仍然是“企业”。企业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家族企业文化是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带有浓厚中国传统特色。传统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以血缘为序列、以父子为经、以兄弟为纬的立体关系网,中国的家族企业在组织形态上正是传承了中国的这种传统方式。“家齐而治天下”是中国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家与国是统一的,即齐家与治国是统一的。这种思想体现到家族企业中就是家族与企业是统一的,即齐家与治企业是统一的,许多家族企业发展的动力往往来源于

1对家族繁荣的责任感。

可见,我国家族企业具有深厚的传统根源,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味坚持传统企业文化,必将导致失败,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族企业被淘汰。西方企业几百年的发展所形成的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家族企业的中国式管理模式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冲突。尽管存在矛盾冲突,但中国家族企业也寻求与西方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合。中国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一味借鉴西方理论,而应该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特点分析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族企业文化与一般企业文化而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家族除了企业的所有权外,希望对企业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因此,这样的家族企业存在以下方面的其弊端:

企业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家族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作风近亲繁殖,企业中的重要领导职位被血缘关系的亲属占据,不属于家庭的经理们的管理权处处受限,无法真正执行自己的管理思想。同时,家族企业也更不愿意花大力气吸引真正有才能的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

家族企业不愿为了满足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经营活动而一点点地放弃对企业的所有权以换取企业的发展,经营全过程都会围绕如何控制企业这个核心进行。这是导致许多家族企业走向衰

败的主要原因。

家族企业文化中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家长制”权威有如帝王不可侵犯性一样。这种“家长制”管理模式给家族企业带来了许多麻烦,权力往往集中在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家族成员手中,这种极权的决策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虽然我国家族企业存在以上弊端,但也不能否认我国家族企业也有发展比较好,以精良的管理和杰出的经营业绩令世人瞩目,譬如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杭州的娃哈哈集团等。家族企业文化的和谐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家族企业有着超强的凝聚力

家族企业中以血缘关系形成的组织关系有着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亲情的信任是任何靠契约约束的人际关系难以比拟的。家族企业多雇用家庭成员、同乡或好友,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基于血缘、亲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亲和力,可是使企业主在企业中实施仁政,善待员工,可以与员工同甘共苦。因此在家族企业中,人际关系和谐,员工队伍稳定,公司成员对企业的忠诚度要比一般企业要高很多,员工都能以公司事业为己任,全心经营,努力工作。员工在心理上有归属感,对企业目标有认同感,企业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家族企业的沟通通畅

家族企业从家庭成员共有的亲缘关系、共有的经历、身份及共同的语言中汲取到特别的力量。因主要经营者是亲属,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和特权都来自于同一源头。口头的和非口头的信息能在家庭内迅速传递。所有者兼经营者能够更随意地解决同一问题,而不需向家人多作解释。夫妇和兄弟姐妹们更能懂得彼此说话的主要意思及隐含的决心和犹豫。

家族企业文化的稳定性

家族企业中的所有权的垄断可以保持企业经营理念和目标政策的一贯性,从而保持企业的相对稳定性,使企业文化源远流长。

三、家族企业文化的发展

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尽管存在弊端,但其也有独特的优势所在,如何扬长避短,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摆在诸多中国家族企业的一个课题,不能一味的把西方的模式搬过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家族企业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克服这些,企业不仅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反而会走向失败。因此,要求企业正视存在的问题,自内而外的实行企业文化再造。

在“情”和“理”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家族企业中,由于家族企业成员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会出现“情”逾“理”的现象。在现实管理中,在刚性的管理和家族情谊往往会出现冲突,所以,企业在现实管理中,要克服天然的情谊,强调团队的理性,以此来各方的利益,达到各方的协调。

改造家族企业管理者,消除“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寻求与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合。家族企业经营者的创业经历、权威、才干和实绩所形成的领袖地位和人格魅力深深的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他的理念、作风、能力、经验、知识成为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因此家族企业创办者要与时俱进,虽然不必具备现代高级经理人所具备的高品位的文化修养、业务素质和明确的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但必须克服“专制”思想,具备现代管理的理念。改变过去那种凭直觉和完全考经验的做法,集思广益,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应该学会集权和授权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更富生命力和活力。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中国的家族企业文化应该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古为今用。在发展家族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之间寻找到结合点,古洋结合。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差异的存在,必然要求我们找发展家族企业文化的时候,根据自身文化特点,发展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例如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家在长期的艰苦创业过程中,受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整套不同于西方和日本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管理作风,这其中的一些思想如崇尚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忠于家庭、注重信用、倡导团队精神、弘扬群体主义,主张以和为贵、以情感人、以理用人等等都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真知灼见,不会因为年代的改变而过时。正是在这样一些精神的鼓舞下,东南亚

华人经济圈创造了让世界颇为惊奇的经济奇迹。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再造,人才一直是困惑家族企业的一个大问题。企业创始人一方面迫不及待把子女送往西方发达国家名校学习现代经营管理,学成后回自己家族企业供职,参与本家族企业的管理。同时需要加强对第二代掌门人的教育,“望子成龙”最终却出现不少败家子,导致企业不但没有发展,反而最终走向衰败;另一方面,雇用家族以外的专门人才并委以重任,执掌管理大权,却有所顾虑,夺权和实际控制权转移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家族企业一直在培养家族后代和吸收家族外管理人员之间徘徊。在培养第二代和接受家族外管理人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对企业人才进行培训,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企业,使员工的才能与公司的业绩共同成长,实现“资产社会化,权力知识化”。

第三篇:论民营的家庭文化和家族企业

在我国,所谓“小我”即为家庭,所谓“大我”即社会,而且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存在着一个准连续宗谱,由“小我”至“大我”,从信任角度看,人际之间信任程度递减;从法律角度看,家法需要日益让位于国法。

我国家族文化有着如下特点:血缘性、聚居性、等级性、礼俗性、自给性和封闭性等,我认为,这一文化实际上也决定了中国人性格的二重性;一方面注重顾全自利,一方面注重服从集体,其根源在于中国人注重“小我”,中国人接受了几十年的“大我”教育和“利他”教育,但是“小我”观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要不然我们的电视就不需要整天宣传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家庭企业,是以“小我”为中心的,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区分两类“家族企业”;第一类“家族企业”中存在着较严重和严重的政府干预和控制;第二类“家族企业”中不存在政府干预和控制,或只存在轻微的干预和控制。

有人会马上提出疑问,家族企业大体上就是指以家族控制的企业。第二类企业容易理解,第一类企业似乎与此定义不符,令人费解。但是,如果我们对我国的现状作一洞观细察,我们会发现许多乡镇集体企业最终是被乡镇村某一干部控制的。随着子女亲戚的安置,就会出现乡镇集体企业的家族化。作为这一过程的产物,就出现了第一类并非名正言顺的“家族企业”,可称之为特类“家族企业”。更有甚者,由于干部控制了此类“家族企业”,干部之间存在着基于非正式关系合同的人情交换;我的儿子安排到你的企业,你的姑爷安排到我的企业。干部权力由此渗入乡镇集体企业,裙带风越来越厉害,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受到扭曲,对企业的成本和效益造成不利影响。这在长期会影响企业竞争力。这类企业应该通过“改制”得以规范。至于改制后的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族企业(即第二类家族企业)还是非家族企业,这无关紧要,关键是实现“政企分开”。

对于第二类家族企业,亦即真正意义上的家族企业,很难笼统判断其效率高低。家族企业有大有小,有兴有衰。家族企业所赖以为根基的社会资本包括血缘关系,拟似血缘关系(如认干亲),亲缘关系和社会网络以及与之有关的信任价值,社会资本本身虽然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一样,都是生产性资源,都是生产力的来源。但是,正如世行1999/2000世界发展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社会资本分为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社会资本,有些社会资本属于纵向社会资本,一般具有负面影响,比如家族企业与社会力量共同形成的帮派,这有时涉及以家法和非法手段抵触国法的问题,有些社会资本属于横向社会资本,一般来说有正面影响,比如家族企业与家族企业的网络关系(直接融资,信息和资源共享等),家族企业所掌握的社会资本能否保持生产性而不至于走向其对立面,完全与家族企业主的企业家能力有关,再进一步说,其他类型的资本实际上与社会资本一样,可以有正面影响,也可以有负面影响,它们是否具有生产性与家族企业主(以及一般企业主)的企业家才能有关,有人拿钱去赌博,有人拿钱去投资。

做出错误的决策,通常是因为自己没有跨越决策的陷阱。

Kare Anderson

反思一下你过去所做的一个决策,那个让你付出很大的代价或者使你相当痛苦的决策,然后考虑一些更小的决策。在回忆时,你会意识到一个不同的选择会节省你的时间并避免事态的恶化。

如果你发现理智同自己开了玩笑,该怎么办?你本会将一件事情考虑得更周到从而做出一个更明智的选择吗?当试图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时,你或许会信赖自己的“内在本能”,但是你总是被那些无意识的决策陷阱所愚弄。

根据谈判专家Howard Riaffa的意见,如果人们没有预见到这些陷阱,他们注定要重复同样的错误决策过程,同时会面对更多拙劣决策造成的痛苦。

维持现状的陷阱

人们天生喜欢维持现状,他们试图寻找变化最小的决策。例如,当一个全新的产品推出的时候,它被制造成像一个早就存在的常见的产品。第一辆汽车像没有马的马车,第一份电子报纸和杂志使用它们印刷版本的格式。

在商业领域中,更严厉的惩罚是针对因为做事而导致的过失,而不是针对不做事的懒惰。在生活的所有领域中,人们总想避免剧烈的变化。

那么,你能做什么?当你准备做决策的时候,首先认清你的目标,然后比较是改变、还是维持现状,更有利于实现目标。看看每一个可能的改变,一次看一个,这样,你就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只想保持现状不变。

如果你要改变现状,那就不要过分夸大你自己和别人已经做出的努力、付出的成本或担心一些情感上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现状的有效性往往会改变。当考虑到变革的必要性时,要设想一下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形。如果将来的几个备选方案都比维持现状好,则要避免由于难以从中选择而最终决定维持现状。

维护历史的陷阱

你在一个选择或一个方向上考虑越多,你会发现,要改变这个方向或做出不同的选择就越困难。特别是你已经投入时间、金钱或其它资源,或者你担心你个人的名誉可能因为做出决策而受损,你会发现选择起来更困难。

假设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付出了努力,针对一个新的缝隙市场投放产品。由于你已经使用了资源,并在此市场上取得成功,你会发现,即便该市场后来清楚地表明你的产品没有前途,你也难以做出撤出市场的决定。

当你考虑是否改变方向时,要有意识地把过去的行动,包括感情、金钱或其它资源的投资,都放在一边。寻求并聆听那些没有参与早期决策的人的意见。检查一下,为什么承认过去的错误使你感到痛苦。如果问题出在你受伤的自尊心上,那就马上开始改变方向。

确认证据的陷阱

此类陷阱是一种偏见,它导引你去寻找那些支持你现有观点的证据,而避免那些对它不利的信息。这一偏见,不仅影响你从哪里收集信息来加强目前的立场或观点,而且会影响你如何解释所得到的证据,使你更重视支持你观点的证据,而忽视那些反对意见。

为了克服这一陷阱,需要不断地进行核对,看看你是否按照相同的严格标准考察所有的信息,避免不加思考就接受支持性证据的倾向。让一些你尊敬的人扮演不断提出反对意见的角色,或者自己提出反面意见,挑战现有观点。要诚实地对待你的动机。你收集信息的真正目的,是不是为了帮助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或者只是在寻找一些证据来证明那些你想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在寻求别人的建议时,不要问诱导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会使你的决策有明显的倾向性。确保你想征求意见的人,不受你观点的片面影响,同时能够向你提供真正独立的信息和意见。

决策框架的陷阱

人们喜欢逃避风险,并会寻找理由拒绝或避免有可能存在损失的决策,无论这种可能的损失有多小。

人们倾向于接受事物最初的框架,而不愿意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界定问题。

无论是你自己或是别人创造了状况的最初框架,都千万不要自动地接受它。尝试着使用几个不同的方式,重新设定问题或机会的框架,从不同方面考察这个问题或者机会,预见不同的结果。此外,要采取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决策的得失都要加以考虑,或者接受不同的参照点。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尝试问问自己:如果框架改变了,你的思路会有何变化?过分谨慎的陷阱

在预测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过度警觉或慎重。当面对高风险的决策时,他们倾向于调整自己的估计或预测,使其“恰好处于安全线上”。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最坏情况下的事态分析法”,这个方法曾普遍用于武器系统的设计,现在仍然在某些工程和控制的场合中运用。工程师使用这种方法,针对可能的最恶劣的环境条件设计武器,即使这些条件出现的概率事实上非常微小,他们也是如此设计。

以上这些陷阱,有许多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彼此步调一致,从而扩大破坏的威力,当你做一个快速的决策时,想一想,你正在依赖自己的内在本能,因此经常会掉入一个决策陷阱中。

在你真正花很多的时间做一个决策前,首先审视你正在如何做这个决策。在你确定这个决策过程十分有效之前,不要在决策结果上注入感情因素。

第四篇:浅谈家族企业文化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从家族企业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家族企业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家族企业企业文化缺陷对策

0 引言

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但尽管家族式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企业文化方面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旨在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家族企业文化的几种常见问题,寻找突破企业文化瓶颈的途径,给我国家族企业以借鉴。 1 家族企业的文化缺陷

1.1 用人机制落后

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使得领导者变得自负,总觉得自己是最能干的,这就排斥了社会上更优秀人才的加盟。每一个人都想独立地干一番事业,从而实现其生存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想征服别人,这是人的本能。优秀的人才更是如此。由于在家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的态永远只 能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之中,这与社会发展至今天,人人欲彰显其个性的时代特征不符。家族企业中事实上存在的对员工信任上的内外有别,又使家族之外的员工受到极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都无法融入企业的核心团体,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1.2 企业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家族企业领导者的家长作风严重。中国文化的调的是对君主、家长等的尊重,唯权是从。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家长个人的决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扩大,这种决策的弊病日益明显。最高层领导者凭主观判断代替科学分析,缺乏集思广益,容易导致错误决策。

1.3 企业领导者文化素养低企业创始人对企业文化的塑造起

关键的作用,家族企业文化的塑造更是如此。我国家族企业主要发起于中小私营企业,家族企业领导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经营管理理念、科学文化素养等,由于受生存状况、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相对比较低,一方面他们对产品、市场、客户有非凡的把握力,对开发新产品、 投资新项目等有无人能比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他们在建立企业组织计划系统、健全管理制度、创建良好企业文化等问题上又十分迟钝,对企业发展没有一套系统的哲学思想和管理理念。

1.4 只注重文化形式在家族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

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 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1.5 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企业创始人和上层管理者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施。如果企业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动作,而没有员工的参于,在实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触或不合作,那么再完美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员工的积极参,才能保证实施过程的顺利;也只有员工的全程参与,才能使企业上下全面准确地理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使企业发展的车轮加上“润滑剂”和“加速器”。

1.6 企业制度形同虚设家族企业由于经常以亲情代替规则,以关系代替制度,使企业制度形同虚设。随着家族企业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企业过渡为目前的公司制企业,家族企业的亲缘文化使得企业在充分授权方面裹足不前或盲目授权,难以做到人这种信任程度的差异。“族

内人”可以凭借血缘关系把持企业的重要岗位,参与重大决策,并享有优厚的待遇。对于“族外人”,他们的努力往往不能换来职位和待遇的提升。领导者往往不愿意重用“族外人”,有的企业甚至还尽量压低一般雇员的待遇。此外,管理者对于“族内人”往往是“情大于法”,犯错误时不予追究。而对于“族外人”则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

2 解决之策

2.1 培养有企业特色的企业“人才文化”纵观各大成功企业,它们都有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其中包括了属于本企业的用人理念。例如沃尔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个人,服务顾客,追求卓越,创造非凡;微软公司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提倡自由人文,在工作中倡导终生学习;西门子的用人精髓是致力于为员工提供非常理想的发展前途、可观的工资待遇。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说明建立符合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家族企业特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制定行之有效的用人机制才是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制胜之道。

2.2 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度是企业规范自己员工(当然应该包括老板自己)行为的标准,也是保证企业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础。管理组织结构应向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发展。管理组织结构应由传统的宝塔型向扁平型转变,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管理组织的联络形式应逐步由物理网转向虚拟网,使员工全面分享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创新应由刚性向柔性发展,促进各种团队式组织的创建。治理模式应由家族主导型转向法人治理型。治理模式变革的重点,一是管理班子建设应由任人唯亲变为任人唯贤,吸收更多的外部优秀人才参与管理。二是由个人决策向职业管理过渡,充分发挥专家管理的效能。三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

2.3 提高企业家素质,发挥核心作用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所处的统帅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企业家要具备重塑自我素质和能力的决心,通过参加高端培训,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既要有创新能力,又要具备卓越的管理才能,同时注意品格修养,树立事业第一,利润第二的思想,把企业当做事业来经营。使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由单一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家成功的经验融入职业化团队管理有机结合,形成自己风格的管理文化,逐步将企业管理推向科学化、民主化、标准化的健康轨道,使企业成为自身发展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

2.4 制定健全的激励约束制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物质追求是基础,精神追求是关键。健全的激励制度应该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励应该有的放矢,手段要多元化。对于有的员工薪酬激励已经足够,可是对于另外的员工,成就感可能更具诱惑力。制度是基础,激励是核心。制定健全的激励约束制度,创造一个重视员工,培养员工的环境,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文化已成为家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搞好企业文化塑造工作,是每一个家族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家族企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做大做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春来.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J].经济体制改革.2004.3.

[2]王改英.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3 转.

[3]汪晓梦.传统家族文化与我国家族企业管理.中小企业[J].2005.1.

[4]吴三清,钟永平.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文化基础[J].西南民族大学

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8.

[5]章琴,王秀云.当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人才文化研究[J].企业活力.2006.4.

[6]韩佳泉,刘欣凯,隋玉林.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综述[J].黑龙江电力.2005.3.

[7]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M].沈阳.东北大学

出版社.2002.

浅谈家族企业文化的问题与对策 王焱(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

第五篇:浅析土家族饮食民俗

20124493 周园园 对外汉语2班 浅析重庆土家族饮食民俗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人口数仅次于汉、壮、满、回、苗、维,也是湖南、湖北与重庆三省市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巴楚文化,其渊源流长的饮食文化,更以其独特的风味让世人青睐。

我生活在重庆,高中时期同寝室室友为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土家人,平时酷爱酸辣口味,她家人寄来过许多吃食,在和她平时聊天中谈到过他们土家族人平时的生活状况。基本了解之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查阅过一些相关书籍资料,深入了解了土家族饮食民俗。

土家族饮食民俗是一个活化石,记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与土家族其它文化因素之间密切联系,并且发挥着客观作用。

“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道理。首先在食文化上,重庆土家族聚居地区多山地,田地较少,从而导致土家族以杂粮(玉米、洋芋、红薯)为主、稻米为辅的饮食结构,有首诗就真实反映了土家族人的日常饮食,“深山饮食匆拘墟,天地施生美可茹;露邑黄梁村酿早,雪翻白溢米炊初。晚松待买峰头饭,新釜留 烹洞里鱼;更有高田洋芋熟,也堪宴客伴嘉蔬。”

智慧的土家人将这些杂粮进行创新加工并且花样繁多,典型的有包谷饭、洋芋饭。“包谷饭”顾名思义就是玉米和大米混合加工制作,用木甑子蒸出来,粗看之下是金灿灿的颜色,细看又能见到白米的本色,因此又有美名为“金包银”;在土家族地区还盛行吃“洋芋饭”,其做法和“包谷饭”的制作原理大相径庭,我去室友家做客时吃过几次洋芋饭,非常香脆可口。

还有用粗粮做的各种各样便于携带的粑粑,做法也比较简单,就是将杂粮或者其他材料浸泡磨成浆状,经发酵以后做成各种形状蒸制,有荞粑、苦荞粑、软荞粑,用麦子做的麦粑,用蕨做的蕨粑,用玉米做的包谷粑,用黄豆做的“马打滚”,用高粱做的高粱粑,用红薯做的红苕粑,用野菜做的野菜粑等。

为了丰富种植和饮食结构,土家人还利用田边地头种植了各种豆类作物,因而食品中豆类十分丰富,如豆芽、水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腐丸子、霉豆腐、水豆豉、干豆豉等。在所有重庆土家族以豆类为原料的食品中,菜豆腐最具民族和地方特,菜豆腐又叫“合渣”,也称“合渣闹”,是用黄豆水磨后加菜叶加热经卤水点制而成。

像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多数重庆土家族所居地区山高林密,“住山靠山,靠山吃山。”是土家人的生活经验。林下丰富的各种野菜也被人们创造性的开发成各种特色食品,非常受欢迎,如蕨菜、地米菜、折耳根、地木耳、葛、土茯苓、芭蕉蔸、野苋菜、牛客膝、鸭脚板等。九月是枞菌旺季,满山遍野随手可采,枞菌是菌类佼佼者,炖肉煮汤,味道肥美鲜香;用油烹炸的“菌肉”,香纯味鲜。

以前重庆土家族地区普通百姓长期稀缺食盐,为保障身体健康、弥补食盐之不足,土家人形成喜食酸辣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土家族地区普遍喜食酸辣,故有俗语“三天不吃酸和辣,心里像有猫儿抓,走路脚软眼也花”,而且重庆许多地区也很适合辣椒的生长,如石柱辣椒“石柱红”就非常好,还形成了一个品牌。土家人制作辣椒的方法也十分多样,辣椒制品有调味的辣子糊糊、腌制后很下饭的酸辣子、渣海椒以及灌辣椒等。同样的在土家族地区,酸菜几乎家家制作,在土家族的厨房随处可见数量不等的酸菜坛子,酸白菜、酸萝卜、酸豇豆等几乎是日常必备食品,但凡不能及时处置的荤菜如猪肉、鱼等,人们就会将其拌上糯米粉装入陶坛进行腌制保存,制成美味可口的酸鲊系列食。可见重庆土家族的酸系食品亦是丰富多彩。

重庆土家族的饮食中,油炸食品也相当多,如以红薯、蕨粑、糯米、玉米等为原料的油炸系列食品,还有俗名“米花”的“团馓”,称“油粑粑”的油炸“果子”,油果子清香酥脆,味道独特。此外,油炸糯米粉团、油炸包谷泡、油炸粑、油炸锅巴、油炸糍粑等多种炸制食品也是土家族的风味小吃。

土家族腌制腊肉也是非常具有土家独特风味的。为较长时间保存肉类,土家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腊味食品制作工艺,地方史志文献《秀山县志•土官志》有云:“沥取苦蒿水,代盐以鲊宿肉,以为珍味”,使用资源丰富的青蒿作为腌制的原料,再佐以食盐、花椒、五香、八角等香料将肉块腌制十天半月,然后取出挂在火塘上进行熏烤,熏好的腊肉被土家人独具匠心地放进谷仓的稻谷中,不仅保存时间长,而且愈久愈香;或者将腊肉挂在火塘之上,即食即取。在自食或待客时,土家不同风味的腊肉菜品如辣椒炒腊肉、渣海椒炒腊肉、蕨菜炒腊肉、笋子腊肉等,都是土家族日常待客必备的佳肴。除猪肉外,重庆土家族地区的其他肉类如鸡、鱼、鸭等也有腌制品,重庆土家族腊味板鸭色香味俱全,外形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紧密,食之酥、香回味无穷,“干、板、酥、烂、香”,实属土家族的又一珍贵美食。

重庆土家族饮酒历史久远,在巴人时代他们便已用富余的粮食酿酒以供奉祖先。土家人热情好客,宗法气息浓重,祭祀神灵和聚集亲友无不以酒为礼,因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酿酒与饮酒的习俗,土家酿酒工艺精道且种类繁多,如五谷杂粮酒、葛根酒、药材酒、果品酒、蛇酒、虎骨酒、猴头酒,几乎无物不可酿酒。重庆土家族所酿造的酒类当中,最有名者莫过于“咂酒”,“咂酒”酿造工艺较为简单,史志文献多有记述,《补辑石砫厅志•风俗志》:“厅人酿酒,置秔米或黍、稷、梁、粟磁瓶中,月余始熟。”据传咂酒始于明代,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倭作战,土家族人将酒坛放在路边,内插竹管,每过一名土家子弟咂酒一口,寄以祝福,后来传习成俗;“咂酒”能沟通情感,和睦亲友。

茶,也是土家族生活必需品。重庆土家族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是盛产茶叶之地,在各个地方志都有大量的记载,例如《补辑石砫厅志》“物产”记载:“药之属”有“茶叶”,“花之属”有“山茶”等。凉水甜酒茶、凉水 蜂蜜茶、糊米茶、姜汤茶、锅巴茶、绿茶、灯笼果茶 、老叶茶、茶果茶、还有炒米茶、蛋茶等充斥于土家人生活的每时每刻。并且土家族人饮茶也有自己独特的饮法,除了直接用开水冲泡以外,土家族人还喝罐罐茶,即用土罐作为泡茶的器具,先将茶叶放在罐中用火烤焙,待香味溢鼻时,用沸水冲泡,喝时清香鲜美,沁人心脾。

土家族人不仅讲究饮茶,还知道“茶食同源”的道理, 所以土家人发明了“油茶汤”。既可以说它是一种家常饮料,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民族地方风味的特色小吃,其作法是:先将阴米、豆腐干、花生、胡桃、包谷子等用油炸酥舀起作为辅料,再向锅里放油、放入茶叶,待炸变色后渗入山泉水,加入生姜,煮沸后倒入辅料,放些葱蒜即可食用。食用方法同样有讲究,只能用嘴喝,可用一支筷子,喝时里面的料要和着汤一起喝下, “油茶汤”油而不腻,清香可口。至今,许多土家族人仍是每餐不离“油茶汤”甚至“一日不饮,则神不清爽”,“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

禁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现象,往往渗透着人类初民的思维意识,同时显示出文化的民族性特征,所以土家人饮食禁忌也反映了土家族的民族特性:(1)剩饭忌倒与狗吃,土家人认为狗会吃掉人的灵魂; (2)忌食鸡爪鸡翅、猪鼻猪尾,担心染上不好的习性,如吃猪鼻回落后怠惰等;(3)忌食一些动物的内脏与血液,土家人认为这些不干净,吃了会招灾惹祸;(4)吃饭时忌敲空碗,敲碗被认为是乞丐型饮食方式,忌摹仿;(5)忌端着饭在别人背后吃,“背食”谐音“背时”,不吉利;(6)未婚男女忌食猪蹄叉,蹄叉会“叉”走好运,“叉”走“月老”,会影响未来的婚嫁;(7)拿筷忌用左手,土家人认为左手拿筷是违反常规的,可能带来命运的反常与难以预料的灾难;(8)宴席上,客人忌先于主人饮食,俗谚“主不动,客不吃;主不食,客不饮”,既是对主人的尊重,又体现了客人的礼仪素养,等等。到现在,土家的年青一代大部分已经不知道这些禁忌的存在,只有老人们还沿袭着这些禁忌,尽力保留民族传统特色文化。

结合之前的介绍重庆土家族的基本饮食特点有:①风格粗犷。不仅表现在主食结构,还表现在其菜肴刀工成型上,如“年肉,一块足有四两半斤重”;②滋味调和,嗜酸辣。菜肴讲究酸、辣、香,杂粮粗涩难咽,配以酸、辣、香,益于开胃;③注重食疗养生。所处地理环境比较阴冷潮湿,所以土家人运用的调料大都既可以调味,又可以治病,如魔芋可消肿攻毒;花椒,温中祛寒驱虫;姜“御湿之菜”等等,土家人喜饮茶,也有茶可治病的缘故。 综上所述,重庆土家族人具有独特的饮食民俗,它们见证了土家族的历史发展,丰富了土家族的文化内涵,融入土家人生活中:教育下一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培养了土家人尊老爱幼、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优良美德,使之产生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推荐晋升岗位证明下一篇:听讲座后如何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