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2024-05-01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通用10篇)

篇1: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与美学中的其它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我国美学教科书中常见的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的分类,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其最大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因而,也无助于对客观美的认识、分析与把握。这与传统美学对美的性质的机械理解相关。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①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在现实中,离开特定审美对应关系和审美主体,离开特定审美距离和审美环境,客体便无所谓美或不美;美决不是客体固有的自然质或社会功能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当然,如果我们根据科学抽象原则,设定人类类主体为审美主体,同时将审美系统的诸要素--审美距离和环境等等“悬置”,客体或客体因素②的审美价值或美依然是可以相对确定,并进行分析研究和分类把握的。但显然,这种抽象的美的分类,决不是依据客体自身的特征与性质,而是依据审美关系生成的性质。③据此,我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笔者认为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审美系统中的主体是人,而人的生命从属于“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④人的生命本质的这种两重性,使审美关系的生成也分为性质不同的两大类,即前文化审美关系与文化审美关系。所谓前文化审美关系,就是客体因对主体之物理、生理、心理结构或需求的同构或满足而建立起的审美关系;所谓文化审美关系,就是因客体所包含文化社会价值因素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和肯定而建立起的审美关系。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类审美因素共存于现实审美关系中,因此,又形成第三类,即复合审美关系。这三类审美关系所生成的`便是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

所谓文化美,也就是传统美学所讨论的美,即由“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所生成的美,所物化和表现在客体身上的文化审美价值。文化审美关系发生于人类与动物相揖别的漫长进化过程中,生成于人类类意识、类自觉的形成和体现类自觉的自由创造--“劳动”的过程中;文化审美既伴随人类类本质生成而生成,又体现着人类的文化特征。动物能本能地趋利避害,建巢筑穴,但却不能像人类那样,顺势利导,化害为利,能动地为自己创造更新更美的生活环境,因此,动物没有“文化”,也不会对客体内含的“文化”有任何兴趣--甘肃的“阳关”遗址,甚至连鸟儿也不愿栖息。但对人类来说,先民们艰苦创造的文化遗痕,是自然界、动物界任何精妙建构所不可比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存在。这便是“阳关”文化魅力之所在--它所凝聚的是中华文明沉积千百年的历史,它所唤醒的是中国文人代代承传的思古怀古情结。文化审美是人类的“专利”,也是审美的本质构成。

所谓前文化美,系指客体因满足主体潜能本能需求而获得的审美价值。当然,这种前文化美的获得,只能是在人类审美系统整体生成存在的条件下。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仅仅停留在物理、生理、心理水平上,并不存在主客体关系或审美关系,而只有动物与自然的适应关系。动物与自然是直接同一的,它们之间不存在对象性的关系、更不存在享受性体验自己潜能、本能的“审美关系”。蝶恋花肯定不是审美;一只母猴喜欢上另一只公猴,当然也不是审美。但人类在从消极适应自然到能动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一面不断改造自身的感官结构,生成“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一面丰富发展自身的感觉,使之“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⑤从而将人的本能潜能需求从被动性、适应性动物水平提升到能动性、主动性人的水平,并伴随着肯定自身本质力量的文化审美关系的生成而获得审美性质,使前文化动物性适应关系成为人类审美系统的构成部分。⑥因此,同样是对色彩和花的喜爱,人恋花成为高雅的审美活动;虽然是与猴子“同宗”,人对异性的关系便具有了审美意义,甚至如保加利亚学者瓦西列夫所比喻的,人类

[1][2][3]

篇2: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作者姓名:刘坤

单 位:黑龙江省安达市 羊草二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和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汉字的形态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对称、笔画的疏密等。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和拼音文字不同,我们能够从汉字本身去探索其妙趣横生的文化世界。

一、教学中感受汉字的形态美

汉字起源于绘画。汉字本身就具有绘画美的因素。以方块字为特征的汉字,自从出现那一天起就与绘画联系在了一起,就出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萌芽。汉字的形态美主要体现为结构对称、笔画疏密、点画轻重、行笔缓急等特征。

在汉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书写 汉字的正确理念。强调身法与笔法。比 如强调执笔松紧适宜,强调身正字

稳运笔灵活,强调指实掌虚力到笔尖。

(图——1)

因为汉字的特点是横画求平且稍斜,给人以灵活;竖画求稳,竖画不稳,竖不挺直,字则不稳,有失态之嫌。因此,竖画是字的骨干,起到支柱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整体把握和感知,因为写字结构的成败将决定一个汉字书写的美丑。当代大书法家启功曾经举过一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王羲之的字为公认的楷模,选王羲之的‘三’字从笔画到结字都好看,那么我用剪刀把每一笔画都单独剪下来,再随便往桌上一放,这个‘三’字会成什么样,好不好看?当然不好看。”

从汉字的形态上来看,感受其形态美的过程是感性的,情感性的。学生对汉字形态美的认识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审美情感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设计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学段设计符合其审美情趣的教学计划。例如针对初中学生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我国汉字演变的历史。

2、树立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的语言。教学过程:

谈我国汉字演变的历史。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是汉字的前身。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已使用单字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已占一定比例,已是发展成熟的文字了。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卜辞”、“契文”;又因为最早是在殷墟(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字可以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后期与小篆相近。已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千个,多半可以释读。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战国时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大篆”(又称“籀文”,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秦朝的这一统一全国文字的重要措施,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楷书,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 2 体。楷书点画形态丰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由于它的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书”,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这种字体写起来比楷书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很受群众喜爱,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难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

(图——2)

感受汉字形态美的过程也是教学对话过程。因此,与汉字形态美的对话,是学生用心灵去感知文字的形体美,点线美、结构美、空间美。

二、教学中感受汉字的文化美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造字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浩浩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熔铸在一个个具有文化意蕴的文字当中。我们在文字教学中应当注重文字的文化内涵,让一个个方块字灵动起来。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汉字产生的悠久历史中感知中国文化历史的悠久;从汉字产生的悠久历史中感悟国学的博大精深;从汉字的学习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厚重与璀璨。从汉字的造字中我们可以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字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文化学的一部分。

例如,我在《散步》一课公开课的教学中融入了汉字教学的元素,以汉字教学推动阅读教学,在汉字教学中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时间:2013年5月 地点:三楼大教室 教师:刘

坤(公开课实录片段)

师:请看大屏幕“孝”字的造字方法意义。

生:看图讨论。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边空写边读出来。生:读„„

师(看大屏幕讲解)“孝”字甲骨文上 面很像长着长发的老人,长发之下是个孩子。而金文的表达则更为清楚,上面是长着长发 的老人伸出手领着孩子。小篆是老人被孩子

(图——3)

搀扶着走路。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孝”字的造字本意就是侍奉、敬爱父母和老人。“孝”字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充满亲情的文章《散步》。

篇3: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素质培养新要求。感知古诗中蕴藏的色彩美,深入探讨古代文人色彩运用的深层文化内涵,不但有利于我们加深理解古诗中的写景题材作品的独特题材特点,还有助于在古诗教学中,走进传统文人雅士的心灵深处,以色彩的感知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审美品位。

近代实验心理学认为:色彩的经验类似感动或情绪的经验,诗人对色彩的把握不亚于画家,虽然反映形式不同,但通过语言的描写,可以唤起读者相应的色彩联想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色彩的感知在诗画欣赏中的主要意义。苏轼称赞王维十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古诗与国画的这种亲密关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一种共同的文化品位在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方面的典型体现。“丹青”是两种色彩,但一度成为中国国画的别称,古代画家特别重视颜色的点化运用。因此,克服孤立学诗的惯性审美模式,以一种颇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非常态视野,由画及诗地培养学生对古诗中色彩美的审美感知能力,则有望把初中写景题材的古诗教学,带入更加广阔的传统文化领域。现在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古诗为例,试分析诠释中国古典写景题材诗歌独特的调色技巧,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如下:

从民众的受教育程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封建知识分子阶层的精英文化;从文化的历史沿革审视,则打上了深深的儒家学说印记。表现在写景题材古诗的创作方面,诗人对色彩的把握与调动,其审美心态具有明确的文化排他性,与一般的民间审美情趣差异非常明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北朝民歌《敕勒歌》)是一种对生活中自然色的客观把握,体现出民间对色彩的朴素把握与认识,明显有别于文人雅士的审美趋向和思维定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渔歌子》)虽然是一首唐末文人创作的曲子词,但纯粹是客观劳作图景的真实写照,毫无些许传统文人山水诗“诗言志”的迹象,色彩斑斓,反映了作者对色彩的自然取舍。与同题材的作品柳宗元的《江雪》和关汉卿的《大德歌·冬景》,差异迥然。对景物色彩的自然把握,是民间创作或客观再现民间生活内容的山水诗,最典型的有别于文人创作诗的独特的色彩选择方式和审美趋向。

有别于对色彩的自然把握,文人雅士对于写景题材古诗中的色彩运用和取舍,都鲜明地反映着传统文人的具有文化排他性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特殊色彩的巧妙摄取。古代文人生活范围有限,基本自绝于日常劳作,往往通过很敏锐的摄取生活中最曼妙的单一色调,以增强诗作的生活性内涵和诗情画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审视深秋枫叶的独特色调,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作者通过对烟年里最美妙的柳色和草色的独到把握,写出了自然绿色最特别的时令特色,表现了对正处蓬勃茁壮期的春景及其生命力的热情赞颂。

《虞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中国古典山水诗也有言志抒情的创作传统,独特色调浓缩形成的诗画景象,往往会使人和景之间构成情绪的映衬或冲突,从而为抒情言志提供了可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四字浓缩了无限的色调风物,超越了空间限制,于有限的语词中包含了无尽的生活内涵,涵盖了作者对游人的绵绵情思。同样是对独特色调的浓缩把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的《泊秦淮》)用两个“笼”字,将相近的三份色调揉为一体,彼此难分,从色调方面勾画出“秦淮”、“酒家”纸醉金迷、忘忧无耻的堕落情状,为作者的咏史言志提供了色调基础。景物与情绪的协调一致如此,而景物和人物行为的激烈冲突,同样也会有精妙的表达效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通篇以雪白为基本色调,冷色的雪,凄清的气候特点,都显示出钓鱼人与周围环境的极不协调与高强度的冲突,诗作以此表现了作者的孤傲人格和政治生活感喟。

二、调色及其所反映的审美内涵。孔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其中于民。”古代写景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特别看重不同自然色的协调与对比,明确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影响。暖色让人感觉华丽,橙色是最暖色,红、黄是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而冷色给人感觉朴素,紫、绿是中性微冷色,蓝紫、蓝绿是冷色,蓝是冷极。诗人习惯调动的色彩,基本没有冷暖两极,主要是中性色调之间的协调与对比,这是“中庸之道”影响诗人色彩审美趋向的最好印证。

红、绿是一对高纯度的互补色,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最强烈、最刺激,如果正确处理面积比例关系,往往会取得既对比强烈,又丰富调和的良好效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示红隐绿,既显示了红的突出与夺目,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世故人情,也隐含着红绿的和谐搭配与衬托,相得益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性微冷色的绿的大面积的陪衬高亮度的红色,色调丰富调和,在这首送别诗中给人以充分的热烈和热情的审美体验。

包括红绿色在内,两种对比色的冷暖调和,会对比强烈,但调色也明朗宁静,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的《忆江南》)红蓝两色的冷暖对比强烈,使画面明镜,读者对江南美景也有了一个高度凝练的体验机会。“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的《暮江吟》)血红的残阳对碧绿的江水,显示出同一位诗人对同一种调色方法的纯熟使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虽然写自然界瞬间的天气突变,但通过色调的对比,以及动静的调动,使诗句间跳跃出一种画境的“气韵生动”。

两种类似色彩的调和与搭配,会营造出平静安详的生活情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同写途中所见,波澜不惊,呈现出一派祥和气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绝句》)两个诗句中同时存有类似色调的协调与陪衬,动静增趣,色调明丽,意境和谐,富含生机。都从中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情投入,以及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苦苦追求。

类似色彩的调和与对比,也能渲染出一种特别的情绪氛围,并进而取得情景交融的诗情画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种不同明度的暖色的对比与调和,既使画面色调对比强烈,也在单纯的雨景层面上显示出作者对这种祥和温馨的雨趣的独到把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的《别董大》),高明度的冷暖色调进行对比与调和,于对比的抑扬褒贬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远行前途的担忧,各句中冷暖色调的调和又没有使感情基调过于低沉,从而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昂劝慰提供了前提铺垫。

三、巧妙运用明度的差异来调动情绪变化。古代诗人特别善于利用阳光的不同变化,揭示色彩的明度差异,以及与此相伴的时令特点,进而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怀。色彩的明度,也能反映不同的审美趋向,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而无色彩中的低明度则最为消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的《望天门山》),明亮的阳光与白帆大江相融,并由青山予以陪衬,色彩的明度对比强烈,画面情景亮丽、热烈,感情基调明快高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由衷赞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的《天凈沙·秋思》)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的《枫桥夜泊》),分别选取了傍晚和深夜时分的特殊明度的瞬间色彩,所反映出的情绪消极、沉闷,诗人的一腔忧愁不言而跃于纸上的字里行间。

因此,由画及诗地审视色彩运用与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对于在初中古代写景题材诗歌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品位,不失为一次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益尝试。

★ 古诗中蝴蝶

★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 古诗中的风

★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 《登高》古诗中的景象与情怀

★ 古诗中的励志名言

★ 古诗中月亮的作用

篇4: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2、能认真听赏《松花江上》、《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感受到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并与大家交流欣赏体验。

3、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悲剧或喜剧效果进行呈现的。

4、能认识欣赏音乐悲剧美与喜剧美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能够充分了解悲剧美与喜剧美的特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表述对音乐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视频欣赏:《野蜂飞舞》片段 Q:指挥在干什么?(作品简介)

2、视频欣赏:《辛德勒名单》片段

Q: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简介)

3、Q:这两段视频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幽默、令人发笑,第二段:悲伤、沉重。)

4、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音乐美中极具对比两个范畴:悲剧美与喜剧美。

二、了解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1、Q: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悲剧美,什么是喜剧美? 教师小结:抓住关键词,悲和喜。

2、课件出示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音乐的悲剧美: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 1 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的喜剧美: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是在对美的肯定的基础上,对旧事物的鞭挞,对丑恶的否定,其引起的直接效果就是:笑。

三、体验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一)《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1、欣赏导入: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1947年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来表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华沙集体杀害犹太人的事件,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2、带着问题,听赏作品。Q:你听到了些什么?

Q:作品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紧张、恐怖)

Q:这种感受是用怎样的音响来营造的呢?(尖锐、不和谐)

3、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声音,就是为了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紧张、恐怖,表现纳粹的残暴,从而激起人们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与仇恨,对受害者的同情。二)《松花江上》

1、欣赏导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心灵与肉体无尽的伤痛,1931年9月1日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当时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地犯下种种的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含泪写下了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歌曲一一《松花江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初步听赏。

Q:你认为歌曲的哪一部分最具悲剧美,最能引起你内心共鸣?

3、深入体验

Q:随音乐哼唱你认为最感动的唱段,谈谈其音乐语言有何特点?

4、教师小结:在音乐的悲剧美中,旋律和音色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或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或暗淡深沉、浑厚浓郁;刚烈悲愤、警号长鸣。当悲剧美与壮美结合时起到悲壮的效果。另外沉缓滞重的节奏、爆发式的力度变换、表现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作品叙述)三)《憨豆先生》

1、欣赏导入:和悲剧美相比较,喜剧美要显得轻松与愉悦得多了,下面让我们欣赏《憨豆先生》片段。

2、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Q:大家觉得这个影片是属于戏剧表演的哪种表现方式?通过憨豆先生的表演能够发现喜剧有什么特点?

3、师生交流

四)《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1、背景简介。

2、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Q:这段视频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风趣、幽默?歌曲洋溢着赤卫队怎样的精神?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音乐之所以产生喜剧效果,同电影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因为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如:故意破坏音乐发展的逻辑习惯;力度的突然转换;两极音域的应用;纠缠不休的反复;不切适宜的快速和慢速、表演者夸张的神态,等以引起人们意想不到的惊讶来达到喜剧的效果。

5、Q:我们刚才听的《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采用的是怎样的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法 五)《跳蚤之歌》

1、欣赏导入:下面让我们欣赏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跳蚤之歌》。

2、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Q:歌曲为什么让人发笑,其喜剧美的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3、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歌曲为我们讲述的这个荒诞故事;演唱者塑造出的生动音乐形象;以及这种半朗诵、半歌唱的曲调风格,使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喜剧美的特点。六)归纳比较

(一)悲剧美:①旋律:如泣如诉、刚烈悲愤。②节奏:疏松。③速度:沉缓滞重。音乐特点:感人、暗淡、深沉。

(二)喜剧美:①旋律:不规整,有说有唱。②节奏:紧密。③速度:欢快。音乐特点:幽默风趣

七)课堂活动

(一)对比欣赏中国名曲,完成表格。

(二)课外拓展。收集喜剧美或悲剧美相关歌曲,课后分组讨论并唱一唱。

四、总结

篇5:鲁迅作品的刚性美与柔性美

内容摘要:很多人都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斗士,是一个处于与黑暗社会斗争风口浪尖上的人,他的性格以及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一种刚性,一种战斗性,即刚性美。其实纵观鲁迅先生的作品,除了刚性美之外,更蕴含了一种人情、人性、人生光辉的柔性美。

关键词: 反传统 国民性 现实主义 反抗精神 同情 理解 深情

鲁迅先生去世已近一个世纪了,但先生的作品连同他伟大的人品却永远活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他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教父、精神教父。一次次拜读先生的作品,一次次被先生的作品所震撼:那用意志和生命凝结而成的文字穿越时空,鞭挞我们的灵魂,荡涤我们的心灵。

迄今为止,鲁迅作品可以说是我们了解当时中国国情的最可靠、最深刻的文字。但很多人都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斗士,是一个处于与黑暗社会斗争风口浪尖上的人,他的性格以及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一种刚性,一种战斗性,即刚性美。其实纵观鲁迅先生的作品,除了刚性美之外,更蕴含了一种人情、人性、人生光辉的柔性美。

一、作品的刚性之美

(1)全面反传统,改造国民性

鲁迅在深刻的文化反省中,始终坚持着“全面反传统”的精神, “全面反传统”对于鲁迅来说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口号。鲁迅目睹了中华民族两度失去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机会:一次是戊戌政变失败,失去了走日本明治维新道路的机会;一次是辛亥革命后的政局逆转,失去了走法、美民主共和道路的机会。痛定思痛之后的思考,使他不能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社会与文化的进步,对于中国来说竟是如此的艰难曲折?鲁迅深刻地认识到,衰老的国度“正如人体一样,年事老了,废料愈积愈多,组织间又沉积下矿质,使组织变硬,易就于灭亡”。这种历时数千年的文化沉积,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历史惰力,即畸形的民族文化同化力,使得任何先进的东西都或遭到拒绝,或被同化、改变成能适应于维系旧事物生命的东西。这种惰性严重阻碍着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取优补劣。因此,鲁迅觉得,只有在整体格局以及整个体系上的全面反传统,先进的东西才会被真正接受过来,并充分发挥其效能。当然,鲁迅并非看不到中国文化的长处,但在他看来,多讲本国的优点容易使人陶醉,不思改进;而对弱点的批评,则能促人觉醒,激起人们改变现状的热情。鲁迅并不反对在打破传统文化的整体格局之后,对那些局部的、具体的积极性文化因素的传承和汲取。这里,正体现了民族自强精神与民族自我批评精神的高度统一。

鲁迅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并思考了“改造国民性”这一历史命题。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几乎贯穿了鲁迅的一生,他在对各具体文化领域进行反省时,都一无例外地涉及到了“国民性”问题。鲁迅挖掘了中国人身上专制主义与奴隶主义根性的文化根源;在谈语言文字问题时,鲁迅也未忘记透过语言现象揭示中国人的落后文化心理;在剖析宗教问题、民俗问题时,也总是与揭示中国人性格中潜隐的落后面相联系。鲁迅敢于直面现实、正视民族弱点,敢于触及为一般人所忌讳的中国人性格中的隐秘之处。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一页。

(2)韧性战斗精神

鲁迅先生的韧性战斗精神,在于在无路之中寻找出路的信念、勇气和毅力。鲁迅一生坚信这样一条真理:世界上本没有路,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因此,鲁迅从不幻想走一条由别人铺平的舒坦的大道,而是在艰难的跋涉中自寻出路,甚至在绝望之中也仍不停步。鲁迅在《两地书》中曾经讲到,人生有两大难关,一个是歧路(十字路口),一个是穷途(穷途末路)。鲁迅恰恰是在冲破这两大难关而不屈不饶地前进时,显示了一种超常的韧性精神。墨子说过,遇歧路,则“恸哭而返”。鲁迅却不然,他说他自己是既不哭也不返的,不知如何走的时候,就先休息、思考一下,然后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下去。在穷途面前,他也决不绝望,决不后退,而是要在没有路的地方硬踏出路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碰上穷途,就偏要在穷途中走一走。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才使鲁迅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3)现实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从实际出发,面向现实,实事求是,绝不回避矛盾。他毫不留情地暴露旧社会的黑暗和虚伪,指出其“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革命,无反抗”。他呼吁人们“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正视现实,是进行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承认矛盾才有可能解决矛盾,因此鲁迅强调“一到不再自欺欺人的时候,也就是到了看见希望萌芽的时候”。在强调正视现实的同时,鲁迅还特别重视要努力用行动来改变现实。他指出,“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他强调路是人走出来的,“遇见森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4)强烈的反抗精神

鲁迅先生的文章具有一击而致敌人于死命的攻击性,是反击与抗争的突出表现。生在被压迫的时代,处在被压迫的地位,鲁迅用他的笔与当时黑暗的现实进行斗争。他用自己真实的写作情感、鲜活的历史事件、深切的个人体验,为后人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文学空间。

对于国x党反动政府实行反革命大屠杀的暴行,他指出:国x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大屠杀是个大阴谋,他们为此寻找借口,给共产党人捏造了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鲁迅先生在《可恶罪》中指出,这些都是“花言巧语”,屠伯们的逻辑是,凡有碍于他们的便“可恶”,既“可恶”,便“可杀”,但又美其名曰“清党”。在《小杂感》中鲁迅进一步揭露,他们好像得了怀疑狂,按照自己的强盗逻辑,不择手段,无限怀疑:“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鲁迅愤怒声讨国x党反动派扼杀左翼文学,屠杀左翼革命作家的残暴罪行。鲁迅写了大量的杂文揭露国x党反动派对外消极抵抗,对内积极剿共的丑恶行径。在为林克多《苏联见闻录》所作的序中,鲁迅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我看见确凿的事实:他们是在吸中国的膏血,夺中国的土地,杀中国的人民。他们是大骗子”。试问,从古至今敢于像鲁迅先生一样针砭时弊,同黑暗社会与残暴统治斗争的,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又有几人?

二、作品的柔性之美

(1)关心、同情、赞美底层民众

五四期间,在“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开始关心、同情、赞美劳苦大众。但是,在初期的新文学作品里,以劳动人民为题材的作品仍然是凤毛麟角。而鲁迅先生的小说在描写劳动农民题材方面具有开创之功。

鲁迅先生如此热心于描写农民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他们的生活现状、精神面貌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自小就忧国忧民的鲁迅必然对他们特别关注。其次,鲁迅从少年时期起就与农民有较多的接触,与农家孩子建立了友谊,对农民的状况尤其是他们的不幸与痛苦有所了解。他在《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动大众和花鸟一样”。但是,鲁迅先生与他们亲近以后便“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痛苦,和花鸟并不一样了。”随着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确立,他越来越关心劳苦大众,一有创作机会,便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流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他在描写劳动人民不幸命运时,不仅同情他们生活的贫困,更主要的是揭露他们精神上所受的毒害,他们的愚昧、麻木、不思抗争;既“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

《故乡》中的闰土,前后判若两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无疑反映了他生活的艰辛,令鲁迅先生同情与伤心。但是,更让鲁迅先生痛心的是闰土原本纯洁的心灵受害后的愚钝,以至与“我”的心灵分离,而且将自己的命运寄希望于毫无意义的香炉与烛台了。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是他的改造国民性伟大工程中的.最宏大、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出色地刻划了阿Q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意义。阿Q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带有流浪性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性格复杂,既有农民的质朴、勤劳,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自发的革命要求,同时又受到封建道德观念、流氓无产者习气的影响。尤其是有严重的消极、愚昧的精神胜利法。阿Q一贫如洗,苦不堪言,经常受人欺负和污辱。面对这种悲惨的境况,他不是努力自强和抗争,而是编织种种歪理,异想天开地满足于精神上的“转败为胜”。阿Q是愚昧人群中的最为出众者。

阿Q是面镜子,鲁迅希望人们用这面镜子照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未能发动和依靠群众的严重教训,照见地主阶级在革命中的狡猾、投机,尤其是让劳苦大众乃至中华民族照见自己的愚昧、麻木、健忘、自尊、自负等丑陋的灵魂。尽管精神胜利法是全民族共有的心理精神之病,但是,鲁迅偏偏选定劳动农民作为典型,大加描写,这种选择表现了他的一番苦心,饱含着他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

《一件小事》描写一个人力车夫因自己的车带倒了一个老妇人而主动承担责任的小事,这件小事引起知识分子的“我”的自我心灵解剖。作品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批评了知识分子的狭隘自私,揭示其心灵的渺小,同时也反映了五四时代“劳工神圣”思潮对知识阶层的积极影响。

(2)深情回忆往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一共写了十篇。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组回忆性散文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紧张的斗争间隙,反顾自己所走的生活道路。写作《朝花夕拾》之前一年的时间里,先生花了大量的精力,以杂文为主要武器,与北洋军阀政府以及为其帮腔的“正人君子”们展开了紧张的斗争。对此,鲁迅先生不免感到“困倦”和“无聊”,“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娴静来”,咀嚼和思索以往的生活,聊解“思乡蛊惑”。其二,在现实斗争的直接触发下,兼用这组文章参与对现实的斗争。但是文章的情感、风格与以往大不一样。

《阿长与山海经》深情地描述了长妈妈的纯朴与善良。长妈妈虽然“并非学者”,甚至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但她却能体察孩子的心情,终于觅到了童年的作者渴望已久的这本“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了孩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儿时的鲁迅是何等钦佩长妈妈所具有的“伟大的神力”!对于长妈妈,鲁迅先生是包含深情并常记心中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提到了讲美女蛇的故事的长妈妈。

《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作品回忆了在日本留学时,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顾藤野先生对自己在医学上能有所成就的殷切期望,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深情地怀念、歌颂了那位对中国人民有着友好感情,严谨热诚,诲人不倦的藤野先生。作为弱国子民的留学生的青年鲁迅,尤其能够理解藤野先生对他孜孜不倦的教导是为了中国,为了科学,他为藤野先生高尚正直的品质和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友谊所感动,认为“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种感激与鼓励,甚至贯穿了鲁迅的一生,只要一瞥见挂在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他就会产生工作的力量,激励自己“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鲁迅先生在他的《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刚柔兼济、爱憎分明伟大人格最真实的写照,同时,也是先生作品风格的最有力的体现。他不但具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气,更拥有“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质。

有人称鲁迅先生作品风格是“金刚怒目式”,其实并不尽然。况且,我们更要探究这“金刚怒目”的原因,那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腐朽政府的不满,对积弱贫穷民族的忧虑,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最深沉的爱啊!

鲁迅先生的文章堪称文坛一绝。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成为经典。有人说:“中国大众的灵魂恰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鲁迅的文章里了。”他写的散文、小说和诗歌无一不是旧社会中国人的精神史,生存史。他敢说敢骂,敢哭敢笑,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创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巨著。

鲁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梦想和感悟,更是信念和追求。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筑成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鲁迅的文章是一把治病救人的解剖刀,他说过:“讽刺作者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们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鲁迅的性格特征,出于改良这人生的美好理想,更出于广大而深沉的爱。

刚中有柔,柔中含刚,刚柔兼济,这不仅体现鲁迅先生作品的最基本风格,更折射先生人品的最丰富内涵,鲁迅先生的作品与我们同在,鲁迅先生与我们同在。

参考文献:

朱晓进、唐纪如主编的《鲁迅概论》

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八号(198月出版)

鲁迅的《华盖集 十四年的“读经”》

篇6:康德先验美学中的纯粹美与依存美

康德先验美学中的纯粹美与依存美

纯粹美与依存美是康德美学中的一对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纯粹美与依存美有互相区别对立的一面,也有互相联系的一面,二者能共存于同一对象并且存在着共同的规定根据。本文在康德先验哲学的整体框架之下,从先验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阐释了纯粹美的`存在形态,探讨了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关系。

作 者:蔡艳山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杭州310028刊 名:浙江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年,卷(期):2000“”(3)分类号:B83-06关键词:先验 纯粹美 依存美

篇7:绘画美与点、线、面

绘画美与点、线、面

通过点、线、面去描绘美的造型时,其画中的`点、线、面因其结构特征、方向特征等的不同各有不同的再现、暗示作用和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在展现美的同时,其功能也在不断体现,需要绘者和观者共同领悟.

作 者:孙国辉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学院刊 名:教育艺术英文刊名:EDUCATION ART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

篇8:高一作文美与丑800字

高一作文范文美与丑800字1

美美和丑丑同在一个学校,在同一班,在同一桌。

春天的风格外清爽,校园的花儿一阵阵地随风而来,香味扑鼻。人家说,春天是桃花开的季节,也是桃花运开的季节,这不,丑丑和美美的桌上飞来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是我前世注定了的一切,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除了你,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了解的。爱你,已经从遥远的时候把所有都放入了心里面……

字条刚好落在丑丑的面前,丑丑轻轻用手拿过来一看就知道不是给自己的,于是就给了美美。美美一看就知道是帅哥梦董写的,心头乐滋滋的,但是不表任何态度,似乎装酷。很久一会儿,不见回音,又飞来一张字条,写着:是你的白嫩的脸让我想了又想,是你的长发让我沉沉欲睡,是你那充满柔波的目光让我神魂颠倒,是你的美丽身材让我死去活来。字条这下飞得很准确,正飞到美美的面前,美美一看就问丑丑该怎样回复,丑丑用笔写在自己的纸上:人约黄昏后,车站见。美美抄了过去。

不知不觉中,铃铛响了,春天的时间就是这么快。

黄昏时刻,车站等着一群人,丑丑的和中身材和短短的头发离美美两米多远。车子姗姗来了,大家正挤着上车。一位老人被人群挤在美美和丑丑的后面,丑丑站了出来,扶着老人。上了车,还有三个空位。突然听见了梦董的声音在喊。美美一下子就把书包占了两个位子。梦董一阵狂风似的跑了来,上车时差点把老人给撞倒了,丑丑把老人扶到另一个位子上,自己站着。老人说:“小姑娘,把你的包给我拿吧,如果你不愿意,我就让你坐了。”丑丑当然不会了,但是无奈就将包给了老人。“那…谢谢了,爷爷。”美美和梦董在一边谈了起来。

车到了“湖边站”,美美和梦董象情侣般下了车。月光很美丽,夜透明得象似被水洗过一样。丑丑赶回了家。

梦董开始说话:“你知道我爱你,可是,为什么总是不愿意答应我啊,你知道为什么我要追你而不追和你的那个丑鬼吗?正是因为你和她不一样,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听了一个帅哥如此赞美自己,美美的心头又乐了不可开交,好似吃了蜂蜜一般甜。“她啊!是在我家租房的,和她的妈妈,要不是台头不见低头见,我才不理她呢。”原来,丑丑是从乡下来读书的,为了让她可以读书,母亲特意到女儿读重点高中的市里来打工。“哦!原来如此!”他惊讶道。夜似乎更美丽了,他们开始在月光下亲呢了起来,话也越来越投机。

很晚了,他送她回家,在门口时,还嘶磨了一番。进了自己的房,见丑丑的灯还亮着,就自语了两句:“还不是因为丑,假装着好学生么”。看丑丑妈妈的灯已然不亮了。就进了门。

市里要搞一次中学生演讲比赛,自稿。美美自然不能错过了,而且要梦董去看,其实是想在他面前表现。可是,丑丑的母亲因为工作劳累而病了,她可能不能参加,丑丑照顾着母亲,也不提演讲的事。

演讲比赛开始了,很多人听说是一位老者投资开的,都去参加,想必有很大的奖励。

比赛完毕,没有第一名,美美得了个第五,她懊恼至极。梦董一天天和她远了去,找不到了感觉。医院说丑丑的母亲因为过度劳累,需要至少一个月的调养。费用极高。丑丑只得请假陪母亲,而且还自己帮别人搞宣传赚小费。突然有一天,学校叫丑丑回学校参加学习演讲会,原来也是那个老人的演讲会,他是以前的市长,特意来助学的。

高一作文范文美与丑800字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评判美与丑的标准,我们好似与生俱来却又各不相同。

在这个美丑分明的时代,人们往往将美与丑的评判标准过多地放在了外貌之上。如今在人们的心中,美与丑的定义,无疑就是外貌的好看与否,样子令人看起来舒坦大方的就叫“美”,相反,样子不雅观,便被人们定义为“丑”。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也不必太过追求一件事物的表面美丑,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本质美丑。

就像常见的“公车让座”,若让座的人是一个样貌奇丑的人,那我们也决不能另当别论的判断此人就是“丑”的一类,因为外貌的丑只是表面而不能代表整体,让座这一行为体现的是其心灵美。要知道本质美实际上比外貌美重要得多,若是全世界都是外貌美而心灵丑的人,那无疑是最可怕的。

本质的美丑固然是重要的,但我们对于本质的美丑之态度更加重要,这便为我打击那些心灵丑恶的人而赞扬心灵美丽的人打下了基础。前不久,一篇“商丘小伙儿因太丑找工作频被拒百家企业愿伸出援手”的一篇报道更是正实了这一点。报道里说小伙儿因外貌丑陋,而遭人唾弃,以至于无法找到一份工作,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外貌丑吗?其次,报道又介绍说小伙儿找工作是为了供弟妹上学,因而得到了百家企业的帮助,这就是一种人们对心灵美的人的赞扬方式啊!此报道正是折射出了人们对心灵美这一根本的大力赞扬。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世界上都是心灵美的人,毕竟心灵美丑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世界上所以都是美好的事物,久而久之人们肯定会因为习以为常就漠视掉“美”的定义,那便失去了评判的意义。正是有了“丑”的存在,才有了“美"的存在,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美”的存在才有了“丑”的存在。“丑”为“美”的评判提供了条件,“美”也为“丑”的评判提供了条件。如此一来,美与丑便是相影相随的了,这种美丑共存的局面并不局限于个体或整体之中,就像一个人的心灵美也叫“美”,相貌丑也叫“丑”,它们的存在也不会矛盾。

世间的美丑太多,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也有不同,但美与丑的评判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外表,这和前文所提到的评判一个人的美丑,心灵美要比外貌美重要得多。

高一作文范文美与丑800字3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或绝对的丑,人人都是两个眼睛、一个嘴巴。如果真的有美与丑的区分,那便是心灵。

——马克吐温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长相美丽与否其实并不影响什么,关键是看你的心灵。

温庭筠的相貌奇丑无比,可丝毫掩饰不了他的才气。因为他能用别人叉着手温酒的时间作出一首诗来,所以又称“温八叉”。他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却有过人的天赋,照样为世人惊叹。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他一定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天无绝人之路,长得丑并非就你代表你才能低,如果把每个人都比作一颗糖,那相貌好比是糖纸。“颜值”高,说明这颗糖有张漂亮的糖纸,但并不是糖就好吃;相反,有些口味上佳的糖果往往是低调包装。所以,不要因为漂亮糖纸而蒙蔽了看自己的双眼。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闻,某些帅男靓女结伴游玩,在各种场合乱扔垃圾,没有公德心。是的,如果你的心灵丑恶,那么你拥有再多的颜值,又怎么能掩住你内心的污浊?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明星被曝整容,整容不过为了修饰容颜,但是没有美丽的容貌,不照样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吗?歌唱家周小燕,当他年老珠黄时,她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所有的整容、化妆品云云放在她面前看来都是可笑的。因为只有心灵年轻,你才美丽。

因为这个世界不只看脸,还看内在。

因为,人活着,不是靠脸吃饭的。

所以,你也不必取笑他人的外貌,因为,你这种做法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当别人听到别人的嘲笑时,他们会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自尊,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样,不也是正体现你心灵的美丑吗。

每个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和不足。不必笑话别人,因为他必有过人之处;不必担心自己,自卑或自弃,因为你也有长处。苹果又大又甜,何必在乎那一小小的缺口呢?

高一作文范文美与丑800字4

问世间什么最美?有人说钻石最美,有人说风景最美……我认为外在美不算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美。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大都只是注重外表的美丽,每天花很多时间去打扮自己,却忽略了外在美只是表面,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美迟早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但心灵美不会,他才是永葆美丽的秘方,是青春永不褪色的因素,心灵美是最重要,他永远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他永远会在美丽的城堡上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一个人,外表美与丑其实不是特别重要,只要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有美丽的心灵就是最美丽的人。

清朝宰相刘罗锅,虽然其帽不扬,但却满腹经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妻子赞美他说:“背负一乾坤,腹中满经纶。”刘罗锅虽然没有外在的美丽,但他渊博的学识弥补了他外表的缺憾,他的才能过人,他的心灵美,才是在他身上体现的闪光点。外在美并不是十分重要,只要有智慧和善良构成的心灵,就是最美丽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渴望得到外在的美丽,却忽略了心灵美。外在美会在时间里沉淀,但内在美却会清水出芙蓉的在时间的长河里发出最美的光。心灵美才是用来检验内心品质的的仪器,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在公交车上,一位时尚靓丽的女郎,因为一位乘客不小心踩到她的脚就破口大骂,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这种形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外在的美丽也许会吸引别人的目光,但那只是一瞬,而心灵美却会永远荡漾在人们的心头,不会离去。相比之下,内心的美才更胜一筹。现在的-多追求外表的美,认为这很现实,其实不然,外表美总会逝去,当岁月流逝,当闭月羞花变成了苍颜白发,人们的目光就不会停留在这里,而在时间的洗礼中,惟独留下的是那令人肃然起敬的永不褪色的心灵美。《我的丑娘》中的丑娘,其貌不扬,却独有一份善良宽容在身上闪光;说《论语》的于丹,相貌平平,却因她的渊博学识荣登十大美女的宝座……

外表美不重要,因为红颜总会逝去;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美好的品质,渊博的学识才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宝塔,才是人生中永恒的伴侣!让我们共同呵护心灵中的美丽,让心灵美与外在美结合在一起,陪伴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高一作文范文美与丑800字5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群芳争艳,确实风景美。可放眼校园,为何隐约之中又见到了另外一种现象?——他们的校服上涂着错纵繁复的图案,正如材料上说,画上了可爱的机器猫,或者是其他的精美花纹,颜色搭配相当漂亮,作画水平也相当高。

但,涂在严肃的校服上,我,却觉得特别的碍眼和别扭。因为,它们,和校服,是那么地不和谐;甚至,我,还看到了邋遢和不珍惜的生活习惯和态度。这些,根本不是一种美,更不是个性。就像,在校服上留存了歌星张靓颖的真迹,校服上的那潇洒随意的试笔,难道,这些,就是“美”?难道,这能显示你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在今天,衣服已成为我们的另一张名片,它象征着你的身份和你的文化修养。这些,都可以通过衣服的干净整洁和穿着的搭配得体而得以体现,而校服,就是我们学生的身份象征。难道,在我们的身份象征上任意率性涂抹潮流,是一种美?

其实,我真的很想由衷地说一句,机器猫确实萌,也不幼稚;张靓颖的签名很稀少,亦显珍贵,但,为何拿它们涂画在我们可爱的校服上?有些人的校服图案画得很美,可我很想问问这些同学,为何不去参加美术班,让自己的特长得以更大增进?或是将这些书画作品画于恰当的地方呢?我觉得,将这些涂画在校服上,是丑陋的!

校服涂画,我认为不是个性,不是一种美,更不应该成为一种潮流。在美与丑之间的界定,很好理解,并不是所有的潮流和个性都是美的。那,到底什么才是美?我觉得,美,不仅仅相貌天成,真正的美丽,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是一种后天修养而得的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美。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美,知性更是一种美。端正的五官,得体的打扮,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涵养,再加上良好的心态,这才是真正的美!对于我们这些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在读学生来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祖国的梦想,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培养高雅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就是美!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向荣;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如果是小草,不需羡慕大树的参天,你也可以自成一片翠绿。我们是普通的中学生,不追逐那所谓的个性和潮流,我们要做本真自然的自己,我觉得,这,就已经很美了。

篇9:关于美与丑的名言

1、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着、灵魂、思想。――契诃夫

2、漂亮的女人等于备齐了一半嫁妆。――德雷克斯

3、女人的美貌,如同男人的智慧,对其拥有者来说通常都是致命的。――切斯特菲尔德

4、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5、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6、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塞万提斯

7、美貌是转眼易过的,可是丑陋是永久的。――巴尔扎克

8、美貌是一层面纱,它常常用来遮掩许多缺点。――巴尔扎克

9、美貌和魅力原是两种要拿的东西,幸而不是所有的美女全都有魅力,往往是相貌平常的女人反而倒另有一种妩媚之处。――马克・吐温

10、美貌常常比酒更坏,因为它能使持有者和欣赏者双方沉醉。――齐默尔曼

11、美貌,可以触发审美的情趣,但却不一定能触发倾慕或爱情。――金马

12、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13、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14、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济慈

15、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1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17、容貌惹人喜爱能讨不少巧。――奥维德

18、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么这种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又会引起我们的讥笑了。――菲尔丁

19、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纪伯伦

20、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席勒

21、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加美丽的衣裳。――马雅可夫斯基

22、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的丑就责怪他。――佚名

23、外表的纯洁优雅应当是内心纯洁和美丽的反映。――别林斯基

24、外貌是人内心的表露:其形呆若木鸡,其神也一定愚蠢。――迪斯雷利

25、我爱有某种丑的美,我爱优雅曼妙的风姿,我爱胜过滔滔雄辩的沉默。我宁可一天十次看到丑。只要其中有闪光、新意和智慧,而不愿在一个月里看见一次灵魂空虚的渺小的美。――雷哈尼

26、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纪伯伦

27、我们应该注重内心,而不应该只看外貌。――伊索

28、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海涅

29、我一贯认为男人的容貌如何是无关紧要的。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个人的头脑,而不是他的外貌。――毛姆

30、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31、在情人眼里,美貌很快就变得平庸,失去其魅力并致使他产生厌恶之情。――艾迪生

32、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老舍

33、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34、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赫拉克利特

35、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

36、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莎士比亚

37、脸蛋儿长得俊,不是好到极点,便是坏到透顶。――大仲马

38、理智传达真和伪的知识,趣味产生美与丑的及善与恶的情感。――休谟

39、俊俏的相貌在市场上买不到任何东西。――英国谚语

40、绝对的丑陋是没有的。――罗斯金

41、激情和表情就是美。一张不带激情不善表情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爱慕。――布莱克

42、道德并不能使面容变美,但恶习无疑使它丑陋。――欧洲

43、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丑就变成了滑稽。――苏联

44、丑陋的东西并非因为它们与众不同,而是因为它们无聊。――爱默生

45、长在粪堆上的花往往比种在花园里的花更美丽。――英国

46、美貌常常比酒更坏,因为它能使持有者和欣赏者双方沉醉。 ――齐默尔曼

47、漂亮的女人等于备齐了一半嫁妆。 ――德雷克斯

48、道德并不能使面容变美,但恶习无疑使它丑陋。――欧洲

49、我们应该注重内心,而不应该只看外貌。―― 伊索

50、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篇10:关于“心灵美与丑”的小话剧

旁白:各位乘客,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你身边站有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请您主动给他们让座,谢谢合作。

老奶奶:(慈祥微笑着)闺女,我腿脚不好,要去医院看生病的老伴儿,能不能给我让个座儿呀?谢谢啊!

漂亮女生:(撇着嘴把头扭向窗外)我也腿脚不好,累着呢!

旁白:各位乘客,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你身边站有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请您主动给他们让座,谢谢合作。

(这时,门口角落的座位上的农民工站了起来)

农民工:(用袖子擦了擦凳子)大婶儿,您来我这里坐吧!别嫌脏,我擦干净了(漏出憨厚的笑容)

老奶奶:谢谢!谢谢你孩子,你一点都不脏,干净着嘞!

上一篇:施工工地停电检讨书下一篇:描写美好春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