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2024-04-14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用8篇)

篇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加强干部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培养教育青年干部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几年来,我县把实践锻炼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年轻干部。全县共有2600多名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约占年轻干部总数的70%。先后有210多名年轻干部走上副乡镇局级领导岗位,占同期提拔总数的6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好规划实施,保证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有序性 为了避免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工作的随意性,我们一是注意调查研究。结合抓后备干部工作,了解年轻干部是否参加过实践锻炼及其锻炼的形式、时间、效果,建立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工作档案,为制定总体规划和计划打好基础。二是抓好计划安排。每年在考虑干部工作计划时,都把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作为主要内容,从形式、途径、方法、数量等方面加以明确。三是认真组织实施。计划制订以后认真抓好落实,抓住调配、选配干部及干部下派等机会,落实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计划,并适时检查总结,保证目标不落空。

2、发挥激励功能,增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一是舆论激励。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年轻干部加强实践锻炼的意义;在年轻干部中开展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宗旨、艰苦奋斗传统等专题教育活动;请优秀年轻干部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体会;组织开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优秀科技副乡镇长、优秀下派干部、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先进个人等评比表彰活动,对他们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从而大大增强了广大青年干部到基层锻炼成长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是任用激励。县委坚持把是否经过实践锻炼以及实践锻炼过程中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凡是在基层工作表现好、成绩突出、群众公认,基本具备领导干部任用条件的,都及时提拔任用;凡是后备干部一般都要到基层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才能上岗;凡已提拔起来,年龄在40岁以下,但没有基层实践锻炼经历的,都要分期分批到基层补课。这些做法,对于激励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是目标激励。我们对到基层任职定职的干部都要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定期进行考核。这样,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有压力、有动力,容易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切实得到锻炼提高。

3、改进锻炼方式,提高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针对性 ——下派任职式锻炼。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那些德才素质较好、比较成熟的副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选派到重点乡镇和困难乡镇担任党政正职或副职,提高他们在重要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目前全县有43名副科级机关干部及后备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中任职,其中任正职的就有12名。二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机关中层干部、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选派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或科技助理。不少同志经过2年多的实践锻炼,领导能力和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第一、二批科技副乡镇长中已有14人走上副科以上领导岗位。三是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调了72名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县属企业锻炼,现在已有一些同志担任乡镇长助理或党委组织、纪检、宣传委员职务。

——铺阶压担式锻炼。一方面,我们在县级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了助理制,93年以来先后配备助理150多名。助理参与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参与决策,对分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担任助理一年后,经考察能胜任的提为副职。另一方面,推行了中层干部让岗制度,一部分老同志从中层岗位上退下来,给年轻干部创造主持一个方面工作的条件。几年来,全县先后有500多名年轻干部已走上部门的中层领导岗位。

——换岗交流式锻炼。近几年来,县委对年轻干部岗位交流锻炼专门发文,明确提出了必须交流的对象及要求。先后对450多名年轻干部进行部门、系统、城乡之间岗位交流,不少同志在岗位交流中开阔了视野,扩大知识面,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决策水平,得到较好的锻炼。团县委书记柯德来同志自92年8月毕业后到青萍乡工作,先后担任乡团委书记、宣传委员、乡长助理、副乡长等职,去年6月份担任团县委书记。

——帮困扶贫式锻炼。从93年开始,我县组织了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由县级机关与乡镇挂钩,选派干部帮扶一个村。各单位都有意识地安排有一定发展潜力,但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下乡驻村工作,第一、二轮共选派年轻干部189名。94年从县属企业中抽调了84名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担任副厂长或厂长助理,任期两年,得到很好锻炼。此外,各乡镇也注意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

——参与中心式锻炼。配合县委开展的创建文明城镇、企业改制和转制、招商引资、百日促销等中心工作,3年来我们先后组建了六种类型430多个工作组,抽调人员2300多人次,除主要指挥者由副科级以上领导担任外,其余的骨干力量都尽量安排年轻干部。这些中心任务一般都具有政策性、突出性、艰巨性等特点,让年轻干部参加这些专项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

4、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规范性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2号文件精神,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下派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下派干部工作守则》、《关于加强县级选调生的选调、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六所五站”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逐步建立起干部实践锻炼的相关制度,促进了对下派干部的严格、规范的管理。

篇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强化农发资金管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资金管理一直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的重点。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宁夏实际,严格实行“三专”管理,全面推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帐制,积极探索省级提款报账制,有效地促进完善了我区农发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强化了资金管理的责任意识,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

一、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地区农发资金监管体系

用制度管理资金运行,监督项目实施。根据财政部、国家农发办下发的有关制度和办法,及时制订、印发农发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利用各种会议机会,加强业务培训。

二、严格实行“三专”管理,从源头归顺资金管理渠道

凡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市县(区),涉及财政资金都要求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管理,大部分市县还继续保留专户储存,使农发财政资金进出有序、轨迹清晰、核算方便,从资金筹集、拨付源头上就统一了管理,归顺了渠道。有效防止了滞留资金、虚假配套、乱支乱用等问题,及时、全面、准确反映农发资金的筹措和投向使用情况。

A

三、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完善内部监督审核机制

各市县农发办事机构均设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专户,全面推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严把项目工程预算、施工、验收、决算四个环节。对实行工程招投标或承包的项目,按照项目计划批复建设内容,由施工单位根据中标(承包)合同,提出用款申请,经工程监理公司和项目建设单位核实后,先预付合同价的30%,保证工程启动实施,随后根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签字盖章的工程进度结算表以及验收意见等,陆续支付资金,已办理竣工决算并经验收合格后,扣除10%质量保证金,一年后无问题再支付。对未实行工程招投标或承包的项目,由县农发办和农口业务部门,根据下达项目实施计划批复,预付部分启动资金,项目完工后,实施单位根据竣工验收单和开具的原始发票,经县级农发办有关人员审核签字后,据实报账支付。对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无偿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以真实、有效的原始票据报账。

经过实践,实行县级报账制,取消了“以拨代支”的支付方式,减少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规范了报账范围和审批权限,严肃了财经纪律,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强化了资金管理的责任意识,减少了资金管理的违纪违规行为,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招投标制、监理制、法人制管理,加强了内部管理之间的密切协作和沟通,优化了事前有预算,事中有结算,事后有决算的管理秩序,促进了项目建设向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

四、坚持不动产抵押机制,规范财政有偿资金管理

借出有偿资金时,除逐级签订借款合同外,坚持采用不动产抵押等措施,切实将债权债务落到实处,确保按期回收。回收到期有偿资金时,除提前下达催款通知、进行调查摸底、加强宣传工作外,还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加紧回收、与安排项目计划任务和分配财政资金规模挂钩等措施,促使其按期还款;对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确实难以偿还的财政有偿资金,积极申请延期还款和呆帐核销;对连续两年不积极主动回收上缴到期有偿资金的市县,年终通过预算结算予以扣回。

五、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加大外部监督检查力度

自治区农发办每年都主动邀请或申请审计厅在安排审计工作计划时,将农发资金作为专项进行全面审计或抽查审计或委托地市县审计;每年7月项目省级验收前,各市县农发办主动邀请同级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整改。同时,每年都积极配合各级审计部门和财政监督机构等做好农发专项资金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工作。从2005年开始,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农发资金的到位、使用、管理等情况,分分项目核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审计,使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强化了资金管理意识,培训提高了基层财会人员业务水平。

六、积极探索有效管理机制,创新资金运行管理模式

(一)按照“综合因素法”分配下达投资控制指标。土地治理项目按“综合因素法”分配下达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以资金控制项目规

模;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实行总量控制,全区范围内筛选确定项目,不分县下达指标,确保重点地区、重点项目。

(二)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位。每年10月份,自治区农发办根据当年国家农发办批复下达中央财政投资指标情况和下一年工作重点,就开始测算分析下一年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情况,及时向厅领导和预算处汇报,当年预算能追加的尽量追加,当年不能解决的,及时打入下一预算安排解决,从而保证了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的足额落实到位甚至超配;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主要是根据自治区下达的投资控制指标,通过预算安排解决。自治区对市县配套资金实行奖优罚劣、“倒配制”等配套保障机制。即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规定配套比例的,相应地调减投资控制指标;没有安排配套资金的,原则上不安排项目,调减的投资指标调剂给有配套能力的项目市县;搞虚假配套的,按比例扣减下一年投资分配指标。

(三)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每年春季施工前,根据分配投资控制指标,提前下拨30%省级配套资金,确保当年项目启动实施;项目计划批复后,及时下达中央财政预算支出指标和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同时,督促市县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加快完工工程结算和报账支付工作。

(四)积极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让项目区群众心里明白项目内容、项目投资和投工投劳数等。有的市县在项目区附近农户房屋墙上或项目区标志碑上,将项目实施内容和投资计划以及项目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名称、电话等公示于众,项目区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还有的市县农发办在每年项目审定前,通过媒体向全县各乡镇公示,使各乡镇明白当年的项目资金和任务量、对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以及立项条件等,从而促进了竞争立项机制。

(五)积极探索创新对部分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实行省级提款报账制管理模式。近几年来,我们在实施一些引进外资项目和跨区域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中,遇到了资金报帐慢、报账难等问题。如:在实施荷兰政府贷款农田暗管排水工程项目时,从设计到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全区只有一家施工单位具备此项施工能力;在中部干旱带地区建立的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灌溉模式为大型移动式喷灌,从设备的引进招标采购,到安装调试和运营管理,涉及报批部门多,手续繁杂,协调工作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县一级农发办难以胜任和完成;还有一些跨县水利骨干配套改造工程,由市县直接组织实施,涉及规划设计方案审定和跨县工程协调以及组织大型机械设备施工等重大问题,难以保证工期和质量等等。为此,我们首先将涉及类似项目工程的财政无偿资金,统一划拨到自治区农发办开设的农发项目资金专户,实行集中统一报帐;项目工程由自治区农发办直接面向社会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同时委派工程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工程完工后由自治区农发办会同涉项市县农发办及监理公司共同验收,并办理工程管护和相关资产移交手续等。对其中涉及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和大宗工程物资的,均由自治区农发办牵头,面向社会统一招标采购。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创新和完善,立足宁夏直管县体制,对农业综合开发涉及的此类重点项目工程,考虑到季节性强、施工组织要求高、一次性投入多,由项目市县具体组织实施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尽量由自治区农发办统一组织实施,有关

篇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一、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本地区农发资金监管体系

用制度管理资金运行, 监督项目实施。根据财政部、国家农发办下发的有关制度和办法, 及时制订、印发农发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利用各种会议机会, 加强业务培训。

二、严格实行“三专”管理, 从源头归顺资金管理渠道

凡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市县 (区) , 涉及财政资金都要求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管理, 大部分市县还继续保留专户储存, 使农发财政资金进出有序、轨迹清晰、核算方便, 从资金筹集、拨付源头上就统一了管理, 归顺了渠道。有效防止了滞留资金、虚假配套、乱支乱用等问题, 及时、全面、准确反映农发资金的筹措和投向使用情况。

三、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 完善内部监督审核机制

各市县农发办事机构均设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专户, 全面推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 严把项目工程预算、施工、验收、决算四个环节。对实行工程招投标或承包的项目, 按照项目计划批复建设内容, 由施工单位根据中标 (承包) 合同, 提出用款申请, 经工程监理公司和项目建设单位核实后, 先预付合同价的30%, 保证工程启动实施, 随后根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签字盖章的工程进度结算表以及验收意见等, 陆续支付资金, 已办理竣工决算并经验收合格后, 扣除10%质量保证金, 一年后无问题再支付。对未实行工程招投标或承包的项目, 由县农发办和农口业务部门, 根据下达项目实施计划批复, 预付部分启动资金, 项目完工后, 实施单位根据竣工验收单和开具的原始发票, 经县级农发办有关人员审核签字后, 据实报账支付。对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无偿资金, 由项目实施单位以真实、有效的原始票据报账。

经过实践, 实行县级报账制, 取消了“以拨代支”的支付方式, 减少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 规范了报账范围和审批权限, 严肃了财经纪律, 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强化了资金管理的责任意识, 减少了资金管理的违纪违规行为, 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招投标制、监理制、法人制管理, 加强了内部管理之间的密切协作和沟通, 优化了事前有预算, 事中有结算, 事后有决算的管理秩序, 促进了项目建设向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

四、坚持不动产抵押机制, 规范财政有偿资金管理

借出有偿资金时, 除逐级签订借款合同外, 坚持采用不动产抵押等措施, 切实将债权债务落到实处, 确保按期回收。回收到期有偿资金时, 除提前下达催款通知、进行调查摸底、加强宣传工作外, 还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加紧回收、与安排年度项目计划任务和分配财政资金规模挂钩等措施, 促使其按期还款;对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确实难以偿还的财政有偿资金, 积极申请延期还款和呆帐核销;对连续两年不积极主动回收上缴到期有偿资金的市县, 年终通过预算结算予以扣回。

五、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审计, 加大外部监督检查力度

自治区农发办每年都主动邀请或申请审计厅在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 将农发资金作为专项进行全面审计或抽查审计或委托地市县审计;每年7月年度项目省级验收前, 各市县农发办主动邀请同级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整改。同时, 每年都积极配合各级审计部门和财政监督机构等做好农发专项资金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工作。从2005年开始, 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农发资金的到位、使用、管理等情况, 分年度分项目核查, 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审计, 使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强化了资金管理意识, 培训提高了基层财会人员业务水平。

六、积极探索有效管理机制, 创新资金运行管理模式

1. 按照“综合因素法”分配下达投资控制指标

土地治理项目按“综合因素法”分配下达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 以资金控制项目规模;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实行总量控制, 全区范围内筛选确定项目, 不分县下达指标, 确保重点地区、重点项目。

2. 加强预算管理, 确保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每年10月份, 自治区农发办根据当年国家农发办批复下达中央财政投资指标情况和下一年工作重点, 就开始测算分析下一年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情况, 及时向厅领导和预算处汇报, 当年预算能追加的尽量追加, 当年不能解决的, 及时打入下一年度预算安排解决, 从而保证了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的足额落实到位甚至超配;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主要是根据自治区下达的年度投资控制指标, 通过预算安排解决。自治区对市县配套资金实行奖优罚劣、“倒配制”等配套保障机制。即在规定期限内, 达不到规定配套比例的, 相应地调减投资控制指标;没有安排配套资金的, 原则上不安排项目, 调减的投资指标调剂给有配套能力的项目市县;搞虚假配套的, 按比例扣减下一年投资分配指标。

3. 加快资金支出进度, 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每年春季施工前, 根据分配投资控制指标, 提前下拨30%省级配套资金, 确保当年项目启动实施;年度项目计划批复后, 及时下达中央财政预算支出指标和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同时, 督促市县加快预算支出进度, 加快完工工程结算和报账支付工作。

4. 积极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

让项目区群众心里明白项目内容、项目投资和投工投劳数等。有的市县在项目区附近农户房屋墙上或项目区标志碑上, 将项目实施内容和投资计划以及项目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名称、电话等公示于众, 项目区群众对此十分满意。还有的市县农发办在每年项目审定前, 通过媒体向全县各乡镇公示, 使各乡镇明白当年的项目资金和任务量、对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以及立项条件等, 从而促进了竞争立项机制。

5. 积极探索创新对部分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实行省级提款报账制管理模式

篇4: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71-01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往往不够高,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导致做错题。

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愿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小学各个阶段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是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

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要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灵活多样,必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更要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除“凑十法”外,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又如:2/7+3/7=5/7,先通过图解,使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减,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法则等等。

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例如:把分数加减法与整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统一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建立起了完整的整数、小数、分数相加减的认知结构。再如:把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联系起来,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训练。不然,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长期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在计算中,要养成看到题目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准确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教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还有,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注意算法多样化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正确计算。

篇5: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当前,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意见》精神,针对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发展规模与层次,教育质量建设薄弱,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受到冲击,在教学工作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精力投人不足、学生学习精力投人不足、教学经费投人不足等问题,首都师范大学于今年3月召开了“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在认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提高教学质量的45条具体措施。

本科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投人等方方面面。强调本科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就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只有确保了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也正是学校制定提高教学质量45条措施的指导思想。下面我们将45条措施概括为9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学地位

要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首先要解决领导精力投人不足的问题。高校领导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人、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

1.建立教学质量“一把手”责任制。学校党政一把手为全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系)、部党政一把手为院(系)、部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相应承担本科教学质量的保证职责。

2.坚持各级领导随机听课制度。每位校领导每学期都有听课任务,学校每学期汇总听课情况并发布听课简报。听课情况列人个人年终考核项目。

3.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校党委每学期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院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举措,并要有主报告会议记录。

二、教学经费投入

教学经费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学经费投人不足不仅会影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购置,影响实验室、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室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影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的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在教学经费投人方面规定: 1.生均教学经费达标且逐年增长。各项教学经费要达到教育部制定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A级标准(生均6项教学经费大于1500元,且逐年增长)。学校学费收人用于日常教学的费用不低于20%,“十五”期间学费收人用于日常教学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5%。

2.设立专项教学建设经费。学校设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改立项等十多项专项经费,以扩大教学经费的投人力度。

三、教学水平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核心。针对当前名家、知名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少的现状,学校在聘请知名教授讲学、提倡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主讲教师任职资格等方面规定: 1.外聘知名教授讲学。每个专业每年至少聘请一名校外知名教授(含院士)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每年聘请若干名校外专家为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

2.教授授课。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承担一门本科课程教学(鼓励上基础课、实验课),无特殊原因拒绝承担本科课程者,按拒聘处理。

3.教师任职资格。一般专业的主讲教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讲师职务;艺术、外语、体育专业和信息专业的主讲教师应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务。学校要对担任主讲任务的教师进行资格审批。

四、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向“50分钟”要质量是抓好本科教学的关键环节。为此,学

校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监控和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1.建立教学评估制度。每位任课教师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每两年至少接受一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上网公布。

2.教学评估结果的使用。对单项评估结果不合格的教师,学校提出警告,本考核不能评“优”,职称缓评;对两年内有两项评估结果不合格的教师,暂停授课资格,或进修或调离岗位,考核为“不合格”,两年内取消评定职称资格;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按有关人事制度处理。

五、教学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学校除了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硬件建设外,还要求: 1.主讲教授必须以教改立项的方式参加课件开发和制作工作,并作为主讲教授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

2.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凡合格课程,要求必须有课件;优秀课程,要求有高质量的课件(如网络课程等)。

3.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培训,培训考试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且逐渐实行教师持证上岗。

六、教学规范

过程决定结果。没有严格、规范的教学过程,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目标管理是统一的,因此建立严格的教学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学校规定: 1.建立教学事故认定制度。教师上课必须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均按“教学事故、差错认定和处理的暂行办法”处理。

2.各院系每学期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教学日历的执行情况,并要求教师向学生公布教学日历。

3.教学督导制度。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员可以随时听课,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还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七、教学奖励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没有教师的投人,没有教师的热情,任何改革都会成为泡影。因此,学校必须增加投人,加大教学奖励的力度,从机制上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的热情。学校的具体措施有: 1.评选“优秀主讲”和“优秀教师”。学校每年评选一次“优秀主讲”,每名优秀主讲奖励2000元;在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主讲”的教师中遴选优秀教师,学校将授予“优秀教师”称号,每名优秀教师奖励20000元,且在职称评定、出国进修上有优先权。

2.定期开展学生评选“十佳”教师的活动。

3.鼓励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对确定为市级、国家级的教改立项项目给予1:1的经费投人,并给予个人一定奖励;对校级立项项目,学校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八、积极推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学校的具体措施是: 1.学校要求各院系制订具体规划和措施,一年内至少推出一门使用外版教材或外语授课的课程,两年内有一门外语授课课程,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所开课程的7.5%(含使用外语教材或外语授课);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法律专业,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所开课程的10%。本单位师资力量不够的可外聘教师。

2.学校、各院系要制订相应政策,鼓励教师用外语授课在经费、工作量等方面要有所体现。

3.开展教师外语培训。学校拨专款对教师进行外语培训,提高教师的外语听、说能力。

九、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因此,学校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学校加大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扩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设立了实验室开放基金,提高了实验室开放率。

2.加强教育实习基地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将逐年增加教育实习、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的生均经费标准。

3.大力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在学校自查、校外专家抽查的基础上,找出毕业论文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为目的的阶段性训练机制。

4.设立创新学分。学校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和参加科研立项。

篇6: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三是加强监督,确保落实工作。活动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参与,主要任务是监督各线路积极查找存在问题,落实整改工作。从9月5日起,公司要求各单位线路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工作,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查找和解决:

1、对车内卫生死角、座椅、不规范张贴物进行清理,达到无卫生死角、车内外卫生干净整洁,符合“四净一亮”标准。

2、对营运秩序进行监督整顿,重点消除不到站停车、忽快忽慢、长时间停靠等人、强行停靠、相互挤车以及发车间隔过长、乘客长时间等车等问题。

3、对老年人乘车问题进行重点监控,重点解决老年人乘车被拒载、乘务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发现举报从严从重处理。

4、重点解决不到站上下乘客问题,达到到站停靠、有序上下。以上问题,公司限定时间,重点整改,要求9月20日前全部自查自纠完毕,25日进行整顿验收,并开展讲评会,对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单位和线路进行表彰,对落实有差距的单位和线路,进行严格监督,继续推动落实,把营运秩序、安全行车、优质服务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实抓好。

篇7:采取切实措施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谈

2010年12月10日14时30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采取切实措施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

郑富芝:发展学前教育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网友 小儿童]请您介绍一下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有关情况。

[郑富芝]关于学前教育改革试点情况,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改革试点工作已于近期启动。关于学前教育试点的主要任务是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这项改革的试点是作为教育体制改革十大改革试点的头一项任务。大家会问,这项改革为什么如此重要?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因此发展学前教育,必须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学前教育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方面主要试点什么,比如地方各级政府具体的职责是什么。在教育规划纲要当中关于学前教育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这次试点就是要搞清楚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的职责到底是什么,要把它细化。比如说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园体制如何完善的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务院下发的若干意见提出来,要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的内容是什么,实现途径是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去破解难点、破解疑点。

二是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主要是:如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三是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大家知道,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破解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因此要探讨学前教育的投入体制。

四是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主要试点内容包括:培养形式和途径,培训体系和机制等。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的有河北省、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等20个试点地区。

要从政府部门等层面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网友 科克]幼儿园安全工作至关重要,请问国家在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郑富芝]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确实非常重要,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平时我们经常讲: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幼儿园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最弱,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孩子们给予特别的重视和保护。

首先,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要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第二,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比如公安、综治、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另外,要求幼儿园所在的基层单位,比如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加强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总的来说,要从政府层面、部门层面、外部层面以及幼儿园内部,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解决幼儿园收费高的问题首先要加大政府投入

[网民 园丁看一看]老百姓非常关心幼儿园收费的高低,请问:如何解决幼儿园收费高的问题?

[郑富芝]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幼儿园,收费确实比较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比例。《意见》提出了四条措施:一是“预算有科目”。就是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制度要求。二是“增量有倾斜”。新增 1 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三是“投入有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在未来三年有明显提高,尽快扭转财政投入不足的局面。四是“拨款有标准”。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其次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通过加大政府资助力度,相应地把向家长收取的费用降下来,让普通民众“上得起”幼儿园。具体一些措施和要求,刚才已经讲过了。

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主要从四方面采取措施

[主持人]目前,一些大城市没有注册的“山寨”幼儿园非常多,数量甚至超过正规注册幼儿园。请问: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怎样解决?

[郑富芝]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确实是困扰学前教育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高度关心、高度关注、着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或者是治本之策是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城镇幼儿园建设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第二,加大政府投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大公办资源,主要是在公办资源短缺的地区新建一批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举办幼儿园。第三,积极扶持民办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园,让普通民众的孩子能够“上得起”民办幼儿园。第四,把小区配套建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面向小区,也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这些适龄儿童提供方便就近的普惠性服务。

农村特别是山区举办民办幼儿园将获更多扶持资助

[网名 要阳光]我用借来的几万元在山沟里办了一个只有8个孩子的幼儿园,但只办了两个月就因没有办学许可证就被叫停。听着家长的恳求,面对孩子们的渴望,我该怎么办?

[郑富芝]首先感谢这位朋友为山区孩子出资举办幼儿园,我们非常感动!政府鼓励和支持公民个人出资、捐资办园。当然,举办幼儿园要符合地方教育部门规定的基本办园标准。我提个建议,请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办园条件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园标准,到所在县教育部门办理办园许可证。

在这里我多讲几句,因为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农村,因此,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破解农村入园难的问题。解决农村孩子入园的问题,关键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主要采取五条措施。

一是纳入规划。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在园舍建设、师资队伍、公用经费、资助困难群体等方面加大投入。

三是完善网络。通过独立建园、设分园、联合办园、配专职巡回指导教师等方式,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让农村孩子能够方便就近地接受学前教育。

四是改善条件。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努力配备好保教设施、玩教具和幼儿读物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逐步为农村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是对农村,特别是在山区举办民办幼儿园要给予更多的扶持和资助,把他们办成公益、普惠的民办幼儿园,让山村的老百姓能够上得起。

当前发展学前教育首要任务是解决“入园难”问题

[主持人]有观点认为,幼儿入园年龄应提高,应将3岁前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体系。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郑富芝]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很关心。这里面有几个情况需要说明,首先,3岁以前这个阶段对于人的一生来讲非常重要。从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既要重视家庭教育,也要重视机构教育,二者要很好结合。

第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首 2 要任务是要解决突出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3-6岁儿童的入园需求。

第三,在满足3—6岁儿童入园需求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3岁以下儿童发展,涉及到早期教育、生长发育的监测和营养的指导等等多个方面,需要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近些年,在一些大中城市已在婴幼儿早期教育方面开展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如通过举办家长讲座、亲子班、社区育儿沙龙、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面向社区和家长开展科学育儿指导,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造更多的条件,满足家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

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特别要解决幼儿园孩子负担重问题

[网友 救救孩子]现在许多幼儿园,一进去就开始参加各种辅导班!还教什么识字啊!连小孩子也要背书包!累得我们家长不行!国家应该管一管啊!

[郑富芝]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当前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国务院的若干意见当中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几方面的要求:第一,一定要遵循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的差异。

第二,坚持科学的方法。必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这个年龄段,确实没有必要像小学生那样教大量的学科的知识。如果学前教育学的东西和小学的东西一样,那就不叫学前教育了。所以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当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学习。

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欢乐的童年。我们说创新人才培养,如果在这个阶段把孩子们的童真,把孩子们的好奇心都给抹杀掉了,长大以后让他创新创造,这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图书配备方面的指导。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提醒广大家长注意,就是幼儿园的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幼儿园要支持、配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反过来,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要多问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科学的教育方法、科学的教育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不要幼儿园给孩子们减负了,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结果家长又给孩子报了好多不适合这个年龄的培训班、提高班等,所以对幼儿参加培训也好,提高也好,内容的选择、方式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就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联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四,强化监管。国家最近正在制定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个指南就是要告诉幼儿园、幼儿家长对孩子科学的教育内容、科学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不仅要告诉家长和幼儿园不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最科学、最好的。另外,我们还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对幼儿园质量的监管和指导,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解决小学化的问题、成人化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幼儿园孩子负担重的问题。

教育部将会对教师地位和待遇落实等情况进行督察

[网友 不老不年轻的老师]国务院开电视电话会那天,我是含着眼泪看完全部文字直播的。我当天就看了十几遍。国务院领导讲的太好了!我在幼教战线工作快十年了,现在的待遇确实不怎么好,也有点寒心。这次真能解决我们的待遇吗?我们真能像其他教师那样吗?

[郑富芝]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确实讲出了我们广大幼儿教师们的心声。目前,有一些地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确实比较低,我们也深有同感。刚才讲了,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幼教事业,为广大幼儿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感谢。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们的待遇确实没有完全解决,或者说在很多地方解决的不好。因此,这次国务院文件当中把解决幼儿教师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来解决。在文件当中提了四个方面的措施来专门解决待遇问题。我想随着国务院文件的颁发,随着各地实施力度的加大,在不久的将来,这方面应该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前面提了很多规定和要求,为使这些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文件在最后专门强调,各地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要实行问责制,并且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入园难,也包括对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落实情况进行督察。

未来1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70% 3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关于幼儿教师培养的措施,很多网友问到这方面的问题。您能不能具体跟我们说一下怎么样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

[郑富芝]发展学前教育,关键是教师,难点之一也是教师。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好的幼儿教师队伍。什么叫好的幼儿教师队伍,我们用四句话概括: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

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现状是什么样呢?我国学前教育总体上生师比还比较高,2009年,全国平均师生比是24:1,不少农村地区超过这个比例,达到40:1,幼儿教师缺口很大。从这个比例也可以看出,幼儿老师特别辛苦,所以我们要感谢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的负担很重。根据规划纲要的目标,未来1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在园幼儿要新增1400万以上,需要新增大批幼儿教师。因此,必须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

我国将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

[郑富芝]国务院若干意见关于加大培养幼儿教师力度方面主要有四条措施:

一是继续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今年就开始研究新设一部分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二是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择一批热爱幼儿教育、具有较高素质、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经过五年的专业培养,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加大面向农村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对缓解农村幼儿教师短缺,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8: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一、对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认识

为准确掌握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 笔者以初级中学领导、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及家长为范本, 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社会调查, 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由中我们发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 体育教学处于被忽视的低位。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 升学考试成了初中教学事实上的核心。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 重视的只有与中考相关的学科。教导处安排课表的时候总是优先考虑考试的课目, 体育课作为一门副科成了为各门考试课程“加塞”的填充剂, 课时被挤占更是家常便饭。其次, 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淡漠。因为心理、生理、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的巨大压力等因素, 许多学生把体育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 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玩, 对于必要的体育技能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特别是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面前, 表现出畏难、退缩、逃避的心理。第三, 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统一制定教学时间、内容和形式, 疏于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不利于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限制了不同体育能力学生的充分锻炼和提高。第四, 部分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研究, 不能以新课程理念统领自己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呆板、僵化, 习惯于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技术要领, 教学手段陈旧, 不能体现课堂上师生的有效合作与互动。第四, 缺乏体育教师。鉴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们有必要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 实施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 以期灵动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素质,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协调发展。

二、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根据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我们从初中教育教学现实出发, 就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和评价。

1.端正思想认识, 明确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 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 明确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 在课时的分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 适时调整体育教学, 改善体育教学条件, 强调体育教学中对不同个体的差别化对待, 积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体育潜质与特长, 注重发挥体育在学生人格培养上的特殊功能。

2.灵活设计教学方案,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 给我们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我们应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需求, 依据初中体育课程所包含的田径、体操、球类、技巧、武术等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组织形式, 使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突出诸如篮球上篮时的“潇洒准确”, 武术示范中的“神形兼备”, 体操动作中的“健美和谐”等特点, 让快乐体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增强体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教学“铅球”时, 以学生自主开展铅球不同出手角度的实验导入新课。在田径中的“跑”教学时, 充分发挥跑的动态特点, 组织接力竞赛、追逐奔跑等教学活动, 用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激发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突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

体育是一门对技能、技巧要求很高的课程。由于初中生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有限, 而体育教学中的很多诸如高速、腾空、翻转的技巧性技术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 学生很难一次把这些动作看清楚并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 而教师又很难以慢动作进行示范或分体讲解。学生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 难免对体育课程兴趣索然。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 声画并茂, 形声结合, 直观动感。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将快捷的动作延迟、将细微的动作放大,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 增强技术动作的直观效果, 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进行“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教学时, 我们在教师示范讲述动作要领的基础上, 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录像。通过慢动作和视频分解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等动作要领展示给学生, 并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掌握情况, 在教师必要的示范、讲解中对画面重复或重点播放。直观、丰富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技术概念, 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技术动作自然掌握得又快又好。

4.设置体育选修内容, 培养学生主动锻炼习惯

初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 初中体育要兼顾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全面考虑不同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自由选修的体育教学内容, 以满足学生不同自我发展取向的需要, 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并逐步形成习惯。在不同的年级, 我们设置了短跑、中长跑、跳高 (远) 、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选修内容。使活泼好动的男生、羞涩腼腆的女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感兴趣的锻炼方式, 形成稳定爱好专长, 进而完成要我锻炼、我会锻炼向我要锻炼的转变。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只有激活初中体育教学, 才能有效实施体育教学改革, 推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健康、有序开展。作为初中体育教师, 应该强化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领会, 在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上多下功夫, 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致力于初中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摘要:体育是初中的基础性课程, 在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品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并采取端正思想认识、灵活设计教学方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体育选修内容等有效方法和手段, 切实激活初中体育教学, 圆满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教学现状,学生,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吴胜.浅谈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魅力中国 (下) , 2011, (04) .

[2]蒋颖.新课改下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素质教育 (教师) , 2011, (14) .

上一篇:游合肥海洋馆作文下一篇:作风转变年活动整顿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