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案——向米罗大师学习

2024-04-21

少儿美术教案——向米罗大师学习(共6篇)

篇1:少儿美术教案——向米罗大师学习

题:向米罗大师学习教学目的:

教学要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认识米罗,了解米罗作品的风格(运用线条及梦

幻般的感觉)。

2培养幼儿运用色彩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1学习运用点.线.形状组合画面。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米罗的作品若干副 观察讨论:

展示米罗的作品,引导幼儿猜猜看,这副画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象什么? 2认知启蒙

米罗是西班牙画家,是超现实主义画派卓有成就的画家。米罗作品的绘画语言是以大小不同黑色的点,自由流动的线条,奇怪的说不上来的形状,分割成两个颜色的点或形状,黑.红.绿.黄.蓝等为米罗作品的主要色调。3作画提示:

1)鼓励幼儿运用米罗作品的绘画语言,不受形体观念的束缚,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教师反馈2)引导幼儿从点和形状人手,再用自由流动的线条随意组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4讲评作业:

篇2:少儿美术教案——向米罗大师学习

舒柳娜

10月26日我和周波老师一起前往上海白玉兰幼儿园,参加了“米罗可儿美术教育”机构组织的一次培训活动。白玉兰幼儿园是一家私营幼儿园,也是“米罗可儿美术教育”机构的会员,单看环境体现不出他们的美术特色,但是教室里墙面上孩子们的美术作品,让我刮目相看,人物画像夸张的神情,各不相同的五官充分表露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或许大家与我最初的想法一样,这样的作品我们的孩子也会画,确实,我们大部分孩子在临摹的基础上有稍许的变化也能表现。可在听了一位五六十岁的顾丽琴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教学活动后,更是让我佩服他们这群孩子的想象力。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教学活动,大班美术活动《借形想象——汉字变变变》。

这是在一个大主题“中国娃”中的一个小活动,第一教时已经了解汉字的由来,萌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并学写自己喜欢的古代汉字,这里的古代汉字是属于篆体。第二教时是“汉字变变变”,把第一教时写着的篆体汉字进行借形想象,添加成画,从而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这样的主题背景下,顾老师带孩子们进入活动室,自由欣赏谈论各自己写的古汉字后取下自己写的古汉字回到座位上讨论。教师主要针对借形想象和添加涂色提出要求,怎样进行借形想象?借形想象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添加涂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快速涂色有哪些方法?我想问一下各位老师你们能回答这4个问题吗?孩子们一一回答出来,可见他们的美术语言是多么的丰富,这正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所缺乏的,不是我们老师不知道,而是没有去进行归类,当然这也是长期积累的经验。接下来就是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的过程。回想一下我们平时的指导过程会说些什么呢?我记录了顾教师的一些指导语言(见课件),这些语言中教师巧妙的运用了指导策略,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值得我们鉴戒和学习。展示作品、互相评价这一环节也是相当重要,平时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班额大,孩子多)被忽视,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点评的。先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如:我用鸟字变成了猫,下面画了老鼠,老鼠画不过了躲起来了,变成了猫捉老鼠。再请幼儿相互对作品进行评价。如:没有用复色。不要把颜色混在一起。教师点评:构图满,用圈点法;“单”字很多人都会把他想象成蜗牛,这个孩子把它调个头变成了自行车,非常巧妙。最后是活动延伸,回家后继续寻找汉字进行创作想象。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现场绘画完成的,每个孩子的画中都有一个小故事,而且通过画面内容表露了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体现了孩子们的童真和童趣。我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想象力不比他们差,可就是在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时会有困难,画出来的东西构图不够准确,画面不够唯美,尤其是小班和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或许有些班级不是我所说的这种情况,那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那么针对我们平时所遇到的困惑,和那天听“米罗可儿美术教育”机构专家薛老师的零碎讲解,我归纳后吸取了以下一些精髓,和大家一起分享:

1、想象包括:借形想象、借音想象(听音乐)、相对想象(如:白眉老爷爷相对红粉小姑娘)

2、不要把孩子的手脚绑住,孩子觉得美就是美。

3、美术教学中孩子要把握几个点:说出来、美术基础(技能技巧和方法)、突现美术的有效性。

4、构图:画得大,画得满,画得密,躲,不排队,不对称,岀穴。(课件举例)

5、色调:不要把五颜六色的色块堆积在一起。

6、用什么方法添加背景:睡涂法(粉笔躺下来涂);点涂法(点好再涂抹);涂抹法(轮廓外围涂圈再沫开来);点彩法(星点、圈点、长点、短点)。

7、各年龄段教学着重点:小班——提高兴趣(可以用蔬菜、水果、钢丝、鞋低等拓印再添画);中班——学习技能;大班——想象为主。(三者也是相辅相成,又是层层递进的)

8、发挥想象力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首先具备想象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借形想象。教师要学会提示、暗示、明示,挖掘对形的想象。如何提示?如:脸没有时间涂了,可以沫点胭脂。如何暗示?如:给孩子一个圆形,教师想的是画“猫”,可以引导说:“假设变一个耳朵有胡须的小动物”,孩子想象出来的可能是老虎。

如何明示?如:这里我看可以画一只老鼠,但不要告诉孩子哪里画老鼠的眼睛,哪里画胡须。

9、美术活动的价值包括知识、情感、技能和创造,其中创造是最大的价值。鼓励每个孩子画得都不一样要从小班开始,他们采取的方式是说这么一句话:画得一样0分,画的不一样即使能力很弱也是2万分。

10、教育教学中的点评:(1)现场点评。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选择孩子作品中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可以围绕教育目标、学科目标点评,找出鲜明的个性问题。(2)下节课前点评上节课的作品,让孩子有直观的认识,也是将每次的教学活动串联起来。

11、美术活动中的三大转化:将一个形转换成另一个形;将一个情景转换成另一个情景;将没有情景的转换成有情景的。

篇3:少儿美术教案——向米罗大师学习

我今年已八十多岁了。一路走来,崎岖坎坷。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忘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家父曾告诫我,“一个人没见过高山,就不晓得此地是平原;没见过大海,就不晓得此地是小河;一生中如没见过一些真正有学问的大人物,你就不知道自己多么平凡渺小。”

记得在1958年从部队来到母校中文系,我马上组织同班同学编写《中国诗歌史》,为了编《诗史》,不仅从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借了一卡车有关图书,整整摆了一大教室,同时,还到中国作家协会借到作家通联名单,我们从中选了一大批作家,组织同学们分工拜访,郭沫若、茅盾、周扬、田汉、冰心、臧克家、艾青……光郭沫若先生就向他请教了一整天。阿英先生约我班同学住在他家中,接受采访。总之,我们从当学生时期开始,就努力向各方人士请教,在校内向老教授学习;又走向社会向名教授、大作家学习。我这些年一直向大师学习,我成不了大师,我一定要把大师的智慧记在心中,传导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成为大师。所以,我无论干什么,都准备笔记本,把请教得来的智慧写到笔记本上,日积月累,形成了我独特的知识结构。比如,我头些年当全国政协委员,当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时,当“巡回大使”到世界各国演讲时,我就有意地接近各方大师,虚心又认真地向他们学习,可以说受益颇多。

首先,我积极向国学大师学习,包括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南怀瑾诸先生,张岱年先生告诉我讲国学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特别要注意推陈而出新,分清精华与糟粕,要学以致用。

第二,我积极向文学大家学习,包括叶圣陶、曹禺、姚雪垠、萧军、魏巍各位先生。曹禺先生告诉我,社会是大舞台,舞台是小社会。你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了解社会,又要善于了解舞台,在舞台与社会之间,找到结合点,搞好演讲。姚雪垠先生告诉我:人要耐得住寂寞才不寂寞,人耐不得寂寞会更寂寞。萧军先生告诉我:“研究问题要找根本,中医西医,一呼一吸、停止呼吸,生命就终结;军事家、政治家;一攻一守,一进一退;企业家一买一卖,一赔一赚;文学家一美一丑,一雅一俗。一切都体现了对立统一。”魏巍先生给我题词:“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第三,我经常向大诗人学习,如郭沫若、冰心、艾青、臧克家、贺敬之等。郭老在一天当中回答了我们同学近百个问题,告诫我任何时候都不要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分开。郭老讲每个人有一个心脏,两个心房,这是让人们干事要一心一意,想问题要兼顾正、反两方。冰心老师告诉我写诗要有“诗之心,国之魂,诗如其人。”臧克家老师告诉我“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身边,伺候着你一千次小心中的一次不检点。”贺敬之老师让我给语言插上诗歌的翅膀飞到青年心上。”艾青老师告诉我“上帝与魔鬼都是人的化身。”还鼓励我:“青年导师,无上光荣。”

第四,我还经常向艺术大师、书法家请教,如刘海栗、赵朴初、舒同、欧阳中石、沈鹏诸先生。我不仅学他们高超的艺术,也学习他们做人。刘海栗为我题写“真善美”,而且嘱咐我各种艺术是相通的,要善于向各种艺术家学习。沈鹏先生也在我的扇子上写了“真善美”,总之要从事艺术创作就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至慧。

第五,我还注意向语言学家学习,如向黎锦熙、王力、陆宗达、张志公、张寿康诸先生学习。

黎锦熙先生是毛主席的老师,他向我介绍毛泽东早年治学精神,告诫我要向毛主席学习,告诉我干任何事要坚韧不拔,黎锦熙先生告诉我:“一个人怎样成功?困难面前不放弃,成就面前不停步。”陆宗达先生是家父同学,他告诉我研究语言学要中外古今相结合,要在对比中研究,不仅要研究今天,还要研究古代,不仅要研究语法修辞,还要懂文字学、音韵学及训诂学……

张志公听了我的演讲说,我向你学习,希望你的演讲能培养一大批像你这样的演讲家。

上述五类大师,都是我认真学习的对象,我不仅向他们请教,并且买来了他们的全部著作,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有幸见过这些大师,我有责任将他们的德识才学传给后人,所以我在房间里挂着他们教育我时的合影;在我的传记中,把他们的题词都印在书中,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从大师身上学到大智慧。我经常想,自己生活在文化古都北京,又赶上这样一个转折时代,人才倍出,英豪聚集,如不向这些大师学习,那简直是一种愚昧,向他们学习,不见得成功,不学习则绝对是愚昧。

总之,要活到老,学到老。

另外,钱学森老师还告诉我:“科学技术前进一步,大自然就惩罚人类一步。”“人类遭受一次重大灾难,总会以更大的进步加以补偿。”

篇4:向大师学习:似与不似之间

这个世纪对中国的企业家们来说是又一个“向西方学习”的时代,不再是抱憾而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是汲取海外商业文化,试图重建起中国市场上的新商业规则。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断裂期之后,中国古老的商业制度和文化几乎被破坏殆尽,仅仅20多年的历史对于中国商业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来说实在过于短暂,而这个市场却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持续增长。巨大的反差之下,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亟需获得一种真实的商业精神来填充自己,而此时,来自西方世界的经典理论很自然地成为了他们耳中的最强音。

“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管理大师德鲁克……这些过去曾经陌生的名字如今在中国商界耳熟能详。柳传志在联想内部公开推崇《基业常青》:“人人都该读一读这本书”;而《谁动了你的奶酪》之类半商业半励志的小册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企业发放给员工的“标准配置”。

和所谓以儒家思想治理企业的“东方管理派”不同,海外大师们的观点由于有了IBM、通用、微软等等企业巨头的例证而说服力十足,2004年夏天,当迈克尔·波特和杰克·韦尔奇先后来到中国时,中国企业家们不惜一掷千金求得一次和大师对话的机会。

寻找中国CEO

和“全球第一CEO”面对面的代价是高达4800元人民币的入场券,聆听韦尔奇的两场对话以及共进晚餐则需要花费3万元,而此次韦尔奇来华的出场费据说竟以百万美元计——这个携妻子儿女来华的69岁美国老人在此前被中国企业界视为一个神话,他并不是一个学院派,而是实干出身的领导者。在今天的中国,渴望得到韦尔奇指点的同样是一些商业的实践者,他们的问题往往具体到某一个事件。

“如何才能成为第二个杰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高宁的问题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尽管他们自己也明白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韦尔奇对此的回答是:“我认为一个CEO的任务就是一只手抓种子,另一只手拿着水和化肥,让你的公司发展,让你身边的人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而不是控制你身边的人。”韦尔奇称自己“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但是错误不能太多。很显然,你不可能为所有的业务部门做一个最佳的决定,你需要找到人才,帮他们指明一般的方向,然后让他们发展壮大。”看来,韦尔奇并不需要为产权、制度之类的烦恼而费心,而这几乎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问题接踵而来,“什么是你眼中的人才?”在位20年的韦尔奇选择自己的接班人花了6年时间,从80个候选人中选中了现任CEO伊梅尔特—“如果你呆在这个职位上不再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血液出现,这是一个CEO或创始人最糟糕的情况。该结束的时候就要结束,让新的人上来做事,放手让他们做”—尽管韦尔奇将这归功于长期的考察和严格的筛选,但这些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还有点困难,“中国的很多企业家服从上司,但是没有调动别人的积极性。”收购了汤姆逊的李东生追问韦尔奇,如何才能在美国市场扭亏为盈?15年前将GE电视部门卖给汤姆逊的韦尔奇干脆的回答:“当时我赚不了钱因此把企业卖掉,所以我没有任何的方法让这个业务再赚钱。”

在台上授道的韦尔奇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台下神情专注的听众们是听过他演讲的最特殊的人群。上市公司的老总们希望学到韦尔奇商业世界里的技巧,同时他们还必须植根于中国的商业土壤中,分清楚海外来风中哪些是现实,哪些对他们来说则是虚幻,TCL总裁李东生笑言自己是“一边读曾国藩一边学韦尔奇”,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至今仍在寻找平衡之道。

重读中国竞争力

中国的商业制度也许满是漏洞,中国的商业文化可能尚待建立,但中国的巨大市场却已经等不及循序渐进式的改变,“中国需要时间学习,而这时间不会很长。”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将国家战略、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三者摆在一起展示给观众,而他所看重的首先是中国的国家竞争力。

站在讲台上的迈克尔·波特比他54岁的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很多,他用略快的语速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告诉台下的中国听众,他此行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寻找竞争的真相,并制定成功的战略,不仅仅是对某个企业,也是对这个正在上升中的古老国家。波特惯于挥出有力的手势,他从讲台一端走到另一端,面对全场观众挥洒自如。中国媒体对他的追捧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哈佛商学院的镇校之宝不得不三次在讲演中请那些聚集在他面前的摄影记者离开,“正在拍照的先生们,你们的闪光灯妨碍了我的思考,也妨碍了其他人。”不过这个插曲并没有影响到波特讲演的力量,尽管演讲内容大多来自他已发表的著作,但这些不再新鲜的观点从大师本人口中说出,还是令台下的中国观众再一次感到了振奋。

“国家竞争力仅仅来自于生产力,而不是市场规模、货币贬值或是其他任何指标。国家之间的竞争就在于如何为商业创造出一个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环境。”在波特看来,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存在着误读,“中国的成功被人为扩大了,人们通过市场规模而不是投资收益率来判断,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继续提高,但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并不突出。在竞争机制、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中国仍然落后于很多亚洲国家。”在演讲中,波特明确的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接受国,在2002年里有520亿美元投向中国,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对投资接受地的品质评价中,中国仅名列第40位,许多投资者的收益都很低或者处于亏损状态。有人担心中国会沦为单纯的制造基地,对此波特的回答是:“中国必须向外资学习,而合资是一条很好的道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建立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持久价值链并不断向上提升,这也正是韩国和日本20年前遇到的问题。”

篇5:少儿美术教案——向米罗大师学习

米罗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美术中有着鲜明个性风格的艺术家, 我们通常把他归类为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绘画作品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 像儿童画一样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米罗绘画中的物象造型稚拙、色彩单纯明快、线条自由奔放。对于他的作品, 不能仅就画面的形式和美感加以阐释, 而更需要教师对绘画作品进行深层次分析。米罗为何要画“儿童画”?大师的“儿童画”和真正的儿童绘画有何区别?

一、儿童画与米罗作品的联系

很少有儿童不喜欢画画的, 每个儿童都是“绘画大师”。每个正常儿童出生后, 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天生的好奇和热情, 在没有经验的前提下, 以直觉和灵性绘画, 缺乏技巧但用笔十分简练。儿童绘画是一个新生命对世界最个性化和直觉化的表现,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一绘画阶段, 大师们更不例外。

从整个人类的绘画发展历史来看, 早期人类的绘画作品也具有类似的特征。早期人类在认识世界和自身等问题上就像儿童一样, 以直觉和灵性为前提, 不可能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础。然而, 这种对事物的观照却是最整体、真实和弥足珍贵的。每个正常儿童都是绘画大师, 我们不能以理性的规范和教条来评价儿童绘画, 当你静下心来看一幅儿童画, 就很容易被感动。

米罗对世界保持着孩子般的新鲜敏锐感。他的作品之所以永远独特, 是因为画面洋溢着天真的幻想。几乎所有米罗作品的名称, 都与人类文化中那些带有诗意色彩的事物有关, 他画的也是这些事物抽象的形式。这种描绘对象被抽象的过程, 就是从现实的世界进入米罗世界的过程。在米罗的那些像儿童画一样的画中, 我们也常常被感动。

二、米罗“儿童画”作品的艺术史根源

当一个人对事物的表象, 包括宏观宇宙、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之后, 随着技法的娴熟, 开始在绘画中寻找表现事物规律和特征, 在绘画中也开始倾向于主观世界的表现, 即个性情感的抒发。表现性艺术是以客观对象为载体, 有意识地表达和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 从再现性艺术过渡到表现性艺术, 艺术的个性风格逐渐明显, 主观情感参与的越来越多, 开始摆脱对形体的依恋, 是抽象性艺术产生的根源。

此时, 画家逐渐摆脱对事物表象的依赖, 以直觉和潜在的感受为基础, 对外部事物的刻画总是尊重主观感受, 以表达主观世界自然纯真的激情, 出现了极为个性和抽象的绘画作品, 几乎看不出具象东西来。由于抽象性绘画对事物的表现深刻独到, 所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品的难度较大。大多数人之所以最终不能成为大师, 绘画技法只是一个小问题, 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才是主要的因素, 一般人对事物认识到一定程度就难以再深入了, 更不能系统化、个性化地成为完整的绘画理论, 不能以绘画的方式表现思想和认识, 不能回归到儿童一样的纯朴、直觉和热情, 而大师米罗具备了这种素质。充分经历世俗生活后, 又回归对世界、对事物原始直觉也是最本原的看法, 产生了极个性化和抽象化的绘画艺术, 像儿童画一样, 简单质朴又深刻感人。

三、米罗“儿童画”作品的艺术性

观看米罗绘画, 我们会发现其与儿童绘画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为他的这种特征, 使得米罗与儿童绘画结下不解之缘, 超现实主义的评论家也认为米罗是位“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糅为一体的大师”。应该看到的是, 米罗与儿童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绘画具有符号性, 符号性仅仅是儿童对世界初步认识的反映。而米罗绘画中出现的一些符号则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儿童的绘画也利用色彩, 并且也非常鲜艳。但是米罗绘画中的色彩除了具有象征意义, 还具有相当的理性成分。儿童绘画具有符号性、夸张性以及强烈的想象性, 这是儿童的天性使然。米罗的绘画实际上是借鉴了儿童天趣自然的形式, 在这个形式中进行新的组合和发挥, 有理性的充分参与, 并赋予绘画以新的内涵。如《投石掷鸟》中的颜色运用, 黄色与绿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黑色则在其中起了很大的分割与协调作用, 而人物与鸟的色彩, 则有机地运用了对比色。黄色是一种比较跳跃的颜色, 所以在画面中它是在前面的, 绿色稳重, 向后退却, 这都是画家精心设计的结果。他的《哈里昆的狂欢节》中, 所有的野兽、小动物、小虫儿都在狂热地娱乐, 只有那长着胡子、叼着烟斗的人在忧郁地冷眼旁观, 也许在现实境遇中, 只有真正的人才是最孤独最悲观的吧。漫漫宇宙星河, 活着的生灵众多, 可真正理解活着意义的生灵又只有人。人是多么孤独无助, 人需要对现实进行超越, 抛弃文明的假象, 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本身。米罗为所有心灵自由的人画了一个无忧无虑幸福神秘的世界。

篇6:向大师致敬

关键词:直观,自然,自我,时代

“你200块钱一张我也给你, 我就这么便宜。我该交房租了, 不交那老头又不高兴了, 我得弄钱啊……我得去潘家园租个摊位, 代卖别人的画也行……我得赶紧赚钱。艺术家还沉浸在那种幻想的生活里, 我觉得他们挺悲哀的。连老方﹙指方力均画家﹚他那么狠还是想办法要开个饭馆。”1艺术家以作品为生, 而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记得大一中国美术史论课上, 商勇老师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为生活而艺术, 还是为为艺术而艺术?这个问题在我这里仍没有答案, 顺其自然吧!不管是为生活而艺术, 还是为艺术而艺术, 只有当拿起画笔的时候才感觉到真实, 我要保留这种感觉。绘画不一定是为了生活, 生活也不只是为了画画, 就像吃饭不光是为了填饱肚皮, 看书不光是为了长知识。我喜欢这种直接的行为方式, 无需清晰明了的目的做支撑。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法则:只有当画家以自己钟爱的方式画自己钟爱的事物时, 才有可能创作出无价之作。你永远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偏好, 因为他们是从你的思想和意识深处萌发出来的。作为一名画家, 强迫自己以不自然的方式画不自然的主题是致命的错误!对于画家来说, 虚伪的作品是通往地狱的路。我喜欢梵高、巴尔蒂斯、莫兰迪、莫迪利阿尼。这些大师让我学到许多关于绘画的知识, 对我的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的作品在某些方面是离不开这几位画家的, 至少现在是这样。

梵高的作品有力表现自我, 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是一位真正具有使命感的画家。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像他的向日葵一样燃烧, 奏出灵魂最强烈的音符。少女是巴尔蒂斯绘画的主旋律, 她们或睡或卧或立,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旁若无人时的神游与遐想状态被巴尔蒂斯敏感的心所捕获, 隐秘而躁动的青春就此留在了他的画布上。莫兰迪执着地画着他的瓶瓶罐罐, 用一生的时间探索普通事物的本质, 和谐宁静的画面中透着高雅的灰色。莫迪利阿尼所绘的模特长长的脖颈, 带着忧愁的鹅蛋脸, 那美妙的色彩组合, 奇异的色调转换, 强烈的色彩对比占据我的眼, 我的心, 我的梦!我梦想里充满了颜色, 五彩缤纷。以光色和意象画法来营造画面的整体意境, 吸国画的精髓, 再以轻松流畅的笔触让色彩与线条的情致与韵味自然的铺洒于画面, 使画面达到轻松愉快的感觉。

我认为搞艺术的人一定要到大师的作品中去吸取营养, 时代精神的火花在作品中凝练积淀下来, 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 一唱三叹。画家超然的心境和宁静平和的状态, 卓越的匠心和娴熟高超的技巧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去年两周的敦煌考察, 让我们大开眼界。虽然时间短暂, 但是意义非凡。我们去了麦积山石窟、乾陵、西安博物馆、敦煌莫高窟等许多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心胸豁然开朗, 从中使我认知线在绘画艺术中的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 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如同音乐旋律, 一般用于抒情和表意。这些不留姓名的大师同样给我无限的启示, 线条这一基本绘画语言在我的绘画中更加以考究, 我愿意在绘画中体验这种用强弱、高低、节奏、韵律的变化来表现画面形象和传达内心情感。

艺术是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方式, 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凝成的精华。马蒂斯曾说过:“我的画是安乐椅。”希望人们在紧张工作之后从他的画中得到心灵的放松和安宁, 这是绘画的审美功能。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一定是渗透创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体验和对生活的独到的理解, 它是创作者思想的寄托, 心灵的依附和对艺术执着的情感流露。艺术的本质是表现人类的真、善、美。

西汉扬雄曰:“言, 心声也。”我是一个怀旧的人, 一直以来保留着点点滴滴的记忆。我总是怀念小时候啄木鸟“笃笃笃……”啄杉木的声音, 怀念门口的猫咪伸长长的懒腰, 怀念路边的野花一朵朵开放在那里……这些儿时的记忆难以磨灭, 始终伴随着我, 所以最终跑进了我的毕业创作中, 代表那个平时不会出现的真我, 这不是刻意的大翻陈案, 而是真心流露。

当代都市的喧闹, 灰蒙蒙的楼群, 川流不息的人群, 嘈杂的汽车声, 人们焦虑的面孔, 街头巷尾无可奈何的拥挤, 熟视无睹的污染, 使我倍感疲惫, 烦躁不堪, 渴望找回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空间, 我不得不回忆以前。那些清新的画面自然呈现于我的脑海, 那是内心的渴望……单纯稚气的女孩以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剪纸作为背景, 相辅相成成为我毕业作品的主要素材。生于80后的我们不完全是冷漠、自私、偏激的代名词。我们很挑剔但也很执着, 我们讨厌世俗的不古, 其实我们很单纯, 我们可以接受古人的卓然不群, 很不屑当下的中庸之道, 如果说传承, 我们才是直溯先古, 没有某些时代的糟粕残余。这些都是我想在画面上告诉大家的, 所以我选择了最单纯的民间艺术——剪纸来作为传统的象征。它具有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 艺术语言简括单纯, 粗狂奔放, 大胆的夸张和自由的装饰, 有着强烈的艺术生命力。经过夸张变形的动物和花卉其特征更突出集中, 也更有装饰性。线面相间, 虚实参差, 疏密有致, 构图饱满, 给人以纯真活泼又有神秘和不可理解的味道。剪纸的构图是平视构图, 我把剪纸当作衬景, 把表现的主要形象放在中心位置上, 更好地衬托出主题。画一张画的过程其实就是画者一段时间对生活的理解过程, 加之什么样的态度、技法、精神。

在创作过程中, 为了使画面关系趋于有序, 我主观地舍弃了剪纸固有的色彩特征——红色, 加入了其他的色彩, 让色彩在画布上分布的疏密、浓淡、粗细的抽象节奏变化像捉迷藏一样, 时隐时现, 给人一种朦胧感。有所承亦有所弃, 大师在这一点上向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梵高很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它同样得到了东方绘画中线的启示, 但他的作品中透出的人文气息不是东方的而是地道本土的骨子里的西方人文生活色彩的温暖祥和。把剪纸作为我画面的背景对于我是一个新尝试, 当初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够单纯够直接, 把它布满我画面的背景, 就像马蒂斯的画面一样富有童趣, 这种构图特点也同时契合了壁画的装饰特点。剪纸的造型是独一无二的。首先, 它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创作出的新形象新样式。其次,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变形和夸张的, 而且带有强烈的作者主观色彩。这样的艺术形象跟我以真人为主题的组合在趣味上更别具一格:不同寻常的组合令人思考和遐想, 主体物女孩的时尚对比着剪纸特有的传统气息, 人物与背景间的组合又不是相互孤立的, 他们相映成趣。所有的一切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重新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任你去分析、思考和评说。他们是存在的亦是合理的, 他们属于这个时代, 无可替代, 没什么不伦不类的担忧, 就像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兵马俑手中的手机、笔记本, 是时代选择了他们而不是他们选择了时代, 他们不为谁而存在, 不代表什么。我们都有理想只是算不上伟大, 我们都在忙碌可能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之所以平静是因为这里没有竞争, 那是人类社会唯一的净土——艺术, 这是最纯粹的生活。只要你按自己的心情去做, 不用考虑其他, 谁都可以放松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唯我独尊, 因为这个世界不会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所以奉为标本的东西最终成为化石。莫迪利阿尼的单纯不被权威所容纳, 梵高的自我直率不被当时所接受, 只是因为他们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罢了!不敢说别的, 就艺术而言, 被太多人认同的总是最快地变成垃圾, 变成没有生命的朽物, 甚至成为艺术道路上的障碍。

梵高、莫迪利阿尼曾经活过, 我向所有曾经活过的大师致敬!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3月第一版.

上一篇:关于事故隐患、问题和“三违”界定标准及处罚规定下一篇: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关于英文词根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