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什么好方法

2024-05-03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什么好方法(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什么好方法

1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读书环境,就是能够给予个人读书影响的人和物的总和。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读书环境,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与努力下,改善家庭和学校环境,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读书场所和丰富的读书资料,加以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学生如能在幽雅宁静、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读书自然会成为一种享受。

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愿望。在不少学校,一进校门,映人眼帘的是教学楼上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明德励志,择善而行”。环顾四周是别具特色的文化墙,上面优美的呈现着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三字经、论语等经典文化。

每一扇通往楼道的大门上都有醒目的名称:理德门、智德门、信德门、义德门等。步人楼道,是“文化长廊”:一楼是24孝图和国内外品牌大学图片(教育学生以孝为先,并要从小树立对名校的向往);二楼呈现的是围棋图(黑白棋子预示着智慧人生);三楼则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图像(预示着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师们绽放的思想火花)。

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让掌生陶醉其中。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如“小蜜蜂图书银行”、“喜洋洋图书银行”等等,学生把自己的书存入银行,多存多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时刻刻与书相伴。

2 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想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只有读书的氛围还远远不够,要想办法激起他们的读书兴趣。

2.1 如何克服学生的阅读障碍

读书是现代人获得知识、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读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要,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怕读书,不能按要求完成读书任务。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去消除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改变他们拒读、厌读、中止读的不良习惯。

如何克服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呢?笔者认为选好读书材料是首位的。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更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好作品。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读书需要,又可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买现读书教学的总体目标。

2.2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热爱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小学生的阅读刊物内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开始阅读,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阅读其他类型的刊物;选择一篇大家都喜欢的文章,全班一起阅读,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们自己当推荐人,把自己觉得好的文章介绍给大家。

有一次,班里的学生拿给笔者一本《笑猫日记一一那个黑色的下午》,告诉笔者说这本书非常感人。笔者接过来认真阅读,这本书以童话的方式来写汶川地震,笔者也被感动了。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说起了这本书,结果班里兴起了一场“笑猫热”,大家都兴致勃勃地阅读《笑猫日记》,并且自发地交流自己的感受。

由此,笔者受到启发, 笔者积极参与到学生们的阅读当中,和他们一起阅读,一起交流,遇到好的文章就推荐给大家,带动学生的阅读劲头。

3 在学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

课本内的文章毕竟有限,只有课外拓展知识面才能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资料,笔者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例如,在教《孔子拜师》时,笔者是这样拓展阅读的。

几个月后,孔子终于风尘仆仆地走到了洛阳,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老师。在洛阳城外,他们进行了这样的一番对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1)模拟场景,研读对话。

①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读的方式:人物对话部分想怎么读?

②同桌分角色自主练读。

③展示读:谁愿意展示自己的读书本领,当一回现代的老子和孔子?

师相机点拨:多有礼貌的孔子先生呀!请问先生:您的“问”字读的时候为什么拉得这么长?(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来读好句子)

老子先生您好,请问,您为什么不用“等候”而用“迎候”?

孔子先生,我也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学习是无止境的”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④指导学生去提示语分角色读。在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巧妙地将朗读指导、“迎候”和“学习是没有止境”等词句的理解融于师生、生生的对话之中。朗读教学了无痕迹,词语理解水到渠成。

(2)以读代讲,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孔子来到老子身边,跟随着老子是怎么学习的?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

②孔子在老子那儿都学到了什么?老师在课前上网查找到这份资料,咱们一起看看。(学生自由读材料)

在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补充孔子在老子那里所学到的本领的相关资料来扩充文本,促进学生对同一主题领域材料宽泛的阅读,丰富文章内涵,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使孔子的形象丰满起来。

③老子就是这样毫无保留地付出,所以他的一生弟子众多,论著无数,就是说过的,至今还留传下来的文字就有很多很多,所以课文最后说到……(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3)升华对话,延伸阅读。

①是啊,直到现在人们还是很敬重孔子。每一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世界各地的孔庙都举行隆重的典礼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请看去年的祭孔盛况――(播放祭孔录像)学了课文,看了录像,你们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利用文本中略写处,通过录像回放,呈现祭孔的盛况,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孔子给中国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营造浓厚的学孔氛围。

②这节课咱们一起走近孔子,触摸了他那颗谦虚好学的心,他的思想、学识为世人所敬仰。现在让我们再次怀着敬重和怀念的感情,在音乐声中一齐读读孔子先生的名言。

(课件出示孔子名言)学生全体起立,齐读:“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在做作业中延伸阅读

在学完一课后,教师要留延伸阅读的做业,让学生在做作业中延伸阅读。

如教学完《少年王勃》时,笔者是这样在做作业中延伸阅读。

(1)摘抄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2)积累词语:

①参加宴会的人很多,你可以写一写人多的成语。

②王勃的才华很出众,你可以写一写表示人物才华与众不同的成语。

③王勃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凝望是全神贯注地看。你可以写一写表示看的词语。一个字的,两个字的,四个字的都可以挑战一下。

④你可以写一写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探望( )整修( )邀请( )庆贺( )答应( )余晖( )。

(3)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搜集我国古代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奇才故事,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

(4)文中有一段描写江上的秋景写得十分迷人,做一回小王勃,用你自己的笔描绘一下自己从滕王阁上观察到的江上的美景。

5 诵读经典,为生命奠基

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是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而《论语》则是首当其冲的经典。源于此,笔者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的经典诵读工程。

学生均利用晨颂午读(早晨、中午上课前的时间)来诵读《论语》,学生的心灵可直接穿越时空与大师孔子对话,从而陶冶情操。为了达到诵读经典的最佳效果,笔者在网站上刊出了《王财贵教授的经典诵读的意义》《王教授的经典诵读方法推介》,并与老师、家长互动。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笔者在校网站上椎出了学生必读中外经典书目,如《爱的教育》《战争与和平》《道德经》等,为学生“取法乎上”的读书指明了方向。班内根据自己情况开展了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与同学和老师分享经典诵读的快乐与心得,有很多同学一学期就读30~40本经典书籍。目前,“读经典,诵经典”已蔚然成风。

篇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什么好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注意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在指导中,可以讲授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

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教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还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的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出色的课外作品。

对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对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选择合适阅读物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重视阅读的质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在班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重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老师尽量搜集相关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如:学习《独坐敬亭山》,可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习《李时珍》,可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

这样持之以恒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学生有了阅读的热情,就可以引导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名著等。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针对知识性读物,不只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励课外阅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获,又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时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交流活动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如召开以“推荐一本好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先就什么样的书是好书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从最近读过的书里,挑选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学生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收获等。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别的同学也看过同样的书,可以互相交流,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也可以开展各种读书比赛。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课内阅读,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了古诗,可以在班级里开一个古诗朗诵会。事先让学生课外去搜集一些古诗,并选两首自己喜欢的背下来,然后请每个学生上讲台朗诵,看谁读得好。

篇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刍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 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进行畅游, 在阅读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方法, 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在积极主动的阅读过程中, 他们积累的知识越来多, 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给学生布置阅读书目, 规定他们读多少本书的方式。在这种强制规定下, 学生会把读书当成一种学习负担, 即使进行阅读, 也不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更别说通过阅读获得提高和进步了。因此, 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 教师要站到学生的角度, 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进行指导, 使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积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 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由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在进行阅读时他们往往把握不住阅读书籍的重点。还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不结合思考, 不能领会阅读的内容, 导致阅读效率低下。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 但是在阅读时毫无选择, 什么书都读, 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因此,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时, 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 要对他们的阅读活动进行指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书籍, 使他们阅读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课外书籍, 通过阅读从书中获得做人的道理, 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学生进行阅读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让他们能在阅读过程中把握重点内容, 并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合理选择略读、精读、跳读的方式, 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三、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阅读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地进行阅读, 增加语文知识积累, 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设计课外阅读活动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设计趣味性、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大赛。在比赛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故事的内容, 这些故事都是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通过讲故事,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还能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信心,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通过故事大赛的感染, 能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热衷于阅读, 并从阅读中吸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不断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2.鼓励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在课外阅读中, 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这时教师要让他们及时把这些词句摘抄下来, 并进行反复阅读和斟酌, 分析好词好句的运用方法, 增加他们知识积累的同时, 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 教师要定期展示学生摘抄的好词好句, 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激励, 对阅读充满兴趣, 不断进行主动阅读, 使课外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创办班级图书角。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拿到学校, 放到班级图书角中, 和同学进行书籍分析阅读活动。通过对书籍的分享, 学生能阅读到更多的书籍;通过学生之间的影响作用, 使每个学生都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课外时间积极地阅读图书角的书籍, 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4.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由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 他们喜欢的书籍也不相同。在学生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谈一谈自己读了哪本书, 在阅读中获得了哪些体会和收获。通过交流, 能让学生对其他方面的书籍产生兴趣, 使他们的阅读面越来越广, 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 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 并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分析, 加深对阅读的体验, 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进行的阅读活动是通过对文字的分析和思考, 从其中获得认识和体会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的思维是不断深入的, 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逐步深入。通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阅读和思考, 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多种阅读心理因素, 并在这些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加强阅读认知, 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有效提高。教师在设计课外阅读活动时, 要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规律和阅读心理特点, 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外阅读。通过教师的积极指导和学生的认真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使他们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并从阅读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学生大部分的阅读时间是在课外, 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联合, 通过积极交流和共同引导, 对学生进行督导和激励, 使他们有效运用课外阅读时间, 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为进行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篇4: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其中,语言文字积累的途径是听和读。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吸取名家名篇的精华。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加强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重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学生乐读、爱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乐趣。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同时要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这样,学生便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不仅可以采用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我们可以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选取有关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自己的房间中,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讲故事时,应让学生也尽可能地看文本,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认识汉字,刺激其阅读的欲望。第二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三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同时,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培养习惯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每人备一本摘录本,教师教会他们分类摘词摘句。如佳句分类:按句型可分比喻句、拟人句等;按内容分可分为写人物外貌或动物外形的。学生的摘录本,每周必查一次,每学期互查两次,互相促进。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针对文章质疑和反思的习惯,例如他们阅读了一篇文章,对于不同于自己理解的地方有时候会产生疑问,会多问几个问什么,然后去探索和自己的区别。教师应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文章的行为的共同之处与区别,这样学生就可以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应用学到知识的习惯,只会学不会应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死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学到的知识。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凡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思维较敏捷,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也较强。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使他们振奋并终生难忘的书。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M].小学教学设计.2001(1)

篇5:小学语文有什么好的预习方法

预习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做得好,会使课堂上的学习更有目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那么小学生预习语文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一起来看看。

篇6: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在语文课堂拥有较为完成的阅读时间,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许不需要较为集中的阅读过程。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并且零散的阅读时间也难以使得学生对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布置小型的图书阅读角。允许学生在家里带来值得分享的课外图书,放置在图书角内进行统一的收藏与管理,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图书角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使得班级内始终萦绕着良好的阅读氛围。

同时,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办黑板报、墙壁展等,将学生分组进行墙壁画的展示,可以有名人名言、唐诗宋词等,甚至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感受自创一些阅读名言。使得班级始终充斥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暗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某一件事物存在强烈的兴趣,才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思想观不断形成的阶段,对于各种事物存在强烈的兴趣,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于文化、艺术等方面书籍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识别,而成为汲取历史人文“养料”的最佳渠道。

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阅读的美好,从优美生动的故事中与文字作者心意相通。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时间活动,使得学生在产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形式,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朗诵比赛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阅读的兴趣。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正规基础课堂的开端,在学前教育阶段并未接触较为系统的语文知识。突兀的进行大量的语文知识教学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想要按时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而课内宝贵的教学实践难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给学生真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例如:略读法、精读法、笔记法等等。

3.1精读法。

首先在选择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文章的质量,选取最出色、最值得阅读的文章,然后认真仔细的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描写手法、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剧情结构设计。将经典语句进行反复阅读,就像人类咀嚼食物一样,细嚼慢咽,才有助于营养的消化,并且对于十分经典的段落要做到熟读成诵。

3.2略读法。

主要是指在学习的特定阶段为了快速完成某项任务,抑或快速掌握某一类知识的大框,而采用的阅读方式,要求采取提炼中心思想的方式来进行阅读,首先要翻看书籍的封面目录,优先阅读文章的首尾句,提炼关键词。对于不必要阅读的地方要一带而过,其他部分也要尽最大限度的加快阅读速度,争取做到一目十行。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资料信息,从而有效的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任务。

3.3笔记法。

对于十分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采取记笔记的方式来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经典的文段想要彻底的掌握与理解就要一边阅读一边对知识进行思考,并对整个文段的标题目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深刻理解作者的文章布局结构。

同时认真阅读作者的题记抑或前言,保证学生在日后的实践应用过程当中能够举一反山、运用自如。并最大限度的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4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4.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

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及时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4.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

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之间交换相互之间的想法,也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取彼此之间更多信息。

4.3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

篇7: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实践证明;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目标明,则效益高。但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在课外阅读时往往漫无目的或只追求生动的故事情节。这种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盲目性”严重制约着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发挥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阅读目标,并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定步调完成目标。

制定阅读目标,应体现先扶后放的原则。即在老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确定阅读目标,逐步过渡到学生自行定立。如学完《松鼠》一课,引导学生阅读《喜鹊》一文,读时和学生一起制定此文的阅读目标;一读搞清文章描写对象;二读理清文章顺序;三读弄清喜鹊的外形特点、食性、人们喜欢它的原因;四读品描写事物的评议特色,在各自的积词本上,记下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并要学生运用在《松鼠》一课中学到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学习。有了这次成功的课外阅读经验,再遇到此类文章,学生大都知道学习目标,以及如何完成并检测目标了。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与其心理需求达成一致,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从心理上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每个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其阅读的兴趣和对课外阅读书籍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者在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中,要从各个层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准备好不同的阅读材料。在这方面,笔者注重收集学生的意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从学校的图书室借取他们需要的书籍,同时,也给学生的家长提出建议,让家长在这方面也引起重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很多的学生还把自己读过的书拿到班级中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分享的过程中交流阅读心得, 不知不觉中,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就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他们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书的一些故事,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名言,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多读书。课外时间,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阅读的,有哪些阅读收获,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快乐。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对学生的阅读要多鼓励,在阅读课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四、指导阅读方法

其一,选择读物。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了孩子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学生推荐。

其二,选用方法。《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三,边读边想。当学生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能获得一点什么,这跟求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提出疑难问题。

篇8: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什么好方法

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中年级可以朗读,高年级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大纲语)。小学语文教材(新人教版)里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和读写例话,它要求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是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纲。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人教版)第四组的导读有如下指引:“这些课文描写的古今中外的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方面都很有特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是怎样想的 ,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

二、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现状

(一)“班级图书角”遭冷落

曾经着手筹建“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与大家分享,应该说书籍的内容还算比较丰富,大多是故事性强或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外读物。为进一步规范化,我还专门挑选了两名工作认真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工作。“图书角”刚开张时,“生意”还算红火,学生的兴趣很高,“图书角”经常围满了人,借阅记录本上的记录也是密密麻麻。我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欢欣鼓舞。可是好景不长,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去观察时,发现只有少数的同学能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很多学生要么避而远之,要么十分频繁地借书、还书,实际上一本好书都没有完整地读过。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对一类没有巴掌大的漫画类图书却情有独钟,如《龙珠》《乌龙院》《哆啦A梦》。六年级的大孩子居然对这些情节简单、形象失真、趣味不高的读物乐此不疲,沉醉其中!

(二)阅读书目单一

我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里来,空闲时可以拿出来阅读,不少学生的书包里或是抽屉里也准备着课外书。可是根据我的观察,有不少孩子的读物品种比较单一,有不少学生每每拿出书来读,都是与写作有关的作文书,诸如《优秀作文集》《满分作文》《小学生500字作文》等,不少家长也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孩子多看作文书,就能写好作文;多看书,就是要多看作文书。

(三)只读不写,囫囵吞枣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应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从书中汲取营养,为自己所用。可是班里的多数孩子在课外阅读时,只是注重书中情节的描述、书中人物的刻画,只读不写,囫囵吞枣。阅读速度是比较快,可是当被问到书中的故事时,往往张冠李戴,学生阅读并不是为了知识的积累,而是当作一种消磨时间的消遣。

三、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年级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巩固学生的读书成果。一是扎实开展学生阅读星级评定,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二是配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根据具体评比细则,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

上一篇:突击检查方案下一篇:项目部关于“平潭现象”专项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