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2024-04-29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精选6篇)

篇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选择读物

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

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

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操作要领: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好书推荐课教学策略:

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准备推荐

学习目标:广泛阅读好书,整理推荐材料。操作要领: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要有理有据,阐明向大家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等方面。

2、学生推荐

学习目标:推荐好书,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小组中进行推荐。学生以4至6人为单位,进行推荐,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提问、评价。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这一过程10分钟左右。(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陈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时要点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这一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3)教师小结。全班介绍完回,教师及时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3、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推荐者推荐情况,获得语言和阅读体验的共同发展。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推荐者的陈述对推荐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其语言表达,可以是陈述的内容,可以是其理由的信服程度等等。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4、质疑问难

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要领:学生推荐完后,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疑。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5、鼓励阅读

学习目标:鼓励阅读推荐的好书,拓宽阅读范围。

操作要领: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此环节大约2分钟左右。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选择读物

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

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

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操作要领: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好书推荐课教学策略:

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准备推荐

学习目标:广泛阅读好书,整理推荐材料。操作要领: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要有理有据,阐明向大家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等方面。

2、学生推荐

学习目标:推荐好书,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小组中进行推荐。学生以4至6人为单位,进行推荐,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提问、评价。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这一过程10分钟左右。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陈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时要点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这一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3)教师小结。全班介绍完回,教师及时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3、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推荐者推荐情况,获得语言和阅读体验的共同发展。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推荐者的陈述对推荐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其语言表达,可以是陈述的内容,可以是其理由的信服程度等等。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4、质疑问难

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要领:学生推荐完后,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疑。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5、鼓励阅读

学习目标:鼓励阅读推荐的好书,拓宽阅读范围。

操作要领: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此环节大约2分钟左右。

篇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李花园小学

张丙海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李花园小学

张丙海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有两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等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办手抄报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李花园小学

李志奎

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李花园小学

李志奎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法宝。歌德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可是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很不乐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沟通好家长,让家长支持阅读

利用家访的时间,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三个一”----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让家长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并能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家长明白:“变聪明的办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通过学校与家庭的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

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乐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们要积极创设有利条件。

首先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虽说是课外阅读,其实教师也可以用每周一节课作为阅读时间。另外,教师不要布置过重的课业负担,否则学生根本无暇去课外阅读。相信很多语文老师都尝试过,难的是坚持到底。可见,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须具有长远的目光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次,要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有一个好的图书馆。我们学校就有很好的图书馆,好的图书馆应该吸引学生自己去看书,而不是硬性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要借几本书。

第三,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做到知识的迁移,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了解课外知识的渴望。比如在学古诗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唐朝诗词的发展史,及一些著名的诗人和相应的作品,在学生阅读过一些书籍、文章之后,请他们向别的同学讲授自己最喜爱、理解最深的文章或其他知识。这对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转变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三、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教师要打破学生课外书等同于“作文选”的错误观念。在扩大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做好读物推荐工作。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如上完了《三顾茅庐》可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等等。我还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中年级阅读书目:如:《皮皮鲁传》、《小兵张嘎》、《草房子》、《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爱的教育》、《青铜葵花》等。

四、制定阅读计划,开展实践活动。

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它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还组织了一次“好书伴我成长”主题班会。

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叶圣陶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语文课的课外阅读方法

李花园小学

李建军

浅谈语文课的课外阅读方法

李花园小学

李建军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正着力于把“应试教育”转移到以提高素质为中心的国民基础教育的轨道上来。各个学科都在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语文作为中小学各学科中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整个素质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认识到,语文作为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学生仅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应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发展到课外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博深知识结构人才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这个世界和社会,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里谈谈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讲授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注意了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二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不仅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教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还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的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班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了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大有幅度的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更好的进行。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爱读书变成喜欢读书,一些以前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开始爱学习了。现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也不太多,所以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要求老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充分利用校内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我极力地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除此之外,班级内还集体订购了一些优秀少年读物,如《小学生导读》、《少年文艺》、《语文学习报》、《少年博览》等。在班级内还建立了“图书角”、“图书桌”,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由专人进行保管,这就形成了班内图书室,也加强了同学间知识交流。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推荐,交换阅读。

四、把学生带出去参加各种语文比赛

学生学得或了解的知识,多或少,他们或许不知道。那么,有意识地带他们去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应用语文知识;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多去课外阅读。因为有比较才能明白自己的差距,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从事课外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班级内形成了学知识的班风与学风,语文课的成绩大大提高,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李花园小学 高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李花园小学 高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我发现学生对鲁滨孙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鲁滨孙的文章。学习了《女蜗补天》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李花园小学

范素玲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李花园小学

范素玲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篇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体会作一些探讨。

一、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 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然而, 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常听教师抱怨学生作文差, 没有阅读习惯, 不愿意读有益的书籍, 要求学生多读些书, 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 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 一味地抓成绩, 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更有家长报怨, 孩子成天看动画片, 对电子游戏痴迷, 就是不爱看书。另外, 应试教育的观念还停留在家长的脑海里。家长给子女购买了大量的课本练习、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 请家教帮助子女提高考试成绩。家长们把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子女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 提高考试成绩上, 而不重视课外阅读上。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 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人们常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家里生活的时间比学校多得多, 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首先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使孩子受到书香的熏陶。家庭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便是父母的示范性, 首先家长就要热爱读书, 要以身作则, 养成读书习惯, 给孩子树立榜样。家长要注意在情感上感染学生, 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 要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和光荣的事情, 而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一个爱读书的家庭, 给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 读书, 再读书, ——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 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要喜欢博览群书, 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 深入地思考。”作为家长同样如此, 一个民族的发展程度与国民读书的热情应该是成正比的。只有我们埋下头来阅读了, 我们才有资格教育孩子主动阅读, 深入思考。所以希望我们的家长, 即使你不去读经典名著, 也要有读报刊杂志的习惯。每天在空闲时间里, 陪在孩子的身旁, 每人手捧一本书或一份报纸, 为自己的家庭创设一个宁静、温馨、舒适的读书环境, 让孩子感受一下读书氛围, 这要比你说上千百遍的“快去学习!快去读书!”效果好得多。

2. 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 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孟母为了不让孟子沾染恶习, 不惜三次举家搬迁, 最终落户“学宫之院”。而孟子也正是被学院里琅琅读书声所吸引, 继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发奋读书, 终于成为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 组建班级“图书馆”, 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 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大概都有几本甚至是几十本的课外读物, 但是真正能够本本读到的并不多, 大多成了一种摆设。如果能够利用起来, 可是一个不小的资源。我在学生中开展“资源共享”活动, 组织学生把家中的课外书拿到班级来, 给其他的同学分享, 让全体学生都来关心阅读,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良好风气。

另外,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对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班级中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比赛活动, 把“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活动的趣味性越强, 读书就更富有吸引力。如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之星”“我是读书大王”讲故事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 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到活动当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4: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实际上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实现课外资源的共享,又或者在教室的墙壁、黑板报上展出名言名句、经典诗句等,让学生在无形的阅读环境熏陶下,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二、传授阅读方法

1.扩展性阅读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就是扩展性地阅读。例如,老师在讲授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简单介绍作者的背景、当时写作的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便懂得在课外阅读时,可以先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写作的目的等内容,然后再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2.积累性阅读

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时,也要强调学生的阅读积累。具体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结束后,写一篇读后感;又或者让学生定期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向其他同学推荐不错的读物等,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获得了充分的利用,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从自身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在阅读的过程中相互分享和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加高效地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5: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策略思考

四川省通江县新场小学谢代芳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问题,着重从氛围营造、方法指导、活动延伸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篇6: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二、选择文本,优化读。书的世界有各种元素,如何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效益,书目的选择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以实现阅读的指导性。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从以下四个途径为他们选择文本:

1、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也就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既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

2、选择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如低年级学生注重读物的趣味性,提供的书目以故事、童话类为主;中高年级则需要文质兼美、知识性、人文性稍强一点的读物,为此,我们推荐经典的国内外名著、科普读物、儿童文学等读物。根据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

3、选择富有文化内涵,形式多样的文本。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在选择文本的过程中还要兼顾作品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丰裕深广的。

4、选择古典经典类的文本。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们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相继推出部分经典名著,引领孩子迈进经典的文学殿堂,让经典名著给予孩子精神的滋养、文化的熏陶。基于以上原则,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精心挑选,制定了《广华二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表》,其中包括各年级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

制定了阅读书目,该如何推荐给学生?如果像布置常规作业那样,要求学生读这读那,势必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推荐?怎样把握推荐时机?采用何种方式推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组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把握推荐时机。我们的做法是:

1、结合阅读教学来推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适机迁移,向学生推荐课外读本。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顺势推荐《三国演义》;学了《长征》推荐学生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者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2、结合重大节日推荐。比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革命烈士的小故事;国庆节时要求学生读一读歌颂祖国的小诗歌等。

3、结合时事推荐。比如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时,我们组织学生观看实况录像,激发他们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抓住这一时机向他们推荐《动脑筋爷爷》、《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书籍。玉树发生地震以后,组织学生阅读《防地震小常识》《自救小常识》等安全知识类书籍。

4、结合活动推荐。学校、班级、社区经常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可以结合各级各类活动,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5、利用好书推介课进行推荐。我们开设好书推介课,课上可以是老师推荐,也可以是学生推荐;可以推荐一本,也可推荐几本。

推荐时采用何种方式能够更好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的做法是:

1、用书籍本身推荐。一些高品质的书籍印刷精美,集趣味、品味于一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马小跳”系列,封面轻松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富于动感。又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网》等一批图书都是采用手绘插图的形式,随手一翻,让人爱不释手。教师可以发挥书籍本身的优势,向学生展示读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设置悬念推荐。就是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书中的故事片断,当孩子们听得入迷,渴望知晓真相的时

候,教师嘎然而止,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自读原文”。

3、榜样示范推荐。教师的阅读行为是最有力的推荐。平时,准备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自然地、随意地发现老师在阅读这些图书,之后可“有条件”地借给他们阅读:如与学生交换阅读的图书,或作为对学生的奖励等,可较好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4、利用激励推荐。比如,学生在认真阅读时,给他一个微笑,轻轻地点一下头,亲切地抚摸一下他的小脑袋,有时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阅读的书名,把他正读的书名轻轻地说出来,这些细小的动作、神态都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也是一种最好的推荐。不但使他们阅读的劲头越来越大,也能带动其他同学争相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具有更广泛的自主性、独立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他们往往会只顾自己的兴趣指向而忽视必要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选择书籍的方法,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什么。

1、要选择能够加强课内知识学习的书籍:

2、要选择有利于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书籍,广泛地阅读文学、科技史地、天文、传记等各个门类。

3、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一般说来,经过努力能理解其内容的60%-80%的读物,都算难度适中。

4、要选择印刷质量高的书籍。其次,要教会学生“怎样选择”。我们引导学生用以下五种方法选择书籍:通过阅读选本来选择,通过联系课文内容,通过询问师长,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以及通过浏览来选择文本。

以上是要求学生读的,此外我们还从国学经典中选取适合各年段学生的读本要求学生背诵。另外,课题组根据年段特点和教材各单元主题精选优秀诗文,汇编成《诗文荟萃》,每学期一本,共十本,每本八个单元,各单元主题与教材单元主题是一致的。一单元选编四到五段优美诗文。这样按照教学进度,两周学教材的一个单元,在这两周里,一周背国学经典的内容,一周背诗文荟萃的内容。

选择了文本,优化了读。如何创造条件,促进读。

1、首先要拓宽渠道,丰富书源。为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学校开展“存二读百”活动,号召学生将个人书籍暂时存放在班里,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对图书角进行美化,让图书角变成班级最温馨的一个活动场所。教师组织学生对图书角的所有图书、杂志登记造册,统一管理,设立了班级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此外还建立了班级虚拟图书馆,统一印发表格,登记学生家中现有藏书,作为班级虚拟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平时学生之间通过查阅可互相交换图书。另外,采用“流动图书箱”的方法,实现班级之间的互借图书。

2、建好图书室。学校注意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要求各班一学期进室阅读不少于8次,并可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向学校借阅图书。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油田大型图书馆的藏书资源,组织学生到馆阅览。和油田各书店取得联系,获取新书信息,及时向学生推荐。

3、搭建家庭“小书架”。为了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我们开展“搭建家庭小书架”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和家长一起在家中选定地方,一起设计、布置读书角。对家长的购书行动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孩子们的“小书架”朝着多科目、多类型且又不乏个人特色的方向发展。

四、引导网络阅读。教师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向学生推荐阅读站点、利用集团网页组织学生在微机室进行电子阅读、网上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扩展。

(二)多做并举,落实时间。学校将阅读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每周两节早自习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背诵必背内容。要求教师制定班级阅读计划,对阅读课要详备课,精准备,学生背诵时间,教师必须在场,与学生同诵读,齐背诵。为确保学生在家有充裕的阅读时间,学校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即使是必改必查的作业,也可在同年级老师共同商议的基础上进行选做。学生只要报听写时全对,就可不必做生字抄写的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三)丰富方式,激发兴趣。

1、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生自读的方式,采用亲子共读的形式,开展“小手牵大手”读书活动,定期举办“父母学堂”读书讲座,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

2、师生共读。课题组老师深知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老师们化压力为动力,以勤奋的读书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师生携手同读,也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3、生生共读,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

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做好读书笔记,定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小组共读的方法,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及小组活动的监督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读书小组”选评。

(四)开设课程,提高效益。为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实施,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组织交流讨论、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以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得到落实。我们的阅读课有以下几种课型:好书推介课、汇报交流课、阅读欣赏课、专题阅读课。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覆盖全校各个年级,根据低、高年级学生年龄、能力的差异,我们还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大声朗读课、读写迁移课。

由于各年段课外阅读承载的目的任务不同,教师指导也应有所侧重,所选择的课型也有所不同。这是我们各年段采用的主要课型,因为低年级是入门的起始年级,使他们爱读、乐读,培养兴趣是阅读的主要目的。所以,教师更多地选择大声朗读课、经典诵读课、阅读欣赏课等,由教师读故事,尤其是读绘本,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年级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阅读,积累语言,并就书中的人物或情节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中年级更多的应选择读物推荐课、班级读书会、阅读方法指导课、语言积累课等,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高年级课外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能自己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情感体验,在阅读中学着做批注,适当地写阅读感受,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欣赏、品味作品的能力。所以,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可选择班级读书会、读写迁移课、阅读汇报课等。

两年来,课题组老师精心备课、交流学习,共上研讨课25节次,在授课实践中,教师们引领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通过阅读、交流,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享自己的收获。阅读课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了平台。

四,介绍方法,引导读。科学的阅读方法好比是一把通向高效阅读的金钥匙,教师应把这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自能读书的乐趣。我们的做法是:

1、研究并开设阅读方法专项训练课。训练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明确读书的基本步骤,掌握读书的常用方法;懂得如何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读书方法等。如(1)年龄不同,方法不同。课题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设计了年段读书方法指导汇总表。对各年段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方法做了规定。低年级:要求掌握诵读(边看书边出声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习。)、泛读(粗略了解读物内容)、结合插图读(借助插图理解内容,丰富想象。)中年级:学习默读、查读(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自己查字典等工具书解决。)、精读(对词句进行品析,画出好词佳句,能做简单的批注。)、速读(每分钟约300字)。高年级:掌握默读、品读、写读(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速读(每分钟约600字)、跳读(查找资料时跳跃性地读)。(2)读物不同,方法不同。(3)目的不同,方法不同。这里我就不做详细地讲解了。(4)指导写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为习作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阅读方法训练课中,我们专门安排了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内容。a、包括指导记录的内容。b、指导记录的方法。此外在指导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如低年级只要求记下文章的题目,写下学会的字词;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断;高年级可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以及写读后感等。

因为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实践是课题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所以在这里我想具体的说一下我们的阅读方法专项训练课。我们训练课的基本模式为“五步教学法”:即定向→解释→演示→总结→迁移练习。

定向:确定学习目标,说明要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名称、含义及其用途,学生只有了解到该阅读方法的效果,才会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运用。

解释: 教师按顺序一步一步解释该阅读方法的操作过程,说明每一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做这一步。

演示: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该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明确每一步骤,并了解做每一步骤的方法及理由。

总结: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学习阅读方法的操作过程。在这之后,必须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此方法的特征,明确该方法操作过程的关键步骤,使之成为整体。

迁移:要求学生在新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通过运用,认识到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怎样运用阅读方法效果最好,以实现阅读方法的扎实掌握。

为了调动学生运用科学读书方法的兴趣,针对他们崇拜名人的特点,在阅读方法专项训练课上,老师们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如:爱因斯坦的“淘金式”读书法,培根的“尝、吞、嚼”读书法,鲁迅的“跳读”法,华罗庚的“厚薄”法,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等,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有效读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和激励作用。

在去年的结题验收时,我校的老师上了一节三年级阅读方法专项训练课,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2、随课文教学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经过专项训练,学生已经能够在即时的学习中用上被证明为有效的方法后,如果此时停止训练,学生很容易在未来的学习中放弃所学方法。因此,除了每周的专项训练课,在随课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指导和训练,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训练,使之习惯化,使之成为促进内化的有效方法。我们的做法是:(1)课内带课外,养成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课题组教师注重学生对方法的自能运用,使专项课上学生初步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和巩固。(2)课内带课外,提高自读能力。课题组老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阅读课模式:在阅读课中强调“自主体验”、“自由提问”、“自主解疑”,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读书者,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

五、开展活动,强化读。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既可巩固阅读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使其在展示中尽享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注重抓好“三级”活动。其中,班级活动有创新,小而实。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低年段班级主要开展讲故事比赛、古诗儿歌朗诵会、内容简介交流、读书情况汇报。中年段班级组织成语接龙、朗读竞赛、阅读讨论、剪贴本展评等。高年段班级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读书小报、读书笔记竞赛、排演课本剧、读书方法交流会等。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教师都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自己策划、编导,较好地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年级活动有特色,活而趣。各年级每月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活动,展示各班的读书成果,交流彼此的读书感受。同年级老师一起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如:一年级开展的以赏读描写秋天的美文和“秋果小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秋天的脚步”阅读活动;二年级开展的以诵读古诗、感受语言魅力为主要内容的“古诗文诵读”;三年级开展的以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为主题的“童话王国揽趣”活动等。为了使活动效益最大化,有时候,我们让低年级的学生参加高年级的活动,较好地发挥了高年级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弟弟妹妹们羡慕的目光中,高年级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浓了;低年级学生在哥哥姐姐们的精彩展示中感受到阅读能学到很多知识,读书的积极性也更高了。第三、学校活动有声势,精而亮。自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校级读书节活动,至今已先后举办“书香伴我成长”、“让读书成为习惯”、“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三届读书节活动。在我校,读书节已成为孩子们自己的节日,每次读书节历时一周,其间,书写着读书节主题的横幅、精心布置的校园橱窗以及张贴着学生作品的展板营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和喜庆的节日气氛,三百多名学生和老师齐诵经典拉开了读书节的序幕,也成为历届开幕式上的亮点。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名著征文、“书香溢校园”摄影比赛展、“巧手做书签”比赛、读书小报评比、示范图书角评比等,一个个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竞赛和展示活动尽显学生的阅读成果和创新才能,使得读书节上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次的读书节活动师生参与率100%。每次读书节,都会产生新的“十佳古诗词记忆小能手”、“十佳课外知识小博士”、“十佳小演讲家”、“十佳小作家”、“十佳故事大王”等特长生。读书节期间,我们面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展示,并进行“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的表彰。

“三级”活动的扎实开展,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收获了更多的成功,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推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动力,为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在课题验收时,我校肖琼老师组织开展的班级读书会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六、检查评价,深化读。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评价机制的建立

与跟进,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一)评价内容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阅读评价子课题的研究实施中,我们根据阅读特有的“学科”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评价内容。包括评阅读兴趣:主要是从学生的阅读态度与情感介入状况着手评价,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评价采用三星制,阅读态度自觉认真得三颗“★”,有时需要提醒,比较认真得两颗“★”,经常需要提醒,阅读态度一般得 “★”。(2)评阅读习惯:采用三星制从“是否每天进行课外阅读;是否在课外阅读时做笔记;是否在课外阅读中勤动脑、多思考、多探究”三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3)评阅读积累:坚持“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规定每个年级课外阅读的篇目,明确量化指标,并落实到每天,对学生的阅读时间及数量进行统计,考查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阅读量。(4)评阅读能力:包括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精读、跳读、速读的能力;查字典、资料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评、摘等能力。

(二)评价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包括(1)查阅资料。每周请同桌互查一次学生课外阅读记录卡、摘记、读书心得等书面材料。教师每学期抽查4次,普查2次,成绩在一颗星至五颗星之间;每月教师查一次“自我评价表”、“小组评价表”、“家长评价表”针对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该月阅读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用星级显示成绩。这种过程性的评价使课外阅读能趋于常规化,做到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2)作品展示。教师利用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如将孩子好的读书笔记,读后感收集起来,编成作品集摆放在图书角供大家欣赏。再如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心得以手抄报的形式显现出来,然后进行展示评价,可以是师评,也可以是学生互相评,起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3)活动展演。教师对学生在各级各类读书交流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出优胜者,授未予各种称号,如“朗诵小明星”、“背诵能手”、“小作家”、优秀辩手“等。学期结束对获得称号多的学生进行表彰。并可将称号兑换成星,在学期个人阅读综合成绩中加分。(4)纸笔测试。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的书面考试,教师结合本学期学生课外读物内容设计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答题,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5)背诵考级。结合每学期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必背内容,用考级的方式对学生的背诵积累进行评价。这是背诵考级的具体细则,一至五年级共设十级,低段学生可考一至四级,:具体要求是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一级要求20首,二级40首,四级共80首。(2)能熟练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并能说出考评委指定的 《弟子规》、《三字经》中某句的大概内容。中段学生可考五至九级,具体要求是(1)能熟练背诵《声律启蒙》,考评委随意说出其中一句,考生能很快地接出下句。(2)考评委随意在背诵范围内说一条成语,考生要能熟练地接背,每级50个,五至六级共100个。七至九级:要求(1)背诵唐诗三百首,七、八两级,每级各60首;九级,80首,三级共200首。(2)从背过的唐诗中任意抽三至五首古诗,能说出诗的大意。高段学生可考十级。要求能背15首宋词(学生可自选)和能熟练背诵《论语》指定内容。在本学期已毕业的学生中,通过十级的有61人,占全部学生的95.7%。

(三)评价主体多元,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实施一次阅读评价,以评价促发展,这是我们采用的评价表。这是学生自评表。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发挥主体作用,便于及时总结反思,获得最佳阅读效果。这是小组互评表。小组互评,其目的是互相交流课外阅读的方法、技能,提倡欣赏别人,从别人身上找到长处并学会如何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家长评价表,家长参与评价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深情的关注,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的欲望,家长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到和孩子共成长的喜悦,分享了沟通交流的快乐,增进了亲子感情。

上一篇:善念的作文下一篇:管理科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