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2024-04-22

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共10篇)

篇1: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2017-8-3 19:01:00 来源:东方网 选稿:叶页

东方网8月3日消息:中共上海市委日前召开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精神,对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方向和实践要求,着眼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重基层、重实效、重实干,努力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

韩正指出,深入推进新形势下上海城市基层党建,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紧密结合实际,努力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要全面把握城市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因势而变、顺势而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体制实现从典型的集中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城市性质实现从老工业基地和传统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人民生活从实现温饱向追求更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转变。伴随这些发展变化,上海经济社会结构持续改变,所有制结构多元,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过去的“单位人”更多变成自由流动的“社会人”,以往管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和领导方式覆盖不到、发挥不了作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适应未来发展、抓准市民新要求、更好凝聚民心,必须顺应客观实际变化和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探索创新。

韩正指出,要牢牢抓住街道社区这个重心,聚焦街道社区党组织这个核心,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上海是一座开放度高的超大城市,基层情况千差万别,但城乡社区是这座城市内涵丰富的基层社会单元。上海的城乡社区是市民共同生活居住区、商务商办集中的楼宇街区和二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产业园区,既是人们居住生活的落脚点,也是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立足处,是融合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和地域性载体。加强超大城市基层党建,重心在社区、关键在社区、难点在社区、成效也在社区。必须坚持把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核心,不断完善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有效扩大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要提高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政治站位,着眼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把上海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向前进。

韩正指出,接下去要进一步健全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更加重基层、重实效、重实干,狠抓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着力增强领导能力和管理与服务水平。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处于承上启下、联结四方的枢纽核心位置。要进一步促进街道社区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集中精力做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进一步下沉和落实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权责,经济调控和统筹发展资源的权力逐层上收,为民服务、管理职能尽可能下放。条线部门要强化对基层的指导服务,考核评价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注重听取基层一线意见。二是创新完善区域化党建体系,更好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有效引领带动、联结各类组织的“轴心”所在。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和改进对区域化党建的统筹领导。要精心培养、严格管理、大胆使用,打造一支过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为广大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问题,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把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同推进补短板工作更好结合起来,看准城市党建自身存在的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凝聚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的共识。

韩正强调,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政治性强,责任重大。各级党委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地,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篇2: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着眼于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工作基础,全面推进城市社区组织、服务、管理、维稳和党建工作考评“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一、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的组织体系。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全社区管理新格局需要,突破“条块分割”障碍,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一是完善领导体制。组建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揽总、驻区主要单位党组织为成员单位的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负责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社区党组织负责协调、指导、监督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二是健全基层党组织。新建社区、新建各类园区

篇3: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一、坚持解放思想, 牢固树立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理念

1.树立“为民”理念, 将构建新格局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泰州市委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探索确立了“为民党建”的工作理念, 并在社区、农村、非公、机关等领域分别提出了“服务便民”、“创业富民”、“发展惠民”、“务实亲民”的指导思想, 将“为民”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互之间既有联系, 也有所区别, 形成了完整的工作体系, 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建工作格局, 将城市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城市发展,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上来。

2.树立“发展”理念, 将构建新格局与推进城市改革发展结合起来。

发展是第一要务, 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城市各项事业的“龙头”,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泰州市主动适应城市改革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切实改变“就党建抓党建”的片面思维, 自觉将党建工作纳入到城市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和谋划, 融入城市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跟进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 以党建工作统筹发展带动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统筹发展, 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真正发挥党建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和组织保障作用, 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统筹协调, 着力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1.优化组织模式, 共建组织体系。

按照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扩大党在城市的覆盖面的原则, 突破地区、所有制和领域界限, 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一是建立区域型党组织。在社区与行政村、社区与企业、社区与园区之间联建党组织, 促进区域内党建资源的有序流动和整合, 提高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目前, 全市范围内三种类型联建党组织分别为46个、75个和46个。二是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大力探索依托城市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产业链、专业协会和重大项目等载体联建党组织, 实现行业带动、产业推动, 有效整合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新兴市场主体的活力优势。泰州全市产业联建党组织达1583个。三是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在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 以及建筑、商贸、餐饮等人员流动性较强的行业, 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方式建立党组织, 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 实现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 使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社会的每个角落。

2.优化管理模式, 共管基层党员。

围绕党员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拓展和延伸, 建立全面覆盖、协调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区域化党员教育机制。以实施“党员素质工程”为重点, 着眼于推进党员教育的双向互动, 采取区域范围内党组织联谊的方式, 实行党课联上, 组织生活会联开, 促进不同党组织之间党员交流与沟通, 变区域内单向教育为区域间互动教育。二是建立区域化党员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特点, 实行分类管理。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设岗定责活动, 实行岗位管理;对流动党员坚持双向共管, 建立“一库 (党员信息库) 一证 (流动党员活动证) 两卡 (联系卡和活动记录卡) ”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 实行动态管理;对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活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实行监督管理。三是建立区域化党员服务机制。以“党员关爱工程”为抓手, 市和市 (区) 设立党员关爱资金900多万元, 面向全市所有党员开通“12371”党员服务热线, 所有街道、社区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 (站) , 通过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 建立健全责任明确、措施有效、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将党的关怀落到实处。四是建立区域化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完善区域性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面向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开展“三服务三争当”、“一岗双责三服务”、“党员义工服务”等活动, 引导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 使居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坚持改革创新, 探索完善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机制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基层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泰州市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全面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实行工作统筹, 加快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

1.创新组织领导体制。

泰州市委对原先设立的农村、非公、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整合, 成立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谋划和协调全市各类基层党建, 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动格局。各市 (区) 普遍成立了由组织、宣传、民政、建设、规划、劳保、财政等部门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 统一协调指导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街道全面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负责研究社区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 分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理清工作思路, 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2.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以深化“三级联创、五好同争”活动为抓手, 统筹推进城市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工作统一规划。将城市各类党建作为有机整体, 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 做到既统筹安排, 又有所侧重;既坚持共性标准, 又实行分类指导, 正确处理推进一体化与尊重多样性的关系、主体目标一致性与实现方式灵活性的关系, 使各类党建工作相互衔接, 形成基层党组织谋发展、促和谐、抓党建的整体合力。二是坚持党建工作统一部署。年初谋划、部署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同时, 将社区、机关、“两新”、医院、学校等各类基层党建与乡镇、村一起纳入“五好同争”行列, 通盘考虑, 整体推进,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联动创争的党建工作机制。三是坚持党建工作统一考核。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衡量党建工作, 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将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点内容, 加大考核力度, 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摘要:近年来, 泰州市主动适应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 积极探索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 社区党组织为基础, 所有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工程”, 以及驻区单位党建工作“四进社区”, 推动了城市各类党建资源的深度融合, 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工作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 为推动城市改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关键词:泰州市,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许华, 彭厚鹏.区域化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学习月刊, 2011, (4)

[2]曹月柱.区域化党建研究现状述评[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2, (7)

[3]许晓桃.唐家墩街道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查[J].党建研究, 2010, (7)

[4]陈奕君.商圈党建:区域化党建在城市的探索——基于宁波市海曙区商圈党建实践的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2)

篇4:积极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是新形势下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建设的有力抓手。陆家嘴街道形成的以“两楼联动、两头延伸”为内核的“金色纽带”模式,有效实现了区域党建、居民区党建、“两新”党建的“三建”融合,是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金色纽带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2-0047-02

陆家嘴街道地处上海自贸试验区陆家嘴金融片区和陆家嘴金融城的核心区,区域内集聚着80多幢商务楼宇、1万多家企业,其中有27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20多万从业人员。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坚持把探索城市基层党建贯穿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全过程,围绕“服务金融中心,建设共同家园”的目标,立足优化社会治理、推动区域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探索形成了“两楼联动、两头延伸——金色纽带”党建新模式。

(一)推进组织延伸“布成点”,实现组织再覆盖。在建优建强居民区党总支、“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同时,把党的组织向两头延伸,即:在居民区,向楼组延伸,开展楼组党建,采取管理型和活动型相结合,将楼组党小组升格为楼组党支部;在“两新”领域,向楼宇党建延伸,强化楼宇党建,以一幢楼宇或相邻楼宇为单位,以楼宇党组织和楼宇内其他党组织为主体,建立楼宇联合党总支。

(二)强化体系融合“划成片”,增强组织整体性。以建工大厦楼宇综合服务站为枢纽,建立福山、市新、陈家门、松山等四个居民区及周边的国际航运金融大厦、建工大厦、航科大厦等商务楼宇联合组成的建工片区,并结合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责任区,建立以“楼—居”、“楼—楼”为单位的建工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成为各类党组织互联互动、各类党员共融共生的新型区域党组织共同体。目前,“建工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已建立并实体运转,覆盖成员单位15个、党组织34个、党员1098名。

(三)依托区域载体“联成网”,推动组织网络化。内联上,完善区域化党建促进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将片区促进会作为联席会的分会,片区建立了7个专业委员会,探索轮值会长制,提高其运行成效。外联上,街道区域化党建促进会一方面作为新区区域化党建促进会的分会,主动参与全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积极推动项目合作、典型培育、品牌打造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参与“1+5+X”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片区委员会,利用区位、资源、机制三大优势,在服务企业、服务白领中发挥主体作用。这种内外相交、双向联动的新型党建格局和运行机制,把居民区与楼宇、居民与白领有机联结起来,成为党建服务引领金融中心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金色纽带”。

(一)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提取机制。建工片区党建促进会把街道首创的居民区“自治金”做法拓展到区域化党建之中。拓展问询对象,定期了解包括商务楼宇、驻区单位、青年白领等在内的各主体对象的诉求,做到需求众筹。畅通诉求渠道,用好走街串巷、进企入户等办法,培育“群众议事厅”、“民生接纳室”等平台;建设区域党建APP系统,设置金点子、微心愿等板块,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诉求反映与传递。分类提取需求,以海量多元的信息为基础,提取了包括社会管理事务、社会公共服务、社会资源整合、社会价值实现、社区文化共享、社区公共事务及创建评选等7大类需求菜单,作为党建项目确定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互联互通的项目运行机制。从菜单式需求信息入手,按照建工片区党建促进会提议、理事会决议、社区党委审批的程序,确定区域化党建项目。项目的实施以促进会为主体,通过“陆家嘴公益城”及“党建联动月”、“联建认认门”等载体,整合各类资源,联动进行实施。比如,以“陆家嘴公益城”为平台,推出了“慈善跑”、“午间公益一小时”等12个公益项目,策划了公益大篷车进社区、片区公益论坛、公益集市等系列项目,35家单位、1500多名党员参与,逾5000名居民和白领受益。联合开展“帮困献爱心送温暖、助学助医送服务、行业服务小区行”以及文化、健康、咨询“三进楼宇”等项目,回应楼宇白领的兴趣点、楼组居民的需求点。 在项目实施中,促进会会员单位主动认领项目,付诸实施,如中交航道勘察设计学院认领了“金色纽带”项目清单中的“微组织观摩”项目;上海海运集团党委把“金秋助学,结对共建”作为实施项目。

(三)建立面向群众的成效评估机制。建工片区促进会把项目实施的主要评价权交给区域内的居民和白领,建立了包括项目实施绩效、资金使用管理和效益、项目过程质量管理等内容的指标体系,并运用项目评估、问卷调查、入户访问等考核办法,分类开展满意度测评。比如,针对“永乐夕阳红,维修进万家”、“社区大管家”、“全心全意全接触,劳动保障楼宇牵”等项目,分别选取了100多名居民和白领,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测评,满意率均在98%以上。同时,以“党建项目创新月”、“特色党建项目展示周”等为载体,开展“金色纽带——最具创意党建项目”评选等活动,为优化党建服务项目明确新导向。

(一)积极搭建多样化的党建服务平台。围绕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发挥,着眼于实现党建引领,着力搭建党建服务的三个平台。即:搭建机构平台,完善党建服务中心及4个商务楼宇综合服务站的功能,发挥区域性、开放性公共服务作用;搭建组织平台,通过社团注册,成立陆家嘴阳光驿站公益服务社,打造承接党群事务、提供党群服务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信息平台,依托智慧社区建设的优势,以党建APP为主体,建立集信息发布、服务介绍、需求征集、意见反馈、在线互动为一体的党建服务网络互动平台。多样化的平台为党建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力量。突出各类党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在“以楼组为载体的邻里型公共空间”和“以楼宇为载体的伙伴型公共空间”开展“三亮”(亮身份、亮特长、亮意愿)活动,通过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党员示范岗等载体,让每名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在每个居民区建立一支流动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就近对口联系1-2个楼宇,通过设立楼宇“党员服务点”,实现服务对接、活动联办。积极培育社区公益基金等社会组织,引导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等近20个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形成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的良性机制,这个机制的运行,又进一步深化了“两楼”的互动。

(三)积极拓展多角度的基层服务内容。着眼于回应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的需求,立足“金色纽带”的资源整合功能,积极拓展党建服务的内容,回应不同党组织和党员的诉求。党建方面,在“联动”上下功夫,积极开展“两楼”结对等活动项目,共同举办组织生活;以“选”为立足点,以“派”为突破口,万得党支部和建工联合支部两名党员成为市新、隧城居民区党支部的兼职委员。实事方面,在“联建”上下功夫,如居民区为新上海人开办教学上海话的“白领课堂”,楼宇白领为居民区老年人举办传授微信知识的沙龙;组织“两楼”党员志愿者开展公益集市专场活动,楼宇企业积极参与“点亮心愿”的青年新年爱心公益活动,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楼组。文化方面,在“联办”上下功夫,积极推进“金色纽带”文化进社区,组织他们参观社区“十大文化基地”以及文艺作品展览展示,弘扬人文精神,增强党在片区的文化凝聚力。

篇5: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今年以来,平凉市国税局在试点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分类分级分环节,管理与监控相分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管户”向“管事”转变,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不断健全体系,完善措施,有序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截至五月二十日入库各项税收收入74338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1.3%,同比增长5.1%,增收3603万元。

一、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的初步格局

(一)体系健全,制度科学,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征管、税政、计统、信息中心等科(室)密切配合,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业务科(室)分项抓的工作格局,为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进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规范岗位配置。按照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结合全市实际统一设置综合事务、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三类岗位,分级、分类、分环节实施税源管理。三是完善配套制度。研究制定了《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推进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深化业务培训。各县(区)局分别组织各类培训,对全局税收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所有人员迅速掌握了新的业务流程,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奠定基础。

(二)措施有力,管理科学,控管水平显著提升。

1、对税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由县(区)局税源管理科(纳税评估室)进行重点评估;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下的一般税源,实行县(区)级、基层分局双向监控,进行行业性预警式管理;对零星分散的税源,实行划片分区管理。形成了重点税源市、县级监控、一般税源行业预警、零星税源分片统筹管理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机制。

2、建立专业化分析互动工作机制。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以挖潜增收为目的,按季召开税源管理状况分析会议,对收入结构、税源结构状况、税源变动趋势进行全面剖析和预测。市县收入核算部门进行税收分析预测、各税种收入异常分析、法规、征管、税种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发票、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实现各业务部门一体化专业分工协作的横向互动。

3、统筹协调税源专业化管理。一是与信息管税相结合,坚持把税源专业化管理与信息管税相结合,用信息化支撑专业化的管理。二是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相结合,在岗责设置上力求一致,实现税源监控和内部管理的精细化、一体化,切实提高效能。三是与纳税服务相结合,通过职责归类,在实施税源管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服务理念,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四是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相结合,依托岗责设置,规避和化解执法风险。五是与各县(区)具体实际相结合,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照现有管理机构、人员,不搞一刀切,充分彰显地域特色。

4、突出重点深化专项评估。依托市局《税收税收分析决策系统》以及《综合征管系统》,日常分析预警与专项纳税评估相结合,及时捕捉疑点以评促管,2011年上半年对178户重点税源纳税人财务资料、申报资料进行评估分析,运用纵向分析法和合理性分析法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企业整体税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异常变动、整体税负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48户,经约谈、核查落实,自查补交税款88万元。

二、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打破了原来的运作模式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习惯,推行之初肯定有一些阻力和困难,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防范执法风险教育活动,形成了上有各级领导的决心及支持、中有各科室的信心与配合、下有工作人员的贯彻执行的工作落实格局,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合力,确保了税源管理新模式的顺利推进。

(二)岗位配置是基础。县(区)局机关科(室)前移,实现管理“扁平化”。拓展办税服务厅的功能,对非即办事项,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审核后,直接转机关科(室)审批、认定、报备,对税收管理员进行“瘦身”、减负;县(区)局成立税源管理(纳税评估)机构,专司重点税源分析、比对、评价、风险预警,对纳税人各种异常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定期将形成的相关预警信息和税源管理综合分析报告向基层分局推送,各基层分局不再承担税收分析任务。实现了由“管户”向“管事”转变,基本阻隔了纳税人与税收管理员的“亲密接

触”,降低了执法风险。

(三)提高效率是关键。税收管理员由“管户”向“管事”的转变后权力受限,容易造成个别人员无所适从、缺乏责任心、“拨一拨、转一转”的问题。一是规范工作日志记录,明确记录事项、记录标准,以此评价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二是强化日常考核,按月对税收管理员工作量、工作完成率及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相挂钩。实现了由分散全面管理向风险导向管理转变,彻底改变了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模式,充分激发了税收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协调配合是保障。任务重复、运行无序和岗位“扎堆”是新旧运行机制转换中的三大突出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在能否充分发挥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中枢作用。在工作中,一是横向统筹有效加强部门协调。召开联席会议,税源管理任务统筹,一口对外,统一下达,缓解了下户重复问题。二是纵向统筹有效加强上下协调。对基层单位的税源分析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便于基层统筹好本单位的分析工作计划,避免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基层分局任务“撞车”,进一步解决了岗位间协调配合难的问题。

(五)强化数据管理是核心。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的税收数据是信息管税的根基所在,是进行税收分析的生命线,通过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标准及数据采集规范,加强前期数据质量整改,强化数据质量考核,健全数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确保了数据质量,保证评估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深化纳税服务是动力。随着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的转变,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定点”沟通也随之消失,带来了企业咨询的盲目性,通过在办税服务厅设置政策咨询岗、加强纳税申报提醒、丰富网上服务功能、开展社会化办税体系建设等措施,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全面深化了纳税服务,实现了由平面直线式管理向立体模块式管理转变,形成了“流水作业”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

篇6: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昭君路街道共有党组织30个,其中社区党总支1个,社区党支部8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8个,共有在册党员700余名。街道城市党建工作以“五突出”为抓手,践行“真学”“善做”“从严”,不断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一、突出“学”,党员教育抓起来

一是常态学。开办“道德课堂”和“党务知识培训班”,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今年已开展街道、社区两级党员各类学习培训90期,参训人数达1000人次,上交学习心得体会300余篇;充分利用“微信学习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发布各类学习资料300余份。二是重点学。街道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指路明灯。总书记每次重要讲话发表后,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组织班子成员和党组织负责人学习,并通过他们扩大到全体党员,然后深入每家每户。今年共开展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9次,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18次。三是多样学。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党建直通车”等形式开展学习45次。街道“草原轻骑兵”深入各支部宣讲6次;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文艺演出3场、十九大知识竞赛3场、党建知识测试1次、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红海行动》《知心法官》2次,开展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专场报告1次,调动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突出“严”,党建责任制强起来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建立党工委书记牵头抓总、副书记组织协调、党工委成员分工负责、社区党组织书记具体落实、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的责任体系。首先,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示范带头,今年召开专题党工委会2次,党建工作部署会1次,党建工作推进会2次;党工委书记带头讲党课2次,班子成员讲党课4次,各支部书记讲党课22次,落实责任清单、述职述廉、督查考核制度,让街道社区党组织强起来。其次,街道今年重点开展“三会一课”专项集中整顿行动,共发现问题35个,立行立改17个,限期整改11个,批评教育党员8名,并对2个党支部进行组织处理,通报批评并作出深刻检查。

三、突出“新”,特色服务多起来

深化“一居一品”社区服务品牌建设,推进党建特色创新,丰富社区服务。天骄社区“五家一园一队伍” 服务流动人口,今年对辖区的10名流动儿童进行帮扶;“民族团结社区”——农科院社区,推进民族文化展演3次,民族语言培训11次;五里营社区以服务民生“三有一无”为抓手,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推出慈善超市、小小书桥、为老服务等特色品牌,提供精细化社区服务。兴兴社区以“整合、集合、结合、融合、合家”为重点,开展“党员奉献日、义诊日、感恩重阳日、维权日、消防安全日”等主题活动,预期目标是“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片”、“一片带一区”。

四、突出“做”,党群关系近起来

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员志愿活动19次,组织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清扫、困难帮扶、入户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多次;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开展帮扶15次。今年在处理五里营社区居民越级上访问题上,社区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员的力量,党员包户做好疏导解释工作,最终化解了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丰富社区活动。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党员徒步登山、参观红色基地5次;开展趣味运动会2次;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5场;开展“粽香千里、情系老人”、“感恩重阳”等系列活动30余次。三是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强力推进“三务”公开工作,召开“三务”公开专题工作会议2次,培训会4次,为所有社区配备防风防雨的标准化“三务”公开栏,为兴兴社区、五里营社区配备了阳光三务触摸屏幕。每季度由街道纪工委牵头进行自查互查,已经形成20份互查报告,排查整改156个问题,共录入信息4999条,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实现线上线下双监督。

五、突出“联”,区域党建活起来

实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席制度,推进各领域党组织融合互动。依托辖区内27家驻区单位、8家非公企业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20余次,解决了银泰花园小区供暖不及时、大盛魁二期物业服务不到位等各类问题20余件。坚持群众有需求的地方,党的建设就跟进到那个地方,通过联合建、挂靠建、行业建等形式扩大“两个覆盖”,今年新成立内蒙古软通乐业空间、玉泉众创空间、虚拟增强科技有限公司3家非公企业党支部。按照区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的基层党建工作架构要求,在南湖社区农校小区和五里营社区五里营小区建成小区支部。

新时代,新作为,新常态,新担当,昭君路街道党工委将继续坚持党建为首要任务,明确重点,运用新思维,整合新优势,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促进街道党建工作迈向新格局、展现新活力。

篇7: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省东部, 以武汉市为龙头, 由周边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 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工农业、交通建设、文化教育的精华部分。近几年来, 武汉城市圈从观念更新入手, 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验, 率先突破, 逐步形成了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正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2009年是全面启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第一年, 也是决定改革实验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工作正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红线, 高举改革试验旗帜, 力争今年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在全国形成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湖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 加强武汉城市圈九城市散装水泥推广应用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形成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促进武汉城市圈散装水泥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月12日, 武汉城市圈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联席会在武汉市隆重召开。

据悉, 此次武汉城市圈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联席会成员是由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散装水泥推广应用管理部门领导组成。成立联席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实现散装水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切实转变水泥产业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 不断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 促进武汉城市圈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

在发展过程中, 联席会重点把握以下四条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主要是坚持散装水泥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促进水泥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循环利用原则。主要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减量化。三是科技先导原则。主要是充分发挥武汉的综合科技优势,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散装水泥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提高武汉城市圈散装水泥推广应用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四是制度创新原则。主要是坚持以市场为取向, 不断深化改革, 积极探索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城市圈散装水泥推广应用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 增强发展活力。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一是研究贯彻国务院及各部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政策措施, 决定重大工作事项;二是分析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三是通报联席会成员单位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开展工作的情况, 研究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四是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相互沟通和协调, 促进武汉城市圈散装水泥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武汉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张汉铭在首届联席会上表示, 成立联席会的初衷是推进武汉城市圈发散工作的协作互动, 其主要是着力推进“四个一体化”:一是着力推进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布局一体化。立足各市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 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在产品结构上要体现差异性, 避免同质不良竞争。积极引导周边8个城市建设一批上规模的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基地, 提高圈内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龙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着力推进市场流通一体化。充分发挥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在武汉城市圈内加强流通协作, 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流通效率。三是着力推进科技应用一体化。依托武汉市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 加强技术协作, 联合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攻关。四是着力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依托湖北散装水泥信息网, 整合武汉城市圈散装水泥信息资源, 实现武汉城市圈散装水泥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武汉城市圈散装水泥联席会议联络员制度, 形成散装水泥信息定期交流机制。加强日常信息沟通, 及时通报信息。

从大背景来看, 世界是平的。以单个城市为重心来做推广散装水泥工作, 视野未免有些狭隘。

而此次武汉城市圈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联席会的召开, 无疑就是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建设时机, 适时形成的一个发散“联盟”, 这是九城市放弃单打独斗、优化各地资源配置的一种新的发散格局。

我们知道, 构建一个企业战略联盟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建立品牌效应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联盟各方原有的强势品牌, 借助联盟趋向行业品牌垄断效应、联盟中强势品牌对弱势品牌的示范效应、联盟中强势品牌对弱势品牌的激发效应和联盟中跨国公司实施的品牌本土化策略效应。而此次的九城市联动发散则是湖北省散装水泥工作推广开辟的一个联盟, 它为九城市间的发散工作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各城市间可以依据本地发散工作实际,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在联合推散中, 城市间要充分利用武汉市总体经济优势, 合理有效利用周边城市的资源优势, 各城市可以出点子、出新招、出思路, 集思广益, 最后形成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具体意见指导各地工作, 以便更好地促进全省散装水泥工作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既然已经构建九城市联合发散这个联盟, 那么, 如何让联盟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凸显联合发散这个品牌呢?笔者认为:

一是提升公信力———构筑发散品牌之基。在日常的发散工作中, 九城市间要加强相互沟通和协调, 积极共同研究发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要善于分析和总结经验, 要实行“引进来, 走出去”战略, 依据本地工作实际情况, 探索合适的发散之路。

二是提升影响力———高扬发散品牌之旗。九城市间对于平常发散工作中的思路和模式要善于总结和摸索, 要集思广益, 最终形成一条有武汉城市圈特色的发散新道路, 继而在湖北省全面推广, 及至全国。

三是提升竞争力———培固发散品牌之本。也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 这是确保发散品牌影响力的根本。那么, 什么是发散的核心竞争力呢?我们认为, 就是研究制定的新举措与当地实际发散情况融合并转化为全民推散的能力。而行之有效的发散措施是其中的关键。

四是提升创新力———舞动发散品牌之翼。激活动力之源。九城市间要积极研究贯彻国务院及各部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政策措施, 探索发散新举措、新思路, 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散道路。

五是提升凝聚力———铸造发散品牌之魂。我们认为一个有力量的发散队伍, 一定要具有引领全局的力量。《软力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什么是力量呢?力量, 就是影响他人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在“力量”中有一种叫做“软力量”。所谓软力量, 就是通过品牌的魅力来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 从而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九城市间要通过自身工作的开展来提升凝聚力, 进而促进湖北省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篇8:武钢党建新格局

构建“三型”模式强化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武钢党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围绕中心,服务群众,维护大局,促进发展”的企业党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积极构建 “三型”模式,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科研等方面工作不断发展。

一是以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为要求,着力培育创造型理念。武钢党委在工作中树立党建工作创新观念,走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道路;树立党员素质开发观念,走党建工作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树立从整体上加强党的建设的观念,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聚精会神抓党建,重点强化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以建设一支创造力强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为目标,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武钢党委把党员队伍素质开发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全面规划党员队伍素质开发,并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和考核追究制度;大力加强党员队伍素质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为党员教育、培训、考察、交流、轮岗锻炼、资格认证、职称评审和职务聘用等疏通渠道,为党员个人发展和素质提高创造尽可能好的环境与条件。

三是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着力强化代表型机制。“三个代表”的关键是能否代表,难点也在能否代表。我们根据中央要求,结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过去的各项制度办法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着力强化“代表型”机制,在党建工作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上狠下功夫,以完善“两个条例”(党委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为中心,逐步建立健全公司制企业党建工作新体制;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建立起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运用“四个载体”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武钢党委成功并坚持运用四个有效载体,把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组织管理和动态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管理的综合效应和整体优势。

第一,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和生产经营工作的需要,坚持每年开展以“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为主线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个主题,常抓不懈,常抓常新。2004年开展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争当实践‘三个代表’先锋”主题教育活动;2005年以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落实五在前,永葆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2006年,开展了“学党章、辨荣耻、葆先进、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2007年,又结合形势,开展了“居危思变图强,共建和谐武钢”主题教育活动。

第二,坚持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强化目标责任的动力机制。武钢是党员责任区活动的发源地,从1984年至今,武钢党员责任区活动已经开展了20余年,成功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被动负责向主动攻关转变,由单兵作战向点面互助转变,由基层活动向上下联动转变。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活动质量越来越高,活动成效越来越大,生产一线党员责任区覆盖率一直保持100%。

第三,“创先争优”达标竞赛活动是武钢党内历时最久的传统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坚持“三全”、“四有”,即全员参加、全方位开展、全过程控制,人人有指标、月月有考核、季季有讲评、“七一”有表彰。同时,还做到“哪里有武钢工程项目,哪里有武钢的派出机构,哪里有武钢的工作人员,那里就有武钢的基层党组织”,不出空档,不留空白,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使支部建设走上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创先争优”达标竞赛活动,把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性的总结表彰,推动了武钢党建工作不断进取创新、整体上台阶。

第四,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经验、好作法,编制下发《武钢党员手册》2.7万余册,公司在岗党员人手一册,其重点是“落实‘五在前’,永葆先进性”,并将落实“五在前”与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充分结合起来,细化量化“五在前”标准,实行每季度动态考核评比,进一步规范党员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另外,全体党员在工作时间尤其是在参加党内组织生活、公司和各基层单位组织的重大活动期间,都必须佩戴党员标志牌,接受各方的监督。

提炼“五在前”标准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形象

2005年初以来,武钢作为第一批单位,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两不误、两促进”,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武钢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提炼并确定“理想信念讲在前,急难险重冲在前,遵章守纪做在前,联系群众走在前,生产指标排在前”的“五在前”为衡量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在广大党员中大力提倡和推广。各基层单位立足自身实际,深入开展了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全公司共形成不同职务、不同岗位先进性具体要求表述语354条。这些表述语既反映了行业特色,也体现了岗位特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好地激励了广大党员更好地体现先进性,立足岗位作贡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的贺国强,来武钢调研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充分肯定了武钢先进性教育活动“五在前”标准主题鲜明,符合武钢当前改革发展实际。

形成“六有”局面营造良好党建工作氛围

经多年实践,武钢党建工作基本形成“六有”局面:一是组织健全,有一套健全的党建工作机构。做到哪里有武钢的职工、哪里有武钢的项目、哪里有武钢的派出机构和人员(包括出国出境人员),那里就有武钢的党组织和党员。二是制度完备,有一整套健全的党建工作制度。从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建设,横向到边;从三级党委到支部(总支)、党小组和党员,纵向到底。建立了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考核指标网络体系。三是素质较高,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建工作队伍。从事党务工作的专职人员有1535人,专兼职人员共有2378人,专职党务人员和专兼职党务人员分别占职工总数的1.37%和2.1%。其中,大专以上达90.3%,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达73.3%,再加上群团干部共有专职政工干部2268人,专兼职政工干部共有4063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2%和3.6%。四是注重建设,有一个坚实的党建工作基地。武钢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党建基础设施的硬件及软件方面的建设投入力度。武钢党校、管院、《武钢政工》、《武钢工人报》、武钢电视台等为武钢加强党建研究、推动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五是勇于创新,有一套具有武钢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坚持党管干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群众工作、共青团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六是严于管理,有一套具有武钢特色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了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党员责任区活动和群众性的党建研究活动为基础、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以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内民主生活为动力、以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达标、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的新时期党建工作新格局。

建立“七个”机制确保先进性建设长效运转

先进性教育结束后,武钢党委着手构建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包含七个方面内容。第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员队伍为目标,实行动态考核,着力建立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在坚持传统“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等制度的基础上,武钢党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学习制度,党员学习呈现出领导干部带头学、严格制度经常学、政治业务知识双重学、创新形式灵活学的特点。根据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结合武钢实际,武钢党委编制并下发《党员手册》2.7万多册,公司在岗党员人手一册,进一步规范了党员的日常教育与管理。第二,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目标,落实党员权利,着力建立民主参与长效机制。武钢党委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扩大基层党员的知情权;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内事务的公开透明度,为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提供了平台;通过对干部任免、评先推优、发展党员等党内重要事项实行票决制、公示制,增强了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通过试点基层党支部书记直接选举工作,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促进了党员民主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三,以切实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全面推进“凝聚工程”,着力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武钢党组织始终注重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以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利益。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和机关与基层挂钩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提高了上情下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第四,以源头治理腐败为目标,构建“七位一体”的惩防体系,着力建立党员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武钢党组织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加强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党员职工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反腐倡廉教育,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初步建立起纪检监察、党纪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职代会监督、职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七位一体”的惩防体系。第五,以精干、高效、协调为目标,强化基础管理,着力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武钢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相关法规,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4〕31号文件,强化组织体系,理顺组织关系,使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按照有利于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党组织的设置、调整、健全作为企业改革重组整合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企业各项改革同步进行。第六,以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为目标,优化班子结构,着力建立领导班子建设机制。根据中组部和国资委的要求,武钢党委把领导班子建设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建设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了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第七,以建立有效党建工作格局为目标,落实各级责任,着力建立党建工作保障长效机制。武钢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在体制方面,党委对党建工作全面负责,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履行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具体抓,其他领导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分工协助抓,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党建工作运作方面,坚持党建工作同企业各项行政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一岗双责”和“两手抓”,结合经营管理,积极主动抓好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篇9:构建基层反腐上下联动新格局

(一) 增势猛, 总量居高不下

近年来的信访举报、纪律审查统计显示, 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总量大, 增长势头猛。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受反应基层干部的信访举报、立案查处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案件增幅较大、逐年攀升, 涉案金额总体也呈增长趋势。如北京海淀西区北旺镇皇后店村原会计陈万寿、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等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的一群“硕鼠”受到查处。

(二) 领域宽, 牟利无孔不入

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涵盖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遍及各类强农惠民专项资金, 渗透在权力运行各个环节。

1. 视财政专项资金为“唐僧肉”。

近年来, 国家在粮食补贴、扶贫开发、危房改造、低保、救灾救助和征地拆迁补偿等领域下拨的专项资金不断增加, 有些基层干部一旦经手就要“咬一口”。涉农资金是其中的在这种“重灾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2. 将集体“三资”变成“囊中之物”。

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郊结合部比较突出。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部分基层干部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视为“香饽饽”, 挖空心思据为己有。一些城郊地区征地拆迁案件高发频发, 往往数额惊人。如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宫花村党支部原书记郭仲强伙同他人侵吞土地补偿款1.27亿元。

3. 把群众当作“砧上鱼”。

部分基层干部利用行政审批、执法监督、事务管理等职权, 吃拿卡要, 甚至勒索盘剥。如重庆市万州区城乡建委规划科原副科长谭国毅, 宣称凡申报材料不附装钱信封的一律不办, 信封厚的先办, 信封薄的后办。

(三) 主体广, 遍布权利岗位

从调研情况看, 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主体覆盖基层管钱、管事、管物的重要岗位, 从一把手蔓延到关键岗位, 从县职能部门蔓延到基层站所, 从乡镇干部扩大到村干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岗位:一是村“两委”成员, 特别是村支书、村主任;二是县乡和街道干部。他们虽然权力不大, 但国家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大多要经过他们, 具有“拔毛”的便利条件;三是基层站所工作人员。水电、气暖、车辆、殡葬等管理部门与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息息相关, “趁火打劫”的行为屡禁不止。为了顺利“作案”, 有些基层干部相互勾结, 逐渐由单纯的个人腐败向集体腐败演变。

(四) 危害重, 动摇执政根基

基层干部“雁过拔毛”行为导致国家惠民政策“惠官不惠民”, 集体财产流失, 群众负担加重, 百姓利益受损。近年来, 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已经引发不少群体性事件。安徽淮北市烈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大伟, 伙同他人鲸吞集体资产近亿元, , 造成百名群众持续上访, 就是一起典型事例。有的群众气愤地说“要不是法律管着, 我们早把这些贪官揍了!”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 一定程度上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 如果这类基层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 长此以往, 势必损害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割裂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危及基层政权稳定。

二、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产生的原因

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如此突出, 最直接原因是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打“老虎”力度空前, 成效显著, 但在拍“苍蝇”方面, “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时有发生, 上下脱节, 反差明显。哈佛大学一项调查显示, 中国公众对中央政府, 有92.8%的人表示满意;对乡镇一级政府, 只有7.8%的人表示非常满意, 有47%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基层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有心无力, “三转”没有完全到位, 同时受牵制于人员力量、物质条件、基层选举和人情关系等多种因素, 纪律审查力度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有的甚至多年不办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究其深层原因, 主要是权力过于集中。基层干部处于权利末端, 掌握着分配、审核、管理等权利, 特别是一把手集各种权利于一身。监督难以生效。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 群众监督仍流于形式, 乡镇政务、村务公开推行多年未能落地生根。制度不够健全。行政审批、财政管理、转移支付等制度有待完善, 职能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重拨付、轻监管”, 农村集体财产基本处于监管真空, 乡镇财政负债严重, 基层干部待遇偏低, 有机会可乘就胡乱抓钱。基层组织受到削弱。特别是村级组织涣散, 村委会组织法不严密, 存在家族、宗教、黑恶势力左右选举的现象, 一些地方村民自治成了摆设。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意识、法纪观念淡薄, 党员发展把关不严, 一些涉黑涉恶人员刑满释放几年后入了党, 甚至当上了村支书、村主任。部分地方政治生态和社会文化氛围不良, 腐败问题根深蒂固。因此, 既要充分认识到治理“雁过拔毛”式腐败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更要坚定信心, 常抓不懈, 下大力气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三、遏制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的方式

治理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事关全局, 直接关系到反腐败斗争的成效, 对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 多管齐下, 标本兼治, 着力快查严处典型问题, 着力建章立制管住长远, 着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到基层, 有效遏制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的蔓延势头, 构建反腐败斗争上下联动的新格局,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一) 重拳出击, 露头就打

基层纪委要把纪律挺在前面, 对“雁过拔毛”式腐败抓早抓小, 快办快结, 形成威慑, 遏制势头。要把以下“四类”作为治理的重点:

重点人员, 即村“两委”委员特别是一把手, 县乡和街道干部及基层站所工作人员;重点领域, 即惠农扶贫救济资金的使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矿产资源开发;重点领域, 即惠民扶贫救济资金的使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地区, 即欠发达地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较多的、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集体财产较多的;重点问题, 即群众反映强烈的, 尤其是引发越级访、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对信访举报量大的地区和领域, 开展一次集中检查、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地方自查自纠、立行立改。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省份。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专项巡视工作,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通过专题巡视巡查、专项治理、集中办案等强有力手段, 查处一批典型案件, 在中纪委网站、中央电视台和案发地媒体同步通报, 加大曝光力度, 释放严厉惩治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的强烈信号, 在全社会形成“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的声势。

(二) 强化问责、倒逼落实

加强责任追究, 倒逼基层党委、纪委和职能部门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 该落实的落实到位。

一是加大对一把手的责任追究力度。基层党委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 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乡镇班子成员、村居“两位”委员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的、对辖区内“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突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要严肃追究乡镇党委书记的责任。乡镇发生严重违纪违法窝案窜案、影响恶劣的, 发现本辖区重大腐败问题不报告不查处的, 还要追究县委书记的领导责任和县纪委书记的监督责任。

二是坚持“一案三查”。鉴于目前职能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不力, 甚至与资金使用单位相互勾结, 导致违纪违法案件较多, 对涉及财政专项资金的案件, 在查处涉案人的同时, 要严肃追究基层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

三是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责任追究要打到痛处、做到党纪政纪处理与组织处理、经济处罚等多管齐下, 用好降职、免职、调离和扣发津贴、补贴、奖金等责任追究方式, 提高违纪违法成本。

(三) 创新方式, 整合力量

改革创新基层纪检体制机制, 为基层纪委查办“雁过拔毛”式腐败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创新履职方式。整合乡镇纪委及县直单位纪检机构力量, 推广总结提级督办、区域联查协作、异地交叉办案等做法, 实现由县级纪委实施线索管理、人员调配、组织领导“三统一”, 更好地发挥基层纪委的作用。

二是推动“三转”向基层延伸。由省纪委派出检查组, 督促基层纪委全面落实“三转”要求, 把查处“雁过拔毛”式腐败作为重点工作。落实纪委书记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提名为主的要求, 进一步增强基层纪委的权威性。通过理顺体制机制、调整内部设置、充实人员力量等办法, 解决基层纪委职能定位不准、人员兼职过多、力量单薄等问题, 确保聚焦主责主业。

三是加大办案协调力度。当前, 基层纪检、检查、公安机关在反腐败中各自承担相应职责, 纪检机关管辖农村党员违纪案件, 对属于“两非”人员的村干部不具有管辖权;检查机关管辖村干部在救灾抢险、土地征用补偿、国家资金发放等七项工作中属于委托履行公职的犯罪行为;公安机关管辖村干部侵占或挪用集体财产等经济犯罪类案件, 力量分散。加强协调, 形成合力至关重要。要完善地方党委反腐协调机制, 积极发挥基层纪委的牵头作用, 重点建立健全线索和案件相互移送、通报制度, 协调公安、检查机关形成查办基层腐败案件的合力。

(四) 完善制度, 强化监督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从根本上解决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 最终还是要靠制度。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通过减少审批事项, 简化审批环节, 解决基层审批多、办证多、收费多、罚款多等问题, 监督基层党政机关规范各项权利, 明确权利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 压缩基层干部权利寻租空间。

二是健全财政管理体质。完善财政支付转移制度, 增加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收入, 研究解决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 规范资金审批、管理、监督等工作流程。

三是完善监督制约。强化集体财产监管, 探索建立“接地气”的集体经济治理结构。深入推进基层财务审计工作, 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和集体财产的审计力度。把乡镇政务、村务“搬上网”, 实行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村居三级信息发布机制, 增加监督透明度, 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是增强党内法规在基层的适用性、纪律处分与组织处理的衔接、基层“两非”干部的监督管理问题。

(五) 打牢根基, 固本培元

铲除腐败, 关键在人。要从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文化培养等方面入手, 打造一支党性强、作风好的基层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督促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修订村委会组织法, 条件成熟可制定村委会选举法、确定村干部“在村管村”原则, 对长期外出务工的村干部, 规定具体的辞退和候补程序。

二是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严格基层党员发展程序, 把好村支书任命关, 村支书的任命应征求县纪委的廉政意见, 由县委组织部备案认可。对于经济富裕地区, 更要选好用好管好村干部。

三是重视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延伸到基层, 解决基层干部侵犯群众利益、贪污腐败等, 作为查找问题、落实整改的重点, 纳入教育活动任务中。大力宣传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以及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 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 增强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 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

四是培育积极健康的基层文化氛围。参照普法工作开展党纪政纪普法宣传, 挖掘家训家风、村规民约、礼序德治等乡土文化精华, 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基层社风民风不断好转。

参考文献

[1]钟纪安.问诊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关于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的调研报告[J].中国纪检监察, 2016-04-01.

[2]杨光平, 杨勇军.县级“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治理思考[J].财政监督, 2016 (05) .

[3]邓润青.向“雁过拔毛”式腐败说“不”[N].衡阳日报, 2016-03-25.

篇10: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以创新思想理念为先导,全面树立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意识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适应当前城乡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扫除思想障碍,凝聚统筹共识。

1、要树立“大党建”的理念。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践中开展的。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龙头,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通盘考虑,全面整合党的建设、人才智力、经济发展、公共行政等资源,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坚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一起抓,形成纵向一级抓一级。横向贯穿党委所有部门,涵盖政府、人大、政协及群团组织的党建工作网络。二要建立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建格局。

2、要树立“大效益”的理念。抓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着眼于促进和解放生产力,追求效益最大化。一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把干部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二要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树立“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的用人导向,把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要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分解作风建设任务,做到有检查、有督办,出实招、求实效,使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最大效益。

3、要树立“大品牌”的理念。国务院启动的《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给包括赣榆县在内的连云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组织工作从来就是为大局服务的,去年以来,我们围绕服务和推动我县跨越发展,紧扣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打造赣榆党建品牌。按照沿海、平原、山区不同地域,区别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突出“创新、特色、品牌”,培育了赣马镇黑坡村萨尔农场、青口镇东关社区流动党员“阳光驿站”、墩尚镇泥鳅协会等50多个在全省有特色、在全市有影响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品牌,使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不断创新。

二、以调整组织设置为关键,建立城乡统筹党建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必须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网络。

1、横向整合建立党组织。综合考虑社区、企业、机关单位与乡村在地域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整合配置城乡组织资源,探索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城乡联动等联动党建模式,强化行政村党组织下专业党组织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功能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的功能,建立以村级党委为龙头,行政村党总支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联动党支部为补充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构架。目前,赣榆县已建立村企合一型党组织37个,区域联动党组织8个,产业联动党组织3个。狮子口社区与江苏东成生化集团、宋口村与江苏榆城集团分别联合组建了党组织,以“村企合一”助推发展,收到明显成效。

2、纵向延伸建立党组织。把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与城乡产业链条相互融合,积极推行产业型党组织的设置,充分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在各类产业链条上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使党组织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发挥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目前,全县已建立行业协会党组织7个,设置专业党支部225个,专业党小组614个,7个经济实力强、党建成效好的村组建立了村级党委。“泥鳅之乡”墩尚镇成立泥鳅养殖协会、建立协会党总支,成立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18个行政村发展泥鳅养殖2万余亩,发展出口企业8家,形成了“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富民产业链。全县形成了以村级党委为标杆,村级党总支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格局。

3、动态化管理城乡党组织。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服务群众、教育培训等方面互动融合。全县建立了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党内统计信息季报制度,及时掌握党员流入流出情况。在全县农村党员中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完善“设岗强责”制度,确保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各社区设立流动党员“阳光驿站”,开设了流动党员“网上家园”、“网上党校”,依托城乡有效资源,全县建立了5个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在强化管理的同时为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以健全机制为根本,保障城乡统筹党建规范运行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城乡党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物质保障机制。近年来,我们把健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物质保障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一定三有”要求,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和保险待遇。先后筹集资金4600多万元,新建改建新农村服务中心420个,实现服务中心行政村全覆盖。我们还加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投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覆盖全县18个镇、420个村,夯实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物质平台。

2、建立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服务网络机制。做好服务党员群众工作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以新农村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各村设立党员为民服务代办点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服务网络。县委组织部在县行政服务大厅设置窗口,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代理承办党建服务。各镇设立了为民服务大厅,所有涉农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办理。从而形成了县有行政服务中心,镇有为民服务大厅,村有为民服务代办点的“三级互动”基层党建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网络机制。2008年4月,中组部欧阳淞副部长来我县调研,对我县拓展为农服务平台、构建城乡互动网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3、健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人才流动机制。人才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城乡一体的人才培养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积极引导五种人才进村组,使城市优质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一是联系领导人才,为每个村党组织明确联系领导,定期指导开展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二是选派管理人才,组织“二线”及离退休干部到村担任“城乡统筹共建指导员”,选派机关干部到重点非公企业担任专职副书记,加强村、企党建工作力量;三是招录实用人才,不断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与南师大联合举办了“农村后备人才”大专班,健全了基层一线培养干部的链条;四是聘请技术人才,结合“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活动。县镇为每村选派一名科技人员,为村级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引导志愿人才,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强责、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为村内党员大户、无职党员等设定岗位,发挥作用。

上一篇:蜗牛的变化作文下一篇:沉鱼西施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