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城市与产业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托,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与协调可以推动产业园区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使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得到提升。本文首先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做了相关研究。然后对产城融合的内涵做了简要的解析。再次分析研究了现阶段我国产业园区面对的发展弊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 篇1: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摘要:城市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促使城市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智慧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也在世界各个范围中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化城市建设之后,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规划当中,对城市的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智慧城市”本质上不但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是对城市的创新和管理上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智慧城市;背景;规划创新

城市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促使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探究新的城市管理模式,缓解城市化带来的诸多矛盾就显得非常必要。“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追求的发展目标。是推动城市包容性和持续增长的有效办法[1]。

一、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其内涵

就当前来说,“智慧城市”还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一般来说来,对“智慧城市”较为普遍的定义是智慧城市将社会智力资本,包括传统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然后用参与的方式对这些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从而在城市发展当中实现一种高质量的生活体系。

智慧城市与数字化城市和智能城市有一定的区别,数字化城市和智能城市更多是在城市发展规划当中强调科学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智慧城市就是在现代城市发展当中结合所有的生产要素,比如说人、社会、企业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为整体的一个发展推进的过程。智慧城市能够更好的体现现代化通讯技术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资本,在提高城市自身的竞争力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不斷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相对其他城市规划来说,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将信息通讯技术结合到城市的规划当中,用创新、协调和集成的发展管理理念进行对城市的管理和更好的服务于民。其发展的根本内涵就是城市的创新,具体包括制度创新、城市组织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和政策创新,这些创新的内容上相互结合,组合成一套严密的智慧城市体系。当前,对于智慧城市在科学技术上的研究创新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真正在落实到实际应用上还够全面。

二、城市规划面临的相关问题

通过相关的情况数据分析,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城市迅速因发展带来的演变使得城市的复杂性大幅度提高,但是城市却并没有因此作出必要的规划改革去加以应对。传统的城市发展管理在规划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也正是这些局限性问题在城市的实现自我功能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一是城市规划没有从客观上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城市的规划的根基在于利益的公正性,对于城市的规划虽然在法律的范畴上存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政府为了实现更快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化建设中,往往忽视了对公用设施的配备。使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缺乏有效的平衡。二是城市在规划当中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城市的规划好坏能够从市容市貌的宏观上展现出来,然而目前大多数城市在规划上更多的是倾向土地的分配上,缺乏对人口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考察[2]。

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创新

智慧城市的内涵就是创新,具体包括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及政策创新,此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形成智慧城市的管理理念。简而言之,智慧城市背景下所倡导的城市理念,就是用信息化和智慧化的理念规划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规划理念创新

城市规划所倡导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城市居民打造宜居的居住环境,计划的制定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当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智慧化背景下提出的创新规划面临着生态、技术及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的挑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规划的问题。如何在城市建设上满足居民日常的各种需求,就必须在发展规划当中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还需注重城市的长久发展,必须在城市发展上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相结合。

城市规划理念的创新必须强化对“居民为本”的理念落实,智慧城市的发展目的最终是为人民提供更加和谐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城市规划落实推进的进程中,就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的对城市和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宏观上的考量,在实施過程中,不断落实城市市政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从根本上避免公共资源与个人资源之间的矛盾。

(二)城市规划实践创新

1.从思想上规划,做到对整体上清楚把握城市的需求的预见性,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需求相平衡,规划以人为本,不断的遇见和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2.从依据上规划;在进行城市化规划时创新时,必须要有一套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划依据进行参考和指导。因此,制定一套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加以参考指导,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规划理念为指导,才能够城市规划创新合理的发展。

3.需要有完善的规划载体;智能化城市的探求,必须结合科学信息技术为依托。因此,在城市规划发展结构上实现系统化、结构化和智能化的各个方面进行高效的整合,通过各自创新的特点实现宏观上的定量化级模型化,不断的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才能更好的实现城市规划。

4.需要专业的规划人才;城市规划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体系,当前城市规划部门的人才多数在工作技能上表现的单一,无法满足智慧城市规划的发展需求。智慧城市的规划更多的是需要精通信息技术和智能基础设施的高等专业性人才。所以,专业性的人才是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3]。

四、结束语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有效手段。智慧城市所倡导创新规划理念,不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也凸显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智慧城市也在很大程度上注重人与城市在宏观上的供需平衡,彰显了良好的市容市貌。

参考文献:

[1]吴缘缘."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J].建筑·建材·装饰,2016(18):121.

[2]吴月静.关于南京城市转型与规划创新的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9(12):62-66.

[3]李华东,孙月."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3):1806.

作者:佟贺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 篇2: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与管理

摘要:城市与产业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托,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与协调可以推动产业园区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使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得到提升。本文首先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做了相关研究。然后对产城融合的内涵做了简要的解析。再次分析研究了现阶段我国产业园区面对的发展弊端。最后归纳总结了促进传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管理策略以期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园区;管理策略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各省市先后掀起了建设产业园区的浪潮,由此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产业园区一般都会选择在远离于城市主要生活区的独立区域进行建设,其功能比较单一,主要进行产业集聚化生产,而产业园区内部员工的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活动则主要依赖于其相邻的城市中心区。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大量的工业园区等围绕主城区发展建设,促进了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增强了生产活动的便利性,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这种在城市外围建设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的模式逐渐开始暴露出很多问题。产业园区居住、娱乐、商务等功能缺乏,园区生产性与生活性设施不完善,职住分离现象明显,潮汐式交通造成交通拥堵,园区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差。

二、产城融合内涵解析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和城镇化发展程度的提高,面对着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产城分离、产城脱节等问题,“产城融合”的概念被不断提及。张道刚认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一定是个性十足的城镇社区。产城融合要把产业园区作为城镇社区加以精心打造,把城镇社区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区;杨芳、王宇认为产城融合是在产业功能基础上的新区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在居住功能基础上的新区加强产业功能的产城一体化发展;刘荣增、王淑华认为产城融合中的“产”既指的是产业的概念,也是指产业聚集区概念,既强调产业的竞争力和社会服务功能,又强调产业自身与老城和城市新区的融合及其辐射带动作用;刘瑾等提出产城融合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动力、以生产性和生活性融合为功能关系的多元复合性;李学杰认为产城融合的内在含义包括城市功能的有机协调,基本单元的相互联系,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

专家学者通过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分析后我们对产城融合有了基本的理解与共识:产城融合是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以产业为支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加强环境保护,驱动城市系统更新;以城市为载体,发展城市的生產服务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职住平衡,实现城市、产业、人融合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城市核心功能提升、产业布局合理、空间结构优化、社会人文生态和谐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产业园区面对的发展弊端

1.产业园区规划编制的思路、技术手段等缺乏与城市总体规划在功能设置、空间结构、基础配套等各方面的统筹考虑。一方面,规划编制通常以产业为发展重点,只注重产业规模的扩大,缺少产业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规划研,并且后期运营管理滞后。另一方面对于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的制定与布局缺乏系统性研究,不能够与产业园区的业态特征、职住分布等相匹配。

2.产业园区内部职住矛盾突出,阻碍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初期由于其单纯以工业发展为主,对于产城关系以及产城长期发展策略研究不足,缺乏城市社会功能建设,忽视人的需求,使得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失衡。职住平衡是产城融合的重要特征,而传统产业园区则是职住人口失衡,园区功能服务难以满足职工需求,职工工作在园区,生活居住在城区,造成鬼城的出现以及一系列交通、环境问题。

3.传统产业园区以产业功能集聚为主,大多发展加工制造业,产业链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由于依赖土地经营,使得实际产出能效低下。产业园区过度追求产业发展,商业、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等发展滞后,园区功能不完善,配套不足,在业态选择和产业定位等方面与区域发展不匹配。这就要使产业园区由低端单一的产业链向高端多元化转型升级,提高产出能效。

四、促进传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管理策略

1、提高政策研究能力

对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开展园区建设的前提与保障,将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规划策略深入研究,规划先行,使城市、产业、土地等相关规划政策融合衔接,促进规划部门、产业部门、公共服务等各部门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协调一致。

2、城市功能复合发展

城市功能复合一般是指城市中各种功能混合发展。产业新区通常是以单一功能为起点进行建设的,如工业区、居住区。但随着新区的发展,单一功能的集聚会达到最大化,不能满足新区发展的需求,要引入新的配套服务功能。功能单一是造成产城分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的天性是多样性,功能复合能够为新区发展注入活力,功能复合需要在城市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将居住、商务、娱乐、科研、行政管理等功能导入到城市内部,实现园区功能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3、促进土地空间混合利用

受《雅典宪章》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园区在用地布局上更加注重功能分区。工作、居住、游憩、交通分布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造成了各功能用地在空间上的割裂。产城融合发展要强化园区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的兼容性,引导形成大分区、小聚集和适度混合的空间利用形式。同时整治土地低效利用问题,促进土地优化集约利用,改善土地供需矛盾的现状。通过淘汰产出效率低,污染能耗高的产业用地,增加高端产业用地发展空间。

4、加强职住平衡发展

职住平衡理论是西方城市规划界在与“城市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规划理念。就业与居住是园区与城镇的基本功能,将园区内就业人口与居住人口进行结构性匹配,促进职住平衡是产城融合的重要表现。园区内各种资源能否满足人们的可获取性和便利性是其关键因素。当人口大量的向产业园区集聚的同时必然会对居住、休闲、医疗、教育等需求增多,只有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才能增强园区对人的吸附能力。要对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经济活动等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分布。强化人们在各类活动转化过程中的便利性与经济性。

5、完善城市基础服务配套

配套设施应根据产业园区的性质与功能进行统筹布置,构建起系统化和等级化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网络,提高园区内生活配套设施的人性化、便利化,改善园区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园区在完善设施配套时一方面要加强生产性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园区产业发展和未来新增产业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利于吸引高端企业的入驻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园区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教育、医疗、商贸、餐饮等各项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城融合发展。

6、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与城市相伴相生,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兴衰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式下,产业园区,尤其是以中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由于其产业链单一,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等原因,面临着转型重构的问题。园区产业的发展要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鼓励创新创业以及高科技企业入驻发展。其中第三产业在激发产城活力,提升产城融合度,增强城市发展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对第三产业的培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

[2]杨芳,王宇.产城融合的新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4

[3]刘荣增,王淑华.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J].城市问题,2013

[4]刘瑾,耿谦,王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为例[J].规划师,2012

[5]李学杰.城市化进程中对产城融合发展的探析[J].经济师,2012

[6]向乔玉,目斌.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J].规划师,2014

作者简介:

孙立振(1993年-),男,山东潍坊人,研究生,学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

作者:孙立振 孙玉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和谐

摘要: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城市合理布局内容及综合安排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属于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设计,也是一直以来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设计是深化完成城市规划内容、使成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能够更好地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协调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形象。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谐途径

1导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提出新要求。为了优化城市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全面落实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会直接需要建筑设计,必须协调二者关系,才可以掌握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实施,优化城市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发展。

2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概述

2.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具体是指,依据城市建设规模、人口基数、长期发展趋势等城市基本情况,解析其中隐藏的不足之处,创建具有针对性与可执行性的改善举措,充分结合并运用到城市的整体运作筹划中。合理的规划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一座城市的整体实力,更能彰显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为了更好地展现城市规划对城市长期运作的核心价值,需要从全局的发展角度进行解析,将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结合,从而实现对城市合理且有内涵的规划。

2.2建筑设计的概念

借助对建筑开展合理化设计,特别是从整体造型及功能性等环节入手,以实现建筑设计契合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并有效协同城市规划进行开展。与此同时,建筑设计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代表,将建筑物的整体美学与时代发展进行完美结合。在彰显时代发展特征及城市独有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要切实与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协调,真正意义上做到与城市规划无缝交融。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包含建筑建设风格与结构,其展现着大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对建筑物多样化功能的关注。

2.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第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城市的发展管理和建设工程推进过程中密不可分。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对城市发展各项目进行理论内容验证,分析各事物与环境的复杂联系,合理推理和论证各项目的实际操作可行性,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过程中的科学性,推进我国城市化良性发展。第二,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同时具有引导性和限制力。建筑设计基于设计理论和城市发展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不只是考虑建筑美观性、结构安全性、设计新颖性等因素。因此,应做到两者有机协调配合,努力找到体现设计价值与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平衡点。第三,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对建筑设计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在设计之前熟知城市基本需求,以城市和人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创作设计。这样设计结果才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总体而言,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但两者之间有时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斥性,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人员需做到互通有无,进行综合考量,共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和合理性发展。

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和谐途径

3.1完善建筑设计管理机制

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因此,我国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重点关注城市建筑设计。另外,还要完善建筑设计监管机制。比如,针对非法建筑、违章建筑加强监管,定期安排执法人员进行查验和监督,避免建筑设计的不合理对城市规划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要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将生态环保理念纳入建筑设计管理机制中,严格把关环保建筑设计质量。

3.2协调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都具有独立性,但彼此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关联,需要处理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达到协调统一,如此才能保障城市规划建设质量,提高城市建设效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可脱离城市规划建设方案的实际要求,需要先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转变传统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将城市规划内容和目标融入建筑设计中,明确主要设计方向,以保障建筑规划设计质量。比如说,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确定某一区域要构建商业综合体,那么在进行此区域的建筑规划设计时,就需要保持同样的规划设计目标,建筑风格要贴近于商业综合体,以时尚、娱乐、休闲为主。另外,在规划城市建设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群体,要在整体上合理布局,不断地完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突出城市的形象。建筑规划设计要与城市规划建设保持一致,使所设计的建筑物能够和城市景观融合到一起,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3.3切实做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全面融合

在开展建筑设计阶段中,需要充分融合城市规划布局的基本情况及基礎的功能需求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运作,以更好地增进建筑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提高建筑的整体利用率,切实做到资源的全面优化,增进城市规划水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存在互为辅助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空间布控与功能规划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而城市规划同时也需要全面考究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到周边范围内资源的标准化运作与调控,全面控制能源损耗,在保障建筑外观美感与实用性的基础上,将城市风貌进行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彰显城市文化的特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后,互动性的特征更为突出。建筑开展设计阶段需要明晰建筑的具体朝向,借助可再生能源等多个环节的深入处理,提升建筑的外观优美性及功能多元性,从而给住户带来更为优质的居住体验,为城市规划水准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4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有机协调

在新形势下城市化进程推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周边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的设计人员在建筑功能满足市民生活需求后,在这些场所中能感受到生活的起源,走在街头,可以穿越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像是一个给人游乐的乐园。这个城市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例如浙江乌镇、南浔,就是将江南小桥流水的自然条件基础与新形势下建筑设计和发展规划有机统一,构造了风景如画的建筑群落,完美展现了江南水乡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风情。

3.5提升设计人员综合水平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设计人员的实际专业水平,确保建筑设计内容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一方面,建筑设计单位可定期为设计人员进行实践培训和指导,与高校教育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安排设计人员到高校学习理论知识,为学生普及实践操作技巧,为国家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单位还需实行一对一指导,为刚毕业缺乏实务经验的设计人员安排资历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人员,从日常工作中“传-帮-带”,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及实际工程项目,逐步积累工作经验,定期组织实务技能考核与技术实习演练,从而尽快提升设计实践工作水平。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城市创建越来越倾向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层面,因此对城市建筑设计的要求也愈加严格。今后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城市文化和市民需求等因素在规划设计中的融合,正确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从城市特点着手,确定城市发展主题,让建筑设计为城市形象的饱满生动增色,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汪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和谐性研究[J].江西建材,2014(02):40+43.

[2]宋超.刍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科技展望,2015,25(20):22+24.

[3]卢朋,徐敏.论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低碳世界,2017(35):218-219.

[4]窦红艳.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间的相互关系探讨[J].山西建筑,2018,44(33):9-10.

作者:石朝滨

上一篇:电力通信网中的通信电源论文下一篇:一体化教学模式专业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