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2024-04-22

中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8篇)

篇1: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按照自主学习理论之父霍勒克的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自主学习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外语能力,直至掌握这门外语。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而大学英语又是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不仅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还要应对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培养自知,树立自信

自知包括对自己的学习愿望、目的、观念、风格等的认识。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项学习活动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学习者对世界、尤其是对该学习活动的态度,自我感觉,学习欲望为条件的”。所以,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主动的态度,学习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产生独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种学习机会,而不是仅仅对老师的教学刺激做出反应。此外,强烈而积极的动机是对外语产生兴趣、进而要努力学会这门语言的重要条件,动机能在困难的时候使学习者产生坚韧不拔的信念,而坚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环境所带来的局限, 所以, 动机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努力对学英语至关重要,而自己有决心付出努力;不论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好是坏,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自尊和自信可以产生责任感和独立感,促使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认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认知特点是理性还是感性,场依赖型还是场独立型,视觉型还是听觉型等,学生就不会盲从和模仿别人,而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参照点的作用,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但徐锦芬等人的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但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复习课文等之外,并无学习英语的计划,即使有,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随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担当起帮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个人兴趣、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告诉他们不要制定诸如“我要尽量争取过四级”这样模糊的目标, 要制定多项小的、具体的短期目

标,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长,对他们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个目标的成功实现往往会促进新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计划中的学习时间安排非常重要。根据调查结果,很多学生不是自觉地利用自习时间或业余时间安排学习活动,有70% 被调查的学生自称对这些时间抓得不紧,其他类似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况下,要获得较高的英语能力,就得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建议让学生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认为教会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教学一般包括如下步骤:与学生讨论时间的运用;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记录下自己的时间运用,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制定个人时间表,确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时间;让学生估计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并相应地填入时间表;本段结束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

目标制定出来之后, 就要付诸实践, 采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说:“如何学和学什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学习者所采取的总体方法将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结果”。那么,我们的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呢?徐锦芬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而根据王静等对自主学习的调查,无论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策略,还是对于各单项技能如词汇学习、阅读学习等的策略使用,受试学生绝大多数在“有时使用”的范畴以下,表明我们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这种情况与我国英语教学一贯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有关,所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著名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观点,“提高学习者策略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把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作为外语课程的一部分传授给学生”,“明确地教给他们如何应用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外语。研究者查莫特和卢宾提出了策略培训的做法: 发现并讨论学习者已经使用的策略;呈现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释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用真实的任务练习策略使用、验证其效果。因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习得的策略进行比较、试验;让他们自己决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给他们机会尝试将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学习情景。这些对学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大有益处。策略渗透最好在英语课堂上长期进行,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随时给学生介绍相关策略,并指导和监督他们使用,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自觉的意识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而不是以传授具体的策略为重点, 因为它们可能难以穷尽。4 适时反思、评价和调节

我们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我反思、评价这一环节,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而从未把自己当作自己学习的观察者,监督者, 评判者和操纵者,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这种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断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自我评价指对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以及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归因分析是指对造成既定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较差的学习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的,等等。评价可从学习的质量、数量、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反思会受益很多,比如写学习日记,阶段总结,自我报告等,教师只需帮助他们弄清楚用哪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亦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对英语学习而言,指“学习者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观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协调状态,使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全部发挥出来”。语言学习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不同的时期,学习的重

点和难点是不一样的,学习策略也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调控”是策略系统良好运作,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学生不能做到适时、自觉进行策略调整时,教师可加以提醒、点拨,或亲自进行调控,随后逐渐放手,只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进行监督, 作出鼓励性、形成性评价即可。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的自主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从激发学生自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策略培训、发展元认知调控等几个基本步骤逐步、全面地发展。

篇2: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中结题报告的撰写

215400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唐惠忠

一旦开始撰写结题报告,那就意味着一轮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已接近尾声。有些同学很怕做这项工作,以为撰写结题报告是个高深的工作。实际上,它只是一篇带有研究性质的作文而已,只要牢记一个宗旨:中心突出、简洁明了,那么无论撰写哪一类型的结题报告,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结题报告不是写日记,这个报告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写作时应当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把所做的工作表述清楚。具体应该让读者很快能明了你所做的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所采用的研究步骤是怎样的,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的结论是什么,等等。研究性学习中的结题报告可以有多种形式,这主要根据研究的内容而定。不同类型的报告,其写法是略有差异的。一般而言,结题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题目、摘要、引言、本论(正文)、结果和讨论、参考文献。

1.题目。题目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把所要阐述的问题的实质告诉读者。题目要醒目、得体,准确地表达报告的主要内容。

2.摘要。摘要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提要与结果的简短总结,应简要、直接地说明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产生的结果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报告的概貌。摘要虽然放在报告的前面,但往往是最后写成的。

3.引言。引言又称为导言、前言,写在正文之前,犹如戏剧舞台上的序幕。引言主要用以说明结题报告写作的目的、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的经过和研究成果的意义,并提出报告的中心观点。

4.本论(正文)。本论占结题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它是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主要描述取得成果所用的研究方法或论证手段。本论要较详细地阐述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具体情况,要突出重点,说明结果产生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于读者不容易了解或容易产生误会的地方,必须明确加以解释。

5.结果与讨论。结果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数据和有关的统计分析、调查推论,应简短地说明每一个结果(包括与自己假设或观点不一致的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讨论则是对研究结果的评价,应说明结果是否支持了研究的假设或观点,并讨论其有效性及理论、现实意义,同时还应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或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般列于结题报告的末尾,应该列出报告中所直接提到或引用的资料来源,包括资料的时间、内容、作者、发表的刊物名称及页码或网站的网址等。

中学生写结题报告,以上六部分不一定全得有(比如摘要就可以不列)。下面结合例子来谈一谈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几种类型:

先说调查研究类结题报告。调查报告有着一定的程式。一般应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比如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环保组的《关于宝山友谊地区“捕食青蛙”的调查报告》,全文分两大部分:

一、摘要。

二、正文。正文又分“课题由来”“实验过程”“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结论”“建议”五项。“调查结果和结论”中提出食用青蛙不利于人体健康,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较有价值的发现。在“建议”中则指出:“呼吁全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保护青蛙,保护蝌蚪,保护野生动物’,从而保护人类的家园,保持

自然生态平衡”“培植多品种蛙类放归自然”。整篇报告共列出表格15份。(引自《大眼睛科技教育网》,网址:)

次说设计类结题报告。设计类型的报告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求有统一的格式。但一般应包含下面这些内容: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成品描述等等。不一定要求做出大的设计报告,一个较小的创意,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属于好的设计研究。下面简要介绍一篇结题报告。

题目是“‘全国贡品商店’创意设计书”。报告首先概述何为贡品及自己设想的萌发。报告主体包括四个部分。

一、“推出创意书的理由”:贡品比起一般产品有四个特点;出售贡品等于出售文化,社会效益高。

二、“经营范围与方式”:范围,根据《中国历代贡品大观》举出15种实例;方式,谈初创阶段的经营和海外市场的开发。

三、“具体设想”:从形成特色、选择商家、经营方式三方面阐述。

四、“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分“沪台合作”“贡品的确认”两点阐述。(引自上海市市西中学编《思维之光》)

再看科学实验类结题报告。这类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报告。在报告中,你必须向读

者表明:你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由数据分析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还要向读者阐明有待讨论的问题。

除了上面三种类型,还有些结题报告可以采用调查研究与设计等相结合的形式。下面择要介绍一篇这一类型的报告。

题目是“《闵行区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处理意见》结题报告”。报告分三大部分。

一、研究背景:垃圾问题的重点已转移到农村垃圾的管理上来。

二、处理现状:分已采取措施管理垃圾的地区和至今仍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地区两种情况探讨。

三、处理意见:先分析农村垃圾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点建议。报告还附有一封“给闵行区市政管理局的信”。报告中“处理现状”是调查研究的结果,“处理意见”和建议信则属设计类型。(引自《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上海市七宝中学新探索》)

要写好结题报告,还需注意两点:

一.要设计好表格。很多研究结果是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的,表格对总结结果非常有效,特别是报告中包括大量的统计资料时更是如此。但表格内容必须清楚易读,排列要适当,组织要符合逻辑。构建一个相对清晰的表格应遵循以下规则:1.表格的名称要专门针对表格内容;2.行和列要包括适当的小标题;3.表格空间要能清楚地分隔数字,不要拥挤;4.一篇文章中的表格格式要一致。

二.课题组成员要齐心协力,撰写报告要精益求精。结题报告一般由一个同学具体执笔,但需要其他组员的密切配合。在书写报告前,执笔者最好先口头报告一次,征求意见,以使书面报告趋于完善;报告语言要准确、简洁、易懂;报告完成后,全体组员可以展开讨论,作出进一步的核定、修改、完善。如果是写调查报告,最好由主持调查的同学亲自执笔,报告完成后还应征询一下被调查对象的意见,确定准确无误后才算定稿。

参考书目:

篇3: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配合学校校本课程计划的开展与落实, 提升学生素质, 丰县中学地理教研组决定小高考之后在高二年级实施地理教学辅助课程———研究性学习。

二、活动方法

调查法和文献法。

三、活动对象

丰县中学高二 (1) 科类:物理—地理班、高二 (19、20) 科类:历史—地理班, 共计156名学生。

四、活动实施

根据江苏省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及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 拟出课题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创新思维发展。

归纳总结学生主要提出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课题: (1) 交通中的地理:可从道路线路铺设的选择、道路铺设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2) 农业中的地理:可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发展观赏农业、如何发展庭院农业、依据当地气候如何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考虑。 (3) 工业中的地理:可从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如何布局、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如何发展当地工业等方面考虑。 (4) 生活中的地理:可从生活垃圾如何处理、天气预报与地理、自然灾害与地理等方面考虑。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每组不多于6人) 或独立研究某一课题, 利用周末通过走访调查相关部门, 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收集、查阅资料, 相通课题研究人员相互交流心得等方式开展活动, 最大化地提高活动效率。

五、活动成果及意义

1. 活动成果

(1) 从内容上看, 涉及日常交通、生活、生产、环境等问题。

(2) 从形式上看, 有调查报告、论文、配活动图片的资料总结等。

(3) 从质量上看, 绝大部分资料来自调查、总结归纳后写出的作品。

交通方面:学生们关注丰县工业园区的交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了解丰县最近几年交通的发展状况, 分析物流成为徐州三大支柱产业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

生活方面:学生们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如假期旅游中涉及地理问题、食品中的标识问题、丰县城区的垃圾处理问题、县护城河水污染等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农业生产方面:丰县是农业大县, 学生绝大部分又来自农村, 因此他们对农业兴趣更大。活动中他们了解了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的重要性, 丰县芦荟快速发展的因素、丰县牛蒡产业园蓬勃发展的原因等问题。

工业方面:丰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学生研究分析得出薄弱的原因及今后应该发展的方向、丰县工业园区分布在县城东北部的原因等工业问题。

环境方面:学生们关心水质情况、土壤污染、大气质量等问题, 以及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侧重于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活动意义

(1) 任何课题的研究均需要学生查阅资料, 学生在查找资料、接触一些新知识时只能通过自己阅读来分析问题, 这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

(2) 活动中学生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 如购买安全食品、化肥的种类与使用、自然灾害的预防等。

(3) 活动中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某一部门的相关人员,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了解社会的机会, 提高了其人际交往能力。

(4) 学生调查的很多问题涉及环境保护, 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活动以学生自主开展为主, 因此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调查或查阅资料时会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自觉地将地理中涉及的生活、生产、环境、资源和能源等社会问题进行综合学习、分析、判断, 提高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由于活动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因此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7) 通过活动的开展, 学生学会了如何查资料、实地走访调查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为今后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六、问题与思考

首先, 地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因此, 在开展“研究性课题”的活动中, 必须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 认识和理解地理学科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及其科学成果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 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要注重优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相组合, 杜绝学习困难的学生独自开展课题研究, 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 让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时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再次, 地理学科及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要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因此开展活动前要举办安全知识讲座, 以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同时牢固地树立安全意识, 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5) .

[2]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篇4:略论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报告

【关键词】学习报告;表达能力;教学模式;有效教学

一、课堂中的学习报告

(一)什么是学习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就学科知识内容进行讲授,导致流于单向度传授;或设置问题进行互动,但因为问题很难真正切合学生的需求,往往容易流于浅问,流于多与碎,学生回答时没有思考,只停留于“对”“不对”或“是”“不是”的简单判断,学习意义很有限。

如果是让学生来说说,效果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对下面这个课堂教学片段作一分析:

教师组织学生默写课文段落,学生写完后翻开课本核对。

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默写情况,然后请一学生“讲讲自己的情况”。学生说:“我把×字写错了。”教师请另一学生帮他分析写错的原因。学生说:“这个字在课文的……,应理解为……,是一个形声字,写的时候容易在……地方出错。”

教师再请一个学生补充。学生说: “这个字的字形特点是……,容易写错,出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

随后,教师请第四个学生按“错误情况—原因分析—矫正设想”顺序,把整个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学生说:“默写×文段的时候,容易出现……,如……。原因是……。所以,要……”

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默写检查活动。如果学生写完后,教师进行批改、讲评、小结,那么就是教师在做学生学习情况报告。而在这一活动中,批改、讲评、小结是由学生完成的,那么就是学生做学习报告。

我们把学生以言语形式自主表现其学习的活动称为学生学习报告。学生做学习报告随处可见,如述说预习情况,述说某个作业完成情况,回答教师的提问,等等,都可视为学习报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很多学习报告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教师也没有组织好、利用好。上述例子,可视为学习报告,但不完整,还应该有后续的活动。教师应让其他学生质疑或补充,然后再点拨和小结,把教学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学习报告的结构

我们可把学习报告的结构归纳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报告+生生互动+教师点拨、提升。

一是自主学习,即把学习内容前置,学生须自主完成。如果无自主学习或自主学习不充分,就可能使报告内容虚幻,报告活动无效或低效。

二是自主表达,即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陈述或分析其学习情况。这是学习报告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

三是生生互动,即引导其他学生展开对话,互动中提出质疑,形成观点的碰撞,并对他人的报告进行补充与修正。

四是教师指导,即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小结,或是要求学生再活动、再报告。

(三)学习报告的特征

学习报告是言语实践性活动,学生须自主完成,其特征是文本性、自主性、提升性。

文本性,是指学习报告以言语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陈述,对学习过程进行叙述,对学习成效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要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表达准确,具有文本或文章基本要素,最终呈现的是一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小文章。

自主性,是指学习报告由学生完成,须自主探索、体验与思考。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充分对话,对学习过程中相关环节的合理性及意义进行分析。

提升性,是指学习报告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方法是否合理进行回顾与分析,目的是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实质、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

二、学习报告的基本类型

课堂教学一般先是学生预习情况检查、反馈,然后是新课学习及小结,最后是通过作业巩固过关。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相应的学习报告。

(一)预习报告

预习检查可反馈预习情况,是教师有效施教的基础,所以信息准确十分重要。传统的预习检查是教师提问或巡查学生的预习作业,但学生出示的预习作业可能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可能是抄袭应付。改为学生做学习报告,把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谈谈预习情况,可以促进学生认真预习。

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的预习报告,具有不同的学习意义。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做报告,重在展示存在的困难或困惑;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做报告,侧重于展示有效的学习过程、方法,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在对照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中等层次学生的预习报告,展示的问题或困惑带有普遍性特征,是教师在课堂中开展集中指导的重要依据。

(二)新知学习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个学习内容或任务,教师会分解为多个问题提问。预设似乎是合理的,但实际操作时可能出现教师问学生机械应对或是碎问碎答的情况。把回答问题改为做学习报告,如“课文初读报告”“课文整体感知报告”“某段文本细读报告”等,就能简化教学头绪,避免出现细碎答问的情况。

新知学习报告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构成部分,由“学什么”与“怎样学”两个方面组成。“学什么”是知识性内容的列举与分析,如阅读教学的文段分析报告可以是文本内容与相关知识点简述;“怎样学”是方法使用,或是对学习过程的陈述及分析。新知学习报告的结构是:知识点+文本表现简述(复述、摘述)+学习方法、过程分析。

(三)小结学习报告

课堂小结一般由教师完成,主要是归纳学习情况或是把讲课提纲念一下,再提提要求。很多时候,教师会因为感觉是一种机械重复而不耐烦。如果让学生来做课堂小结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做小结学习报告,就是让学生自主梳理学了哪些、学得怎么样。学生能说出来,说明已经懂了、会了。同时,述说也能起到巩固作用。此外,因为要做小结报告,有任务驱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得以提高。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是某些要点有缺漏,说明课堂学习中教师的教学组织、指导没有到位,就要做补缺补漏工作。

nlc202309030228

(四)作业情况学习报告

广义上的作业情况报告,是指学习活动或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狭义上的作业情况报告,是指作业或练习题完成情况的报告,包括具体的纠错报告,即哪里做错了、怎样避免再次犯错等。纠错报告注重错误的发现及原因的分析,指向学习过程的缺漏,指向思维缺陷,指向学习方法、习惯、态度上存在的不足。学习错误绝非偶然,“夹生”或“认知遗误”的背后必然有其原因,纠错报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改正错误。

需要指出的是,从学习的某个层面、步骤或维度分析,学习报告有多种分类,如某种学习习惯报告、作业完成情况报告、某个问题探索报告等等,可视学生的个性、认识特点及具体的课堂情况而进行分类。

三、学习报告的适用性

(一)年级高低与报告内容

从内容上看,学习报告可以是知识性学习内容的陈述,可以是分析学习过程及使用的方法,甚至还可以是分析学习的习惯、态度。这与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特点相关。因此,学习报告的使用要考虑学生年级的高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报告,主要是对学习内容的陈述,要求内容清楚、语言准确。中年级学生,如果报告的是学习内容,应该是能列举要点,有逻辑性,显示出相应的判断归纳能力,也可以简单分析学习的过程及所用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注重于归纳与梳理、分析与判断,如侧重于错误的原因的分析。

(二)报告完成能力与阶梯性

学生做学习报告的能力有一个提升过程。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没有设置以学生表达为主的活动,学生已习惯于听课。刚开始做学习报告时,学生会觉得无从说起,这时就应给学生一个框架,让他们有所凭借,使学生按顺序有条理地报告。如果学生觉得做报告难,还可让学生先动笔,列提纲,或打草稿。当学生较为娴熟地掌握了学习报告活动方式,就应鼓励学生脱稿,或是合上书本、教辅材料,准确流畅地完成报告。当然,做学习报告还应有速度、内容简洁有效等要求。

(三)学习内容与报告侧重点

报告不应泛泛而谈,而应根据学习任务有所侧重。报告内容应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所需。如学生交流的内容是课文归纳,那么报告的核心内容就应该是如何归纳,即侧重于归纳的过程与方法,以便让学生获得怎样归纳的规律及能力。至于课文内容,简单点出即可。如报告的类型是作业纠错报告,那么做错了哪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错,即报告的侧重点应是错误原因分析,以便避免再次犯错,也让其他学生警醒。

篇5: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在教学课改中的一项改革是在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意在让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从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体验成功的喜悦。随着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我们师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而逐渐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我们的学科教学之中。随着英特未来教育培训在中国迅速展开,英特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普遍地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而这种理念又恰恰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在此我便运用了这种教育模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高二地理下册的自然灾害及防治这节内容。

【教材情况】:

高二地理下册的 “自然灾害及防治”这节内容,首先介绍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自然灾害的特征、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然后介绍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以及我国自然灾害区划。根据教材的特点,其中我国有多种主要灾害,而课本上的介绍比较条理化,而且在课本中灾害的直观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在网上有关自然灾害的信息资源比较多,所以“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这部分知识非常适合学生在网上进行查寻学习,而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可以分组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情况】:

由于英特未来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先设计有关学习计划,完成一个学习计划包,然后学生根据学习计划的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选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查找资料,制作相关的网页或幻灯片并进行交流和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具,意在配合在其他学科中大胆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危害、形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情感方面,通过对自然灾害的危害的了解,激发学生防治自然灾害的思想,并对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反思;同时在小组研究时发扬团队精神,分工合作完成专题学习,体验成功。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3、在技术方面,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网上信息的查寻,并把研究的成果制作成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进行交流、评价。

〖教学过程〗:

[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阶段:教师设计教学方案,“你对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学习计划的设计,以及制定多媒体演示评价量规,并发放任务表。

学生准备阶段:组成学习小组,确定小组研究学习的内容,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及任务分工。

[研究性学习阶段]:

1、教师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集体上网搜索自己小组所需要的网上资源,并在教师机上“你对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的文件夹中建立相应的小组文件夹,把所需的资源下载保存在里面。

2、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或继续查寻资料,或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讨论交流的形式以及内容的编排,完成交流所用的幻灯片或网页的制作和美化工作。

[交流评价阶段]:

1、教师简单地介绍本次学习的设计思路和目的,回顾师生共同已经完成的学习过程,强调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研究的过程,而非知识的本身,这一点我们已经完成了,而现在的交流评价只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但可以反映出我们研究性学习时的态度、我们学习的技能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以及团队精神的发扬,对于这些我们进行评价并予以表扬。

2、学生分小组用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就研究的知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向展示的小组进行提问、质疑,而展示的小组进行答辩、释疑。

4、其他小组对展示组按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5、教师对本次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进行总体评价,并公布小组评价的结果,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我国的水旱灾害”

“我国的沙尘暴”

“我国的水土流失”

“我国的荒漠化”

“我国的地质地貌灾害”

【教后反思】:

〖存在的问题〗:

1、分组没有打破原来的小组形式,选题仍局限于课本上的标题,有些学生没有进入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小组中去。

2、有的小组任务表留于形式,大部分工作基本由组内2~3人完成,没有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3、本次交流为了体现小组的氛围选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没有利用网络教室的交互性。

4、学生制作的幻灯片和网页中,有些在内容的编排上不够合理。

5、交流时学生由于基础的问题,对研究内容外的知识缺乏自信,所以相互间很少提问,回答有时也不尽如人意。

〖今后的计划〗:

在下一届班级中,选择一个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好的班级再次实施该学习计划,避免本次实验中存在的弊端,与这次的实验进行比较,不断地改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真正地参与和体会研究性学习,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殿堂上空。

【教后体会】:

篇6: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在这里说说鸡蛋中的物理知识:

1、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鸡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4、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5、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分析: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6、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烛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7、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篇7: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指导老师:朱正瑞老师牛选民老师

课题组长:刘晓玲张永福王亚娟王建成吴玲贺新元 课题组成员:高二五班70名学生

开题时间:2012.03结题时间:2012.05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架设的电源线越来越多,电视,电脑,移动电话,微波炉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波长更长,频率在30000MHz内的电磁辐射充斥着我们的空间,破坏了良好的电磁生态环境,构成了现代社会新的“隐型杀手”。电磁辐射无处不在,电磁辐射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但大部分人们都还没意识到它所存在危害性。因此,我们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我们主要研究了使用电脑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及其危害,我们希望从中可以学到知识,但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寻找出更好的防辐射的方法,给人们以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课题旨在对电磁波的各方面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途径,了解其对我们的影响;通过对电与磁的探究,了解其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经过分析和讨论,阐述它的害处并针对这些害处讨论相应的防辐措施,整理成文稿形式,与同学们分享研究心得。

三、研究成果

1、研究电磁辐射的内涵: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 1

空间的现象。

2、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天然辐射(天然的电磁辐射来自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和人工辐射(人工电磁辐射来自于广播,电视,雷达,通信基站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较强的电磁辐射的电器主要有:手机、电脑、微波炉、电冰箱、电视等电器

3、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四大点:

(1)、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1.皮肤衰老加快。2.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3.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B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4.精子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5.胚胎细胞产生大量变异细胞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畸胎发生率升高)

(2).激素分泌紊乱(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

2、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发育迟缓。

3、甲状腺及旁腺分泌出现异常导致发育障碍、骨代谢异常。

4、松果体细胞产生松果体素少导致免疫力降低、生物钟紊乱。)

(3).神经衰弱(1、头痛、头晕。

2、失眠、健忘、多梦。

3、食欲差、心悸、心律失常。)四.热效应(1、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乏力、嗜睡。

2、眼中晶状体变混浊导致白内障甚至双目失明)

4、如何预防电磁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这是我们小组研究的一个重点,经过我们小组的研究与调查,总结出防辐射主要从6方面入手:。

(1)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2)假如有应用手册,应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3)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当电器不使用时,最好把电源关掉,而不是让它处于备用状态,这样不仅可以省电,还可以减少微量电磁辐射的累积。

(6)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

5、电脑造成的电磁辐射

电脑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它给人们带来了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方便,但随之也带来了忧虑,人们或多或少地担心长期从事电脑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电脑辐射会不会对人体产生损伤。为更好的了解电脑释放的电磁辐射的危害和我们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我们对电脑的相关问题在高二年级展开了调查,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都知道电脑有电磁辐射,并提出了电磁辐射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在电脑桌旁放一盆仙人掌,仙人掌可以吸收电脑释放出来的电磁辐射;

(2)身体处于屏幕71厘米以外的地方,接受的电磁辐射就会大大减少;

(3)不要在电脑后面或两侧安置工作台,因为电脑的后背或两侧发出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前面的屏幕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在两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

过一个半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介绍一下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和取得的一些成效。我们在进行本课题研究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3月上旬)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老师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阶段(2012年3月中旬)初步研究阶段:

由于刚接触这个课题,所以我们对电磁辐射的有关情况了解不多,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研究电磁辐射,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找什么是电磁辐射并了解电磁辐射的来源,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资料分析等形式的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方案,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初步形成研究氛围。

第三阶段(2012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全面研究阶段: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我们这次重点研究电磁辐射对生活的影响和对我们人体的伤害,以及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为了更利于我们的研究,我们在高二年级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第四阶段(2012年4月中旬)总结评估鉴定阶段:

完成了对电磁辐射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就对我们小组讨论的内容和结论作出总结,并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邀请老师进行课题鉴定。

五、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评价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我们成功的完成了关于电磁辐射的研究,了解了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影响并提出了我们小组经讨论过后的防辐措施。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各成员分工明确,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收集电磁辐射的相关资料,整理一些零碎的资料,对有电磁辐射的电器进行分类。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预防电磁辐射的意见等。

六、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针对本课题研究做了一些可谓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的认识到在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改进。

1、人们对生活中存在的电磁辐射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有些较为理论,不太切合实际。

七、研究心得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碰到了许多的坎坷.无论在意见分歧上还是任务分工上,都遇到许多阻碍.但是最后在大家讨论研究下,问题终于迎刃而解.这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合作,团结与责任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意见都各不相同,会引起组员意见分歧.然而这恰恰给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是比较狭窄的,而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得到的结果才是最完美的.所谓”三各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而且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事,它是需要整组成员抱着一颗责任心去合作,去团结的.我们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研究性学习也一

样,没有现成的学习内容,固定的模式,惟一的方法。这也使我们的研究学习更具难度更加丰富。这从中就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开拓我们创新精神的另一种考验。在这次从主题制定,素材收集,走访调查,书籍与网络的结合利用,增强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体验到了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的快乐。

它锻炼了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实际研究调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如问卷调查中的人际交流方面,如何使对方简单正确了解我们的意图,配合我们的调查等。这时总会遇到一些资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合,使得我们必须亲力亲为。自己去实地调查资料等。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有时忙得焦头烂额都无法解决,很多时候想过放弃,但在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下,最终还是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研究性学习完成时,我们更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篇8: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发情周期与同期发情

(一) 发情周期

从卵巢机能和形态变化来分, 可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两个阶段。卵泡期是在周期性黄体退化继而血液中孕酮水平显著下降后, 卵巢中卵泡迅速生长发育, 最后成熟并导致排卵的时期, 这一时期一般从周期第18~21d。卵泡期后, 卵泡破裂并发育成黄体, 随即进入黄体期, 这一时期一般从周期第1~17d。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的作用下, 卵泡发育成熟受到抑制, 母畜不表现发情。若卵未受精, 黄体维持15~17d即行退化, 随后进入另一个卵泡期。可见, 黄体期的结束是卵泡期到来的前提条件, 相对高的孕激素水平可抑制发情, 一旦孕激素水平降到低限, 卵泡即开始迅速生长发育, 并表现发情。

(二) 同期发情

是依据某些激素在母畜发情周期中的作用, 应用合成的激素制剂和类似物, 有意识地干预某些母畜的发情过程, 暂时打乱它们自然发情周期的规律, 继而将发情周期的进程调整到统一的步调之内, 为人工授精创造同期发情的生理基础。任何一群母畜, 每个个体都随机地处于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 如卵泡期或黄体期的早、中、晚各期。如能使一群母畜的黄体期同时结束, 就能引起它们同期发情。同期发情在养牛生产中有利于人工授精, 能提高牛繁殖率, 是胚胎移植技术的基础, 便于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二、同期发情的传统处理方法

(一) 孕激素法

1. 埋植法。

把一定量的孕激素制剂装入塑料细管 (或硅胶管) 中, 用套管针或埋植器将药管埋入耳背皮下, 药物通过管壁小孔向外释放进入组织。经一定天数, 将药管取出, 同时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 500~800单位。

2. 阴道栓塞法。

栓塞物为泡沫塑料块或硅胶环, 其中含一定量的孕激素制剂。将栓塞物放在子宫颈外口处, 激素向外释放。处理结束时, 将其取出或同时注射PMSG。

3. 口服法。

舍饲奶牛可口服孕激素, 处理结束后的第二、第三、第四天大多母牛可有卵泡发育并排卵。

4. 注射法。

肌注或皮下注射孕酮5~10mg/d, 连续13~20d;也有间隔2d注射10~20mg的;还有75~280mg大剂量一次性注射的, 效果均良好。

用孕激素进行周期发情处理有短期 (9~12d) 和长期 (16~18d) 两种。长期处理后, 发情同期率较高, 但受胎率偏低。短期处理后, 发情同期率较低, 部分母牛可能仍处于天然黄体期, 但受胎率接近正常水平。如在短期处理开始时, 肌注3~5mg雌二醇 (可使黄体提前消退并抑制新黄体的形成) 和50~250mg孕酮或其他孕激素制剂 (阻止即将发生的排卵) , 可提高发情同期化的程度。

(二) 前列腺素 (PGF) 法

PGF的投药方法有子宫注入和肌内注射两种, 前者用药量较少, 效果明显, 但注入较困难, 后者虽操作容易, 但用药量需适当增加。国产15甲基PGF2a和PGF1a甲酯均具有溶黄体作用, 效价高于PGF2a, 用于同期发情处理, 可取得预期效果。注入子宫颈的用量为1~2mg。高效PGF2a类似物制剂, 如氯前列烯醇肌注0.5mg即可。

当母牛处于有功能黄体时期, 即发情周期第5~18d, 肌内注射PGF可产生发情反应。但对于发情周期第5d前的新生黄体, 肌内注射PGF并无溶解作用。所以, 对于这些少数无反应的牛需作第二次处理。有时为争取最大程度的同期发情率, 第一次处理后表现发情的母牛不予配种, 经10~12d后对全群进行第二次处理, 可显著提高全群母牛的同期发情率。

(三) 孕激素和前列腺素结合法

若将孕激素短期处理与PGF结合起来, 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处理。即先用孕激素处理9~10d或5~7d, 结束前1~2d注射PGF。无论采用什么处理方式, 处理结束时, 配合使用PMSG, 可提高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采用PGF处理时, 可在注射前2d先注射PMSG, 这样可使发情时间提前且较集中。在PGF处理后、输精前5~6h (或更早) 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 RH) 100~200μg, 或在注射PGF后28~48h再注射雌二醇200~500μg, 可提高受胎率。在同期发情处理结束后, 注意观察母牛的发情表现并进行输精。如发情时间集中, 可不做发情鉴定, 进行定时输精, 一般是在孕激素处理结束后的第二、第三或第三、第四两天各输精1次;PGF处理后的第三、第四或第四、第五两天各输精一次。也可在最适时间输精一次。

三、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的新进展

同期发情策略已成为奶牛饲养中非常重要的育种措施, 要加速母牛的繁殖, 就要求所有未怀孕的母牛同期发情并被人工授精。因此, 同期发情技术已应用到奶牛第一次配种的人工授精方案中。

(一) 传统的前处理+同期发情方案 (图1)

前处理两次注射PGF要间隔14d, 而前处理的第二次注射要在施加同期发情方法前11~14d间进行。前处理操作可使大部分母牛都处于发情周期内的第5~12d, 如在该阶段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并进行人工授精, 母牛可达到最高的繁殖效率。

(二) G-6-G前处理+同期发情方案 (图2)

G-6-G前处理方法的第一步是注射PGF, 以使残留于卵巢中的中、晚期黄体尽快退化。2d后注射Gn RH, 诱导排卵和新黄体的形成。这两次注射起始了一个新的同步发情和卵泡生长周期。6d后再注射一次Gn RH, 促使有功能的优势卵泡排卵。这次所产生的新黄体与第一次注射GnRH后产生的原始黄体一起, 提高了孕酮的浓度, 促进了卵泡的发育和其内卵的成熟。7d后注射PGF, 48~56h后注射Gn RH, 16h后实施人工授精, 至此一个同期发情操作就即完成。最后一次注射的Gn RH会在人工授精后精液进入子宫内24~30h或8~14h后诱发排卵。该方案能有效提高排卵母牛的比例, 在不确定母牛处于发情周期内哪一阶段的状态下, 对其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第一次注射Gn RH后排卵母牛的比例约在54%, 而在应用G-6-G方案后的母牛群中排卵率可达85%。

G-6-G前处理技术是由Richard Pursley改进的, 与单独使用同期发情技术相比, 其排卵率有显著提高。美国环球公司精选公牛站的Ray Nebel指出, 在同期排卵前使用G-6-G前处理技术的牛群能获得一个相对更高的妊娠率。

无论是使用传统的前处理+同期发情方案, 还是G-6-G前处理+同期发情方案, 每头牛在人工授精前都要历经5次注射。

另外, 规范操作是使方案成功实施的最关键因素, 在奶牛生产上, 完善的管理对于所有技术的成功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应用此项技术的过程中, 有奶牛出现了发情症状, 那么务必要和涉及生产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沟通后, 才能决定是否要给发情奶牛实施人工授精。因此, 最终选择哪套方案要取决于发情鉴定的效率、母牛受胎率和生产人员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成, 史远刚, 等.牛连续超排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02) .

[2]滕勇.GnRH、PGF_ (2α) 诱导奶牛同期发情效果的比较[J].黄牛杂志, 2002 (05) .

[3]徐小波, 王公金, 等.胚胎移植用受体山羊同期发情方法的比较[J].畜禽业, 2004 (05) .

上一篇:百乐社区活动总结下一篇: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榜样讲党课》学习心得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