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2024-04-15

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9篇)

篇1: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中学生早餐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2012级D班 王天宇

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人通过日常饮食,摄取维持生命正常的生理代谢提供的能量和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步入中学的青少年,脑力和体力劳动均处于增多时期,身体也处于迅速发育阶段,对营养要求也高,若此期营养供给不足,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智力发育,还会影响学习。因此,中学生的饮食质量犹为关键。我们曾对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学生吃不上合理的早餐;其中大部分学生不吃早餐;有些学生虽然吃了早餐,但多数早餐食品来源于街头早餐摊点上的油条、包子,品种单一,卫生质量很差.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大家了解早餐的重要性以及相对较好的早餐搭配。调查资料

据营养专家分析,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一餐。身体在经过睡眠的休息后已作好充分准备迎接一天的工作、学习,这时实在需要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应付整日的消耗。如果不吃早餐将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英国卡迪夫大学职业病与心理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100名健康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的调查,了解其患普通感冒的情况。调查过程中,以周为单位记录受调查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饮食状况。如果受调查的学生在研究期间发生感冒,则要记录他们的体温变化,及其它一些表明其症状严重性的指标。所有的学生对其情绪和表现经常进行计算机化评估。

研究发现,与那些不吃早饭的人相比,经常吃早饭的人,尤其是早饭吃谷类食物的人,患感冒较少,且较轻。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吃早饭无论是对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有好处。不吃早饭则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危害。问卷分析

由于青少年学生不吃早餐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很普遍,一日三餐中最常省去不吃的就是早餐,我国青少年学生中不吃早餐或早餐不理想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报告,警醒那些对于早餐不重视或者说不大关心的同学们。再一个希望同学们可以因此开始理解早餐的意义,让同学们可以更健康的成长。我通过网上资料,进行粗略的统计分析,就此提出一些问题,制作了调查报告,并向一些同龄学生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经过三天,我将得到的回答进行了汇总,编辑,得出些结论。通过采访家长们证实我的观点。而且经过实地考察,看到了很多同学不愿意吃早餐的真实想法。而且我也通过网上资料的查询,明白了早餐对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大部分的中学生不重视早餐,认为早餐是可有可无的。即使有一些同学吃了早餐,但是,大都也是不合理的或者是缺乏营养的。这样长期下去,对身体的健康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也对一些同学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来丰富我的报告。

经过我和家长们多方面的努力调查和讨论,我们有了较完善的结果,在调查的3天时间内,有许多问题暴露出来。第一大问题是同学们对于早餐的不重视,很多同学在家晚睡晚起,甚至一觉睡到大中午,直接在睡梦中度过早餐时间。研究调查表明这种作息规律是不健康的。

学生们多数在学校有不吃早餐的不良情况,我利用采访,网上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真正的看到了不吃早餐的不好之处,而且在专家的帮助下,更是明白了一顿小小的早餐对人的健康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积少成多,一顿早餐不吃可能没有什么,可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人的健康就受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希望通过这篇报告能让同学们重视早餐的重要性。另外,我认为应该加强学生们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因为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多学生认为早餐多一顿少一顿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对早餐的态度是可有可无的。其实不然,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所占比列最大的一餐,中午是人一天中体能消耗最多的时候,不吃早餐,血糖就不能从食物中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加强早餐在学生们心中的重要性,提倡“一日早餐不可少”的饮食概念。提出建议

1、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是指饮食适度而有规律。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建议遵守早餐进食的营养占全天的25%-30%,中午要保证35%-40%,晚餐应保证25%-30%当然还要照顾到学习、生活和工作制度,可以适当调整。我们提倡为中小学生课间加餐,给每个学生吃上一份糕点、馒头、牛奶等。这样可以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都有积极的意义。

2、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指每天的饮食中,主、副食品比例平衡。

1)、首先需要每日食品多样化。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品都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面营养,只有组成食物的营养素全面了,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如米、面食可互相替换;猪肉、牛肉、鸡肉等可经常调换,再辅之以豆类制品,选择多种蔬菜。

2)、我们提倡中学生的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供应。因为不能为人体消化酶分解的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它们在人体内不但能刺激肠道蠕动,减少慢性便秘,而且对多种疾病都有预防作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粗粮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提倡多吃粗米、面和杂粮。3)、不提倡多吃零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4)、不要挑食、偏食或者暴饮暴食。收获体会

通过这一次调查,我发现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少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潜在的危害。虽然现在难以看出,但是到了将来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当然,现在改掉那些不健康、不良的习惯还为时不晚。我们应该多多关注自己的不健康习惯并帮助身边的人去改正这些习惯。

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体会到了我们的习惯和生活与身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只是身体,还有学习。因为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嘛。报告总结

其实,不只是我们青少年,所有的人类都应该关注早餐对自身的影响,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我们的开国主席毛泽东有句名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相信大家都是熟知的,但是到底由于多少人真正的听进去了?因此,重视早餐也是关爱自己。

篇2: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活动背景

随着国家政策的向导,更进一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味上一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同时更进一步了解,吸收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为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多一份应有的自豪与信念,为我们的学习生涯添上精彩的一笔!

(二)活动过程

导师:张亚贤

课题组长 :丁柯

组员:张娟,蒋春雅,柴成杰,潘勇,陆凯,宋袁凯,陈静,刘勇,刘让,顾满程,丁宇

主导课程 电脑,文学相关

课程 摄影

任务分工以下可以涉及工作有:负责打印(誊抄)查找资料 联系组织访问 收集资料 网上查找 实验分析 实地考察 成果发言人 等等

张娟,蒋春雅(负责打印)

柴成杰,潘勇,陆凯(查找资料)

宋袁凯,陈静,刘勇,刘让(实地考察)

顾满程,丁宇,丁柯(成果发言)

目标、完成的工作

物质准备

第一次活动确定研究课题

第二次活动撰写开题报告、制定活动计划

第三次活动查阅资料,收集资料

第四次活动设计问卷

第五次活动发放问卷

第六次活动收集问卷,问卷数据处理

第七次活动网上访谈

第八次活动电话访谈

(三)活动总结

我们小组的调查主题是“常州方饮食文化”在制作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从中对1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常州饮食进行更深的了解,对常州饮食认识更加透彻。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常州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通过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2养成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培养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也让我们从中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合作与分享。3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图书馆、阅览室,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四)附件1

常州传统节日与饮食

问卷调查

1你的年龄在?

A 15岁以下 B15岁到30岁 C 30岁到50岁 D 50岁以上

2你对常州传统习俗了解多少?

A 不了解 B一般 C 非常了解

3你比较喜欢哪类食物?

A.偏辣 B偏甜 C 偏酸 D 其他

4你觉得常州小吃好吃吗?

A 好吃 B 难吃 C 一般,还可以

5在常州特色小吃中,你比较喜欢哪个?

A 麻糕 B 萝卜干 C 其他.6你喜欢的饮食地点?

A 中式餐厅 B 西式餐厅 C 家里 D其他

7您对进餐的基本仪式有讲究吗?

A十分讲究 B在重要场合时十分讲究 C 不讲究,很随便、8你偏爱的饮食种类?

A 风味小吃 B传统正餐 C 快餐 D 其他

9你对常州饮食文化有何建议?

(五)活动目的与意义

目的: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古代风俗,将时尚与传统有机结合,更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

篇3: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键词:英语习语,饮食文化,面包文化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文化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学习语言而忽视文化的拓展是难以学通掌握该语言的精髓。在二零零七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非常重要, 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 还应使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饮食习语

英语习语之中饮食习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在饮食习语当中涉及到了一些历史渊源或者宗教典故, 以及每个民族所独有的象征性食物, 这些都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英国的饮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是面包文化。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侧, 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 适合种植小麦, 所以面包是主食, 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面包文化”, 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其他国家。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 奶酪、蛋糕和黄油等食品也是富有特色的日常食物, 受其饮食习惯的影响cheese, cake和butter等词频繁地出现在西方习语之中。英语饮食习语之中有很多与人类是相关的, 而且大多数采取了隐喻的方式表示人类的各种活动, 令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形象逼真。

1.生活必需品。面包 ( bread ) 是普通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 因此, 与它有关的饮食习语俯拾皆是, 其中最普遍的意思是“生计, 谋生之道、饭碗”。

daily bread意思是生计, 必不可少的粮食;bread andbutter也可以表示生活最基本的需要, 如食品、住房、衣服等必需品; bread and water粗劣的饮食, 粗茶淡饭;bread andcheese字面意思是面包与干酪;一般性的普通食品, 家常食品, 也即汉语的粗茶淡饭的意思;bread and circuses食物和娱乐 (常指统治阶级抚慰人民的小恩小惠) 。

2.工作。英国人很是幽默, 他们以面包表达生活中的必需品, 也用它来比喻指代赖以生存的工作, 例如:为了生活, 人们需要赚钱养家, 所以他们make one's bread谋生, 或者earnone's bread谋生, 赚钱糊口。如果工作中不小心犯了严重错误, 结果可能是quarrel with one's bread and butter与自己的食品吵架, 可不就是与自己过不去, 砸自己的饭碗。或者有时候被别人take the bread out of sb.'s mouth , 吃进了口里的面包被人夺去了, 就是夺某人的生计的意思了, 所以就没有了工作, 于是out of bread失业, 就出现了in bad bread处境不妙, 接着是Live on the bread- line生活在是难以糊口, 然后就不得不在bread line等待领取政府发放的救济品的队伍之中了。

3.指代人。含有食物的名称的英语习语是英语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 生动活泼, 富有哲理。

英语用a big cheese一块大奶酪, 在温饱不能得到保证的时代, 当然是很重要而且稀罕的东西, 后来此习语转而比喻指代大人物, 重要人物。Breadwinner从字面上来理解, 它的意思就是赢得面包的人, 但能够赢得面包且带回家里的人就是养家之人, 因此Breadwinner的实际意思为:家里挣钱的人, 也就是养家糊口的人。英语之中有这个说法:Allbread is not baked in one oven.本来意思是指不是所有的面包都在同一个炉子烘烤的, 也就是面包各有不同, 后来用于表示人各不同, 不可强求一致。英语习语之中还有"bread andcheese"marriage, 生活之中只有普普通通的基本食物可吃, 这样的婚姻生活确实是贫贱而艰难的, 非常形象的勾画出了生活困苦的贫贱夫妻的意思。

4.用来表达开心的精神状态。英国人以面包为主食, 也喜爱吃蛋糕, 智慧的人们利用自己的日常食物, 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

英语习语cakes and ale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第十二夜》:Dost thou think, because thou art virtuous, there shallbe no more cakes and ale? (你难道认为你道德高尚就不能再寻欢作乐吗?) , 后来用于泛指生活之中令人高兴的事。习语the greatest thing since sliced bread表示自切片面包发明以来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是非常好的事情。习语like the cat that stolethe bread则意为像偷了面包的老鼠一般感到心满意足。而Half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 .即使只有一半的面包, 数量不够, 也比什么都没有好, 用于表示有胜于无。习语A piece ofcake字面意义是一块蛋糕, 涵义却是指小事一桩, 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完成某事。习语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it字面意思是你手上的蛋糕吃了之后就没有了, 不可能吃了这蛋糕之后还会拥有这块蛋糕, 所以它的实际涵义是同时兼得两件不相容的事物的好处, 是鱼与熊掌兼得。

5.指代人类的日常活动。用于描写人类日常活动的英语习语当中, 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面包, 黄油等日常生活食品表达。英语习语cast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从字面意思理解, 这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宗教基督教传教士教育人们多做善事终将使其获益, 与中文“好人有好报”的含义一样, 表示心地善良的人不图报答地行善。源自《圣经》的英语习语break bread with sb.意为受到某人的款待; 与某人共用圣餐。习语butter one's bread on both sides (=have one's bread butteredon both sides) 则表示某人很是精明, 把面包的两面都涂上好吃的黄油, 转义为走运; 左右逢源, 同时收双方之利。而know which side one's bread is buttered on从字面来解释:一个人知道他的面包是哪一面涂抹了黄油的。这是因为涂抹了黄油的那一边味道更美味, 因此它的实际意思就是:一个人知道什么会对他有好处, 怎么做才对自己有利, 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也有的人运气不佳, 因此ask for bread and be given astone, 西方文化之中有“要面包给石头”的说法, 意思就是所得非所需, 转义为乞求怜悯却遭遇到铁石心肠般的拒绝, 源自《圣经》。

6.用于发誓。英语也乐于运用日常生活之中常见的东西表示发誓, 例如:take bread and salt郑重地发誓;By breadand salt!我敢发誓! ;God's bread !我的天啊!好家伙!糟糕! ;As I live by bread!一点不假!

三、总结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之中含有食物名词的习语非常的形象化, 而且往往带有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这类习语的实际意思和字面意思差别很大, 其实际意思并非是构成单词意义的简单叠加, 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 因此要理解这类习语的正确意思就要理解其饮食文化, 需要正确理解含有食物名词的习语的真正涵义, 绝不能望文生义。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之中, 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可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

参考文献

[1]李云.牛津英语习语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孙力.源于饮食文化的英语习语及修辞特点[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殷莉与韩晓玲.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激励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合作式学习法提出了以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合作为基础,创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

改变学习模式(patterns of learning)是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教师重视知识传授,学生喜欢简单接受。在这种重知识的教学模式中,接受性学习(reception learning)自然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现代教育主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意识和能力。教育理念的转变势必引起学习模式的改变,各种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模式被广泛推崇、研究和实践,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其中之一。

2.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合作式学习法理论的指导下,以合作为载体的探究式学习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大量实践证明了合作学习模式确实能够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活动的频率。但是合作学习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难免出现各种偏差和误区,部分合作学习活动还存在流于形式、学习任务不清、合作不畅、效果不佳、教师角色错位和教师作用失缺等缺陷。

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345”高效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即: “三原则四要求五环节”,“3”—即课堂教学的“三个原则”:自主、合作、探究。“4”—即课堂教学的“四个要求”:精讲、精练、多思、互动。“5”—即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确立目标、自主学习、组内探讨、交流展示、评价反馈。该模式旨在倡导全校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去构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故而,如何应用我校“345”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去构建新型的合作式学习方式成为了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

二、课题的设计

1.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本课题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宗旨,以国内外已取得的成功理论为依据,以探讨合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为研究目标,具体研究“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345”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合作式学习方式的构建,探索体现师生合作关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内涵及构建英语课堂师生合作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学生探究式、发现式、师生合作式教学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提高课堂效益,增强教学效果。

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充分体现行动研究理念,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量化研究方法为辅,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并进一步形成一个基本的操作模式。具体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与掌握所要研究内容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的切入点,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设想→行动→观察→反思→修订设想→再观察→再行动”,不断总结经验,修正前进的方向,使研究更有科学性,并及时付诸实践,指导教学工作。

(3)个案研究法:通过系统化、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研究,形成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寻找规律。

(4)实验研究法:通过对比组实验,纪录不同教学形式的影响。对比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为撰写实验报告提供第一手资料。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和实践中,及时进行反思反馈,总结经验,撰写相关课题研究论文及报告,总结归纳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周期为两年(2014年10月-2016年10月)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主要任务:作好研究的前期调查工作,确定研究目标,拟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队伍,制定计划,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主要任务:召开课题开题会,全面启动课题实验工作,协调组内合作,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理论,接受上级指导及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16年1月-2016年2月)

主要任务: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总结,接受课题组的评估与成果鉴定,申请课题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1.课题研究的结果。本课题围绕“高中英语合作式学习”现状,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了基于“345”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合作式学习方式的构建模式,最终形成了系列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成功经验。

(1)“345”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探索、实践与形成。通过文献研究法,搜寻有关理论,2006年我校开始提出“有效教学”理念,提倡“聚集课堂、同课异构”这一创新的做法。当年我校九位老师及来自全市的老师代表与来自上海的九位教师、九位专家的“异构”碰撞,在全市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之后,我们借鉴安丘、洋思、山东、衡水等学校的办学经验,组织老师到上海延安、大同等名校进行轮训,通过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出了新的路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运用行动研究法,2009年我校开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探索。2011年开始“345”高效课堂的研究,以“聚集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主要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经过不断学习、研究、探讨及实践,“345”高效课堂改革已经形成。其基本模式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拓展→反刍总结→检查测评等七个步骤,并逐步形成与之配套的学案,包括预习案、合作探究案、练习案、反馈本、纠错本等。

(2)“345”高效课堂模式各项激励制度逐步完善。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职代会、校长办公会、在广泛征集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与高效课堂相关的课改方案。包括《关于推进新课改的管理办法》、《“345”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345”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激励办法》、《“345”高效课堂教学能手评价量化标准》、《“345”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办法》、《课堂导学案编写方案》、《课堂导学案的使用方法》、《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指南》、《英语特色教学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精英培养方案》等。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包括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激励制度、学生课中合作探究激励制度、学生课后拓展反馈及个性作业激励制度、学生有效学习总体效果评价激励制度等,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为目标,将高效课堂学习理论与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3)“345”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合作式学习理论成果丰富。本课题发表了三篇核心论文,其中宋桂林老师论文《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模式研究》在《新教育时代》发表,并获全国课题论文特等奖;王中平老师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情感教学探微》、唐凌老师论文《基于“345”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均在《校园英语》发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对课题主持人宋桂林老师作了题为《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父亲=良师+益友》和《做教育麦田的守望者》的三次专题报道。课题研究引来广东省名校象贤中学、三水中学、连州市二中和株洲市四中等10多所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进行经验交流,就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

2.后续研究的方向。本课题已有的研究,主要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以行动为主,以思辨为辅;以合作为主,以体系为辅。这些特点既是本研究与以往研究形成区别、形成特色的优势,也是研究中存在的遗憾与缺失。

(1)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僵化问题。我们都明白:教无定法,学无定式。但为了推行研究成果,有时学校会对教师课堂、学生学习作一个硬性规定,以达到实验效果,这就造成了课堂模式、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僵化问题。

(2)学习激励制度操作流程多年不变问题。由于流程的程式化,随着操作的次数增多,大多数老师、学生都会存在一定思维惯性,特别是执行流程几个学期后,面对不同年龄学生新的需求,管理者一般会选择“无视”。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在学习模式、评价激励的方式、方法、制度等方面不断“扣紧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创意。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张凤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8.4.

[3]修红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合作学习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7.9.

[4]李芳,苗立军.谈“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体会[J].大众科技报,2007.8.

篇5: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总结,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英语研究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内容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方法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5.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涉猎了大量西方餐饮文化知识,对饮食结构、营养、风俗习惯、就餐礼仪等有较多的了解,对英语教材中(Book1)Unit15 Health eating这样的课文,学生学起来就更轻松有趣;同时,在与外籍人士的交流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有限,更激励自己要努力学好英语。

篇6: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3.研究目的: 通过听英文歌,提高中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否有助于英语听力,培养语感等,从而使我们的英语成绩更上一层楼 4.研究的有利条件: ①学校老师的建议

②英语学习较好的同学的心得 ③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6.预期成果:使同学们培养出正确、多元化的英语学习方法,同时有益身心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上网查找资料、主动配合听英文歌曲并研究歌词。

三、成员任务:

A:查找适合英语学习的英文歌曲与其歌词 B:标出歌词中的各种语法、地道的表达方式

C:整理资料并将其发放给其他同学体验新的英语学习方法 D:后续跟踪参加活动的同学的英语学习情况并 E:整理得到的资料,得出结论,制作活动报告

四、申请

五、活动记录: 1.小组成员共同协商、设计推广听英文歌曲学习英语的方法 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罗列出适合该学习方法的英文歌曲 3.整理资料并标出其有用的语法

4.在同学中推广并持续关注其英语学习的状况 5.得出结论并制作活动报告

六、结题报告:

英语 是一门语言,也是人们交流的一种工具。记得有位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外语就像是攻碉堡’,对于一门外国语言,人们很多时候抱怨因为找不到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而学不好。其实要想攻下英语这个碉堡不麻烦,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学,比如:阅读英文名著,学习英教材.观看英文电影.听英语演讲.看英文杂志.听英文歌曲等,都是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而我们所研究的方向关乎到家长和学生都比较敏感的一个问题“听英文歌曲对于学习的影响,很多家长都觉得听歌曲对孩子的学习有不好的影响,而很多学生却认为听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对学习有帮助。

许多的英语学习者通常只是孤立的背单词,实际上背单词不如背句子。而英文歌曲中的句子都有值得我们去背的句子,如:get back to where you once中的get back to,还有as long as you love me中的as long as,这些词都是一些常用的搭配。歌曲是一种艺术,英文歌曲也是如此,它不仅仅表达出了作曲家.演唱者的感情,也使人们放松,缓解压力,也可唤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和震撼,使人们铭记在心。而且听英文歌曲更多的是让我们从沉重紧张的学习中暂时放松下来,沉浸于音乐中,聆听和谐的歌曲。

经常听些英文歌曲,可以很好的训练我们的语感,也可以放松心情,激发你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的学习。所以所听英文歌曲是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我们归纳出了以下几点,听英文歌曲有利于:

(1)经常听,唱英文歌曲有助于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感。

(2)歌曲时而快时而慢的节奏对发音的要求比较高,而歌词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的经常出现,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会有很大帮助。

(3)对短期内如何高效记忆单词有好处。英语学习者通常是孤立地背单词,实际上,背单词不如背句子,而英文歌曲中的句子都是经典的句子。

(4)可以让英语学习者在短时期内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由于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上以及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导致很多英语学习者学到的往往是中国式的英语。而流行音乐是英语学习者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

(5)学唱英文歌曲对于我们英语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多方受益的学习辅助手段。它可融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它即可培养我们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我们的欣赏品味,同时又能调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可缓解学习时的紧张气氛,可以使你的学习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

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音高、音长、重音、节奏、语速变化、连读、不完全爆破(或失去爆破)等知识和技能。英语歌曲融上述知识、技能于一体,其独特的愉悦身心,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的青睐,成为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和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可以说,英语歌曲是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歌曲辅助英语教学有利于巩固所学语言材料,有利于语音和朗读技能的训练(发音、词句重读、连读、节奏和语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从语言知识角度看,英语歌曲可以辅助字母教学、词汇教学、日常用语教学、句型和语法教学、文化教学。从语言技能训练的角度看,歌曲欣赏、歌词朗读、歌词的记忆和翻译,甚至创编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因此说,英语歌曲在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美妙的旋律和朗朗上口、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词曲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教育。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通常把英语歌曲分为两类:教学歌曲和欣赏歌曲。英语教学歌曲是指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如教学字母、词汇、句型等而选教的已有歌曲以及处于教学目的而改编或创作的英语歌曲。英语欣赏歌曲可以是为提高学习兴趣,陶冶情趣,欣赏异域文化等而选教的曲调优美,广为流行的英语歌曲。英语欣赏歌曲也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帮助学生掌握音高、音长、重音、节奏等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学完26个字母后可以教唱Sing the ABC song!由于字母歌是按照字母顺序编写的,教师也可以随着教学进度,一句一句教唱。如学完Aa Bb Cc Dd Ee Ff Gg就可以以一句为单位教唱了。

辅助拼读教学用的The spelling song, B-I-N-G-O,辅助数字教学的The Number song.辅助词汇记忆的The days of the week.学会了这首歌曲,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的读音就不成问题了,单词的拼写也会随着眼、耳、口多种感官的参与而牢牢地记在心里。

初级阶段的日常用语学习往往是在学生字母和音标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完成的。如表达问候、祝福的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ello!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Happy New Year!Happy birthday to you!就是用来教、学或巩固上述日常用语的英语歌曲。

学习It’s time to go to school.时,可以教唱Lucy, put your shoes on!学习祈使句的用法时,可以教唱Let’s go to school today.Let’s sing together.Fly your kite.学习What is this? How old are you? 句型时,就可以教唱What is this? How old are you? 等等。上述句型(语法例句)教学结束后教唱相关的英语歌曲对操练和记忆句型或语法例句,实现整句教、整句学、整句用的教学目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歌曲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几乎每首歌曲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应了这个语言的民族的习俗和价值观念。例如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就反映了浓郁的圣诞文化气息。因此,歌曲辅助英语教学决不是初级阶段英语教学的专利,高年级歌曲辅助英语教学则更突出歌曲在文化知识教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是教学手段。通过学习英语歌曲学习英语文化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如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中的第一句歌词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就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再如歌曲Auld Lang Syne更能教育学生珍惜友谊,珍惜时光。脍炙人口的英语歌曲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使学习者在身心愉悦的歌唱中受到民族文化熏陶。

篇7: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心得

这个学期中,我们提前完成了预定的目标。由于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仅我们对信息作了全方面的观察、搜集,超前完成任务,而且在我的学习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真是受益匪浅啊!

在刚开始进行课题论证时,许多同学思维刻板、盲从教师、怕出错、怕冒险、过分追求确定性、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提问能力。此外,科学批判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协调思维能力也不高。因此,我们的指导老师十分注重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转变我们学生的思维方式,总是不断启发和培养我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我们就不断提高能力,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接受了很多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和同组同学合作研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开题、论证、讨论、采访、提问、咨询、信息搜索、写作、课件展示、论文答辩等知识和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了研究的过程,激发了自身的探究的能力和热情。

研究性学习肯定的是我们每个学生竭尽全力的价值:只要方法正确,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动手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相信:研究,将从这里起步。

研究性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获得的信息量比平时 40分钟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很多。这其中的大部分并不是老师传授的,老师只提供了他们活动的环境、空间和一些方法,而我们就靠这些学会了主动探寻知识、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思考„„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师当然是同学们的老师,有时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有时我又感到自己和老师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我觉得自己也常常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在与大家一起共同成长。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一起得到结论。虽然挫折无时不刻困扰着我们,但我们坚持不懈,因为我们始终坚信挫折在所难免,希望的曙光总会到来。记得雨果说过:“对那些有自信心而不介意于暂时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别人放手,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冲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每次跌倒,而立刻站起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现在我们战胜了困难,走向了成功。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让我们真正地将理论用到实践中去。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自己知道的甚少,所以我们应珍惜现在的学习时机,不仅要读有字

篇8: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合作式学习法提出了以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合作为基础, 创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是一种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

改变学习模式 (patterns of learning) 是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教师重视知识传授, 学生喜欢简单接受。在这种重知识的教学模式中, 接受性学习 (reception learning) 自然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现代教育主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格,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意识和能力。教育理念的转变势必引起学习模式的改变, 各种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模式被广泛推崇、研究和实践,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就是其中之一。

2.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合作式学习法理论的指导下, 以合作为载体的探究式学习遍地开花, 结出累累硕果, 大量实践证明了合作学习模式确实能够凸现学生的主体性, 促进课堂互动, 提高活动的频率。但是合作学习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还处于探索阶段, 实践中难免出现各种偏差和误区, 部分合作学习活动还存在流于形式、学习任务不清、合作不畅、效果不佳、教师角色错位和教师作用失缺等缺陷。

在此背景下, 我校提出“345”高效课堂英语教学模式, 即: “三原则四要求五环节”, “3”—即课堂教学的“三个原则”:自主、合作、探究。“4”—即课堂教学的“四个要求”:精讲、精练、多思、互动。“5”—即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确立目标、自主学习、组内探讨、交流展示、评价反馈。该模式旨在倡导全校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去构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故而, 如何应用我校“345”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去构建新型的合作式学习方式成为了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

二、课题的设计

1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本课题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宗旨, 以国内外已取得的成功理论为依据, 以探讨合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为研究目标, 具体研究“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345”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合作式学习方式的构建, 探索体现师生合作关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内涵及构建英语课堂师生合作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促进学生探究式、发现式、师生合作式教学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真正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提高课堂效益, 增强教学效果。

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充分体现行动研究理念, 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量化研究方法为辅, 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探索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 并进一步形成一个基本的操作模式。具体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与掌握所要研究内容的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的切入点,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行动研究法: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 通过“设想→行动→观察→反思→修订设想→再观察→再行动”, 不断总结经验, 修正前进的方向, 使研究更有科学性, 并及时付诸实践, 指导教学工作。

(3) 个案研究法:通过系统化、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研究, 形成典型教学案例, 进行个案研究, 从中寻找规律。

(4)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比组实验, 纪录不同教学形式的影响。对比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规律, 为撰写实验报告提供第一手资料。

(5)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和实践中, 及时进行反思反馈, 总结经验, 撰写相关课题研究论文及报告, 总结归纳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周期为两年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主要任务:作好研究的前期调查工作, 确定研究目标, 拟定研究思路, 制定研究方案, 组织研究队伍, 制定计划, 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主要任务:召开课题开题会, 全面启动课题实验工作, 协调组内合作, 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 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 形成理论, 接受上级指导及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 (2016年1月-2016年2月)

主要任务: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总结, 接受课题组的评估与成果鉴定, 申请课题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1 . 课题研究的结果。本课题围绕“高中英语合作式学习”现状, 结合学校实际, 研究和探索出了基于“345”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合作式学习方式的构建模式, 最终形成了系列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成功经验。

(1) “345”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探索、实践与形成。通过文献研究法, 搜寻有关理论, 2006年我校开始提出“有效教学”理念, 提倡“聚集课堂、同课异构”这一创新的做法。当年我校九位老师及来自全市的老师代表与来自上海的九位教师、九位专家的“异构”碰撞, 在全市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之后, 我们借鉴安丘、洋思、山东、衡水等学校的办学经验, 组织老师到上海延安、大同等名校进行轮训, 通过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出了新的路子, 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运用行动研究法, 2009年我校开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探索。2011年开始“345”高效课堂的研究, 以“聚集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载体,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主要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经过不断学习、研究、探讨及实践, “345”高效课堂改革已经形成。其基本模式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拓展→反刍总结→检查测评等七个步骤, 并逐步形成与之配套的学案, 包括预习案、合作探究案、练习案、反馈本、纠错本等。

(2) “345”高效课堂模式各项激励制度逐步完善。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职代会、校长办公会、在广泛征集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出台了一系列的与高效课堂相关的课改方案。包括《关于推进新课改的管理办法》、《“345”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345”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激励办法》、《“345”高效课堂教学能手评价量化标准》、《“345”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办法》、《课堂导学案编写方案》、《课堂导学案的使用方法》、《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指南》、《英语特色教学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精英培养方案》等。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 包括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激励制度、学生课中合作探究激励制度、学生课后拓展反馈及个性作业激励制度、学生有效学习总体效果评价激励制度等, 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为目标, 将高效课堂学习理论与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促进学生的发展, 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3) “345”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合作式学习理论成果丰富。本课题发表了三篇核心论文, 其中宋桂林老师论文《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模式研究》在《新教育时代》发表, 并获全国课题论文特等奖;王中平老师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情感教学探微》、唐凌老师论文《基于“345”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均在《校园英语》发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对课题主持人宋桂林老师作了题为《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父亲=良师+益友》和《做教育麦田的守望者》的三次专题报道。课题研究引来广东省名校象贤中学、三水中学、连州市二中和株洲市四中等10多所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 进行经验交流, 就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

2.后续研究的方向。本课题已有的研究, 主要以实践为主, 以理论为辅;以行动为主, 以思辨为辅;以合作为主, 以体系为辅。这些特点既是本研究与以往研究形成区别、形成特色的优势, 也是研究中存在的遗憾与缺失。

(1) 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僵化问题。我们都明白:教无定法, 学无定式。但为了推行研究成果, 有时学校会对教师课堂、学生学习作一个硬性规定, 以达到实验效果, 这就造成了课堂模式、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僵化问题。

(2) 学习激励制度操作流程多年不变问题。由于流程的程式化, 随着操作的次数增多, 大多数老师、学生都会存在一定思维惯性, 特别是执行流程几个学期后, 面对不同年龄学生新的需求, 管理者一般会选择“无视”。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在学习模式、评价激励的方式、方法、制度等方面不断“扣紧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不断注入新的创意。

参考文献

[1]马兰, 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

[2]张凤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索[J].新课程研究, 2008.4.

[3]修红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合作学习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 2007.9.

[4]李芳, 苗立军.谈“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体会[J].大众科技报, 2007.8.

篇9:饮食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课外活动;隐形盐;健康饮食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三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实用意识,学到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研究型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是对书本知识研究的延续与深化。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研究型学习的基础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经过充分想象,用心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内容,在问题提出后,必须致力于问题的研究。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自觉地投入研究,必须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需要强化学生的动机,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单纯兴趣向自觉研究转化,在研究中一直保持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型学习,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分析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价值

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后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在生活中食盐有“百味之母”的美称,且功劳卓著。但是若长期食用含有高浓度盐的食品,不但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而且还可以引起胃炎、胃癌的发生。

本例通过食物中氯化钠的含量测定,揭秘隐形盐的真相,使得隐形的危害转化为显而易见的数量,研究生活中化学与健康的问题。

1.实验原理

以K2CrO4作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由于Ag2CrO4的溶解度要比AgCl的溶解度大得多,因此滴定时首先析出的是白色的AgCl沉淀,AgCl定量沉淀后,稍微过量的Ag+即与CrO42-生成桔红色Ag2CrO4沉淀,即达到滴定的终点。

反应式为:

Ag++Cl-=AgCl↓(白色)

2Ag++CrO42-=Ag2CrO4↓(桔红色)

2.选定有代表性的实验样品

本实验选定代表样品为:味精、花生酱、酱油、榨菜、萝卜干、甜面酱、切片面包、方便面、火腿、肉松、奶油葵花籽、棒棒糖。

3.分析步骤

样品预处理:称取约10 g试样,精确至0.001 g,于100 mL烧杯中。用乙醇溶液将试样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振荡15 min,用滤纸过滤,弃去最初滤液。

调节pH:

pH6.5~10.5的试液:取含25~50 mg氯化钠的试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水及1 mL5%铬酸钾溶液。以下按条操作,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pH小于6.5的试液:取含有25~50 mg氯化钠的试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水及0.2 mL1%酚酞乙醇溶液,用0.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再加1 mL5%铬酸钾溶液,剧烈摇动时,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保持1 min不褪色)。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空白试验:用50 mL水代替试液。加1 mL 5%铬酸钾溶液,,剧烈振荡时,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保持1 min不褪色)。记录消耗0.1 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4.结果计算

NaCl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5.实验结果统计:(100克食物中含盐量统计)

6.分析结果,解决问题

(2)一份泡好的方便面大约含500 ml(约500 g)的汤,因此,每喝一份方便面的汤就相当于摄入了7.6 g食盐,也远超过每天正常摄入量。

(3)按所用的切片面包每袋重200 g计算,一个完整的面包含2.4 g食盐,相当于每日正常摄入量的一半。

实验结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除了少吃盐外,避免食物中的“隐形盐”至关重要。

课外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使知识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进而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学习化学就是要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参考资料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信心与动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与之相关的知识,把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外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反过来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形成了化学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家锦.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3]石柏兴.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张秋菊,女,1970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江苏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生活中的化学。

摘 要: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深化化学学习在学习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课外活动;隐形盐;健康饮食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三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实用意识,学到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研究型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是对书本知识研究的延续与深化。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研究型学习的基础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经过充分想象,用心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内容,在问题提出后,必须致力于问题的研究。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自觉地投入研究,必须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需要强化学生的动机,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单纯兴趣向自觉研究转化,在研究中一直保持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型学习,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分析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价值

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后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在生活中食盐有“百味之母”的美称,且功劳卓著。但是若长期食用含有高浓度盐的食品,不但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而且还可以引起胃炎、胃癌的发生。

本例通过食物中氯化钠的含量测定,揭秘隐形盐的真相,使得隐形的危害转化为显而易见的数量,研究生活中化学与健康的问题。

1.实验原理

以K2CrO4作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由于Ag2CrO4的溶解度要比AgCl的溶解度大得多,因此滴定时首先析出的是白色的AgCl沉淀,AgCl定量沉淀后,稍微过量的Ag+即与CrO42-生成桔红色Ag2CrO4沉淀,即达到滴定的终点。

反应式为:

Ag++Cl-=AgCl↓(白色)

2Ag++CrO42-=Ag2CrO4↓(桔红色)

2.选定有代表性的实验样品

本实验选定代表样品为:味精、花生酱、酱油、榨菜、萝卜干、甜面酱、切片面包、方便面、火腿、肉松、奶油葵花籽、棒棒糖。

3.分析步骤

样品预处理:称取约10 g试样,精确至0.001 g,于100 mL烧杯中。用乙醇溶液将试样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振荡15 min,用滤纸过滤,弃去最初滤液。

调节pH:

pH6.5~10.5的试液:取含25~50 mg氯化钠的试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水及1 mL5%铬酸钾溶液。以下按条操作,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pH小于6.5的试液:取含有25~50 mg氯化钠的试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水及0.2 mL1%酚酞乙醇溶液,用0.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再加1 mL5%铬酸钾溶液,剧烈摇动时,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保持1 min不褪色)。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空白试验:用50 mL水代替试液。加1 mL 5%铬酸钾溶液,,剧烈振荡时,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保持1 min不褪色)。记录消耗0.1 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4.结果计算

NaCl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5.实验结果统计:(100克食物中含盐量统计)

6.分析结果,解决问题

(2)一份泡好的方便面大约含500 ml(约500 g)的汤,因此,每喝一份方便面的汤就相当于摄入了7.6 g食盐,也远超过每天正常摄入量。

(3)按所用的切片面包每袋重200 g计算,一个完整的面包含2.4 g食盐,相当于每日正常摄入量的一半。

实验结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除了少吃盐外,避免食物中的“隐形盐”至关重要。

课外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使知识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进而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学习化学就是要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参考资料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信心与动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与之相关的知识,把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外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反过来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形成了化学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家锦.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3]石柏兴.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张秋菊,女,1970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江苏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生活中的化学。

摘 要: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深化化学学习在学习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课外活动;隐形盐;健康饮食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三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实用意识,学到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研究型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是对书本知识研究的延续与深化。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研究型学习的基础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经过充分想象,用心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内容,在问题提出后,必须致力于问题的研究。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自觉地投入研究,必须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需要强化学生的动机,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单纯兴趣向自觉研究转化,在研究中一直保持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型学习,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分析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价值

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后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在生活中食盐有“百味之母”的美称,且功劳卓著。但是若长期食用含有高浓度盐的食品,不但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而且还可以引起胃炎、胃癌的发生。

本例通过食物中氯化钠的含量测定,揭秘隐形盐的真相,使得隐形的危害转化为显而易见的数量,研究生活中化学与健康的问题。

1.实验原理

以K2CrO4作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由于Ag2CrO4的溶解度要比AgCl的溶解度大得多,因此滴定时首先析出的是白色的AgCl沉淀,AgCl定量沉淀后,稍微过量的Ag+即与CrO42-生成桔红色Ag2CrO4沉淀,即达到滴定的终点。

反应式为:

Ag++Cl-=AgCl↓(白色)

2Ag++CrO42-=Ag2CrO4↓(桔红色)

2.选定有代表性的实验样品

本实验选定代表样品为:味精、花生酱、酱油、榨菜、萝卜干、甜面酱、切片面包、方便面、火腿、肉松、奶油葵花籽、棒棒糖。

3.分析步骤

样品预处理:称取约10 g试样,精确至0.001 g,于100 mL烧杯中。用乙醇溶液将试样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振荡15 min,用滤纸过滤,弃去最初滤液。

调节pH:

pH6.5~10.5的试液:取含25~50 mg氯化钠的试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水及1 mL5%铬酸钾溶液。以下按条操作,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pH小于6.5的试液:取含有25~50 mg氯化钠的试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水及0.2 mL1%酚酞乙醇溶液,用0.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再加1 mL5%铬酸钾溶液,剧烈摇动时,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保持1 min不褪色)。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空白试验:用50 mL水代替试液。加1 mL 5%铬酸钾溶液,,剧烈振荡时,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保持1 min不褪色)。记录消耗0.1 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4.结果计算

NaCl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5.实验结果统计:(100克食物中含盐量统计)

6.分析结果,解决问题

(2)一份泡好的方便面大约含500 ml(约500 g)的汤,因此,每喝一份方便面的汤就相当于摄入了7.6 g食盐,也远超过每天正常摄入量。

(3)按所用的切片面包每袋重200 g计算,一个完整的面包含2.4 g食盐,相当于每日正常摄入量的一半。

实验结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除了少吃盐外,避免食物中的“隐形盐”至关重要。

课外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使知识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进而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学习化学就是要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参考资料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信心与动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与之相关的知识,把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外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反过来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形成了化学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家锦.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3]石柏兴.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上一篇:以往事为题小学6年级作文下一篇:北人集团公司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