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书写的小学生作文范文

2024-05-03

方格书写的小学生作文范文(通用2篇)

篇1:方格书写的小学生作文范文

活动总结

写一手漂亮的英语是每个学生所希望的,也是每个家长和老师所期望的。为了进一步规范英语的书写要求,培养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近日,我校举行了四至六年级全体学生英语书写比赛。

这次比赛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以句子和短文抄写为比赛内容,要求用四线格抄写。学生们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在平时的作业和课堂练习中都有意识地加强了书写练习。在这次比赛中,评委老师们发现学生的书写有了较大的进步。字母书写标准,字迹流畅端正,卷面整洁漂亮,令人赏心悦目。为了公平起见,任课老师进行交叉评分的方式。最后,经过各位评委老师的认真细致、公平公正的裁决,分别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获奖的作品将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栏展板上供同学们学习欣赏。

存在不足:(1)个别学生的整洁程度不够,有涂抹现象。

(2)书写基本功方面仍需加强:学生书写时倾斜程度不一致,而且几乎倾斜程度

都为零;还有个别字母的书写不够规范。

(3)书写粗心,导致大小写和标点符号不对,教师平时要在批阅时对这些方面

严格要求。

(4)个别同学抄写得很慢,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抄写。教师平时要教育学生记

整个单词或整个句子来抄写。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书写优秀孩子们的榜样下,坚实地打好英语书写的基础,使英语学习越来越棒!

活动照片见下一页

永康市溪岸小学 2014年12月19日

篇2:管理方格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一、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RobertR. Blake)与简·莫顿(Jane S. Mouton)于1964年合著的《管理方格》(The ManagerialGrid)一书中提出的理论。此书于1978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新管理方格》。这是一本提供给管理人员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训练的应用型著作,在以往管理学理论中关于人性假设的分析理论和组织目标、组织成员、组织权利三大结构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分析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管理学研究。建立一个管理方格理论模型——把各种管理领导方式综合置于一个统一的网络方格图上进行量化。

管理方格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方式,要么以工作为中心,要么以人为中心,要么以X理论为依据而强调靠监督,要么以Y理论为依据而强调相信人。因此,为了避免趋于极端和“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该理论指出:可以在对工作关心的管理方式和在对人关心的管理方式之间找到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管理方格理论建立了管理方格图来描述和探讨企业中的管理方式问题,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对工作的关心程度。其中,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

图1 管理方格图

上图可知,根据管理者“对工作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的结合,领导管理方式有5种典型类型:

(1,1)“贫乏型管理”:对工作和对人员都漠不关心,几乎把工作全部交给部属,这种方式会导致失败。

(9,1)“权威型管理”:只关注工作指标,对人员关心相对较少。这种组织内工作气氛不佳,员工积极性不高。

(1,9)“乡村俱乐部式管理”:只关心人和满足员工的需要,对工作甚少关心,基本难以实现组织目标。

(5,5) “中庸式管理”:能平衡对工作和人员的关心程度,但都不算高。这种组织是“一潭死水”,缺乏创新精神。

(9,9) “团队式管理”:对工作和人员都予以高度关心,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员工和工作两个方面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

管理方格理论对于培养有效的管理者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布莱克和莫顿认为 (9,9)型的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组织内外的各种情况,将自己的领导方式转化为(9,9)型,以求得最高的效率。

二、管理方格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当前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承担者、 主力军,又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实施者。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日常事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十分关心学生。本文将管理方格理论引入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中。将辅导员的工作分为日常管理和育人两个方面。按照管理方格图理论,将辅导员对学校工作任务的关心度和对学生身心的关心度,归纳为以下五种:

①(1,1)既不关心学生也不关心工作;②(9,1)只关心工作目标而不關心学生;③(5,5)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和对工作的关心程度都只有中等水平;④(1,9)只关心学生而不关心工作;⑤(9,9)既关心工作又关心学生。

(1,1)型的辅导员,我们认为其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应对其工作重新考虑;

(9,1)型辅导员可能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加强其于学生的融合,深入了解学生。

(5,5)型辅导员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类辅导员只图工作的安稳而对工作没有必要的激情,所以一切都表现中等。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制度失灵和管理不善造成的。

(1,9)型辅导员,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但却不一定能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能因为过度在乎学生,使得自己工作比较被动。这可能是辅导员对本职工作认识不到位,以为笼络到学生就是工作好,也可能是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和考核评比制度偏差等因素造成的。

(9,9)型辅导员,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这类辅导员关心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必要的权利、责任有机结合,即把对工作的关心与对学生的关心相结合,把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结为一体。

三、实现高校(9,9)型辅导员的措施

1. 有效沟通——平等、尊重、信任

作为高效辅导员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去与学生沟通。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知识迅速拓宽、思想逐步成熟的年龄,同时自尊心比较强,内心又比较敏感,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在平时的沟通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爱好等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言语中要对学生的能力给予一定的肯定,对学生要信任,特别是学生干部。

2. 服务学生——真心、爱心、细心、责任心

在大学生自我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辅导员不能仅靠行政权力去领导学生,而要做到真正的关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敏锐地发现问题,耐心地解决问题。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辅导员应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解决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

3. 管理学生——科学、合理、民主、人性化

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日常管理的保障,但是也有“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把制度用活了,使规矩为人服务,而不是人围着规矩转。当代的学生对于民主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了,因此辅导员要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辅导员既要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体会到自由和权利,又要培养大学生的秩序意识、规矩意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当前高校辅导员应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找到自己与(9,9)型辅导员的差距,最终探寻一套适合既适合自己的工作风格,又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理想方法,使自己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走向最优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美)布莱克等著.孔令济等译.新管理方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 田耀文.浅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方法[J].管理与财富,2009.

[3] 王志贤.“80”后辅导员如何应对“90”后大学生[J].社会广角,2010.

上一篇:平凡导税岗位站,热情服务纳税人-导税服务个人总结下一篇:展讯芯片手机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