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谈语言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汪曾祺谈语言范文

汪曾祺语言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3、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

4、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5、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6、除在某一方面确有特别杰出、超常的天赋者外,少年时期偏科是不大适宜的,未来的创造和发展需要思想开阔,过早偏科则会限制自己的思路,这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7、不论你是站着还是跪着,命运都会不加改变地到来。以为跪着就矮了一截,命运的风暴就会刮不到,这只能是一种天真。

8、贝多芬说,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如果我们没有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那份勇气,能给命运使个绊儿也是好的。

9、原来,人们诅咒命运,只是在自己没有受到命运宠幸的时候,如此说来,命运并非像许多人感觉的那么不公平。人们所以常常感觉命运不公,有时是因为我们太不念命运的好,而太记命运的不好。

10、生活之中,适当地改变自己的个性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自我的完善,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一些人常常本末倒置。

11、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生活中一味的模仿之所以不可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抹杀了个性。

12、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个性可能不合于“潮流”,却合于生活。为了追赶“潮流”而改变自己的个性,那不过是做了一篇虚情假意的“文章”。

13、同为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嵋秀。“险”、雄”。“奇”、“秀”,就是不同的个性。山如此,人亦然。

14、少年不要怕失败,没有多少人会讥笑一个少年的幼稚和失败。当你长大了,失败的滋味会比少年时代难受得多。

15、没有个性,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仅有个性,也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

16、少年,既是长知识也是长身体的时期,学习和娱乐不可偏废。在我看来,首先是身体好,其次才是学习好。俗话说身体是本钱,一个人连本钱都没有了,还能干成什么事呢?

17、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是一种美德,而雨果先生生平的一大愿望是要把巴黎改为自己的名字也并非缺德。

18、少年时期虽应以学习为主,却也应逐渐养成分析和判断的习惯。有许多时候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19、保持自身的个性和尊重别人的个性同样重要。

20、画家的个性挥洒在作品的线条里;诗人的个性倾注在作品的感情里;音乐家的个性融汇在作品的旋律里。不过,有为大多数人欣赏的个性,却没有为所有人欣赏的个性。

21、少年时代学东西,容易着急,容易改变兴趣,若能在长辈的指导并在一些伙伴之间展开竞赛,将有助于改变这种情况。

22、少年时代,人的记忆力特别好,能够在这个时期多背诵一些文学中的精华,不仅对当时有益,对未来也是很有益处的。

23、成大事业者有大胸怀。这样的人不会成日计较于鸡毛蒜皮,整天着眼于蝇头小利,枉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24、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他在生活中便多了理解,多了宽容,多了温和,多了宠辱不惊的气度。那些经常表现出咄咄逼人,尖酸刻薄的人,面对别人的成就不是赞赏而是低毁。

25、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凡事一旦养成了习惯是很难改的。少年时期,在很多事上正是养成习惯的时期。与其后来吃力地改变一种坏的习惯,不如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26、少年成才,固然是件可喜可贺之事,却并不特别值得骄傲。当时南朝齐梁之际的才子江淹,六岁便能写诗,成名也很早。遗憾的是晚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梁书,江淹传》中说他:“晚年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江郎才尽的故事是发人深省的。

27、狭隘的人总是想扼杀别人的个性;软弱的人随意改变自己的个性;坚强的人自然坦露真实的个性。

28、不能保持自身的个性是一种“懦弱”,不能尊重别人的个性是一种“霸道”。

29、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0、心胸宽广者如海,心胸平常者似河,心胸狭小者像沟渠。

31、人生,机会总是有的,不过稍纵即逝,就看你能否把握住。

32、命运的折磨和命运的恩赐,有时是难说清的,亚柯卡的自传《反败为胜》很多地方都说明了这点……

33、有胸怀者能荐贤,如春秋时齐国鲍叔牙力荐管仲,自己甘居其下;如塞内加尔第一任总统桑戈尔让位于迪乌夫,自己乐于隐退。这样的胸怀,对国家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都是十分有益的。

34、“潮流’’总是不断地改变,你的“文章”难道也要不断地重写?

35、当我们备受命运折磨的时候,我们会嗟叹命运的不公平。当有一天命运对我们倍加青睐的时候,我们却会安然享受,不再去想命运是否公平。

36、心胸狭小的人多烦恼,别人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会使其烦恼;自己的机遇不如人,也会使其烦恼。在生活中遇到些许不顺的事情,便会叫苦连天,仿若安徒生童话中那个豌豆上的公主。

37、我真羡慕少年,学什么都来得及,不像我们,总是感觉在被时间的鞭子抽打着走。

第二篇:简析汪曾祺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以《受戒》为例

摘 要 汪曾祺的作品向来为广大读者群所喜爱。其文学创作语言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语言文化的记录、传承,在文学作品里,作者擅于散文化的笔调勾勒一幅幅民间风俗画,充溢着一股浓浓的地道的“中国味儿”。其小说创作充分利用民间生活语言,语言白话到极致、随意而为、直白通俗,却又不显得粗俗、浅薄、简陋。其作品读来让人觉得清新、自然、生动、传神、鲜活,更有通常只有文学性语言才能达到的绘画美和音乐美的艺术效果。正是这种俗白平淡与雅致惊奇的矛盾统一,形成了汪曾祺小说创作所独有的一种语言艺术特色。本文以《受戒》为例,简析汪曾祺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 汪曾祺;受戒;语言;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于1980年,正式发表于《北京文学》10月号上。[1]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在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从小的耳濡目染为他的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受戒》中描写的明海(小明子)出家的荸荠庵也是有迹可循的,抗战期间战事日紧,汪曾祺曾随祖父、父亲到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半年。《受戒》中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思想等都是要以文字为载体的,都是通过语言特色传达出来的。简析《受戒》语言特色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一、 娓娓道来的叙述式语言描写

作者不急不缓、随意而为,不矫揉、不造作。就那样自然而然地交代待着,不厌其烦地交待着,交待这、交待那、交待来、交待去,小说就结束了。《受戒》从开始交待荸荠庵名字的由来、明海出家的原因、明海学做和尚、荸荠庵里的和尚和日常琐碎事务、明海与小英子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到最后明海受戒等,作者都一一交待清楚,小说也就结束了。事务巨细,一一说明。如:

“要当和尚,得下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

“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 [2] ……

这样琐碎的叙述没有让广大读者厌烦,因为留给他们的是一幅幅鲜活的画卷、是一份深思回味。

二、俗白平淡与雅致惊奇的矛盾统一

一部小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语言成色。“小说作者的语言是他的人格

[3]的一部分。语言体现小说作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优秀作品大多使用华丽的辞藻、或是典雅的言语、或是繁复的修辞等等,无非是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语言。或者有那么些作家擅用白描手法,通俗白话语言的,但都得十分小心翼翼的用词造句,以免于流俗。汪曾祺的《受戒》语言却刚好相反,俗白平淡到极致的同时,也用得随心所欲,毫无雕琢修饰痕迹。《受戒》中甚至出现了“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俺日你奶奶!俺不烧了!”等纯民间老百姓的日常粗言粗语。作者都能将其利用起来,化腐朽为神奇,给人一种真实、纯净之感。小说全篇基本采用的白描手法,语言通俗直白易懂。里面却是蕴含着一种雅致、惊奇。形成这种俗白平淡与雅致惊奇的矛盾统一,读来朗朗上口,却暗藏玄机。

三、民间化的口语化的“中国味儿”语言

《受戒》中反复出现一些民间的口语、地方说法、歌谣等具有浓厚“中国儿”的民间传统语言文化。如:

“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

……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 ”

……

“姐和小郎打大麦,一转子讲得听不得。 听不得就听不得,打完了大麦打小麦。” ……

“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 [4] ……

大量使用民间地方说法、民间传唱的歌谣。读来亲切自然,贴近生活。为文本增添活力,清新别致,而不显得呆板死硬,枯燥无味。

四、诗化的语言,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

这里的“诗化”并不是指精雕细琢刻意而为之的“诗歌”,而是一个个平凡的词、一个个平淡的句所串联起来的长长短短的话语,读来有种诗化感,充满音韵美和节奏美。擅用长短句,最短的可以短至一个字,长长短短字数不等,错落有致、相映成辉;擅用叠音词、排比句,节奏明快,音节的效果更能强化音韵和节奏美。如《受戒》:

“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 ……

“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

……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5]

……

上面所引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读来节奏明快。排比句式既能强调,也能增加节奏感、韵律感。“清亮亮”、“滑滴滴”、“格挣挣”等叠词,形象生动,新颖别致。

五、散文化的笔调

小说不是散文,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小说本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受戒》这篇小说,读来却会让人产生这是一片散文的幻觉。这源于汪曾祺在文本中大量散文化笔调的使用,笔墨重点没有明显地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曲折发展上。《受戒》中,汪曾祺用散文化的笔调为读者勾勒一幅又一幅的风俗画,如: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写了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

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

[6] ……

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风俗画。汪曾祺的笔墨多用在环境景物、人文风情的描绘上,却也没影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受戒》简单的情节也能引起读者的续读欲望。在高潮的时候却戛然而止,采用“留白”的手法,并未交待明海与小英子的结局如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思考。汪曾祺人物形象的塑造,他笔下的每个人物虽着墨不多,却活灵活现。如明海的三个师傅,每个人几句话就让人印象深刻了。如:

“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时,总有人爱在他后面看歪头胡。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技,会‘飞铙’。 ……他还会放‘花焰口’。 ”

[7]

汪曾祺的语言特色是他所独有的,无人能模仿、无人能超越。正如贾平凹评价汪曾祺所言: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8]

注 释: [1] 吴秀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

(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26. [2] 吴秀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

(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3—214. [3] 汪曾祺.文论卷[A].汪曾祺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61. [4] 吴秀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

(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3—217. [5] 吴秀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

(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7. [6] 吴秀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

(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20. [7] 吴秀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

(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6—217. [8] 史飞翔. 贾平凹评价汪曾祺:一只文狐修炼成老精.[E].新华网•悦读,2013.

参考文献: [9]汪曾祺.关于受戒[A].汪曾祺全集(第六卷)[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36~340. [10]毛静. 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民俗美和诗化美[J].宿州学院学报,2005(4). [11]刘红. 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色[J].芒种 作家论丛,2012(9). [12] 鲁晓霞.论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J]. 平原大学学报,1999(3)

第三篇:浅谈汪曾祺《受戒》中的“美”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一级标题)„„„„„„„„„„„„„„„„2

(一)真实生活的再现(二级标题)„„„„„„„„„„„„„„„„2

(二)善与美的结合„„„„„„„„„„„„„„„„„„„„„„„2

(三)美丽纯洁的爱情„„„„„„„„„„„„„„„„„„„„„„3

二、和谐美妙的乡风民俗„„„„„„„„„„„„„„„„„„„„„3

(一)美丽的人文风景图„„„„„„„„„„„„„„„„„„„„„3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有机结合„„„„„„„„„„„„„„„4

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高度统一„„„„„„„„„„„„„„„„„„5 注释„„„„„„„„„„„„„„„„„„„„„„„„„„„„„„7 参考文献„„„„„„„„„„„„„„„„„„„„„„„„„„„„7

- 0

一、 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一)真实生活的再现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指出:“镜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

[1]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真,是汪曾祺小说境界的首要特点。汪曾祺是在真实生活中凝练意象的,他的大部分经验和灵感都来源于他的童年生活,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人物风情仿佛就是作者人生经历的一个缩影。

曾有人说,文学就是将生活用文字表现出来,想想也挺有道理的,说生活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一点都没错,真实的往往就是最令人感动的。汪曾祺曾说过“我没有写重大题材,没有写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没有写强烈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但这是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

[2]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诧风云的人物,你叫我怎么写?”是啊,不是每个人都有离奇的经历,也不是每天都有惊天大事发生,所以更多的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果单纯的凭空捏造,缺乏一定的真实感,那么,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很空洞,甚至连自己都不相信,又怎么去要求读者相信呢?《受戒》之所以在读者心中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的真实。就如汪曾祺所说的“我写作,强调真实,

[3]大都有过亲身感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

作者的家乡江苏高邮在京杭运河的下面,那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受戒》,故事的发生地点也是一个水乡世界,而且那儿也有很多寺庙和和尚,这不就是作者家乡的一个缩影吗?小英子,明海,甚至那些和尚也都是作者生活中活生生的典型。而且,连小说里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都显得那么真实贴切,如诗如画,充满亲切感。那美丽的山水风光,那纯朴善良的人民,那独特至真的风俗人情,作者仿佛是一个导游,带我们游览那个美丽的世界,我们仿佛置身遨游于文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二)善与美的结合

善,是汪曾祺笔下人物的优良品格,他们都有善良的本性,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恶”字,仿佛根本不知道恶是什么;美,是汪曾祺小说境界的高层。汪曾祺通过描绘一系列的美,一方面流露出深厚的故土乡情,另一方面也寄托着美好的现实理想。

《受戒》是一篇极美的小说。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爽、朦胧的爱情故事,年轻俊俏的明海,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驱使,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十三岁时就选择出家当和尚,来到荸荠庵,每天过着开山门、扫地、烧香、磕头、学念经、过着超凡脱俗的生活。而他也挑水、喂猪、画画、踏水车、唱山歌、上场喊谷子,过着平凡的世俗生活。在他身上没有悲天悯人,也没有丝毫怨恨。他认真乐观的地过好每一天,对自己的爱情懂得把握,对身边的人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勤恳朴实的品质深受人喜欢。故事的另一位小主人公小英子,她是一个快乐的精灵,以活泼、善良、率真、直爽的性格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她以外表的美和心灵的美给

- 2 在《受戒》中,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是这个地方和谐的基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山环水绕的世界,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只。轻轻的河水,嫩绿的芦苇,四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们划着一条条小船荡漾在河面上,再加上淳朴的民风,由此我们仿佛被带进了陶渊明眼中的世外桃源。那美丽的地方,那淳朴的人们,那动人的风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和谐优美的人文风景图。汪曾祺说“小说里写风俗,目的还是写人。风俗和人的关系,大体这样两种:一种是以风俗作为人的背景,一种是

[7]把风俗和人结合在一起,风俗成为人的活动和心理的契机。”明海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而对于这一种职业,已成为了一种既定的风俗,并源远流长。无论是和尚也好,还是婊子也罢,它都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太多世俗的流言蜚语和冷嘲热讽。他们尊重劳动,尊重民俗,尊重职业的平等性。在这样的世界里,没有商业利益的熏染,没有世事纷争的践踏,是一个典型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这怎不叫人心驰神往呢?

勤劳朴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小说《受戒》中也有鲜明的展示,而介绍小英子的家就很典型。如文中所写: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葚,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

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自由王国,自给自足,和谐幸福。在这个四口之家,他们身体健康,乐观开朗,家庭和睦,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他们有自己的田地,加上一家人都勤勤恳恳地劳作,尽管单调但充实,尽管平淡但幸福,他们不仅种粮食,还大力发展副业,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在这里,他们好像是全能的,样样都行,样样精通,而且也从不计较谁干得多,谁干得少,各自都竭尽所能,尽心尽力为家人着想,为整个家庭着想。另外,虽然他们家境富裕,但也从不轻视贫苦人家,一视同仁,而且会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从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陶渊明所说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难能可贵的美好品质,给我们的现代社会深刻的启迪,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似乎在向我们走来„„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有机融合

醇朴的乡风民俗仿佛都少不了一些宗教文化的熏陶,就《受戒》中最明显的是佛教文化,其次是儒家文化,宗教文化的印迹贯穿作品的始终。我们知道,作者的祖父幼读孔孟之书思想的基础当然是儒家,他也学佛,而作者又是他最疼的孙子,那自然也潜移默化地受影响。《受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佛教文化,荸荠庵穿堂门楹上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以及大殿东侧的“一花一世界,一藐三菩提”,这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而且也有效地表现了当地居民的淳朴特性。另外,我们都知道佛教提倡的“四大皆空”以及所谓的“八戒”,然而,在这里,和尚们除了重复着开山门、扫地、念经、烧香、拜佛、做法事等,还可以开荤吃肉,娶妻生子、赌博玩乐等,如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 4 小英子的天真善良、活泼可爱,以及小英子和明海之间唯美的童趣。如文中描写明海和小英子第一次相遇,小英子蹲在河边剥莲蓬吃,而明海和舅舅正准备乘船去荸荠庵,小英子见到明海便问: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子,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个一个吃起来。 一种儿童的天真、活泼体现得淋漓尽致,儿童的率真形象而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种童趣的美油然而生。两个孩子在河边的每一个动作细节,每一个眼神姿态,仿佛就在眼前,一点一点的,牵动我们的心。此时,也不管作者到底是要表现友情还是歌颂爱情,这已然不重要了,我们的思绪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纯真童年,童年往事在眼前一幕幕地展现。

再如故事中描写小英子送明海去荸荠庵受戒,她在荸荠庵等明海时很兴奋,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这座大庙,看看受戒是个啥样子。明海自去报名办事后,小英子就一个人到处看看。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少女难以遏制的好奇心。而就在她离开时,尽管她犹豫到底要不要和明海打招呼,但后来也不管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当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我觉得这一段描写得十分精彩,把一个少女敢作敢为,不管规矩不规矩的性情刻画得非常精妙,作者用平淡朴实的语言胜过任何华丽优美的词藻。的确,我们都习惯了各种礼仪和习俗的束缚和管制,在清规戒律上选择谨小甚微和言听计从,然而,汪曾祺笔下的小英子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她不管什么佛门净地,不许大声喧哗,也不管什么重大事件,请勿打扰,反正她觉得她想跟明海打声招呼,也有必要跟他打招呼,她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一切都顺从自己的心意,这是儿童固有的直率和纯真。想想我们现在的世界,这种直率和纯真已经越来越少了,虚假、谎骗已经悄悄地降临到新生儿童的头上了,儿童早熟、早恋已经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而作者笔下的美好恰好成为我们心中的向往和希望。作者作文的主旨既有对童真志趣的歌颂,也有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他所描绘的美平淡朴实,却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理想追求。读到这里,想必每一位读者的思绪都被牵引到那个美丽纯真的年代,那种独特的美,映入眼帘„„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这美丽的俺赵庄,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奇妙的人俗风情及其人群奇异的生活方式,将这个水乡世界的真善美描绘得像诗一样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构成了一个现代的世外桃源。

沈从文先生说,现代作家必须懂得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汪曾祺深通此道,他总能把握社会背景和人物背景,用他最真挚的感情,赋予人物最本质的个性。他的人物总是融汇在作品中诸多风俗画所构成的背景氛围之中,洋溢着浓郁的乡俗风情和生活气息,渐渐成为经典,这应该就是汪曾祺与众不同之处吧,也是他作为“启蒙的文

- 6

第四篇:谈语言--教案

10、谈语言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3、通过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4、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王力,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诗人,一代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二、初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和成语 费解:不好理解;不好懂 斟酌(zhēn zhuó):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其余见课文注解)

三、默读课文,思考:

1、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重点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2、对如何使用书面语作者有什么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四、独立思考后,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提示:

1、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2、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

分论点一: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2~5段阐述此观点); 分论点二:书面语应当规范化(6~12段阐述此观点)。

3、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中一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第5段中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6段中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第8段中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 (6)第9段中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 另外还有:

对比论证: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作对比。 类比论证:(第一段中“而且就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 学生除从文中举例阐述外,还可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规范化。例如:“凯旋归来”;“这次比赛非要拿第一”;“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等口语中常犯逻辑或语法方面的错误,应纠正。

五、根据交流的内容,编写课文结构提纲 提示:结构方式:先概述,后分述。

第一层(1段)阐述语言的实质及其主要功能,指出要爱护并正确掌握语言。 第二层(2—5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2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

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5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第三层(6—12段)书面语应当规范。 (

6、7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

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经过加工的口语。

六、学生质疑

例1对语言“工具性”的理解(提示:口头交流,书面表达的载体)

例2对第2段末句这一复杂单句的理解(提示:复杂单句,宾语是一个假设关系的二重复句)

例3对第6段中“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一句的理解(提示:“有组织的语言”指对口语进行加工,使之符合逻辑、表达科学,达到规范化的书面语)

七、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

1、大雅似俗的风格。

2、平实易懂的语言。

八、《谈语言》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时髦(máo)

圩堤(wéi dī)

斟酌(zhēn zhuó)

2、辨字组词。

握(

)撑(

)僵(

) 疆( 讳(

)譬(

)

揖(

)

3、解释下列词语。 (1)弄巧成拙: (2)适得其反: (3)以讹传讹: (4)约定俗成: (5)一劳永逸:

勉强(qiǎng)

) 逻辑(luó ji)

第五篇:谈教师的语言素养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语言素养,则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因为有了虫鸣鸟叫,风声雨声而有了灵气,学校课堂因为有了书声笑声而有了生气,其中,教师那准确、生动、清晰、流畅的教学语言是学校课堂中最动听的旋律。它像一缕春风,唤醒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像一道阳光照亮了学生探索的双眸,它引领着学生潜入知识的海洋,在神奇的海底世界尽览知识瑰宝。

语言,尤其是有声的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最基本的手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与教师语言表达的清晰程度是显著相关的。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口头语言要规范、生动。口头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知识水平、品德修养、文明程度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的口头语言,一要规范健康,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符合语法规范,不讲方言俚语,不带污言秽语和口头禅。二要优美动听,讲话简洁明了,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即兴应变能力。讲课虽不是演讲,但也要声情并茂,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具有吸引力。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愉快轻松。三要通俗易懂。因为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不同,在时空中不能久滞,转瞬即逝,要让学生即刻把握、理解口头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必须运用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的语言。因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来自于生活的,因而是鲜活的、生动的。四要有时代色彩。特别是在高科技、快信息、大文化的时代,随着时代和观念的更新,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律动,

然而,有部分中小学教师不注意口头语言的修养,有的操着浓重地方音讲课,有的故意拿腔拿调,缺乏自然感、生动感、形象感。还有的教师以“背课”、“读课”代替讲课,没有很好的把教材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流畅的口头语言。其结果,学生不但得不到好的熏陶,反而造成师生语言交流的障碍,难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失去了语言的滋补作用,扼杀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书面语言要严谨、工整。如果说口头语言是“言教”,那么,书面语言则是“身教”。书面语言是教师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内在素质、美学追求的综合体现。教师每写一字,每绘一图,都应该成为样板,只有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比照模仿,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正确运用书面语言的良好风气,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

教师的书面语言主要包括课堂板书和作业批语。

板书,不仅是教师与全体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园地,也是教师展露才华,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园地。因而,要倾洒心血,仔细耕耘。板书内容要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具有提示、解惑、示范、审美作用。字迹要工整,字体要规范,端正大方,疏密得当,杜绝错别字,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不重视板书。有的教师不注意精心设计板书,而是信手拈来,龙飞凤舞,黑板跑马,杂乱无章;有的教师随心所欲,字迹歪歪扭扭,不堪入目;有的教师只讲不写,偶尔板书,仅几字而已;有的教师随意写繁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更有甚者,不断出现错别字。这样的板书,实在大煞风景,难以给学生树立书面语言规范的楷模。

作业批语,可以看作是教师给个体学生开的育人方剂。应该起到指导、点拨、勉励、垂范作用。好的批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措辞精当,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学生阅后不仅心悦诚服,增强自信心,而且给学生良好的濡染,甚至留下永久的记忆。作业评语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总是呕心沥血,字斟句酌,为我们树立了表率。但是,也有个别教师存在只阅不批,或笼统的写上几句套话、空话的不好现象。这显然失去了指导、示范作用。当年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时,许多学生在默默的竞相模仿先生的书法,可见,教师的道德风范、文字功力具有多么巨大的魅力,它在无声无形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三、体态语言要自然、得体。读过都德《最后一课》的人,都会被课文的结尾部分所震撼: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在这个场景中,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颤的不是韩麦尔先生的话语,而是他的表情,他的动作,他的手势。此时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无声的体态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一样,都起着传情达意,沟通心灵的作用。它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同时它还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能将那些不能言传只可意会的信息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

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教师的体态语言,指的是教师讲课的姿态、表情、服饰、手势等。它以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协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营造课堂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如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利用眼神注视,或用动作引导,使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又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有人形象地说,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上课时,教师的姿态要端庄持重,从容自然,举止文雅,给学生以真诚亲切之感。教师的表情应是认真严肃而不失和蔼可亲,稳重端庄而不失活泼风趣的,这种表情基调使学生对教师既崇敬又亲近,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所有的面部表情中,教师要善用微笑。微笑是最能沟通师生感情的体态语言。从教师的微笑中,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友善、信任和鼓励。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教师的目光要和蔼慈祥,充溢着热情和希望,并时刻注意与学生目光的交融,善于用不断变化的眼神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服饰是教师最直观的无声语言,教师的服饰要整洁得体,典雅大方,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罗丹说,手有时比嘴还能说话。手势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言,所以毛主席主张以手势助说话。教师在运用手势时要与眼神及有声语言密切配合,要随着内容与情境的变化自然变化。以上这些体态语言如果运用的恰如其分,能够给学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其感染作用是有声语言无法达到的。

然而,个别教师不注意体态语言。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自言自语,很少环视学生,目光不与学生交流,或直观,或斜视,或仰视,或频频眨眼;有的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这些不规范的体态语,不仅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得不到美的愉悦和高雅气质的熏陶。因此,体态语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汪曾祺谈语言范文】相关文章:

汪曾祺的语言特点07-19

汪曾祺谈吃04-07

浅谈语言的艺术范文06-14

汪曾祺特点范文05-21

汪曾祺职业范文05-21

汪曾祺阅读范文05-21

汪曾祺作品范文05-21

汪曾祺介绍范文05-21

汪曾祺简介范文05-21

汪曾祺全集范文05-21

上一篇:王者荣耀赛季范文下一篇:新补充本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