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2024-04-23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通用15篇)

篇1: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毛主席为冼星海所作的评价恰如其份,作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 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震撼了我,歌颂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听《黄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知道《黄河大合唱》。它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它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以高昂的节奏歌唱了黄河的博大雄姿,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热情激昂的歌词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黄河大合唱》深深感染着我。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忧国忧民,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所以,朋友,倘若你现在正在每天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倘若你已忘记如何做一个龙的传人的话,那么就去听听《黄河大合唱》吧!相信从中你会重新找回龙的尊严。我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要牢记祖国惨痛的抗战历史,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从我做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报效祖国,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黄河大合唱》,清浊之音,千古绝唱!

篇2: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上几节音乐课,教师让我们欣赏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他有感而发,立即写下了《黄河》词作。冼星海听了这篇词作后很受启发,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最终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部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头都有配乐朗诵。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运用了领唱及合唱相呼应的演唱形式,在气势磅礴的歌声中,我仿佛看见黄河的巨浪正在上下翻滚着,天空中布满了乌云,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位船夫手持船桨,嘴里高声喊着劳动号子,齐心协力地向前划着,船在惊涛骇浪中行驶,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但他们毫不畏惧,仍旧勇敢地向前划着。第二乐章为《黄河颂》,这个乐章运用了壮阔、热情、深切的音乐语言,歌唱了黄河的雄姿,赞美五千年的文化,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音乐中我仿佛看见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情景。第四到八乐章也是如此,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斗志。

啊,《黄河大合唱》,你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与勇于拼搏的精神,让我们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努力开拓明天的生活,为保卫全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篇3:英语“悦动课堂”听后感

一、英语口语之精彩

这几位悦动的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简单易懂, 从学生实际出发, 关注每位学生的反应, 特别是B组的学生。切实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多说英语、多用英语, 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当学生不理解或不明白一些英语口语时, 再借助肢体语言, 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如当老师提到Colour这个单词时, 学生没学过, 该老师继续描述:Colour is red, yellow, green, white and so on.

创设英语交际环境, 激发学生英语交际的欲望。课堂上, A生、B生互动, A组、B组互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在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学生的参与激情高涨, 展示欲望强烈,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真是一举多得。

二、课堂活动之精彩

当新授内容完成后, 教师经学会用几个精彩的活动进行操练, 而他们设计的活动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A1:教师用两种语气读同一句话:“Can you guess?Is it a skirt?Is it nice?”用平和的语气和生动夸张的语气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 学生自然会选择生动的语气朗读,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这样的设计在我们的阅读课中不是可以多多尝试吗?

A2:教师操练句型:“It’s nice.It’s great.How nice.”设计了一个“Fashion Show”的活动, 学生在近乎于真实的情境中表现自己, 学习气氛高涨, 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积极性。有专家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领会和吸收是基础, 表达和应用是提高。没有领会和吸收, 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 没有表达和应用, 语言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巩固和发展。”所以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求学生领会和吸收, 还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应用的空间。

三、课堂评价之精彩

有效的评价不是每次由老师用“大拇指”或“Good, good, you are very good.”就可以了, 悦动课堂通过生生评价, 让学生掌握主动权, 道出学生眼中的好与差,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感受。

篇4:“感恩教育”听后感

是啊!我们要感恩祖国,是祖国母亲给我们以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在这里安安心心地读书。追溯历史,茫茫五千年,祖国母亲经历了多少沧桑。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现在的优美环境,多少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要知道,如果没有前赴后继的千百万的仁人志士,我们哪有这和平伟大的祖国,哪有我们现在这美好的环境啊!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感恩祖国。为此,要努力学习,学到过硬的本领,将来做一名新时代建设祖国的先锋,成为热爱祖国,感恩祖国的标兵。

感恩父母,首生要感谢父母的生育之恩。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如果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来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感恩父母,还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没有父母给我们吃,给我们穿,我们就不可能这样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感恩父母,更要感谢父母的教育之恩。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他们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认识世界的真善与美丑。可是由于我们的年幼无知,多少次顶嘴冲撞,多少次惹事淘气,多少次胡言乱语,多少次……。而父母都不计较,都不生气,而是一次次地动之以情,一次次地晓之以理,一次次地付出真挚的爱。父母为了培养我们,他们的手由光滑细润变成了粗糙皱裂,他们的头发由青黑色变成黑白色,这无不显示出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世界上最真挚,最伟大的爱。而作为做儿女的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不给父母有后顾之忧;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做时代的文明人。

除了感恩祖国,感恩父母外,我们还要感谢我们老师的教育之恩。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用汗水培育我们茁壮成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谁在孜孜不倦的为我们批改作业?在人们欢度假日的时候,是谁在废寝忘食地为我们备课?在我们遇到难题时,是谁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指点迷津?在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是谁督促我们改正?是我们的老师啊!老师为了我们,默默无闻地奉献,不求回报,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尊敬守法,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篇5:《黄河大合唱》听后感(范文)

听了《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我的心情特别激动。这首歌就好像给我壮了胆一样。

风在吼,马在叫,声音是多么雄伟,就像中国人坚强不屈,勇往直前,不怕任何困难。

听完了这首歌,我想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是多么了不起,他们为我们中国人民光荣牺牲,用他们自己珍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饶永远压不垮打不倒的象征。人们为了击倒敌人,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今天我们中国终于太平了,人们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件今人高兴的事。

这首歌是多么雄伟,多么高昂,多么沉厚,多么悲壮。再次听这首歌,我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许多人都知道洗星海,却忽略了光未然,这是光未然在受伤时候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给人壮胆,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陶佳敏

篇6: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震撼了我,歌颂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听《黄河大合唱》的心境,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明白《黄河大合唱》。它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它用自我的整个生命与活力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齐,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齐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以高昂的节奏歌唱了黄河的博大雄姿,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热情激昂的歌词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黄河大合唱》深深感染着我。要明白,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忧国忧民,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日,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国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职责。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此刻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当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当具备。所以,朋友,倘若你此刻正在每一天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倘若你已忘记如何做一个龙的传人的话,那么就去听听《黄河大合唱》吧!相信从中你会重新找回龙的尊严。我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要牢记祖国惨痛的抗战历史,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从我做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报效祖国,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黄河大合唱》,清浊之音,千古绝唱!

篇7:《黄河大合唱》听后感优秀作文

《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表达了我国人民抗战的心声,激起了人民的斗志!其中听《保卫黄河》这一章的音乐,好象听到黄河水流奔腾湍急的声音,歌声此起彼伏,一个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场面跃然眼前。“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唱出了中国的危急、唱出了全国人民紧急抗战的形势。激扬的歌词与铿锵的旋律交融在一起,鼓励着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保家卫国,并肩作战,消灭日本侵略者,重建美好家园。

《黄河大合唱》以高昂的节奏歌唱了黄河的博大雄姿,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热情激昂的歌词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听了《黄河大合唱》后,我周身充满力量,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篇8:鸡毛换糖故事听后感

今天下午, 我们四年级同学听了陈爷爷讲鸡毛换糖的故事。

听陈爷爷讲, 他年轻好似, 就挑着货郎担去四处卖商品糖手拿着拨浪鼓, 肩挑担子。一边摇着拨浪鼓, 一边喊着“:鸡毛换糖啰!”那时, 陈爷爷走时还哼着小曲, 用换来的鸡毛买商品, 这就是鸡毛换糖了。当时兑换的商品有很多, 比如棒棒糖、针线……

陈爷爷讲起这些故事, 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没有祖辈的艰苦奋斗, 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爷爷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奋斗史以及他们所付出的的汗水与艰辛。正是他们身上的那股艰苦奋斗、诚实守信、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着我们义乌开创了如今的繁华与昌盛, 这股精神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黄莹)

篇9:《幻想波兰》听后

音乐会以《肖邦f小调幻想曲》开场,这部作品核心在于如何把握作品的情绪,王诗然的演奏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这一核心。她手下的肖邦情绪是茫然的,思虑过度大脑发木之后的茫然,斩不断理还乱的无奈。乐曲的结束是疲惫已极的肖邦最终不得不安静,无可奈何地停止思索,只是一句话,“罢了!”王诗然清楚地知道,这里的肖邦应该如此,与“玛祖卡”迥异。接下来就是四首《玛祖卡》(OP.33),这是王诗然光芒四射的篇章。

肖邦的《第四叙事曲》无疑是肖邦所有叙事曲中最美、最富诗意、和声最考究的一首。抒情的、充满忧伤感的第一主题被王诗然演绎得格外细腻动人。王诗然以她特有的少女的敏感,体会着肖邦的忧伤。在这部作品中,考验演奏家的是对自由速度的把握,既要富有变化,还要在作品总体格局中自由而有法度。第二主题中王诗然奏来充满律动的变化,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有着很强的戏剧性。我清晰地感受到一波波情感的热流涌上心头,感受到无比的震撼。

下半场开场是《幻想波兰舞曲》。这部作品的复杂在于色彩和戏剧性并存,始终交织在一起。王诗然在演绎这部作品中展示了她出众的控制能力,对忧郁的梦幻色彩的精确把握,瞬间又爆发出戏剧性。

音乐会最后一首曲目是肖邦的《第三钢琴奏鸣曲》,这是一部篇幅宏大的作品,也是肖邦奏鸣曲中被演奏最多的一部作品。第一乐章里,王诗然表现出波兰这个当时被稱之为“穿着孝服的民族”特有的坚定果敢、不屈不饶、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无畏精神,与肖邦讴歌的美丽的大自然的芬芳,冲破迷雾,沁人肺腑。第二乐章极快板,其罕见的长气息的快板的演奏对钢琴家是考验,不仅仅在于手指的敏捷,更重要的是在极快的速度中保持音乐走向,是一气呵成的勇往直前。王诗然在音乐会上演奏的速度奇快,坚实的功底和出众的音乐感觉使得她完成这一乐章非常完美,不是在炫技,炫耀颗粒性,而是在表现音乐的精神。

篇10:讲座听后感

“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这是我们听的最多的一句广告词,于是就有了学不完的兴趣班。人生的起跑线在哪里?国学专家用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解答。

做事先做人,德行非常重要。德行即好的品行。清华校训“厚德载物”。我们的孩子自出生开始就成了社会的一份子,他不可能孤立成长。他需要亲情、朋友、工作……。人的一生,岁月悠悠,千头万绪中最重要的,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人生一辈子,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几件事情并不容易,而要堂堂正正地做好一个人就更难。一个人如果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掌握了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艺术,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就能够成就人生,发展事业。

人生德行的培养在家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是孩子的良师,您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心。孩子懂事,光就一个懂事,就免却了家长和老师的许多烦恼。可是怎么样让孩子懂事,有的家长用打,有的家长用宠,有的家长用奖,也有的家长用理。专家之言:

1、家中听谁的?只听对的。

2、严父慈母。家中要有威严,家长意见要一致,母亲要维护父亲的威严。

3、言教不如身教。

4、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即是责罚讲方法,要让孩子信服。夸奖讲方法,随德行。

5、家庭是讲情义的地方而不是讲利益的地方。

6、衡量德行的标准以文化传统为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还是极好的,单不说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就举简单几例说明。千字经,弟子规便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书本。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本好教材。

孩子善良了不等同于吃亏了。人如果只为个人、家族或者小集体利益,而处心积虑地努力奋斗,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急功近利,当人们患得患失、嗔怨嫉妒的时候,心中象阳光一样快乐的心就很难显现。何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是相互的。要靠信任才能换来信任,要靠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贵在主动。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心窗紧闭,却希望有人能走进你的心灵,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世界上最远的不是彼此的物理距离有多远,而是人在咫尺,心在天涯。真诚与善良,永远不吃亏。

篇11:《灰雀》听后感

韦州中心小学 马燕春

《灰雀》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伟大的列宁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爱,使小男孩受到感动,主动送回灰雀,做诚实孩子的故事。丁彩虹老师是我校青年教师,也是市级骨干教师,她执教《灰雀》,发挥自己娴熟的调控技巧和灵活自如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者自然的教态,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氛围,都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听了丁老师的课,我有这样四点感受:

一、真实自然,常态的课

丁老师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丁老师这堂课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真实感,教师课堂语言尤显自然平实,甚至有着明显的“随意性”,决没有精雕细刻的“艺术加工”。更可贵的是,在本校执教这堂课,丁老师没有在自己带的班上课,而是借班上课,没有任何铺垫,没有丝毫铺垫的痕迹。我们不提倡精心打造一节课,需要常态下的课,原生态的课,上过的课再上一遍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能重复的。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得越紧密,儿童发展的空间就越小。我们不提倡结构完美、设计得滴水不漏的课。为什么上这节课?上课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过程,当一节课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二、以读为本,扎实的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做到不错,不漏,不添,不掉,不破。读课文是丁老师教学本文的重点,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爱,是教学的难点,丁老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也正是她这堂课教学的亮点之一。文中列宁与男孩的四组对话,体现出列宁焦急、担心、惋惜的心情,男孩矛盾、愧疚、指错改错的复杂心情。丁老师抓住列宁的话中有话、男孩说话的语气变化,借助认识和理解省略号的教学引导学生同体会小男孩那种矛盾的心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丁老师花了近2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将列宁和男孩的话分项读,比较读,入情入境地读,美滋滋地读,带着表情读„„无数次的读,多种形式的读,读与说结合,读与议结合,读与悟结合,要求学生反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者,始终没有乏味多余的感觉。

三、以学定教,务实的课 “以教定学”是忠实于传统的教学思想的产物,需要我们“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丁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表明,在她的课堂上,教材不再是教师的教本,而是学生的学本;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阅读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她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不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是引导学生置身于列宁和男孩所处的环境,跟作者对话,跟文中人物对话,共同完成再现列宁寻找灰雀的情景,挖掘列宁和男孩的内心世界。

四、民主平等,朴实的课

在这堂课上,教师自然而又充满真情的导学导读流程,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无论是课前师生互动交流还是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丁老师老师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微笑中流露鼓励,或用和蔼可亲的表情肯定学生的读,或用委婉的语气引导学生自纠互纠出现的错,“没关系,再试试”、“噢,读得真棒”,类似这样的课堂评价,再辅以老师赞赏、鼓励、期待的眼神以及恰如其分的体态语言,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他们有了兴趣,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勇气,变得想说,敢说、愿说。想读,敢读,愿读。

五、虚实结合,有效的课

我们说这是一堂虚实结合的课,是因为丁老师没有把教学过程仅仅停留在探究文本这一个点上。丁老师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进行语文教学。丁老师组织的课前交流中,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发现的故事,内容丰富,发言学生多。表面上看,她的教学意图一是在交流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奠定借班上课的合作基础,二是为课堂教学做铺垫,因为学生即将学习的《灰雀》,也是名人故事。其实在我看来,这一环节还有更深层的价值,那就是大语文观的体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或者教材这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更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吸取营养。与这一环节相呼应的是丁老师课后作业设计,要求学生搜集、阅读名人的故事。我们相信,学生再次接触名人故事,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在这堂课中学会的方法,走进名人的内心,感受人物的情感。这样的话,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了。

篇12:讲座听后感

在三月三十一日,“零距离”倾听了北京巨思特教育集团首席培训师,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专家,北京企业管理研修学院院长李强、副院长房伟老师给我们讲述“赢在职场”、“感恩企业”为题的精彩讲座,两位老师的演讲使我们受益匪浅,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幸运和满足。房伟老师讲到一个恒等公式是给我们的第一个“财富”,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记得房伟老师在演讲中讲到一句:“现在舍得流汗水,将来的你泪水流的肯定会少。假如你不舍得流汗水,明天的你一定会流泪水。”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工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高自我的过程,因为你不可能改变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改变帆的方向;你不可能改变昨天,但我们可以改变明天;你不可能控制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你不可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完善自我,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你也得不到成长的机会。我们应始终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体现你生命的价值。当你做好了本质工作的同时去发现新问题,才能使你的生命升值,让你更懂得工作是为自己,才真能懂得工作是多么的快乐,生命是多么的有意义。

一个身在职场的员工来说,未来的成功与失败区别在于是否在改变你现有的行为模式和端正对待工作的态度,忠于公司,用心工作,实现

自我!认识到自己在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所在。所谓,“心态决定一切”。在李强老师演讲中讲到拿破仑的一句格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应用在工作中我们会更加深刻的明白这句话的涵义。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做出一番成绩,必须做到能为自己工作,不懒惰,不抱怨,不消极,不怀疑,不马虎,不投机取巧,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李强老师演讲中那段《母亲》的故事中,不但体现出最伟大的母爱!而且还生动的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整个故事不但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且还催人泪下的感染力,想想现已年迈的父母他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我们为他们又做过些什么?对于现在工作,你是否总在抱怨,总是不满,会疲倦,会迷惘?你是否意识到正是企业给了我们梦想起飞的舞台,使我们成长、成功?带着种种的疑问,我充分的悟出感恩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懂得感恩父母,才会有不断奋斗的动力;懂得感恩企业,才会以最佳的心态去面对职场中的压力和挑战。

学会感恩,学会对一切抱有感恩的心,带着爱心去工作、去生活。正如李强老师所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为渐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制度越严格越规范,你才能懂得越多,才能学到更多。

经过一天的听讲两位老师的点播使我感觉豁然开朗,曾记得牛顿说过自己看的远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同样作为一名员工,在成长历程中向其他优秀同行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今后我们应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善于总结,领悟老师讲到:1今天工作虽辛苦,如果没了工作,更辛苦。2站在你面前的人人为我师。3天下没有不孝的儿女,只有无能的子女。4一个人不在于他的学历,而在于他后天的学习能力。

总之,媖洁公司举办这次讲座体现企业很有高度、很有广度、很有深度,这“三度”不但让我们看见现有得价值规律,而且看见未来更大隐形的发展前景。只要我们大家在工作中一起克服困难,人人做到我为媖洁而努力,这样工作的节奏就会加快,制定的目标就会更快实现,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福建媖洁日用品有限公司将会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强大的品牌公司!

篇13: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一、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美, 感受幸福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 做一个有用的人。陶老师就是坚持这样的教育目的, 用智慧的双眼不断地寻求教育过程中的真善美, 在发现、提升、实践的基础上, 不仅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也帮助他人实现了理想, 所谓“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即是如此。教与学是一个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引导学生成长, 学生的美好又在不断丰富着教师的心灵, 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不断成熟、不断进步, 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教师, 与我爱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发现并记录教育过程中的美, 我感到十分地幸福。

二、在教育过程中唤醒潜能, 品味幸福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只是很多时候处于沉睡状态, 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唤醒人的潜能, 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因此, 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潜能, 相信学生具有“一飞冲天”的潜力, 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是一张白纸”的观点,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尽力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 而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教师的灌输。陶老师通过多个案例来证明人的潜能无限, 而教育的功能在于唤醒,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倾听学生的心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的点拨唤醒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人师者, 引导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打造一片新天地, 方能会心一笑, 细细品味这独到的幸福。

三、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性, 创造幸福

陶老师的讲座中围绕人性列举了很多事例, 主要说明一个问题:唤醒学生的潜能要遵循“人性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 要贯彻这个原则, 就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知识和能力并重。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一就是注重知识的获取, 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导致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并终身受益。二是注重人品和个性教育。教育过程中, 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教育才是重中之重。一时的分数高、一时的事业成功不能代表教育的成功, 如果道德败坏、性格恶劣, 人的能力越大, 给社会造成的隐忧越大。所以说, 人性高于一切, 要注重人品和个性教育, 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言传身教。教育是身体力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不管是知识层面还是道德层面, 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 尊重并引导了学生的人性发展, 就能够创造幸福, 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人生。

四、在教育过程中师法自然, 享受幸福

教育方法是我们教师要一直研究并探索的重要课题。陶老师提出:取法乎上, 即师法自然, 真法不落实像。简单说来, 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适合自己, 符合实际。要知道, 教育方法是教育理念的体现, 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技巧, 更不是别人经验的复制, 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教师情况而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所谓的“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才能让师生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篇14:初中英语听后阶段的教学设计

听了去做可以使动作经验与语言经验结合起来,使语言发挥反映情境的功能,也可以调动动觉记忆,使记忆更加容易。听作为英语信息输入的主渠道在技能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如果没有听后活动的精心设计,听就没有意义了。那么,如何设计听后阶段的教学活动呢?

一、简要问答总揽文本

在训练学生听力能力时,一般先让学生从关注语音、语调开始,逐步走向关注语段和语义,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两个问题,问题设计要求常规、浅显、简洁、明了,再进行相互问答。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听材料进行初步感知,同时创设轻松、和谐、竞争的英语气氛。

让学生在听了第一遍后整体感知原文大意、主题,熟悉文本内容,同时,教师通过这一环节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更多信息。比如,学生听后对文本含义的整体把握情况、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学生对英语特定语法运用问题的认识等。

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认为,一个老师能正确地传授知识,这只是一种本领,如果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让开小差或不听讲的学生都产生疑问和兴趣,这才是艺术。所以,我们也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幽默并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参加听力活动。

二、分步复述潜入文本

复述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重要方式。复述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实践表明,复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流利程度,提高阅读能力,为翻译、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它分句子、段落、文本三步复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取文本信息,按部就班地了解、掌握、运用文本信息。

首先是句子复述。逐句播放录音材料,以句为单位,让学生自我重复原句,也就是Repeat的教学环节。Repeat既培养学生的“精听”能力,又有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为逐句复述内容少,学生一般都能抓住信息,进行快速反应。为了提高听的质量,引导学生专心听,教师要有意营造竞争氛围,欢迎和鼓励学生自动站起来抢夺复述机会,同时训练学生快速反应和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表达习惯。这种把听、说有机结合的训练形式不但能了解学生是否听懂,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逐句复述能更好地模仿语音、语调,同时增加对录音材料的感悟和理解。

然后是段落复述。听了一个段落或片断后让学生说出段落大意或主题句,使学生获取、整理一个完整意群方面的信息。

最后是文本复述。文本复述是对所听文本材料进行重复、归纳、概括和重组。要求学生既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整体内容,也能用概括性的语言复述文章的精华内容,并且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复述文章的核心内容。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实践,可以让同桌相互间自我复述,或小组间轮流自我复述,一起分享、相互监督、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为了降低难度,复述之前可以给学生搭建复述文章的“脚手架”,如列表、图片、关键词和句等,必要时为他们提供表达的句型范式。

三、问题探究漫溯文本

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他认为,教学活动就是要通过教师不断地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前行,问题的设计要逐步逼近真实。口头初步问答与复述以后,为了帮助学生把语段内容系统化,准确把握文本,保持语言思维的连贯性,可以采用师生间交谈的方式,设计诸如when/where/why/what/how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多信息、多角度、快节奏、高密度地相互讨论探究。

借助听力材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间沟通式训练教学,这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提高阶段,目的是形成表达的流畅性,训练学生听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口头实际应答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表达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我们还可以以听力题材为主题设计拓展性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深层次进行探究,以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这一教学设计要求他们就听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说话的严密性、连贯性与流畅性,培养语言的直接运用与交流能力。

四、自由畅谈创生文本

心理学研究发现,聚敛性思维有助于思维的准确和深刻,发散性思维则有助于创造性和求异性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中,如果一味的追求问题的准确性,则容易限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听后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学生自由演说的环节,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组织语言。这是对逻辑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团队配合的考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才,并让学生明白事物都有两面性,要用客观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事物。

这项训练是听与说的能力在心智技能上的完善结合,最终达到在交流运用中学习语言的目的。这是较深层次的口语训练,它要以语篇为单位,注意观点的明确性与语气的前后呼应。问题论述的质量,不但依赖于对所听材料的理解与记忆,还依赖于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及语篇的建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听后阶段的教学中,无论设计什么教学活动,都要做到教学程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生生互动有条不紊、有张有弛。实践证明,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听后阶段的教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强交际能力、促进综合技能发展,又能优化听力教学策略、提高听力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左慧芳.开发利用听力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5).

[4] 胡庆芳.探究有效的听说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12).

[5] 戚秀苗.怎样突破中学生听力训练的传统模式.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5).

[6] 严婉华.动态教学理念下听力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反思.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10).

[7] 袁金华.课堂教学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8] 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篇15:《认识小数》听后感

本课教学,如果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估计课堂表现应该会是精彩纷呈的,但在我县目前全面铺开的前置性教学模式下又该如何设计呢?且三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极为有限,又是认识小数的起始阶段,更何况又是借班上课,上课老师会采用前置性学习吗?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吗?预习提纲会怎样设计?教学时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说实话,着实为上课老师捏了一把汗。

老师来了,是个很精干的女教师,之前听名字还以为是个男同志呢.看,老师正笑容可掬地与学生闲话家常:“同学们,老师有个女儿也上三年级了,你们能猜猜她网几岁了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接着老师又问:“根据我女儿的年龄,你们再猜猜看,老师多大年龄?”学生又纷纷举手,老师再问:“你们再猜猜,老师姓什么呢?”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有猜姓张的,有猜姓缪的,终于有学生发现了课件上老师的名字,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并适时提出了上课的要求:踊跃发言,积极动脑,注意观察。(对于借班上课的老师来说,与学生做适当的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老师必备的一项技能,邢老师通过猜猜看小游戏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得接下来的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小数的产生相对于整数而言,是一大突破,让只有整数概念的学生形成小数概念,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且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只是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都还没有接触过,教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邢老师一改我们以前所看到的,把预习单一下子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逐一对照预习单来解决问题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是在预习单上首先设置了这样的知识链接:5分米=()米9分米=()米4角=()元3角=()元一下子就抓住了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新课的展开才不会显得那么的突兀,接着出示交流学习导引1:

1、说说想想做做“1”的答案

2、横着看你的答案,你发现了什么?

3、竖着看你的答案,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横着看,竖着看,让学生自主发现原来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也就是十分之几。(这个地方问题(来源:好范文 http:///)的设计十分的巧妙,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一定能一下子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帮助学生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把握的十分的准确。)接下来通过及时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小数意义,教师的练习设计十分聪明,如: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0.3来表示吗?(其中故意出现一个九分之三)在学生已建立了十分之几表示零点几的印象后,学生很容易把一些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出来,教师再这里故意出现了3/9这样一个分数,不露痕迹地强化了小数的意义,接着又追问:“空白部分又可以怎么表示?”在这里,教师不拘泥于习题本身,变换角度思考灵活地使用教材,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在认识带小数部分,教师这样设计,出示这样的学习导引2:

1、2角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

2、1元2角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请说出你的想法?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及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分合变化,让学生对带小数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此,教师并未作罢,而是通过一组对比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纯小数和带小数之间的区别,在例举生活中的小数时,再一次体现了老师预设的巧妙,小明身高14米,通过故意出错,适时地提醒学生养成细心地习惯,让学生明白小数点的重要性,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学生在后面的说课堂收获时,就说到了小数点的重要,由此,彰显了教师设计的独到。

当堂反馈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从学生的当堂反映来看,本课的教学是高效的,智力冲浪,更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了更高层次。

上一篇:方庄二矿调度室主任岗位责任制下一篇:口腔护理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