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质

2024-05-06

黄河水质(精选六篇)

黄河水质 篇1

黄河万家寨库区位于河龙区间上段的万家寨峡谷, 是黄河中游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 同时也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梯级的第一级, 其主要任务是供水结合发电调峰, 同时兼有防洪、防凌作用。设计年供水量14亿m3, 其中向山西省年供水12亿m3、向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年供水2亿m3[1]。

万家寨水库规划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Ⅲ类。根据1998-2000年工程试运行期间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水库水质均未达到规划水质要求, 水质综合评价为Ⅳ~劣V类, 已经严重影响到水库供水功能的发挥和效益。因此, 有必要对万家寨水库水质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2,3]。

2 万家寨水库水质历史变化过程

黄河中游水资源保护局 (水质监测中心) 在万家寨水库蓄水后一直对其水质进行采样监测, 为研究万家寨库区水质情况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资料。

根据检测数据, 万家寨库区污染来源主要为黄河上游河道来水和库区周边红河、龙王沟、黑岱沟等3条支流。通过对1998-2005年间库区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从建库初期1998年开始污染逐渐加重, 2002-2003年为污染高峰, 2004年以后污染逐渐减轻。根据《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的评价结果, 2005年万家寨库区水质在丰、平水期满足地表水Ⅲ类要求。2006年以后, 库区水质有变好的趋势。库区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氨氮和化学需氧量[1]。

万家寨库区水质与上游来水水质问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库区上游来水水质直接影响着万家寨供水水质。同时, 库区周边3条支流污染负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库区水质。库区上游来水、库区支流水质虽未能达到地表水Ⅲ类要求, 但在万家寨水库自净作用下, 库区沿程水质从上游到下游是逐渐好转的。

3 万家寨库区营养状况评价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 , 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干流入库口 (城坡) 、库中 (坝上) 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 采用指数法对库区营养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 城坡2007-2010年富营养值属于中度富营养, 历年变化不大, 但明显大于2006年营养值, 表明2007以后水质情况受到污染, 富营养状况加重;而坝上富营养值属于轻度富营养, 从2006-2010年逐年减少, 说明水质逐渐变好, 水库自身的净水能力有所增强。总体来看, 2006-2010年五年间, 城坡水质富营养值平均值69.3, 坝上 (库中) 水质富营养值平均值60.7, 水库属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程度的主要原因是大致可以分为外源和内源两个方面:

3.1 外源物质输入

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是导致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城市生活污水及工厂企业排放的废水是重要的污染源, 其特点表现为排污集中、排污量大, 对库区特定水域的污染影响明显;旅游设施及周边娱乐饮食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其影响不可忽视。

3.2 内源营养物质释放

除了入库河流和周边环境等外部来源以外, 湖库的营养物质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湖库沉积物的释放。湖库沉积物是湖库营养的内负荷, 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对湖库水体的营养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湖库系统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 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释放, 造成水库沉积物中积累的污染物大量释放回水体, 使沉积物成为水库污染的“内源”。

4 万家寨库区水环境防治建议

4.1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

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含氮、磷的一些营养盐类, 它们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直接因素。绝大多数湖泊的富营养化都是由外部大量输入的营养物质富集造成的。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主要有以下措施:

4.2 控制氮、磷对湖泊的继续输入

加强对支流龙王沟、黑岱沟入黄排污企业和库区周围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清查、监督和管理。

4.3 发展生态农业、有效控制农业的面源污染

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产量, 化肥农药等大量使用, 由于使用有效率低, 其中大量的氮、磷等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增多。为此, 应大力推广生态农业, 研制推广型复合肥。

4.4 内源性营养盐的控制

输入到湖泊水体中的营养性物质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非常复杂。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可能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 或者溶解于水中, 或者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及生物作用沉降, 并在底泥中不断的累积, 在一定的条件下再从沉积物释放到水体中。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 应主要防止营养盐类的释放。

控制库区藻类和植物的生长, 采用机械清除, 生态控制等技术, 控制藻类繁殖, 消除一些水生植物。底泥是主要的内污染源, 可通过底泥疏浚, 底泥氧化, 覆盖底泥层等措施防止根生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的释放。

4.5 加强水环境监测

水环境监测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 是水污染防治不可或缺的手段, 所以要加强水环境监测力度, 强化水环境监测反应能力建设, 及时发现污染情况特别是突发性污染事故, 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为政府制定关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法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建立万家寨库区水质监测站网, 监控库区水质动态, 建议在支流龙王沟、黑岱沟、红河入库口设置监测断面;在喇嘛湾、出库水文站设置入库、出库水质监测断面;在库尾、库中、坝前分别设置库区水质断面;在小沙湾准旗取水口设置水质监测断面。

根据万家寨库区周围环境特点和自身特点, 在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上游河流、湖泊本身以及出水点设置监测点, 很好地对库区水环境变化进行监测, 了解水质发展变化趋势, 提高水质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开展水质预报研究, 控制湖水的纳污总量, 有效做好水污染预防措施, 为万家寨库区水环境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要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促进库区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摘要:基于黄河万家寨水库站点1998~2010年实测水质资料调查, 分析了万家寨水库水质营养状况及变化规律, 采用指数法重点对库区2006~2010年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干流入库口富营养值属于中度富营养, 库中富营养值属于轻度富营养, 并提出了预防水库富营养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万家寨水库,水质,评价,防治

参考文献

[1]郭德伟, 张士杰, 秦飞等.万家寨水库及上游水质变化规律研究[J].人民黄河, 2007 (7) , 27~29.

[2]金中彦.万家寨引黄工程供水区污染源调查及污染原因和水质趋势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 2008 (6) , 54~56.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研究 篇2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研究

摘要: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菌群、挥发酚、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总磷严重超标.为寻找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环境容量模型,从而确定各类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显示,酚的允许环境容量已接近于零,油类污染物已超过承载力,因此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作 者:刘杰    张国珍    LIU Jie    ZHANG Guo-zhen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期 刊:人民黄河  PKU  Journal:YELLOW RIVER 年,卷(期):, 30(5)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水质分析    污染物    环境容量    黄河兰州段   

黄河水质 篇3

事件:管道破损导致废水入黄河

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河滨工业园区黄河西岸,拥有6台330兆瓦亚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供电量33.6亿度。

据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副总经理李铁柱介绍,4月13日,公司巡查人员发现电厂的贮灰坝一废弃竖井有漏水的情况。由于贮灰坝的坝址紧邻黄河,公司立刻组织人员修补,并在黄河边筑起一道拦水坝防止废水流入黄河。但是4月14日7时开始,大量污水涌出,导致含有粉煤灰的废水排入黄河。15日6时30分左右,泄漏水量过大导致拦水坝被冲垮,污水形成污染团,约3万立方米的废水流入黄河。经过抢险,15日15时左右,拦截坝缺口合龙,污染废水不再排入黄河。由于污水外泄殃及黄河内蒙古段,致使此次水污染事件成为一起典型的跨省区突发环境事件。

调查:企业设备老化缺乏管理

经调查,此次事故主要是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贮灰场排灰竖井废弃、封堵设备老化、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等原因所造成的,最终导致回收水管道泄漏向黄河外排污水的事件发生。根据沿程监测结果及事故前监测数据分析,此次事故对黄河干流灰水入黄口下至巴彦高勒河段水质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发现及时,加之地方政府果断采取封堵、拦截等措施,截至4月18日,监测数据表明,受影响河段水质已恢复到事故前状态。

5月21日,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向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报了《国电石嘴山第一发电有限公司灰场事件后续工作情况汇报》,称污染事件发生后,原贮灰场已经立即停止使用,所有输灰管线已全部拆除,新灰场选址工作目前已经结束,正在进行方案的审核、勘测、安全性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生态评价等工作。

处置:快速反应,措施得当

事故发生后,水资源保护局紧急召开应急处置会商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黄河宁蒙水资源保护局组成现场调查组,即刻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和采样监测。同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工作组到达现场后,传达了水利部部长批示和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意见,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优势和作用,主动研究、谋划和沟通,积极提出决策建议。同时,工作组要求地方政府查清原因,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灰水来源,从根本上解决漏水竖井问题,密切关注已筑堰体安全,确保废水不再进入黄河。按照水资源保护局的部署和有关要求,黄河宁蒙水资源保护局及时在黄河灰水入黄口下、富民浮桥、乌素图、乌海水库入口、巴彦高勒及黄河三湖河口等开展了连续3天的沿程调查和跟踪监测。

4月15日上午,经对事件调查分析,水资源保护局向水利部水资源司报告了事件有关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向内蒙古、宁夏两区水利厅、环保厅通报有关情况。请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尽快对冲垮围堰进行围堵,避免再次对黄河干流水质造成污染,最大限度减少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有效减轻对黄河水质的影响;同时,敦促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本性整改,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鉴于此次事故已对省界黄河富民浮桥断面水质造成一定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要求内蒙古、宁夏两区密切关注周边及黄河水质变化,加强水质监测,并对黄河沿岸污染隐患开展排查,确保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及供水水质安全。

5月15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会同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调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及黄河宁蒙水资源保护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国电石嘴山电厂开展事故后续整改情况执法检查。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李群在实地察看了已被废弃的贮灰场现况后,对电厂后续处置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认真总结反思此次污染事故,抓紧落实各项处理措施,确保废水不再入黄,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二是要不断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三是要对下一步新灰场的选择充分论证、严格选址。目前,水资源保护局已将该公司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机制:信息共享,沟通协商

2011年7月,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流域八省(区)水利、环保部门召开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通报及协作机制协调会,与流域内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8省(区)环境保护厅、水利厅共同讨论通过了流域性规范性文件《黄河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沟通协作机制框架意见》。按照《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通报与沟通协作机制框架意见》要求,水资源保护局加强了同内蒙古、宁夏两区的相互联系和沟通协商,有关调查、监测及处置情况随时通报,保证信息畅通,实现流域机构与水利、环保部门的信息共享,为事故应急处置的科学决策和正确处置提供依据,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通报与沟通协作机制在此次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在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共发文13件、收文5件,取得监测数据1221个,获得地方交流数据200多个。

保障: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水资源保护局对此次突发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迅速启动了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协助地方政府全力开展污水拦截工作,处置及时到位,为黄河供水水质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后,水资源保护局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重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措施进行全面排查。流域监测中心和基层水资源保护局对每起污染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整理有关档案资料,并从中汲取经验,为今后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提供借鉴。

(二)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值班和带班制度,确保值班时间人员在岗、通讯设施24小时畅通。认真落实突发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严明纪律,加强抽查。

(三)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和水质动态及排污企业整改情况,尤其关注重点河段、重点水源地、重点污染源和潜在污染源等敏感点,做好日常监测工作,一旦确认属于污染事件后及时报告,并按相关职责妥善处置。

(四)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对照应急预案,抓紧查找监管、报告、监测和预警等各方面的问题;对应急装备、仪器设备、试剂药品及车辆等进行全方位排查和整理,及时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预警预报模型及系统。

(五)加强沟通、配合与协作,强化上下互动和区域联动。一旦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严格执行有关应急预案,充分发挥突发水污染事件沟通协作机制的作用,及时有效地开展处置工作。

黄河水质 篇4

基于此, 对黄河 (兰州段) 水质代表性指标进行监测, 构建GM (1, 1) 水质预测模型并分析结果。从而为评价黄河水环境质量的时序变化情况, 以及为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水体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建模机理

灰色预测是一种现实的和动态的预测分析方法, 预测模型不是直接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建模, 而是将始数据列作一次累加生成后, 再建立微分方程[2]。

这里, 用GM (1, 1) , GM (1, 1) 为一阶微分方程。令x (0) 为原序列, x (0) =AGOx (0) , X (1) 是x (1) 的等间隔子序列集。在X (1) 上, 建立灰微分方程:x (0) (k) +az (1) (k) =b, 记为GM (1, 1) , 其含义:

称a为发展系数, 因为a的大小及符号反映了x (0) 及 (x (1) ) 的发展态势;称b为灰作用量, 因为b不是直接观测得到的, 而是通过计算获得, 具有灰的信息覆盖作用量;z (1) (k) =1/2 z (1) (k) +1/2 z (1) (k-1) , 称为白化背景值序列, 基于每个白化背景值z (1) (k) 都是x (1) (k) 与x (1) (k-1) 的平均值, 故记为z (1) 为MEANx (1) , 见图1[2,3]。

2 建模方法

2.1 数据处理

为了提高预测准确性, 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处理, 以达到削弱数据的波动变化, 减少随机性, 使数据更加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这里, 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多点滑动平均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4]。

2.2 模型建立、求解与误差分析

dt式中:a, u为未知参数。

GM (1, 1) 模型的离散化形式为:

式中:x (1) (k+1) ———在k+1时刻累加生成序列;

其中:

Yn=[x (0) (2) , x (0) (3) , ……, x (0) (n) ]TH=[-1/2× (x (1) (1) +x (1) (2) ) , -1/2× (x (1) (2) +x (1) (3) ) , ……, -1/2× (x (1) (n-1) +x (1) (n) ) ]T

对于一次累加生成的数列x (1) (k) 有:

所以得到最终还原模型为[2,3]:

3 实证分析

2008年第15至第24周, 对黄河 (兰州段) 水质进行监测, 得到10组水质指标监测数据 (DO、CODMn、NH3-N) , 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 (1, 1) 建立预测模型, 预测第25周的水质指标值。

3.1 数据的处理

为了削弱数据列的波动变化, 减少随机性, 采用数据平滑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具体方法如下[4]:

设计为三点平滑, 但为了避免小数循环, 对于除两端点以外的其它数据采用如下公式:

两端点分别采用如下公式:

这样, 原始数据及其经过平滑处理后的值见表1:

3.2 灰色建模

3.2.1 数据累加

经处理后的原始序列x (0) (t) ={x (0) (1) , x (0) (2) ……, x (0) (n) }, x (1) (t) 即x (0) (t) 作一次累加 (AGO) 得到的数列, 见表2[5]:

3.2.2 构造矩阵B与向量Yn

从而分别得到B和Yn, 如下:

3.2.3 求解参数向量

可求出赞, 即可分别得到a, u见表3:

3.2.4 求出还原模型

求出DO、CODMn、NH3-N的GM (1, 1) 模型的白化微分方程形式, 并解出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模型, 经还原后即得到所求的预测模型:

DO:

还原后的模型为:

还原后的模型为:

还原后的模型为:

3.3 预测结果及误差分析

通过GM (1, 1) 模型的构建和求解, 可得到DO、CODMn、NH3-N在2008年第16周~24周的预测值, 与实测值比较分析, 见表4、表5、表6[3,5,6]。

根据R.V.Thomann (托曼) 对美国有代表性的19个水质模型的研究分析, 提出用中值误差的10%作为水质模型的检验标准[3]。由表4、表5、表6可知, DO、CODMn、NH3-N的中值误差均小于10%, 因此, 认为所构建的DO、CODMn、NH3-N灰色预测模型较合理, 用其预测2008年第25周DO、CODMn、NH3-N的值并与实测值相比较, 见表7[7]:

从第25周预测情况来看, DO、CODMn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情况较好, 中值误差均较低, 而NH3-N的中值误差较大, 大于10%。经分析, 2008年第16周~第25周中, 仅有第25周NH3-N的监测值明显较其余9个数据偏大, 造成预测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该样本值的特殊性造成的, 这并没有改变样本总体时序变化趋势。

4 结束语

通过实证分析, 可看出, 影响水质的因素众多, 变化响应快, 因而模型在使用中应不断输人新信息, 建立新的GM (1, 1) 模型以确保模型的高精度及灰色预测控制的准确度。同时, 灰色预测模型对控制条件要求较为严格, 当条件不符合时, 模型预测的偏差就会偏大[8]。

基于GM (1, 1) 灰色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 认为, GM (1, 1) 模型具有所需数据少, 模型预测可信度较高的优点, 能够辅助环境管理部门进行水质预测分析、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制定水污染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09.

[2]邓聚龙.灰色预测与灰色决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09.

[3]宋新山, 邓伟.环境数学模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09.

[4]王学萌.灰色系统分析及实用计算程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09.

[5]刘思峰, 党耀国, 方志耕, 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第三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1.

[6]闵惜琳.基于灰色预测模型GM (1, 1) 的人才需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5.6:72-74.

[7]刘树, 王燕, 胡凤阁.对灰色预测模型残差问题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 2008 (1) :9-11.

黄河水质 篇5

季节性自回归模型在黄河水质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尝试将季节性自回归模型引入黄河水质预测中,并且用于测潼关断面溶解氧(D0),总体效果较为满意.

作 者:程万里 郝伏勤 Cheng Wanli Hao Fuqin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数学系,450011;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450004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X522 O213.9 关键词:季节性自回归模型   溶解氧   水质预测  

黄河水质 篇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对城市饮用水供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日益增长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已经成为城市水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而保护好每一座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是保障每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前提和重要基础。而当今水的污染问题是十分突出和严重, 特别是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由于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工业废水的排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的施放等等, 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 无法为人所用。从目前全国水环境状况看, 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总磷、总氮, 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钾等污染指标居高不下, 城市地下水50%受到严重污染。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计:全国约有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 3亿人饮用含铁量超标水, 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0.7亿人饮用高氟水, 0.5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因此水污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市民的关注。

2 水质调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兰州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来源于黄河水, 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兰州市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兰州以上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9.6%, 年径流量占全河的55.6%。虽然兰州以上没有大型城市和灌区, 并有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保证兰州市饮用水水质一直处于优良水平, 干流兰州以上地区由于污染源少, 水质较好, 一般为Ⅱ-Ⅲ类水, 但近年来黄河上游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城镇规模增大,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黄河水量及河川径流量逐步减少、污染物在上游下泻量呈增长趋势;枯水期流速减小, 污废水被堵截, 导致流域面上及河道内的污染物质不断积累。1990年黄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总量约为32.6亿t, 其中工业废水量为23.3亿t,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3亿t;与以1982年为基准年的 《黄河水资源保护规划》相比, 废污水总量增加了50.2%, 工业废水量增加了33.9%, 生活污水量增加了1.16倍, 随废污水排放的COD和挥发酚分别增加了1.62和1.60倍, 砷、汞、六价铬、铅和镉等五种重金属的排放量之和增加了14.6。COD和挥发酚排放量增加过快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在取水口上游段沿黄河分部的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造成的。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 尤其是黄河干流及其沿岸地区, 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及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随着流域内各类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仍将进一步加大。因而, 保护黄河水资源, 防治黄河水污染, 摸清水污染的实际状况和变化趋势, 是摆在城市供水企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为了保证兰州市居民用水的安全, 必须对兰州市饮用水黄河取水口上游的水质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污染物下泻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从中长期的角度考虑兰州市饮用水供水安全问题, 对兰州饮用水黄河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建立定期检测分析有其必要性。基于以上情况,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2007年立项课题《黄河兰州段取水口上游水资源卫生状况调查和对策研究》, 本课题采用化学分析与生物学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旨在探明兰州市饮用水源水、出厂水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组分, 并就水中有机提取物的生物学效应从致突变、生殖和发育毒性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 为进一步完善饮用水生产工艺和规划发展, 防止饮水有机物污染, 改善饮用水水质, 有针对性的编制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确保饮水安全和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

(1) 收集兰州市饮用水黄河取水口上游自然概况、地理地貌特征、植被状况、社会经济概况、文化教育概况、水资源特性、地下水资源特征、地表水资源特征、枯水期, 丰水期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现状资料。绘制黄河兰州段以上流域干流及支流水系图。 (2) 绘制黄河兰州段以上流域两大水库 (龙羊峡、刘家峡) 近十年蓄水动态统计图表。 (3) 绘制黄河流域兰州段与全流域降水量近十年资料对比统计图表。 (4) 绘制黄河流域兰州取水口含沙量、浊度近十年资料对比统计图表。 (5) 绘制黄河流域兰州段地下、地表水近十年利用情况统计图表 (包括工农业、城镇生活、生态环境取水量、耗水量状况) 。 (6) 绘制淮河流域兰州段实测径流量与常年径流量近十年资料对比统计图表。 (7) 对取水口上游排污企业的数目、行业性质、规模大小、生产用水和污水排放量, 主要排污口的数量, 主要污染物种类、含量等指标进行摸底调查分析。 (8) 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1) 中规定的方法对取水口上游水质进行检验。选择兰威水务集团取水口及上游48个水质监测断面各两次进行96个样品量采样检测分析, 并进行卫生学评价。 对黄河兰州段以上流域水资源状况及水污染现状记录短片拍摄。 (9) 用水质评分加权法水质指数的方法对历年去来取水口资料和调查数据采用进行数学统计分析, 分析取水口的水质指数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变化。建立数学模型, 预测上游各项卫生指标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动态, 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10) 参照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先进的地表水和饮用水水质标准, 提出兰州地区具有健康风险污染物的种类, 确定目标污染物:按照污染物风险甄别体系, 确定了研究区域不同重视程度污染物监测清单, 初步建立黄河兰州段取水口上游饮用水安全性化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评价体系对调查范围内的黄河源水水质状况进行风险评价。针对性提出上游水质卫生状况变化对兰州饮用水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11) 在以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和对策研究, 针对上游概况、水质状况、水污染现状、水质演变趋势及规律、关于饮用水保护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按照 我 国 现行水质标准的要求, 设定两个参照值, China-Index (国家标准值) 和China-Index/10 (国家标准值的十分之一) , 在目标污染物连续监测过程中, 如果任何一次的监测结果出现:①超出China-Index的污染物, 列入重点污染物监测清单;②虽低于China-Index但高于China-Index /10的污染物, 列入风险污染物监测;③低于China一Index /10的污染物, 列入无风险污染物监测清单。摸清上游水中针对性提出上游水质卫生状况变化对兰州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为政府进一步改善、发展饮用水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饮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黄河上游水质调研, 分析兰州市饮用水黄河取水口上游主要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下泻规律及变化趋势。以此为依据, 开展上游的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对兰州市生活饮用水生产和质量影响的研究。旨在为确保生产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确定水质常规检验项目、防治重点污染物超标提供参考依据。为制定兰州市饮用水安全及沿河饮用水安全的有关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 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M].200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M].2001:21.

[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oltv.cnltjgb.

[2]袁志彬.城市水源污染状况及其保护措施.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1 (3) :22-25.

[4]许保玖.21世纪的水处理科技任务[J].城镇供水, 2004 (1) :1-2.

[5]曲久辉.在突发性事件中如何确保城市供水水质安全[J].城镇供水, 2004 (1) :3.

[6]宋仁元, 沈大年.城市供水水质要求的发展和基本对策[J].城镇供水, 2004 (2) :5-10.

[7]刘硕, 朱建平, 等.对几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 1999, 5 (15) :33-37.

[8]林宗振.计算环境质l9综合指数的混合加权模式[J].环境科学1985:62:67-69.

[9]李柞泳, 邓新民.适用于多指标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报, 2002 (1) :10-13.

上一篇:市场设施下一篇:数据交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