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品质育人

2024-04-20

文化立校品质育人(精选6篇)

篇1:文化立校品质育人

以文化立校用文化育人

——咸阳彩虹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纪实

咸阳彩虹学校坐落在古都咸阳,渭水之滨,教学质量高超,高考成绩多年稳居咸阳市第一,2013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再创佳绩;素质教育蓬勃开展,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教教育全面开花结果,校园四大节日(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康节、读书节)带给学生成功与幸福,给予教师教育智慧和职业自豪感,是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一所学校。

德育教育使文化之树生根发芽

人生最重是品质,莫忘修身养美德。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彩虹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创新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彩虹学校特色的德育之路。

首先是全校师生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本真到位。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认识到德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先行的原则。校长经常讲:我们要办真教育,不办功利教育;我们要重视德育,不能办应试教育;我们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不办短视教育。在彩虹学校,处处体现着“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四育理念。走进彩虹学校,你不仅会看到教学楼上悬挂的励志标语,教室内外布置的文化艺术墙,操场上师生共锻炼的身影,还会看到那少女读书沉思的雕塑,草坪角落里的温馨寄语,楼道拐弯处的别致书吧„„学校面积不大,却处处精心别致,孕育着强大的文化力量,体现着全方位的教育内涵,彰显着彩虹学校在德育方面的良苦用心。

其次,得益于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创新。学校以德育为先,制定德育构图框架,即德育目标(一体)、内容(两翼三建设)。“一体”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把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翼”:养成教育和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生活能力,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和君子风度,培养学生大气、开放、包容的领袖气质-1-

等方面。励志教育包括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三建设”:“三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课程建设。这些制度和内容紧扣中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特点,依据学校办学特点,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内容充实丰满、实施措施操作性强。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建设”特色德育模式。

再次,借助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室、校园网、《彩虹中学报》、《新竹》校刊、展板、板报等,全方位宣传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引领高尚行为;有规范的升国旗制度,通过每周一早晨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创新主题班会形式,拓宽主题班会内容;建立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开展四次家长会;设立青少年法厅,设有法制副校长,并请法官走进校园,以实际案例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每年校园四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室,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机制,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大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借助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阳光体育让文化之树健康茁壮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但彩虹学校坚持贯彻大教育观,把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放在了应有的位置,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特长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咸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学校狠抓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走进操场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彩虹学校设立有体育艺术部,精心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走进大课间的彩虹校园,学生跳大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校园充满阳光快乐,洋溢着健康和谐。校内定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学生感受到成功和愉悦,培养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一年一度的体育健康节,将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健身活动相结合,融运动、健康、趣味于一体,遐迩闻名。

各种运动队、兴趣活动表演队、体育社团蓬勃发展。高中校园华尔兹表演队、中学健美操表演队、太极拳兴趣组、游泳兴趣组,将体育同艺术相结合,使强健体魄和弘扬优秀文化融为一体。乒乓球队、足球队、篮球队、游泳队等各种运动队按计划按时间开展训练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比赛,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捷报频传,特长生人才辈出。

彩虹学校游泳队2006至2008年连续三年咸阳市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乒乓球队在2012年“荣氏杯”陕西省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取得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团体第二、团体冠军的好成绩;2013年7月又在第六届西部联盟“七星杯”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团体第一的骄人战绩。男子篮球队在2012年陕西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上获得第四,2013年3月彩虹学校被陕西省体育局确定为“陕西省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2013年4月校足球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潍坊分区赛,获得初中组三等奖。

在彩虹学校,体育课是名副其实的“主课”,它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每一位体育特长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个性发展得到尊重,彩虹学校把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让学生纯真的生命之树健康茁壮。

艺术教育让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彩虹学校校艺术教育实行“三结合”的指导原则,一是普及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二是环境熏陶和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三是艺术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教育管理科学规范,建立起艺术教育管理网络,成立了校级、部处、教研组三级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并各负其责。

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设音乐、美术等学科,做到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定期考核,艺术课从来没有因考试、复习等安排而被挤占。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设了多门艺术类选修课。

每学期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为艺术特长生搭建展示平台。摄影、书画、剪纸、小制作等各种艺术作品展,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征集,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奖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艺术节每年五月如期举办,已走过十七个春秋。文化艺术节将比赛与展示内容相结合,涵盖了歌唱、舞蹈、戏剧、相声、小品、茶艺、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学

生参与率达到80%以上,成为学校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活动,可以说,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都是一次艺术教育的普及。

艺术社团是彩虹学校课外活动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代炫舞社、APAC动漫社、电影艺术社、魔术活动社、音乐戏剧社、摄影艺术社、摇滚音乐社、剪纸艺术社等艺术社团占全校社团总数的一半以上,学校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经费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彩虹学校艺术特长生在各种艺术表演和竞赛活动中屡获奖项:2008年12月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我爱我的祖国》大型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二等奖;曹晗、胡斌、韩静怡同学2009年12月参加陕西省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赛获一等奖,2010年2月参加全国优秀特长生总评选获金奖;2010年12月在陕西省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赛上四名学生获特等奖,6名学生人获一等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彩虹学校情景朗读《中国奇迹》在全国百余参赛学校选送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2013年7月彩虹学校学生艺术团应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邀请,赴香港参加“星光耀香港·2013魅力校园综艺盛典”,为学校争得荣誉。

艺术教育把学生的知识、创新、特长、爱好、兴趣、才智、能力、爱心、健康激发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发展多样化,在培养和满足学生当前发展需求基础上,更奠基了学生终生发展需要,使艺术在学生生命的发展中起到了浸润作用,从而实现学校“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办学目的,铸就彩虹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品牌。

科技创新活动硕果飘香

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成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咸阳彩虹学校作为陕西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竞赛捷报频传,硕果飘香。

咸阳彩虹学校自2001年起就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这种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既是该校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校本教学的特色,更是陕西省中学特色教育的首创。近十年来,该校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指导教师已有70多位,研究课题成果累计800多个,其中获优秀研究成果

150多个,先后编成2册优秀成果集。

2011年彩虹学校启动了中学生科技创新节,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素质教育渠道。科技节参与学生达3000余人,教职工达100多人,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域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每个学科都有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有专门负责的辅导教师。学生不再只重分数、只会做题,而是从生活出发、从社会出发,关注生活技术、关注当前科学技术,学生对动手实践、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觉地将科学素养作为生命的养料。

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来,小发明小制作硕果累累。2008年——2013年,校级科技创新奖励610项,获得区级以上奖励70项,市级以上奖励51项,省级以上奖励28项。孙嘉庆同学制作的磁化杯盘在第二十五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张博同学制作的无线输电演示模型在第二十八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同时张博同学获得参加全国大赛资格。

书香提升校园文化力 阅读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学校大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教学楼各层设开放式的学生书吧,每周更换杂志书刊报纸,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楼道内布置的中华经典诗词,让学生行走之处皆可见,无心漫步也成吟。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在规范的基础上彰显班级特色,同时倡导班级间、年段间的图书交换,形成读书的良好氛围。

校园读书节于每年12月进行,自2008年至今已举办五届。学生活动有征文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二手书市、新华书市、研究性学习发布会等,教师活动有赠书、日读千文、读书沙龙等。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阅读习惯,提升文化素养,努力构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

营造一流校园,创造彩虹文化,以文化立校,用文化育人。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示范小学、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

篇2:文化立校品质育人

济宁二中占地面积188.5亩,建筑面积50500平方米,绿化面积39124平方米,占学校面积的31.1%,拥有1万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和学生实验楼,1.1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5500平方米的高标准学生餐厅,有集电化教学、音乐教学和学术报告、图书馆、阅览室、考试中心等于一体的5800平方米的综合楼,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济宁市后勤管理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现将近年来的工作简要汇报:

一、文化引领 环境育人

学校五十年的办学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深知高雅的育人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充分发挥育人、励志功能。在市中区教育局的关心关怀下,我校2009年对校园重新规划,重新进行布局调整,调整后的校园被“三纵三横”的柏油马路分成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借省规范化学校验收之际新建高标准女生公寓、学校体育馆、400米标准塑胶操场、中心人造草皮足球场、六个皮油场地的标准篮球场、三个排球场、能容纳12幅乒乓球场的乒乓球场。2010年学校投资230万元将整个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修建了文化广场、植物园、假山、小桥流水等景点。文化广场的教育方针代表了办学方向;文化宣传牌上的主题文化是“做最好的自己”;学校精神是“自强不息,超越自我”;校训是“德高为美,自胜者强”;文化墙旁的“和”字代表了我校的校风“和谐蕴活力,拼搏致高远”;假山前的“博”字和小桥流水旁的“爱”字代表了我校的校风“博爱为师,立责为范”;花丛中的“美”字、综合楼前的“诚”字、顽石上的“勤”字、“毅”字和办公楼前的“责”字,代表了我校的的学风“美在言行、诚在心间、学贵勤毅、事贵有责”;花丛中的“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小草有生命,请你足留情”、“小草含羞笑,请您勿打扰”;学生餐厅墙上“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锄禾》不只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等校园文化时时刻刻提醒着学生、熏陶着学生。

二、以生为本 服务育人

学校后勤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规范服务”为主题,以“确保安全”为主线,以“民主公开”为活力,以“及时高效”为着力点,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打造优质后勤、高效后勤、节约后勤、阳光后勤。

1、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着力打造后勤文化建设,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优质的服务感召人,以优良的作风影响人,以优化的管理感染人,以优秀的员工教育人。学校对后勤人员定编、定岗、定员,编制有电工、水工、木工、餐管人员、会计、固定资产管理员、操场管理员等,定期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激发后勤人员工作热情,形成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树立服务意识。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提出十点要求: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语言柔一点,仪表美一点,肚量大一点,服务好一点,行动快一点,做事多一点,脑筋活一点,效益高一点。通过不懈努力,后勤服务人员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的认可、令家长放心、学生舒心、教师安心的满意效果。

2、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责任追究。

学校坚持把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责任追究。层层签订责任状,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校成立“唐口派出所济宁二中警务站”,请唐口派出所的警员为我校严把大门关,42个摄像头遍布校园各个角落,足不出户就可随时了解校园内发生的情况。目前我校监控设备正进行升级改造。校园监控的42个摄像头全部换成红外摄像头,便于夜间观察。教室内的监控在学业水平考试时可与省考试中心联网;学校领导、班主任等管理人员又可在办公室或家中上网了解学生在教室及功能室的情况;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上网听其他教师的课;学生家长在家中可通过上网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些监控设备极大的消除安全隐患,为学校安全关上了一道闸门。

3、坚持**原则,搞好师生生活。

学校公开招聘会经营、懂管理、肯钻研、精开发的经营承包人,对学生食堂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在经营承包过程中,食堂监管科代表学校行使管理、监督权,严格控制经营承包者的原料采购,饮食卫生,安全防范,承包经营者的原材料采购,食品价格的核定、食堂账目管理、食品卫生和质量接受学校及食堂监管科的监督。承包单位负责进行饭菜的加工和销售,学生食堂缺少什么品种就经营什么品种,学生喜欢什么品种就增加什么品种,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校食堂坚持“六个四”原则,即

(1)食堂经营持“四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合格证、司炉操作证。

(2)食品卫生把“四关”:采物关、贮存关、加工关、出售关。

(3)食品设施有“四防”:防尘、防潮、防鼠、防蝇。

(4)用具清洗施“四招”: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5)环境卫生搞“四定”:定人、定物、定时、定责。

(6)个人卫生要“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

学校监管人员从食堂原料的购买到加工,从饭菜的质量到价格全面监督,对每一样菜坚持留样48小时,餐馆科人员经常调查饭菜质量,并将了解到的问题及时与从业人员进行沟通,做到不断提高和改进。

三、温馨公寓 管理育人

学校加大学生公寓硬件建设,对男女公寓进行装修改造,所有公寓安装太阳能,供学生洗澡;所有公寓为学生配备储物柜;男生公寓铺设墙面砖、地板砖;女生公寓每间35平方米,含有独立的阳台和卫生间,阳台装有能升降的好太太晾衣架。到我校来的许多领导都说“你们的条件比好多大学的条件都好”。为使学生公寓管理更上新台阶,更上新水平,我们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中学物业管理模式——“济宁二中——东亿模式”。东亿物业主要承担了学校学生宿舍清洁服务、就寝秩序维护服务、宿管服务。当学生宿舍出现“脏、乱、差”时,会出现东亿宿管员的身影;当宿舍的床柜、灯具等出现损坏时,会响起东亿宿管员的话语;当学生有不良习惯时,会看到宿管员伸出的援手。为强化学生对公寓内务整理意识,创建有序、温馨、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联合定期开展星级宿舍评选活动。东亿公司工作人员根据每天检查的卫生情况和纪律情况每月进行汇总,评选出星级宿舍,级部进行表彰并给与适当奖励。经过东亿公司员工的精细化管理,学生公寓物品放置成“五有、六无、七线”。即有管理制度、有学生就寝管理记录、有卫生检查记录、有卫生值日表、有应急疏散示意图;床上无杂物、房顶无蜘蛛网、地面无垃圾、物品无污垢、卫生无死角、室内无异味;床单一条线、被盖一条线、牙具一条线、脸盆一条线、毛巾一条线、鞋子一条线、保温瓶一条线。在这里,学生充分享受到学校的温暖,拥有家的感觉、家的温暖。

四、人人参与 科学评价

为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管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学校引入评价机制。所有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每月评价一次派出所人员门口管理情况,每月评价一次东亿物业管理人员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和记录情况;所有在餐厅就餐的教师每月评价一次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情况;全体学生每月评价一次餐厅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学生自治委员会成员不定时检查餐厅做饭卫生、质量、价格等情况,并进行评价;不定时评价超市价格、进货渠道、是否过期等情况;不定时评价公寓管理情况;评价图书馆、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等功能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服务质量等情况;评价后勤工作人员服务及时不及时、工作态度等情况。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评价,使我校后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

五、适应学情 特色立校

针对学校生源特点和社会发展新形势,我校因地制宜,积极转变办学思路,探索普通高中和高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差异教育、错位发展、多元成才、特色立校”的思路,形成了“艺教结合,体教结合,职教结合”的办学模式。

为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学校实施与高等院校联合的育人计划,与周边职业技术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成立校外实践基地,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通过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职业选修课程、定期邀请职业技术院校老师来校讲学,定期让学生到职业技术院校实践等方式,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联合培养。目前,学校已与山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和亚艺术潜能,积极为学生搭建张扬特长的平台。学校与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实施联合育人计划,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模特、播音主持等专业,聘请艺术院校教师来校授课,让学生尽早享受大学教学资源,为未来发展铺设道路。学生在各类艺术比赛中屡获大奖,同时为高校输送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作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我校借助“山东省中学生五大联赛”和“学校杯”比赛契机,探索体教结合之路,将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将运动员训练和成长过程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学校抓住济宁市体育局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手球、跆拳道、击剑等竞技项目安排到我校集训的时机,与市体校积极协商,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提升学校体育教学造血功能,为学校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先后成立了乒乓球、足球、篮球俱乐部,聘请著名教练施训,吸引了全市及市内外乒乓球、篮球、足球特长学生来我校就读,目前我校各类体育特长学生达150多人,其中国家级一级运动员达8人。第38届全国“新星杯”乒乓球比赛落户我校,将在6月1-4日举行,这将是我区我市乒乓球运动的又一盛会。

篇3:文化立校品质育人

关键词:质量,立校,文化,育人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2003年成功由中职向高职转型, 2006年整体搬迁新校区, 2007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良好, 2011年成为重庆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近十载栉风沐雨的建设征程, 蕴含着学院不甘人后、勇于开拓的气魄, 也镌刻了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改革创新、砥砺奋进, 突出特色的辉煌, 以质量立校, 用文化育人, 着眼长远, 谋划大局, 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 即坚持一个原则 (适度规模与内涵建设并重的原则) 、实现两个转变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管理方式) 、突出三个尊重 (大学办学规律、尊重职业教育规律、尊重人本规律) 、推进四个合作 (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实施五大工程 (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就业基地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加强校园“知行文化”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打造核心竞争力, 学院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 高职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已连续5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 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与生产性实践、社会服务紧密相联, 学院基于“办怎么样的学院”、“怎样办好学院”、“如何培养人才”的深层次思考,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院办学的传统优势, 形成了完整的办学理念体系。学院将“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进一步细化为“行业、企业、专业相衔接设置专业, 岗位、能力、课程相衔接开发课程, 政府、学校、企业相衔接建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三个三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找到了符合学院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路径。

2 突出特色适应地方设置专业

专业建设是学院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涪陵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 还曾在历史上形成了易学“涪陵学派”, 学院倡导“知行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的文脉气息。学院立足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需要,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 主动适应涪陵区经济社会的产业、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 依托建筑、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 以开放式的专业建设理念实施专业建设工程, 开设了33个专业, 形成了具有涪陵特色的以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为龙头, 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格局, 延续文脉, 浸润心灵, 传承不息, 进一步丰富了学院与地方发展的内在联系。目前, 学院拥有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1个, 中澳职教项目成果推广项目1个, 重庆市级示范建设专业3个, 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3个, 重庆市高职院校生物化工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

3 能力为本加快优质课程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学院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 优化课程结构, 积极整合教学要素,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通过校企合作,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了符合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初步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共享性教学资源。两年来, 增加市级精品课程2门, 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院级精品课程16门。

4 人才兴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在于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 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实施了“硕博工程”、“教授培育工程”, 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要求教师在拥有高知识、高技能的同时, 更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潜心育人, 制定《教职工参加学历培训管理暂行规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名教师、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管理办法》等制度, 通过招录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 并依照市教委的“五说”活动, 开展教师说课、专业带头人说专业活动, 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近两年, 学院新增市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1个, 教授3人;新增区级科技拔尖人才4人;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69人次, 新增双师素质教师51人,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从46.1%提高到60.9%;承担市级教改项目8项, 市区级科研项目23项, 公开发表论文608篇, 核心期刊49篇, 申报国家专利5项, 在市教委、教指委和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中, 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创新奖1项、最佳课件制作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奖35项。

5 内引外联优化建设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实训基地则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 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学院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 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于一体, 符合现代职教理念, 技术水平新、专业覆盖广、实训设备数量充足、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建成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的生物制药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中心、5000平方米机电实训中心, 扩建建筑实训中心1000平方米;学院“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均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获得中央财政资助资金650万元;机电实训中心获三峡水库库区基金资助130万元;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园林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获资助资金468万元。采用BT模建设的25619平方米的“第三教学实训楼”即将交付使用。同时学院依托重庆市、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的产业优势, 与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8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为各专业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为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6 理实结合改革成绩评价模式

学院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 以考核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技能、素质为主线, 从2011年秋期起, 探索实施了考试成绩考核模式改革, 以理论考核加实践考核来评定学生成绩, 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导向、激励功能, 在专业课的成绩考核中, 实行有具体任务目标、精心设计的技能考核, 用项目考核、过程考核代替以前的期末考试, 考核成绩没有不及格, 只有不合格, 不合格的学生在下一学期重修, 使学生在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的同时, 也获取适应社会进步与其自身终身发展所需的素养。

7 知行合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围绕教育教学的需要,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圆满完成了运动场塑胶化改造, 新增景观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 新建成106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 16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落成并投入使用, 购置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各10万册, 增加维普数字期刊, 大大改善了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满足了师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需求。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的同时, 学院注意在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建设中体现“知行文化”, 促使师生实现文化自觉。一是弘扬传统思想理念。学院花园廊亭处刻有“仁义礼智信、爱忠文慧诚”及对应的箴言名句, 儒家传统的价值体系在这里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认识, 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规范。二是彰显现代精神追求。学院第二教学楼前的花圃中置有标志性雕塑, 三个指向同一圆心的雕塑立柱上刻有的“思索、思进、思源”、“求真、求实、求是”、“创新、创业、创造”从三个递进的层次对“知行文化”作出了注解:首先是从意识层面要有思考和认识, 进而以实际行动求索拼搏, 从而创造出一番业绩。以“知”指导“行”, 以“行”促进“知”, 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和完满。

8 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知行”, 源于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知行合一”理论强调的是, 不仅要有认知、有意念 (“知”) , 尤其应当有实际行动、有践履 (“行”) 。“知行文化”是指学院倡导“知”与“行”要相一致的文化理念, 提倡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学习与实践的统一, 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理论功底, 又有过硬动手能力, 既有知识文化修养, 又有高尚道德行为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校训“厚德、博学、强技、创新”从思想层面强调道德认识、敏学求知, 从实践层面强调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 以“厚德”突显人才培养的思想塑造, 以“博学”突显传承文化的神圣使命, 以“强技”和“创新”突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担当, 从而体现出“知行文化”的内涵。专业知识能使学生为生存谋得一技之能, 但促进人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才是教育之深刻要义, 学院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现代社会人才竞争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以“优质学生工程”建设为着力点, 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始终, 把职业人良好的道德、精神培养系统地融入到学生进校到毕业离校的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 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以“青马工程”、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双五”文艺演出、“中华魂”读书演讲比赛等为载体, 生动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在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的同时, 也获取适应社会进步与其自身终身发展所需的素养, 成长为“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3%, 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2%。毕业生“双证率”、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近两年获“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团体一等奖,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重庆赛区) 团体二等奖;重庆市首届“学生说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和三等奖;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指委、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 获得发酵工、产品检验工等项目竞赛个人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

当前, 职业教育又迎来了一次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探索改革职业教育的坚强信念, 继续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征程上稳步前进, 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篇4:文化立校 贤德育人

一、文化立校:乐贤精神筑共识

乐贤坊小学始创于1945年,至今已有66年的历史。学校一直以师德教风好,德育工作佳,教学质量优而赢得社会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地方名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小公民道德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等。1983年,学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学校的德育特色吸引了全国教育专家和同行的眼光,也吸引了各界知名人士的关注,教育部派专家到校调研;关山月大师欣然为学校亲笔题名;微音先生来学校与师生同乐;前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还为学校写下了“家庭教育贤家长,良好家风促社风;学校家庭飘雨露,嫩枝老干绽丹红”的题词,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为了秉承多年来形成的乐贤精神并创新发展,从2006年起学校开始着手办学理念的更新和完善工作,先后组织党团员教师走访了多名老干部、老教师和知名校友,开展了“乐贤精神大家谈”的专题活动,请教多名专家、教授和学者,最后确定了“文化浸润心根,厚德滋育贤人”的办学理念。这里的“文化”是指学校籍原有的深厚底蕴而形成的“乐贤文化”。

“乐”——和谐发展,快乐成长。我们致力于促使师生与学校“风雨同行,荣辱与共”,对师生实施一种柔性的“精神引领”。这种精神经过传承、积淀和浸润,养成学校独特的气质,它不因环境变迁而改变,不以人员的变换而转移。

“贤”——崇德尚能,自主创新。“崇德”即崇尚和发扬完美的道德品性。(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它体现了学校德育为首的办学原则,寓意广大师生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尚能”意为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乐贤文化”如清泉、如阳光,滋润心灵,开启智慧,激发潜能,力求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为学生打好人生的根基。常言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根深方能叶茂,方能经得起人生的风雨,长成参天巨木般的栋梁之才。

二、贤德育人:家校合作育贤才

“潜沉长养君子德,琢磨玉成圣贤身”,乐贤人正是以这种对教育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宁静的心态精心培育现代贤才。

(一)精艺善导,专业发展,千锤百炼出贤师

乐贤坊小学的教师一直以师德高尚、责任心强而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赞誉,“乐育贤才”这张亮丽名片成为了每一位乐贤教师的荣耀和追求。

要成为一名贤师,首先就要有高尚的师德。为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师德培训。如请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送教师参加市、区名班主任培训等;让新到校的教师拜访老乐贤,从前辈的身上感悟乐贤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高尚情操,汲取乐贤师德的精华。在每周的学习时间里,学校常常把话筒交给教师,鼓励教师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教育论坛”“学习汇报”“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花会”等学习形式使教师得到最有效的锻炼,大家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形成了良好的學习氛围,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理念,促进了人才观、课程观的更新和转变。学校要求教师在假期里读书、思考教育问题,然后开展评比与交流活动,评出“乐贤好学之师”,并集结教师们六年来所写文章,出版了极具校本特色的《痕迹》《星语》《心语》。阅读习惯的养成,使教师们发生悄然变化,言谈举止透露着涵养和智慧,所写心得显露着思想和精彩。

(二)播种心灵,培育品格,春风化雨育贤生

用文化植养根基,以教育启迪心灵。贤德教育的宗旨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体验教育,使学生获得充分的道德情感体验,形成真实稳定的道德素养,强化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地从他律向自律转化,促进他们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小处着手,形成习惯

“德育无小事,德育就应该从小事抓起。”德育不是作“秀”,而是切切实实地从日常行为规范的点滴抓起,在小处见成效,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从实际出发,以学习实践“贤生标准”为主题,以创建优秀班集体和文明中队为载体,以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制定了《乐贤坊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印发给各班学习和宣传,并利用校会和国旗下讲话等途径进行教育,让全校师生了解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明确共同努力的目标。学校坚持每天一评、每周一小结的评比制度,每周在升旗仪式上向评出的优秀班集体颁发流动红旗,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倡导自觉自律的习惯养成,以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境界。

2.主题活动,培育品格

学校高度重视节日、纪念日等良好教育契机,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育贤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大队部结合国庆节、建党日、建队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动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党旗飘扬我成长”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牢记党的丰功伟绩,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妇女节、母亲节、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花团锦簇,绿意融融”敬师、颂师亲子活动中,学生和父母一起,一剪一刀、一笔一画,制作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花篮和敬师卡,在表达对老师无限感恩的同时也许下了努力前行的承诺。教师从学生的爱心作品和诚挚祝福中,感受到他们的浓浓深情和淳淳爱意。这些活动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学生的爱心。学校还以创建市绿色学校为教育契机,结合“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环保主题,与科技、环保部门合作,开展了大型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专家到学校为全体师生开设环保知识讲座,展示节能减排作品、新型环保概念模型等,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以体验教育、感受教育为基本途径,激励、鼓舞、引导学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达到了“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目的。

3.书香浸润,滋育贤人

凝聚书香之气,塑造高尚品格。学校大力开展“学贤人、做贤人”读书活动,有计划地指导课外阅读。坚持布置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积累卡》,墙报上也经常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邀请了《少年经典诵读系列》的作者贺远宁老师给全体师生讲课;组织学生参加“羊城书香少年”阅读活动;以“读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组织各班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诵经典、读古诗、进行特色阅读作业展示交流……

学校以“读经典名著、凝书香之气、扬理想风帆”为主题开展了校园读书节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了读书讲故事、书签小制作、亲子共读同绘、手抄报(绘画)展评、“好书伴我成长”征文等活动。活动以学校为主阵地,辐射家庭,使全体师生及家庭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多读书的习惯。

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课外知识丰富了,良好的道德品格也逐渐养成了。“贤人”的具体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清晰,“笃志成贤”的信念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4.服务社会,提升素质

社区是学校教育延伸的大平台,学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借助校外德育基地的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学校大队部定期组织学生到逢源街展能中心和智障青少年一起开展“伤健共融”活动,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做手工;邀请“穗港青少年义工联”的义工来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义工工作的培训;节假日组织少先队员到社区图书馆进行义务劳动,到孤寡老人家慰问;与华南农业大学义工联结盟,共同组织和策划了“爱心天使跳蚤市场”活动,筹款捐物,为贵州山区的孩子献上爱心。在表爱心的同时,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能力、交际能力。

(三)亲融眷爱,共育贤人,树榜样做贤父母

学校1983年创办的家长学校闻名全国,但在新的时期,如何创新家庭教育,是我们当下关注的重点课题。我们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以“亲融眷爱,共育贤才”为理念,密切家校联系,推动家长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

学校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德育建设中,健全组织机构,由一把手亲自任家长学校校长,主管德育的行政主持日常工作,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校定期对家长开展培训,并根据不同年级家长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讲座,如:为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开设“成功父母大课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专题讲座,为中年级学生家长开设“常怀感恩之心”专题讲座,为高年级学生家长开设“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讲座。每次讲座后,通过发放评估问卷,及时了解家长们的学习状况和反馈意见,有效促进家校共建,和谐发展。与此同时,学校也充分利用家长多样的教育资源,让家长进课堂给孩子讲课。家长的支持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家长从中获得了一次亲子沟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了父母,家校携手共育的成效日渐显著。

学校坚持每月出版一期《乐贤家校快线》,设家教知识、校园动态、师生获奖、温馨提示等栏目,根据当月特点或社会热点编印,让家长更加理解学校的工作,更加支持学校的工作。如今,这份校刊已成为家长们热捧的刊物,许多热心家长纷纷投稿,分享育儿心得和亲子活动的收获,充分发揮了其宣传、交流和互动的作用。

本着共育贤人这一个目标,各班成立了家谊会,建立了章程,制定了计划,建了QQ群,开了博客,设了论坛,搭建了家校共建的平台。家谊会成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义工服务活动、植树活动、扶贫活动、家庭插花敬师活动、家庭才艺比赛、扶贫爱心活动、黄金海岸水上娱乐,羽毛球竞赛等。家谊会在各位家长的努力下,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增进了家庭的和睦,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如今,学校以“贤德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初见成效。我们静守这片沃土,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遥望不久的将来,看到花开的灿烂。我们相信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宽,乐贤德育品牌将会闪耀更炫亮的光彩!

(作者单位:广州市乐贤坊小学

广东广州 510140)

篇5:坚持以德立校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海伦市第七中学

海伦七中现有74个教学班,在校生4850人,教师285人,目前是我市办学规模最大的育人基地。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下,在教育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中考成绩连续十余年名列我市前茅,受到各级奖励150余项。尤其在德育教育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积极探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本着教书育人,打造特色,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大力强化德育工作人本思想,使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断登台阶、上水平。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七中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优秀奖,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百万青少年户外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跨进了先进校行列。特别2004年初,我校被绥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为全市10所典型学校之一,《海伦七中搭建活动平台,大力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也在绥化市得到了推广。下面,仅就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向各位领导,同志们简要汇报如下:

一、强化人本思想,突出德育主导地位

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机体,而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灵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形势给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题,也注入了新的挑战和活力,同时也增加了德育工作的深度和难度。但归根结底,德育工作是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此,我校在新的时期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意识,树立了以人为本思想,把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一是健全了领导机制。保证组织领导到位。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主管副校长的全面负责下,发挥了党、团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了政教处、教务处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群体作用;做到了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使全校德育工作出现了人人负责的工作格局,为德育工作能够真正抓出实效奠定了坚定基础。

二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示范教育。师德是教师的立教之本,无德无以为师,建设一支知识渊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开拓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更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保障。几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打造教师队伍,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广泛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知识学习竞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塑造了良好的师表形象,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凝聚力。第二,认真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全校开展“师心慈、师志坚、师风正、师身勤、师业精、师德良”的正师德活动。依据《中 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师德建设“六字”标准:依法执教做到一个“严”字;爱岗敬业做到一个“忠”字;廉洁从教做到一个“清”字;为人师表做到一个“正”字;热爱学生做到一个“亲”字;尊重家长做到一个“同”字。通过座谈讨论,家长问卷、民主测评、课堂开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照师德“六字”找差距。第三,着力营造良好的师德环境。建立健全德育评估组织,出台了《教师德育评估体系》,实行了家长投诉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设立了依法治校,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洁从教的良好氛围。对学生起到了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为搞好德育工作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是探索教育新途径,确保方法得利。面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呈多元化趋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向上,且更成熟和日趋现实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校自领导到教师都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精心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构建了一个德育工作多渠道,宽领域的科学管理体系。

二、坚持与时俱进,优化育人环境

我们深知,优美的环境可以塑造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如春雨润物,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发学生执着追求、健康成长。

一是改善学习环境。我校去年投资百万余元建起了科技楼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和会议室,购置了实验室等配套设施,不仅改善了学生环境,也为学校大型会议和学生才艺展示提供了良好场所。

二是创办《花雨》文学社。《花雨》文学社自创建两年来,广大师生纷纷投稿,成功地发行了34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谈古论今,既有历史哲理的演绎,又有广大青年学生澎湃的激情,既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性,又有丰富的文学底蕴,充分展示了广大学生的文学天赋,为他们展示才华搭建了舞台,也满足了广大学生读书看报的渴望。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校园午间广播,向同学们播放校园快讯,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宣传德育教育新思想,新收获,广大同学自己组稿,各班朗诵优秀者参与播音,这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也锻炼了才干、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三是完善和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和德育教育展廊。我校校园文化长廊和东区南侧教学楼的德育展廊展出了伟人风采,中国共产党奋斗八十多年辉煌业绩、体育之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内容,堪称一部德育教育立体教科书。

四是美化校容校貌。我们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抓好内部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校园内部环境建设。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加快了校园环境建设,新建了科技楼,东西 区高大威武的镂空隔离墙,改建了校园北大门,新铺了东西区彩砖甬路,平整了校园操场,新建了东西区室外厕所,种植了花草树木,安装了校园路灯,美化、亮化了校园环境,使我校成为环境优雅,鲜花盛开,绿树环绕,三季花香,四季常绿的学园,花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把校园环境作为一门隐性的教育资源,抓好德育环境工程,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渗透教育。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主题,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实现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教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一是把思想道德建设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增强教育的知识性。在学生获取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每学期初,我们都制订各学科德育教育计划和课程任务标准,把德育教育内容分解,贯穿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一个科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语文、外语学科侧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历史、地理学科侧重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资源观,环境观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构建学校个性和特色的学科德育体系。

二是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渗透于主题班会、团活动之中,增强教育的思想性。依据各个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要求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了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团活活动,开展了“放飞十四岁的理想”、“德馨四溢满校园”、“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祖国在我心中”、“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奋发有为奔小康”、“崇尚真、善、美,学做诚信人”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思想和教育性融为一体。对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渗透于校园网络建设之中,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社会上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玩游戏,光顾黄色网站等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以及学生乐于上网求知的心理,我们利用全天对学生开放两个微机室,由专职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从正面引导,教育学生远离网吧,以免学生思想上受到不良侵蚀。

四是开设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针对近年来中学生中存在消极自卑,焦虑不安,自私自利,意志脆弱,自以为是等不良心理状态,我们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成立了由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专职任课教师组成的心理教育研究小组。强化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研究工作。研究特殊案例,走访有关家庭,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排除其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五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被动接受与自我调适相结合;老师 教育与学生相互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德育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五结合”做法。使我校形成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四、拓宽育人渠道,增强工作实效

我们在发挥学生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育人途径,延伸教育触角。

一是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效果,通过设立家庭联系卡和定期家访,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推进了学校德育教育。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我们与市关工委共建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站,经常聘请“五老”人员向学生讲传统、讲理想、讲人生、讲奉献,引导学生增强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学期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学校聘请市关工委组织的老干部报告团,深入我校讲解东北地区被日军侵略的史实。学生们听后深受教育,更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意思。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到民福医院、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等校外教育基地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给老人们洗衣服、梳头、扫地卫生、表演节目、赠送慰问品等形式,加强了学生尊老敬老意识。同时,我们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巡警队、西城派出所、海伦武警支队开展了警校共建活动,干警们经常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讲座,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提高了法律意识,自觉地遵守法律,每届新生入学,我们都要聘请武警支队战士来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尤其今年秋季开学,我们对军训工作触角延伸到初一年级,军训结束后,班级开展队列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

三是开展健身运动,提高综合素质。“全民健身”是我校一大特色,近年来我校的体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今年市运会和各项外围比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学生连破七项市纪录,取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采和赛场风格。为了增强师生体质,培养学生广泛兴趣和爱好,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一系列的健身活动。如乒乓球、篮球、跳绳、踢毽子、拔河、越野赛等项目比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运动素质明显增强,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是利用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德育教育专题活动。我校每周一升旗仪式上,都有学生代表登台演讲。“五·四”、“七·一”、“十·一”、教师节等节日,我们都要组织庆祝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提高了德育素质。今年我校举办了校艺术节活动,学生们演出的节目精彩纷呈,同学们载歌载舞共展才华,这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也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五是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强化养成教育。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寓于以“六讲六做”为主要内容的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道德水准。一要开展“创、评、做”道德实践活动,“创”就是创文明学校、文明班级。“评”就是评选星级少年,组织学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做一道家常菜、学唱一首校园歌曲、做一件好事。通过每年一届的摘星夺冠竞赛,评选15名“星级少年”进行表彰;“做”就是要求学生在家做孝顺父母、关爱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培养学生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立面对生活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提高了素质。二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根据每年不同的读书活动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系列读书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各位领导、同志们,相信我们能够借此次德育工作会议的有力东风,各兄弟学校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此来推动和促进我市德育工作的开展。

篇6:艺术立校创特色,以美育人促发展

——密州街道大华学校特色办学经验介绍

自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来,诸城市密街道大华学校始终把强化艺术教育作为发展学生特长、造就教育特色的形象工程,深入落实“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艺术满园”的艺术特色。为了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美育,我们把艺术教育工作渗透到了各科的教学工作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不仅对学生授以知识,更注意以美育人,陶冶性情,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以求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引善,以美育德,以美育人的教育效果。如今,大华学校已成为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同行尊敬、教师留恋和领导信任的艺术特色学校,全校师生正走在一条从艺术领先走向全面优质的发展之路上。

一、创新办学理念,开启艺术之窗。

“以艺育德、以艺启智”是我校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总体目标。在这个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我校分层推进、分步发展,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以特色项目教育为载体,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了以舞蹈、音乐、书法、绘画艺术、体育活动等多元发展的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格局。

二、健全管理机制,保障育人效果。

(一)为了加强领导力量,学校首先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专门组建成立了艺术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实施“工作层层落实,责任人人明确,人员分项调配、目标分层确定、任务分头落实、问题协调解决”的工作管理机制,为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为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将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工作纳入对班级、教师的量化考核。在每学期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和优秀班集体评比中,都把指导学生艺术活动情况作为重要考核依据之一。

三、实施艺术教育,营造艺术校园。

实施艺术教育,课程是主渠道。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音乐、美术、写字、阅读等艺术课为中心,以其他学科课程为辅助开展艺术教育。我们要求所有学科课程教师,在各自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主动探索和发掘艺术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快乐“读写绘演”。

结合“每月一事”,充分利用清明、“五一”、“六一”、“十一”、“圣诞节”等传统节庆日,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努力让孩子们提升人文素养。如:“寻找故事大王”、“诗歌串串吟”、“晨诵诗歌诵读”、“成语故事会”、“好书推荐”、“好书漂流”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演讲水平。在每年一届的“读书节”庆典展示台上,让孩子们尽展才能。

2.相约“经典名著”。

为了让孩子们用天籁之音,开启美好的一天,我们充分利用好每天早上20分钟的晨诵课,同时,我们还发动教师学生,编撰了“晨诵午读暮省”校本教材,并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进行直观阅读。

3.装扮“金色童年”。

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老师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和创造性,同学生一起动手,装扮自己的教室。争星夺冠、阳光足迹、阳光园地、小小植物角、图书角等每一个特色鲜明的小小版面,遍布教室的每一个空间,创造出了利于学生成长的“润泽教室”。

4.拓展“第二课堂”。

活动课程,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兴趣小组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我校一直坚持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有计划地开展活动。采取集中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特长,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并根据学生兴趣的需要,开设了基本技能训练课,如:毛笔书法、硬笔书法、国画、素描基础、中国画、演讲,合唱,器乐等等,逐步形成了以书法、剪纸、手工粘贴画、小制作等为特色的教学活动。现在,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班班有团队,月月有活动,期期有展示,人人有特长”的良好局面。

5.构建“理想课堂”。

(一)科学设置艺术教育课程。根据有关规定,学校科学设置艺术教育课程,引领学生步入广阔的艺术天地。通过绘画、剪纸、电脑、书法、舞蹈等各类艺术课程的学习,形成了人人爱艺术,班班有特色的艺术教育氛围。

(二)学科教学渗透艺术教育。在实施“课堂教学开放 缔造完美教室”的活动中,学校的做法是,抓住艺术课程中的审美因素,充分渗透艺术教育,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美育因素,有意、有度、有序、有效地进行学科美育渗透。从艺术课程走向多学科审美教育,形成整体性的美育文化。学校的优秀教师在进行了艺术课堂展示时,让

每一节课都能展现出其独有的教学艺术特色。整个教学过程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产生愉快情感体验,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体”的效能,真正实现“以美育人”,最终实现“科科能审美,人人会审美,处处有文化”的艺术特色发展目标。

(三)开展艺术课程教研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紧紧抓住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这一亮点,深入开展艺术类小课题研究,形成了学校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以优化教学过程,推进学校课程的改革,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艺术课的艺术性,确保课堂教学的艺术质量。

6.尽展“艺术风采”。

在每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中,学校努力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并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与孩子们共同分享艺术成果。书画展示,课本剧、小品、相声等精彩展现,成为现场展示的优秀亮点。同时,学校还开设了艺术作品展示厅,展示的作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发现美和创造美,体现了师生精湛的艺术水平,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7.追求“德艺双赢”。

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方面,学校注重把走廊文化、宣传栏、板报、广播站、升旗仪式、主题队会等作为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围绕各种德育专题活动,积极开展专题化的书法、绘画艺术创作活动。重点加强书法、绘画艺术创作活动、体育活动与德育专题活动的有机整合,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艺术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培养了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

四、收获艺术硕果,呈现艺术特色。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艺术教育成绩斐然。近几年来,学校有10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其中,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有300多名同学获奖;在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长江杯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我校学生朱铭琪同学制作的网页《握住时间的手》,获得国家一等奖;在潍坊市 “朝阳读书——童谣编创”活动中,有3人获得一等奖;在潍坊市体育、潍坊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云门春杯2008齐鲁第二届体育舞蹈俱乐部联赛”中,有2人获奖;在2012年潍坊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王一丹、杨智博同学表演的《校园剧:小兄妹》,获小学组一等奖,王铭同学的书法,获小学组二等奖;在潍坊市首届“实验教学杯小学硬笔书法大赛”中,于敏同学获甲组三等奖;在2012年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朱琳、刘一凡两名同学,被评为潍

坊市”读书之星“;在诸城市“风华少年”评选活动中,我校有176名同学分别获 “丹青小能手”、“小小书法家”、“演讲小状元”、“才艺小明星”等称号;在市第二届少儿普通话暨第二届青少年才艺展示大赛中,近30名学生获奖,学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在“科技小能手”大赛活动中,我校有145名同学荣获“小小发明家”、“探索小专家”和“科学小博士”称号。

学校也先后获得“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潍坊市中小学“311”工程机器人实验室教学示范校”、“潍坊市中小学“311”工程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潍坊市实验教学示范校”、“潍坊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潍坊市图书阅览示范校”、2012潍坊市“书香校园”、“潍坊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精神风貌奖”、“潍坊市少先队雏鹰大队”、“全国红旗大队”等称号。

上一篇:高低压配电柜改造规范书_-资料下一篇:有关所得税会计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