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环境育人品味

2022-09-10

1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内, 由校园人 (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 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学习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精神面貌, 依托并通过媒体传播的文化现象, 其表现形态有三种:一是表层的实体文化, 如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文化设施等, 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二是中层的制度文化, 如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则。三是深层的观念文化, 如师生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舆论导向等。所以, 校园文化是渗透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 并且是他们共同创造的氛围, 这种氛围是学风、校风、教风的灵气蕴藏在师生的行为规范及共同认定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之中。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

2 校园文化的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 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以丰富及每个校园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此外, 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总的说来校园文化有以下四个功能。

(1) 校园文化具有社会化的功能。学校不可能通过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和强行灌输去限制学生的价值观、心理素质的意志品格, 学校教育是利用文化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的优化校园的精神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 创造出共享的具有凝聚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 校园文化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校园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拓知识面, 调整知识结构、平衡心理机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锻炼下, 学生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主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3) 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 是青年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心理渲泄的良好方式。渲泄是一种自我调节情感的正常现象, 通过演讲赛、辩论会等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学生的郁结情感得到排解和释放, 心理状态得到平衡, 从而使学生畅通思想, 有利于调节个人的社会行为。

(4) 积极的校园文化, 为学校构造了一个健康、活跃的文化氛围, 也就是学校教育为自身设计了一个当代意义上的隐性课程, 使学校内部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内聚力得到加强, 这样教育才能主动积极参与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3 校园文化的构建

(1) 提高认识, 造成一定校园文化的势态, 健全体系, 形成网络。校园文化应作为校园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来抓, 学校要做出校园文化的总体设计和规划,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把校园的各种文化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发挥每个部门的作用, 形成院党办—学工处、团委—辅导员、班主任;院长室—教务处—教研室两条线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 使校园文化得到稳定扎实地开展和提高。

(2) 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教育设施、生活资材等有形的实体, 如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 实用美观的物质设施。还包括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 班级门窗干净, 物品摆放整齐, 有激励勤学的名人名言, 文明美观、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 学生寝室实行公寓式管理和健康如意的生活服务等。这些优美的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德育工作都有巨大的作用。优美的环境能规范学生的行为, 使学生与环境不协调行为受到制约,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时也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

(3) 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反映学校教育的教学特色、管理特色, 主要指学校的校规校纪、日常行为规范及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制度是学校内部的“法”, 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持续性, 学校一定要把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制度观念结合起来, 使学校制度真正成为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办事程序和行为准则,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工作秩序, 也为师生员工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内在的尺度。总之, 学校制度在校园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是学校完成教书育人目标的保证。

(4) 加强师德修养,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师者, 人之模范, 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思想信念、价值观、品德修养, 对于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青少年起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事业执着的追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因此, 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 规范教师的行为, 营造一种团结进取、向上的群体氛围,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5) 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教育活动。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抓好爱国主义和思想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必然。学校要成立德育工作委员会, 建立一支有校领导、中层干部、辅导员 (班主任) 为主体, 党、团、学生会骨干参加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在上好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同时, 开展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教育活动, 做到形式内容的高度统一。如开展“三德” (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教育、开展“三文明” (即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大学生) 评比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参观见习、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形成;要求学生穿校服、戴胸卡, 体现集体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对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起着积极的作用。

(6)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寓教于活动之中, 如通过辩论会、歌咏比赛、文艺晚会、诗歌朗诵会、体育活动、演讲和竞赛等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增添生活情趣;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讲座, 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设置黑板报、宣传栏、阅报栏的内容;校园的绿化美化, 都要有学校特色和激励教育的意义, 从教学楼的走廊、教室、到图书馆的布置, 都创造一种勉励师生工作、学习积极向上的气氛, 使学校真正成为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圣地, 成为催生文化萌芽和绽放文明鲜花的园地。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内容极为丰富的系统工程, 要注意研究, 加强实践,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独特的凝聚、约束、协调作用, 就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 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从而使学校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步的开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功能,建设

上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下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主题学习坊”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