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诗歌

2024-04-19

数学诗歌(精选10篇)

篇1:数学诗歌

诗意般的数学

数学诗与现代数学

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韵律、形象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也就是说,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

诗是精粹的语言艺术,诗人必须运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作。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数学家必须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工作。两者好像无缘,但它们都以和谐、对称、简洁、严谨而著称。若把数学和诗歌联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说:“诗歌中适当地引用数字,有时的确情趣横溢,诗意盎然。”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把数字一、二、千、万揉入诗中,生动贴切,妙趣横生。又如宋代邵雍写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20个字,用十个数字描写了一路的景物,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数字入诗,就成了数学诗吗?

诗歌里的数字是属于模糊范畴的一种符号形式,和数学语言要求的精确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面的数字就并非能和数学里的数字所传递的信息相等同,它们分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符号体系。以数字入诗歌,这也是由汉语语言的特殊性所至的,因为在汉语里,一般的数词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非和数学的数字那样具备精确性和单向性。

如果数字一旦入诗,就成数学诗了,那么中国古代的《易经》就应该是一本最早的数学诗集了!可见,数字入诗并不是数学诗的特征。

什么是数学诗呢?数学诗首先应该是诗,应具有诗歌的基本特征。其次,它有别于一般的诗歌,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诗人的灵感除来自于日常生活外一定还有来自数学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数学诗歌的意象化,一定有数学的具象(例如数学概念、变换、感悟)作为载体;第三,数学诗更能发掘数学本身存有的美感,在发掘和体现的过程中应该是自然的贴切的从而是具有感染力的,绝不是数学符号的堆砌。

显然,数学诗是诗歌体裁中的另类体裁。并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写数学诗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家都会写数学诗的。它对于从事这一创作的人员有相当的要求,他既有浪漫的激情,掌握了诗的表现手段,同时他也是数学的行家里手,具有一定的数学造诣,否则他不可能在数学感知的过程中领悟诗意。

中国当代有许多数学大家写过不少优秀的数学诗。

世界级著名数学家、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原所长陈省身教授,于1980年在中科院的座谈会上即席赋诗:

物理几何是一家,一同携手到天涯,黑洞单极穷奥秘,纤维联络织锦霞。进化方程孤立异,曲率对隅瞬息空。筹算竟得千秋用,尽在拈花一笑中。

此诗把现代数学和物理中最新概念纳入优美的意境中,讴歌数学的奇迹,毫无斧凿痕迹。特别是“拈花一笑”一句,极为传神。当年佛陀拈花一笑,是告诉诸佛门弟子,一切名利是非,皆伤本体,而拈花一笑,一切荣辱皆无。拈花一笑,传递的是禅意。此诗用典于此,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

数学家熊庆来是华罗庚的恩师,也是杨乐、张广厚的导师。当杨乐宣读完自已的第一篇论文时,熊教授即席赋诗赞美:

带来时雨是东风,成长专长春笋同。科学莫道还落后,百花将见万枝红。

熊教授的诗的灵感来自于对得意弟子成功的数学论文答辩。诗中洋溢着对时代的赞美,喜看学生如同春笋般地茁壮成长,东风寓时雨,时雨浴春笋,一种天地祥和的意境。紧接着是顺沿而发的感叹,科学莫道还落后,百花将见万枝红。激情荡漾,扑面而来。

数学家华罗庚文学功底十分深厚,常把数学入诗,阐述哲理。他曾这样写道:数形本是相倚依,怎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给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此诗把数学的具象——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作为载体,用节奏鲜明生动有趣的语言,把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了辩证的阐述,让人读来亲切可掬。

李国平院士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出版有诗集《李国平诗选》。序言则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一首颂诗:“名扬四海句清新,文字纵横如有神。气吞长虹连广宇,力挥彩笔净凡尘。东西南北径行遍,春夏秋冬人梦频。拙我生平偏爱咏,输君珠玉得安贫。”全诗古文功底深厚,此事传为数坛佳话。

以上列举的堪称数学诗的佳作。这些诗应归属于古体诗。

现代体的数学诗是什么样子?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现代数学诗应该同时具备现代诗和数学诗的基本特征。比起古体的数学诗来,现代数学诗更自由开放,意象经营更重于修辞。

1936年在《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首诗,名为“精确的接吻”。这首诗应该算作中国早期的现代数学诗,内容讲的是平面上两两相切的圆互相间的数学关系。

“如果两片嘴唇接吻,/当然用不上几何三角,/但对两两吻合的四个圆来说,/三角几何可真少不了。/你看这四个圆,/要么三个把一个包住,/它们从外面亲吻那小弟弟;(图略)„„ ”这首诗的意义在于用亲妮的语言形容两两相切的四个圆,为生动的几何图形平添了生活情趣。曹开(1929—1997),台湾诗人。他刚刚二十岁,由政治原因入狱,度过青春的十年光阴。从那时开始,曹先生一直写白话诗(现代诗),计有上千首。1968年认识了台湾文学研究院的宋田水先生,由宋先生精心筛选出百多首诗,成为一本诗集《狱中幻思录.曹开新诗作品集》。全集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是数学诗,诗中将数学元素注入,这些非但没有破坏诗的意境,意想不到的是,它们起到了用日常词汇难以表达的效果。可以肯定地说,数学是诗人创作的一个灵感源头。

例如,他在“小数点的诗感”中写道:

“我一再的认证/我是人间方程式里/最卑微的小数点/原无意投生在纷杂的函数中//你不必介意/更无需怜悯/你坚持你的算法/我维护我的向量//用四舍五入的定律/把我归纳留存也不错/将我牺牲抛弃也无不对//在这加减乘除的公式中/清算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我愿承受无情的因式分解/按公理消去/彼此的恩怨//人人像数字/终结都得奔向无穷的零域/我将达观的迎接/―― 那尽头的自由理想环!”

诗中他一再认证,自已只是人间方程式里最卑微的小数点。这里的认证,并非数学意义上证明,而是形象的诗的语言。他原本无意投入在纷杂的函数中,而那纷杂的函数仍可能成为他锒铛入狱的原因。用函数形容世事,非常贴切,显得极为巧妙,同时还展现了对个人遭遇的豁达。“环”(ring)是高等代数的名词,它是一种代数结构,而“理想环”(ideal)是一种次结构。但作者把“理想环”前面冠以“自由”二字,成为“自由理想环”这一“不伦不类”的数学名词,却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很有创意!

曹先生在这本诗集里还有一些很漂亮的数学诗,例如“彷徨的数字”、“数目的梦幻”、“独裁的数学公式”、“分析数学”、“三角形与圆形”、“从零看人生”等。这里不能一一介绍。需要指出的是,像曹先生这样正儿八经地批量地创作现代数学诗的诗人并不多。

2006年,大陆流行一道校园歌曲,这就是著名的《悲伤的双曲线》,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数学诗:

“如果我是双曲线,你就是那渐近线。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然而我们又无缘,漫漫长路无交点。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难到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为何看不见,明月也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千里共婵娟”

这一首诗援用的数学概念非常准确。在直角坐标系里,坐标轴正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渐近线,曲线无限接近渐近线,却永远无法与之相交。诗中把这一数学现象赋予浓浓的诗情:

“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然而我们又无缘,漫漫长路无交点”。以此描写相爱的情侣今生不能结合在一起。忧伤的旋律,无奈的感叹。红尘中的你我,有缘又无缘,无限接近却永远没有交点。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面对面却无法牵手!

接着诗人问道:“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难到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其实明知是得不到答案的,这叫做明知故问。这样的近乎痴呆的发问,十分传神地表达了沦于情网不能自拔之人的无奈的情思。

人生短暂,世事并不完全是按我们的意愿与发展的,既然我们不能左右结局,我们只能坦然去面对!“为何看不见,明月也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千里共婵娟”。心灵为此受到一丝慰藉。

王渊超创作这一首诗时,正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虽然她掌握的数学知识并不多,但是她能匠心独具,準確地把握了數學中几何图形的某種特殊的位置关系,自然而巧妙地运用诗的表现手法,从而诞生了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

大罕对现代数学诗也独有情钟,他尝试用这一形式,表达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和从事数学活动中萌生的一些感悟、理念或情绪。例如,他在“我的向量”中这样写道:给你一个方向,你就成为我的向量。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给你一个基底,带着我,征途启航。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啊,我的向量,你是一股力量,溶进了我的身体,在我的血管里,静静地流淌!

[注]此文转自新星编著团队,杨国庆主编部分.看完本文,感触颇多,既为数

学大师们的才华惊叹不已,又为自己的胸中羞涩感觉惭愧!能够诗意般地解读数学二字,那是需要多年修炼.历经风风雨雨,百转千回之后一种豁然开朗的胸襟.

篇2:数学诗歌

我的向量

给你一个方向,你就成为我的向量。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给你一个基底..带着我,征途启航。

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

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

啊,我的向量,你是一股力量,溶进了我的身体,在我的血管里,静静地流淌!

拉格朗日,傅立叶旁,我凝视你凹函数般的脸庞,..微分了忧伤,积分了希望,我要和你追逐黎曼最初的梦想。感情已发散,收敛难挡,没有你的极限,柯西抓狂,我的心已成自变量,函数因你波起波荡。低阶的有限阶的,一致的不一致的,是我想你的皮亚诺余项。狄利克雷,勒贝格杨 一同仰望莱布尼茨的肖像,拉贝、泰勒,无穷小量,是长廊里麦克劳林的吟唱。

欧几里德留下了几何原本 传抄在雪白的羊皮纸上 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 阿波罗尼生于帕加 凝视着永恒的圆锥曲线

丢番图却在静静的欣赏不定方程的解

微分 级数 离散 收敛 是谁的发现? 喜欢你在连续之中逼近我的极限 经过剑桥三一学院 我以牛顿之名许愿

思念就像傅利叶级数一样蔓延 当空间只剩下拓扑的语言 映射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Banach空间 深埋在康托尔集合里面 用超越数去超越永远 那没有尽头的无穷

一切又重现

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圆形,因为它的离心率永远是零。

我对你的思念就是一个循环小数,一遍一遍,执迷不悟。

我们就是抛物线,你是焦点,我是准线,你想我有多深,我念你便有多真。

零向量可以有很多方向,却只有一个长度,就像我,可以有很多朋友,却只有一个你,值得我来守护。

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却不能没有你,枯燥平平,就像分母,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却不能没有意义,取值为零。有了你,我的世界才有无穷大,因为任何实数,都无法表达,我对你深深的love。我对你的感情,就像以自然对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不论经过多少求导的风雨,依然不改本色,真情永驻。

不论我们前面是怎样的随机变量,不论未来有多大的方差,相信波谷过了,波峰还会远吗?

你的生活就是我的定义域,你的思想就是我的对应法则,你的微笑肯定,就是我存在于此的充要条件。

如果你的心是x轴,那我就是个正弦函数,围你转动,有收有放。

如果我的心是x轴,那你就是开口向上、Δ为负的抛物线,永远都在我的心上。我每天带给你的惊喜和希望,就像一个无穷集合里的每个元素,虽然取之不尽,却又各不一样。如果我们有一天身处地球的两侧,咫尺天涯,那我一定顺着通过地心的大圆来到你的身边,哪怕是用爬。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居异面直线的两头,那我一定穿越时空的阻隔,划条公垂线向你冲来,一刻也不愿逗留。但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幸被上帝扔到数轴的两端,正负无穷,生死相断,没有关系,只要求个倒数,我们就能心心相依,永远相伴。情人是多么的神秘,却又如此的美妙,就像数学,可以这么通俗,却又那般深奥。只有把握真题的规律,考试的纲要,才能叩启象牙的神塔,迎接情人的怀抱!

数分的

拉格朗日,傅立叶旁,我凝视你凹函数般的脸庞。

微分了忧伤,积分了希望,我要和你追逐黎曼最初的梦想。

感情已发散,收敛难挡,没有你的极限,柯西抓狂,我的心已成自变量,函数因你波起波荡。低阶的有限阶的,一致的不一致的,是我想你的皮亚诺余项。

狄利克雷,勒贝格杨

一同仰望莱布尼茨的肖像,拉贝、泰勒,无穷小量,是长廊里麦克劳林的吟唱。打破了确界,你来我身旁,温柔抹去我,阿贝尔的伤,我的心已成自变量,函数因你波起波荡。低阶的有限阶的,一致的不一致的,是我想你的皮亚诺余项。

再来首高代的

在秋风秋雨的线性空间中

思念着往昔的线性关系

任凭时光飞逝

指向你的永远是那不变的爱情矢量

多想这个世界是两个人的集合弥漫着天长地久的二元关系

在这有限维空间中

你的坐标就像天上的寒星

一一映射着无解的爱情方程

在温馨的等价关系中

曾经一起来到直角坐标系

忘记了春华秋实之环

忘记了无法摆脱的正交基

你不再是我的正角补

道不尽的是那亲密的同构

恍然间

你已杳然而去

殷殷期待

内积重圆

编织那灿烂的欧氏空间

综合的

欧几里德留下了几何原本,传抄在雪白的羊皮纸上,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 阿波罗尼生于帕加,凝视着永恒的圆锥曲线;

丢番图却在静静的欣赏不定方程的解,微分、级数、离散、收敛是谁的发现?

喜欢你在连续之中逼近我的极限,经过剑桥三一学院,我以牛顿之名许愿,思念就像傅利叶级数一样蔓延,当空间只剩下拓扑的语言,映射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给你的爱写在Banach空间,深埋在康托尔集合里面,用超越数去超越永远,那一绝对收敛的数列,一万年都不变!

传说一位数学硕士写的

当我用拉普拉斯定理,把你展开 哦,才从那发狂的广义积分中收敛 才从元函数的深渊中拾起我离散的灵魂

沿着泰勒级数我走向星群 试图作命运的回归分析…… 可是时间依然连续、平滑 像无懈可击的自然对数!

我曾经生活在一个线性方程里 受困于无数变量、待定因子 等着空虚的矩阵来将我微分

篇3:两首初中数学情境诗歌的深入探讨

一、印度诗歌“蜜蜂采蜜”

12世纪, 印度著名数学家婆什迦罗 (Bhaskara, 1114~1185年) 在其献给自己女儿的数学著作《丽罗娃蒂》中, 包含许多以诗歌形式来表达的数学问题, 如:

园内花开扑鼻香, 诱得蜜蜂采蜜忙.嘤嘤嗡嗡闹如市, 熙熙攘攘数难详.

总数之半开平方, 飞入花间把身藏.又有总数九之八, 徜徉园外戏春光.

一只雄蜂循香至, 可怜身陷莲花房.一只雌蜂来救援, 悲伤低回在花旁.

丽罗娃蒂请教我, 蜜蜂数目可知详?

相关著作和文章表述出这个诗歌后, 均只再阐述到“它实际上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问题”.其实, 这还是一个“根式、分式与整数”相关的问题.

若以人教版为例, 建议可引用到九年级下册“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之中.可作为“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和前一章“二次根式”的综合练习题, 做巩固练习之用.

二、民俗诗歌“李白打酒”

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 杜甫就曾经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请看下文“李白打酒”诗:

李白街上走, 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 原有多少酒?

这是一道民俗诗歌算题.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 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 遇到花就喝去一斗;遇店见花各3次, 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

若以人教版为例, 建议可引用到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之中.可在求解要求中添加“任取一种可能”, 然后作为练习题, 做巩固练习之用, 引导感兴趣的学生求解全部可能,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本诗歌还和高中排列组合“求可能的组合数”有关.

以上两篇诗歌的较深入解读和教学建议, 希望能给数学教育的同仁一点点启发, 进一步深入解读其他数学情境诗歌, 甚至其他数学文化素材.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 强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一课程理念.相关著作和文章中对两篇诗歌 (印度诗歌“蜜蜂采蜜”以及我们国家民俗诗歌“李白打酒”) 关注的深度不够.本文进行了较深入地挖掘, 而且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给出了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文化,诗歌,初中数学,蜜蜂采蜜,李白打酒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9:117-118.

[2]张奠宙.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数学意境[J].科学文化评论, 2008, 5 (1) :74-77.

[3]汪晓勤.数学与诗歌:历史寻觅[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 28 (3) :16-21.

篇4:趣味数学诗歌

“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这是从前杭州的一首《杭州钟声歌》,又是一道加法运算题。三个36相加,答案108声已给出。台州也有一首《台州钟声歌》:“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一通钟声是7+8+18+3=36,三通钟声是36×3=108。这是一道加法与乘法混合运算题。

明代弘治年间状元伦文叙,为苏轼的《百鸟归巢图》配诗云:“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诗意是揭露贪官污吏对人民盘剥的,又是一道数学题:1+1+3×4+5×6+7×8=100(只),正符合《百鸟归巢图》的数目。

篇5:民间诗歌形式数学算题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诗歌形式的数学算题,这些题目叙述生动、活泼,它们大都是关于方程的应用题.由于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因而一扫纯数学的枯燥乏味之感,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采撷几例用方程解的应用题,与同学们共同赏析.

1.寺内僧多少

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中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众僧刚好都用尽.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名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增?

诗的意思是:3个和尚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吃一碗羹,刚好用了364只碗,请问寺内有多少和尚?

所以有624个僧人

2.百羊问题

在程大位《算法统宗》一书中,有一道所谓的“百羊问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若得这般一群凑,于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注:小半即四分之一)

据程大位在该书序中说,这题和其他四卷诗歌算题是临江刘仕隆等入预修《永乐大典》时业余编成的.题目解法并不难,只是因以诗歌形式出现,意义不甚明朗.今用代数方程解之,可设原有羊x只,据题意,有:

所以甲原有羊36只.

3.丢番图的墓志铭(希腊)

数学家丢番图的.生平事迹现已无据可考,仅在其墓志铭上可略知一二.其墓碑十分特殊,铭文是一首诗谜:

过路的人!

这儿埋藏着丢番图.

请计算一下下面的数目,

便可知道他多少岁时寿终正寝.

他的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

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

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

不料儿子只活到父亲一半的年龄,

竟先其父四年而终.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

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

请你算一算,

丢番图活了多大年龄?

这首墓志铭被数学家麦特劳德尔收入数学问题中.他收集了希腊数学家的许多名题,并以诗歌的形式写成,其手抄本当时曾广为流传,影响颇大.

设丢番图活了x岁,据题意得

篇6:数学家李明波诗歌字画

刘两手

在这儿说说数学家李明波,其实他是个还算有两把刷子的高级工程师。

叫李明波的名人太多了,他曾为此风趣地写道:

网捞李明波

中国人,实在多,百度查,李明波; 市书记,死刑犯,撒一网,捞一锅。

李明波对诗歌还是颇有建树的:

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这样自评的:

还是篆字?跩!翻译成现代汉字是:

阴错阳差

童年梦想当画家,有心植柳树开花; 工程师做二十载,人却骂我数学家。

为了区别其他李明波,他索性把名章设计成“数学+李明波”。

上首诗歌的字体,还真的有那么点隶书的味道。

夜思

今生相遇晚,秋风落叶残;相思无解药,期盼对愁眠。

花伤

春去飘余香,花落底蕴藏;但问人间事,悲欢几多伤?

知己

人在旅途奔,知己赛千金;读懂你心事,沉默也温馨。

以上是他的诗歌和字,请再浏览他的画作:

李明波 简介:男,出生于1963年12月14日,辽宁鞍山甘泉人,建筑专业高级工程师。1980年9月1在中国第三冶金建设公司参加工作做力工,1982年9月1日考入鞍钢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行业的技术工作,包括施工方、甲方、监理、设计。在建筑、数学、发明领域发表过许多论文,并在三个领域均荣获辽宁省奖励,有两项发明荣获国家专利权,28岁时被奖励一户住房。先后被破格晋升中、高两级职称(晋中级时提前2年)。1991年加入中国数学会,业余爱好还有:美术、书法、诗歌。

一、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1、当时任鞍山市国税局综合楼工程技术负责人,该工程于1996年被评为辽宁省优质工程。2、1993年,纠正了前苏联建筑专家斯托鲁任科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定积分结果的诸多错误。3、1996年,解决了建筑工程界技术难题:四角附着塔式起重机附着杆内力计算。4、2005年,任房地产总工期间创立户型快速组合法,在河北廊坊阿尔卡迪亚小区规划设计详规中实施,为房地产创造数千万利润。5、2007年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获北京远达国际工程管理公司颁发的个人成绩突出奖。

二、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1、数学界讲究如何对较小整数进行简单运算去逼近,被印度誉为国宝的数学家拉马努金用42143/22=3.1415926525…(Δ≈-1/10^9)超越了让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祖冲之密率,李明波用22/17+37/47+88/83=3.1415926534…355/113=3.1415929…(Δ≈3/10^7)(Δ≈-1/10^10)突破了拉马努金的上述结果。注:=3.14***9323846…。

2、纠正了有200多年历史的威尔逊定理,指出威尔逊定理存在唯一反例n=1。

3、给出了所有素数一元函数公式pn^cos2n!1n!1

1、p(n1)cos22,n1n1n为正整数,这两结果超越了国外数学家相应的二元函数素数公式。

4、发现了用三边表三角形面积的新公式S(a2b2c2)22(a4b4c4)/4。

5、发现了双魔定理。魔叶定理:以三角形边为一边做向外(或内)作正n边形,将正n边形中心与三角形对角顶连线,这样的三条线共点;魔星定理:三角形内角(或外角)n等分角线交点与三角形对角顶连线,这样的三线共点。

6、通过对拿破仑三角形的研究,给出了拿破仑-李明波正六边形定理:以三角形边为一边在三角形外(或内)做正三角形ABC’、ACB’、BCA’,则这三个正三角形的重心与三角形AB’C’、BA’C’、CA’B’的重心,恰构成一正六边形的顶点。

7、证明了著名的数学难题“古堡朝圣”是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8、提出了许多数学猜想。论文《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下的数论猜想》,在辽宁省1997年数学年会上荣获二等奖。其中包括:1)孪中猜想:称每对孪生素数中间的偶数为孪中,A 每个不小于12的孪中均可表为两个孪中之和;B 每个不小于6的孪中均可表为两个孪中之差。2)超越方程猜想:不定方程xyz无正代数数解。这些猜想至今悬而未决。

篇7:数学诗歌

1.1学习诗歌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学习诗歌可以扩展学生阅读的知识面,对于诗歌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数学的应用学习中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学生有时候不是做不对题目,而是对应用题的理解出现问题,导致没有发现实际的文字逻辑关系,从而导致该得的分数没有得到。严重的会打击到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对数学兴趣培养。

1.2诗歌具有工整结构

诗歌文字之间是有逻辑相关性的,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同样数字之间也有着内在逻辑,通过文字逻辑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之间逻辑的理解、运用。

1.3合理利用诗歌,优化课堂教学

篇8: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一曰境界高。所谓境界,即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比如思想境界、艺术境界,等等。近代学者、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用宋代词人的词句写的三种境界比较有代表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是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是第三境界。大凡有诗歌创作实践的人,对以上三种境界都会有切身的感受。开始作诗,创作欲望高,又担心自己写不好,信心和希望若有若无,几分痴迷,几分迷茫,的确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觉。进入状态后,总想着把诗写得更美一点,更纯粹一点,说是对语言的锤炼,实则是磨砺思想或者说是折磨思想的一个过程。得不到好句子,常常是连觉都睡不好,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想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甚或不断发现的过程;而发现,每每在不经意中巧遇新鲜的东西,这时候,你就会激动起来,眼睛一亮,豪情万丈,你可能会旁若无人地唱上一段什么歌,甚至手舞足蹈起来,说得严重一点,有那么一点神经质,这就应了哪句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都离不开两个东西,即人品与作品。也就是说,境界是作者的人格特质与品格高下的重现,同时也是作品品格高下的展示。

二曰感怀深。有一句老话叫“诗言志”,志,即源于心怀的感动。触景生情,感怀弥深。艾青的名篇《礁石》即可证明这一点。从诗人所讴歌的“礁石”的形象上,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诗人崇尚的饱经磨难而又坚贞不屈的伟大气质与精神。只要感怀深,哪怕语言朴素一点,形象简略一点,也仍然能使人不能忘怀。感怀是心灵的到达,一切矫揉造作,搔首弄姿,只能使人生厌,使人反胃。意大利诗人但丁在他的名篇《神曲》中有一句诗说:“他是诗人,不是写诗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诗人难道不是写诗的人?从字面上讲,诗人不就是写诗的人吗?但丁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这里,前一个“诗人”的“诗”字是指真正的诗,而后一个“诗”字则只是形式意义上的诗。“诗人”,就是忠实于自己的体验感触,不写自己真实的心灵颤动以外的东西。

三曰情操美。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对真、善、美、圣的寻求,对纯情的执著,对正义与正直的坚持,对罪恶的愤怒,对生命的喜悦,对亡故的哀伤,对国家民族复兴的企愿,对众生忧患的悲悯……莫非优美之情操。”而那些以诅咒自己文化的优良传统为荣,狂妄的自我膨胀,沉沧于迷幻药之类的东西而沾沾自喜还以为值得大写特写等等,无疑为情操之卑劣。我们在评判诗歌的时候,必须做到爱憎分明。

四曰语言精。一首诗,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是由一个一个的字连缀的。语言精,就是要善待每一个字,选好每一个字,用好每一个字。就像我们欣赏建筑之美,不能忽视每一块砖所起到的作用一样,我们要让每一个字找到应有的位置。语言精,就是要准确、凝炼、有新鲜感、有跳跃性。古人常提到“诗眼”这两个字,现在我们把它称之为“警句”。诗人田间说:“警句是诗的眼睛,明亮发光。”臧克家说:“诗要有警句,如果把诗中的每一个字比作砖瓦,那么,警句就是梁柱。”所以,在诗篇中创造出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警句,有助于提高诗的品味,提高诗的感染力。现在有些诗歌中,通篇都是对琐屑、无聊和乏味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东拼西凑,鸡零狗碎的。而且,这些诗中的描述不是去揭示日常生活的真相,而是对之摆出一种洋洋得意、津津乐道的姿态,仿佛他们已经看透了生活,看破了红尘。这绝不是一种新的艺术创建,而是一种传统的劣根的生活态度的回潮和反弹,它借一种无聊的话语,在伸张一种卑鄙的趣味,一种粗蛮的生活态度。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五曰形象活。有一个谜语,谜面是这样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四季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谜语的谜面就是一首诗或者说具备了诗的某些特征,它容易使人记忆,为什么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借助了形象来说话,很容易刺激人的听觉,随之实现听觉到视觉的转换。山、水、花、鸟、人,还有色彩,还有声音,还有人的走动,这些形象的自然切入,叫人耳目一新。所谓“诗中有画”,其实也就是要求有具体的形象感,使人读后栩栩如生,若有一幅画面浮现眼前。如果把创作诗歌比作制作豆腐的话,形象就好比制作豆腐时所用的石膏。如果没有石膏,豆腐就会散架,不管你将那豆腐块切得多么碎小,石膏都含在豆腐里,哪怕你肉眼看不见。可以这么说,你不会使用形象,你就没有完成诗歌创作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你硬着头皮写下去,必定会打乱仗。中国自古有“赋、比、兴”三种写诗的方法,叙物以言情,索物以托情,触物以起情。汉字本身就是最有形象感的文字,它所具备的结构之美,是任何拼音文字所不能达到的,要说诗歌的形象美,汉字就给了我们天生的姿态。无论欣赏诗歌,还是诗歌创作,我们都应该有一种自豪感,带着一份好心情。

六曰结构紧。新诗以分行排列为外观特征,它的结构与传统诗最大的不同在于增加了排列美这一要素。从一个字到整篇排列,或整齐谐和,板块醒目;或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根据诗的需要和个人的审美取向,你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视觉美,在未通读正文的情况下,给你一种文字的排列所独有的美感。你可以眯着眼看,或者用眼睛就那么扫视一下,这种形体美,会刺激你的阅读兴趣。诗如何分行,每行以多少字为宜,并没有一定之规。散文中有“形散神不散”之说,书法中有“形断意不断”之说,诗的分行与之相通:形断意不断,意断形相连。

七曰音韵畅。所谓音韵,即诗歌的音乐性,就是指诗歌在形式和语言所具有的与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音韵是诉诸听觉的艺术。正象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歌唱来表现一样,诗歌也只有在吟唱、朗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抒情的、审美的艺术效果。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音乐性是诗歌先天的素质。就新诗而言,尽管它打破了传统诗那种一定的韵式,并不等于不要音韵感,事实上,音韵美正是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重要分水岭。现在音韵的运用又有了新的分野和新的认识,不过,无韵的自由诗仍然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才行,它以感情起伏为节奏,而在形式上,则消失了韵脚。至于有的人不懂韵而排斥押韵,那是一种不聪明的表现。

八曰风味醇。风味是一首诗能否具有魅力的主要决定因素。风味醇,就是风味醇郁。醇,有许多的近义词,醇厚、醇美、醇香、醇正。也就是说,风味,你不仅可以品,可以闻,还可以听,可以看,可以悟,可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对某些作品风味的肯定,也就是对这些作品的作者的人格的肯定。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判断,很少出现偏差。

如果说诗歌评判是诗歌创作的准备的话,那么,诗歌创作则是对诗歌评判的重构与完善。诗歌创作有无规律可循?这其实是一个不便回答的问题。每一位诗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排出表面的繁复,笔者以为,吸收传统,借鉴现代,让诗歌返璞归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从题目入手。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往往容易忽略题目的重要性,或以清一色的名词作题;或写出的题目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等等,这些题目都很难调动人们阅读的兴趣。当然,这并不是说,别人写过的题目就不能再写了,如果能出新,也未尚不可;如果是炒现饭,那就有点煞风景了。有一个说法,题目要当诗来写,或者干脆说,题目,是诗的一半。有了好题目,你就会激动不已,你就会按捺不住,你就会以一种良好的状态投入到这首诗的创作中去。比如《花朵的方向》。花朵有方向吗?从语法的角度讲,似乎是一个病句。花朵有色彩,花朵有香味,花朵哪里有什么方向?不,花朵有方向,它的方向是向上的,因为光合作用,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这个题目给了我们多少想象的空间:花朵有根,植根大地;花朵向上,有太阳、有天空,更有诗人的目光。又比如《停在记忆上的云》。记忆是保持在脑海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一朵云,停在了记忆上,它是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状态?或许每个人回答都不一样,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就叫人沉默。从题目入手,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有一个题目突然从心里冒出来,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灵感吧;二是有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再考虑围绕这个形象作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三是有了某样一种氛围,暂定一个题目,然后边写诗边修改题目。强调题目的重要性并灵活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常常会使读者在阅读的阻碍中获得发现的惊喜。

用形象说话。一首诗有没有生命力,在于它有没有形象。形象能给人色彩感、画面感、动态感。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就有许多美好的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你说记忆深刻也好,你说刻骨铭心也好,形象的穿透力,常常会使我们惊讶不已。我们的记忆,因为有形象来帮忙,才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支点。来看《火焰》。火焰很平常,大家都见过。可要写特殊的火焰,第一朵火焰,人类的第一朵火焰,燧木取火,这属于历史知识的范畴了,我们谁都没有能力去讲述这段历史,而我们感兴趣的是那第一朵火焰像“试翅的黑蝴蝶”。黑蝴蝶,便是我们要捕捉和描绘的形象。第一朵火焰叩响天空/烧毁了一片森林/回响的空旷里/飘满试翅的黑蝴蝶/纷纷扬扬/是一些故事的种子/认识了火焰/其实就是掌握了光明/太阳的微笑/曾是红色的狡黠/使我们的祖先/学会了思考和拼搏/作为火焰的映衬/黑夜与寒冷目光炯炯/像一对谪仙/从另一侧面为我们指点生活/还有饥饿/把我们每个人都培养成/火焰的捍卫者。这首《火焰》,除了黑蝴蝶,还有许多与之相关联的形象,天空、森林、种子、太阳,还有“红色的狡黠”,黑夜与寒冷也拟人化了,可以“目光炯炯”,像一对受了处罚下界到人间的神仙,为我们指点迷津。用形象说话,代替了我们口舌的笨拙,同时又使我们的思想有了一个舞蹈的空间。

靠语言造型。写诗,对语言的要求是极高的。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句子通顺、语法规范的层面上,而是要洗炼、独到、本质、纯粹。用语言造型,是对一首诗的整体关照。选择什么样的词语,准确地说,是选择什么样的字,在字的组合中结构什么样的形象,折射出什么样的思想,语言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字的重复,一个字的变化,都是很有讲究的。现以《小孩与桌子》为例:小孩的头/撞在了桌子上/桌子未笑/小孩哭了/妈妈拿过木尺/连连敲打桌子/桌子未哭/小孩笑了。全体只有两段、八句,记述的事情也很简单:小孩的头撞在了桌头上,疼得哭起来;妈妈用善良的、欺骗的手段用木尺敲打了几下桌子,小孩不哭了。小孩的头撞在了桌子上,可见小孩还小,一、两岁吧,只有桌子那么高。这是诗中的暗示。关键是字的变化,使这首诗在童趣中多了一些机警,桌子未笑/小孩哭了/……桌子未哭/小孩笑了。无非是将“笑”与“哭”换了一下位置,效果就出来了。自然,桌子既不会哭,也不会笑,可小孩由哭变笑,这首诗也就完成了。另有一首《门》:我想把门关上/然后坐在谛听里/细品你不期的脚步/与叩门的声响/我又想把门打开/好让你梦幻般的眼睛/和我灼热的心/来一次自然的碰撞/到底是打开/还是关上/我来不及想/却又想了一个晚上。这首诗写了一种等待,等待谁?诗中没有说出来。也许是朋友,也许是恋人,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把那种“等待”写得有了味道。不知道是把门打开好,还是关上好,接着又说“来不及想,却又想了一个晚上”。来不及想,时间那么短;一个晚上,时间又那么长,门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这其中有太多的暗示。诗的语言,不能容忍多出一个废字。长思考,短文字,这样才有了语言的张力。

以情感取胜。写诗,要有感情投入,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感情,诗就没有了灵魂,而感情的基础是思想。来看《瓶子在清晨碰撞》。瓶子是什么样的瓶子?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啤酒瓶子,是液体被人吸干了的空啤酒瓶子。那空瓶子在清晨碰撞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诗记下了一个真实的片段。一个收废瓶子的人在他的竹篓里装瓶子,那两只竹篓分别架在自行车后座两边。就那瓶子碰撞的声响,使诗人的内心隐隐作痛,想到了生活的艰难。诗人不知道这许多的空了的酒瓶子能卖多少钱,也许够不上一包上好的烟钱,或者等于半个月的早餐(或许每次只能吃一块钱一碗的面条)。但诗人被他那种用平静的心态享受生活的精神感动了,于是有了写作的冲动,记录下最本质的生活。瓶子不经意的碰撞/好响/这分明是窗外的事物/正在行走的事物/行走的瓶子和人/悄悄中/带着某种液体的重量/急骤的脚步声/像砂砾一样杂乱无章/我不能很好地去倾听/城市的清晨/仿佛瓶子的破碎/撒落些什么/沿着记忆的街道/我让疲惫临风而舞/渐渐模糊的空洞里/开满失眠的灯光/我无法将瓶子进行概括/瓶子太多/而且各式各样/都有精美的包装/人们反反复复将它们搬运/用尽气力/朝着梦中的方向/瓶子在清晨碰撞/在梦的边缘碰撞/掌握瓶子的人/变得一天比一天匆忙/而瓶子在破碎前总要碰撞/我不知道它们停顿在什么地方。要想以情感取胜,必须注重生活的积累,从细微处着眼,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厚积薄发,乃是诗歌创作之精要。

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就是要从写短诗开始,并从中锤炼语言,塑造形象,完成情感的酵化。多写短诗,或许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摘要: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纵观诗歌的流程,异态纷呈,波澜壮阔,从旧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到新体诗和新诗(自由诗),按历史发展的演变,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本文拟就新诗的评判标准和创作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诗歌评判,诗歌创作

注释

1引自高凖《试论诗的评判标准》,载《诗刊》2001年第2期。

2同上。

3黄明山:《花朵的方向》,载《飞天》1992年第5期。

4参见黄明山《幸运的翅膀》,载《飞天》1995年第5期。

5黄明山:《火焰》,载1998年8月8日《文艺报》。

6引自《中国诗歌精选》,中国作家协会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7引自《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萃精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篇9:诗歌民谣数学题

题目的意思是说,有一个人步行到外地去,要走378里路。起初脚步矫健,不觉得走路困难,但越走脚越痛,往后每天走的路程都只有前一天的一半,整整走了6天才到达目的地。请问,此人每天各走多少里?(1里合500米)

这道题可以这样解答:设这个人第六天走x里路,那么他在第五天、第四天、第三天、第二天、第一天所走的路程分别是2x里、4x里、8x里、16x里和32x里。由条件可得:

x+2x+4x+8x+16x+32x=378

63 x=378

x=6

所以,这个人第六天走6里路,那么他在第五天走12里路,第四天走24里路,第三天走48里路,第二天走96里路,第一天走192里路。

聪明的读者,下面是两首中国民谣,也是两道数学题,请你也来算一算吧!

1.几个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俩梨。几个老头几个梨?

2.牧童王小良,放牧一群羊。

要问羊几只,请你细细想:

头数加只数,只数减头数,

只数乘头数,只数除头数,

篇10:数学诗歌

在中国道教史上,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从民间兴起到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文学史上,诗歌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道教对文学创作影响甚大,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游仙诗的创作。游仙诗作为一种漫游仙境之诗,本是起自道家方士,后来成为道教内外人士广泛采用的创作样式。在魏晋等时期,道外文人对游仙诗的兴趣相当浓厚,以至所作诗章成就甚至超过道内人士。如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竹林七贤、陆机、郭璞、沈约等,都属其中的佼佼者。

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文人南下,南朝文学得到了发展。道教方面,陶弘景对道教进行了改革,他总结了上清派的修炼方术,创立了茅山教团,建立了完整的道教神仙信仰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游仙诗的创作再度兴盛。就连溺信佛教的梁武帝也向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讨教。梁武帝曾写游仙诗,“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秘。具闻上仙诀,留丹未肯饵。潜名游柱史,隐迹居郎位。委屈凤台日,分别柏寝事。萧史暂徘徊,待我升龙辔”。诗中写到,成仙的要诀都了解,炼就的丹药不肯服食。开天的萧史请再徘徊,等我一起驾起龙辔神游,以享受人间欢乐。但是作为一个享受着人间荣华富贵的帝王,虽然也向往着成就一身的仙风道骨,却也贪恋着尘世的快乐。诗中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既贪恋尘世又仰慕仙界的双重心理,这也是除梁武帝之外,其他游仙诗人作品的基调和特色。

游仙诗的创作曾成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的一大时尚,许多道内道外文人创作了许多游仙诗,为当时的.诗歌风格形成带来深远的影响。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宋时期,道教由于得到朝廷的大力推崇,进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在这样一种崇道的氛围下,必然出现大量吟咏道教的诗词。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可谓非李白莫属。李白的诗歌,气象万千,变换无穷;时而雄浑豪放,时而澹远恬静;时而现实,时而虚幻。他一生留下的许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永垂不朽。

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除去他飘逸的诗歌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教信仰在他头脑中的根深蒂固。作为一个诗人,他继承前人诗歌成就而又发扬光大;作为一个道教信徒,他从道教中采摭大量的神话,并从道教的宗教思维模式中获得激情。两者相辅相成,造就了他的诗才。因而纵观李白的诗文,有许多是吟咏道教的神仙诗,当然更多的是受老庄道家思想濡染而创作的浪漫不羁、超然物外、孤高飘逸,一叹三绝、千古吟唱的浪漫主义文学杰作。李白的游仙诗,最有代表性的而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首诗,境界极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白对瑰丽、美好神仙世界的向往。其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更是登峰造极,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吟诵。

除了李白,唐代诗人受神仙思想影响,并写有游仙诗的诗人很多,如杜甫、李商隐、李贺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道教神仙观念对我国古代诗人的人生境界、追求和诗歌浪漫化表现手法的影响,无论如何都是不可低估的。

上一篇: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还贷委提公积金协议书